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还书存储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还书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书入口置于弧形挡板一侧,弧形挡板置于主体支撑架上,书板存储箱由挡书板组成,挡书板均匀分布置于联动带上,书板存储箱置于主体支撑架上,书板存储口置于主体支撑架上且和书板存储箱相连接,联动带一端穿过书板存储口置于书板存储箱内,移动轨置于主体支撑架上,螺旋导杆平行于移动轨且置于主体支撑架上,移动架通过螺旋轴套置于螺旋导杆上,且通过移动轴套置于移动轨上,联动带另一端置于移动架上,存储取出口置于主体支撑架上,动力轴置于步进电机上,步进电机置于主体支撑架上,动力轮置于动力轴上,传动轴和螺旋导杆相连接,传动齿轮置于传动轴一端,且通过传输皮带和动力轮相连接。
【专利说明】一种自动还书存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还书存储装置,涉及一种可以自助还书的书籍收集装置,属于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快速自助还书,且将书籍扫描收集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图书馆中进行还书作业,多是借还书一体,均由工作人员一对一扫描识另O,然后进行书籍借还书工作,因此借书人在还书的时候,必须在规定的上班时间来到图书馆还书,这极为不便。并导致借书人耗费了很多时间去还书的路上,大大耗费借书人的时间,同时也影响图书馆书籍的流通率。现有的还书程序在进行还书的时候,需要人们去图书馆刷卡登记处理后才能完成。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还书存储装置提供了一种快速自助还书,且将书籍扫描收集的装置,能够有效降低借书人还书时耗费的时间。
[0004]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还书存储装置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还书存储装置由扫描还书装置、移动存储装置、动力驱动装置和控制装置组成。扫描还书装置由弧形挡板、还书入口和主体支撑架组成,还书入口置于弧形挡板一侧,弧形挡板置于主体支撑架上,移动存储装置由挡书板、书板存储箱、书板存储口、联动带和存储取出口组成,书板存储箱由挡书板组成,挡书板均匀分布置于联动带上,书板存储箱置于主体支撑架上,书板存储口置于主体支撑架上且和书板存储箱相连接,联动带一端穿过书板存储口置于书板存储箱内,联动带置于还书入口正下方,动力驱动装置由移动轨、螺旋导杆、螺旋轴套、移动架、移动轴套、步进电机、动力轴、动力轮、传输皮带、传动轴和传动齿轮组成,移动轨置于主体支撑架上,螺旋导杆平行于移动轨且置于主体支撑架上,移动架通过螺旋轴套置于螺旋导杆上,且通过移动轴套置于移动轨上,联动带另一端置于移动架上,存储取出口置于主体支撑架上,动力轴置于步进电机上,步进电机置于主体支撑架上,动力轮置于动力轴上,传动轴和螺旋导杆相连接,传动齿轮置于传动轴一端,且通过传输皮带和动力轮相连接,控制装置由扫描仪、数据分析处理器、导线和控制器组成,扫描仪置于弧形挡板上,且通过导线和数据分析处理器相连接,数据分析处理器通过导线和控制器相连接,且分别置于主体支撑架上,控制器通过导线和步进电机相连接。
[0005]使用时,首先将数据分析处理器和图书馆数据终端相连接,将待还图书送入还书入口,待还图书顺着弧形挡板滑入还书入口正下方的联动带上的两个挡书板之间,弧形挡板上的扫描仪对待还图书进行扫描,扫描仪将扫描到的数据传输给数据分析处理器,数据分析处理器将数据传输给图书馆数据终端,同时数据分析处理器通过控制器控制步进电机转动,步进电机带动动力轴转动,动力轮通过传输皮带和传动齿轮相连接,传动齿轮通过传动轴带动螺旋导杆转动,螺旋导杆转动带动螺旋轴套在螺旋导杆上移动,进而带动移动架移动,进而移动架通过移动轴套在移动轨上移动,移动架带动联动带一端移动,联动带另一端通过书板存储口从书板存储箱中不断拉出,当联动带上的下一组挡书板移动到还书入口正下方时候,数据分析处理器通过控制器控制步进电机停止转动,如此往复,即可不断将书存储在联动带上的挡书板,当联动带上的挡书板的书存储满的时候,可以将书从存储取出口取出,达到快速自助还书,且将书籍扫描收集的目的。
[0006]有益效果
[0007]一、结构简单,方便使用。
[0008]二、成本低廉,易于推广。
[0009]三、能够有效降低借书人还书时耗费的时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还书存储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0011]附图中
[0012]其中零件为:挡书板(1),扫描仪(2),弧形挡板(3),还书入口(4),书板存储口
(5),书板存储箱(6),联动带(7),导线(8),移动轨(9),螺旋导杆(10),数据分析处理器
(11),螺旋轴套(12),移动架(13),控制器(14),移动轴套(15),步进电机(16),动力轴
