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CT图像建立天牛类害虫蛀道三维模型的方法

文档序号:37643983发布日期:2024-04-18 18:09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CT图像建立天牛类害虫蛀道三维模型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天牛类害虫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ct图像建立天牛类害虫蛀道三维模型的方法。


背景技术:

1、森林虫害中天牛类类害虫对森林生态系统威胁非常大,其具有种类多、死亡率低、生活隐蔽等特点,给检疫和防治带来了诸多困难,通过研究天牛类害虫蛀道的结构特征及规律,揭秘天牛类害虫的隐蔽时期,找出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天牛类害虫隐蔽生活过程中的生物生态学习性,科学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和注射药物防治以达到精准防控提供依据。

2、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与天牛类害虫蛀道研究较少,对蛀道的研究主要还是以人工解剖的方法居多,这种检测方法不能保障蛀道的完整性,而且耗时耗力,如图1所示,对双条杉天牛受害木段分别进行人工解剖,相比较ct扫描重建的方法,人工解剖是非常耗时耗力的,且容易对蛀道造成破坏性。

3、无损检测常用技术如声音检测、x射线检测这两种检测方法局限性较多,受外界干扰大,而且x射线检测对人体伤害性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目的是,通过ct扫描技术和3d重建技术,进一步了解天牛害虫的内部习性,补充其生物学习性,为探索其生存、繁殖机制和种群变异,以及相关的灾害防治规划和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克服了传统人工解剖,及其他无损检测技术的局限性,为天牛类害虫防治提供新思路。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ct图像建立天牛类害虫蛀道三维模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s1:收集天牛类害虫受害木段标本;

4、s2:木段标本进行切割分段处理;

5、s3:对切割分段处理好的木段标本进行ct扫描处理

6、根据木段标本的直径大小、标本木段质量及内部蛀道的大小对ct扫描参数进行设置,所述ct扫描参数包括螺距、层厚、扫描速度及剂量信息,木段直径大,标本木段质量好受损程度小及内部蛀道体积大则ct扫描出的图像越清晰,反之,则将ct扫描参数设置的更为精细,以确保ct检测的精准度,

7、所述螺距是指球管旋转一周,进床距离等于总的准直宽度,其含义就是两个相邻x线束之间首尾衔接,进床距离如果大于总的准直宽度,则两束x线间存在间隔,图像质量会下降,不如进床距离等于或小于总准直宽度的图像,所以需要对标本木段进行分段处理,以保证被扫的标本木段在ct设备扫描范围之内,螺距的增大则意味着每个像素吸收的光子量将减少,图像质量肯定下降,反之则会提高图像质量,

8、所述层厚是影响空间分辨率的重要因素,层厚越薄,纵向的空间分辨率高,但信噪比降低;层厚大,信噪比提高,但纵向的空间分辨率降低,

9、所述扫描速度与螺距和层厚的设置有关,通过增大螺距以减少层厚,可以缩短扫描时间,但图像质量会下降,反之,耗费时间长则图像质量上升,

10、所述ct的剂量与图像的质量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想要噪声下降必须提高射线剂量,

11、针对不同受害木段标本根据其特点进行参数设置,针对一些木段直径小,内部蛀道精细的、木段受损程度大质量不佳的,为保证图像的分辨率,需要将剂量调高,螺距减小,每层层厚厚度减小,层厚和螺距的设置会导致图像层数增多,进而扫描速度较慢,图像也就越精确;

12、s4:木段标本ct图像蛀道的三维重建

13、标本ct图像文件,导入到三维重建软件中对蛀道进行三维重建,除了ct图像下正常与木质部区分的蛀道外,还需根据蛀道的轴状位、冠状位、矢状位三个视角,选取由于天牛类害虫幼虫钻蛀取食时用木屑和粪便堵塞使得ct影像下不易与正常木质部区分的蛀道,所述正常与木质部区分的蛀道在轴状位、冠状位、矢状位三个视角下都成暗色,呈近圆形、长椭圆形或者不规则的圆形与正常木质部部分具有明显的分界线,可以有效的识别,所述由于天牛类害虫幼虫钻蛀取食时用木屑和粪便堵塞使得ct影像下不易与正常木质部区分的蛀道会呈现出亮色,在图像中呈现出灰白色亮块,与木质部部分颜色相近,但颜色相较正常木质部较浅,部分具有颗粒状,密度较大,能够用肉眼识别出来,绘制出木段标本每层图像的蛀道后,即获得三维重建后的蛀道。

