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再生装置的装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82965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记录再生装置的装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光等在盘上记录信息或从盘上再生信息或者在盘上记录并再生信息的装置,即,处理记录再生盘的记录再生装置的装盘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计算机等信息设备的记录媒体,大多采用CD-ROM等再生专用型盘,以及光磁式和相变式的可改写式的盘。
例如,作为圆盘状媒体的装盘装置的现有技术例,特开平10-255366号公报公开了一种被传送的盘的对中机构,该机构配备有与盘的外周缘接触、对盘进行对中、并随着所要进行对中的盘的大小,其位置有所不同的至少两个对中构件;以及,测出盘的大小,并且根据检测的盘的大小控制对中构件的位置的检测构件。
采用这种装盘装置,在所谓插入式的装盘装置中,可以对大小不同的盘进行对中。
而且,不论是对于大直径的盘还是小直径的盘,从插槽一直到记录再生装置的转盘上,利用转盘支承盘的外周缘,并且用辊支承盘厚度方向,在把盘载置到转盘上时,将支承盘的下表面的辊向下降,并利用被推压片的弹性力将盘的外周缘稍稍向回推。
在这种结构中,不仅要求机构有很高的精度,而且由于在把盘载置到转盘上时,实质上盘在倾斜的状态下利用一个推压力,所以,有可能把盘的信息面划伤,而在夹紧盘时仍然不能抑制盘的偏心。此外,在夹紧盘时,后部的销与盘接触,但前侧的销与盘脱离,因此,对盘的拔除不起任何作用,并且对于盘的对中,只有后面的销起作用。
在保持盘的外缘进行盘的运送的现有技术实例的驱动器中,利用锥形橡胶辊和锥形树脂构件夹持盘的厚度方向,由于驱动器内的盘的保持面为由保持盘的橡胶辊和树脂构件的任意三个部位构成的平面,所以,依据盘的插入位置的不同,盘的前端或向上下方向偏移,或向左右方向靠近,装置内的其它构件有可能接触盘的表面,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必须在其它构件与被运送的盘之间设置足够的间隙。特别是在处理大小不同的两种以上的盘的驱动器中,容易造成盘的外形的位置偏移。
发明的公开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记录再生装置的装盘装置,它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点以及上面所描述的问题,不会伤及大小不同的盘的表面并使装置薄型化。
其次,为了不伤及盘的表面而且高精度地把盘配合主轴马达上,在运送盘的过程中,接触并保持盘的外缘在将盘与主轴马达配合时,为了不使盘的偏心过大,保持在稍稍离开盘的外缘的位置上,在盘与主轴马达配合完毕时,必须退避到远离盘的外缘的位置处,一般说来,这将使机构复杂化,并有可能损及其可靠性。本发明的装盘装置通过采用简单的杆结构来解决这一问题。
为了不伤及盘,使盘开始运送,通过检测出盘的外缘已进入装置内,必须先使盘运送装置移动。本发明的装盘装置解决了这一课题。
为了不伤及盘将盘从装置中取出,有必要在不让盘的弹出位置离开盘的保持机构的情况下移动盘的运送机构。本发明的装盘装置也解决了这一问课题。
为了不伤及盘进行盘的运送,在运送盘时有必要限制盘的左右位置。本发明的装盘装置也解决了这一课题。
为了在不伤及盘的情况下运送大小不同的盘,需要根据盘的外径改变盘的保持机构的位置。本发明的装盘装置也解决了这一课题。
为了在不伤及盘的情况下运送大小不同的盘,需要按照盘的外径高精度地改变盘的保持机构的位置。本发明的装盘装置也解决了这一课题。
为了防止在输送时的下落等冲击造成的保持机构的传送偏移及驱动系统的破坏,需要在未装盘时设定保持机构的锁定机构。本发明的装盘装置也解决了这一课题。
为了用一个马达进行盘的插入、运出动作、载置光学拾取器及主轴马达等的横向基座进行升降动作、以及夹持部的升降动作,有必要在盘的运送机构上设置动作切换机构。本发明的装盘装置也解决了这一课题。
为了不伤及盘对盘进行运送,并且为了使用一个马达进行盘的插入和运出动作、载置光学拾取器及主轴马达等的横向底座的升降动作、夹紧部的升降动作需要设置与盘的运送机构连动的动作切换机构。本发明的装盘装置也解决了这一课题。
为了使用一个马达稳定地进行盘的插入运出动作,以及夹紧部的升降动作,从盘进入完毕时一直到盘排出开始时,有必要切断盘的进入及排出用的驱动机构与马达的驱动传动。本发明也解决了这一课题。
为了使用一个马达稳定地进行盘的插入运出动作,载置光学拾取器及主轴马达等横向底座的升降动作,以及夹紧部的升降动作,有必要在隔着盘的中心、相对于该中心对称的位置上设置一对相互向相反方向滑动的滑动齿条机构。本发明的装盘装置也解决了这一课题。
为了在不通电时将驱动器内的盘机械式取出,需进行载置光学拾取器及主轴马达等的横向底座下降动作、夹持器的上升及保持动作,以及盘的排出动作用的机构。本发明的装盘装置也解决了这一课题。
为了不伤及盘对其进行运送,并且为了使夹持盘马达及盘并与之对向的夹持器不与正在运送当中的盘接触,需要设置与运送机构连动的夹持器限制构件。本发明的装盘装置也解决了这一课题。
为了高精度地使用一个马达进行盘的插入运出动作,载置光学拾取器及主轴马达等的横向底座的升降动作,夹持器的升降动作,需要利用可在两个方向上自由滑动的一对滑动齿条对各种动作进行机械控制。本发明的装盘装置也解决了这一课题。
为缩短驱动器的长度并简化驱动器的结构,有必要在装置底架的内部设置容纳机构部的装置底架和框架的配合保持部。本发明的装盘装置也解决了这一课题。
根据PC(个人计算机)的OS(操作系统)的不同,有些PC制造商禁止利用硬件将盘排出。但是,从机械的角度很难同时满足PC制造商提出的“不用常用的排出钮,需要电气强制的排出功能”的要求和制造商提出的“在组装工艺过程中需要常用的排出钮”。本发明的装盘装置也解决了这一课题。
为了使用一个马达进行盘的插入运出动作,载置光学拾取器及主轴马达等的横向底座的升降动作,夹紧部的升降动作,并且降低装盘时的噪音,需要改变各个动作的控制电路的驱动方法。本发明的装盘装置也解决了这一课题。
为了使用一个马达进行盘的插入运出动作,载置光学拾取器及主轴马达等的横向底座的升降动作,夹紧部的升降动作,在常温下使用时降低装载时的噪音,在低温下使用时,对应于负荷的增加提高马达的转矩,有必要改变控制电路的驱动方法。本发明的装盘装置也解决了这一课题。
为了使用一个马达进行盘的插入运出,载置光学拾取器及主轴马达等的横向底座的升降动作,夹紧部的升降动作,在常温下使用时降低装载噪音,并且当随时间的推移装载负荷增加时提高马达的转矩,有必要改变控制电路的驱动方法。本发明的装盘装置也解决了这一课题。
本发明的第一种装盘装置包括配置在盘的插入口上、为了使插入到插入口内的盘能够通过,保持盘的外缘的第一保持机构;将由该第一保持机构保持的盘运送到规定位置的运送机构;配置在插入口的深部侧、保持由第一保持机构保持并且运送机构运送的盘的外缘的第二保持机构;以及,使盘在规定的位置处旋转的旋转机构。
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在盘的运送过程中用第一保持机构和第二保持机构保持盘的外缘,所以可限制装置内的盘的高度及位置。因此,由于可以避免装置内的构件与盘接触,不会伤及各个盘的表面,所以不必将被运送的盘与装置内的构件的距离设计得很大,从而可使装置薄型化,且可以适用于大小不同的盘。
在上述结构中,由运送机构所进行的盘的运送高度及用旋转机构对盘旋转的高度之间的偏差极小。
根据这种结构,通过使盘的运送高度及盘的旋转高度的偏差极小,可使装置进一步薄型化,并且通过减少盘的移动量减少对盘的损伤。
在上述结构中,第一保持机构和第二保持机构具有可自由滑动地配合到盘的外缘上的槽形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在盘与旋转机构开始配合时,接触部的槽底保持在稍稍离开盘的外缘的位置处,在与旋转机构的配合完毕时,接触部退避到离开盘的外缘距离较大的位置处。
根据这种结构,通过采用第一及第二保持机构在盘开始与旋转机构配合时保持在稍稍离开盘的外缘的位置处,在与转动机构配合完毕时退避到离开盘的外缘较大的距离处的结构,可以用简单的臂构成第一及第二保持机构,而且可以在不伤及盘的表面的情况下高精度地将盘与主轴马达配合。
在上述结构中,第一保持机构用可自由滑动地把持盘的外缘、且设置在相对于盘的运送方向对称的位置上的一对杆构成。
根据这种结构,可以防止垂直于盘的运送方向的位置产生偏移。
在上述结构中,至少在一对杆中的其中之一上设置把盘插入装盘装置时最先与盘接触的臂。
根据这种结构,在插入盘时,所述臂起着盘检测臂的作用,并且检测出盘的外缘进入装置内时,首先使盘的运送机构动作,可以在不伤及盘的情况下开始盘的运送。
在上述结构中,在一对杆的至少其中之一上设置当盘被从装盘装置中运出时最后与之接触的臂。
根据这种结构,可以使盘的运出位置处于不脱离开盘的保持机构、并且在不会伤及盘的情况下将盘从装置中取出。
