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式信息记录再生装置、方法和记录媒体、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750817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学式信息记录再生装置、方法和记录媒体、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备有通过激光等的照射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的记录层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及其记录再生装置、记录再生方法、以及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大容量、高密度的存储器,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日益引人注目,目前,正进行着可改写的被称作可擦型记录媒体的开发。作为这种可擦型光学式记录媒体之一,有一种在基板上形成在非晶形状态和结晶状态之间发生相变的薄膜作为记录层并利用由激光照射产生的热能进行信息的记录及擦除的记录媒体。
作为构成该记录层的相变材料,已知有以Ge、Sb、Te、In等作为主要成分的合金膜、例如GeSbTe合金。在大多数情况下,信息的记录通过由记录层的局部非晶形化形成标记进行,擦除则通过使由该非晶形化形成的标记结晶进行。
非晶形化,通过将记录层加热到熔点以上后使其以一定值以上的速度冷却进行。另一方面,结晶,通过将记录层加热到结晶温度以上、熔点以下的温度进行。
记录层上所记录的信息的再生,利用该非晶形标记与结晶区域之间的反射率差进行,一般是将记录层构成为使非晶形状态下的反射率低于结晶状态下的反射率。
另外,一般是在基板上预先形成着记录再生时用于跟踪激光的螺旋状或同心圆状的导向沟(沟槽)。沟槽与沟槽之间的区域称为平台。在多数情况下,仅将沟槽或平台中的任何一方作为记录信息的信息光道而将另一方作为用于隔离相邻信息光道的保护间隔。在可记录型CD(CD R)或小型可重写光盘(MD)中就使用着这种方法。
作为对光学式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方式,有以留出各种间距的方式形成长度不同的标记从而由标记的长度及间距的长度(即标记的前端及后端的端缘位置)承载信息的PWM记录方式。在这种PWM记录方式中,如记录时激光脉冲的强度或产生时序等脉冲条件不适当,则在标记的前部产生的热将使标记的后部过度升温因而形成前部细而后部粗的畸变的标记形状,或因形成标记时所产生的热影响到相邻标记的形成而使标记的端缘位置改变,从而使信号质量降低。
最佳脉冲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光学式记录媒体及记录再生装置的特性。因此,当进行记录时,在将光学式记录媒体安装在记录再生装置内并起动后,每次都要进行寻求最佳脉冲条件的学习动作。这种所谓的学习动作,是指一边使脉冲条件改变一边进行试验记录并比较对再生后的信号质量的测定结果从而求得最佳记录再生条件的动作,根据这些条件将信息记录在光学式记录媒体上。
在图15和图16中示出上述的现有的光学式记录媒体的一例。图15是表示现有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90的透视图,图16是用于说明在现有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90上形成的光道的光道间距的平面放大图。
在图15中,光学式记录媒体90,备有在中央形成了用于在记录再生装置上进行安装的中心孔2的由聚碳酸酯构成的厚1.1mm的透明基板。在透明基板上,形成着记录层。在记录层上,形成着厚0.1mm的保护层。使激光通过该保护层照射记录层,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
在透明基板上,形成着记录再生时用于跟踪激光的光道6。在光学式记录媒体90所设有的透明基板上,配置着由模压凹坑等记录了用于识别光学式记录媒体90的识别信息的再生专用的导入区、用于进行寻求最佳脉冲条件的学习动作的试验记录区4、及用于记录信息的信息记录区5。
参照图16,在试验记录区4上形成的光道和在信息记录区5上形成的光道,按彼此相同的宽度和间隔形成。此外,在试验记录区4上形成的光道的光道间距Tp1和在信息记录区5上形成的光道的光道间距Tp2,设定为彼此相同的宽度。
其中,记录再生时用于在导向沟槽上对激光进行跟踪控制的跟踪误差信号,通常用被称为推挽法的检测方法测得。
图17是表示用推挽法进行跟踪控制的现有的记录再生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图17中示出的记录再生装置,备有用于安装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90并使其旋转的主轴电动机10、控制器11、将用于在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90上进行记录的数据调制为记录信号的调制器12、根据记录信号驱动半导体激光器的激光器驱动电路13、具有上述半导体激光器并为了将从半导体激光器射出的激光会聚在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90上从而进行信息的记录同时从由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90反射后的反射光取得再生信号而设置的光学头14、输出从光学头14所备有的光检测器20的光接收部21及22输出的电信号的和信号15S的加法放大器15、将和信号15S二值化的二值化电路17、输出从上述光接收部21及22输出的电信号的差信号16S的差动放大器16、根据二值化后的和信号17S对记录在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90所形成的光道上的数据进行解调的数据解调电路18、根据差信号16S控制光学头14以使激光对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90上所形成的光道进行适当的扫描的跟踪控制电路19。
图18中示意地示出沿图15所示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90的半径方向的主要部分断面、及使激光横断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90上所形成的光道6时的跟踪误差信号。为进行稳定的跟踪控制,最好使该跟踪误差信号具有足够大的振幅并使每个光道的变化小。跟踪误差信号的振幅,取决于光道的宽度和深度、光道间距及反射率,光道间距越宽、反射率越高,则可以获得大的振幅。
可以参照特开平4-19837号公报(专利第2815673号说明书)。
最近以来,随着各种信息设备的处理能力的提高,所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因此,需要能够进行容量更大的信息记录再生的记录媒体。作为增大容量的措施,有通过减小光道间距而增大记录密度的方法、及备有多个记录层并从一侧的表面将信息记录在各记录层上的记录再生方法。
但是,当为使记录密度增大而减小光道间距时,将使跟踪误差信号变小,因而很容易受到记录信号时产生的反射率变化的影响。因此,在寻求最佳脉冲条件的学习动作中,当根据使非晶形区域变得极大的激光脉冲条件进行试验记录时,将使跟踪变得很不稳定,结果是不能访问其光道。因此,存在着不仅在学习上所花费的时间变长而且还不必要地耗费试验记录区域的问题。
另外,如将光道间距的宽度设定为即使在试验记录中以不适当的条件进行了记录的情况下也仍能进行稳定的跟踪控制的程度,则就会将只在最佳记录条件下进行记录的信息记录区的光道间距Tp2设定得超过了必要的宽度。因此,存在着使记录容量减低的问题。
