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话生成方法、装置、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文档序号:37772321发布日期:2024-04-25 10:58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对话生成方法、装置、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主要涉及对话生成,具体涉及一种对话生成方法、装置、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保持一致的对话属性是对话生成模型自然地与人类进行交流的关键因素之一,现有的模型通常只对下一句话语进行预测,而忽略了对话语篇的连贯性,尽管不断努力提高对话模型的参与度和一致性,但理解个人反应的一致性仍然很困难。随着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的发展,越来越多利用预训练和微调来改进该缺点,但对话一致性的问题仍未得到彻底的解决,从而导致对话生成的准确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对话生成方法、装置、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2、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对话生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导入多个原始文本数据,集合所有所述原始文本数据得到原始文本数据集;

4、构建训练模型,通过所述原始文本数据集对所述训练模型进行训练,得到对话生成模型;

5、导入待生成文本数据,通过所述对话生成模型对所述待生成文本数据进行预测,得到对话生成结果。

6、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另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对话生成装置,包括:

7、导入模块,用于导入多个原始文本数据;

8、集合模块,用于集合所有所述原始文本数据得到原始文本数据集;

9、训练模块,用于构建训练模型,通过所述原始文本数据集对所述训练模型进行训练,得到对话生成模型;

10、所述导入模块,还用于导入待生成文本数据;

11、对话生成结果获得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对话生成模型对所述待生成文本数据进行预测,得到对话生成结果。

12、基于上述一种对话生成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对话生成系统。

13、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另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对话生成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对话生成方法。

14、基于上述一种对话生成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15、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另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对话生成方法。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导入原始文本数据,集合原始文本数据得到原始文本数据集,构建训练模型,通过原始文本数据集对训练模型的训练得到对话生成模型,导入待生成文本数据,通过对话生成模型对待生成文本数据的预测得到对话生成结果,解决了对话一致性的问题,增强了对话语篇的连贯性,提高了理解个人反应的一致性,也提高了对话生成的准确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对话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话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模型包括bart编码器和解码器,所述构建训练模型,通过所述原始文本数据集对所述训练模型进行训练,得到对话生成模型的过程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话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始文本数据包括文本对和对话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话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有所述潜在关系向量以及所有所述文本对隐藏层向量进行关系向量的计算,得到关系向量的过程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话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有所述潜在话语向量以及所有所述对话隐藏层向量进行话语向量的计算,得到话语向量的过程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话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文本对包括前提文本和假设文本,所述对话数据包括对话历史、回话查询以及目标响应话语,

7.一种对话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对话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模型包括bart编码器和解码器,所述训练模块具体用于:

9.一种对话生成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对话生成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对话生成方法。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话生成方法、装置、系统以及存储介质,属于对话生成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导入多个原始文本数据,集合所有原始文本数据得到原始文本数据集;构建训练模型,通过原始文本数据集对训练模型进行训练,得到对话生成模型;导入待生成文本数据,通过对话生成模型对待生成文本数据进行预测,得到对话生成结果。本发明解决了对话一致性的问题,增强了对话语篇的连贯性,提高了理解个人反应的一致性,也提高了对话生成的准确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晓东,闫诗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