在上述结构中,一对杆由当一个杆动作时另一个杆也随之动作的联杆机构构成。
根据这种结构,可以限制在运送盘时盘的左右位置的偏移,可以在不伤及盘的情况下进行盘的运送。
在上述结构中,由三个杆构成第二保持机构。
根据这种结构,可以根据盘的外径变化保持机构的保持位置,可以在不伤及盘的情况下运送大小不同的盘。
在上述结构中,第二保持机构由三个杆以及与这些杆配合的、决定盘的运送轨迹的凸轮板构成。
根据这种结构,可以根据盘的外径高精度地改变保持机构的位置,可以在不伤及盘的情况下运送大小不同的盘。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三根杆的结构为,将第二根杆和第三根杆安装到第一根杆上构成的。
根据这种结构,除获得权利要求8或权利要求9所述的同样的效果之外,可以用简单的杆结构按照盘的外径高精度地改变保持机构的保持位置,可以在不伤及盘的情况下运送大小不同的盘。
在上述结构中,在第二根杆或第三根杆上设置可自由滑动地保持盘的外缘的转动臂。
根据这种结构,在盘未装入(未插入)时,转动臂起着第二保持机构的锁定机构的作用,可以防止在输送时的下落冲击造成的保持机构的运送偏移及驱动系统的破坏。
在上述结构中,凸轮板由固定在装盘载置上第一凸轮板和可动的第二凸轮板构成。
根据这种结构,在运送盘时,用固定的第一凸轮板决定盘的轨迹,在盘运送完毕时,经过盘及第二保持机构使第二凸轮板运动,借此,可以实现使用一个马达进行盘的插入运出动作、进行使载置光学拾取器及主轴马达等的横向底座的升降动作及进行夹紧部的升降动作。
在上述结构中,盘的运送机构由只压紧保持盘的外周的运送机构,驱动该运送机构的一个马达及齿轮系,以及和齿轮系中的至少一个齿轮可自由啮合和脱离的齿条构成。
根据这种结构,通过可在盘的运送机构上设置动作切换机构,可以实现利用一个马达进行盘的插入运出动作,使载置光学拾取器及主轴马达等的横向底座进行升降动作以及使夹紧部进行升降动作。
在上述结构中,由垂直于盘的插入方向、与盘平行对向地借助摩擦使盘的外周移动的一对旋转保持构件构成运送机构。
根据这种结构,通过用一对锥形橡胶辊等旋转构件构成运送机构,可以在不伤及盘的情况下运送盘。在上述结构中,运送机构由沿厚度方向对向地与盘的外周滑动接触的固定构件以及使盘的外周摩擦移动的旋转保持构件构成。
根据这种结构,通过用锥形树脂垫等固定构件及锥形橡胶辊等旋转保持构件构成运送机构,可以不伤及盘对盘进行运送。
在上述结构中,在齿轮系上设置可以与至少一个旋转保持构件的齿轮自由配合和脱离的离合器。
根据这种结构,可以构成与盘的运送机构连动的动作切换机构,可以实现不伤及盘对盘进行运送,并且使用一个马达进行盘的插入、运送动作,进行载置光学拾取器及主轴马达等的横向底座的升降动作,以及夹紧部的升降动作。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齿条由与第二保持机构配合的第一齿条,以及不与第二保持机构配合并且和第一齿条自由滑动设置的第二齿条构成,借助用第二保持机构引起的第一齿条的移动,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与齿轮系的齿轮配合。
根据这种结构,通过利用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构成齿条,在从盘插入结束一直到盘的排出开始时为止的一段时间内,可以切断盘插入和排出用的驱动机构与马达的驱动传动,可以使用一个马达稳定地进行盘的插入运出动作,载置光学拾取器及主轴马达的横向底座的升降动作以及夹紧部的升降动作。
在上述结构中,齿条包括中间经过第二齿条与联杆机构进行对称的动作的第三齿条。
根据这种结构,借助位于相对于盘的中心的对称位置处的第二齿条和第三齿条,可以设置一对可向相反方向滑动的滑动齿条机构,可以使用一个马达稳定地进行盘的插入运出动作,载置光学拾取器将主轴马达等的横向底座的升降动作,以及夹紧部的升降动作。
在上述结构中,设置可自由地与旋转保持构件的齿轮配合和脱离的第四齿条。
根据这种结构,可以利用第四齿条构成进行载置光学拾取器及主轴马达等的横向底座的下降动作,夹持器的上升及保持动作,以及盘的排出动作用的机构,在不通电时,可以以机械的方式取出驱动器内的盘。
在上述结构中,盘的旋转机构由以下部分构成保持盘的盘马达,将盘夹在中间并对向该盘马达的夹持器,以及与该夹持器可自由配合和脱离的夹持器限制构件。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设置为使夹持器不与正在运送当中的盘接触的与运送机构连动的夹持器限制构件,可以不伤及盘对盘进行运送。
在上述结构中,盘旋转机构由保持盘的盘马达,夹持盘并面对该盘马达的盘夹持器,以及可自由地与该夹持器配合及脱离的夹持器限制构件构成,在第二齿条和第三齿条上设置有用于盘的旋转机构的升降动作的凸轮槽,用于夹持器的升降动作的凸轮槽,以及用于夹持器限制构件的配合动作的凸轮槽。
根据这种结构,可以利用可沿双向自由滑动的一对齿条高精度地进行各种动作的机械控制。
本发明的第二种装盘装置,配备有容纳机构部的装置底架,以及与该装置底架可自由配合与脱离地将其盖住的、兼作盖的框架,其特征为,在装置底架的两个侧面上设置前方及后方敞开的槽,在框架上设置可与槽配合的弯曲构件。
根据这种结构,可以在装置底架的内部设置容纳机构部的装置底架和框架相互配合的保持部,以期缩短驱动器的长度并简化驱动器的结构。
本发明的第三种装盘装置,配备有盘排出开关,以及根据该盘排出用开关运送盘的盘运送机构,其特征为根据盘排出用开关的按压频度或按压时间改变盘运送机构的盘的排出方法。
根据这种结构,例如当按压时间在1秒钟以内时,用盘运送机构将盘排出,当超过该时间时,则在按压的过程中由盘运送机构将盘排出,借此,不必增加新的机构就可以同时满足以下两种要求,即PC制造商提出的“不用常用的排出按钮,需要有用电的方式强制排出盘的功能”的要求,以及制造商提出的“在组装工艺过程中需要有常用的排出按钮”的要求。
本发明的第四种装盘装置,配备有盘的装载完毕检测开关,盘的排出完毕检测开关,以及利用该盘排出开关运送盘的盘运送机构,其特征为,根据装载完毕检测开关或排出完毕检测开关的状态,在按压盘排出用开关时,改变盘运送机构的盘的排出方法。
根据这种结构,例如,在正在装载当中时利用盘运出机构进行排出,在正在排出的过程中,当盘排出开关被按压的时间在一秒钟以内时,切换成装载,当按压时间超过一秒钟时,则在按压的时间内利用盘运送机构将盘排出,这样,不必增加新的机构就可以同时满足PC制造商提出的要求“不用常用的排出钮,需要有电气的强制性地排出功能”的要求,以及制造商提出的“在组装工艺过程中需要有常用的排出钮的功能”的要求。
本发明的第五种装盘装置配备有盘运送机构,该盘运送机构的驱动回路,以及盘的旋转机构,其特征为,驱动回路由PWM驱动回路构成,并且可以在盘的运入或盘的排出时的运行负载及容纳盘之后的盘旋转机构升降时的运行负载之间变化。
根据这种结构,可以在各种工作状态下使控制电路的驱动最佳化,可以使用一马达进行盘的插入运出动作,载置光学拾取器及主轴马达等横向底座的升降动作,夹持部的升降动作,并且降低装载时的噪音。
本发明的第六种装盘装置配备有盘运送机构,该盘运送机构的驱动回路,以及温度检测机构,并且,其特征为,驱动回路由PWM驱动回路构成,可以根据检测出的温度改变运行负载。
根据这种结构,可以改变控制回路的驱动方法,以便使用一个马达可以进行盘的插入运出动作,载置光学拾取器及主轴马达的横向底座的升降动作,夹持部的升降动作,并且在常温使用时降低装载噪音,而在低温使用时根据负荷的增加提高马达的转矩。
在上述结构中,使盘的运入或盘的排出时的运行负载小于将盘容纳之后的盘的旋转机构升降时的运行负载。
根据这种结构,可以改变控制回路的驱动方法,以便使用一个马达进行盘的插入运出动作,载置光学拾取器及主轴马达等横向底座的升降动作,夹持部的升降动作,并且在常温使用时降低装载时的噪音。
在上述结构中,在驱动回路的PWM驱动回路上设置超时时间,将超时时间定为常温下的盘装载时间或盘的排出时间的2倍以上。
根据这种结构,和权利要求25或权利要求26一样,为了使用一个马达进行盘的插入运出动作,装载光学拾取器及主轴马达等的横向动作的升降动作,夹持部的升降动作,在常温下使用时降低装载时的噪音,并且当随着时间的推移造成装载负荷增大时,提高马达的转矩,可以改变控制回路的驱动方法。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形式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装置底架单元及外杆单元等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装置底架,外杆单元,马达底座单元,滑动凸轮单元等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装置底架的透视图。
图5是马达底座单元,辊单元及滑动凸轮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其组合状态的透视图。
图7是横向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8是横向单元的透视图。