进一步,当从备有多个记录层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的一侧表面对各记录层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时,从照射激光的一侧看去,由于使通过跟前一侧的记录层后衰减了的激光照射靠里侧的记录层,所以由里侧的记录层反射的反射光量减少。为能对里侧的记录层进行记录再生,激光照射侧的记录层必需具有足够的透光率,所以就不得不使反射率减低。因此,将使跟踪误差信号变小,因而很容易受到记录信号时产生的反射率变化的影响。因此,与上述的减小光道间距的情况一样,在寻求最佳脉冲条件的学习动作中,将使跟踪变得很不稳定,所以有时不能访问其光道。所以,存在着不仅在学习上所花费的时间变长而且还不必要地耗费试验记录区域的问题。另外,如将光道间距的宽度设定为在试验记录中可以进行稳定的跟踪控制的程度,则就会将只在最佳记录条件下进行记录的信息记录区的光道间距Tp2设定得超过了必要的宽度。因此,存在着使记录容量减低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试验记录时能进行可靠的跟踪控制的大容量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及其记录再生装置、记录再生方法、以及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备有大致呈圆盘状的基板、在上述基板表面上形成的通过照射激光而对信息进行记录、再生或擦除用的记录层,在上述基板的表面上,至少配置着用于进行试验记录的试验记录区和用于记录上述信息的信息记录区,在配置于上述基板表面上的上述试验记录区及上述信息记录区内,分别形成着按螺旋状或同心圆状配置的试验记录光道及信息记录光道,上述试验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大于上述信息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
本发明的另一种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备有大致呈圆盘状的基板、在上述基板表面上形成的通过照射激光而对信息进行记录、再生或擦除用的第1记录层、在上述第1记录层上形成的隔离层、在上述隔离层上形成的通过照射上述激光而对信息进行记录、再生或擦除用的第2记录层,在上述基板的表面上,至少配置着用于进行试验记录的第1试验记录区和用于记录上述信息的第1信息记录区,在配置于上述基板表面上的上述第1试验记录区及上述第1信息记录区内,分别形成着按螺旋状或同心圆状配置的第1试验记录光道及第1信息记录光道,在上述隔离层的表面上,至少配置着用于进行试验记录的第2试验记录区和用于记录上述信息的第2信息记录区,在配置于上述隔离层表面上的上述第2试验记录区及上述第2信息记录区内,分别形成着按螺旋状或同心圆状配置的第2试验记录光道及第2信息记录光道,上述第1试验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大于上述第1信息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上述第2试验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大于上述第2信息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
本发明的记录再生装置,通过使激光照射本发明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而对信息进行记录、再生或擦除,该记录再生装置的特征在于备有为将特定信息试验性地记录在以使其光道间距大于上述信息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的方式在上述试验记录区域内形成的上述试验记录光道上而设置的记录装置。
本发明的记录再生装置,通过使激光照射本发明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而对信息进行记录、再生或擦除,该记录再生装置的特征在于备有用于进行如下动作的装置,即当访问上述记录媒体的各记录层时,首先将光学头移动到作为目标的记录层的光道间距大的区域上,使激光的焦点对准上述记录层,并在跟踪到信息光道后,调整上述激光的象差。
本发明的记录再生方法,通过使激光照射本发明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而对信息进行记录、再生或擦除,该记录再生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特定信息试验性地记录在以使其光道间距大于上述信息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的方式在上述试验记录区域内形成的上述试验记录光道上的步骤。
本发明的记录再生方法,通过使激光照射本发明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而对信息进行记录、再生或擦除,该记录再生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进行如下动作的步骤,即当访问上述记录媒体的各记录层时,首先将光学头移动到作为目标的记录层的光道间距大的区域上,使激光的焦点对准上述记录层,并在跟踪到信息光道后,调整上述激光的象差。
本发明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制造方法,用于制造本发明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在配置于上述基板表面上的上述试验记录区及上述信息记录区内分别形成按螺旋状或同心圆状配置的试验记录光道及信息记录光道的光道形成工序、在分别形成了上述试验记录光道及上述信息记录光道的上述基板表面上形成通过照射激光而对上述信息进行记录、再生或擦除用的上述记录层的记录层形成工序,上述光道形成工序,以使上述试验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大于上述信息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的方式分别形成上述试验记录光道及上述信息记录光道。
本发明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制造方法,用于制造本发明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在配置于上述基板表面上的上述第1试验记录区及上述第1信息记录区内分别形成按螺旋状或同心圆状配置的上述第1试验记录光道及上述第1信息记录光道的第1光道形成工序、在分别形成了上述第1试验记录光道及上述第1信息记录光道的上述基板表面上形成通过照射激光而对上述信息进行记录、再生或擦除用的上述第1记录层的第1记录层形成工序、在上述第1记录层的表面上形成上述隔离层的隔离层形成工序、在配置于上述隔离层表面上的上述第2试验记录区及上述第2信息记录区内分别形成按螺旋状或同心圆状配置的第2试验记录光道及第2信息记录光道的第2光道形成工序、在分别形成了上述第2试验记录光道及上述第2信息记录光道的上述隔离层表面上形成通过照射激光而对上述信息进行记录、再生或擦除用的上述第2记录层的第2记录层形成工序,上述第1光道形成工序,以使上述第1试验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大于上述第1信息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的方式分别形成上述第1试验记录光道及上述第1信息记录光道,上述第2光道形成工序,以使上述第2试验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大于上述第2信息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的方式分别形成上述第2试验记录光道及上述第2信息记录光道。
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A是表示实施形态1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的透视图。
图1B是实施形态1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的断面图。
图2是用于说明在实施形态1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上形成的光道的光道间距的平面放大图。
图3是表示实施形态2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的透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在实施形态2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上形成的光道的光道间距的平面放大图。
