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企业年碳排放量核算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7191202发布日期:2024-03-01 13:01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企业年碳排放量核算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信息,涉及碳排放量的优化计算,为一种企业年碳排放量核算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1、自工业化以来,全球二氧化碳浓度持续上升,全球变暖趋势越加严峻,高碳排企业是碳排产生的重要场所,是节能减排的主要对象,对高碳排企业进行碳排放量计算成为必要。

2、目前的碳排放量计算方法大多基于ipcc算法进行核算,其中排放因子法得到了广泛使用,由于排放因子存在泛化性差的特点,在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固定排放因子的应用可能会导致估算的不准确性,容易导致计算结果出现较大误差,有研究表明,碳排浓度变化和碳排放量变化存在密切关系,通过拟合模拟碳排浓度和实测碳排浓度,将实测碳排浓度作为约束条件引入,可优化企业由排放因子法得出得先验碳排放量。因此,为提高碳排放量计算精度,更加准确的碳排放量计算方法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碳排放量计算方法大多基于间接能耗计算,而碳排放量还会受到排放因子的影响,需要研究如何在具有不确定性的排放因子影响下计算高碳排企业的年碳排放量,得到更加准确的碳排放量结果。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企业年碳排放量核算方法,对企业本年度的理论碳排放量数据,结合本年度实测碳浓度,优化得到企业本年度的碳排放量,包括如下步骤:

3、步骤一,从企业年度碳排报告获取理论碳排放量,或通过ipcc算法计算得到企业本年度的理论碳排放量,将企业区域划分为i个1km×1km网格,并将本年度的理论碳排放量平均分配到i个网格中;

4、步骤二,模拟企业碳浓度:基于wrf-stilt模型模拟企业i个网格内的碳浓度,将网格内全年范围的模拟值做求和平均处理,得到模拟碳浓度;

5、步骤三,实测碳浓度:基于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卫星层面碳浓度监测数据,基于i个网格布置地面传感器网络,每个网格内布置一个地面传感器,获取企业范围内的地面碳浓度实测数据,通过求和平均得到每个网格内的年平均碳浓度,最后将卫星遥感监测数据和地面实测数据融合,得到实测碳浓度;

6、步骤四,构造碳排优化因子用于拟合i个网格中的模拟碳浓度与实测碳浓度,碳排优化因子λi和第i个网格内的模拟碳浓度mi、实测碳浓度mi的关系满足:λimi=mi,i=1,…,i;

7、步骤五,基于碳排优化因子,求出i个网格各自的碳排放量ni:

8、λini=ni

9、ni为第i个网格的企业本年度的理论碳排放量,最终对n个网格求和得出优化的企业本年度年碳排放量。

1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或至少一段程序,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或至少一段程序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实现上述的企业年碳排放量核算方法。

1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或至少一段程序,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或一段程序被执行时,实现上述的企业年碳排放量核算方法。

12、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碳卫星遥感技术及地面碳监测传感器网络,利用排放因子拟合模拟碳排放浓度与实测碳浓度,从而优化碳排放量计算结果的方法。

13、目前的碳排放量计算方法大多基于排放因子法进行核算,由于排放因子的宽泛性,容易导致计算结果出现较大误差。碳浓度变化和碳排放量变化存在密切关系,本发明通过拟合模拟碳排浓度和实测碳排浓度,将实测碳排浓度作为约束条件引入,可优化企业由排放因子法ipcc得出的先验碳排放量。

14、本发明利用碳卫星遥感技术、地面碳监测传感器网络收集得到高碳排企业内部的碳浓度实测信息,将碳卫星遥感监测,地面传感器监测数据融合得到更为准确的实测数据,并通过wrf-stilt模型模拟得到区域内的理想碳浓度,基于实测碳浓度和理想碳浓度,通过拟合模拟碳浓度和实测碳浓度,将实测碳浓度作为约束条件引入,优化企业由排放因子法得出的先验碳排放量,通过拟合实测碳浓度和理想碳浓度得出碳排优化因子,可优化企业由排放因子法得出得先验碳排放量,最终基于排放优化因子得出高碳排企业更为准确的碳排信息。



技术特征:

1.一种企业年碳排放量核算方法,其特征是对企业本年度的理论碳排放量数据,结合本年度实测碳浓度,优化得到企业本年度的碳排放量,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企业年碳排放量核算方法,其特征是ipcc计算前进行以下步骤:将企业内涉及的碳排放事件进行分类,分别为直接碳排放、间接碳排放和其它间接碳排放,针对每个排放环节,执行边界界定、数据收集、排放因子确认和排放计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企业年碳排放量核算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二基于wrf-stilt模型,结合大气动力学模型和拉格朗日粒子模型,根据区域碳通量输运原理,模拟企业i个网格内的碳浓度,具体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企业年碳排放量核算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三中,地面传感器监测数据,卫星遥感监测数据两部分数据进行融合平均,作为实测碳排放浓度。

5.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企业年碳排放量核算方法,其特征是所述企业总碳排放量为i为划分的网格总数。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或至少一段程序,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或至少一段程序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实现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企业年碳排放量核算方法。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是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或至少一段程序,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或一段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企业年碳排放量核算方法。


技术总结
一种企业年碳排放量核算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基于企业本年度的理论碳排放量、模拟碳浓度及实测碳排放浓度,构造碳排优化因子,优化得到企业本年度碳排放量,具体步骤包括:通过IPCC算法计算得到高碳排企业本年度的理论碳排放数据;通过气象模拟获取高碳排企业的模拟碳浓度,通过碳卫星遥感监测,地面传感器监测获取企业内部实测碳浓度数据,以地面传感器碳监测数据为基准数据,将地面碳监测数据与碳卫星遥感监测数据融合得到更为准确的碳监测数据;基于上述数据,构造碳排优化因子,拟合模拟碳排放浓度与实测碳浓度,利用得出的碳排优化因子,优化理论碳排放量,得出企业年碳排放量。

技术研发人员:甘海庆,张航通,任禹丞,李佳,陈堃,杨子跃,杨松林,杨涛,王瑜,胡波,孙耀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