图9是马达底座A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10是马达底座A单元的透视图。
图11是马达底座B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12是马达底座B单元的透视图。
图13是表示离合器的透视图。
图14是止动板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15是锁紧杆及止回杆等组装状态的透视图。
图16是在锁紧杆及止回杆等的组装状态下的止动板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17是止动板单元的透视图。
图18是顶板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19是顶板单元的透视图。
图20是夹持器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21表示夹持器单元,(a)为从上侧观察时看到的透视图,(b)为从下侧观察时看到的透视图。
图22是安装P板的盖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23是卸下P板的盖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24是P板背面的透视图。
图25是用于说明将盘插入、与推进臂接触,锥形辊开始旋转状态的动作的简略的平面图。
图26是用于说明盘被进一步运入,将外杆打开的状态的动作的简略平面图。
图27是用于说明盘被进一步运送、通过外杆与侧杆接触的状态的动作的简略平面图。
图28是用于说明盘被进一步运入,与侧杆及止回杆接触的状态的动作的简略平面图。
图29是盘与止动臂接触的状态的简略平面图。
图30是止回杆,锁紧杆以及止动臂稍稍离开盘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31是表示外杆,止回杆,锁紧杆以及止动臂离开盘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32是滑动凸轮单元的滑动齿条配合到齿轮上之前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3是滑动齿条配合到齿轮上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4表示滑动齿条的分离状态,(a)是主要部分的剖视图,(b)是侧视图。
图35表示滑动齿条的配合状态,(a)是主要部分的剖视图,(b)是侧视图。
图36表示滑动齿条的移动状态,(a)是主要部分剖视图,(b)是侧视图。
图37是滑动凸轮单元移动、离合器齿轮离开滚柱齿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8是用于说明辊单元离开盘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39是盘插入辊上之前的侧视图。
图40是盘插入到辊上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41是辊沿凸轮槽下降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42是辊沿凸轮槽下降完全脱离开盘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43是横向单元的滑动凸轮单元移动前的倾斜状态的侧视图。
图44是滑动凸轮单元移动横向单元从而保持盘呈水平姿势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45是顶板在盘运入前和插入后的状态的简略的侧视图。
图46是顶板的顶部垫离开盘、夹持器载置在盘上的状态的简略侧视图。
图47表示强制排出机构,(a)是把销插入前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b)是插入销使滑动凸轮R移动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48是说明用排出杆使滚柱齿轮反复转动将盘运出的动作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49是表示装盘装置的电路关系的框图。
图50(a)表示PWM驱动电压的图形,(b)表示PWM驱动电流的图形。
图51表示装载时的PWM驱动形式,(a)是在保证温度范围内,PWM驱动负载与时间的关系,(b)表示在保证温度范围之外PWM驱动负载与时间的关系。
图52表示排出时的PWM驱动形式,(a)是在保证温度范围内,PWM驱动负载与时间的关系,(b)表示在保证温度范围之外PWM驱动负载与时间的关系。
图53是运入8cm盘之前的说明图。
图54是用8cm的盘打开外杆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55是盘的周缘与锁紧杆及止回杆接触时的说明图。
图56是盘进一步运入、与止动臂接触时的说明图。
图57是止动臂停止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58是盘被夹持在主轴马达上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59是与12cm的盘接触的止动臂停止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60是与8cm的盘接触的止动臂停止状态的平面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式下面,一面参照附图一面对本发明的一种实施形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的装盘装置可以用于水平及垂直设置,以及开口部位于上方的竖直设置,但为了便于说明起见,下面对水平设置状态的装盘装置进行说明。
本发明中,处理直径8cm及12cm的音乐用CD及DVD-ROM等再生盘,以及DVD-RAM等记录盘。将这些简单地统称之为媒体。在装载机构中所要考虑的是媒体的形状,其记录再生方式及记录密度等对上述例子不会产生任何限制。
首先说明装盘装置的总体结构,然后再详细说明各部分的结构。
图1表示驱动器的基本结构。该基本结构由以下部分构成成为主体的装置底架单元501,记录再生的横向单元502,作为运送机构的辊单元503,马达底座A单元504,马达底座B单元505,构成第二保持机构的止动板单元506,位于盘的上侧的顶板单元507,夹持器单元508(参照图21),成为第一保持机构的外杆单元509以及滑动凸轮单元510。
该驱动器按照以下方式组装,即,在装置底架单元501的下侧,依次重叠有横向单元502,印刷电路基板(以下简称为“P板”)65及构成底板的下部端部69,在装置底架单元501的上侧,配置有外杆单元509,滑动凸轮单元510,马达底座单元504,505,辊单元503,顶板单元507,夹持器单元508,以及止动板单元506,用兼作盖用的框架66将装置底架单元501的上侧封闭,在装置底架501与框架66之间形成盘插入口。这时,将作为在框架66的两侧上向内切口的弯曲部件的安装片66a,66b配合到装置底架单元501侧面上的向前方和后方敞开的槽501a,501b上。这时,将框架66罩在装置底架单元501上,一面将框架66a插入前侧槽501a内,将后侧安装片66b插入到后侧槽501b中进行定位。这时,在后侧槽501b的入口上设置导向突出部501c,使安装片66b沿导向突出部501c向下滑落进行定位。然后,将框架66的安装片66a,66b和P板及下部挡板69一起用螺钉70夹持并安装到装置底架501上。
顶部导向件67被螺钉固定在框架66上,在形成于框架66与装置底架单元501之间的盘100的插入口处,在盘100插入时对盘的前缘进行导向。
此外,11是滑动凸轮杆,其中央部可自由转动地轴支承在装置底架501上,其两端配合到滑动凸轮单元510的左右滑动凸轮12,13上,相对于滑动凸轮R12的滑动,使滑动凸轮L13向反方向滑动。68是相对于横向单元502保护P板65侧用的底座盖。此外,连接到横向单元502的光学拾取器30(参照图8)上的软线的柔性薄片502a向下弯折到底座盖68上,其前端进一步与之反向地向下弯折连接到P板65的连接器65b上,可以追随光学拾取器30的移动而移动。
图2主要表示装置底架单元501,外杆单元509,止动板单元506。对于装置底架单元501,开关杆2安装在装置底架1的凸起1b上,利用开关杆弹簧3以使开关杆2处于中立位置的方式进行加载。在离开开关杆2的凸起的位置处形成突出部的肋2a,中间经过贯通孔(图中未示出)与安装到装置底架1的背面的P板65上的检测开关65d接触,推压到兼作检测排出完毕用的检测开关65d上(参照图22)。
