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模型的对象模型快速安置方法、设备、产品及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40832463发布日期:2025-02-06 17:08阅读:3来源:国知局
基于BIM模型的对象模型快速安置方法、设备、产品及介质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数字孪生,具体涉及基于bim模型的对象模型快速安置方法、设备、产品及介质。


背景技术:

1、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项目的当下,bim建模的精准性与高效性成为影响建筑设计、施工及管理等多环节协同作业的关键因素。在实际bim建模进程中,批量放置对象模型的需求屡见不鲜。以高层建筑物为例,如在一栋100层的建筑项目里,按照消防安全规范要求,在每一层的某个固定位置都需要放置一个对象模型“灭火器”。传统的解决方案是为每个灭火器设定相同的x和y坐标,而通过楼层高度差异来设定z坐标,实现多楼层的模型设置。

2、然而,在实际场景中具有高度复杂性与多样性,各楼层间的设计很难保持完全一致。例如楼层高度,建筑功能分区结构承载需求或特殊空间设计意图等影响,不同楼层的层高可能出现显著差异;同时,内部房间布局结构亦会因不同楼层的使用功能差异而产生变化,如商业楼层与办公楼层、住宅楼层之间的空间划分截然不同。这些楼层间的差异化因素,致使传统批量放置对象模型的建模方法暴露出严重弊端。

3、因此,在bim建模过程中,各楼层的差异化因素已成为制约批量高效安置对象模型的技术难点之一。为契合复杂多变的建筑场景实际需求,亟待对现有的批量安置对象模型处理方法予以优化改进,以突破当前的技术瓶颈,提升bim建模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针对bim模型的对象模型安置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对象模型快速安置方法、设备、产品及介质。

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对象模型快速安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3、步骤1:选定对象模型,并计算所述对象模型的aabb碰撞盒;

4、步骤2:构建多模态的所述对象模型的贴合向量;

5、步骤3:对所述对象模型进行碰撞检测并进行贴合计算,根据所述贴合计算得到的重叠值与所述贴合向量的值移动所述对象模型,调整所述对象模型与目标的贴合;

6、步骤31:使用 aabb 碰撞检测算法,判断所述对象模型是否与所述目标重叠;

7、步骤32:若是,则对所述对象模型与所述目标进行贴合计算得到重叠值,并根据所述重叠值调整所述对象模型与所述目标的贴合;

8、步骤33:若否,则根据所述贴合向量的值移动所述对象模型与所述目标的贴合;

9、步骤4:更新所述对象模型的位置,并对所述对象模型批量生成位置模型,且根据所述对象模型的位置将批量生成的所述位置模型设置在对应bim模型中的位置。

10、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步骤33包括:

11、判断所述对象模型是否贴合所述目标;

12、若不贴合,则根据所述贴合向量的数值获取所述对象模型至所述目标的最短距离δd,调整所述对象模型沿正方向移动,并获得所述对象模型的新坐标=当前坐标+δd;

13、若贴合,则进入步骤4。

1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步骤32进一步包括:

15、步骤32a:若是,计算所述对象模型与所述目标重叠的重叠值,且所述重叠值在x、y和z方向上皆有重叠;

16、则所述对象模型等比例缩小,使得所述对象模型的重叠值在x、y和z至少一方向为零,再调整所述对象模型至贴合。

1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步骤33进一步包括:

18、步骤33a:若否,计算所述对象模型与所述目标重叠在x、y和z方向上的重叠值,且所述重叠值在x、y和z方向上皆不重叠;

19、则所述对象模型等比例放大,使得所述对象模型的重叠值在x、y和z至少一方向为零,再调整所述对象模型至贴合。

20、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bim模型包括梯度变化的场景,所述步骤4包括:

21、适配梯度变化的场景,输出所述对象模型的初始位置信息,并依次生成对应于梯度变化的所述位置模型的初始位置信息;

22、根据所述位置模型的初始位置信息将所述位置模型预显示在所述bim模型的场景中。

2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初始位置信息为初始坐标信息;所述步骤4还包括:

24、根据所述重叠值与所述贴合向量的值更新所述对象模型的初始坐标信息,并得到终点坐标信息;

25、根据所述终点坐标信息批量更新所述位置模型的终点坐标信息;

26、将所述位置模型预显示在bim模型场景中的位置,并调整至对应的终点位置。

2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贴合向量包括一维方向的贴合向量和/或二维方向的贴合向量。

28、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29、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30、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31、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法,通过引入多模态的贴合向量以及贴合计算,为建模中的自动化贴合提供方向依据,以适应复杂的bim场景需求,而且能够在多个不同场景下,例如多楼层或多房间的场景下,确保批量生成的模型放置的位置精确,提高了bim建模的自动化安置效率。

32、进一步的,相较于传统可能依赖简单坐标设定等较常规的安置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对象模型与目标之间的碰撞情况以及贴合关系等多方面因素,更加贴合实际复杂的 bim模型场景,能有效应对不同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处理,避免因传统方法中未充分考虑物体间相互影响而出现的诸如放置位置不准确等问题。实现了批量生成和设置位置模型,在处理大量相同或相似对象模型安置时,能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逐个设置的繁琐操作,对于大型复杂建筑项目中众多重复物件的安置有着良好的适用性。

33、另外一方面,通过碰撞检测和贴合计算,利用重叠值以及贴合向量来精细调整对象模型位置,可保障对象模型在bim模型中安置的精准度,使其更符合实际建筑空间逻辑和设计要求,有效避免出现模型放置不合理的现象,如悬浮、嵌入墙体等情况。在构建多模态的贴合向量,能适应多种不同情况和复杂环境下的对象模型安置需求,不管是面对不同结构、不同空间布局的目标场景,都可以较好地进行贴合操作,使本方法具备较强的通用性和灵活应用能力。

34、本申请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申请的实践而习得。

35、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对象模型快速安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3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2进一步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3进一步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im模型包括梯度变化的场景,所述步骤4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位置信息为初始坐标信息;所述步骤4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向量包括一维方向的贴合向量和/或二维方向的贴合向量。

8.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9.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技术总结
基于BIM模型的对象模型快速安置方法、设备、产品及介质,包括:选定对象模型并计算其AABB碰撞盒,构建多模态的贴合向量。进行碰撞检测与贴合计算,依据重叠值或贴合向量值移动对象模型来调整与目标的贴合,通过细分的步骤精准处理重叠与否的不同情况。最后更新对象模型位置,批量生成位置模型,并依照对象模型位置将其设置到对应BIM模型相应位置。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法,通过引入多模态的贴合向量以及贴合计算,为建模中的自动化贴合提供方向依据,且支持多轴向的贴合需求,以适应复杂的BIM场景需求,确保批量生成的模型放置的位置精确,提高了BIM建模的自动化安置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郑航,罗威,展兆建,卜凡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八维通数智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5/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