图5是在实施形态2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的导入区上形成的光道的主要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6是用于说明实施形态3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的结构的断面图。
图7是表示实施形态4的记录再生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8是表示实施形态4的记录再生装置中所设有的光学头401的结构的框图。
图9是表示实施形态5的记录再生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10是表示由实施形态5的记录再生装置执行的记录再生方法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1A是用于说明实施形态6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的制造方法中制作光盘的原盘的工序的断面图。
图11B是用于说明实施形态6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的制造方法中制作光盘的原盘的工序的断面图。
图11C是用于说明实施形态6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的制造方法中制作光盘的原盘的工序的断面图。
图11D是用于说明实施形态6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的制造方法中制作光盘的原盘的工序的断面图。
图12A是用于说明实施形态6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的制造方法中制作压模的工序的断面图。
图12B是用于说明实施形态6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的制造方法中制作压模的工序的断面图。
图12C是用于说明实施形态6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的制造方法中制作压模的工序的断面图。
图12D是用于说明实施形态6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的制造方法中制作压模的工序的断面图。
图12E是用于说明实施形态6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的制造方法中制作压模的工序的断面图。
图12F是用于说明实施形态6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的制造方法中制作压模的工序的断面图。
图13A是用于说明实施形态6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的制造方法中根据压模制造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的工序的断面图。
图13B是用于说明实施形态6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的制造方法中根据压模制造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的工序的断面图。
图13C是用于说明实施形态6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的制造方法中根据压模制造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的工序的断面图。
图13D是用于说明实施形态6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的制造方法中根据压模制造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的工序的断面图。
图13E是用于说明实施形态6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的制造方法中根据压模制造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的工序的断面图。
图13F是用于说明实施形态6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的制造方法中根据压模制造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的工序的断面图。
图14A是用于说明实施形态6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的制造方法中根据压模制造另一种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的工序的断面图。
图14B是用于说明实施形态6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的制造方法中根据压模制造另一种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的工序的断面图。
图14C是用于说明实施形态6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的制造方法中根据压模制造另一种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的工序的断面图。
图15是表示现有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的透视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在现有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上形成的光道的光道间距的平面放大图。
图17是表示现有的记录再生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18是用于说明从现有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再生后的跟踪误差信号的示意图。
发明的具体实施形态在本实施形态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中,试验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大于信息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因此,在试验记录区内可以得到比信息记录区内大的跟踪信号。所以,在用于寻求最佳记录条件的学习动作过程中,即使根据非晶形区域极大的不适当的记录条件进行试验记录,也能执行稳定的跟踪控制。
上述信息记录区,最好制成环型形状。
上述试验记录区,最好配置在上述信息记录区的内侧。
上述试验记录区,最好配置在上述信息记录区的外侧。
上述试验记录区,最好与上述信息记录区邻接配置。
在上述试验记录区与上述信息记录区之间,最好配置不形成光道的呈镜面状的保护区。
上述试验记录光道的深度及宽度,实际上最好与上述信息记录光道的深度及宽度相同。
上述试验记录光道的断面形状,实际上最好与上述信息记录光道的断面形状相同。
在上述基板的表面上,最好还配置着记录了再生专用的规定识别信息的导入区。
在上述导入区内,最好形成着按螺旋状或同心圆状配置的导入光道,上述导入光道的光道间距,实际上最好与上述试验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具有相同的宽度。
上述导入区,最好配置在上述信息记录区的内侧。
上述导入区,最好配置在上述试验记录区的内侧。
上述导入区,最好与上述试验记录区邻接配置。
上述导入光道的深度及宽度,实际上最好与上述信息记录光道的深度及宽度以及上述试验记录光道的深度及宽度相同。
上述导入光道的断面形状,实际上最好与上述信息记录光道的断面形状及上述试验记录光道的断面形状相同。
在本实施形态的另一种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中,第1试验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大于第1信息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第2试验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大于第2信息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因此,在第1及第2试验记录区内,可以得到分别比第1及第2信息记录区内大的跟踪信号。所以,在用于寻求最佳记录条件的学习动作过程中,即使根据非晶形区域极大的不适当的记录条件进行试验记录,也能执行稳定的跟踪控制。