开关杆2的凸轮2b与设置在安装于装置底架1的外杆L4的背面上的凸轮4a配合,用于决定开关杆2的肋2a与P板上的检测开关65d接触的计时。当外杆4转动凸轮4a推压凸轮2b时,开关杆2转动,肋2a离开开关65d,开关动作。借助检测开关65d的动作,装载马达32向将盘运入的方向旋转。
设置外棒7,其设置方式为,在钩7b与装置底架的钩(图中未示出)之间加装外棒弹簧8,将外棒的长孔7a,7d插入到安装有开关杆2的装置底架1的左右凸起1a,1b上,并将外棒7向+X方向弹性加载。在外棒7的长孔7a,7d内设置齿条7c。
外杆L4以与外棒7的齿条7c配合的方式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到装置底架1的凸起1a上。外杆R9以与外棒7的齿条7c配合的方式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到装置底架1的凸起1d上。
外棒7的长孔7a和7d的齿条的位置可在上下位置上变动,与该齿条7c配合的外杆4L的齿轮4b及外杆R9的齿轮9b之间的位置关系,在利用外棒弹簧8进行弹簧加载的状态下,设定构成外杆L4的大致槽形的盘的接触部4c及构成外杆R9的大致槽形的盘的接触部9c相互接近。在这种状态下,当使外杆L4或外杆R9中的任何一个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时,由于外棒7的齿条7c与齿轮4b及9b的这种位置关系,另一个杆也与之相互协调的向相反方向旋转相同的角度。借此,以盘可以通过盘的接触部4c,9c之间的方式将盘的周缘保持在所述接触部4c,9c上。
在外杆L4上,既可以检测盘的运入又可以检查盘的运出的推进臂(in-push arm)5,中间经由推进臂弹簧6被向中立位置加载。作为推进臂5的突出部的肋5a,与形成于装置底架1上的凸轮部1c接触,决定推进臂5的前端部5b的轨迹。
止动板单元506如后面所述。
如图3所示,在装置底架1上设置排出钮10,通常在按下P板65上的排出钮65e(参见图1,22)时,为确保开关65e的行程,钮10的中央部与开关65e接触,为了即使在用较大的力按下排出开关65e的前端时也不会造成开关65e的破坏,对排出钮10的弯曲量加以限制。
图3所示的滑动凸轮杆11构成滑动凸轮单元510,所述凸轮杆11,其基本上位于中央的孔11a配合到装置底架1的背面的凸起1e上,可自由旋转地进行安装,滑动凸轮杆11的一端的U形槽11b与滑动凸轮R12的凸起12a配合,其另一端的U形槽11c与滑动凸轮L13的凸起13a配合,成为三节的联杆结构。从而,滑动凸轮L13相对于滑动凸轮R12是对称动作的,即是向相反方向动作的,凸轮13b~13d如后面所述是对称地形成的。此外,在把盘运送到规定的位置之后,为了将盘夹持在作为马达17的主轴马达与夹持器单元508上,为使作为保持盘的第一保持机构的外杆4,9稍稍离开盘,作为滑动凸轮杆11的突起的肋11d通过装置底架1的孔1f在外杆R9转动的过程中与外杆R9的凸轮9d配合。并且,作为滑动凸轮杆11的突起的肋11e通过装置底架1的孔1g,在外杆R9的旋转过程中与外杆L4的凸轮4d配合。
63是与顶部导向件67对向的位于装置底架1侧的前部导向件,其前端部63b位于作为盘的插入口的中央的装置底架1的中央切口部1n(图1)的内侧,其后端部63c配合到锥形辊61的辊轴60的中央部上,以辊轴60为支点在浮动的状态下被弹性支承。此外,在超过辊轴60的位置处设置可与推进臂5的凸起5b接触的凸轮部63a。当凸起5b与凸轮部63a接触时,凸起5b的前端突向插入口。从而,盘被插入到插入口内,在顶部导向件67与前端导向件63之间被导向,当盘的周缘的前侧推压推进臂5的凸起5b时,凸起5b使凸轮部63a滑动,使外杆L13旋转并打开,借此,推压开关杆2,使检测开关65d动作。当盘被进一步运入时,推进臂5的肋5a沿凸轮部1c滑动并转动,在盘接触部4c,9c处,外杆L4一面与盘的周缘配合到把持的状态,一面转动,借助外杆L4的转动中间经过外棒7使外杆R12向与外杆L4相反的方向转动并打开,盘的运入成为可能,在保持在杆4,12上的状态下通过它们之间。
图4表示把前部导向件63,滑动凸轮12,13,马达32等组装到装置底架1上的状态。
图5及图6表示滑动凸轮单元510,马达底座单元504,505,作为旋转保持装置的辊单元503。在滑动凸轮R12上,设置齿条部12k,在齿条部12k上中间经过钩12h安装有可自由滑动地与导向槽14a(参照图32,33)配合的滑动齿条14。滑动齿条14,在其下表面侧上具有配合槽14b,当与滑动凸轮R12的杆12g配合时,滑动齿条14与滑动凸轮R12成一整体,并且在该滑动齿条14上设置与滑动凸轮R12的齿条部12k位相相同、模数一样的齿条部14c。在滑动齿条14的突起14d与滑动凸轮R12的突起12j之间设置滑动齿条弹簧15,将滑动齿条14向+Y方向弹性加载。此外,杆12g的头部12g1的下面的突出部位于形成在装置底架1上的槽1p内,与槽1p内的突出部1q配合(图34(b))。在借助滑动齿条弹簧15使滑动齿条14处于脱离滑动凸轮R12的状态下(图34),杆12g的头部12g1的侧面突出部借助树脂的弹性及配合槽14b的锥形离开配合槽14b,滑动凸轮R12位于使头部12g1的下面突出部固定到配合槽1p的突出部1q的端部上的位置处。因此,滑动凸轮R12的移动受到限制。当借助后面所述的(参照图16,图17)的止动凸轮54抗拒滑动齿条弹簧15的弹性力推压滑动齿条14使之靠近滑动凸轮R12时,杆12g的头部12g1配合到配合槽14b内,借助其锥形在配合槽14b内进行导向,成为配合状态,滑动齿条14与滑动凸轮R12成为一个整体(图35)。当头部12g1离开突出部1q的端部时,滑动凸轮R12变成可移动的,并且,头部12g1在配合到配合槽14b上状态下沿突出部12g1的表面移动,限制其离开凸轮配合槽14b。
滑动凸轮R12具有与顶板单元507的销57d(图19)配合的凸轮槽12b,与设在辊轴60的一端上的辊导向件60a配合的凸轮槽12c,与图7所述的横向底架22的销22a配合的凸轮槽12d,与装置底架1的防浮动销(图中未示出)配合的凸轮槽12e,以及与离合器43(参照图11)的凸起43a配合的凸轮槽12f。当滑动凸轮R12向与-Y方向相反的方向滑动时,凸轮槽12b使夹持器单元508进行夹持动作,将盘压到盘马达17上。凸轮槽12c使辊导向件60a向下推,夹持盘用的锥形辊61离开盘。凸轮槽12d使横向单元502上升,盘马达17被推向夹持器侧,对盘进行支承。凸轮槽12f使离合器43转动,齿轮42脱离辊侧齿轮62,锥形辊61的旋转停止,盘的移动停止。此外,滑动凸轮R12的肋12a的前端12i与P板65上的停止开关65c接触,马达32的旋转停止,指示出滑动凸轮R12的停止位置。另一方面,当滑动凸轮R12向相反方向滑动时,其动作与上述动作相反,并返回到初始状态。
在滑动凸轮L13上具有与顶板单元507的销57c配合的凸轮槽13b,与辊导向件60a配合的凸轮槽13c,与横向底架22的销22b配合的凸轮槽13d,以及与装置底架1的防浮动销(图中未示出)配合的凸轮槽13e。该滑动凸轮L13中间经由滑动杆11与滑动凸轮R12向相反方向移动,如前面所述,该凸轮的形状与滑动凸轮R12的形状是对称的。
辊单元503,在辊轴60的中央上可自由旋转地安装有前部导向件63,并具有安装在两侧的锥形辊61,压入到辊轴60的一侧上的齿轮62,并且为了使辊61顺畅地的转动,在锥形辊61与其它构件、例如前端导向件63之间安装两个复式滑动垫圈(poly-slide washer)。在辊轴60的两端上设置辊导向件60a,在辊导向件60a与装置底架1之间加装压缩弹簧60b(参照图38),将辊导向件60a压紧到形成滑动凸轮12,13的凸轮槽12c的齿条上。
对于马达底座单元504,505留待后面描述。
图7和图8表示横向底座单元507。在横向底座16上,通过螺钉27固定有盘马达17以及通过螺钉29固定有驱动光学拾取器30用的步进马达18。
对光学拾取器30进行导向用的导向轴25,利用螺钉29将轴弹簧20安装到横向底座16上,利用小螺钉28将翘板状弹簧19安装到横向底座16上加以保持,并且在调整之后,把光学拾取器30安装到导向轴25上。盘马达17及步进马达18中间经过采用软线的马达柔性板21中的端子21a连接到P板65背面的连接器65a(参照图24)上。光学拾取器30利用柔性薄片502a连接到连接器65b(图23)上。
横向底架22中间经由安装到横向底座16前方侧的减震器23利用减震螺钉24安装到横向底座16上。
对于横向底架22向装置底架1上的安装,横向底架的后方侧利用螺钉26将安装到横向底座16的孔部16a内减震器23弹性地支撑在装置底架1的肋(在背面侧,图中未示出)上,其前方侧安装方式为,中间经过装置底架1背面侧的配合槽(图中未示出)将轴22a与滑动凸轮L13的凸轮槽13d配合,轴22b与滑动凸轮R12的凸轮槽12d(与滑动凸轮L13的凸轮槽位相反向)配合,将辊轴60装入到滑动凸轮L13及R12的辊升降用的凸轮槽13c,12c之间,借此,使凸轮槽13c、12c与凸轮槽13d、12d的倾斜方向相反,因此,将横向底架22的轴22a,轴22b设置在不会从滑动凸轮12,13的凸轮槽13d,12d上脱落的位置。
横向底座16与滑动凸轮R12的动作连动,以后方侧的减震器23为中心、在盘马达17支承盘的位置与盘马达17脱离盘的位置之间转动。
