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驱动装置、激光头以及光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80522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驱动装置、激光头以及光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补正激光头的光轴倾斜(tilt)的液晶驱动装置和补正激光头的物镜的球面象差的液晶驱动装置,进一步涉及采用这样的液晶驱动装置的激光头以及光盘装置。
近年来,提出了采用象差补正用的液晶元件补正光盘和激光头的光轴的倾斜的方式的报导(参见特开平10-79135号公报、特开平11-3531号公报)。在液晶元件中电极按给定形状分割成多个区域所形成,通过调整施加在各区域的电压加减所通过的激光的相位差,来进行倾斜的补正。又,由于光盘是高密度记录,在高NA镜片中采用短波长激光时成为课题的物镜的球面象差也是由液晶元件进行补正。
当倾斜补正只是在1个轴的方向上进行时,液晶元件分割成大致短册状的区域,进行施加在各区域的电压的调整。当当倾斜补正在2个轴的方向上进行时,液晶元件中电极在各轴方向分割成大致扇形的区域,光轴中心附近作为各轴方向的共同区域分割。2轴倾斜补正也和1轴方向的补正相同,调整施加在各区域上的电压。
电压施加,一般采用运放电路或者脉冲幅度调制(PWM)电路。无论倾斜补正是在1轴方向或者2轴方向以上的情况,都采用给液晶元件的每个区域施加电压的驱动电路。
在上述驱动电路中,需要液晶元件分割数的驱动电路,电路规模增大。即每个液晶元件都需要运放或者PWM电路。此外,从搭载液晶元件的头到基板的界面中液晶驱动所需要的连线数增多,不方便。
另一方面,当在2轴以上方向进行倾斜补正时,希望各轴方向的补正独立进行,繁杂的是要考虑施加在液晶元件各轴方向的共同区域的电压的同时,确定施加到其他区域的电压。特别是近年这些电压施加是通过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处理进行,具有增大软件处理步数的不利的地方。
在现有的激光头中,为了提高激光头的薄形化以及传动机构的轻量化后焦距和轨迹感度,液晶元件不是设置在可动部的传动机构,而是设置在固定部。物镜在射线方向以及切线方向倾斜时所产生的倾斜可以被补正,但是,当液晶元件设置在固定部时,如果物镜沿射线方向移动,物镜的光轴和液晶模式之间产生偏差而降低象差补正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每轴的驱动电路简洁的液晶驱动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没有相互干涉独立进行多个轴的倾斜补正的液晶驱动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为了光盘的高密度记录而采用高NA镜片短波长激光时成为课题的物镜的球面象差补正的液晶驱动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将液晶元件设置在固定部的激光头中,补正射线方向和切线方向倾斜时所产生的倾斜,同时可以改善物镜沿射线方向移动时的象差补正性能的激光头。
有关本发明的第1液晶驱动装置,包括产生周期波形的周期波形发生器,输入上述周期波形发生器的输出根据指令值进行移相输出的相位移相装置,将上述相位移相装置的输出反相的反相元件,将多个电阻串联并将在其两端与上述相位移相装置的输出和上述反相元件的输出连接的分压电阻器,具有多个区域构成的电极部和与电极部对向的公共电极、上述公共电极与上述周期波形发生器的输出连接、并且多个电极部的每个与上述分压电阻器的各输出连接的液晶元件。依据该构成,为所需要的倾斜补正所必要的多个电压即液晶元件中分别供给多个电极的多个电压可以由分压电阻器作成。并且,为了生成供给该分压电阻器的合适的电压,可以由周期波形发生器、相位移相装置和反相元件等少量的构成要素生成,与在每个电极上采用运放和脉冲调幅电路的现有技术相比,电路的构成可以简化。
又,有关本发明的第2液晶驱动装置,包括周期波形发生器,分别输入上述周期波形发生器的输出根据多个轴方向的各个指令值进行各轴方向移相输出的多个相位移相装置,分别将多个相位移相装置的输出反相的多个反相元件,分别将多个电阻串联并将其两端与上述各相位移相装置的输出和上述各反相元件的输出连接的多个分压电阻器、具有沿多个轴方向分别分割的多个区域构成的电极部和与电极部对向的公共电极、上述公共电极与上述周期波形发生器的输出连接、并且多个电极部与上述多个分压电阻器的各输出连接的液晶元件。这种液晶驱动装置可以进行多个轴方向上的倾斜补正,依据该构成,和上述第1液晶驱动装置相同,只需要简单的构成,并且可以相互没有干涉独立地进行多个轴方向上的倾斜补正。
在第1和第2液晶驱动装置中,例如,上述周期波形发生器的输出波形为正弦波。有利于采用运放进行模拟信号处理。
在第1和第2液晶驱动装置中,例如,上述周期波形发生器的输出波形是占空比为50%的方波。因此,有利于数字电路进行信号处理,例如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中使用数字3比特的输入输出口,如果让各口周期性的进行比特反相处理,就可以产生占空比为50%的方波,可以简便进行多个轴方向的倾斜补正。
优选进一步包括调整上述周期波形发生器的输出、上述相位移相装置的输出和上述反相元件的输出的各电压振幅的振幅调整装置。
第5发明的液晶驱动装置,是在上述第1~第4发明中,包括调整上述周期波形发生器的输出、上述相位移相装置的输出和上述反相元件的输出的各电压振幅的振幅调整装置。依据该构成,可以在施加在液晶元件上有效电压和透过光的相位差的关系特性中在线性度高的范围内设定动作点,有效地实施倾斜补正。
优选在液晶驱动装置中,上述分压电阻器中多个电阻之中、其两端的电阻是可变电阻。依据该构成,可以同时进行物镜球面象差补正。
优选在液晶驱动装置中,上述分压电阻器中多个电阻之中、其两端的电阻具有其他电阻2倍以上的电阻值。依据该构成,根据液晶元件中和公共电极对向的所分割的电极群的位置的差异可以减少有效电压的偏差,可以更好地进行倾斜补正。
优选在液晶驱动装置中,上述周期波形发生器的输出和上述相位移相装置的输出之间的相位差是以90°或者-90°为中心可变的。依据该构成,施加在公共电极上的周期波形信号和分压电阻器中电阻应分割的电压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为±90°,可以容易调整各电极上的有效电压的波高值。
例如,上述周期波形发生器,是输入输出口的比特可以周期反相的数字电路。通过软件的定时处理输入输出口的比特周期反相的信号可以作为上述周期波形发生器的输出。
优选在液晶驱动装置中,上述液晶元件的电极部由同心圆状的电极部构成。依据该构成,可以进行精度更高的球面象差补正。