(17),动力轮(18),传输皮带(19),传动轴(20),传动齿轮(21),存储取出口 (22),主体支撑架(23)
【具体实施方式】:
[0013]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还书存储装置是这样实现的,由扫描还书装置、移动存储装置、动力驱动装置和控制装置组成。扫描还书装置由弧形挡板(3)、还书入口(4)和主体支撑架(23)组成,还书入口(4)置于弧形挡板(3) —侧,弧形挡板(3)置于主体支撑架(23)上,移动存储装置由挡书板(I)、书板存储箱(6)、书板存储口(5)、联动带(7)和存储取出口
(22)组成,书板存储箱(6)由挡书板(I)组成,挡书板(I)均匀分布置于联动带(7)上,书板存储箱(6)置于主体支撑架(23)上,书板存储口(5)置于主体支撑架(23)上且和书板存储箱(6)相连接,联动带(7) —端穿过书板存储口(5)置于书板存储箱(6)内,联动带(7)置于还书入口(4)正下方,动力驱动装置由移动轨(9)、螺旋导杆(10)、螺旋轴套(12)、移动架(13)、移动轴套(15)、步进电机(16)、动力轴(17)、动力轮(18)、传输皮带(19)、传动轴
(20)和传动齿轮(21)组成,移动轨(9)置于主体支撑架(23)上,螺旋导杆(10)平行于移动轨(9)且置于主体支撑架(23)上,移动架(13)通过螺旋轴套(12)置于螺旋导杆(10)上,且通过移动轴套(15)置于移动轨(9)上,联动带(7)另一端置于移动架(13)上,存储取出口(22)置于主体支撑架(23)上,动力轴(20)置于步进电机(16)上,步进电机(16)置于主体支撑架(23)上,动力轮(18)置于动力轴(17)上,传动轴(20)和螺旋导杆(10)相连接,传动齿轮(21)置于传动轴(20) —端,且通过传输皮带(19)和动力轮(18)相连接,控制装置由扫描仪(2)、数据分析处理器(11)、导线(8)和控制器(14)组成,扫描仪(2)置于弧形挡板(3)上,且通过导线(8)和数据分析处理器(11)相连接,数据分析处理器(11)通过导线(8)和控制器(14)相连接,且分别置于主体支撑架(23)上,控制器(14)通过导线(8)和步进电机(16)相连接,使用时,首先将数据分析处理器(11)和图书馆数据终端相连接,将待还图书送入还书入口(4),待还图书顺着弧形挡板(3)滑入还书入口(4)正下方的联动带(7)上的两个挡书板(I)之间,弧形挡板(3)上的扫描仪(2)对待还图书进行扫描,扫描仪(2)将扫描到的数据传输给数据分析处理器(11),数据分析处理器(11)将数据传输给图书馆数据终端,同时数据分析处理器(11)通过控制器(14)控制步进电机(16)转动,步进电机(16)带动动力轴(17)转动,动力轮(18)通过传输皮带(19)和传动齿轮(21)相连接,传动齿轮(21)通过传动轴(20)带动螺旋导杆(10)转动,螺旋导杆(10)转动带动螺旋轴套(12)在螺旋导杆(10)上移动,进而带动移动架(13)移动,进而移动架(13)通过移动轴套(15)在移动轨(9)上移动,移动架(13)带动联动带(7) —端移动,联动带(7)另一端通过书板存储口(5)从书板存储箱(6)中不断拉出,当联动带(7)上的下一组挡书板
(I)移动到还书入口(4)正下方时候,数据分析处理器(11)通过控制器(14)控制步进电机
(16)停止转动,如此往复,即可不断将书存储在联动带(7)上的挡书板(I),当联动带O上的挡书板(I)的书存储满的时候,可以将书从存储取出口(22)取出,达到快速自助还书,且将书籍扫描收集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还书存储装置,其特征是:由扫描还书装置、移动存储装置、动力驱动装置和控制装置组成,扫描还书装置由弧形挡板、还书入口和主体支撑架组成,还书入口置于弧形挡板一侧,弧形挡板置于主体支撑架上,移动存储装置由挡书板、书板存储箱、书板存储口、联动带和存储取出口组成,书板存储箱由挡书板组成,挡书板均匀分布置于联动带上,书板存储箱置于主体支撑架上,书板存储口置于主体支撑架上且和书板存储箱相连接,联动带一端穿过书板存储口置于书板存储箱内,联动带置于还书入口正下方,动力驱动装置由移动轨、螺旋导杆、螺旋轴套、移动架、移动轴套、步进电机、动力轴、动力轮、传输皮带、传动轴和传动齿轮组成,移动轨置于主体支撑架上,螺旋导杆平行于移动轨且置于主体支撑架上,移动架通过螺旋轴套置于螺旋导杆上,且通过移动轴套置于移动轨上,联动带另一端置于移动架上,存储取出口置于主体支撑架上,动力轴置于步进电机上,步进电机置于主体支撑架上,动力轮置于动力轴上,传动轴和螺旋导杆相连接,传动齿轮置于传动轴一端,且通过传输皮带和动力轮相连接,控制装置由扫描仪、数据分析处理器、导线和控制器组成,扫描仪置于弧形挡板上,且通过导线和数据分析处理器相连接,数据分析处理器通过导线和控制器相连接,且分别置于主体支撑架上,控制器通过导线和步进电机相连接。
【文档编号】G07G1/00GK203644137SQ201320817599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5日
【发明者】苏格, 彭欢, 戚凯旋 申请人:苏格, 彭欢, 戚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