上述第1试验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和上述第2试验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最好彼此具有相同的宽度,上述第1信息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和上述第2信息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最好彼此具有相同的宽度。
上述第1试验记录光道及上述第1信息记录光道,最好按螺旋状配置,上述第2试验记录光道及上述第2信息记录光道,最好按螺旋状配置。
上述第1试验记录光道及上述第1信息记录光道的螺旋方向与上述第2试验记录光道及上述第2信息记录光道的螺旋方向,最好彼此相反。
在上述基板和上述隔离层的至少一方的表面上,最好还配置着记录了再生专用的规定识别信息的导入区。
在上述导入区内,最好形成着按螺旋状或同心圆状配置的导入光道,上述导入光道的光道间距,实际上最好与上述第1及上述第2试验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具有相同的宽度。
上述导入区,最好配置在上述第1及上述第2信息记录区的内侧。
上述导入区,最好配置在上述第1及上述第2试验记录区的内侧。
上述导入区,最好与上述第1及上述第2试验记录区邻接配置。
上述导入光道的深度及宽度,实际上最好与上述第1及上述第2信息记录光道的深度及宽度以及上述第1及上述第2试验记录光道的深度及宽度相同。
上述导入光道的断面形状,实际上最好与上述第1及上述第2信息记录光道的断面形状以及上述第1及上述第2试验记录光道的断面形状相同。
在本实施形态的记录再生装置中,将特定信息试验性地记录在本实施形态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的试验记录区域内所形成的试验记录光道上。因此,可以从试验记录区得到比信息记录区内大的跟踪信号。所以,在用于寻求最佳记录条件的学习动作过程中,即使根据非晶形区域极大的不适当的记录条件进行试验记录,也能执行稳定的跟踪控制。
在本实施形态的另一种记录再生装置中,将光学头移动到作为目标的记录层的光道间距大的区域上,使激光的焦点对准上述记录层,并在跟踪到信息光道后,调整上述激光的象差。因此,可以从光道间距大的试验记录区得到比信息记录区内大的跟踪信号。所以,在用于寻求最佳记录条件的学习动作过程中,即使根据非晶形区域极大的不适当的记录条件进行试验记录,也能执行稳定的跟踪控制。
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实施形态1)图1A是表示实施形态1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101的透视图,图1B是其断面图,图2是用于说明在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101上形成的光道的光道间距的平面放大图。
实施形态1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101,通过照射主要由NA(数值孔径)约0.85的物镜会聚后的波长约405nm的激光而进行信息的记录和再生。
参照图1A及图1B,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101,备有在中央形成了用于在记录再生装置上进行安装的直径15毫米(mm)的中心孔102的由聚碳酸酯构成的直径120mm、厚1.1mm的透明基板1。在透明基板1上,形成着记录层2。在记录层2上,形成着厚0.1mm的保护层3。
通过保护层3照射激光,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记录层2,由作为相变记录材料的GeSbTe合金构成,通过照射激光,使记录层2局部非晶形化而形成记录标记。
在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101所设有的透明基板1上,在从半径约22mm到约23mm的位置上,按环形配置着由模压凹坑记录了用于识别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101的识别信息的再生专用的导入区103。
在导入区103的外侧,在从半径约23mm到约24mm的位置上,配置着用于进行寻求最佳脉冲条件的学习动作的试验记录区104。在试验记录区104的外侧,在从半径约24mm到约58mm的位置上,配置着用于记录信息的信息记录区105。在试验记录区104及信息记录区105上,形成着由深约20纳米(nm)、宽约0.2微米(μm)的沟槽构成的当记录再生时用于跟踪激光的光道106。
参照图2,在配置于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101所设有的透明基板1的信息记录区105上形成的光道106的光道间距Tp2,设定为0.32μm,在试验记录区104上形成的光道106的光道间距Tp1,为比在信息记录区105上形成的光道106的光道间距Tp2的0.32μm宽的0.35μm。在试验记录区104上形成的光道106的宽度及深度,与在信息记录区105上形成的光道106的宽度及深度相同。
如上所述,通过将试验记录区104的光道间距Tp1设定为大于信息记录区105的光道间距Tp2,在试验记录区104内,与信息记录区105相比,可以得到更大的跟踪误差信号。
在试验记录区104上形成的光道106的光道间距Tp1,与在信息记录区105上形成的光道106的光道间距Tp2相比,最好加宽到能使所取得的跟踪误差信号约大20%以上的程度,因而最好是比光道间距Tp2加宽到大约3%以上。
当使试验记录区104的光道间距Tp1比信息记录区105的光道间距Tp2加宽约10%左右时,在试验记录区104内,可以得到比信息记录区105约大1.7倍的跟踪误差信号。
因此,按照实施形态1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101,在用于寻求最佳记录条件的学习动作过程中,即使根据非晶形区域极大的不适当的记录条件进行试验记录,也能执行稳定的跟踪控制。因此,无需将只在最佳记录条件下进行记录的信息记录区105上所形成的光道106的光道间距Tp2设定得超过必要的宽度。就是说,可以减小信息记录区105上的光道间距Tp2,从而能增加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101的记录容量。
另外,只要光道106的宽度和深度保持一定,则即使光道间距改变,激光脉冲的强度及产生时序等记录条件与所形成的非晶形标记的形状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也不会改变。因此,可以在信息记录区域105内使用在光道间距较宽的试验记录区104中求得的最佳记录条件。
试验记录区104与信息记录区域105的交界区域,既可以配置不形成光道的镜面区域作为保护区,也可以是光道间距连续变化的区域。
按照如上所述的实施形态1,在试验记录区104上形成的光道106的光道间距Tp1,大于在信息记录区105上形成的光道106的光道间距Tp2,因此,在试验记录区104内可以得到比信息记录区105内大的跟踪信号。因此,在用于寻求最佳记录条件的学习动作过程中,即使根据非晶形区域极大的不适当的记录条件进行试验记录,也能执行稳定的跟踪控制。
(实施形态2)图3是表示实施形态2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201的透视图,图4是用于说明在实施形态2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201上形成的光道的光道间距的平面放大图。
实施形态2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201,由对激光进行跟踪的导向沟槽构成导入区,并将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201的识别信息等再生专用信息记录在该导向沟槽内,除部分结构外,与以上参照图1A、图1B及图2所述的实施形态1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101的结构相同。