优选在液晶驱动装置中,上述多个分压电阻器的每一个中相当于全电阻值的二等分的中点的输出端子之间是连接在一起的。依据该构成,可以防止各分压电阻器的离散引起产生双方的电位差。因此,某一电极可以在相互不同方向的同轴补正中共用,并且可以实行相互没有干涉的高精度的两轴独立的倾斜补正。
又,有关本发明的激光头,包括光源、将从上述光源射出的光束聚焦在光盘上的物镜、配置在上述光源和上述物镜之间的光路中的液晶元件。上述液晶元件包括配置与从光盘反射的光束的光轴垂直的面内的分割成多个区域的电极部、介入液晶并与这些电极部对向的公共电极,上述电极部包括相对于光轴上述物镜没有移动时补正透过光束的第1电极群、在相对于上述光轴上述物镜移动的一方向上在第1电极群的外侧配置的第2电极群(由1个以上的电极构成)、在相对于上述光轴上述物镜移动的另一方向上在第1电极群的外侧配置的第3电极群(由1个以上的电极构成)。依据该构成,通过即使物镜移动的情况下采用第2和第3电极群进行象差补正,可以获得良好的象差补正性能。
优选在该激光头中,上述第2电极群和上述第3电极群分别是以物镜没有移动时的光轴为中心弯曲的短册形状的电极。即使物镜向内周或者外周移动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同等的性能。
优选在该激光头中,上述第2电极群和上述第3电极群是以从物镜没有移动时的光轴向上述第2电极群和上述第3电极群的方向上只移动给定距离(例如100μm~250μm)的轴为中心弯曲的短册形状的电极。即使物镜向内周或者外周移动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同等的性能。
优选在该激光头中,进一步包括由周期波形发生器、输入上述周期波形发生器的输出根据指令值进行移相输出的相位移相装置、将上述相位移相装置的输出反相的反相元件、将多个电阻串联并将其两端与上述相位移相装置的输出和上述反相元件的输出连接的分压电阻器所构成,上述周期波形发生器的输出与上述液晶元件的上述公共电极连接并且上述分压电阻器的各输出与上述液晶元件的第1电极群连接的液晶驱动装置;从上述分压电阻器的各输出选择一输出施加到上述液晶元件的第2电极群上的第1信号切换装置;从上述分压电阻器的各输出选择一输出施加到上述液晶元件的第3电极群上的第2信号切换装置;检测物镜与光轴之间的偏差量的镜片移动量检测装置;根据上述镜片移动量检测装置的输出向上述第1或者第2信号切换装置输出切换信号的镜片移动补正控制装置。依据该构成,为所需要的倾斜补正所必要的多个电压即液晶元件中分别供给多个电极的多个电压可以由分压电阻器作成,在该分压电阻器的基础上只需要周期波形发生器、相位移相装置和反相元件,因此,整体上,与在每个电极上采用运放和脉冲调幅电路的现有技术相比,电路的构成可以简化。进一步,通过即使物镜移动的情况下采用第2和第3电极群进行象差补正,可以获得良好的象差补正性能。即使物镜移动的情况下在第2和第3电极群上施加的电压由第1和第2信号切换装置进行切换,可以获得良好的象差补正性能。
优选上述第1切换装置以及第2信号切换装置是模拟开关。在第2和第3电极群上施加的电压由切换信号的指令值可以容易地进行电变更。
优选上述镜片移动补正控制装置,当镜片移动没有超过给定水平时、将选择镜片没有移动时光束所透过的第1电极群的电极相连的来自分压电阻器的输出的切换信号输出给第1信号切换装置和第2信号切换装置,当镜片移动向第2电极群一侧超过给定水平的情况发生后、将选择与第2电极群相邻接的第1电极群相连的分压电阻器中的第1分压输出或者与上述第1分压输出邻近的分压电阻器中输出的切换信号输出给第1信号切换装置,当镜片移动向第3电极群一侧超过给定水平的情况发生后、将选择与第3电极群相邻接的第1电极群相连的分压电阻器中的第2分压输出或者与上述第2分压输出邻近的分压电阻器中输出的切换信号输出给第2信号切换装置。依据该构成,由第1和第2信号切换装置可以稳定地选择在第2和第3电极群上施加的电压,可以提高镜片产生移动时的象差补正性能的可靠性。
在激光头中,上述给定水平例如为100μm~250μm。又,上述给定水平例如大约是横向移动量的一半。由第1和第2信号切换装置可以稳定地选择在第2和第3电极群上施加的电压,可以提高镜片产生移动时的象差补正性能的可靠性。
优选激光头进一步包括检测光盘的偏芯成分的偏芯检测装置,上述镜片移动量检测装置由偏芯补正镜片移动成分。依据该构成,由第1和第2信号切换装置可以更高精度地进行信号切换,可以提高象差补正的可靠性。
下面对附图进行简要的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液晶驱动装置的电构成的方框电路图。
图2为表示使用液晶驱动装置的液晶元件的构成图。
图3为正弦波驱动时的Vcom、VR+、VR-的信号波形图。
图4为正弦波驱动时施加在各区域的电压模式图。
图5为当指令值α在±90°变化时的施加在液晶元件各区域的有效电压图。
图6为施加在液晶元件上有效电压和透过光的相位差的关系图。
图7为θ=90°、α=45°时透过光的相位差的关系图。
图8为改变可变电阻的电阻值时的施加在液晶元件各区域的有效电压图。
图9为施加图8所示有效电压时透过光的相位差的关系图。
图10为方波驱动液晶驱动装置时的Vcom、VR+、VR-的信号波形图。
图11为上述方波波驱动时施加在各区域的电压模式图。
图12为补正球面象差时的构成图。
图13为激光头的构成图。
图14为传动机构的机构部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15为使用液晶驱动装置的液晶元件的构成图。
图16为表示液晶驱动装置另一电构成的方框电路图。
图17为说明镜片移动量检测装置的图。
图18为说明物镜移动时的镜片移动量检测装置上各信号的图。
图19为施加在液晶元件上的有效电压和透过光的相位差的关系图。
图20为由倾斜所产生相位差和施加在液晶元件上的相位差的关系图。
图21为射线方向倾斜补正的特性图。
图22为示切线方向倾斜补正的特性图。
图23为镜片移动补正的特性图。
图24为液晶元件的变形例的电极模式图。
图25为由倾斜所产生相位差和施加在液晶元件上的相位差的关系图。
图26为液晶元件的变形例的电极模式图。
图中,1—周期波形发生器、2—振幅调整装置、3—第1相位移相装置(射线方向倾斜补正用)、4—第2相位移相装置(切线方向倾斜补正用)、5—射线方向倾斜指令、6—切线方向倾斜指令、7—第1反相元件(射线方向倾斜补正用)、8—第2反相元件(切线方向倾斜补正用)、9—第1分压电阻器(射线方向倾斜补正用)、10—第2分压电阻器(切线方向倾斜补正用)、11—液晶元件、12、49—液晶元件的公共电极、13、50—液晶元件的各区域电极、14、52—区域、15、51—液晶、16—分压电阻器、17—反相元件、18—液晶元件、Vcom—振幅调整装置的输出、VR+—第1相位移相装置的输出、VR-—第1反相元件的输出、VT+—第2相位移相装置的输出、VT-—第2反相元件的输出、Va~Ve—第1分压电阻器的输出、Vf~Vj—第2分压电阻器的输出、VR1~VR4—可变电阻、21—光源、22—偏光束分解器、23—集光镜片、24—液晶元件、25-1/4波长板、26—上升反光镜、27—物镜、28—光盘、29—第1倾斜传感器、30—第2倾斜传感器、31—镜片移动量检测装置、32—液晶驱动装置、33—圆柱形镜片、34—光检测器、35—镜片移动指令、60—第1信号切换装置、61—第2信号切换装置、62—镜片移动补正控制装置、64—第1切换指令、65—第2切换指令。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
