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阻行功能的智能信号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05260发布日期:2023-04-29 20:12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阻行功能的智能信号灯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信号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阻行功能的智能信号灯。


背景技术:

1、在路口安装的红绿信号灯在使用的过程中仅仅起到红绿指示作用,当遇到行人出现闯红灯时,不能及时的进行警示和提醒作用,无法有效的降低路口造成的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阻行功能的智能信号灯。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具有阻行功能的智能信号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具有阻行功能的智能信号灯,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安装有用于支撑的固定底座,所述支撑柱的外壁上安装有升降结构,其升降结构带动操作面板进行升降,所述支撑柱上还安装有监测结构。

4、进一步的,所述监测结构中设置有人体红外传感器,所述人体红外传感器与支撑柱上安装的蜂鸣器之间电性连接,人体红外传感器与单片机之间电性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结构中设置有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上安装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丝杆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丝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二定位块底部安装的轴承座相安装。

6、进一步的,所述丝杆还与滑座上开设的螺孔适配安装,所述滑座的一端安装有操作面板。

7、进一步的,所述滑座的另一端设置有导向块,所述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之间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穿出导向块上开设的通孔。

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的顶部连接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的一端与信号灯壳体相连接,所述信号灯壳体上设置有三个信号灯。

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上还设置有警示灯条,所述警示灯条与信号灯之间电性连接。

10、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有益技术效果:

11、1、本实用新型在支撑柱上安装有监测结构,监测结构中设置有人体红外传感器,当红灯亮时,用温暖的语言,以提醒行人遵守交通法规,横穿马路,当行人闯红灯,启动人体红外感应装置,将接收到的信号传给单片机,单片机对信号进行处理后,启动语音提示系统对行人进行提醒警告,在人行灯绿灯亮起时,人体红外传感器关闭,行人从过街语音提示柱经过,但语音提示柱不会发出语音提示,当人行灯红灯亮起时,人体红外传感器开启,同时语音提示模块用语言提示行人不要闯红灯;

12、2、本实用新型在支撑柱上安装有升降结构,升降结构可以带动操作面板进行升降,将操作面板升降到合适的高度,这样行人就不会进行随时的触碰,对操作面板进行很好的防护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阻行功能的智能信号灯,包括支撑柱(1),所述支撑柱(1)的底部安装有用于支撑的固定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的外壁上安装有升降结构(3),其升降结构(3)带动操作面板(8)进行升降,所述支撑柱(1)上还安装有监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阻行功能的智能信号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结构中设置有人体红外传感器,所述人体红外传感器与支撑柱(1)上安装的蜂鸣器之间电性连接,人体红外传感器与单片机之间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阻行功能的智能信号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结构(3)中设置有第一定位块(31)和第二定位块(34),所述第一定位块(31)上安装有伺服电机(32),且伺服电机(32)的输出端与丝杆(3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丝杆(33)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二定位块(34)底部安装的轴承座相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阻行功能的智能信号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33)还与滑座(35)上开设的螺孔适配安装,所述滑座(35)的一端安装有操作面板(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阻行功能的智能信号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35)的另一端设置有导向块(37),所述第一定位块(31)和第二定位块(34)之间连接有导向杆(36),所述导向杆(36)穿出导向块(37)上开设的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阻行功能的智能信号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的顶部连接有支撑杆(5),且支撑杆(5)的一端与信号灯壳体(6)相连接,所述信号灯壳体(6)上设置有三个信号灯(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阻行功能的智能信号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上还设置有警示灯条(4),所述警示灯条(4)与信号灯(7)之间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属于信号灯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阻行功能的智能信号灯,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安装有用于支撑的固定底座,所述支撑柱的外壁上安装有升降结构,其升降结构带动操作面板进行升降,所述支撑柱上还安装有监测结构。本技术在支撑柱上安装有升降结构,升降结构可以带动操作面板进行升降,将操作面板升降到合适的高度,这样行人就不会进行随时的触碰,对操作面板进行很好的防护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杨振宇,彭一峰,沙俊林,刘珈彤,吴煜莹,宋炎炎,张晋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杨振宇
技术研发日:20221222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