图9和图10表示马达底座A单元504。该马达底座A单元504由以下部分构成利用螺钉37安装到马达底座A31上的装载马达32,压入到装载马达32的轴上的齿轮33,与该齿轮33构成齿轮系、可自由旋转地固定到马达底座A31上的齿轮34,皮带轮齿轮35,以及卷绕在其皮带轮部35a上的皮带轮皮带36。
马达底座A单元504,其皮带36的相反侧卷绕到后面所述的马达底座B单元505的皮带齿轮41的皮带轮部41a上,进行驱动力的传动,并且,利用长孔31a进行定位,利用方孔31b防止晃动地将所述马达底座A单元504固定到装置底架1上。
图11至图13表示马达底座B单元505。该马达底座B单元505由以下部分构成安装到马达底座B38上的齿轮39,与该齿轮构成齿轮系、可自由旋转地固定到马达底座B38上的齿轮40及皮带齿轮41,利用切口垫圈44安装到离合器43上的齿轮42,以及将离合器43向+R方向进行弹性加载用的离合器弹簧45。
离合器43的孔43b和皮带轮齿轮41的中心轴41b利用与马达底座B38的轴38b同轴地切口垫圈44加以固定,齿轮42在离合器43的旋转范围内成为皮带齿轮41的行星齿轮。离合器43配备有利用离合器弹簧45与滑动凸轮R12的凸轮槽12f配合用的销43a,以及在离合器43沿+R方向进行大角度的旋转时与滑动凸轮R12的凸轮槽12f接触、构成止动器的突起43c。
如前面所述,皮带36安装到皮带轮齿轮41的皮带轮部41a上。皮带轮36的旋转被传递给齿轮40,42,并从齿轮40传递给齿轮39,在滑动齿条14及滑动凸轮R12的齿条部12k,14c的啮合时,滑动凸轮R12开始滑动,滑动凸轮R12一面滑动一面进行上面所述的动作。
马达底座B单元505利用与装置底架1的孔配合的突起38d和突起38e进行定位,利用爪部38c防止晃动地加以固定。
图14到图17表示止动板单元506。该止动板单元506由四节联杆,作为第一凸轮板的止动板53,可自由移动地安装到止动板53上的作为可动的第二凸轮板的止动凸轮54构成;其中,所述四节联杆由以下部分构成轴支承在锁紧杆46的销46a上,利用侧臂弹簧49进行弹性加载的侧臂45;侧臂45的孔46b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到止回杆48的销48a上的锁紧杆46;以及,孔47a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到止回杆48的销48b上、利用止动臂弹簧50进行弹性加载的止动臂47。
止动凸轮54可自由滑动地嵌入到止动板53的凹部53p内,设于该止动凸轮54的一侧的钩状突起54a可自由滑动地与形成于凹部53p的一侧上的狭缝状的导向槽53c相配合,其另一端54d与设在止动板53上的爪部53k沿宽度方向配合,借此,将止动凸轮54以不会从止动板53上脱落、且可沿Y方向自由滑动地进行安装。在该凸轮54上设置使滑动齿条14移动用的,作为和形成于滑动齿条14上的槽14e配合的突起的肋54b,并且,设置和止回杆48的销48e配合的凸轮槽54c。该凸轮槽54c形成使销48e从端部进入的大致的L形,当盘的直径大时,销48e一直移到前端,推压止动凸轮54,利用肋54b推压滑动齿条14,此外,当盘的直径小时,销48e一直到向前端侧拐弯时,都推压在基本上为L形的凸轮槽的侧面上,使止动凸轮54移动,用肋54b推压滑动齿条14。
构成上述四节联杆的止回杆48的钩状导向销48a可自由滑动地与止动板53的导向槽53b配合,锁紧杆46的钩状导向销46d可自由滑动地与止动板53的导向槽53a配合,止回杆48的销48c与止动板53的凸轮槽53g配合。侧臂45的销45a利用弹簧作用与止动板53的凸轮槽531的止动部配合,限制因振动等造成的锁紧杆46和止回杆48的运动。锁紧杆46的长孔46c可自由转动地与止动板53的销53h配合。对于12cm的盘,当止动臂47的销47b与止动板43的凸轮槽53i配合推压到盘上,与凸轮槽53j的突起部53t接触时,其转动受到限制并停止(图59)。在8cm盘的情况下,当销47c与止动板53的槽53j的突起部53u接触时,其转动受到限制并停止(图60)。此外,止回杆48的销48e按上述方式与止动凸轮54的凸轮槽54c配合。45b,47d为与盘的周缘接触的大致为槽状的接触部。
在安装止动板53时,将锁紧杆弹簧51设置在弹簧支架46e内,将锁紧杆46向图17的箭头方向加载,止回杆弹簧52(拉簧)挂在止回杆48的挂接部48f与止动板53的挂接部53n之间,使止回杆48的大致为槽状的盘接触部48d侧以轴48a为中心旋转,面向靠近盘的周缘的方向。这样,止回杆48等借助止回杆弹簧52的安装,导向销46d、48a与导向槽53a、53b的配合时,保持在止动板53上。
借助这些杆和臂等在止动板53的导向槽及凸轮槽内的移动可以进行盘的插入和排出。即,当盘被插入并经过外杆单元509时,盘的周缘部与侧臂45的接触部45b接触,并抗拒侧臂弹簧49的弹性力使接触部45b旋转,销45a向凸轮槽531的止动部的固定被解除。同时,沿锁紧杆46的长度方向外加一个力,该力的方向与凸轮槽53a,53b垂直,所以限制它们不能转动。当盘的周缘一面与侧臂45接触一面进一步与止回杆48的接触部48d接触时,止回杆48的导向销48a沿导向槽53b移动,锁紧杆46的导向销46d沿凸轮槽53a移动,并且长孔46c绕轴53h移动,借此,使锁紧杆46的转动成为可能,侧臂45的销45a一面沿凸轮槽531滑动锁紧杆46和止回杆48以相互打开的方式移动。这里,当将盘插入、盘的周缘首先与止回杆48的接触部48d接触,盘使接触部45b旋转但不推压锁紧杆46时,销48c固定到导向槽53g的止动部53g1上,其转动受到限制。盘的周缘与接触部45b接触,通过以使之旋转的方式推压锁紧杆46,销48c脱离止动部53g1,止回杆48变得可以旋转。其结果是,当仅推压锁紧杆46或止回杆48中之一、从中间偏离时,借助对杆的转动的限制将盘对中到中心方向,通过与两个杆相碰使两个杆变成可以转动的,从而允许盘进入。
当盘进入锁紧杆46与止回杆48之间时,盘的周缘推压止动臂47的接触部47d,抗拒止动臂弹簧50的弹性力使之旋转,销47b旋转到固定到凸轮槽53i的突起部53t上的状态,止回杆48在固定部53g3处一度停止旋转(图59),锁紧杆46也停止运动。
另一方面,借助在此期间止回杆48的转动,销48e配合到止动凸轮54的凸轮槽54c上,并且使止动凸轮54移动,将前面所述的滑动齿条14啮合到齿轮上。这里,当盘的直径是12cm的大盘时,止回杆48的销48c借助于被盘推压的锁紧杆46的平衡通过凸轮槽53g的第一槽53g2,一直到它固定到固定部53g3为止,销48e位于固定槽54c的端部,并使止动凸轮54移动,当利用因止动凸轮54的移动造成的滑动凸轮12,13的动作推压止动凸轮54时,反过来由凸轮槽54c推压销48e,并使止回杆48进一步旋转,这时,销48c移动到与第一槽53g2的远端连续的槽53g4内。此外,当盘的直径是8cm的小盘时,销48c通过凸轮槽53g的第二槽53g5一直到达固定部53g6,在此期间,它推压止动凸轮54c的凸轮槽54c的侧部,当推压止动凸轮54c,和上面所述一样滑动凸轮12,13运动时,由凸轮槽54c推压销48e,使止回杆48进一步旋转,这时,销48c移动到与第二槽53g5的远端连续的槽53g7内。伴随着止回杆48沿槽53g4、53g7的转动,止回杆48的接触部48d离开盘的周缘,锁紧杆46和止动臂47也同时运作,使它们的接触部45b,47d离开盘。
即,一直到盘成为停止在止动臂47的固定位置处为止,滑动凸轮R12及滑动凸轮L13都在滑动,离合器齿轮42离开齿轮62,辊单元503的旋转停止,从而,盘的插入动作停止,然后运送盘的辊61离开盘。这时,接触部45b、48d的槽底面保持离开盘的周缘例如0.5mm左右的脱离状态,止回杆48的销48c固定在凸轮槽53g的固定部53g3或者53g6(小盘时)上。借此,盘的中央孔配合到盘马达17顶部的在上部的角落形成截面大致为梯形的倾斜周面的凸出部上,这样使盘的对中更加容易。接着,借助和滑动凸轮R12一起移动的滑动齿条14的移动所引起的止动凸轮54的移动,由凸轮槽54c反过来推压销48e,为了使接触部45b,48d进一步离开盘的周缘1毫米至几毫米左右,将锁紧杆46和止动杆48打开,使得能够把盘夹持在盘马达17上。止动臂47,在12cm盘的情况下,伴随着止回杆48的销48c从固定部53g3进入槽53g4,如图59所示,突起47b脱离固定部53t,止动臂47的突起部47f与凸轮槽53j的突起部53v接触,接触部47d以脱离盘的方式旋转。在8cm盘的情况下,止动臂47,伴随着止回杆48的销48c从固定部53g6进入槽53g7,如图60所示,突起47c脱离固定部53u,止动臂47的突起部47g的背面的凸出部(图中未示出)与凸轮槽53j的突起部53x接触,接触部47d以离开盘的方式转动。
不言而喻,这时,由于滑动凸轮12、13的移动,滑动凸轮杆11的肋11d,11e配合到外杆5、9的凸轮槽4d,9d上,使外杆5、9与之连动地脱离盘。
对于止动板53向装置底架1上的安装,将孔53f固定到装置底架1的装有爪的肋1i(参照图3)上,爪53k与装置底架的孔1K配合,爪53e与装置底架1的孔1j配合。