首先,采用图1和图2说明发明的第1实施方案的液晶驱动装置和液晶元件的构成。图1为表示液晶驱动装置的电构成的方框电路图。在该液晶驱动装置中,周期波形发生器1输出正弦波和方波等周期信号。振幅调整装置2调节周期波形发生器1的振幅输出周期信号Vcom。第1相位移相装置3根据射线方向倾斜指令5将来自振幅调整装置2的信号Vcom的相位移相输出信号VR+。第2相位移相装置4根据切线方向倾斜指令6将来自振幅调整装置2的信号Vcom的相位移相输出信号VT+。在此,射线方向倾斜指令5是图中未画出的倾斜伺服装置的射线方向倾斜补正的指令值。同样,切线方向倾斜指令6是切线方向倾斜补正的指令值。相位移相装置在模拟信号中是延迟元件,在数字信号中例如是移位寄存器。
第1反相元件7将来自第1相位移相装置3的输出信号VR+反相后输出信号VR-。第2反相元件8将来自第2相位移相装置4的输出信号VT+反相后输出信号VT-。来自第1相位移相装置3的输出信号VR+和来自第1反相元件7的输出信号VR-分别连接在第1分压电阻器9的两端上。来自第2相位移相装置4的输出信号VT+和来自第2反相元件8的输出信号VT-分别连接在第2分压电阻器10的两端上。反相元件7、8在数字信号中是反相器,在模拟信号中是反相电路。
第1分压电阻器9由四个电阻值为R的电阻串联、同时再在电阻串联连接体的两端分别串联可变电阻VR1和可变电阻VR2所构成。在可变电阻VR1侧施加信号VR+与第1相位移相装置3连接,在可变电阻VR2侧施加信号VR-与第1反相元件7连接,分压输出从可变电阻VR1侧分别为Va、Vb、Vc、Vd、Ve。第2分压电阻器10的构成也和第1分压电阻器9相同,由四个电阻值为R的电阻串联、同时再在电阻串联连接体的两端分别串联可变电阻VR3和可变电阻VR4所构成。在可变电阻VR3侧施加信号VT+与第2相位移相装置4连接,在可变电阻VR4侧施加信号VT-与第2反相元件8连接,分压输出从可变电阻VR3侧分别为Vf、Vg、Vh、Vi、Vj。
液晶元件11具有公共电极12和分割各区域的电极13。电极13由9各电极13a、13b、13c、13d、13e、13f、13g、13i、13j所构成,分别与分压输出Va、Vb、Vc、Vd、Ve、Vf、Vg、Vi、Vj对应。没有与Vh对应的电极。即上述分压输出Va~Vj除Vh以外分别与液晶元件11的各电极13a~13j连接。振幅调整装置2的输出Vcom与液晶元件11的公共电极12连接。连接Vc的线和Vg的线的线(图中的虚线所示)将在后面说明。
然后,用图2说明使用上述液晶驱动装置的液晶元件11的构成。图2(a)表示从区域分割面观察液晶元件11的图,向右侧为射线方向,上侧为切线方向。射线方向相当于图中未画出的光盘的半径方向,切线方向在光盘中相当于轨迹的切线方向。
在图2(a)的背面与各区域对向配置公共电极12,而在前侧配置分割的9个区域的电极。向射线方向和切线方向的各轴方向大致配置成扇形的电极。电极13a、13b、13d、13e用于射线方向倾斜补正,电极13f、13g、13i、13j用于切线方向倾斜补正。电极13c在两轴补正中共用。
图2(b)表示液晶元件11沿射线方向切断的截面图。在电极13和公共电极12之间,即区域14填满了液晶15。通过在电极13和公共电极12上施加电压激起区域14a~区域14j的液晶15。
图2所示的2轴方向倾斜补正用所构成的液晶元件11,由图1中的第1相位移相装置3、第1反相元件7和第1分压电阻器9为一组的射线方向倾斜补正,和由第2相位移相装置4、第2反相元件8和第2分压电阻器10为一组的切线方向倾斜补正的两组补正装置进行调整。
以下,说明以上构成的液晶驱动装置的动作。
电极13c为在射线方向和切线方向的两轴补正中共用。在作为两轴补正独立进行的条件,Vc=Vg,即满足式(1)所示的条件驱动液晶元件11。
{VR++VR-}/2={VT++VT-}/2=Vcom(1)例如,由周期波形发生器1和振幅调整装置2给出信号Vcom=sin(ωt)。在此,ω为信号的角频率,t为时间。这时,第1相位移相装置3的输出VR+、第1反相元件7的输出VR-以及第2相位移相装置4的输出VT+、第2反相元件8的输出VT-由式(2)表示。θ为90°或-90°,是固定的值。α和β为在±90°范围内变化的指令值。α为射线方向倾斜指令5的指令值,β为切线方向倾斜指令6的指令值。此外,VR1=VR2,VR3=VR4。
VR+=-VR-=sin(ωt+θ+α)VT+=-VT-=sin(ωt+θ+β) (2)式中,θ=90°或-90°-90°≤α≤90°-90°≤β≤90°式(2)给出的VR+、VR-、VT+、VT-满足式(1),并且,Vc=0Vg=0(3)因此液晶元件11的区域14c由Vc-Vcom=-sin(ωt)驱动。由与α和β无关的一定的有效电压驱动。即,即使给出射线方向倾斜指令5和切线方向倾斜指令6,施加在区域14c上的有效电压也为一定,不会产生相互干扰两轴可以独立进行补正。
然后,用图3~图7说明射线方向的倾斜补正。图3为正弦波驱动时Vcom、VR+、VR-的信号波形图。在图3中,VR+是相对于Vcom、以θ=90°为中心只移相了指令值α的相位的波形,VR-是VR+的反相波形。在图3中,(a)表示θ=90°、α=0°时的信号波形图,(b)表示θ=90°、α=45°时的信号波形图,(c)表示θ=90°、α=90°时的信号波形图。
在此,当VR1=VR2=6R时的第1分压电阻器9的输出,由式(4)给出。
Va=10/16*VR++6/16*VR-=4/16*sin(ωt+θ+α)Vb=9/16*VR++7/16*VR-=2/16*sin(ωt+θ+α)Vc=8/16*VR++8/16*VR-=0 (4)Vd=7/16*VR++9/16*VR-=-2/16*sin(ωt+θ+α)Ve=6/16*VR++10/16*VR-=-4/16*sin(ωt+θ+α)施加在液晶元件11的区域14a的电压是从施加在电极13a上的电压Va减去施加在公共电极12上的电压Vcom后的电压。对于液晶元件11的区域14b到区域14a也是同样,减去电压Vcom后计算施加到各区域上的电压。图4表示通过计算求出的施加在各区域14a、14b、14c、14d、14e上的电压模式。图4表示正弦波驱动时的施加在各区域14a、14b、14c、14d、14e上的电压模式。在图4中,纵轴是由Vcom归一化后的电压(以Vcom的最高值为1.00)。在图4中,(a)表示θ=90°、α=0°时的电压模式图,(b)表示θ=90°、α=45°时的电压模式图,(c)表示θ=90°、α=90°时的电压模式图。
