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电量碳足迹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6963844发布日期:2024-02-07 13:09阅读:18来源:国知局
耗电量碳足迹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碳足迹,特别是涉及一种耗电量碳足迹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1、目前,不断增多的温室气体正逐渐破坏地球环境,碳达峰与碳中和任务已迫在眉睫。植被作为消灭二氧化碳的关键工具,是衡量各个地区碳中和能力的基准。但二氧化碳具有流动性,当一个地区产生的二氧化碳不能完全被当地植被中和时,会给其他地区的植被带来碳中和负担并危害全球的生态环境。所以在精确计算碳足迹的前提下,还要考虑公平性,特别是对于能源消耗占比较大的用电消耗领域,如何以精准且公正的方式计算碳足迹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2、然而,目前的耗电量碳足迹管理方法,缺乏对不同地区、不同电力来源等因素的考虑,这导致碳足迹计算结果存在偏差,且由于缺乏对碳排放量的加密及校验环节,有失公允,也会导致计算方法的保密性及公信力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考虑不同地区和不同电力来源的耗电量碳足迹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耗电量碳足迹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3、获取目标地区的卫星图像并测算植被覆盖质量;目标地区的卫星图像通过地球同步卫星拍摄;

4、根据植被覆盖质量,确定目标地区的碳基准;

5、基于碳基准、发电厂参数和用电单位耗电量得到用电单位的碳排放量。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获取目标地区的卫星图像并测算植被覆盖质量;目标地区的卫星图像通过地球同步卫星拍摄,包括:

7、获取目标地区的遥感图像;目标地区的遥感图像通过地球同步卫星拍摄;

8、基于植被的光谱特性,提取遥感图像中植被的遥感数据,并对遥感数据进行地理位置校正;

9、将遥感数据投影至目标地区的地形图,构建目标地区的植被覆盖立体模型,生成植被覆盖质量。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遥感数据投影至目标地区的地形图,构建目标地区的植被覆盖立体模型,生成植被覆盖质量包括:

11、提取目标地区的平原方格,得到平原面积;平原面积为从目标地区的地形图上读取的垂直投影面积;

12、提取目标地区的山体方格,得到山体经纬比;提取目标地区的盆地方格,得到盆地经纬比;山体经纬比为山体经度跨度与纬度跨度之间的比值;盆地经纬比为盆地经度跨度与纬度跨度之间的比值;

13、基于山体经纬比和山体海拔高度生成圆锥,得到山体侧面积;基于盆地经纬比和盆地海拔高度生成倒圆锥,得到盆地侧面积;

14、根据平原面积、山体侧面积和盆地侧面积得到植被平铺覆盖面积;

15、根据植被平铺覆盖面积、植被平均高度和植被疏密程度生成植被覆盖质量。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取目标地区的山体方格,得到山体经纬比;提取盆地方格,得到盆地经纬比;山体经纬比为山体经度跨度与纬度跨度之间的比值;盆地经纬比为盆地经度跨度与纬度跨度之间的比值还包括:

17、判断山体经纬比和/或盆地经纬比是否处于预设范围内;

18、在山体经纬比和/或盆地经纬比在预设范围之外的情况下,对山体和/或盆地进行平均分割,直至分割后的子山体的山体经纬比和/或子盆地的盆地经纬比均在预设范围内。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植被覆盖质量,确定目标地区的碳基准包括:

20、基于植被覆盖质量和二氧化碳吸收率,得到目标地区的二氧化碳中和能力;

21、根据二氧化碳中和能力确定目标地区的碳基准。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23、构建区块链,区块链包括第一区块链层、第二区块链层和第三区块链层;第一区块链层由若干地球同步卫星组成,采集目标地区的卫星图像、测算植被覆盖质量,并确定碳基准;第二区块链层由目标地区内的若干发电厂服务器组成,以生成目标地区内的若干发电厂参数;第三区块链层由若干智能电表组成,上传采集到的用电单位耗电量,并监控发电厂服务器。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25、在第一区块链层内设置监管节点,通过监管节点设定第一区块链运行规则;

