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防尘的迷宫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30282发布日期:2022-01-26 14:59阅读:66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防尘的迷宫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烟雾报警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水防尘的迷宫结构。


背景技术:

2.烟雾报警器作为发现火灾并报警的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内,其中烟雾报警器里通过最重要的组件
‑‑
光学迷宫对烟雾进行探测和判断,传统烟雾报警器的光学迷宫由一只红外发射管、一只红外接收管和烟室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当没有烟雾时,红外接收管接收不到红外发射管的光信号;当出现火灾时,烟雾中的颗粒悬浮物随着空气进入烟室内,颗粒悬浮物对红外发射管发出的光进行散射,红外接收管此时接收到光信号,达到一定强度时触发报警。
3.公告号为cn210865011u、名称为“一种光学迷宫结构的烟雾传感器”的实用新型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烟雾报警器,该烟雾报警器在上壳和底座之间设置有一圈多个人字形栅栏,该人字形栅栏形成气流通道,使得外部的烟雾能顺利进入烟雾报警器内部。烟雾报警器内部设置有y型支架,y型支架上设置光敏接收管和红外双发射管,红外双发射管包括红光发光管和红外发射管。发生火灾时,烟雾进入报警器内部,红外发射管和红光发光管发出的光信号经烟雾散射后被光敏接收管接收,从而触发警报。由于采用了两个不同波长的光源,不同直径大小的烟雾颗粒对不同波长的光源发射强度有差异,使得光敏接收管接收到的强度不一,因而可以区分出进入的微粒的大小,间接地分辨出当前颗粒是否是烟雾颗粒,从而提高了该烟雾报警器抗干扰避免误报的能力。
4.但是,目前的烟雾报警器的光学迷宫由于结构功能的限制,迷宫设计是采用一圈多个人字形栅栏的骨位或是其他不同的进烟通道制作而成,需要考虑进烟效果、防反光及漏光、防虫等相关设计,所以每个进烟通道都需要有一定的缝隙,有的设计还加了一圈防虫网或者编织袋来进行防虫,但是不能阻止灰尘和水滴进入并附着在迷宫内壁上,让红外发生管的光产生折射,光敏接收管接收到光之后误认为是烟雾进入而使烟雾报警器产生误报警及相应的灵敏度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的烟雾报警器存在灰尘和水滴进入迷宫内部,导致烟雾报警器产生误报警及灵敏度下降的问题,提供一种防水防尘的迷宫结构。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防水防尘的迷宫结构,包括迷宫上壳、迷宫下壳、红外双发射管和光敏接收管,所述迷宫上壳和迷宫下壳扣合在一起并形成一个内腔,所述红外双发射管和光敏接收管设置在所述内腔内,所述光敏接收管用于接收所述红外双发射管发出的两种不同波长的红外光经空气中悬浮颗粒散射后的散射光,所述迷宫上壳和迷宫下壳之间还设有进气通
道,所述进气通道用于将外部空间和所述内腔连通,所述进气通道上设置有防水透气膜。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9.通过在进气通道(迷宫进烟口)上设置防水透气膜,使得灰尘、虫子以及水滴难以进入内腔内,从而减少了误报,提升了灵敏度。
附图说明
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迷宫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迷宫结构未设置防水透气膜时的结构示意图;
13.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迷宫支架以及红外双发射管和光敏接收管的组成示意图;
14.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迷宫结构铺设防水透气膜的过程示意图;
15.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迷宫结构铺设防水透气膜后的结构示意图;
16.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迷宫结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8.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一种防水防尘的迷宫结构,包括迷宫上壳1、迷宫下壳2、红外双发射管6和光敏接收管4,红外双发射管6、光敏接收管4、屏蔽罩5组装到迷宫支架3上,迷宫支架3整体组装在迷宫下壳2上。迷宫上壳1和迷宫下壳2扣合在一起并构成一个内腔,红外双发射管6和光敏接收管4以及迷宫支架3都处于该内腔内。迷宫上壳1和迷宫下壳2之间还设有进气通道,该进气通道用于将外部空间和内腔连通,如图1-图2,进气通道周向设置,气体能够周向上任一位置进入内腔,也即是烟雾报警器侧面一周都可进气(如a向)。
