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远程操控的指纹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02251发布日期:2023-05-17 17:37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远程操控的指纹锁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指纹锁,具体涉及一种可远程操控的指纹锁。


背景技术:

1、指纹锁是智能锁具,是通过电子部件及机械部件的精密组合而生产出的安全产品,指纹的特性成功识别身份的最重要证据而被广泛引用于公安刑侦及司法领域。

2、公告号为cn211949994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可隐藏把手的指纹锁,包括通过设置的电机和丝杆,推动或推出把手,将把手隐藏至隐藏槽内,提高了门体的美观度,但上述专利中长久的使用下来,内部积累了大量的灰尘,会使其对内部的电子设备造成影响,妨碍指纹锁的正常运行,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远程操控的指纹锁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远程操控的指纹锁,该设计方案具备电机带动转轴转动,并使转轴带动表面的毛刷对滤网进行打扫的优点,解决了长久的使用下来,内部积累了大量的灰尘,会使其对内部的电子设备造成影响,妨碍指纹锁的正常运行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远程操控的指纹锁,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滤网,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固定镶嵌有相对称的轴承,所述壳体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等距离排列的毛刷,每个所述毛刷的外表面均与滤网的底面相接触,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微处理器。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的正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通过滑块滑动连接有滑动门。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的正面设有把手,所述把手的背面与壳体的正面固定连接。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广播器,所述壳体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摄像头。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密码按键和指纹采集器。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信号接收器和信号发射器。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9、该可远程操控的指纹锁,通过设置的电机,使电机带动转轴转动,并使转轴带动表面的毛刷对滤网进行打扫,便于对滤网表面的灰尘清理,防止灰尘对内部的电子设备造成影响,妨碍指纹锁的正常运行,通过设置的信号接收器和信号发射器,使其在进行指纹识别时,信号发射器通讯远程信息将其发送到工作人员手中,并通过摄像头对指纹解锁人员进行识别,防止陌生人员对指纹锁的滥用,并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远程操控的指纹锁,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滤网(5),所述壳体(1)的内侧壁固定镶嵌有相对称的轴承(13),所述壳体(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电机(7),所述电机(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8),所述转轴(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等距离排列的毛刷(11),每个所述毛刷(11)的外表面均与滤网(5)的底面相接触,所述壳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微处理器(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远程操控的指纹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正面开设有滑槽(14),所述滑槽(14)的内部通过滑块滑动连接有滑动门(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远程操控的指纹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正面设有把手(3),所述把手(3)的背面与壳体(1)的正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远程操控的指纹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广播器(4),所述壳体(1)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摄像头(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远程操控的指纹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8),所述连接板(18)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密码按键(10)和指纹采集器(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远程操控的指纹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6),所述固定板(16)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信号接收器(15)和信号发射器(17)。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远程操控的指纹锁;涉及指纹锁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滤网,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固定镶嵌有相对称的轴承,所述壳体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等距离排列的毛刷,每个所述毛刷的外表面均与滤网的底面相接触,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微处理器。该可远程操控的指纹锁,通过设置的电机,使电机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表面的毛刷对滤网进行打扫,便于对滤网表面的灰尘清理,通过设置的信号接收器和信号发射器,使其在进行指纹识别时,信号发射器通讯远程信息将其发送到工作人员手中,并通过摄像头对指纹解锁人员进行识别。

技术研发人员:袁斯龙,杨清,李细花,袁小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昌好靓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3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