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件定义有源天线孔径控制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7292721发布日期:2024-03-13 20:41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件定义有源天线孔径控制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有源天线孔径,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软件定义有源天线孔径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1、目前,有源天线孔径在通信、雷达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有源孔径中微波电路的种类、数量及功能很多。为了确保有源天线孔径能够按照用户的需求进行工作,往往要求有源天线孔径具备对外控制接口,用户可通过客户端电脑下发指令对有源天线孔径进行控制。

2、现在常用的控制接口一般采用光、以太网、串行或并行总线实现。有源天线孔径中微波电路通常采用fpga可编程器件进行接口协议解析,然后产生各种控制电平或控制总线对内部微波电路进行控制。但fpga是一种可编程数字硬件电路,其更新迭代难度比嵌入式软件大,维护周期也较长。为解决用户需求变更或者功能增加等问题,往往会付出较大时间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软件定义有源天线孔径控制方法及系统,以解决有源天线孔径功能迭代难度大,维护周期长的问题。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软件定义有源天线孔径控制方法,包括:

3、通过修改客户端电脑xml配置文件的方式,修改fpga控制输出,从而实现有源天线孔径控制功能的快速迭代。

4、进一步的,所述软件定义有源天线孔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step1:客户端电脑通过can总线将xml配置文件下发给控制器;

6、step2:控制器将xml配置文件中的数据转化成spi格式的配置信息转发给fpga;

7、step3:fpga接收配置信息,并根据配置信息初始化内部rom;

8、step4:客户端电脑通过can总线下发功能控制信息;

9、step5:控制器将功能控制信息转化成spi格式的功能控制数据转发给fpga;

10、step6:fpga查询内部rom,索引当前功能控制数据所对应的接口控制逻辑,并下发给有源天线孔径中的微波组件,实现控制功能。

1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软件定义有源天线孔径控制系统,包括:

12、依次连接的客户端电脑、控制器和fpga;

13、以及用于为控制器和fpga供电的供电电路。

14、进一步的,所述软件定义有源天线孔径控制系统,还包括与fpga连接的晶振,用于为fpga提供参考时钟。

15、进一步的,所述供电电路包括相连接的dc-dc电路和ldo线性稳压器。

16、进一步的,所述dc-dc电路连接外部+28v电源,用于将外部+28v电源转换为dc+5.3v电源;所述ldo线性稳压器用于将dc+5.3v电源转换为其他各种所需的电源,包括dc+5v电源、dc+3.3v电源、dc+1.8v电源和/或dc+1.25v电源。

17、进一步的,所述软件定义有源天线孔径控制系统,还包括电平驱动电路,用于将fpga输出的lvttl电平转换为适应微波组件的ttl电平。

18、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为can单片机。

19、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0、本发明在面对用户需求变更或功能扩展时,通过修改客户端电脑xml文件即可改变控制器输出,而无需修改控制器fpga代码,大大提高了研发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软件定义有源天线孔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件定义有源天线孔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3.一种软件定义有源天线孔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件定义有源天线孔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fpga连接的晶振,用于为fpga提供参考时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件定义有源天线孔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包括相连接的dc-dc电路和ldo线性稳压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件定义有源天线孔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dc-dc电路连接外部+28v电源,用于将外部+28v电源转换为dc+5.3v电源;所述ldo线性稳压器用于将dc+5.3v电源转换为其他各种所需的电源,包括dc+5v电源、dc+3.3v电源、dc+1.8v电源和/或dc+1.25v电源。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件定义有源天线孔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平驱动电路,用于将fpga输出的lvttl电平转换为适应微波组件的ttl电平。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件定义有源天线孔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为can单片机。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软件定义有源天线孔径控制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通过修改客户端电脑XML配置文件的方式,修改FPGA控制输出,从而实现有源天线孔径控制功能的快速迭代。本发明在面对用户需求变更或功能扩展时,通过修改客户端电脑XML文件即可改变控制器输出,而无需修改控制器FPGA代码,大大提高了研发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杨立,王立强,李东昕,赵志强,许放,何治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