19.当发生火灾时,烟雾中携带大量颗粒悬浮物,颗粒悬浮物对红外双发射管6发出的光进行散射,从而导致光敏接收管4接收到光信号,经运算分析后触发报警。有时会产生少量外部光线从进气通道进入内腔形成漏光,还会出现红外双发射管6发射的光经内腔迷宫壁面的反射形成反光,漏光和反光都可能会引起光敏接收管4的误报警。为了防止反光及漏光,光敏接收管4外罩设有屏蔽罩5,形成遮光作用,屏蔽罩5上设置开口以使得烟雾颗粒产生的散射光依然能接收到。
20.如图4-图6,迷宫结构的进气通道上设置有防水透气膜7,一般通过粘胶方式或者热熔方式将防水透气膜7固定到迷宫外周圈包住迷宫所有进气孔,形成一个整体的满足防水防尘功能的迷宫组件。防水透气膜7主要有三层构成:中间层是pe高分子透气膜,pe高分
子透气膜两侧各设置一层pp纺粘无纺布。pp纺粘无纺布的作用主要是增强拉力和静水压及保护中间层(pe高分子透气膜),真正透气主要是靠中间的pe高分子透气膜。防水透气膜的微孔直径一般在0.1~1微米之间,孔径小于水珠及灰尘颗粒的直径,使水和灰尘无法通过,达到防水防尘的作用;同时火灾的烟颗粒直径一般都小于1微米,能够通过。当烟颗粒在迷宫里达到一定量后红外双发射管6的光产生漫反射使光敏接收管4接收红外光触发其工作,使烟雾报警器报警。优选地,防水透气膜采用eptfe面料。
21.如图6,迷宫下壳2扣入pcb板8上,焊接好红外双发射管6和光敏接收管4的引脚,电连接于pcb板8上,以达到功能导通状态。
22.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水防尘的迷宫结构,包括迷宫上壳、迷宫下壳、红外双发射管和光敏接收管,所述迷宫上壳和迷宫下壳扣合在一起并形成一个内腔,所述红外双发射管和光敏接收管设置在所述内腔内,所述光敏接收管用于接收所述红外双发射管发出的两种不同波长的红外光经空气中悬浮颗粒散射后的散射光,所述迷宫上壳和迷宫下壳之间还设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用于将外部空间和所述内腔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上设置有防水透气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防尘的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透气膜包括pe高分子透气膜,所述pe高分子透气膜的两侧分别设置有pp纺粘无纺布。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水防尘的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敏接收管外部罩设有屏蔽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防尘的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迷宫支架,所述红外双发射管和光敏接收管设置在所述迷宫支架上,所述迷宫支架设置在所述迷宫下壳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防尘的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pcb板,所述迷宫下壳设置在所述pcb板上,所述红外双发射管和光敏接收管的引脚电连接在所述pcb板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防尘的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透气膜采用eptfe面料。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水防尘的迷宫结构,包括迷宫上壳、迷宫下壳、红外双发射管和光敏接收管,所述迷宫上壳和迷宫下壳扣合在一起并形成一个内腔,所述红外双发射管和光敏接收管设置在所述内腔内,所述光敏接收管用于接收所述红外双发射管发出的两种不同波长的红外光经空气中悬浮颗粒散射后的散射光,所述迷宫上壳和迷宫下壳之间还设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用于将外部空间和所述内腔连通,所述进气通道上设置有防水透气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进气通道上设置防水透气膜,使得灰尘、虫子以及水滴难以进入内腔内,从而减少了误报,提升了灵敏度。敏度。敏度。


技术研发人员:卢有照 吉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安室智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3
技术公布日:2022/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