参照图3,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201,在中央形成了用于在记录再生装置上进行安装的直径15mm的中心孔202的由聚碳酸酯构成的直径120mm、厚1.1mm的透明基板上形成记录层,在记录层上形成了厚0.1mm的保护层,通过该保护层照射激光,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记录层由作为相变记录材料的GeSbTe合金构成,通过照射激光,使记录层局部非晶形化而形成记录标记。
在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201所设有的透明基板上,在从半径约22mm到23mm的位置上,配置着再生专用的导入区203,在该导入区203上,形成了使深约20nm、宽约0.2μm的沟槽沿半径方向蛇形波动(摆动)并通过调制其空间频率而记录了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201的识别信息等的媒体信息光道207。
在导入区203的外侧,在从半径约23mm到24mm的位置上,配置着用于进行寻求最佳脉冲条件的学习动作的试验记录区204。在试验记录区204的外侧,在从半径约24mm到58mm的位置上,配置着用于记录信息的信息记录区205。在试验记录区204及信息记录区205上,形成着由深约20nm、宽约0.2μm的形状相同的沟槽构成的当记录再生时用于跟踪激光的光道206。
参照图4,在信息记录区205上形成的光道206的光道间距Tp2,设定为0.32μm,在试验记录区204上形成的光道206的光道间距Tp1,为比信息记录区205上的光道间距Tp2的0.32μm宽的0.35μm。在导入区203上形成的媒体信息光道207的光道间距Tp3,为与试验记录区204上的光道间距Tp1相同的0.35μm。
如上所述,与上述的实施形态1一样,通过将试验记录区204的光道间距Tp1设定为大于信息记录区205的光道间距Tp2,在试验记录区204内,与信息记录区205相比,可以得到更大的跟踪误差信号。
图5是表示在导入区203上形成的媒体信息光道207的形状的主要部分放大平面图。参照图5,媒体信息光道207所跟踪的激光208,沿箭头209的方向进行扫描。媒体信息光道207,沿半径方向蛇形波动并根据其空间频率记录着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201的识别信息等重要信息。因此,为了减低与相邻接的媒体信息光道207之间的道间串扰从而提高所再生的信息的可靠性,使导入区203的光道间距Tp3大于在信息记录区205上形成的光道206的光道间距Tp2。
按照以上的结构,实施形态2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201,在用于寻求最佳记录条件的学习动作过程中,即使在非晶形区域极大的不适当的记录条件下进行试验记录,也能执行稳定的跟踪控制。因此,无需将只在最佳记录条件下进行记录的信息记录区205上所形成的光道206的光道间距Tp2设定得超过必要的宽度。就是说,可以减小信息记录区205上的光道间距Tp2,从而能增大记录容量。此外,通过将导入区203与试验记录区204相互邻接配置并将导入区203的光道间距Tp3与试验记录区204上的光道间距Tp1设定为彼此具有相同的宽度,可以根据相同的跟踪条件连续地进行从导入区203的再生和对试验记录区204的试验记录,所以能使记录再生装置平滑地起动。
试验记录区204与信息记录区205交界区域,既可以配置不形成光道的镜面区域作为保护区,也可以是光道间距连续变化的区域。
另外,也可以将试验记录区204配置在信息记录区205的外周侧。进一步,通过将试验记录区204配置在信息记录区205的两侧即其内周侧和外周侧,可以补偿沿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201的半径方向分布的记录特性。
在试验记录区204内,也可以使试验记录区204的光道206按一定的空间频率沿半径方向蛇形波动(摆动)并根据从该摆动得到的信号控制记录再生装置的主轴电动机的旋转,还可以将对该摆动进行了频率调制后的地址信息记录在光道206上。
(实施形态3)图6是用于说明实施形态3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301的结构的断面图。
实施形态3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301,具有由2个记录层303及记录层305构成的单面双层结构,通过从保护层302侧照射激光307并有选择地使焦点对准记录层303或记录层305,从同一个表面侧对2个记录层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记录层303及记录层305,相互间由厚约0.03mm的隔离层304隔离,上述各层303、304及305夹持在直径120mm、厚1.1mm的基板306与厚0.07mm的保护层302之间。
在记录层303及记录层305上,与图3和图4中示出的实施形态2一样,配置着设在从半径约22mm到23mm的位置上并备有使深约20nm、宽约0.2μm的沟槽沿径向蛇形波动(摆动)并通过调制其空间频率而记录了媒体的识别信息等的媒体信息光道207的再生专用的导入区203、设在在从半径约23mm到24mm的位置上并用于进行寻求最佳脉冲条件的学习动作的试验记录区204、设在从半径约24mm到58mm的位置上并用于记录信息的信息记录区205,在试验记录区204及信息记录区205上,形成着由深约20nm、宽约0.2μm的沟槽构成并当记录再生时用于跟踪激光的光道206。#另外,将导入区203的光道间距Tp3设定为0.35μm,将试验记录区204的光道间距Tp1设定为0.35μm,将信息记录区205的光道间距Tp2设定为0.32μm。通过将试验记录区204的光道间距Tp1设定为大于信息记录区205的光道间距Tp2,在试验记录区204内,与信息记录区205相比,可以得到更大的跟踪误差信号。因此,在用于寻求最佳记录条件的学习动作过程中,即使根据非晶形区域极大的不适当的记录条件进行试验记录,也能执行稳定的跟踪控制。所以,无需将只在最佳记录条件下进行记录的信息记录区的信息光道的光道间距设定得超过必要的宽度。就是说,可以减小信息记录区的光道间距Tp2,从而能增大记录容量。
在如实施形态3所述的备有多个记录层并从一侧的表面对各记录层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的多层记录媒体中,从照射激光的一侧看去,由于使通过跟前一侧的记录层后衰减了的激光照射靠里侧的记录层,所以所得到的反射光量减少,为能对里侧的记录层进行记录再生,激光照射侧的记录层必需具有足够的透光率,因而就不得不使反射率减低。由于反射率越低跟踪误差信号的振幅越小,所以在多层记录媒体中与记录层仅为1层的情况相比本发明的效果更为显著。
另外,也可以仅在其中任何一个记录层上设置导入区,并可以代替媒体信息光道而用模压凹坑等记录媒体的识别信息等。此外,在记录层303和记录层305上,也可以使光道间距彼此不同,还可以使光道的螺旋方向彼此相反。进一步,记录层的层数也可以为3层以上。
在本发明中,重要的是将试验记录区的光道间距设定为大于信息记录区的光道间距。实施形态1~3中示出的光学式记录媒体的形状、光道的半径位置、深度、沟槽宽度及光道间距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所使用的记录再生装置的性能或记录膜的特征而适当变更。
(实施形态4)在实施形态4中,说明记录再生装置及记录再生方法。图7是表示实施形态4的记录再生装置50的结构的框图。在记录再生装置50中,安装着在实施形态3中参照图6所述的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光学记录媒体301。记录再生装置50,备有光学头401。
图8是表示光学头401的结构的框图。光学头401,具有由波长405nm的半导体激光器构成的光源402。从光源402射出的激光,穿过准直透镜403、由备有可动机构的透镜构成的光路校正装置409、光束分离器404、1/4波长板405、物镜406后,会聚在光学记录媒体301上。
会聚在光学记录媒体301上的激光,通过由音圈407调整物镜406的位置,使其焦点对准在光学记录媒体301上形成的作为目标的记录层,并通过光路校正装置409的动作将象差调整到最小值。从记录层反射后的激光,再次穿过物镜406、1/4波长板405,并由光束分离器404反射后入射到检测器408,变换为电信号。
