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河湖淤泥处理,尤其涉及一种河道淤泥中脱水絮凝剂最优添加量的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1、在河道清淤的整体流程中,淤泥的絮凝脱水技术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具有显著的意义。絮凝脱水的核心原理是向淤泥中添加絮凝剂,使得细小的悬浮颗粒聚集形成较大的颗粒团块,随后利用机械或物理方法实现固液分离。这项处理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减少淤泥的体积,从而降低运输和处置的成本,还为淤泥的资源化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实际的淤泥处理过程中,合理添加絮凝剂可以大大降低淤泥的含水率,进一步减少其体积,为后续的脱水和资源化利用创造有利条件。
2、然而,确定适当的絮凝剂添加量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挑战。由于淤泥成分复杂多变,絮凝剂添加量的确定不仅涉及水处理和淤泥脱水的核心技术问题,还需要对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包括智能控制与优化、经济性和环保效益等多方面内容。目前,絮凝剂添加量的确定方式通常依赖经验法或简单的定量模型来简化决策过程,但这种方法往往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容易导致絮凝剂添加量的过量或不足。这不仅增加了化学药剂的成本,还会影响淤泥处理的效果和经济性,限制了整体处理效率。
3、基于此,提供一种稳定性好的脱水絮凝剂最优添加量的确定方法非常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淤泥中脱水絮凝剂最优添加量的确定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方法不稳定,从而导致脱水絮凝剂的添加量过量或不足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河道淤泥中脱水絮凝剂最优添加量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1)预处理:去除河道淤泥中的大块杂质并进行搅拌得到预处理的淤泥;
5、(2)对预处理的淤泥进行取样,测定所取样本的淤泥砂粒含量;
6、(3)将测定的淤泥砂粒含量代入拟合得到的淤泥砂粒含量与脱水絮凝剂最优掺量之间的关系式中,计算处理河道淤泥所需脱水絮凝剂的最优添加量;
7、所述淤泥砂粒含量x与絮凝剂最优添加量y之间的关系式为:y=0.366-0.072ln(x)。
8、进一步的,所述河道淤泥的砂粒含量为10~40%,河道淤泥的粉粘比为3.5~4:1,河道的淤泥初始含水率为45~55%。
9、进一步的,所述淤泥砂粒含量的测定方法为直接测定或筛分法。
10、进一步的,所述脱水絮凝剂包括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11、进一步的,所述脱水絮凝剂的分子量为1500w~2000w。
12、进一步的,所述脱水絮凝剂的浓度为1~5g/l。
13、进一步的,所述脱水絮凝剂的添加量为脱水絮凝剂干粉与河道淤泥干泥的质量比。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5、(1)本发明的确定方法只需依照河道淤泥粒径分布,依据淤泥砂粒含量来确定淤泥真空脱水过程中脱水絮凝剂的最优添加量,判断方式简单易行,为淤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便利;
16、(2)本发明的确定方法考虑河道淤泥上下游粒径分布相差大的特性,针对河道淤泥进行脱水方案的完善,便于实际工程河湖底泥絮凝脱水进程的开展;
17、(3)本发明的确定方法稳定性好,能够有效避免实际工程絮凝剂添加过多的情况,可以有效解决河道淤泥含水率高、脱水速度慢的问题,有效提高淤泥脱水效率,为淤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便利,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一种河道淤泥中脱水絮凝剂最优添加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河道淤泥中脱水絮凝剂最优添加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淤泥的砂粒含量为10~40%,河道淤泥的粉粘比为3.5~4:1,河道的淤泥初始含水率为45~5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河道淤泥中脱水絮凝剂最优添加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淤泥砂粒含量的测定方法为直接测定或筛分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河道淤泥中脱水絮凝剂最优添加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絮凝剂包括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河道淤泥中脱水絮凝剂最优添加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絮凝剂的分子量为1500~2000w。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河道淤泥中脱水絮凝剂最优添加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絮凝剂的浓度为1~5g/l。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河道淤泥中脱水絮凝剂最优添加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絮凝剂的添加量为脱水絮凝剂干粉与河道淤泥干泥的质量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