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记录再现方法及记录再现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以激光照射进行信息记录再现的光盘系统中使记录再现条件最优化的方法及装置,其目的是实现考虑到轨道宽度及反射率等轨道的圆周内偏差的稳定的记录再现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存在多种可记录光盘,可用于保存视频录像、声音录音或者个人计算机的数据。在可记录光盘中记录了记录信号及记录功率等与各光盘相对应的最佳的记录信息。然而,即使对于记录层的膜质等光盘媒体的材料及轨道结构相同的光盘进行批量制造,由于制造工序的批量偏差,有时基材厚度、轨道间距的大小等也会有不同。另外,同样地,即使对于用来执行光盘的记录、再现的光盘驱动器,在激光波长及接收来自光盘的反射光的光接收元件灵敏度等光头、焦距控制、跟踪控制等伺服控制精度等方面也存在偏差。即,即使将记录功率及伺服控制等记录状态设定为相同,由于光盘及光盘记录再现装置等个体差异,也会产生记录灵敏度的变化。为了防止这样的个体差异引起的记录灵敏度的下降,在装卸记录媒体时等执行校正动作。校正是指为了确保用户数据的信号质量而对记录功率或者脉冲形状等进行最优化的控制。
一般的记录校正动作采用如DVD-RAM那样设置在内周部的试写区进行。参照图1说明光盘的记录功率校正动作的一个实例。在图1(a)中,101是光盘,102用户数据区域,103是PCA(Power CalibrationArea,功率校准区域)区域,104是PIC(固有信息和控制数据)区域。用户数据区域102是记录数据信息的区域。PCA区域103作为试写区设置在用户数据区域102的内周部,并且不限定使用次数及记录开始位置等。另外,在PIC区域中记载了记录功率、脉冲宽度、记录容量等盘片信息。在图1(b)中表示与记录功率相对应的光盘101的反射光量的信号变化的RF信号电平。在PCA区域103中,一般地,使记载在PIC区域104中的记录功率分级变化,检测对各记录功率的RF信号电平,根据调制度或非对称性等状态变化,确定在用户数据区域102进行记录的最佳功率。
作为有效利用了上述记录功率校正动作的现有的技术实例,有特开2002-170236号公报。上述现有的技术实例是一种将一部分记录脉冲串置换成检测用脉冲并且按区段单位进行记录,并采用通过采样电路对RF信号进行采样后的各值求出各脉冲的调制度变化、由此计算出最佳的记录功率的技术。
DVD-RAM等可改写的光盘一般具有区段结构,其记录动作是按区段单位执行的。当在轨道上存在损伤或者在光盘表面存在尘埃、或者在制造时在记录层或反射层的层厚方面存在偏差等情况下,在轨道圆周内的反射率有时会产生变动。即,当检测调制度的所有区段或者一部分区段中的反射率从预定值开始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由于来自光盘的反射光量发生变化,无法正确检测出与分级的记录功率变化相对应的各调制度。其结果是,最终根据调制度计算出来的记录功率有可能比所希望的最佳的记录功率高或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轨道圆周内反射率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可以平均地检测出调制度等再现信号质量的指标值并且计算出更加稳定的记录功率或者其他记录再现条件的可靠性高的光盘的记录再现条件的最优化方法及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记录再现方法是在光盘上记录信息或者再现记录在上述光盘上的信息的记录再现方法,其包含分级且单调地m次(m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改变记录再现条件并且同时n次(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重复对上述光盘的记录动作及再现动作中的一种动作的步骤;根据从上述光盘再现出来的m×n个信号数据,求取相同记录再现条件下得到的m个平均化的指标值的步骤;根据上述m个平均化的指标值,确定最佳的记录再现条件的步骤;及根据上述最佳的记录再现条件对上述光盘执行记录动作及再现动作中的至少一种动作的步骤,由此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记录再现装置是在光盘上记录信息或者再现记录在上述光盘上的信息的记录再现装置,其具备以激光照射上述光盘的光头;控制上述激光的激光控制部;控制上述光头的光头控制部;光盘控制器,用来控制上述激光控制部和上述光头控制部以便在分级且单调地m次(m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改变记录再现条件的同时n次(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重复对上述光盘的记录动作及再现动作中的一种动作;及信号处理部,用来根据从上述光盘中再现出来的m×n个信号数据求取在相同记录再现条件下得到的m个平均化的指标值,其中,上述光盘控制器根据上述m个平均化的指标值决定最佳的记录再现条件,并且控制上述激光控制部和上述光头控制部以便根据上述最佳的记录再现条件对上述光盘执行记录动作及再现动作中的至少一种动作,由此实现上述目的。
图1是记录校正动作实例的说明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光盘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轨道形状的说明图。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脉冲波形及记录功率的说明图。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轨道的模式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记录功率的变化及来自记录轨道的再现信号的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与记录功率相对应的调制度特性与目标调制度的关系的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基于调制度的记录功率导出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记录再现装置的框图。
图10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记录再现装置中使用信号处理电路的实例的框图。