图7中示出的记录再生装置50,备有用于安装光学式记录媒体301并使其旋转的主轴电动机110、控制器111、将用于在光学式记录媒体301上进行记录的数据变换为记录信号的调制器112、根据记录信号驱动由半导体激光器构成的光源402的激光器驱动电路113、将从光源402射出的激光会聚在光学式记录媒体301上从而进行信息的记录同时从反射光取得再生信号的上述光学头401、对再生信号进行放大并生成信息再生信号114S、聚焦误差信号114F、跟踪误差信号114T及象差控制信号114A的前置放大器114、将信息再生信号114S变换为二值化信号的二值化电路115、根据二值化信号对数据进行解调的数据解调电路116、对将记录在配置于光学式记录媒体301上的试验记录区内的特定数据试验性地再生后的信号质量进行判定的信号质量判定器117、存储通过学习动作求得的最佳记录条件的记录条件存储器118、根据存储在记录条件存储器118内的记录条件控制激光脉冲的脉冲条件设定器119、根据聚焦误差信号114F控制光学头401以使激光的焦点对准在光学记录媒体301上形成的作为目标的记录层的聚焦控制电路120、根据跟踪误差信号114T控制光学头401以使激光在光学记录媒体301所形成的光道上进行适当扫描的跟踪控制电路121、根据象差控制信号114A控制光学头401以使作为目标的记录层上的激光的象差为最小值的象差控制电路122、沿光学记录媒体301的半径方向移动光学头401的移动装置123。
其中,聚焦误差信号114F,根据被称作象散法的一般方法生成。跟踪误差信号114T,根据以上参照图16和图17所述的推挽法生成。象差控制信号114A,根据再生信号生成,该信号的生成是为了当再生信号的强度变为最大时使作为目标的记录层上的激光象差最小。
在如光学式记录媒体301那样的多层记录媒体中,从照射激光一侧的表面到各记录层的厚度各不相同,所以,在记录再生装置中,在要进行记录再生的每个记录层上,必须将所照射的激光的焦点及象差调整到最佳状态。
在实施形态4的记录再生装置50中,当采用在特定的半径位置上配置了光道间距宽的区域的如光学式记录媒体301那样的多层记录媒体并对各记录层进行访问时,首先,由移动装置123将光学头401移动到特定的半径位置,从而将光学头401配置在作为目标的记录层的光道间距宽的区域上并将焦点对准,然后,在根据预定的条件大致调整了光路校正装置409的状态下进行跟踪。
这时,在光道间距窄的区域内,由于所得到的跟踪误差信号的强度小,所以,在未将激光的象差调整为最小的状态下很难进行跟踪,与此不同,在光道间距宽的区域内,由于所得到的跟踪误差信号的强度大,所以,只需对激光的象差进行大致的调整即可进行稳定的跟踪。
接着,可以调整光路校正装置409以使所记录的信息的再生信号的强度变为最大,从而将激光调整为使其象差最小。
因此,利用结构简单的光学头即可对多层记录媒体进行记录再生,而无需设置用于检测象差的专用检测器。
象差控制信号,也可以使用从光道的摆动得到的信号,并调整光路校正装置409以使所记录的信息的再生信号的强度变为最大,从而将激光调整为使其象差最小。此外,光路校正装置409,也可以由液晶元件等构成。
另外,在实施形态4的记录再生装置50中使用的多层记录媒体内,当事先设计多层记录媒体上的用于切换要访问的记录层的位置时,即使切换记录层的该位置不是用作试验记录用的区域,也最好将用于切换记录层的该位置上的光道间距设定为大于信息记录区内的通常的光道间距。
在实施形态4中,给出了将光学头401移动到预定的半径位置从而将光学头配置在记录媒体301的光道间距宽的区域上的例,但也可以将指示光道间距宽的区域的半径位置的信息记录在记录媒体301内,当起动时读出指示光道间距宽的区域的半径位置的信息并存储在控制器111内,从而可以根据指示光道间距宽的区域的半径位置的信息移动光学头401。
(实施形态5)实施形态5,涉及采用本发明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的记录再生方法。图9是表示采用本发明的光学式记录媒体101的记录再生装置60的一例的框图,图中示出安装了以上参照图1A和图1B所述的光学式记录媒体101的状态。
该记录再生装置60,备有用于安装光学式记录媒体101并使其旋转的主轴电动机10、控制器11、将用于在光学式记录媒体101上进行记录的数据调制为记录信号的调制器12、根据上述记录信号驱动半导体激光器的激光器驱动电路13、具有上述半导体激光器并用于将激光会聚在光学式记录媒体101上从而进行信息的记录同时从反射光取得再生信号的光学头14、输出从光学头14的光检测器20所设有的光接收器21及22输出的电信号的和信号15S的加法放大器15、将和信号15S二值化的二值化电路17、输出从上述光接收器21及22输出的电信号的差信号16S的差动放大器16、根据二值化后的和信号17S对记录在光学式记录媒体101所形成的光道上的数据进行解调的数据解调电路18、对将记录在配置于光学式记录媒体101上的试验记录区内的特定数据试验性地再生后的信号质量进行判定的信号质量判定器39、存储通过学习动作求得的最佳记录条件的记录条件存储器31、根据上述记录条件控制激光脉冲的脉冲条件设定器32、根据差信号16S控制光学头14以使激光对光学式记录媒体101上所形成的光道进行适当的扫描的跟踪控制电路19。
图10是表示采用了图9所示的记录再生装置60的记录再生方法的流程图。
首先,起动记录再生装置60(步骤S501)。具体地说,将光学式记录媒体101安装在主轴电动机10上并使其旋转,然后,由光学头14将信息再生用激光照射在光学式记录媒体101上,通过访问配置于光学式记录媒体101上的导入区103,读出上述导入区103所记录着的光学式记录媒体101的识别信息等。上述识别信息等的读出,通过由数据解调电路18对由按预定的二值化限幅电平设定的二值化电路17将从来自光学式记录媒体101的反射光得到的和信号15S二值化后的信号17S进行解调并将其输入到控制器11而执行。
接着,进行寻求最佳记录再生条件的学习动作(步骤S502)。该学习动作,按以下的步骤进行。首先,移动光学头14,按照比在用于记录信息的信息记录区105上形成的光道的光道间距宽的光道间距,对形成了深度和宽度与信息记录区105相同的光道的试验记录区104进行访问。控制器11,根据预定的特定条件或由光学式记录媒体101的识别信息指定的条件设定脉冲条件设定器32。然后,由调制器12将从控制器11输出的特定数据调制为激光器驱动信号,激光器驱动电路13,根据上述激光器驱动信号,驱动光学头14内所设有的半导体激光器。由光学头14将从上述半导体激光器射出的光会聚在光学式记录媒体101上,并将试验信号记录在配置于光学式记录媒体101上的试验记录区104内。
由信号质量判定器39测定由二值化电路17将按上述方式对记录在试验记录区104内的试验信号进行再生的再生信号二值化后的信号的抖动值(再生后的信号位置相对于用作基准的时钟的变化量),并将其与预定的判定基准进行比较,从而判定信号质量。当上述抖动值满足上述判定基准时,结束学习动作。当上述抖动值不满足判定基准时,依次改变上述脉冲条件,并判定上述特定数据的试验记录及进行了上述试验记录的试验信号的信号质量。反复进行该作业直到抖动值满足判定基准,从而求得最佳的记录条件。
接着,将通过步骤S502中的学习动作求得的最佳记录条件存储在记录再生条件存储器31内(步骤S503),根据上述最佳记录条件设定脉冲条件,并将信息记录在信息记录区105内(步骤S504)。
如上所述,通过在光道间距设定为比记录信息的信息记录区宽的区域上进行试验记录,在试验记录时,与记录信息时相比,可以得到更大的跟踪误差信号。
因此,在用于寻求最佳记录条件的学习动作过程中,即使在非晶形区域极大的不适当的记录条件下进行试验记录,也能执行稳定的跟踪控制。所以,无需将只在最佳记录条件下进行记录的信息记录区上形成的信息光道的光道间距设定得超过必要的宽度。就是说,可以减小配置于光学式记录媒体101上的信息记录区105的光道间距,从而能增大记录容量。
另外,也可以在初次使用光学式记录媒体101时将由记录再生装置60求得的最佳记录条件记录在光学式记录媒体101上,当再次使用光学式记录媒体101时可以读出光学式记录媒体101上所记录的最佳记录条件并存储在记录再生条件存储器31内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在每次将记录媒体101安装在记录再生装置60内起动时可以省略或缩短寻求最佳记录再生条件的学习动作。
(实施形态6)实施形态6,说明在实施形态1中参照图1A、图1B及图2所述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101的制造方法。图11A~图11D是用于说明实施形态6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101的制造方法中制作光盘的原盘的工序的断面图。
参照图11A,首先,准备好均匀地涂布了正型光敏抗蚀剂的圆盘形状的玻璃基板1。
然后,参照图11B,由使用了波长248纳米(nm)的远紫外线激光的激光记录装置(LBR)202,对预刻沟槽图案进行曝光,使试验记录区104的光道间距Tp1大于信息记录区105的光道间距Tp2。
在激光记录装置202中,安装着一个用于检测沿玻璃基板1的半径方向的移动量的编码器。激光记录装置202,可以根据由编码器检测出的脉冲数及预定的脉冲间隔计算移动量。激光记录装置202,根据预定的脉冲间隔及由编码器检测出的脉冲数,按照试验记录区104的光道间距Tp1及信息记录区105的光道间距Tp2移动。