在液晶元件11的区域14a到区域14e上施加正弦波,根据指令值α可以调节波高值。(a)的情况下,波高值虽然差异小,即使如此仍有小的差。(b)的情况下,波高值的差大,(c)的情况下更大。
用图5说明施加该电压模式时的有效电压的调节的情况。图5为表示指令值α在±90°范围内变化时的施加在液晶元件的各区域14a、14b、14c、14d、14e上的有效电压。在图5中,横轴上按液晶元件的区域14a到区域14e的顺序排列,纵轴为归一化后的有效电压值。施加在区域14c上的有效电压不依赖指令值α的值为一定值。相对于同样的指令值α,区域14a和区域14e上的有效电压与区域14b和区域14d上的有效电压相比约2倍变化。又,区域14a和区域14b上的有效电压与区域14d和区域14e上的有效电压相比符号相反。从图5可以理解,以区域14c为中心跷跷板那样有效电压按指令值α增减。
在此,α=45°时,射线方向倾斜补正的样子同图6和图7进行说明。
图6表示施加在液晶元件的有效电压和透过光的相位差的关系图。在图6中,横轴表示施加在液晶元件上有效电压,纵轴表示透过液晶元件的激光的相位差。如果所施加的有效电压少就不能激起液晶,相位差小,随着施加的有效电压上升,相位差直线变化。进一步提高所施加的有效电压,相位差增大,然后变缓。
在具有以上变化特性的液晶元件中,相位差直线变化的有效电压的范围内,设定区域14c的有效电压,以此作为动作点(图6的点P)。此外,对于有效电压的设定,采用振幅调整装置2即可。
图5中的α=45°时各区域14a到区域14e上的有效电压是以区域14c为中心直线变化。如图6所示,透过各区域的激光的相位差在区域14a最大,区域14e最小。从区域14a到区域14e,透过光的相位差依次减小。
这时的射线方向的相位差的变化如图7所示。图7表示θ=90°、α=45°时的透过光的相位差的关系图。图7的纵轴表示透过光的相位差,横轴表示液晶元件11的射线方向的截面位置。如果变动指令值α,以纵轴的值Q为中心由图5和图6所定的关系山的凹凸上下变动。由此表明,对于射线方向可以调节透过光的相位差,射线方向的相位差可以通过调整指令值α进行。对于透过光的相位差和信号处理,和现有的相同,在此省略说明。
又,振幅调整装置2并不是一定需要,如果图5的动作点P固定,包含在周期波形发生器1中即可。又,振幅调整装置2也可以设置在分压电阻器的输入段,并不是一定要紧在周期波形发生器1后设置。
进一步,相位移相装置的动作中心是以θ=90°进行了说明,θ=-90°的情况时的动作只是符号反相即可。
又,如果将相位移相量固定在±90°的相位移相装置设置在Vcom侧,由于可以让θ=0°,则第1和第2的相位移相装置3、4的构成可以简略化。
进一步,如图1中的虚线所示,第1分压电阻器9中全电阻值二等分的中点相当的输出Vc的输出端子和第2分压电阻器10中全电阻值二等分的中点相当的输出Vg的输出端子可以相互连接在一起。这时,可以高精度达到Vc=Vg,可以防止由于分压电阻器的分散引起的虽然极小但可能产生的双方之间的电位差。因此,上述的、电极13c在射线方向和切线方向的两轴补正中共用时满足Vc=Vg的条件,可以高精度实现相互之间没有干涉的两轴独立的倾斜补正。
以上针对射线方向的倾斜补正,说明了其动作,由于切线方向的倾斜补正的动作说明和射线方向的倾斜补正相同,在此省略其说明。
然后,说明第1分压电阻器9的两端的可变电阻VR1、VR2的电阻值为VR1=VR2=6R比其他电阻的电阻值R要大的理由。这些可变电阻VR1、VR2不是为了倾斜补正,而是为了图中未画出的物镜的圆周方向的象差补正用的电阻。
让可变电阻按0、2R、6R变化时采用图面说明其动作。图8表示改变可变电阻VR1、VR2时施加在液晶元件的各区域的有效电压图。在此,VR1=VR2。在图8中,随着可变电阻的值减小,区域14a和区域14e的有效电压增大,区域14c的最小,呈抛物线形状。因此,通过调节可变电阻VR1和可变电阻VR2,可以改变抛物线的倾斜。
图9表示施加图8所示有效电压时的透过光的相位差的关系图。在图9中,实线表示VR1=VR2=0时的液晶透过光的相位差,虚线表示VR1=VR2=2R时的液晶透过光的相位差。由此表明,通过调节可变电阻VR1和可变电阻VR2,可以改变区域14c为中心的圆周方向的相位差。即相当于进行图中未画出的物镜的球面象差补正。
通常CD(Compact Disk)等物镜的圆周方向的象差极小,所以没有太大必要调节这些可变电阻,但使用进行和DVD(Digital VersatileDisk/Digital video Disk)同等或者以上的高密度记录的高NA镜片时是有效的。如果这些可变电阻比其他电阻要高出2倍以上,则图8所示的抛物线接近直线,从倾斜来看也是希望的。可变电阻如上述实施方案为6倍时,在倾斜补正中实用上也没有发现问题。
此外,不用说,如果不需要进行物镜圆周方向上的象差补正,分压电阻器两端的可变电阻也可以是固定电阻。
以上,针对周期波形发生器1的信号为正弦波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对于采用TTL水平的数字波形那样的方波进行倾斜补正用图10和图11进行说明。
图10为表示占空比约为50%的方波驱动时的Vcom、VR+、VR-的信号波形图。在图9中,VR+是相对于Vcom、以θ=90°为中心只移相了指令值α的相位的波形,VR-是VR+的反相波形。在图10中,(a)表示θ=90°、α=0°时的信号波形图,(b)表示θ=90°、α=45°时的信号波形图,(c)表示θ=90°、α=90°时的信号波形图。
Vc=5/2[V]Vcom=5/2*(sign(sin(ωt+θ+α)+1)(5)VR+=5/2*(sign(sin(ωt+θ+α)+1)
VR-=5/2*(-sign(sin(ωt+θ+α)+1)式中,sign(x)=+1 (x>0)=0 (x=0)=-1(x<0)方波由式(5)所示的式子给出,图10除了将正弦波改成了方波这一点以外,与图4的情况相同。在此,当VR1=VR2=6R时的第1分压电阻器9的输出,和式(4)同样计算给出,图10表示施加在各区域14a、14b、14c、14d、14e上的电压模式。
图11表示方波驱动时施加在各区域14a、14b、14c、14d、14e上的电压模式。在此,纵轴是由Vcom归一化后的电压。在图11中,(a)表示θ=90°、α=0°时的电压模式图,(b)表示θ=90°、α=45°时的电压模式图,(c)表示θ=90°、α=90°时的电压模式图。
在液晶元件11的区域14a到区域14e上施加方波,根据指令值α可以调节波高值高的时间和波高值低的时间。图11所示电压模式有效电压的调节和图5的情况相同。方波情况下的倾斜补正的动作和正弦波的情况相同,在此省略其说明。
以上分别针对周期波形发生器1的输出为正弦波和方波的情况说明了其动作。但是,波形并不限定于这2种,只要是满足式(1)的周期信号即可。周期波形发生器1的输出为正弦波时,使用运放可以方便进行模拟信号的处理。
又,周期波形发生器1的输出为方波时,可以采用由数字信号进行信号处理的周期波形发生器1。即,微处理器或者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中预备数字3比特的输出口。输出口中的1比特通过软件的定时处理周期对该比特反相,可以获得周期波形。又,相对于周期波形相错给定时间分别对其他2比特进行比特反相处理,可以作为相位移相装置的输出使用。通过用软件控制这3比特的输出口,可以简单进行2轴的补正。