图11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记录再现装置中不使用信号处理电路的实例的框图。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与记录功率相对应的非对称特性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基于非对称性的记录功率导出动作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与记录功率相对应的抖动特性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基于抖动的记录功率导出动作的流程图。
图16是说明本实施方式中记录标记的边缘偏移和脉冲调整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与记录脉冲的修正量相对应的移动特性的图。
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基于移动的记录脉冲条件导出动作的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基于抖动的再现时的倾斜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基于抖动的记录时的倾斜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2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基于抖动的再现时的跟踪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2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基于抖动的记录时的跟踪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2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基于抖动的再现时的聚焦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2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基于抖动的记录时的聚焦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2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基于抖动的再现时的球面象差修正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2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基于抖动的记录时的球面象差修正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2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基于抖动的波形均衡器的频率特性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2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记录功率的变化的图。
图2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记录功率的变化的图。
图3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记录功率的变化及来自记录轨道的再现信号的图。
图3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记录功率的变化的图。
图3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记录功率的变化及最佳的记录功率导出方法的图。
图33是表示轨道的圆周内位置和最佳的记录功率之间的关系的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方式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使用Blu-ray盘片(BD)时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图2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盘的结构图。图2中,光盘200包含第一衬底201、第一保护层202、记录层203、第二保护层204、反射层205及第二衬底206。在光盘200中形成箝位孔207。
第一衬底201及第二衬底206由聚碳酸酯树脂等构成,第一保护层202及第二保护层204试图在保护记录层203的同时利用多重反射提高再现信号的质量。设置箝位孔207是为了通过轴棒传递主轴电动机的旋转以使光盘旋转。
记录层203具有螺旋状的多个轨道(未图示)。使上述轨道具有岸沟(land-groove)结构(未图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使用规定的调制规则例如(1,7)调制码记录下来的信息作为记录标记记录在沟槽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附图中的轨道的说明主要是指沟槽部(groove),而省略了岸部(land)。利用激光的记录功率使记录层的材料在光学特性上发生变化以形成记录标记。从第1衬底201侧照射激光。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记录层的材料作成相变材料,另外也可以是有机染色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轨道构成为弯曲的摆动凹槽(wobble)形状,作成含有地址信息的轨道。在图3中表示轨道形状的说明图。在图3中,图3(a)是本实施方式的摆动凹槽形状301,根据摆动波形的倾斜角度或方向等来判断地址信息(数字信号)。另外,也可以用摆动凹槽形状301以外的方式形成地址信息。例如,如图3(b)所示,由多个区段构成轨道,在各区段中用凸凹坑302形成地址信息。由于上述凸凹坑302使照射的激光的反射光量发生变化,因此能够判断出地址信息的信号“0”及“1”。这样,也可以用摆动凹槽形状以外的方式来形成地址信息。
在图4中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记录脉冲波形及记录功率的说明图。图4(a)中,作为记录数据作成时的基准信号的通道时钟的周期Tw为66MHz,根据上述周期Tw确定图4(b)所示的记录信号NRZI(Non Return to Zero Inverting不归零反转)的记录标记及空隙的时间间隔。