26、将任一地球同步卫星中的能力特征数据广播至向其余地球同步卫星;

27、对地球同步卫星的能力特征排序,将位于首位的地球同步卫星作为第一区块链层的关键节点,将位于第二位的地球同步卫星作为第一区块链层的后备关键节点;

28、在达到关键节点切换时机的情况下,向第一区块链层内的地球同步卫星发出切换消息;

29、接收到切换消息后将后备关键节点转变为新关键节点,同时反馈切换确认消息至原关键节点及监管节点;

30、接收切换确认消息后关闭原关键节点功能,筛选下一届关键节点和后备关键节点。

31、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耗电量碳足迹管理装置。该装置包括:

32、植被处理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地区的卫星图像并测算植被覆盖质量;目标地区的卫星图像通过地球同步卫星拍摄;

33、碳基准模块,用于根据植被覆盖质量,确定目标地区的碳基准;

34、处理模块,用于基于碳基准、发电厂参数和用电单位耗电量得到用电单位的碳排放量。

35、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36、获取目标地区的卫星图像并测算植被覆盖质量;目标地区的卫星图像通过地球同步卫星拍摄;

37、根据植被覆盖质量,确定目标地区的碳基准;

38、基于碳基准、发电厂参数和用电单位耗电量得到用电单位的碳排放量。

39、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40、获取目标地区的卫星图像并测算植被覆盖质量;目标地区的卫星图像通过地球同步卫星拍摄;

41、根据植被覆盖质量,确定目标地区的碳基准;

42、基于碳基准、发电厂参数和用电单位耗电量得到用电单位的碳排放量。

43、上述耗电量碳足迹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通过地球同步卫星拍摄的目标地区的卫星图像,可以以高分辨率的视角准确的捕捉目标地区的地形地貌和植被覆盖情况,提高了后续植被覆盖质量的测算精度。传统的系数法计算碳基准,需要对测算的系数进行计算,并且由于地区地形、植被等因素的复杂性,目标地区的碳基准测算精度较低,通过植被覆盖质量确定目标地区的碳基准,可以摆脱碳基准系数精度的影响,减少了误差和不确定性,使目标地区的碳基准计算结果更加准确;且对各地区和植被类型有着较强的适用性,可以保存较高的测算精度。结合用电单位的耗电量,有助于评估和监测目标地区的用电单位的碳排放量,同时还可为能源规划和节能减排提供依据。



技术特征:

1.一种耗电量碳足迹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目标地区的卫星图像并测算植被覆盖质量;所述目标地区的卫星图像通过地球同步卫星拍摄,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遥感数据投影至目标地区的地形图,构建目标地区的植被覆盖立体模型,生成植被覆盖质量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目标地区的山体方格,得到山体经纬比;提取盆地方格,得到盆地经纬比;所述山体经纬比为山体经度跨度与纬度跨度之间的比值;所述盆地经纬比为盆地经度跨度与纬度跨度之间的比值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植被覆盖质量,确定所述目标地区的碳基准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8.一种耗电量碳足迹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耗电量碳足迹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地区的卫星图像并测算植被覆盖质量;目标地区的卫星图像通过地球同步卫星拍摄;根据植被覆盖质量,确定目标地区的碳基准;基于碳基准、发电厂参数和用电单位耗电量得到用电单位的碳排放量。采用本方法能够通过植被覆盖质量确定目标地区的碳基准,摆脱了碳基准测算指标的影响,减少了误差和不确定性,适用性强,结合用电单位的耗电量,有助于评估和监测目标地区的用电单位的碳排放量,同时还可以为能源规划和节能减排提供依据。

技术研发人员:姚尚衡,曾金灿,朱浩骏,陈政,何耿生,张舒涵,王成围,李沛,黄鲲,别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