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ekla平台的建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40826680发布日期:2025-02-06 17:02阅读:4来源:国知局
基于Tekla平台的建模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tekla平台的三维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基于tekla平台的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1、以三维建模技术进行钢结构深化设计,可高效、直观地展现钢结构工程中钢结构主体的体型、样貌、结构形式及各钢结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并且三维钢结构模型是毫米级数字化模型,可为使用者提供精确的参数、数据,可作为指导钢结构件制作、安装的,以及钢结构项目工程量结算的重要依据。以三维建模技术进行钢结构深化设计,是钢结构工程项目bim技术应用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实现钢结构工程项目信息化、工业化的重要过程。

2、主梁和次梁铰接的连接节点是钢结构深化设计工作中经常遇到的连接节点,一个钢结构工程项目中往往存在大量主梁和次梁铰接的连接节点。节点样式会随主梁和次梁的截面尺寸改变而改变,并且节点改变内容较多。对于钢结构深化设计工程师来说,手动创建此类连接节点需要先根据不同的主梁与次梁截面确定节点的连接参数,然后完成主梁、次梁以及连接节点的建模。这样建模的效率低下速度慢、建模精度低。

3、为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tekla平台的建模方法,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在
技术实现要素: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例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2、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tekla平台的建模方法,建模方法包括:

3、创建数据库,数据库具有对应设置的次梁的截面形状参数和连接参数,连接参数包括螺栓参数和连接板参数;

4、创建长度方向相交的主梁和次梁的模型;

5、创建主梁和次梁之间的连接节点,并使主梁和次梁间隔设置,连接节点包括连接板和连接螺栓组;

6、其中,连接板通过连接螺栓组连接至次梁的次梁腹板,连接板连接至主梁;

7、通过次梁的截面形状,根据数据库确定和次梁的截面形状对应的截面形状参数和连接参数,根据连接参数设置连接螺栓组的螺栓数量、螺栓规格与位置,以及连接板参数。

8、根据本申请的基于tekla平台的建模方法,在tekla平台创建具有连接参数的数据库和创建主梁110与次梁120后,可通过参数化节点自动匹配与当前次梁120相对应的连接参数,并自动创建次梁120到主梁110的连接节点,无需人工计算每个次梁120的连接节点的连接参数,然后在tekla平台创建次梁120和主梁110的连接节点,主梁110和次梁120之间的连接节点的创建速度快,且精度高。

9、可选地,连接参数包括连接螺栓组的连接螺栓规格、螺栓间距、连接螺栓组和次梁的次梁端面的相对位置参数、螺栓行数与螺栓列数中的至少一个。

10、可选地,使连接螺栓组的控柄和次梁的中心线重合。

11、可选地,连接参数包括连接螺栓组和次梁的次梁端面的相对位置参数,

12、连接螺栓组和连接板的上边沿之间的距离为上距离,连接螺栓组和连接板的远离主梁的侧边沿之间的距离为侧距离,连接螺栓组和连接板的下边沿之间的距离为下距离,根据相对位置参数确定上距离、下距离与侧距离中的至少一个。

13、可选地,连接参数包括连接板的材料和/或厚度。

14、可选地,连接板伸入主梁的主梁上翼板和主梁下翼板之间,并抵接至主梁上翼板、主梁下翼板与主梁腹板中的至少一个。

15、可选地,使次梁的次梁端面和主梁之间的间隔的沿次梁的长度方向的尺寸为预设常量。

16、可选地,每个次梁对应的预设常量可以独立修改,并且/或者

17、所有次梁的预设常量可以统一修改为统一数值。

18、可选地,连接板贴合至次梁的次梁腹板。

19、可选地,连接节点还包括加劲板,加劲板位于主梁的主梁腹板的远离次梁的一侧,并连接至主梁,加劲板的位置和连接板的位置对应设置。

20、可选地,加劲板伸入主梁的主梁上翼板和主梁下翼板之间,并抵接至主梁上翼板、主梁下翼板与主梁腹板中的至少一个。

21、可选地,加劲板的远离主梁腹板的外侧面和主梁的主梁上翼板的边沿平齐。

22、可选地,创建节点变量a,a=第一节点变量值b1,则在次梁的次梁腹板的一侧创建连接节点,a=第二节点变量值b2,则在次梁的次梁腹板的另一侧创建连接节点。

23、可选地,创建加劲板变量c,c=第一加劲板变量值d1,并且a=第一节点变量值b1,则在次梁的次梁腹板的一侧创建加劲板;

24、c=第二加劲板变量值d2,并且a=第二节点变量值b2,则在次梁的次梁腹板的另一侧创建加劲板。

25、可选地,将已经完成建模的次梁的截面形状参数更换为数据库中的另一个截面形状参数,进而刷新次梁和连接节点。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tekla平台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模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参数包括连接螺栓组的连接螺栓规格、螺栓间距、连接螺栓组和次梁的次梁端面的相对位置参数、螺栓行数与螺栓列数中的至少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连接螺栓组的控柄和所述次梁的中心线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参数包括连接螺栓组和次梁的次梁端面的相对位置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参数包括连接板的材料和/或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伸入所述主梁的主梁上翼板和主梁下翼板之间,并抵接至所述主梁上翼板、主梁下翼板与主梁腹板中的至少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节点还包括加劲板,所述加劲板位于所述主梁的主梁腹板的远离所述次梁的一侧,并连接至所述主梁,所述加劲板的位置和所述连接板的位置对应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板伸入所述主梁的主梁上翼板和主梁下翼板之间,并抵接至所述主梁上翼板、主梁下翼板与主梁腹板中的至少一个。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板的远离所述主梁腹板的外侧面和所述主梁的主梁上翼板的边沿平齐。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创建节点变量a,a=第一节点变量值b1,则在所述次梁的次梁腹板的一侧创建所述连接节点,a=第二节点变量值b2,则在所述次梁的次梁腹板的另一侧创建所述连接节点。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创建加劲板变量c,c=第一加劲板变量值d1,并且a=第一节点变量值b1,则在所述次梁的次梁腹板的一侧创建所述加劲板;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已经完成建模的所述次梁的所述截面形状参数更换为所述数据库中的另一个所述截面形状参数,进而刷新次梁和连接节点。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Tekla平台的建模方法。建模方法包括:建立数据库,数据库具有对应设置的次梁的截面形状参数和连接参数;创建主梁和次梁的模型;创建主梁和次梁之间的连接节点;连接板通过连接螺栓组连接至次梁的次梁腹板,连接板连接至主梁;通过次梁的截面形状,根据数据库确定和次梁的截面形状对应的截面形状参数和连接参数,根据连接参数设置连接螺栓组的螺栓数量、螺栓规格与位置,以及连接板参数。由此,可以自动创建次梁到主梁的连接节点,无需人工计算每个次梁的连接节点的连接参数,然后在Tekla平台创建次梁和主梁的连接节点,主梁和次梁之间的连接节点的创建速度快,且精度高。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松,王丽楠,韦建检,孙奇卉,刘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集建造(天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5/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