图4(c)是用于形成记录标记的激光的多脉冲串。将多脉冲串的记录功率Pw设定为加热Pp功率401、冷却Pb功率403及消去Pe功率402中的任意一个。加热Pp功率401及冷却Pb功率403是为了形成记录标记所必需的功率。消去Pe功率402是为了消去已有的记录标记以形成空隙所必需的功率。将激光的消光时检测出的消光电平404作为基准电平设定上述Pp功率401、Pe功率402及Pb功率403。
进一步,针对2T、3T或4T以上长度分别设定多脉冲串的首部的脉冲宽度Ttop。在3T以上的多脉冲串中,存在接在脉冲宽度Ttop之后的1以上的脉冲宽度Tmp。脉冲宽度Tmp的设定是相同的,与记录标记的长度无关。
上述多脉冲串的记录功率的各个值及脉冲宽度等记录时的激光发光条件记录在PIC区域104中。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在使记录功率Pw变化时,脉冲宽度恒定,与记录功率的变化无关。因此,如果能够再现PIC区域104记载的多脉冲串的记录功率及脉冲宽度并且以激光照射记录膜,就能够形成如图4(d)所示的记录标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计算调制度的记录信号使用调制码的最长标记的单一信号。例如,在(1,7)调制码中,调制码的最长标记的单一信号是8T单一信号。所谓8T单一信号是指,将T作为记录时钟Tw的一个周期大小的长度时,8T标记和8T空隙交替重复的信号。选择8T单一信号是因为,由于调制度依赖于记录标记的大小特别是标记宽度而发生变化,因此必须预先形成标记宽度稳定的记录标记。例如,由于光头的光学特性的偏差,在记录标记始端的标记宽度随着上述Ttop上升时间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记录标记越短,上述标记宽度变化在标记全体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大。因此,即使在记录标记的始端部或终端部标记宽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记录标记长的一方也能够在记录标记中心部得到稳定的标记宽度,因此,最长的标记是最有效的。另外,采用单一信号是为了避免与其他信号之间的码间干扰等影响及防止求取调制度时因为其他不需要的信号而导致采样数目减少。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所使用的轨道的记录/未记录状态进行说明。
当存在上次使用光盘时由高输出的记录功率写完留下的较大的记录标记时,在上述记录标记上用低输出的记录功率进行覆盖记录的情况下,不能够完全消去上述记录标记,而是形成比本来用低输出形成的记录标记更大的记录标记,检测出的调制度有时会发生变化。另外,由于记录/未记录状态产生的影响(串扰),相邻轨道在RF信号电平方面发生变化,用相同记录功率进行记录检测得出的调制度有时会不同。为了避免上述的RF信号或调制度的检测差,必须在预先消去既存的记录标记之后形成记录标记。因此,无论有无记录标记,对于包含进行记录再现的轨道及相邻轨道的3个轨道,预先利用上述Pe功率402执行DC消去(以下记作消去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包含相邻轨道的3个轨道执行消去动作,然而,也可以对3个轨道以上的轨道执行消去动作,进一步,在可以忽略上述串扰影响的情况(例如,轨道间距长的轨道结构)下,仅对进行记录再现的轨道执行消去动作,由此可以实现使用相同基准检测调制度的目的。另外,当能够识别及选择初次使用不存在写完留下的记录标记的上述光盘或者上述3个轨道为未记录状态的情况下,也可以不执行消去动作。
接着,说明将m次(m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改变上述多脉冲串的记录功率Pw以形成记录标记的动作重复执行n次(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的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地址单位作为改变记录再现条件的单位。例如,在BD的情况下,在进行测试记录的内周23mm附近,由于轨道一周存在约32个地址单位,因此能够预先确定n=4、m=8等。
参照图5说明改变记录功率以检测调制度所需要的轨道的使用范围。在图5(a)中表示n次执行在1个轨道的m次记录功率改变后的轨道使用实例,图5(b)中表示按每个轨道m次改变记录功率后的轨道使用实例。
如图5(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轨道一周一分为四(在该实例中,重复动作次数n=4)来谋求轨道圆周内偏差的平均化。因此,即使在m次改变记录功率的情况下,每当光盘每旋转1/4周时,都会再次设定相同的记录功率。即,能够得到与使用相同功率对轨道一周进行记录并检测4处调制度的手段相同程度的性能。而且,如图5(b)所示,当使用相同功率对轨道一周进行记录时,如果包含相邻轨道为未记录状态的情况,则需要(2m+1)条轨道,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轨道一周使记录记录功率改变m次,因此,即使包含相邻轨道,也仅使用3条轨道即可完成,能够省略不必要的轨道使用及记录时间。
下面说明记录功率的变化及调制度的计算。
在图6中表示记录功率的变化及RF信号电平,其中,该RF信号电平表示来自利用上述记录功率记录的轨道的反射光量的信号。图6(a)用直线表现图5(a)中说明的轨道一周,记号A到F是使记录功率变化6次(即,m=6)时各记录功率的记录范围。从记号A到F的各记录范围的长度相同,与记录功率的输出值无关。
然而,各记录范围也不一定是相同长度。例如,在急剧的功率变化下的功率变更中,使用所希望的功率值以外的记录功率记录记录范围,因此信号检测精度会下降。因此,也可以通过将上述记号A和B的记录范围内的记录功率设定为相同等动作,来针对特定的记录功率改变记录范围。
图6(b)表示对应于从上述记号A到F的各记录范围的记录功率Pw的变化。在该图中的记录功率PA、PB、PC、PD、PE及PF表示上述Pp功率401的输出值,计算上述Pe功率402及Pb功率403的输出值,以使得Pe/Pp之比及Pb/Pp之比始终保持恒定关系。这里,根据记载在PIC区域104中的信息确定上述Pe/Pp之比及Pb/Pp之比。然而,在固定Pe功率402或Pb功率403并仅检测Pp功率401的记录特性等情况下,也可以根据用途改变上述Pe/Pp之比及Pb/Pp之比。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记录功率Pw的变化倾向是从高输出向低输出分级地变化,然而,只要是上述光盘每旋转1/4周时再次设定相同的记录功率,也可以是记录功率从低输出向高输出变化,或者记录功率不是分级地变化而是不规则地变化。进一步,记录功率Pw的变化量采用图6所示的恒定量即预定值ΔPw601。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所希望的预定值ΔPw601是由BD标准规定的上限记录功率的5%。这是因为,当变化量在5%以下的情况下检测信号的变化少,因此需要重复再次改变记录功率的动作,并且执行时间也会增加。这是因为,与此相对,当变化量大于等于5%时,如上所述由于急剧的功率变化,必须增大记录范围的长度,因此记录功率的变化次数m会减少。因此,对于记录功率以低输出进行记录的单层盘片和以高输出进行记录的双层盘片,预定值ΔPw601不同。另外,对于记录功率为不同的种类的盘片(例如,DVD-RAM),预定值ΔPw601也会发生变化。