此外,上述动作说明均是针对2轴的补正进行的说明。然而对于3轴以上的补正也相同,只要分别追加相当于1轴补正的相位移相装置、反相元件和分压电阻器各1个即可。采用DSP等进行n轴补正时只需要(n+1)比特的输入输出口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物镜的球面象差的补正可以通过第1分压电阻器9和第2分压电阻器10的两端的可变阻抗进行调节一事进行了说明。下面,用图12说明液晶元件的区域分割和分压电阻器的组合可以进一步提高精度进行补正。
图12为说明球面象差的补正的图。在此,(a)表示分压电阻器的构成,(b)表示液晶元件的区域分割,(c)表示液晶元件的透过光的相位差。在(a)所示的分压电阻器中,16为分压电阻器,其构成为具有R电阻值的电阻器8个串联连接,在两端串联连接具有4R电阻值的电阻器。在分压电阻器16的两端,其一端输入来自图中未画出的相位移相装置的输出,另一端输入将来自相位移相装置的输出经反相元件17反相后的信号。分压电阻器16的输出为,从电阻的中心输出Va,向电阻的两端交互输出Vb、Vc、Vd、Ve。如图12(b)所示,液晶元件18分割成同心圆状的区域,从中心按电极18a、18b、18c、18d、18e的顺序引出电极。各电极18a、18b、18c、18d、18e分别连接Va、Vb、Vc、Vd、Ve的输出。和图1所示液晶元件相同,液晶元件18有公共电极,公共电极与周期波形发生器的输出连接。
这时,和图4、图5相同,如果在液晶元件18施加电压,成为图12(c)所示的透过光的相位差。从区域18a到区域18e向同心圆的外周符号交替变化,并且相位差依次增大。因此,即使不采用可变电阻,也可以高精度进行球面象差补正。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案。图13表示本实施方案的激光头的构成的一例。激光头由光源21、偏光束分解器22、集光镜片23、液晶元件24、1/4波长板25、上升反射镜26、传动机构36、物镜27、光盘28、第1倾斜传感器29、第2倾斜传感器30、镜片移动量检测装置31、液晶驱动装置32、圆柱形镜片33、光检测器34所构成。液晶元件24设置在固定部。
在图13中,箭头表示光束的行进方向。从光源21射出的P偏光的光束,透过偏光束分解器22,由集光镜片23变成略为平行的光束,透过液晶元件24和1/4波长板25。透过1/4波长板25时光束从P偏光变成圆偏光。透过1/4波长板25的光束经上升反射镜26反射,由物镜27集光在光盘28的信息记录面上。从光盘28的信息记录面反射的光束再次进入物镜27,经上升反射镜26反射,透过1/4波长板25。透过1/4波长板25的光束从圆偏光变成P偏光。透过1/4波长板25的光透过液晶元件24,经偏光束分解器22反射,由圆柱形镜片33集光大批光检测器34上。光检测器34由分割成多个区域的光检测区域构成,对所接受的光束进行光电变换,形成再生信号,同时用非点象差法形成焦距控制信号,进一步,由相位差法和推挽法形成轨迹控制信号,并输出这些信号。
进一步,第1倾斜传感器29检测光盘射线方向的倾斜角,第2倾斜传感器30检测光盘切线方向的倾斜角,镜片移动量检测装置31检测物镜27在射线方向上的移动量。从第1倾斜传感器29向液晶驱动装置32输出射线方向倾斜指令5,从第2倾斜传感器30输出切线方向倾斜指令6,从镜片移动量检测装置31输出镜片移动指令35。关于液晶驱动装置32的动作在以后说明。
图14表示传动机构36的机构部的构成。在该图中,Fo表示焦距方向,Tr表示轨迹方向。物镜27由整形后的树脂构成的镜片持具361支撑。轨迹线圈362绕相对于镜片持具361轨迹方向Tr的轴缠绕、固定。通过该轨迹线圈362的驱动电流可以计算物镜27的移动量(镜片移动量)。镜片持具361经过导线安装在背部支架364上。
图15表示液晶驱动装置32驱动的液晶元件24的构成。在图15中,(a)表示从区域分割面观察液晶元件24的平面图,向右侧为射线方向,上侧为切线方向。射线方向相当于光盘28的半径方向,纸面的右侧为光盘的内周侧。切线方向在光盘28中相当于轨迹的切线方向。如(b)所示,背面与各区域对向配置公共电极49,而在前侧配置将圆形面分割的7个区域的电极50。电极50的形状和图2所示的液晶元件不同。电极50的中央区域,以物镜没有移动时的光轴为中心,向射线方向和切线方向的各轴方向大致配置成扇形的4个电极50a、50e、50f、50j。这些电极是物镜没有移动时补正所透过的光束的第1电极群。再次,电极50a和50e用于射线方向倾斜补正,电极50f和50j用于切线方向倾斜补正。中央的4个电极50a、50e、50f、50j的形状可以在倾斜发生时的相位模式为基础确定。进一步,在电极50a的外侧形成电极50b,在电极50e的外侧形成电极50d。电极50b是相对于光轴物镜移动的一方的方向上设置在第1电极群的外周侧的第2电极,电极50d是相对于光轴物镜移动的另一方的方向上设置在第1电极群的外周侧的第3电极。射线方向的中央的2个电极50a、50e的外侧的形状为圆弧,电极50b、50d配置在其外侧,是细长的区域。在此,电极50b、50d是分别以物镜没有移动时的光轴为中心弯曲的短册形状(细长形状)。又,电极50b、50d是分别从物镜没有移动时的光轴沿上述第2电极和上述第3电极的方向移动给定距离(例如100μm)的轴为中心弯曲的短册形状(细长形状)。又,电极50c在射线方向和切线方向的补正中共用。
图15(b)表示液晶元件24沿射线方向的截面图。在多个区域构成的电极50和公共电极49之间填满了液晶51,通过在电极50和公共电极49之间施加电压激起区域52a~区域52j的液晶。
然后,说明液晶驱动装置32的构成。图16表示液晶驱动装置的电构成的方框电路图。在图16中,符号1~10和图1中所示的实施方案中的符号1~10相同或者相同功能,在此省略其说明。如图15所示,液晶元件24具有公共电极49和分割各区域的电极50。振幅调整装置2的输出Vcom连接到液晶元件24的公共电极49上。
镜片移动补正控制装置62根据镜片移动量检测装置31(图15)的镜片移动指令35向第1信号切换装置60以及第2信号切换装置61分别输出第1切换指令64和第2切换指令65。第1信号切换装置60通过镜片移动补正控制装置62的第1切换指令64对液晶元件24的电极50b选择施加第1分压电阻器9的输出电压Vb或者Vc。具体讲当物镜向内周侧移动给定距离时,对液晶元件24的电极50b选择施加电压Vb,这之外的情况,选择施加基准电压Vc。第2信号切换装置61通过镜片移动补正控制装置62的第2切换指令65对液晶元件24的电极50d选择施加第1分压电阻器9的输出电压Vd或者Vc。具体讲当物镜向外周侧移动给定距离时,对液晶元件24的电极50d选择施加电压Vd,这之外的情况,选择施加基准电压Vc。