14、进一步的,步骤s1中所述天牛类害虫受害木段标本是一种被天牛类害虫侵害、含有完整蛀道且木段无腐烂和裂缝较少的木段,

15、进一步的,步骤s2中对木段标本进行切割分段处理,将分段好的木段长度控制在70cm内,并将分段好的的木段进行标记,

16、进一步的,还包括对三维重建后的蛀道进行平滑处理,由于ct图像中的噪声会产生粗糙的三维模型,出来的蛀道结构虽然连续但不够光滑,需要对三维模型进行平滑处理,以获得更逼真的显示效果,

17、在平滑处理的过程中会导致蛀道模型与实际蛀道存在一些误差,所以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根据蛀道大小进行参数设置,平滑因子相当于平滑的强度,数值越大则模型则越平滑,但平滑因子过大会影响模型特征,误差加大,所以一般将迭代次数设置为1-2,迭代次数相当于执行次数,平滑因子设置范围为0-2即可。

18、进一步的,还包括将不同蛀道进行分离,再将每一个独立的蛀道构建出各自的三维模型,使每个蛀道可被单独查看。

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利用ct图像建立天牛类害虫蛀道三维模型,根据木段标本的直径大小、标本木段质量及内部蛀道的大小对ct扫描参数螺距、层厚、扫描速度及剂量信息进行设置,木段直径大,标本木段质量好受损程度小及内部蛀道体积大则ct扫描出的图像越清晰,反之,则将ct扫描参数设置的更为精细,以确保ct检测的精准度;2)除了ct图像下正常与木质部区分的蛀道外,还需根据蛀道的轴状位、冠状位、矢状位三个视角,选取由于天牛类害虫幼虫钻蛀取食时用木屑和粪便堵塞使得ct影像下不易与正常木质部区分的蛀道,通过三维重建后,可以查看各蛀道和蛀屑之间的关系,了解不同天牛害虫的一些隐蔽习性;3)对于部分小型天牛类害虫,由于钻蛀的蛀道体积较小,在三维重建的过程中,由于ct图像中的噪声会产生粗糙的三维模型,使得虫洞模型不平滑,需要对三维模型进行平滑处理,以此可以获得更逼真的显示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利用ct图像建立天牛类害虫蛀道三维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ct图像建立天牛类害虫蛀道三维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天牛类害虫受害木段标本是一种被天牛类害虫侵害、含有完整蛀道且木段无腐烂和裂缝较少的木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ct图像建立天牛类害虫蛀道三维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对木段标本进行切割分段处理,将分段好的木段长度控制在70cm内,并将分段好的的木段进行标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ct图像建立天牛类害虫蛀道三维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所述正常与木质部区分的蛀道在轴状位、冠状位、矢状位三个视角下都成暗色,呈近圆形、长椭圆形或者不规则的圆形与正常木质部部分具有明显的分界线,可以有效的识别,所述由于天牛类害虫幼虫钻蛀取食时用木屑和粪便堵塞使得ct影像下不易与正常木质部区分的蛀道会呈现出亮色,在图像中呈现出灰白色亮块,与木质部部分颜色相近,但颜色相较正常木质部较浅,部分具有颗粒状,密度较大,能够用肉眼识别出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ct图像建立天牛类害虫蛀道三维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三维重建后的蛀道进行平滑处理,以获得更逼真的显示效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ct图像建立天牛类害虫蛀道三维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不同蛀道进行分离,再将每一个独立的蛀道构建出各自的三维模型,使每个蛀道可被单独查看。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天牛类害虫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CT图像建立天牛类害虫蛀道三维模型的方法。一种利用CT图像建立天牛类害虫蛀道三维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 1:收集天牛类害虫受害木段标本;S 2:木段标本进行切割分段处理;S3:对切割分段处理好的木段标本进行CT扫描处理;S4:木段标本CT图像蛀道的三维重建。通过CT扫描技术和3D重建技术,进一步了解天牛害虫的内部习性,补充其生物学习性,为探索其生存、繁殖机制和种群变异,以及相关的灾害防治规划和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克服了传统人工解剖,及其他无损检测技术的局限性,为天牛类害虫防治提供新思路。

技术研发人员:高尚坤,童梓雯,耿翠翠,侯庆锋,邱建峰,王杰,杨诚,李洋,张艺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