简单说明使记录功率变化的初始值。可以利用下式(式1)求取盘片制造商推荐的记录功率Pw。
Pw=Pind*ρ……(式1)这里,在PIC区域104中记载记录功率Pind及常数ρ。另外,也记载用记录功率Pind进行记录时检测出的调制度mk。因此,在将调制度mk作为检测目标的情况下,希望将记录功率Pind或者其附近的记录功率(Pind±α)作为初始值。这里,α为任意的功率值,例如预定值ΔPw601。另外,如在光头的光学特性方面存在个体差异或者在光头上附着有尘埃等情况,即使在所有的光盘的驱动器中都使用记录功率Pind进行记录,也不一定检测出调制度mk,因此,要注意的是,记录功率Pind和后述的记录功率Pk并不一定一致。
这样,使记录功率Pw分级变化进行记录的结果是,轨道一周RF信号电平的变化如图6(c)所示,在图6(d)中表示从使用记录功率Pa进行记录的记录区域中再现出来的RF信号的放大图。在图6(d)中,602是在完全没有来自光盘的反射光量的状态下的信号电平Vref,它成为计算RF信号的调制度时的基准电平。另外,603是相对于上述Vref起的RF信号的最小值VAL,604是相对于上述Vref起的RF信号的最大值VAH。因此,在使用记录功率PA进行记录的4处(n=4)记录领域中,将分别检测出的信号电平VAH604及VAL603进行平均化,能够利用下式(式2)计算出将轨道一周的偏差进行平均化的调制度。
mA=(VAH-VAL)/VAH……(2)另外,也能够同样地求得从使用其他记录功率PB、PC、PD、PE及PF记录的各记录区域中再现出来的RF信号的调制度。
接着说明根据用记录功率的变化求得的调制度特性来导出最佳记录功率的方法。在图7中表示对应于记录功率PA到PF的调制度mA到mF。采用这6个(m=6)调制度mA到mF作为信号质量的指标值求取最佳的记录功率。701是成为检测目标的调制度mk,702是检测出调制度mk701的记录功率Pk。
首先,判断目标调制度mk是否包含在调制度mA到调制度mF的范围内。图7(a)表示目标调制度mk701在调制度mA到调制度mF的范围之外的情况,图7(b)表示目标调制度mk701在调制度mA到调制度mf的范围之内的情况。
如图7(a)所示,当调制度mk在范围以外时,需要再次改变记录功率以检测出包含调制度mk的调制度。此时,虽然也可以移动到其他的轨道,或者再次利用相同轨道,但必须如上所述预先消去记录标记。然而,在再次利用相同轨道的情况下,由于未在相邻轨道进行记录,因此,仅对利用第一次记录动作形成了记录标记的中心轨道进行消去动作即可。以第二接近调制度mk的记录功率为基准,确定要再次执行的记录功率范围。图7(a)相当于记录功率PE。这里说明选择第二接近的记录功率的理由。例如,在图7(a)中,目标调制度mk为40%,检测出以记录功率PF记录的调制度mF为40.5%,而且,在以上述记录功率PF为功率基准使第二次的记录功率的变化向低输出变化的情况下,当使用功率基准的记录功率(与第一次的记录功率PF相同)记录的调制度为39.5%时,在第2次记录功率变化中也检测不到目标调制度40%,而必须执行第三次记录功率变化,另外,第三次以后有可能出现与第二次相同的现象。为了避免该检测错误,在使下次记录功率变化的情况下,将第二接近调制度mk的记录功率作为基准。因此,当调制度mk小于等于调制度mF的情况下,将记录功率PE设定为下次记录功率变化时的初始值PA,当调制度mk大于等于调制度mA的情况下,将记录功率(PB+(m-1)*ΔPw601)即(PB+5*ΔPw601)设定为下次记录功率变化时的初始值PA。
如图7(b)所示,当调制度mk在范围之内的情况下,识别调制度在mk以上且最靠近mk的最接近调制度m+、及未满调制度mk且最靠近mk的最接近调制度m-。在图7(b)中,上述最接近调制度m+相当于调制度mC,上述最接近调制度m-相当于调制度mD。接着,根据上述最接近调制度m+及m-这两点的线性近似及调制度mk的值,计算预测要检测调制度mk的记录功率Pk。最后,能够利用下式(式3)求得在用户数据区域102实际记录数据时所采用的功率(即,最佳的记录功率)Pbest。
Pbest=Pk*ρ……(式3)如果至此为止所说明的记录功率的导出过程加以归纳,即得图8。在图8中,为了判别消去动作的次数而设置整数Er,如上所述,在执行第一次的记录功率变化时,也包含相邻轨道执行消去动作,然而,第二次就仅对第一次执行了记录的中心轨道执行消去动作。另外,设置消去动作次数的上限值Ermax(例如,10次),当消去动作次数Er超过Ermax值时,判断出正在使用的轨道中存在问题,也能够使用移动到其他轨道等手段。
另外,在图6(a)所示的实例中,从记号A到F的各记录范围为相同长度,但各记录范围也不一定是相同长度。例如,在图6(a)所示的实例中,如在从记录功率PF移动到记录功率PA时那样必须记录功率发生急剧变化的情况下,改变记录功率,在该改变后的记录功率稳定之前用所希望的记录功率PA以外的记录功率进行记录,由此,在覆盖记号A的记录范围的整个范围内很难用所希望的记录功率PA进行记录。其结果是,记号A的记录范围内的记录功率的可靠性下降。
参照图28,说明解决记录功率急剧发生变化时记录功率可靠性下降的问题的方法。
图28(a)与图6(a)同样地用直线表示图5(a)中已说明的轨道的一周。在图28(a)中,从记号A到E表示使记录功率的变化为5次(即,m=5)时各记录功率的记录范围。从记号A到E的各记录范围的长度相同,与记录功率的输出值无关。
在图28(a)中,记号T表示对于各n的首部的记录范围。记号T的记录范围配置在记号E的记录范围和记号A的记录范围之间。从记号A到E的各记录范围用于求取信号质量的指标值(例如,再现信号的调制度),与此相对,记号T的记录范围不用于求取信号品质的指标值。记号T的记录范围的长度可以与从记号A到E的各记录范围的长度相同,但也可以比从记号A到E的各记录范围的长度要长。例如,记号T的记录范围的长度可以为从记号A到E的各记录范围的长度的2倍。在记录功率急剧变化时,设计记号T的记录范围的长度,以使得与改变该记录功率且直到该改变后的记录功率稳定为止的时间相对应。
图28(b)表示对应于图28(a)所示的记号T及从记号A到E的各记录范围的记录功率Pw的变化。在图28(b)所示的实例中,从记录功率PA到PE的电平每恒定值地分级且单调减少。将记录功率PT设定为与记录功率PA为相同的电平。由此,在记号T的记录范围内,记录功率有可能不是所希望的记录功率PA,但在记号A的记录范围内,能够可靠地使记录功率成为所希望的记录功率PA。其结果,记号A的记录范围内的记录功率的可靠性不会下降。由于未使用从记号T的记录范围内获得的再现信号来求取信号质量的指标值,因此,不会影响记录功率的可靠性。
这样,在图28中,以对于各n使记录功率从高功率分级地向低功率变化的情况为实例,说明了解决记录功率的可靠性下降的问题的方法。该方法也适用于对于各n使记录功率从低功率分级地向高功率变化的情况。
参照图29,说明解决记录功率急剧变化时记录功率可靠性下降问题的方法。
