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光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关于光盘装置,特别对于可记录式的光盘装置在记录数据时的最适化焦点偏差(focus offset)有关的问题。
如此的可记录或可重写式光盘,要高品位的记录数据,有必要把记录功率最适化,常用的光驱往往就照样使用播放时用的最适焦点偏差,或如在日本专利特开2001-52351号公报记载所示,先变化焦点偏差记录后,再评价其播放的品质,以得最适的焦点偏差。
因为播放时的最适焦点偏差与记录时的最适焦点偏差不一定相同,所以播放时的最适焦点偏差,照样使用于记录时,有不能高品位记录的问题。
图9标示变化焦点偏差以播放数据的场合的RF水平及跳动(jitter)的变化。在最适焦点偏差For时跳动最小,又RF水平最大。变化最适焦点偏差,使接近光盘或离开光盘,都使跳动及RF水平劣化。
图10为变化焦点偏差以记录数据,示该数据用图9的最适焦点偏差For来播放的场合的RF水平及跳动的变化。在最适焦点偏差Fow时跳动最小,又RF水平最大。变化最适焦点偏差接近光盘或远离光盘记录,皆使跳动及RF水平劣化。
图11标示图9的播放时的取适焦点偏差For及记录时的最适焦点偏差Fow的跳动的关系。由图可知播放时的最适焦点偏差For与记录时的最适焦点偏差Fow不一致,有偏移。因此,设定用焦点偏差For来记录数据,必定无法获得跳动最小,其误差率等也会劣化。
一方面,依据图10的特性决定最适的焦点偏差Fow,设定光盘装置的偏差可消解此问题,最适焦点偏差Fow为对光盘进行记录以求得的根本基准,但记录的全部光盘不同场合,有不一定是最适值之虞。尤其,市场上有种种光盘,考虑及使用者可能使用各种光盘,所以使用固定的焦点偏差做记录不一定是妥当的。当然,每次使用新光盘时推求其最适焦点偏差也有可能,如此则每次都有必要改变焦点偏差再记录,如再考虑及尚需要另做记录功率的最适化处理等,就令人难以接受。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为一种可记录式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包含一记录手段,用所定的焦点偏差在光盘记录标记(mark)及,一播放手段,变化上述焦点偏差再播放该标记以及,一调整手段,依据播放所得信号的品质特性,调整前述的所定的焦点偏差。用调整后的焦点偏差,在该光盘记录数据。
上述品质特性,可用对上述播放所得信号的焦点偏差变化的误差率变化表示。
又该品质特性,用对上述播放所得信号的焦点偏差变化的跳动变化或RF水平变化表也可以。
本装置的前述调整手段,用该所定的焦点偏差与基准品质特性的关系,及上述播放所得信号的品质特性为依据调整较佳。
又,该调整手段,用该所定的焦点偏差的上述基准品质特性中,能获得一定品质的焦点偏差范围的位置,及前述播放所得信号的品质特性中,能获得一定品质的焦点偏差范围,为依据调整亦佳。
如此,本发明并非利用变化记录时的焦点偏差,来探索最适的焦点偏差,乃将所定的焦点偏差记录的标记,于播放之际变化焦点偏差,也就是变化播放时的焦点偏差,并检出播放信号的品质,再依该品质特性调整记录标记之际的所定的焦点偏差的方式,推求数据记录用的最适的焦点偏差。通常,数据记录用的最适的焦点偏差,每一光盘不同;又,变化播放时的焦点偏差的特性变化,例如误差率的变化也每一光盘相异。但,最适的焦点偏差与品质特性的关系,则不同光盘也有大约一定的关系,本发明即利用此项事实,依据变化播放偏差时的品质特性,调整最适的焦点偏差。
播放信号的品质,可用误差率或跳动、RF水平等每一项单独,或任二项以上的组合表示。
图2为图1的跳动检出部的构成方框图;图3为图1的误差率检出部的构成方框图;图4为图1的处理部的构成方框图;图5标示处理部的处理流程图(其一);图6标示处理部的处理流程图(其二);图7标示变化播放用FS偏差时的RF水平、跳动及误差率的变化曲线图;图8标示变化光盘A、B的播放用FS偏差时的误差率的变化图;图9标变化播放用FS偏差时的RF水平及跳动的变化图;图10标示变化记录用FS偏差时的RF水平及跳动的变化图;图11标示Fow与For的关系的说明图。
10主轴马达12光检拾部14跳动检出部16误差率检出部18处理部100光盘图1标示本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主要部份构成图。本光盘装置的构成包含一光检拾部12,一跳动检出部14,一误差率检出部16以及,一处理部18。
光检拾部12,在主轴马达10驱动回转的光盘100照射激光以进行记录或播放,并把播放RF信号输出到跳动检出部14及误差率检出部16。又,激光功率有偏移水平(bias level)、抹除水平(erase level)及峰位水平(peak level),以偏移水平播放、抹除水平消磁,峰值水平进行记录。
跳动检出部14,检出光检拾部12的播放RF信号的跳动。本实施例中,在工厂出货时变化焦点偏差记录标记,并检出播放该标记之际的跳动。变化焦点偏差记录下的跳动,显示如图10所示的特性。检出的跳动供给处理部18,决定工厂出货时的最适的记录焦偏差。