激光记录装置202,根据与试验记录区104的光道间距Tp1相当的脉冲设定值,使预刻沟槽图案曝光。而当移动到信息记录区105时,切换为与信息记录区105的光道间距Tp2相当的脉冲设定值,并使预刻沟槽图案曝光。
因此,在信息记录区105上,形成光道间距Tp2的预刻沟槽图案,在试验记录区104上,形成比光道间距Tp2宽的光道间距Tp1的预刻沟槽图案。
接着,参照图11C,按如上方式,在玻璃基板1上形成所需沟槽图案的潜像203。然后,参照图11D,一边使玻璃基板1旋转,一边从显影喷嘴204喷出显影液,从而对在玻璃基板1上形成的潜像203进行显影。
图12A~图12F是用于说明实施形态6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101的制造方法中制作压模的工序的断面图。
参照图12A,在将显影出潜像203的玻璃基板1干燥后,制成形成了所需沟槽图案205的光盘原盘206。然后,参照图12B,在光盘原盘206上形成镍膜401,使其覆盖沟槽图案205。接着,参照图12C,将镍膜401作为电极进行镀镍而形成镍薄板402。然后,参照图12D,将镍薄板402从光盘原盘206剥离并将抗蚀剂除去,即可制成转印了所需沟槽图案的厚约0.3毫米(mm)的镍薄板原盘(父盘)403。
接着,参照图12E,对父盘403再次进行镀镍,并将镍镀层从父盘403剥离,即可制成转印了在父盘403上形成的所需沟槽图案的厚约0.3mm的镍薄板(母盘)404。然后,参照图12F,对母盘404的背面进行研磨后,冲裁成规定的形状,即可制成形成了所需沟槽图案的模具(压模)405。
图13A~图13F是用于说明根据压模405制造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101的工序的断面图。
参照图13A,将压模405安装在图中未示出的注射成形机上,以聚碳酸酯为材料进行注射成形,从而制成转印了所需沟槽图案的厚约1.1mm的透明基板1。接着,参照图13B,在转印了所需沟槽图案的透明基板1的表面上,用溅射法层叠以Ge Sb Te为主要成分的相变型记录层2。
然后,参照图13C,准备厚约90微米(μm)的聚碳酸酯片503。然后,在旋转涂敷机上向聚碳酸酯片503滴落紫外线固化树脂504。在这之后,将透明基板1重叠在聚碳酸酯片503上,使形成了相变型记录层2的面与聚碳酸酯片503相对。
接着,参照图13D,使旋转涂敷机旋转而将多余的紫外线固化树脂504甩掉,直到紫外线固化树脂504的厚度变为大约10μm时停止旋转涂敷机的转动。然后,参照图13E,从紫外线源505向紫外线固化树脂504照射紫外线以使紫外线固化树脂504固化。参照图13F,由紫外线固化树脂504和聚碳酸酯片503构成保护层3,按照上述方式,即可制成光学式记录媒体101。
图14A~图14C是用于说明制造实施形态3中所述的备有2个记录层303及305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301的工序的断面图。参照图14A,首先,按照与以上参照图13A及13B所述的工序相同的工序,在基板306上形成记录层305。然后,使用对图中未示出的父盘基板的背面进行研磨后冲裁成规定形状的压模,以聚碳酸酯为材料进行注射成形,从而制成形成了所需沟槽图案的转印用基板601。接着,在记录层305上涂布紫外线固化树脂504。在这之后,将转印用基板601与紫外线固化树脂504重叠,使形成了所需沟槽图案的面与紫外线固化树脂504相对。
接着,参照图14B,由紫外线源505从转印用基板601侧向紫外线固化树脂504照射紫外线以使紫外线固化树脂504固化。
然后,参照图14C,将转印用基板601从紫外线固化树脂504剥离,从而在紫外线固化树脂504上形成沟槽图案。接着,用溅射法形成相变型记录层303。紫外线固化树脂504,构成以上参照图6所述的隔离层304。然后,按照与以上参照图13C~图13F所述的工序相同的工序,形成由聚碳酸酯构成的保护层302。
按照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在试验记录时能进行可靠的跟踪控制的大容量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及其记录再生装置、记录再生方法、以及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的制造方法。
权利要求
1.一种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备有大致呈圆盘状的基板、在上述基板表面上形成的通过照射激光而对信息进行记录、再生或擦除用的记录层,在上述基板的表面上,至少配置着用于进行试验记录的试验记录区和用于记录上述信息的信息记录区,在配置于上述基板表面上的上述试验记录区及上述信息记录区内,分别形成着按螺旋状或同心圆状配置的试验记录光道及信息记录光道,上述试验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大于上述信息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信息记录区,制成环型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试验记录区,配置在上述信息记录区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试验记录区,配置在上述信息记录区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试验记录区,与上述信息记录区邻接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试验记录区与上述信息记录区之间,配置着不形成光道的呈镜面状的保护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试验记录光道的深度及宽度,实际上与上述信息记录光道的深度及宽度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试验记录光道的断面形状,实际上与上述信息记录光道的断面形状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基板的表面上,还配置着记录了再生专用的规定识别信息的导入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导入区内,形成着按螺旋状或同心圆状配置的导入光道,上述导入光道的光道间距,实际上与上述试验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具有相同的宽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入区,配置在上述信息记录区的内侧。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入区,配置在上述试验记录区的内侧。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入区,与上述试验记录区邻接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入光道的深度及宽度,实际上与上述信息记录光道的深度及宽度以及上述试验记录光道的深度及宽度相同。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入光道的断面形状,实际上与上述信息记录光道的断面形状及上述试验记录光道的断面形状相同。