这时,进行使止动凸轮54的肋54b与滑动齿条14的槽14e配合的安装。并且,在止动板53的前端侧的中央,形成夹持器单元508通过的圆弧状凹部53r。
图18及图19表示顶板单元507。该顶板单元507由以下部分构成顶板57,安装到顶板57上的顶部垫59,利用穿过中间部的孔58c的螺钉60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到顶板57的盘车(バ-リング)57a上的夹紧锁58。
顶板57,其两侧的轴57b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装置底架1两侧的孔1h(参见图2)内。凸起57c与滑动凸轮L13的凸轮槽13b配合,凸起57d与滑动凸轮R12的凸轮槽12b(与滑动凸轮L13的凸轮槽的位相反转)配合(参见图45),其与滑动凸轮R12的运动连动、并且以旋转轴57b为中心进行旋转,和锥形辊61一起夹持盘的顶板垫59可以离开盘,以后可以进行夹持。
顶板垫59安装到顶板57的ヘ字型弯曲的构件57e上,通过在对向的锥形辊61之间仅保持盘的周缘的边缘部,可以不伤及盘进行盘的运送。59a是安装部,57f是所述安装部接收部。
夹紧锁58,其前端的圆弧状部58d被夹紧锁弹簧58c向-R方向进行弹性加载,在圆弧状部58d与止回杆53的圆弧状凹部53r之间,用形成于圆弧状部58d内周侧的倾斜面58b将夹持器单元508抬起,在防止夹持器单元508下垂的同时成锁定状态地夹紧,借此,防止插入盘时盘与夹持器单元508的接触,并且,在将盘排出、松开夹持器单元508时,可以降低驱动机构的负载。
在即将完成装载之前,顶板57的突起状肋58a与滑动凸轮L13的肋13d接触(参照图3),该肋58a被滑动凸轮L13推压向+R方向转动,借此解除夹持器单元508的锁定状态,将夹持器单元508释放,盘100被夹持在夹持器508与盘马达17之间,可以利用盘马达17旋转盘100。
图20及图21表示夹持器单元508。该夹持器单元508的结构为,将磁铁121和背圈120容纳在夹持器B55内,以夹持器A56作为盖,利用夹持器A56的三个部位的配合爪56a与夹持器B55的爪承受部55a配合加以固定。这种夹持器单元508磁吸附在盘马达17上,将盘夹入并固定于它们之间,通过用夹紧锁58的倾斜面58b将其抬起,解除夹持状态。55b是突起,在夹持时,定位配合到盘马达17的顶部的凹部17a上(参照图7)。
图22至图24表示P板65。如前面所述,步进马达18的马达柔性片21的端子21a连接到P板65背面侧的连接器65a上,光学拾取器30的柔性片502a连接到表面侧的连接器65b上。此外,底座盖68覆盖P板55的输出部,FPC盖64覆盖连接器65b,底座盖68及FPC盖64进行光学拾取器30的柔性片502a的中间的弯折的部分的导向。65c是兼作盘装载完毕检测的停止开关。
P板65通过P板65的孔与装置底架1背面侧的定位销(图中未示出)配合,中间经由下部挡板69利用小螺钉70将P板65及装置底架1固定到框架66上。
下面,对12cm的盘的装载底座进行说明。
当12cm的盘100插入到装置底架1在图1中所示的上表面侧与框架66之间形成的插入口时,如图25所示,12cm盘100与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外杆L4前端上的推进臂5的杆5b接触,推进臂5向-R方向旋转。推进臂5旋转之前,推进臂5的凸起5a与前端导向件63的凸轮部63a接触,并且外杆L4及外杆R9利用外棒7连动地连接,对其进行限制,使得外杆L4和外杆R9不会由于振动及冲击等外部的扰乱而单独运动。在这种状态下,外杆L4的下表面侧凸轮4d与开关杆2的凸轮部2b接触,开关杆2的凸起2a推压P板65上的检测开关65d。
如上所述,当推进臂5旋转时,其凸起5a一面在凸轮部63a上滑动,安装推进臂5的外杆L4也一起转动,由于其下面侧的凸轮4d从开关杆2的凸轮部2b通过凸轮槽2e(参照图3),所以开关杆2向+R方向转动,凸起2a离开P板65上的检测开关65d。CPU检测出这种变化,使装载马达32向锥形辊61将12cm盘100向装置内插入的方向旋转。由于12cm盘100在锥形辊61与夹持盘100的对向的顶部垫59之间仅仅保持作为盘100的周缘的边缘部分的状态下被运入,所以不会接触盘100的记录面及其背侧的面,不会将其划伤。
如图26所示,在12cm盘的周缘保持外杆R9的接触部的导向槽9c、外杆L4的接触部的导向槽4c以及推进臂5的导向件5b之间的状态下,将12cm盘100向装置内运入。这时,外杆R9与外杆L4根据盘100的直径的大小以相互离开的方式旋转,但由于它们被外棒7连接,所以旋转角度基本上相同,因此限制盘100的中心的横向偏移。
如图27所示,12cm盘100在将周缘保持在外杆R9的导向槽9c与外杆L4的导向槽4c以及推进臂5的导向件5b之间的状态下被进一步向装置内运入。接着,12cm盘100的前端部与侧臂45的导向槽的接触部45b接触,使侧臂45相对于锁紧杆46旋转,借此解除对锁紧杆46的限制,因此可以在止动板53上转动。
如图28所示,在被保持在侧臂45上之后,12cm盘100也与止回杆48的导向槽的接触部48d接触,止回杆48可在止动板53上移动。锁紧杆46在其前端部附近设置导向部46d,将导向部46d与止回杆48的导向部48a可自由滑动地配合到止动板53的凸轮槽53a,53b上(参照图14)。从而,锁紧杆46和止回杆48均受到止动板53的凸轮槽53a,53b的凸轮的形状的限制,以便在盘100运送完毕时盘100的中心孔不会相对于盘马达17的中心有大的偏差,并且,盘100的中心孔的插入轨迹通过盘马达17的中心。
如图29所示,12cm盘100,在其周缘处与止回杆47接触,使之转动,将其固定在止回杆47的规定的位置上。进而,如图29所示,在用外杆L4,外杆R9,锁紧杆46及止回杆48保持盘100的周缘的状态下将盘运入,为了在即将运送完毕之前止回杆48的销48e将止动凸轮54向一Y方向推出,在止动凸轮54上设置与销48e配合的大致为L形的凸轮槽54c。被推出的止动凸轮54将与之配合的滑动齿条14向一Y方向推出,如图32所示,从滑动齿条14和滑动凸轮R12各自的齿条部14c,12k的位相不同,并且被设置成利用装置底架1的槽1p和作为滑动凸轮R12的杆12g的爪部的头部12g1使齿条部14c,12k不能与齿轮39配合的状态开始,变化成如图33所示滑动齿条14和滑动凸轮R12的各自的齿条部14c,12h的位相相互一致,并且如图34至36所示,滑动凸轮R12的头部12g1与滑动齿条14的配合槽14b配合,装置底架1的槽1p内的突出部1q的端部与滑动凸轮R12的头部12g1之间的锁定被解除,滑动齿条14的齿条部14c与齿轮39配合,如图33所示,滑动凸轮R12的齿条部12k也接着与齿轮39配合,然后滑动齿条14与滑动凸轮R12成整体地移动。
一直到滑动齿条14开始运动之前,作为滚子齿轮62的齿轮配合动作,如图32所示,从装载马达32起经过减速系统用皮带36连接起来的皮带轮齿轮41,与辊旋转系统的齿轮41、齿轮42、齿轮62配合,同时,将驱动力传递给横向机构升降系统的齿轮40,齿轮42上。这时,由于滑动凸轮12及滑动齿条14不与齿轮39配合,所以只向辊旋转系统传递驱动力。
当滑动齿条14开始运动时,如图33至图37所示,离合器43的凸轮部43a被滑动凸轮R12的凸轮部12f推起,安装到离合器43上的齿轮42与压入到辊轴60上的齿轮62的齿节相互脱离,向辊旋转系统的驱动力逐渐消失。
当过不久如图37所示,齿轮39与滑动凸轮R12及滑动齿条14的配合完全结束时,只向横向机构的升降系统传递驱动力。
如图30所示,12cm盘100随着盘运入后滑动凸轮R12的运动,一直到即将用主轴马达17和夹持器单元508保持盘100前,用外杆L4,R9,锁紧杆46以及止回杆48以与盘100的周缘隔开0.5mm左右的间隙加以保持的状态将12cm盘100运入,从而成为减少保持盘时的偏心量、提高盘的对中性能的结构。
在即将装载完毕时,如图31所示,12cm盘100保持以外杆L4,外杆R9,锁紧杆46以及止回杆48离开盘100的周缘1.5mm至2mm左右的间隙的状态被运入,防止由于盘100的冲击及振动等造成的对盘的伤害。从而,可以很好地将盘100对中并夹持在马达17上。
与滑动凸轮R12的动作连动,辊单元503的升降动作、横向底座16的升降动作、顶板57的升降动作也都同时进行。
作为辊单元503的升降动作,如图38(a),图39所示,在滑动凸轮R12不运动的状态下,形成齿条的辊导向件内的辊环60a不受滑动凸轮R12的凸轮部12c的影响,如图38(b),图40所示,根据盘的厚度,作为旋转保持机构的锥形辊61压缩弹簧60b并且下降,将前述辊旋转系统的驱动力传递给盘100。
如图38(c),图41所示,当滑动凸轮R12开始运动时,辊导向件内的辊环60a与滑动凸轮R12的凸轮部12c配合,锥形辊61开始下降。一面下降一面旋转的锥形辊61在向辊旋转系统的驱动力的传递被切断的同时停止运动,最后如图38(d)、图42所示,相对于盘100离开1.5mm至2mm左右的间隔,防止因盘的冲击及振动等造成的损伤。
作为横向底座16的升降动作,如图43所示,在滑动凸轮R12不动的状态下,滑动凸轮R12及滑动凸轮L13的凸轮槽12d,13d与作为中间经过减震器23安装到横向底座16上的横向底架22的导向销的轴22a,22b配合,倾斜地保持横向底座16。