图29(a)中除了从记号A到E的记录范围的排列相反之外,与图28(a)相同。记号T的记录范围的长度参照图28(a)如上述那样确定。
图29(b)除了从记录功率PE到PA的电平按照恒定值分级且单调增加之外,与图28(b)相同。在图29(b)所示的实例中,将记录功率PT设定为与记录功率PE相同的电平。由此,在记号T的记录范围内,虽然记录功率有可能不是所希望的记录功率PE,但是,在记号E的记录范围内,能够可靠地使记录功率成为所希望的记录功率PE。其结果是,记号E的记录范围内的记录功率的可靠性不会下降。由于为求取信号质量的指标值而没有使用从记号T的记录范围得到的再现信号,因此,不会影响到记录功率的可靠性。
另外,替代设置图28、图29所示的记号T的记录范围,通过限制测量范围以使得为求取信号质量的指标值而不使用各记录范围的首部部分,也能够获得与上述通过设置记号T的记录范围得到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参照图30,说明解决当记录功率急剧变化时记录功率的可靠性下降的问题的方法。
图30(a)与图6(a)相同,记号A到F表示使记录功率的变化为6次(即,m=6)时的各记录功率的记录范围。图30(b)与图6(b)相同,表示对应于从记号A到F的各记录范围的记录功率Pw的变化。图30(c)与图6(c)相同地表示从用记录功率Pw记录的各记录区域中再现出来的RF信号电平。
在图30(c)所示的实例中,为了求取信号质量的指标值而未使用从记号A到F的各记录范围的首部部分再现出来的RF信号。这是由于,因记号A的记录范围的首部部分的记录功率不稳定,因此将除去该首部部分的范围作为测量范围。这种情况下,为了统一测量条件,即使在记号B到F的各记录范围内,也最好将与记号A的记录范围内的测量范围相同的范围作为测量范围。然而,在从记号B到F的各记录范围内,也可以将各记录范围的整个范围作为测量范围。为了求取信号质量的指标值而使用从记号A到F的各测量范围内再现出来的RF信号。由此,在从记号A到F的各测量范围内,能够可靠地使记录功率成为所希望的记录功率。其结果是,各记录范围内的记录功率的可靠性不会下降。
另外,在图30中,以对各n使记录功率从高功率向低功率分级变化的情况为实例说明了解决记录功率的可靠性下降问题的方法。该方法也适用于对各n使记录功率从低功率向高功率分级变化的情况。
参照图31,说明改变记录功率以使其不发生急剧变化的方法。
图31(a)、(b)与图6(a)、(b)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改变了从记号A到F的记录范围的排列。即,如图31(b)所示,对于各n,记录功率Pw按记录功率PA、PC、PE、PF、PD、PB的顺序变化。图31(b)所示的记录功率PA到PF的电平与图6(b)所示的记录功率PA到PF的电平相同。因此,记录功率Pw的变化并不是恒定量的变化,而是最少存在1次2级以上的变化。然而,不存在图6(b)所示的从记录功率PF移动到记录功率PA时那样的急剧的记录功率的变化。这样,如果使用图31所示的方法,由于记录功率不会急剧变化,因此,记录功率的可靠性也不会下降。
另外,也可以不求取n个信号数据的平均值,而根据各n的记录功率和调制度之间的关系,对应于轨道的圆周内位置确定n个最佳记录再现条件(例如,记录功率)。
参照图32,说明对应于轨道的圆周内位置确定4个(n=4)最佳记录再现条件(例如,记录功率)的方法。
图32(a)、(b)与图6(a)、(b)相同。
图32(c)表示根据4个记录功率和调制度之间的关系确定4个最佳记录功率(Pbest1、Pbest2、Pbest3、Pbest4)的情况。
例如,研究n=1的情况。根据从用记录功率PA记录的记录区域再现出来的RF信号,按照(式2)计算调制度mA。这样,计算出与记录功率PA相对应的调制度mA。同样地,计算出分别与记录功率PB、PC、PD、PE、PF相对应的调制度mB、mC、mD、mE、mF。根据这样的6个记录功率和6个调制度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对应于n=1的最佳的记录功率Pbest1。这样的计算方法与参照图7所说明的方法相同。同样地,计算出对应于n=2的最佳的记录功率Pbest2,计算出对应于n=2的最佳的记录功率Pbest3,计算出对应于n=4的最佳的记录功率Pbest4。
图33表示轨道的圆周内位置和最佳的记录功率Pbest1、Pbest2、Pbest3、Pbest4之间的关系。如图33所示,对于对应于n=1的轨道的1/4周,使用最佳的记录功率Pbest1。同样地,对于对应于n=2的轨道的1/4周,使用最佳的记录功率Pbest2,对应于n=3的轨道的1/4周,使用最佳的记录功率Pbest3,对应于n=4的轨道的1/4周,使用最佳的记录功率Pbest4。
这样,能够按轨道的每1/n周确定最佳的记录功率。
另外,在图32中,已经以对各n使记录功率从高功率分级地向低功率变化的情况为例说明了对应于轨道的圆周内位置确定n个最佳记录再现条件(例如,记录功率)的方法。该方法也适用于对各n使记录功率从低功率向高功率分级变化的情况。
进一步,在求取上述n个最佳的记录功率的每一个时,能够使用参照图28~图31所说明的方法。
接着,参照图12,说明采用RF信号的非对称性作为信号质量的指标值来确定最佳的记录功率Pbest的方法。这里,使记录功率的变化与图6(b)相同,说明与使用调制度的导出方法的不同之处。图12(a)是用记录功率PA记录的RF信号的放大图,图12(b)是说明相对于记录功率的非对称性的变化的图。
在图12(a)中,1201是上述RF信号的最大值VAH604和最小值VAL603的平均值VAave、,1202是被限幅为使得RF信号波形的上部和下部的面积(参照斜线部分)的比例相等的电平VAslice。因此,在用记录功率PA记录的4处(n=4)记录区域中,将分别检测到的信号电平VAH604、VAL603及VAslice1202分别进行平均化,利用下式(式4)能够计算出将轨道1周的偏差平均化的非对称性。
asA=(VAslice-VAave)/(VAH-VAL)……(式4)其中,VAave=(VAH+VAL)/2。另外,也可以同样地求取用其他记录功率PB、PC、PD、PE及PF记录的各记录区域的非对称性。
在图12(b)中表示对应于记录功率PA到PF的非对称性asA到asF。在图12(b)中,1203是最佳的记录功率Pbest。可以与上述的调制度特性的情形同样地实施根据非对称特性导出最佳记录功率的方法,不同点在于,由于指标值由调制度变为非对称性,目标值由调制度mk701变为非对称性0。另外,非对称性0的记录功率直接成为最佳功率Pbest。其理由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记录8T单一信号,理想状况是,8T标记和8T空隙交替且正确地等间隔存在,从信号处理的角度来看,识别上述状况的手段是非对称性0的情况。因此,在非对称性为0时的记录功率成为最佳功率Pbest。
然而,为了直接求取最佳的记录功率,作为记录功率的初始条件,希望将使用(式1)计算出来的记录功率Pind*ρ或者其附近的记录功率(Pind*ρ±α)作为初始值。如果归纳利用非对称性的记录功率导出过程,即得图13。另外,也可以在利用AC耦合(交流耦合)去除DC成分之后检测非对称性。