作为镜片移动量检测装置31,可以采用从传动机构的轨迹方向的驱动电流检测的方法和在物镜侧面配置反射型光传感器检测镜片移动量的方法等可以检测镜片的移动量的任一种。在此,如图17所示,采用了从传动机构的轨迹方向的驱动电流检测镜片移动量的方法。又,图18表示物镜移动时镜片移动量检测装置31中的各信号。在图17中以传动机构的轨迹方向的驱动电流通过低通滤波器(LPF)310后的信号作为信号A。信号A如图18(a)所示,相对于物镜的移动呈线性变化。信号A输入到第1比较器311和第2比较器312。在第1比较器311将输入信号A与基准信号Vth1进行比较,第1比较器311的输出信号作为图18(b)所示的信号B,当物镜向内周侧移动100μm以上时才成为H电平。在第2比较器312将输入信号A与基准信号Vth2进行比较,第2比较器312的输出信号作为图18(c)所示的信号C,当物镜向外周侧移动100μm以上时才成为H电平。信号B和信号C输入到NOR门313,成为图18(d)所示的信号D,当物镜移动100μm以下时才成为H电平。这样得到的信号B、C、D作为镜片移动指令35使用。
图19表示施加在液晶元件24的有效电压和透过光的相位差的关系。在此,横轴表示施加在液晶元件24的有效电压,纵轴表示透过液晶元件24的光束的相位差。当施加电压小时不能激起液晶,相位差小,随着施加的有效电压上升,相位差的增大逐渐变缓。在以上那样变化的液晶中,在相位差直线变化的有效电压中设定电极50c的有效电压,并以此作为动作点(图19的点R)。此外关于有效电压的设定,可以采用振幅变更装置2。
如图19所示,透过电极50a、50c、50e的光束的相位差分别为a、c、e。相位差以电极50c为中心呈直线变化,电极50a最大,电极50e最小。即按施加第1分压电阻器9的输出电压Va、Vb、Vc、Vd、Ve的液晶元件24的电极的顺序透过光束的相位差变小。
然后,说明由光盘28的倾斜发生的倾斜补正。例如,首先考察光盘28只在射线方向倾斜,物镜27没有移动的情况。
图20表示由射线方向倾斜产生的相位差和施加在液晶元件24的相位差的关系。图中纵轴表示透过光的相位差,横轴表示物镜27的射线方向的截面位置,横轴的右侧相当于光盘的内周侧。通过调整射线倾斜指令值,可以调整射线方向的透过光的相位差,在这一点上和第一实施方案相同,在此省略其说明。
在图20中,相位差a表示物镜27没有移动的情况下倾斜所产生的相位差和液晶发生的相位差。方波的实线表示液晶所发生的相位差,正弦波状的实线表示倾斜所产生的相位差。正弦波状的虚线表示为说明倾斜所产生的相位差而反相后的曲线。这时电极50a和电极50e上反应出以电极50c为基准正负的相位差a和e,可以补正射线方向倾斜。又电极50b和电极50d上施加和电极50c同样的基准电压。
又,光盘28只是在切线方向倾斜,物镜27没有移动的情况,和射线方向的倾斜补正相同,在此省略其说明。
图21和图22表示物镜27没有移动的情况下采用液晶元件24补正射线方向倾斜和切线方向倾斜时的特性。虚线表示倾斜补正前、实线表示倾斜补正后。通过倾斜补正对射线方向倾斜和切线方向倾斜均可大幅度地改善抖动。
下面考察、光盘28只在射线方向倾斜,物镜27向内周侧移动200μm的情况。图20(b)表示没有操作镜片移动补正功能,进一步物镜27向内周侧移动200μm的情况下倾斜所产生的相位差和液晶发生的相位差。方波的实线表示液晶所发生的相位差,正弦波状的实线表示倾斜所产生的相位差。正弦波状的虚线表示为说明倾斜所产生的相位差而反相后的曲线。由于物镜27向内周侧移动,液晶模式和物镜的光轴产生偏差,(b)的斜线部所示的区域成为不可能补正的区域,倾斜补正的效果劣化,产生抖动劣化。
下面说明操作镜片移动补正功能的情况。图20(c)表示操作镜片移动补正功能,物镜向内周侧移动200μm的情况下倾斜所产生的相位差和液晶发生的相位差。方波的实线表示液晶所发生的相位差,正弦波状的实线表示倾斜所产生的相位差。正弦波状的虚线表示为说明倾斜所产生的相位差而反相后的曲线。例如,假定操作镜片移动补正功能的给定水平为100μm,物镜向内周侧的移动量为200μm。这时,根据移动量检测装置31的镜片移动指令35,由镜片移动补正控制装置62输出第1切换信号64。由该第1切换信号64向液晶元件24的电极50b施加的电压由第1信号切换装置60从Vc切换到Vb,给电极50b补正倾斜的相位差b。因此,物镜向内周侧移动虽然和液晶模式产生物镜的镜片移动,通过由第1信号切换装置60将施加在液晶元件24的电极50b的电压切换到Vb,给出相位差b,可以改善倾斜补正性能。
同样物镜向外周侧偏移的情况根据移动量检测装置31的镜片移动指令35,由镜片移动补正控制装置62输出第2切换信号65。由该第2切换信号65向液晶元件24的电极50d施加的电压由第2信号切换装置61从Vc切换到Vd,给电极50d补正倾斜的相位差d,可以改善镜片移动时的抖动的劣化。
图23表示采用液晶元件24补正1deg的射线方向倾斜的状态并且产生了物镜的移动的情况下的特性图。虚线表示没有镜片移动补正、实线表示有镜片移动补正的情况。通过镜片移动补正抖动降到15%以下,镜片移动量从320μm改善到400μm以上。
此外,在本实施方案中虽然给定水平定为100μm,也可以如图23那样设定到250μm,或者设定为横向移动量的约一半的值。
在本实施方案中,根据移动量检测装置31的镜片移动指令63,由镜片移动补正控制装置62输出第1和第2切换信号,根据第1切换信号64用第1信号切换装置60向液晶元件24的电极50b选择施加第1分压电阻器9的电压Vc或者Vb,根据第2切换信号65用第2信号切换装置61向液晶元件24的电极50d选择施加第1分压电阻器9的电压Vc或者Vd,来改善镜片移动时的抖动的劣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案中,液晶元件24的液晶模式分割成如图16(b)的形状。但是,液晶元件24电极的液晶模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图24、图26所示的液晶模式。
例如在图24中,(a)中70a、70e、70f、70j作为第1电极群,70b和70b’作为第2电极群,70d和70d’作为第3电极群,可以获得同样的性能。在此,电极70b和70b’设置在液晶模式的中心附近,沿射线方向在中心的两侧。在(a)中短册形状的电极70b在中心的右方向,配置在电极70a的外周侧,电极70b’在中心的左方向,配置在电极70e的内周侧。同样短册形状的电极70d在中心的左方向,配置在电极70e的外周侧,电极70d’在中心的右方向,配置在电极70a的内周侧。
在图25中,说明该液晶模式的镜片移动补正功能。考察光盘28只在射线方向倾斜,物镜27向内周侧移动200μm的情况。图中(a)表示物镜没有移动的情况,(b)表示物镜27向内周侧移动200μm的情况,(c)表示物镜27向外周侧移动200μm的情况。方波的实线表示液晶所发生的相位差,正弦波状的实线表示倾斜所产生的相位差,正弦波状的虚线表示为说明倾斜所产生的相位差而反相后的曲线。当镜片移动补正功能动作时,除外周侧电极70b、70d之外,进一步中心附近的电极70b’、70d’动作。为此,对于电极70b’、70d’也设置信号切换装置,由镜片移动补正控制装置控制。