在倾斜地加以保持的状态下,当盘100的运入完毕时,滑动凸轮R12开始运动,中间经过滑动齿轮杆11,滑动凸轮L13向相反方向运动,轴22a,22b按凸轮的形状分别与凸轮槽12d,13d配合,横向底座16逐渐地变成大致水平的状态。
当夹持器单元508的突起55b嵌入到盘100的主轴马达17的凹部17a内的对中结束时,如图44所示,横向底座16大致变为水平状态。
最后,作为顶板57的升降动作,如图45(a)所示,在滑动凸轮R12不动的状态下,与锥形辊61对向的、保持盘100的顶部垫59大致呈水平状态,容纳保持盘100的夹持器单元508的顶板57的夹持器保持部57e位于充分远离盘100的位置处。这时,对于夹持器单元508,为了不使夹持器下垂而与盘接触,由夹紧锁58抑制间隙。
如图45(b)所示,盘100插入时,由于用滑动凸轮12的凸轮槽12b保持其高度,所以顶部垫59不运动,对向的锥形辊61随着盘100的厚度而下降,借助前述辊旋转系统的驱动力将盘100运入。
盘运入后,当滑动凸轮R12开始运动时,如图46(a)所示,随着滑动凸轮R12的凸轮形状,顶板57缓慢地转动,顶部垫59被向远离盘100的方向倾斜地加载,容纳夹持器单元508的夹持器保持部57e接近于大致水平。这时,夹紧锁58限制夹持器单元508的高度位置,一直到把盘100即将保持到夹持器单元508与主轴马达17之间为止。
当盘100相对于主轴马达17和夹持器单元508对中完毕时,即,当盘以对中的状态载置于主轴马达17上时,如图46(b)所示,夹紧锁58离开夹持器单元508,顶板57的夹持器保持部57e呈大致水平的状态。
由排出开关65e引起的排出动作,是历经与上述动作完全相反的步骤所进行的相反的动作。
其次,图47及图48表示强制排出机构及其动作。强制排出机构是不通电时排出盘的机构,它具有用手动强制地将滑动凸轮R12向与装载时相反的方向推压的机构,以及用手动的方式使滚子齿轮62沿盘100的运出方向强制地旋转的机构。
图47(a)表示装载完毕时的滑动凸轮R12以及构成设在滑动凸轮12附近的第四个齿条的排出杆140。借助弹簧141将排出杆140向与装置底架1的内表面接触的方向加载。为了将装载机构内的盘100排出,抗拒弹簧141的弹性力从外部用销142通过装置底架1的孔143推压排出杆140。
如图47(b)所示,被销142推压的排出杆140与滑动凸轮R12配合,将滑动凸轮R12一直移动到滑动凸轮12的排出时移动结束的位置处。借此,锥形辊61上升,与盘100的周缘紧密地接触。这时,排出杆140的上部齿条144与齿轮62配合,使齿轮62向排出盘100的方向旋转,随着这样的旋转,盘100被排出到装置之外。
如图48(a)所示,作为销142的推压动作,为了只在一直到滑动凸轮R12的移动结束的位置的行程中进行推压,在切断的位置在排出杆140上外加力矩,排出杆140转动,上部齿条144与齿轮62的配合脱离。
如图48(b)所示,当解除对不再使之进行推压的销142的推压力时,借助加载弹簧141将销142推回到装置之外,这时,保持转动状态不变的排出杆140返回到图47(a)的位置。
如图48(c)所示,在滑动凸轮R12达到排出时移动结束的位置并且下降的状态下,当再次用销142推压排出杆140时,排出杆140的上部齿条144与齿轮62配合,使齿条62向排出盘100的方向旋转,锥形辊61转动,随着这样的转动,盘100被排出到装置之外。
通过重复上述图48的动作将盘100完全排出。销142可用手动方式使之动作。
当通过排出按钮10按压排出开关65e的频度高或按压时间长时,作为电动的盘的强制排出功能,在按压排出按钮10的期间内使盘向排出方向移动,当频度低或时间短时,可以分开使用运送机构作为通常的装载、排出开关。进而,当随着装载完毕检测开关或排出完毕检测开关的检测动作按压排出开关65e时,例如当正处于装载过程当中时,利用盘运送机构排出,当在盘的排出过程中按压开关钮的时间例如在一秒钟以内时,将其切换成装载,当按压该按钮的时间超过所述时间时,作为电动盘的强制排出功能,在按压排出钮10的时间内使盘向排出方向移动。
图49表示设置在P板65上的这种装盘装置的结构框图。即,激光驱动回路130动作,由光学拾取器(光头)30将激光照射在盘100上,利用光学拾取器30的光接收部接收盘100的信号,利用再生信号处理回路131进行处理。132是调制解调回路,133是存储器的RAM,134是中央处理器(MPU微处理器),135为个人计算机(PC)。在光学拾取器30上装有温度传感器,用于测定盘100的记录膜附近的温度。
136是马达系统的PWM驱动回路。所谓PWM(Pulse width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驱动回路是指提供恒定的脉冲电压,通过改变所提供的脉冲的宽度,用相当于所提供的脉冲的积分电流对马达17进行驱动的驱动回路。
PWM驱动电路可以极为精确地设定马达17的驱动电流,如果用固件设定供应的电流的曲线的话,不仅无需改变电路常数和驱动机构,而且可以灵活地使其噪音降低并提高机构的可靠性。
由于在实际使用时,最好是装载动作噪音比较小,所以一般地都以标准盘为对象比及固件的规格设定装载机构的传动装置,但对于特殊的盘以及在低温时,有可能转矩不足,从而造成不能运送盘等不适宜的情况。
在本发明中,通过在保证温度下的装载、排出动作时,以及在由于环境温度装载机构的负荷大、其温度差别比保证温度低5℃或更低时改变固件的规格来解决上述问题。需要进行规格切换的温度的测定利用光学拾取器30的温度传感器进行。
图50表示本发明的装载、排出装置在装载时以及排出时的PWM驱动回路的曲线。图50(a)的纵轴表示PWM的驱动电压,横轴表示动作时间。图50(b)的纵轴表示作为由PWM驱动回路驱动所提供的脉冲运行负载的积分的PWM驱动电流,横轴表示动作时间。例如,在基准电压为12V所提供的脉冲运行负载为50%的情况下,相当于把6V的恒定电压时的电流加到马达上。
图51(a)表示在保证温度内装载时的PWM驱动回路的曲线。在通常的装载动作中,在需要花费时间的盘的运送过程中,为了降低装盘的噪音,所提供的脉冲运行负载为a%,需要大的力在瞬间完成的横向底座的移动,所提供的脉冲运行负载为b%。
在盘的厚度及端面上附着的粘接剂以及冲压加工时造成的毛刺,以及在盘100的贴标签的面上所进行的涂覆处理,在使用锥形辊61的装盘机构中,在运送盘时负荷会变大。此外,随着使用时间的加长,由于在锥形辊61与轴60以及皮带36和皮带轮之间会产生滑动,所以,所传递的转矩会降低,加大盘运送时的负荷。
在这种高负荷的情况下将盘运入的操作过程中,不能将盘100运入的初始负载a%会随着时间转变为b%,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将盘100顺滑地运入,在实际使用时不会引起任何麻烦。这时,超时的设定设置为通常装载时间的两倍以上,并且,在超时时脉冲运行负载设定得最高。
图51(b)表示在保证温度范围以外时PWM驱动回路的曲线。假定在隆冬季节清晨进行盘100的插入排出,这时,使脉冲运行负载为c%,它大于保证温度下PWM的脉冲运行负载b%。由于通常在低温时装载机构的负荷为常温时的1.5倍以上,所以,超时的设定被设在通常装载时间的4倍以上。
图52(a)表示在保证温度范围(通常使用温度)内排出时的PWM驱动回路的曲线。在通常的排出操作过程中,对于需要大的力且瞬间结束的横向底座的移动,令其脉冲运行负载为b%,在需要花费时间的将盘排出的运送过程中,令其脉冲运行负载为a%,以降低噪音。
在高负荷情况下将盘100排出的操作过程中,不能运送盘100的初始a%的脉冲运行负载,随着时间的进展会转变到b%的脉冲运行负载,采用这种结构可以顺滑地将盘100排出,在实际使用时不会造成问题。这时,超时的设定被设为通常排出时间的两倍以上,并且,使超时时的脉冲运行负载设定成最高。
图52(b)表示在保证温度范围之外排出盘时PWM驱动回路的曲线。设想在隆冬季节清晨将盘100插入排出,这时,使用比保证温度时的PWM的脉冲运行负载b%更大的脉冲运行负载c%。由于一般情况下,低温时的装载机构的负荷是常温时的1.5倍以上,所以超时的设定被设在通常排出时间的4倍以上。
图53至图58表示8cm盘的装载动作。图53对应于图25,图54对应于图27,图55对应于图28,图56对应于图29,图57对应于图30,图58对应于图31。当对这些图进行比较时,可以发现,由于8cm盘的直径小于12cm的盘的直径,所以在插入时,安装在外杆L4前端的推进臂5与外杆R9之间的打开程度不同。此外,在盘100a插入的途中,侧臂45,锁紧杆46,止动臂47以及止回杆48的配合情况不同,这时目前移动轨迹由止动板53及止动凸轮54的凸轮槽来决定。即,如图55所示,盘100a的周缘与锁紧杆46及止回杆48的接触部接触,使之打开并转动。如图56所示,盘100a的周缘进一步与止动臂47接触,止回杆48的肋48e在入口附近与止动凸轮54的凸轮槽54c配合。如图57所示,一直到止动臂47的转动停止之前,止回杆48与锁紧杆46旋转,这时,由于盘直径较小,所以锁紧杆46离开凸轮盘100a。销48e在到达止动凸轮54的凸轮槽54的远端的途中的位置停止,在此期间使止动凸轮54移动,将滑动齿条14配合到滑动凸轮R12上。如图58所示,当借助装载马达32的驱动,止动凸轮54运动时,销48e进一步转动,止回杆48和止动臂47进一步转动,它们均远离盘100a。如图60所示,转动臂47伴随着止回杆48的销48c从固定部53g6进入槽53g7,突起47c脱离固定部53u,使配合槽53j的突起部53w跨在设于止动臂47上的突起47f,47g之间,进而,一面跨越突起部53x,突起47g一面与突起部53x的侧面接触,沿侧面滑动,接触部47d转动,离开盘100a。