接着,说明采用抖动确定最佳的记录功率的方法。抖动是指再现信号和再现时钟Tw的时间上的误差,得到在作为信号质量的指标值计算出抖动分布的标准偏差σ之后、用再现时钟Tw进行标准化的σ/Tw值处理。
关于这里使用的记录信号,在根据上述调制度及非对称性来确定记录功率的方法中,使用了单一信号,然而,在采用抖动求取记录及再现条件的情况下,使用随机信号。这是由于,即使只有所关注的单一信号的抖动是最佳的,在将数据信号记录到用户数据区域102的随机信号中,由于会产生其他信号的单一信号的抖动不良的情况及码间干扰的影响,即使单一信号的抖动为最佳的情况下,记录信号全体的抖动也不一定是最佳。因此,采用抖动进行评价时,最好用随机信号进行评价。特别是在BD的情况下,由于在PIC区域104中记录2T、3T、4T以上的记录脉冲的条件,最好由2T及3T、及至少1个以上的4T以上的信号构成随机信号。
另外,关于记录轨道,在检测抖动值时,希望也记录在相邻轨道。这是由于,在只使用一个轨道确定记录功率的情况下,有时上述记录功率会远大于实际的最佳记录功率,在这种情况下,当对用户数据区域102轨道进行连续记录时,可能会覆盖相邻轨道的数据。因此,最好是,假设是在用户数据区域的记录,以相同条件也对相邻轨道进行记录,并且在也考虑到相邻轨道的影响的情况下评价抖动值。
另外,记录功率的变化与图6(b)相同。图14表示对应于记录功率PA到PF的抖动jA到jF。图14(a)表示抖动最小值在抖动jB到jE的范围内的情况。基于抖动特性导出最佳的记录功率的方法,不存在调制度及非对称性中的目标值,抖动值为最小的记录功率成为最佳条件。这是由于,抖动值随着光盘记录再现装置的再现条件或噪声条件发生变化,或者根据光盘的种类得到的抖动值不同,并且,由于没有像调制度那样在PIC区域104记录抖动值,因此很难设定目标值。与非对称性的情况相同,为了直接求取最佳的记录功率,作为记录功率的初始条件,最好将用(式1)计算出来的记录功率pind*ρ或者其附近的记录功率(pind*ρ±α)作为初始值。
检测抖动最小值的方法是,比较记录功率变化前后的点上的抖动值,选择较小的一方。通过重复该动作,探索抖动最小值。例如,在图14(a)中,将记录功率的最大值PA中的抖动值作为基准值,比较相邻的记录功率PB的抖动值之后,识别抖动值低的一方的记录功率PB,同样地,分别对记录功率PC、PD、PE、PF的抖动值进行比较。其结果是,能够选择抖动最小的记录功率即最佳功率Pbest。然而,如图14(a)所示,在记录功率PB及PC的抖动值jB和JC为相同值等情况下,例如,将两记录功率的平均值作为最佳功率Pbest。
另外,如图14(b)所示,在记录功率的探索范围的端部检测出抖动最小值的情况下,有可能通过扩展记录功率的探索范围进一步检测出抖动为最小的记录功率,因此,有必要改变记录功率的探索范围并再次检测抖动最小值。此时,可以移动到其他的轨道或者再次利用相同轨道,然而,必须如上述那样预先消除记录标记。以检测到抖动为最小的记录功率为基准,确定再次执行的记录功率的范围。在图14(b)中,相当于记录功率PA。因此,用记录功率PF检测出抖动最小值的情况下,将记录功率PF设定为下次记录功率变化时的初始值PA,在用记录功率PA检测出抖动最小值的情况下,将记录功率(PA+(m-1)*ΔPw601)即(PA+5*ΔPw601)设定为下次记录功率变化时的初始值PA。
归纳根据n=4、m=6时基于抖动导出记录功率的过程,则得图1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既可以是取得抖动为最小值的记录再现条件(这里是记录功率),也可以是利用大幅改变记录再现条件后的3点(m=3)上的2次曲线近似来求取抖动最小值等其他抖动最小探索方法。
这样,通过n次重复按一个轨道m次改变记录功率的动作,能够导出最佳的记录功率。
另外,参照图28~31所说明的方法不仅适用于将RF信号的调制度用作指标值来确定最佳记录功率Pbest的情况,也当然适用于采用RF信号的非对称性或抖动来确定最佳记录功率Pbest的情况。这是因为,参照图28~31所说明的方法是关于在改变记录功率的同时要如何高精度地向光盘实施记录,而与执行上述的记录之后的步骤(例如,求取m个平均化的指标值的步骤、或根据m个平均化的指标值求取最佳的记录功率的步骤)无关。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于下述的方法进行了说明,即根据从光盘再现出来的m×n个信号数据,求取从以相同记录功率记录的区域中再现出来的n个信号数据的平均值,根据该n个信号数据的平均值,求取m个平均化的指标值(例如,调制度、非对称性等),根据该m个平均化的指标值,确定最佳的记录功率Pbest。或者,也可以根据从光盘再现出来的m×n个信号数据,求取m×n个指标值(例如,调制度、非对称性等),根据该m×n个指标值,求取对应于用相同记录功率记录的区域的n个指标值的平均值,由此,求取m个平均化的指标值。
这样,包含根据从光盘再现出来的m×n个信号数据求取相同记录再现条件(例如,记录功率)下获得的m个平均化的指标值的步骤和根据该m个平均化的指标值确定最佳的记录再现条件(例如,记录功率)的步骤的方法,与如何求取m个平均化的指标值无关,应该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另外,记录再现条件并不限定于与上述的记录功率(激光的功率)相关的条件。将与后述的激光的脉冲形状相关的条件、与光头对光盘的倾斜控制相关的条件、与激光的焦点位置的跟踪控制的条件、与激光的焦点位置的聚焦控制的条件、与激光的球面象差修正控制相关的条件、与波形均衡器的频率特性相关的条件等作为记录再现条件的情况下,利用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方法,也能够根据m个平均化的指标值确定最佳的记录再现条件。
接着,说明n次(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重复m次(m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改变上述多脉冲串的记录脉冲条件以形成记录标记的动作以导出最佳的记录脉冲条件的方法。n=4的记录脉冲的变化倾向与图5(a)相同。假设此时的记录功率等其他记录再现条件等是最佳条件。另外,作为记录信号,采用在上述记录功率的确定方法中所说明的随机信号。
这里的记录脉冲条件的导出方法是,检测出各记录标记的始端部及终端部的边缘偏移并将记录脉冲的激光输出条件修正为最佳的记录补偿。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边缘位置的基准的是,作为4T以上的信号,对2T及3T信号的边缘偏移进行修正,然而,反之,也可以以2T信号的边缘位置为基准对3T及4T以上的信号的边缘偏移进行修正。
