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后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581242发布日期:2025-04-11 17:31阅读:1来源:国知局
服务器后窗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服务器机箱,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服务器后窗结构。


背景技术:

1、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客户机房所采用的服务器机型越来越广泛,服务器运行效率越来越高,服务器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其进行散热,以保证服务器能够正常运行。

2、现有技术中,采用风冷或者水冷的方式对服务器进行散热,不同规格的服务器适用对应的散热方式,但是,这样就导致了服务器的散热方式单一,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下,无法在风冷方式和水冷方式之间进行切换,降低了服务器后窗结构对不同散热方式的适配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服务器后窗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服务器后窗结构无法兼顾不同散热方式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后窗结构,包括:机壳;第一框架,设置在机壳上,用于安装电源模组;第二框架,设置在机壳上,用于安装风扇模组,第一框架的至少部分与第二框架间隔设置;水冷模组,设置在机壳上,水冷模组包括冷媒流通管件;第一支架,设置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第一支架与第一框架和/或第二框架可拆卸地连接,第一支架上设置有避让部,冷媒流通管件通过避让部伸出机壳。

3、进一步地,服务器后窗结构还包括:理线部件,理线部件上设置有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用于夹持冷媒流通管件,第二夹持部用于夹持连接导线,连接导线用于连接电源模组和风扇模组。

4、进一步地,服务器后窗结构还包括: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可选择地设置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当风扇模组运行时,将第二支架设置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以对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的间隔进行遮挡。

5、进一步地,第一框架包括第一侧面,第一侧面的至少部分与第二框架相对;第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理线部件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一侧面上还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第一支架的至少部分与第二连接部连接;其中,第二连接部由第一侧面上朝向第二框架的方向弯折。

6、进一步地,理线部件包括:第一安装本体,第一安装本体与机壳连接;夹持件,夹持件设置在第一安装本体上并与第一安装本体间隔设置,夹持件可弹性地设置,第一夹持部设置在夹持件和第一安装本体之间,第一夹持部与避让部相对设置,冷媒流通管件的至少部分穿过第一夹持部后通过避让部。

7、进一步地,第一夹持部包括夹持空间,理线部件还包括:第二安装本体,与第一安装本体相对且间隔的设置;第三安装本体,第三安装本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本体和第二安装本体连接,以在第一安装本体、第二安装本体和第三安装本体之间围成通过开口,通过开口与夹持空间连通,冷媒流通管件穿过通过开口后穿入至夹持空间内。

8、进一步地,第二夹持部包括限位槽,理线部件还包括:限位板体,设置在第二安装本体远离第一安装本体的一侧,限位板体与第二安装本体间隔设置,限位槽设置在限位板体和第二安装本体之间。

9、进一步地,第一框架包括第一侧面,第一侧面的至少部分与第二框架相对;第一侧面上还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第一支架的至少部分与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二连接部由第一侧面上朝向第二框架的方向弯折,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避让开口;服务器后窗结构还包括:按键模组,设置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按键模组与机壳连接,按键模组的至少部分通过第一避让开口伸出。

10、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连接翻边,第一避让开口设置在第二连接翻边的底部,第二连接翻边的顶端设置有第二避让开口,第一支架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避让开口内;第二连接翻边上还设置有第一定位部,按键模组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的至少部分与第二定位部插接,以对按键模组进行定位。

11、进一步地,避让部包括避让通道,第一支架还包括:第一连接主体,与第一框架和/或第二框架连接,第一连接主体的至少部分与机壳相对设置,第一连接主体沿第一方向延伸;导向主体,与第一连接主体连接,导向主体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避让通道设置在导向主体上;避让通道为多个,多个避让通道沿导向主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12、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服务器后窗结构,包括机壳、第一框架、第二框架、水冷模组和第一支架,第一框架设置在机壳上,用于安装电源模组;第二框架设置在机壳上,用于安装风扇模组,第一框架的至少部分与第二框架间隔设置;水冷模组设置在机壳上,水冷模组包括冷媒流通管件;第一支架设置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第一支架与第一框架和/或第二框架可拆卸地连接,第一支架上设置有避让部,冷媒流通管件通过避让部伸出机壳。通过设置第一支架,且第一支架与第一框架和/或第二框架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方便对第一支架进行更换,同时,在第一支架上设置了避让部,对冷媒流通管件进行避让,使冷媒流通管件能够由机壳内伸出,参与冷媒循环,当需要风冷时,可将电源模组与风扇模组连接,开启风冷散热,当需要水冷时,开启水冷模组运行,冷媒流通管件内的冷媒对机壳进行散热,这样使服务器能够在风冷散热和水冷散热之间灵活切换,满足不同散热需求的运行,提高了服务器后窗结构对不同散热模式的兼容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服务器后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后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后窗结构还包括:理线部件(600),所述理线部件(600)上设置有第一夹持部(610)和第二夹持部(620),所述第一夹持部(610)用于夹持所述冷媒流通管件(410),所述第二夹持部(620)用于夹持连接导线,所述连接导线用于连接所述电源模组和所述风扇模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后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后窗结构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服务器后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200)包括第一侧面(220),所述第一侧面(220)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框架(300)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服务器后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理线部件(600)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服务器后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610)包括夹持空间(611),所述理线部件(600)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服务器后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部(620)包括限位槽(621),所述理线部件(600)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后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200)包括第一侧面(220),所述第一侧面(220)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框架(300)相对;所述第一侧面(220)上还设置有第二连接部(222),所述第一支架(500)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22)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服务器后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22)包括:第二连接翻边(2221),所述第一避让开口(2220)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翻边(2221)的底部,所述第二连接翻边(2221)的顶端设置有第二避让开口(2222),所述第一支架(500)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避让开口(2222)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后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部(510)包括避让通道(511),所述第一支架(500)还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后窗结构,包括:机壳;第一框架,设置在机壳上,用于安装电源模组;第二框架,设置在机壳上,用于安装风扇模组,第一框架的至少部分与第二框架间隔设置;水冷模组,设置在机壳上,水冷模组包括冷媒流通管件;第一支架,设置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第一支架与第一框架和/或第二框架可拆卸地连接,第一支架上设置有避让部,冷媒流通管件通过避让部伸出机壳。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服务器后窗结构无法兼顾不同散热方式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张恒铭,张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元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5/4/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