在盘插入时,除上述杆的保持情况之外,其动作与12cm盘的情况一样。
工业上可利用性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记录再生装置的装盘装置,可用于光盘等盘的记录再生装置。
权利要求
1.装盘装置,它配备有配置在盘插入口处、为使插入到前述插入口内的前述盘能够通过而保持前述盘的外缘的第一保持机构;将由该第一保持机构保持的前述盘运送到规定的位置处的运送机构;设置在前述插入口的远端侧,对由前述第一保持机构所保持并由前述运送机构所运送的前述盘的外缘进行保持的第二保持机构;以及使前述盘在前述规定位置旋转的旋转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盘装置,它减少运送机构的盘运送高度和旋转机构的前述盘的旋转高度的偏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盘装置,第一保持机构和第二保持机构具有可自由滑动地配合到盘的外缘上的槽形接触部,当前述盘开始与旋转机构配合时,该接触部保持在前述接触部的槽底稍稍离开前述盘的外缘的位置上,当与前述旋转机构的配合完成时,所述接触部退避到离开盘的外缘一个较大的距离的位置处。
4.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盘装置,其中,利用可自由滑动地把持前述盘的外缘、并且设置在相对于前述盘的运送方向对称的位置处的一对杆构成第一保持机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盘装置,其中,在一对杆的至少其中之一上设置在盘被插入到装盘装置内时首先与盘接触的臂。
6.如权利要求4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盘装置,其中,在一对臂的至少其中之一上设置把盘从装盘装置运出时最后与盘接触的臂。
7.如权利要求4、权利要求5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盘装置,其中,一对杆利用一个杆运动时另一个杆也运动的联杆机构构成。
8.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2、权利要求3、权利要求4、权利要求5,权利要求6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盘装置,其中,用三个杆构成第二保持机构。
9.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2、权利要求3、权利要求4、权利要求5、权利要求6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盘装置,其中,第二保持机构由三个杆以及与这些杆配合并决定盘的运送轨迹的凸轮板构成。
10.如权利要求8或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盘装置,其中,三个杆构成将第二和第三个杆安装到第一个杆上的结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盘装置,其中,在第二个杆和第三个杆上设置可自由滑动地保持盘的外缘的转动臂。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盘装置,其中,凸轮板由固定在装盘装置上的第一凸轮板和可动的第二凸轮板构成。
13.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盘装置,其中,盘运送机构由仅仅推压保持前述盘的外周的运送机构,驱动该运送机构的一个马达及齿轮系,以及与前述齿轮系的至少其中之一的齿轮可自由配合和脱离的齿条构成。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盘装置,其中,运送机构由与盘的运入方向垂直、且平行地面对盘、并摩擦移动盘的外周的一对旋转保持构件构成。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盘装置,其中,运送机构由面对盘的厚度方向、与前述盘的外周滑动接触的固定构件以及摩擦移动前述盘的外周的旋转保持构件构成。
16.如权利要求14或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盘装置,其中,在齿轮系上,设置与至少一个旋转保持构件的齿轮可自由配合与脱离的离合器。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盘装置,其中,前述齿条由与第二保持机构配合的第一齿条,以及不与前述第二保持机构配合、且可沿前述第一齿条自由滑动的第二齿条构成,借助由前述第二保持机构造成的第一齿条的移动使前述第一齿条和前述第二齿条与齿轮系的齿轮配合。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盘装置,其中,齿条具有经由第二齿条及联杆机构进行对称运动的第三齿条。
19.如权利要求14或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盘装置,其中,设置可与旋转保持构件的齿轮自由配合和脱离的第四齿条。
20.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盘装置,其中,用以下部分构成的旋转机构保持前述盘的盘马达,夹持前述盘并与盘马达对向的夹持器,以及,可与该夹持器自由配合并脱离该夹持器的夹持器限制构件。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盘装置,由保持前述盘的盘马达、与该盘马达对向并夹持前述盘的夹持器,可自由配合与脱离该夹持器的夹持器限制构件构成盘旋转机构,并且在第二齿条和第三齿条上设置进行前述盘的旋转机构的升降动作的凸轮槽,进行前述夹持器升降动作的凸轮槽,以及与前述夹持器限制构件进行配合动作的凸轮槽。
22.装盘装置,它配备有容纳机构部的装置底架,兼作与该装置底架自由配合与脱离地结合的盖的框架,在前述装置底架的两个侧面上设置前方和后方敞开的槽,在前述框架上设置与前述槽可固定和脱离配合的弯曲构件。
23.装盘装置,它配备有盘排出用开关,以及对应该盘排出用开关运送盘的运送机构,根据前述盘排出用开关的按压频度及按压时间改变前述盘的运送机构排出前述盘的方法。
24.装盘装置,它配备有盘的装载完毕检测开关,将前述盘的排出完毕的检测开关,盘排出用开关,借助该盘排出用开关运送前述盘的盘运送机构,根据前述装载完毕检测开关或者前述盘的排出完毕检测开关的状态,在推压前述盘排出用开关时,改变前述盘的运送装置的前述盘的排出方法。
25.装盘装置,它配备有盘运送机构,该盘运送机构的驱动回路,以及盘旋转机构,前述驱动回路由PWM驱动回路构成,并且可以改变盘运入时或盘排出时的运行负载,以及将盘容纳之后进行前述盘的旋转机构的升降动作时的运行负载。
26.装盘装置,它配备有盘运送机构,该盘运送机构的驱动回路,以及温度检测机构,并且,前述驱动回路由PWM驱动回路构成,可以根据检测出来的温度改变前述盘运送机构的运行负载。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盘装置,其特征为,使盘运入或盘排出时的运行负载小于容纳盘之后的前述盘旋转机构升降时的运行负载。
28.如权利要求25或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盘装置,在驱动回路的PWM驱动中设置超时时间,前述超时时间设定为常温下盘的装载时间或前述盘的排出时间的两倍以上。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可使装置薄型化,并且可以适合于大小不同的盘的装盘装置。它配备有配置在盘的插入口处,为使运入到插入口内的盘可以通过保持盘的外缘的外杆单元(509),把盘运送到规定位置的辊单元(503),配置在插入口的远端侧保持由辊单元(503)运送的盘的外缘的夹持器单元(506),以及在预定位置使盘旋转的盘马达(17)。
文档编号G11B17/051GK1394336SQ01803225
公开日2003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31日
发明者前田真一, 太田秀彦, 古川博文, 福山三千雄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