另一方面,误差率检出部16,检出光检拾部12送来的播放RF信号的误差率。本实施例中,在工厂出货时,对基准光盘用上述最适的记录焦点偏差记录标记,并检出变化焦点偏差,播放该标记时的误差率。又,工厂出货后,使用者在光盘记录数据之际,用上述最适的记录焦点偏差记录标记,并检出变化焦点偏差,播放该标记时的误差率。检出的误差率供给处理部18。
处理部18,在工厂出货时依跳动检出部14来的跳动,决定记录时的最适焦点偏差。又,在工厂出货时依据误差率检出部16来的基准光盘的误差率,算出最适焦点偏差与误差率的关系。再由该关系及工厂出货后,使用者欲记录的光盘的误差率,调整工厂出货时决定的记录时的最适焦点偏差。然后,供给光检拾部12的焦点调整器控制信号,设定光检拾部12的焦点偏差成调整的值,进行数据的记录。
另外,光盘装置尚有一处理电路,记录并输出播放RF信号的数据及,一伺服电路,抽出焦点误差信号及追踪误差信号并控制光检拾部12的焦点与追踪等,此部份与公知的技术相同,其说明省略。
图2标示图1中的跳动检出部14的构成方框图。跳动检出部14包含一平衡器(equalizer)14a,放大播放RF信号的特定频带,一二值化电路14b,将放大的RF信号二值化,一PLL电路(phase lockedloop,锁相环路)14c,将二值化的RF信号化成时钟信号以及,一相位比较器14d,比较PLL电路14c所得的时钟信号及播放RF信号并检出其相位差。相位比较器14d输出的跳动信号供给处理部18。
图3标示图1中的误差率检出部16的构成方框图。误差率检出部16含有一二值化电路16a,将播放的RF信号二值化,一解调电路16b,解调二值化后的RF信号或数据以及,一误差订正电路16c,对解调的播放数据进行所定的误差修正。误差订正电路16c,计算误差订正处理所做误差订正的位数,当做误差率输出到处理部18。
图4标示处理部18的构成方框图。如图4的(a)所示,处理部18有一存储部18a及一演算部18b。演算部18b,依据存储部18a存储的数值,调整工厂出货时设定的记录时的最适焦点偏差,用调整后的焦点偏差输出记录数据的合部控制信号。图4的(b)标示存储部18a存储的数据。在存储部18a中有工厂出货时存储的数据,及工厂出货后使用者在光盘记录之际存储的数据二种。工厂出货时存储数据有记录用的最适焦点偏差Fow、播放用的最适焦点偏差For、用Fow记录标记后变化焦点偏差再播放时所得误差率一定值B以下的范围的下限F01与上限F02,以及规定该范围F01~F02与最适焦点偏差的关系的参数A。又,工厂出货后使用者使用之际存储的数据有在Fow记录标记后变化焦点偏差再播放时所得误差率在一定值B以下的范围的下限F01a与上限F02a及依据参数A与F01a、F02a调整Fow所得记录用的最适焦点偏差Fowa。
以下说明本实施例的处理部18的处理方式,说明中,记录时的焦点偏差叫记录用焦点偏差,播放时焦点偏差叫播放用焦点偏差。
图5及图6标示处理部18的处理流程图。图5为工厂出货时的处理过程,先装置光盘,变化记录用焦点(FS)偏差并记录标记(步骤S101)。再将该记录的标记用一定的播放用FS偏差播放,检出其跳动。跳动跟记录用FS偏差一起变化,由此特性推求跳动最小的记录用FS偏差Fow(步骤S102)。求得的记录用FS偏差在存储部18a记存。
用记录用FS偏差Fow记录标记,在记录的标记播放时变化播放用FS偏差播放(步骤S103)。检出变化播放用FS偏差时的误差率,该误差率随播放用FS偏差一起变化,在最适FS偏差近旁为最小,离开该范围则误差率急速变大(劣化)。由此特性推求误差率成急剧变大的播放用FS偏差F01、F02(步骤S104)。此处理过程也可推求误差率在一定值B以下的FS偏差的范围F01~F02。
图7中示,用记录用FS偏差记录标记,再变化FS偏差播放该标记的场合的误差率的变化,图中尚显示跳动及RF水平的变化以供参考。误差率在最适FS偏差的近旁时最小,由该处偏差远离或接近,则误差率急剧升高成锅底型的特性。误差率急剧变化的偏差值为F01、F02,该值每光盘有固定的值。
再回图5,F01、F02求得后,处理部18推求Fow与F01、F02的关系(步骤S105)。即在变化播放FS偏差的场合算出,在获得一定的误差率的范围F01~F02之间,记录用FS偏差Fow存在于何位置。即依A=100.(Fow-F01)/(F02-F01)………………(1)的关系算出参数A。参数A取0~100的值,A=0表示Fow在F01的位置,A=100为Fow在F02的位置,A=50示Fow在F01与F02的中间位置。记录用FS偏差Fow与F01、F02各别光盘有固有的值,但Fow与F01、F02的关系则不同的光盘也有略同一的值。参数A算出后,在存储部18a记存(步骤S106)。以上为工厂出货时的处理过程。
图6为使用者在光盘记录数据之际处理部18的处理流程图。首先,使用者装置光盘时(步骤S107),立即以记录用FS偏差Fow记录标记(步骤S108)。此标记并非本来的数据,乃为推求装置的光盘(工厂出货时的基准光盘以外的光盘)的最适的记录用FS偏差所用的,最好记录在光盘的特定区域形成的试验区域。
记录标记后,变化播放用FS偏差播放该标记,并检出其误差率(步骤S109)。然后,与S104的处理同样地,推求误差急剧变大的FS偏差F01a及F02a(步骤S110)。因光盘不同,一般情况F01与F01a相异,F02与F02a也不同。
