一种不同场景下的多类型储能电站分区聚合综合评估方法

文档序号:36386492发布日期:2023-12-15 01:00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同场景下的多类型储能电站分区聚合综合评估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类型储能电站分区聚合综合评估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熵权-层次分析的不同场景下的多类型储能电站分区聚合综合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出力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并网,给电网调峰、调频、调压等带来挑战,威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储能作为一种灵活性调节资源,具有能量的双向调节功能,可实现快速精准控制,为电网提供调峰、调频、调压等辅助服务,提升电网调节能力。新型储能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装备基础和关键支撑技术,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

2、综合考虑电网网架拓扑结构、储能电站空间分布以及各电站调控能力的差异性等因素,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型新型储能调节能力影响因素及机理,针对电网中多节点接入储能电站的调控能力评估对电网的优化调度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对不同场景下多类型新型储能电站参与电网响应的调控能力进行讨论研究并找寻一种合理有效的评估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科学量化多类型储能电站在不同场景下参与电网响应的调控能力的不同场景下的多类型储能电站分区聚合综合评估方法。

2、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不同场景下的多类型储能电站分区聚合综合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1)考虑多类型储能电站在电网中的空间位置分布以及不同场景下多类型储能电站参与电网响应的调控能力差异,选取调控能力指标中具有代表性的指标;

4、2)基于电网网架结构、多类型储能电站空间位置以及所述的调控能力指标中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利用k-means聚类法分析得到不同场景下多类型储能电站的分区聚合结果;

5、3)分析得到的分区聚合结果中具有代表性的指标的差异性和关联性,在不同场景下对所述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去量纲化处理,并采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具有代表性的指标综合权重;

6、4)结合具有代表性的指标综合权重数值,利用优劣解距离法对不同场景下多类型储能电站的分区聚合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获得不同场景下多类型储能电站的分区聚合结果的综合排名。

7、本发明的一种不同场景下的多类型储能电站分区聚合综合评估方法,针对多类型储能电站的调控能力指标,充分考虑储能电站在电网中的空间位置分布以及不同场景下参与电网调控的差异,结合电网实际运行状态和储能电站的技术参数,选取调控能力指标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指标利用k-means法进行分区聚合。然后针对聚合体调控能力评估指标的差异性和关联性,采用基于熵权-层次分析法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赋权,平衡了主客观属性值之间的差异,最后采用利用topsis法对不同场景下的聚合储能电站进行综合评估,得到其综合评分排序。本发明采用的熵权-层次分析法是主客观评价法的结合,弥补了单一方法存在的不足,并综合各自的优点,从而提高权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通过本发明,能够科学量化多类型储能电站在不同场景下参与电网响应的调控能力,可有效指导多类型能电站参与电网响应优化调度方案的制定,有利于提升储能对新能源和电网的支撑能力。



技术特征:

1.一种不同场景下的多类型储能电站分区聚合综合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同场景下的多类型储能电站分区聚合综合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调控能力指标中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包括:响应时间、荷电状态、实际可充放有功功率、实际可充放无功功率、可持续充放电时间和循环寿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类型储能电站分区聚合综合评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同场景下的多类型储能电站分区聚合综合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同场景下的多类型储能电站分区聚合综合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包括:


技术总结
一种不同场景下的多类型储能电站分区聚合综合评估方法,针对多类型储能电站的调控能力指标,充分考虑储能电站在电网中的空间位置分布以及不同场景下参与电网调控的差异,结合电网实际运行状态和储能电站的技术参数,选取调控能力指标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指标利用K‑means法进行分区聚合。然后针对聚合体调控能力评估指标的差异性和关联性,采用基于熵权‑层次分析法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赋权,平衡了主客观属性值之间的差异,最后采用利用TOPSIS法对不同场景下的聚合储能电站进行综合评估,得到其综合评分排序。本发明弥补了单一方法存在的不足,并综合各自的优点,从而提高权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有利于提升储能对新能源和电网的支撑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白振民,王士柏,李克成,桑丙玉,吴福保,杨波,陶以彬,孙树敏,程艳,王成龙,周光奇,王加浩,潘有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