16.一种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备有大致呈圆盘状的基板、在上述基板表面上形成的通过照射激光而对信息进行记录、再生或擦除用的第1记录层、在上述第1记录层上形成的隔离层、在上述隔离层上形成的通过照射上述激光而对信息进行记录、再生或擦除用的第2记录层,在上述基板的表面上,至少配置着用于进行试验记录的第1试验记录区和用于记录上述信息的第1信息记录区,在配置于上述基板表面上的上述第1试验记录区及上述第1信息记录区内,分别形成着按螺旋状或同心圆状配置的第1试验记录光道及第1信息记录光道,在上述隔离层的表面上,至少配置着用于进行试验记录的第2试验记录区和用于记录上述信息的第2信息记录区,在配置于上述隔离层表面上的上述第2试验记录区及上述第2信息记录区内,分别形成着按螺旋状或同心圆状配置的第2试验记录光道及第2信息记录光道,上述第1试验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大于上述第1信息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上述第2试验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大于上述第2信息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试验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和上述第2试验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彼此具有相同的宽度,上述第1信息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和上述第2信息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彼此具有相同的宽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试验记录光道及上述第1信息记录光道,按螺旋状配置,上述第2试验记录光道及上述第2信息记录光道,按螺旋状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试验记录光道及上述第1信息记录光道的螺旋方向与上述第2试验记录光道及上述第2信息记录光道的螺旋方向,彼此相反。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基板和上述隔离层的至少一方的表面上,还配置着记录了再生专用的规定识别信息的导入区。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导入区内,形成着按螺旋状或同心圆状配置的导入光道,上述导入光道的光道间距,实际上与上述第1及上述第2试验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具有相同的宽度。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入区,配置在上述第1及上述第2信息记录区的内侧。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入区,配置在上述第1及上述第2试验记录区的内侧。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入区,与上述第1及上述第2试验记录区邻接配置。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入光道的深度及宽度,实际上与上述第1及上述第2信息记录光道的深度及宽度以及上述第1及上述第2试验记录光道的深度及宽度相同。
2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入光道的断面形状,与上述第1及上述第2信息记录光道的断面形状以及上述第1及上述第2试验记录光道的断面形状相同。
27.一种记录再生装置,通过使激光照射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而对信息进行记录、再生或擦除,该记录再生装置的特征在于备有为将特定信息试验性地记录在以使其光道间距大于上述信息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的方式在上述试验记录区域内形成的上述试验记录光道上而设置的记录装置。
28.一种记录再生装置,通过使激光照射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而对信息进行记录、再生或擦除,该记录再生装置的特征在于备有用于进行如下动作的装置,即当访问上述记录媒体的各记录层时,首先将光学头移动到作为目标的记录层的光道间距大的区域上,使激光的焦点对准上述记录层,并在跟踪到信息光道后,调整上述激光的象差。
29.一种记录再生方法,通过使激光照射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而对信息进行记录、再生或擦除,该记录再生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特定信息试验性地记录在以使其光道间距大于上述信息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的方式在上述试验记录区域内形成的上述试验记录光道上的步骤。
30.一种记录再生方法,通过使激光照射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而对信息进行记录、再生或擦除,该记录再生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进行如下动作的步骤,即当访问上述记录媒体的各记录层时,首先将光学头移动到作为目标的记录层的光道间距大的区域上,使激光的焦点对准上述记录层,并在跟踪到信息光道后,调整上述激光的象差。
31.一种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制造方法,用于制造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在配置于上述基板表面上的上述试验记录区及上述信息记录区内分别形成按螺旋状或同心圆状配置的试验记录光道及信息记录光道的光道形成工序、在分别形成了上述试验记录光道及上述信息记录光道的上述基板表面上形成通过照射激光而对信息进行记录、再生或擦除用的上述记录层的记录层形成工序,上述光道形成工序,以使上述试验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大于上述信息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的方式分别形成上述试验记录光道及上述信息记录光道。
32.一种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制造方法,用于制造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在配置于上述基板表面上的上述第1试验记录区及上述第1信息记录区内分别形成按螺旋状或同心圆状配置的上述第1试验记录光道及上述第1信息记录光道的第1光道形成工序、在分别形成了上述第1试验记录光道及上述第1信息记录光道的上述基板表面上形成通过照射激光而对上述信息进行记录、再生或擦除用的上述第1记录层的第1记录层形成工序、在上述第1记录层的表面上形成上述隔离层的隔离层形成工序、在配置于上述隔离层表面上的上述第2试验记录区及上述第2信息记录区内分别形成按螺旋状或同心圆状配置的第2试验记录光道及第2信息记录光道的第2光道形成工序、在分别形成了上述第2试验记录光道及上述第2信息记录光道的上述隔离层表面上形成通过照射激光而对上述信息进行记录、再生或擦除用的上述第2记录层的第2记录层形成工序,上述第1光道形成工序,以使上述第1试验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大于上述第1信息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的方式分别形成上述第1试验记录光道及上述第1信息记录光道,上述第2光道形成工序,以使上述第2试验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大于上述第2信息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的方式分别形成上述第2试验记录光道及上述第2信息记录光道。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在试验记录时能进行可靠的跟踪控制的大容量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光学式信息记录媒体,备有大致呈圆盘状的基板和记录层,在基板的表面上,至少配置着用于进行试验记录的试验记录区104和用于记录信息的信息记录区105,在配置于基板表面上的试验记录区104及信息记录区105内,分别形成着按螺旋状或同心圆状配置的试验记录光道及信息记录光道,试验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Tp1,大于信息记录光道的光道间距Tp2。
文档编号G11B7/24GK1448921SQ0310798
公开日2003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29日
发明者秋山哲也, 西内健一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