在图8标示光盘A(工厂出货时的基准光盘)与光盘B(使用者装置的光蹀)的变化播放FS偏差时的误差率的变化。光盘A与光盘B有同样的误差率变化特性,仅FS偏差值有位移。该位移乃因光盘A与B的光盘自体不同所引起者。F01a及F02a在存储部18a记存。
其次,处理部18利用存储部18a记存的F01a、F02a及参数A,推求该光盘的最适的FS偏差(步骤S111)。即利用不同光盘其Fow与F01a、F02a的关系大略一定的原理,配合F01a、F02a调整Fow。即依Fowa=F01a+A.(F02a-F01a)/100………………(2)算出最适的记录用FS偏差。最适的记录用FS偏差Fowa算出后,在存储部18a记存,以后即利用该FS偏差Fowa在光盘的数据区域记录数据(步骤S112)。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者在光盘记录数据之际,没有必要变化记录用的FS偏差再记录数据,单利用变化播放用FS偏差的结果,可推求最适的记录用FS偏差,依此能进行高品位的记录作业。
本实施例中,播放RF信号的品质用误差率为例说明,但用跳动或RF水平代替误差率也可以。用跳动的场合,在S104推求跳动在一定值以下的FS偏差的范围F01~F02,再算出参数A,在S110也是推求跳动在一定值以下的FS偏差的范围F01a~F02a,再调整Fow就可以。又,用RF水平的场合也同样地,在S104推求RF水平在一定值以上的FS偏差的范围F01~F02,再算出参数A,在S110推求RF水平在一定值以上的FS偏差的范围F01a~F02a,再调整Fow即可。使用跳动或RF水平的场合,图1中的误差率检出部16可以不要。但由图7可知,误差率对FS偏差的变化,其变化较急剧,推求F01、F02及F01a、F02a较容易;跳动或RF水平因变化较缓,F01、F02的推求比较困难,此点需加以考虑。
又,在S102中,以跳动最小时的FS偏差为最适的记录用FS偏差Fow,但用误差率代替跳动也可以。
在本实施例,依据(1)式算出位置的参数A,依据(2)式调整FS偏差Fow,但也可用其它公式规定其关系或调整。例如,A值在大约50的场合,(2)式可用下式代替Fowa=(F01a-F02a)/2………………(3)Fowa的推求更简易。
再者,在光盘100的纹间表面(land)及沟纹(groove)两方进行记录的场合,将纹间表面及沟纹各别的记录用FS偏差Fow、参数A存储下以调整FS偏差较佳。但并非一定要存储纹间表面用及沟纹用各个的值,只要存储纹间表面或沟纹的任一值,再乘以一定的系数以算出他方的值,调整FS偏差也可以。
如以上说明,依本发明无必要变化记录时的焦点偏差进行记录,且对每一光盘皆能用最适的焦点偏差记录。
权利要求
1.一种光盘装置,为可记录式的光盘装置,其特征为,该装置包括下述手段一记录手段,用所定焦点偏差在光盘记录标记;一播放手段,变化上述焦点偏差播放该标记;一调整手段,依据上述播放所得信号的品质特性调整上述所定焦点偏差;用调整后的焦点偏差,在该光盘记录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为,上述的品质特性为该播放所得信号的对焦点偏差变化产生的误差率变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为,该品质特性指该播放所得信号的因焦点偏差变化相对的跳动变化。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为,该品质特性指该播放所得信号的因焦点偏差变化相对RF水平变化。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为,该调整手段,乃依据前述所定焦点偏差与基准品质特性的关系,及该播放所得信号的品质特性进行调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为,该调整手段,乃依据前述所定焦点偏差的基准品质特性中,可获得一定品质的焦点偏差范围的位置,及该播放所得信号的品质特性中,可获得一定品质的焦点偏差范围进行调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对DVD-RAM等的可记录式光盘装置,将记录时的焦点偏差最适化。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其光检拾部用工厂出货时设定的焦点偏差Fow记录标记,再变化焦点偏差播放标记,在误差率检出部检出误差率。处理部用误差率在一定值以下的焦点偏差的范围及Fow的关系,推求该光盘的最适的记录用焦点偏差,用该焦点偏差记录数据。
文档编号G11B7/09GK1396585SQ0212286
公开日2003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02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15日
发明者武田直人 申请人:提阿克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