在图16中表示2T及3T信号的始端终端部的边缘偏移和记录脉冲调整的说明图。图16(a)表示将4T信号的标记始端部作为基准时的2T及3T信号的边缘偏移。这种情况下,2T信号的始端边缘相对于基准位置时间上延迟地记录,3T信号的始端边缘相对于基准位置时间上较早地记录。因此,如图16(b)所示,通过微调2T及3T信号的多脉冲串的首部脉冲的上升沿位置,能够在与4T信号的边缘位置相同的位置开始2T及3T信号的记录。另外,图16(c)表示将4T信号的标记终端部作为基准时的2T及3T信号的边缘偏移,与始端部相同,如图16(d)所示通过微调2T及3T信号的多脉冲串的最终的上升沿位置,能够在与4T信号的边缘位置相同的位置结束2T及3T信号的记录。这里,为了简化说明,作为与4T信号的边缘位置相同的位置进行了说明,然而,正确地是表示为,将4T信号的标记始端部的基准位置作为T4s、将4T信号的标记终端部的基准位置作为T4e时,2T及3T信号的始端边缘的位置收敛于(T4s+Ki*Tw)的时间位置、2T及3T信号的终端边缘的位置收敛于(T4e+Ki*Tw)的时间位置。这里,Ki是任意的整数,Tw是记录时钟。因此,在2T的始端及终端边缘存在Δ2s及Δ2e的边缘偏移、在3T的始端及终端边缘存在Δ3s及Δ3e的边缘偏移的情况下,2T信号的始端边缘的位置T2s为(T4s+Ki*Tw+Δ2s)、3T信号的始端边缘的位置T3s为(T4s+Ki*Tw+Δ3s)、2T信号的终端边缘的位置T2e为(T4e+Ki*Tw+Δ2e)、3T信号的终端边缘的位置T3e为(T4e+Ki*Tw+Δ3e)。因此,成为边缘偏移的指标值的移动量通常能够作为Δ2s、Δ3s、Δ2e、Δ3e的平方和等计算出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n次进行记录脉冲条件为相同的记录动作,因此将得到的n个上述边缘偏移Δ2s、Δ2e、Δ3s、Δ3e分别平均之后计算平方和。这里,不采用分别计算了始端和终端的平方和的理由在于,如最短的标记那样记录标记非常小的情况下,在调整始端边缘时始端部的热变化也会影响到终端部,会给在未实施该结果调整的终端边缘带来若干的边缘变化。因此,在将移动量作为指标值的情况下,希望根据始端及终端的边缘偏移计算移动量。另外,边缘偏移即移动量不会因相邻轨道有无记录标记而发生变化,因此,执行记录动作的轨道仅用中心轨道就能够实现目的。
图17表示使记录脉冲的修正量从EA到EF进行6级(m=6)变化时的移动量的变化。这里的移动量是根据n个数据进行平均化。作为修正量的实例,设记载在PIC区域104中的记录脉冲的条件为初始条件(例如,设定为图17中的ED)并且使2T信号的首部脉冲的上升沿位置按照恒定量ΔTshift(例如,Tw/32)变化的情形。在图17中,选择移动量为最小的修正量EC。这里,与抖动最小值相同,只要取得移动量为最小的记录条件即可,而不特别限定搜索移动最小的方法。关于3T信号的始端、2T及3T信号的终端,也同样地检测移动量为最小的记录脉冲的修正量。但是,无论是移动到其他轨道,还是使用相同轨道,必须执行DC消去动作。另外,作为进行修正的顺序,在记录脉冲的初始条件下进行了记录的情况下,希望从边缘偏移Δ2s、Δ2e、Δ3s、Δ3e中的最大值即引起最大位置偏移的边缘开始进行脉冲调整。
归纳n=4、m=6时根据移动量导出记录脉冲条件的过程,即得图18。这样,n次重复按每一个轨道m次改变记录脉冲条件的动作,调整2T及3T信号的始端终端的记录脉冲,能够导出最佳的记录脉冲条件。另外,为了导出记录脉冲条件,并不限定于移动量,也可以利用抖动等其他的指标值来求取。
以下,作为基于抖动值导出记录再现条件的方法的说明,由于与根据记录功率导出记录再现条件的情况相比,仅记录再现条件发生变化,导出过程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省略详细说明,仅说明各控制部的导出步骤。
接着,说明通过n次(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重复对既存的记录轨道m次(m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改变倾斜控制以进行再现的动作以控制在再现时的最佳的倾斜位置上的方法。上述倾斜控制能够控制光头相对于光盘的倾斜并且改变激光对光盘的入射角。假设在进行再现动作的轨道及相邻的轨道中已经利用相同记录条件记录了信号(例如,随机信号),并谋求利用抖动进行再现时的倾斜位置的最优化。此时,假设倾斜控制以外的记录再现条件是最佳条件。
作为n=4的倾斜控制的变化倾向,与图5(a)相同,如果归纳n=4、n=6时基于抖动来实现倾斜最优化的过程,即得图19。这里,由于对既存的记录轨道调整最佳的倾斜位置,因此,没有记录动作。另外,抖动是根据n个数据进行平均化。另外,假设倾斜控制的初始设定为例如光头相对于光盘垂直地照射激光的状态,并且倾斜位置的变化量为恒定量ΔTilt(例如,0.1deg)此后,根据6(=m)次改变倾斜位置以再现记录轨道的抖动,选择出抖动最小的倾斜位置。然而,在倾斜搜索范围的端部、即m=1或m=6检测出抖动最小值的情况下,通过扩展倾斜位置的搜索范围,有可能检测出抖动进一步为最小的倾斜位置,因此,必须改变倾斜位置的搜索范围并再次检测抖动最小值。再次执行的倾斜位置的搜索范围可以是向抖动变得良好的方向(m=1或m=6)变化。
这样,通过n次重复对既存的轨道m次改变倾斜控制的动作,能够控制在再现时的最佳的倾斜位置上。
接着,说明n(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次重复m次(m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改变倾斜控制以进行记录的动作控制成记录时的最佳的倾斜位置的方法。假设倾斜控制以外的记录再现条件是最佳条件,采用抖动来实现记录时的倾斜位置的最优化。n=4的倾斜控制的变化倾向与图5(a)相同,如果归纳n=4及m=6时基于抖动进行倾斜最优化的过程,即得图20。
这里,假设记录信号为随机信号,也对相邻轨道进行记录。另外,抖动是根据n个数据进行平均化。另外,倾斜控制的初始设定为例如光头相对于光盘垂直地照射激光的状态,并且倾斜位置的变化量为恒定量ΔTilt(例如,0.1deg)此后,根据对6(=m)次改变倾斜位置以进行记录动作的轨道进行再现的抖动,选择出抖动最小的倾斜位置。然而,在倾斜搜索范围的端部、即m=1或m=6检测出抖动最小值的情况下,通过扩展倾斜位置的搜索范围,有可能检测出抖动进一步为最小的倾斜位置,因此,必须改变倾斜位置的搜索范围并且必须再次进行记录动作以检测抖动最小值。再次执行的倾斜位置的搜索范围可以是向抖动变得良好的方向(m=1或m=6)变化。另外,也可以向其他轨道移动,或者再次使用相同轨道,然而,如上所述那样必须事先消去记录标记。
这样,通过n次重复m次改变倾斜控制以进行记录的动作,能够控制为记录时的最佳的倾斜位置。
接着,说明n次(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重复对既存的记录轨道m次(m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改变跟踪控制进行再现的动作并控制为再现时的最佳的焦点位置的方法。上述跟踪控制是进行控制以使得从光头照射出的激光的焦点追随于光盘的轨道上,能够针对轨道在横向上改变激光的焦点位置。假设在执行再现动作的轨道及相邻的轨道上已经利用相同记录条件记录有信号(例如,随机信号),谋求利用抖动获取再现时的焦点位置的最优化。此时,假设跟踪控制以外的记录再现条件是最佳条件。