(b)表示物镜27向内周侧移动200μm时,镜片移动补正功能动作的状态。根据镜片移动量检测装置的镜片移动指令由镜片移动补正控制装置输出第1切换信号。由该第1切换信号向液晶元件24的电极群70b、70b’施加的电压切换,分别给电极群70b、70b’补正倾斜的相位差。电极群70b、70b’在不能由电极70a、70e补正的部分中,让补正由倾斜引起的相位偏差的方向的相位变化。因此,通过物镜向内周侧移动产生液晶模式和物镜的镜片移动,切换施加在液晶元件24的电极群70b、70b’的电压给出相位差,改善倾斜补正性能。
(c)表示物镜27向外周侧移动200μm时,镜片移动补正功能动作的状态。同样,根据镜片移动量检测装置的镜片移动指令由镜片移动补正控制装置输出切换信号。由该第2切换信号向液晶元件24的电极群70d、70d’施加的电压切换,给出电极群70d、70d’补正倾斜的相位差,来改善镜片移动时的抖动的劣化。
进一步,如图24(b)和(c)所示的液晶模式也补正2轴倾斜,同时改善镜片移动时的抖动的劣化。(b)是在和图15(a)所示相同的电极配置中,中央的4个电极分别分割成内侧和外侧的2个区域。(c)是在和图15(a)所示相同的电极配置中,射线方向的2个电极分别分割成内侧和外侧的2个区域。
又,如果采用图26(a)和(b)所示的液晶模式,补正球面象差和象散同时改善镜片移动时的抖动的劣化。(a)所示的形状中,设置和图12(a)所示相同的同心圆状的电极,进一步在射线方向外侧配置细长短册状的电极。又,(b)所示的形状中,将外侧的同心圆状分割成8个区域。
此外,作为信号切换装置60、61,虽然可以采用模拟开关,但只要能切换信号均可以适用。
依据本实施方案,通过设置镜片移动补正机构,可以改善当液晶元件设置在固定侧时的镜片移动时的抖动劣化。
依据本实施方案,由于没有将液晶元件搭载在传动机构上,传动机构可以轻量化,提高传动机构的灵敏度,提高轨迹控制和焦距控制的性能,提高激光头的可靠性。
进一步,通过将液晶元件设置在固定部,可以实现激光头的薄形化。提高液晶元件输电线的设计自由度。
又,通过将液晶元件设置在固定部,可以远离热源的传动机构,可以减轻液晶元件使用时的环境温度影响,确保象差补正功能的稳定性,提高激光头的可靠性。
如果采用本实施方案的激光头,由于可以改善倾斜界限以及象差补正时的镜片移动界限,可以缓和构成激光头的部件的加工以及调整精度,使得激光头的组装容易,实现低成本的激光头。进一步可以取消在现有的光盘装置中所需要的激光头的倾斜调整机构,可以实现激光头装置的薄形化。
又,在根据从激光头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激光头、记录回放光盘上的信息的光盘装置中,对于弯曲大的光盘可以提高信息回放和记录的可靠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案中,虽然是由倾斜传感器8和倾斜传感器9检测倾斜角,但是,采用检测抖动值控制让其最小的方法或者检测RF信号振幅控制让其最大的方法检测倾斜角也可以获得同样的结果。
依据本发明的液晶驱动装置,可以简化每个轴的驱动电路。又,即使这样简单的构成,也可以没有相互干涉独立进行多个轴方向的倾斜补正。
特别是,2轴补正所需要的输入输出口与液晶元件的分割数无关只要3比特即可。因此,驱动液晶元件的连线数可以只需要少量的根数构成。
进一步,通过调节分压电阻器的两端的可变电阻,可以在进行倾斜补正的同时进行物镜的球面象差的补正。
又,将液晶元件的电极分割成同心圆状,通过调整与分压电阻器的连接,可以进一步高精度地进行球面象差补正。
又,依据本发明的激光头,通过设置镜片移动补正机构,可以提高当液晶元件设置在固定侧时的象差补正性能。
进一步,依据本发明的激光头,由于没有将液晶元件搭载在传动机构上,传动机构可以轻量化,可以提高传动机构的灵敏度,提高轨迹控制和焦距控制的性能,提高激光头的可靠性。
进一步,通过将液晶元件设置在固定部,可以实现激光头的薄形化,并且提高液晶元件输电线的设计自由度。
进一步,通过将液晶元件设置在固定部,可以远离热源的传动机构,可以减轻液晶元件使用时的环境温度影响,确保象差补正功能的稳定性,提高激光头的可靠性。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激光头,由于可以改善倾斜界限以及象差补正时的镜片移动界限,可以缓和构成激光头的部件的加工以及调整精度,使得激光头的组装容易,实现低成本的激光头。进一步可以取消在现有的光盘装置中所需要的激光头的倾斜调整机构,为此,可以实现激光头装置的薄形化。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驱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产生周期波形的周期波形发生器,输入所述周期波形发生器的输出根据指令值进行移相输出的相位移相装置,将所述相位移相装置的输出反相的反相元件,将多个电阻串联、其两端与所述相位移相装置的输出和所述反相元件的输出连接的分压电阻器,具有多个区域构成的电极部和与电极部对向的公共电极、所述公共电极与所述周期波形发生器的输出连接、并且多个电极部的每个与所述分压电阻器的各输出连接的液晶元件。
2.一种液晶驱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周期波形发生器,分别输入所述周期波形发生器的输出根据多个轴方向的各个指令值进行各轴方向移相输出的多个相位移相装置,分别将多个相位移相装置的输出反相的多个反相元件,分别将多个电阻串联、其两端与所述各相位移相装置的输出和所述各反相元件的输出连接的多个分压电阻器,具有沿多个轴方向分别分割的多个区域构成的电极部和与电极部对向的公共电极、所述公共电极与所述周期波形发生器的输出连接、并且多个电极部与所述多个分压电阻器的各输出连接的液晶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驱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周期波形发生器的输出波形为正弦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驱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周期波形发生器的输出波形是占空比为50%的方波。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驱动装置,其特征是进一步包括调整所述周期波形发生器的输出、所述相位移相装置的输出和所述反相元件的输出的各电压振幅的振幅调整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驱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分压电阻器的多个电阻之中、其两端的电阻是可变电阻。