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申请涉及互联网,特别是涉及一种内存读写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现今,市面上的电子产品层出不穷,人们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性也在不断增强,在电子产品,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日常使用中,内存的读取与写入显得尤为重要。
2、然而,现有的电子产品的内存读写方法通常缺少必要的权限验证和安全检查,从而无法有效保证各应用程序数据访问的安全性及对隐私信息的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存读写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内存读写方法无法有效保证各应用程序数据访问的安全性及对隐私信息的保护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内存读写方法,其中,该内存读写方法包括:接收应用程序发送的内存访问请求;对内存访问请求进行权限验证和安全检查;响应于权限验证和安全检查通过,将内存访问请求的虚拟内存地址映射到物理内存地址;利用物理内存地址读取或写入内存数据。
3、其中,对内存访问请求进行权限验证和安全检查的步骤包括:检测应用程序是否具有访问指定内存区域的权限;响应于应用程序具有访问指定内存区域的权限,检测内存访问请求是否违反系统安全策略。
4、其中,将内存访问请求的虚拟内存地址映射到物理内存地址的步骤包括:利用查找页表数据结构将内存访问请求的虚拟内存地址映射到物理内存地址。
5、其中,利用物理内存地址读取或写入内存数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检测当前内存读取或内存写入是否存在异常;响应于当前内存读取或内存写入存在异常,进行异常管理应对处理。
6、其中,进行异常管理应对处理的步骤包括:终止内存访问请求并记录错误信息,或消除内存访问违规和页错误异常。
7、其中,利用物理内存地址读取或写入内存数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将当前读取的内存数据返回给应用程序,以使应用程序进行处理并显示结果。
8、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内存读写方法,其中,该内存读写方法包括:向操作系统发出内存访问请求,以使操作系统对内存访问请求进行权限验证和安全检查,并在权限验证和安全检查通过时,将内存访问请求的虚拟内存地址映射到物理内存地址;利用物理内存地址读取或写入内存数据。
9、其中,利用物理内存地址读取或写入内存数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接收操作系统返回的内存数据;对内存数据进行处理并显示结果。
10、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其中,该智能终端包括相互耦接的存储器和处理器,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以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内存读写方法。
1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指令,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内存读写方法。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的内存读写方法在接收到应用程序发送的内存访问请求时,通过对内存访问请求进行权限验证和安全检查,以在权限验证和安全检查通过时,将内存访问请求的虚拟内存地址映射到物理内存地址,利用物理内存地址读取或写入内存数据,有效保证了各应用程序数据访问的安全性及对隐私信息的保护。
技术特征:1.一种内存读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存读写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存读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内存访问请求进行权限验证和安全检查的步骤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存读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内存访问请求的虚拟内存地址映射到物理内存地址的步骤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存读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物理内存地址读取或写入内存数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存读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异常管理应对处理的步骤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存读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物理内存地址读取或写入内存数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7.一种内存读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存读写方法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存读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物理内存地址读取或写入内存数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9.一种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包括相互耦接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或如权利要求7-8中任一项所述的内存读写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或如权利要求7-8中任一项所述的内存读写方法。
技术总结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内存读写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其中,该内存读写方法包括:接收应用程序发送的内存访问请求;对内存访问请求进行权限验证和安全检查;响应于权限验证和安全检查通过,将内存访问请求的虚拟内存地址映射到物理内存地址;利用物理内存地址读取或写入内存数据。上述方案,本申请的内存读写方法通过设置权限验证和安全检查机制对内存访问请求进行验证,有效保证了各应用程序数据访问的安全性及对隐私信息的保护。
技术研发人员:傅波,经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天珑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5/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