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驱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分压电阻器的多个电阻之中、其两端的电阻具有其他电阻2倍以上的电阻值。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驱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周期波形发生器的输出和所述相位移相装置的输出之间的相位差是以90°或者-90°为中心可变的。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驱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周期波形发生器是输入输出口的比特可以周期反相的数字电路。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驱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液晶元件的所述电极部由分割成同心圆状的电极部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2~10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驱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多个分压电阻器的每一个中相当于全电阻值的二等分的中点的输出端子之间是连接在一起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驱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公共,输入所述周期波形发生器的输出根据指令值进行移相输出的多个所述相位移相装置,分别对应所述多个相位移相装置的多个所述反相装置,和分别对应所述多个相位移相装置的多个所述分压电阻器。
13.一种激光头,其特征是包括光源,将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束聚焦在光盘上的物镜,配置在所述光源和所述物镜之间的光路中的液晶元件;所述液晶元件包括配置与从光盘反射的光束的光轴垂直的面内的分割成多个区域的电极部、介入液晶并与这些电极部对向的公共电极,所述电极部包括相对于光轴所述物镜没有移动时补正透过光束的第1电极群、在相对于所述光轴所述物镜移动的一方向上在第1电极群的外侧配置的第2电极群、在相对于所述光轴所述物镜移动的另一方向上在第1电极群的外侧配置的第3电极群。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激光头,其特征是所述第2电极群和所述第3电极群分别是以物镜没有移动时的光轴为中心弯曲的短册形状的电极。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激光头,其特征是所述第2电极群和所述第3电极群是以从物镜没有移动时的光轴向所述第2电极群和所述第3电极群的方向上只移动给定距离的轴为中心弯曲的短册形状的电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激光头,其特征是所述给定距离为100μm~250μm。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激光头,其特征是进一步包括由周期波形发生器、输入所述周期波形发生器的输出根据指令值进行移相输出的相位移相装置、将所述相位移相装置的输出反相的反相元件、将多个电阻串联并且其两端与所述相位移相装置的输出和所述反相元件的输出连接的分压电阻器所构成,将所述周期波形发生器的输出与所述液晶元件的所述公共电极连接、并且将所述分压电阻器的各输出分别与所述液晶元件的第1电极群连接的液晶驱动装置;从所述分压电阻器的各输出选择一输出施加到所述液晶元件的第2电极群上的第1信号切换装置;从所述分压电阻器的各输出选择一输出施加到所述液晶元件的第3电极群上的第2信号切换装置;检测物镜与光轴间的偏差量的镜片移动量检测装置;根据所述镜片移动量检测装置的输出向所述第1或者第2信号切换装置输出切换信号的镜片移动补正控制装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激光头,其特征是所述第1切换装置以及第2信号切换装置是模拟开关。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激光头,其特征是所述镜片移动补正控制装置、当镜片移动没有超过给定水平时将选择镜片没有移动时光束所透过的第1电极群的电极相连的来自分压电阻器的输出的切换信号输出给第1信号切换装置和第2信号切换装置,当镜片移动向第2电极群一侧超过给定水平的情况发生后、将选择与第2电极群相邻接的第1电极群相连的分压电阻器中的第1分压输出或者与所述第1分压输出邻近的分压电阻器中输出的切换信号输出给第1信号切换装置,当镜片移动向第3电极群一侧超过给定水平的情况发生后、将选择与第3电极群相邻接的第1电极群相连的分压电阻器中的第2分压输出或者与所述第2分压输出邻近的分压电阻器中输出的切换信号输出给第2信号切换装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激光头,其特征是所述给定水平为100μm~250μm。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激光头,其特征是所述给定水平大约是横向移动量的一半。
22.根据权利要求17、18、19、20或者21所述的激光头,其特征是进一步包括检测光盘的偏芯成分的偏芯检测装置,所述镜片移动量检测装置由偏芯补正镜片移动成分。
全文摘要
一种液晶驱动装置是由周期波形发生器1、移相其相位的相位移相装置3、将相位移相装置3的输出反相的反相元件7、对相位移相装置3的输出和其反相输出进行分压的分压电阻器9所构成,周期波形发生器1的输出连接到液晶元件11的公共电极12上,并且分压电阻器9的各输出连接到液晶元件11的分割的各电极上。该装置可以独立进行多个轴的倾斜补正并且简化每1轴的驱动电路,具有球面象差补正功能。
文档编号G11B7/095GK1278095SQ0010929
公开日2000年1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0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1999年6月22日
发明者安田胜彦, 和田秀彦, 绪方大辅, 若林宽尔, 堀田尚也, 井川喜博, 苅田吉博, 稻田真宽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