n=4的跟踪控制的变化倾向与图5(a)相同,如果归纳n=4及m=6时的基于抖动进行焦点位置最优化的过程,即得图21。这里,对既存的记录轨道调整最佳的焦点位置,因此,没有记录动作。另外,抖动是由n个数据进行平均化的。另外,假设跟踪控制的初始设定例如为轨道的中心位置,并且其焦点位置的变化量为恒定量ΔTr(例如,0.01μm)。
此后,根据对6(=m)次改变焦点位置以再现记录轨道的抖动,选择出抖动最小的焦点位置。然而,在焦点位置搜索范围的端部、即m=1或m=6上检测出抖动最小值的情况下,通过扩展焦点位置的搜索范围,有可能检测出抖动进一步为最小的焦点位置,因此,必须改变焦点位置的搜索范围并且再次检测抖动最小值。再次执行的焦点位置的搜索范围可以是向抖动变得良好的方向(m=1或m=6)变化。
这样,通过n次重复对既存的轨道m次改变跟踪控制的动作,能够控制成为再现时的最佳的焦点位置。
接着,对于n次(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重复m次改变(m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跟踪控制以进行记录的动作并控制成为记录时的最佳的焦点位置的方法进行说明。假设跟踪控制以外的记录再现条件是最佳条件,采用抖动来谋求记录时的焦点位置的最优化。作为n=4的跟踪控制的变化倾向,与图5(a)相同,如果归纳n=4及m=6时基于抖动进行焦点位置最优化的过程,则如图22所示。
这里,假设记录信号是随机信号,并且也对相邻轨道进行记录。另外,抖动是由n个数据进行平均化的。另外,跟踪控制的初始设定例如假设为轨道的中心位置,并且焦点位置的变化量为恒定量ΔTr(例如,0.01μm)。
此后,根据对6(=m)次改变焦点位置以进行记录动作的轨道进行再现的抖动,选择出抖动最小的焦点位置。然而,在焦点位置搜索范围的端部、即m=1或m=6上检测出抖动最小值的情况下,通过扩展焦点位置的搜索范围,有可能检测出抖动进一步为最小的焦点位置,因此,必须改变焦点位置的搜索范围并且再次进行记录动作,以检测抖动最小值。再次执行的焦点位置的搜索范围可以是向抖动变得良好的方向(m=1或m=6)变化。另外,也可以向其他轨道移动,或者再次利用相同轨道,然而,也必须如上述那样预先消去记录标记。
这样,通过n次重复m次改变跟踪控制以进行记录的动作,能够控制为记录时的最佳的焦点位置。
接着,说明n次(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重复对既存的记录轨道m次(m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改变聚焦控制以控制成为再现时的最佳的焦点位置的方法。上述聚焦控制进行控制以使从光头照射出来的激光的焦点会聚到光盘的记录层,能够改变相对于光轴方向的激光的焦点位置。假设在执行再现动作的轨道及相邻的轨道中,已经利用相同记录条件记录信号(例如,随机信号),采用抖动以谋求再现时的焦点位置的最优化。此时,假设焦距控制以外的记录再现条件是最佳条件。
n=4的聚焦控制的变化倾向与图5(a)相同,如果归纳n=4及m=6时基于抖动进行焦点位置最优化的过程,即得图23。这里,由于对于既存的记录轨道调整最佳的焦点位置,因此没有记录动作。另外,抖动是由n个数据进行平均化的。另外,聚焦控制的初始设定假设例如焦点位置会聚到记录层的状态,并且假设焦点位置的变化量为恒定量ΔFo(例如,0.05μm)。
此后,根据6(=m)次改变焦点位置以再现记录轨道的抖动,选择出抖动最小的焦点位置。然而,在焦点位置搜索范围的端部、即m=1或m=6上检测出抖动最小值的情况下,通过扩展焦点位置的搜索范围,有可能检测出抖动进一步为最小的焦点位置,因此,必须改变焦点位置的搜索范围并且再次进行检测抖动最小值。再次执行的焦点位置的搜索范围可以是向抖动变得良好的方向(m=1或m=6)变化。
这样,通过n次重复对既存的轨道m次改变聚焦控制的动作,能够控制成为再现时的最佳的焦点位置。
接着,说明n次(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重复m次(m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改变聚焦控制以进行记录的动作并控制成为记录时的最佳的焦点位置的方法。假设上述聚焦控制以外的记录再现条件是最佳条件,采用抖动以谋求记录时的焦点位置的最优化。n=4的聚焦控制的变化倾向与图5(a)相同,如果归纳n=4及m=6时基于抖动进行焦点位置最优化的过程,即得图24。
这里,假设记录信号是随机信号,并且也对相邻轨道进行记录。另外,抖动是由n个数据进行平均化的。另外,聚焦控制的初始设定假设为例如焦点位置会聚到记录层的状态,并且假设焦点位置的变化量为恒定量ΔTr(例如,0.01μm)。
此后,根据对6(=m)次改变焦点位置进行记录动作的轨道进行再现的抖动,选择出抖动最小的焦点位置。然而,在焦点位置搜索范围的端部、即m=1或m=6上检测出抖动最小值的情况下,通过扩展焦点位置的搜索范围,有可能检测出抖动进一步为最小的焦点位置,因此,必须改变焦点位置的搜索范围并且再次进行记录动作以检测抖动最小值。再次执行的焦点位置的搜索范围可以是向抖动变得良好的方向(m=1或m=6)变化。另外,也可以向其他的轨道移动,或者再次利用相同轨道,然而,必须如上所述预先消去记录标记。
这样,通过n次重复m次改变聚焦控制进行记录的动作,能够控制成为记录时的最佳的焦点位置。
接着,说明n次(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重复对既存的记录轨道m次(m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改变球面象差修正控制进行再现的动作并以控制成为再现时的最佳的球面象差修正量的方法。上述球面象差修正控制进行控制,以使得在光盘的记录层上产生的激光的球面象差为最小,通过调整球面象差修正量,能够改变球面象差。假设在执行再现动作的轨道及相邻的轨道上已经利用相同记录条件记录了信号(例如,随机信号),采用抖动以谋求再现时的球面象差修正量的最优化。此时,假设球面象差修正控制以外的记录再现条件是最优条件。
n=4的球面象差修正控制的变化倾向与图5(a)相同,如果归纳n=4及m=6时的基于抖动进行球面象差修正量最优化的过程,即得图25。这里,由于对于既存的记录轨道调整最优的球面象差修正量,因此没有记录动作。另外,抖动是将n个数据进行平均化的。另外,球面象差修正控制的初始设定假设为例如球面象差为最小的状态,并且假设球面象差修正量的变化量为恒定量ΔSa(例如,1.0μm)。
此后,根据6(=m)次改变球面象差修正量对记录轨道进行再现的抖动,选择出抖动最小的球面象差修正量。然而,在球面象差修正量搜索范围的端部、即m=1或m=6上检测出抖动为最小值的情况下,通过扩展球面象差修正量的搜索范围,有可能检测出抖动进一步为最小的球面象差修正量,因此,必须改变球面象差修正量的搜索范围并且再次检测抖动最小值。再次执行的球面象差修正量的搜索范围可以是向抖动变得良好的方向(m=1或m=6)变化。
这样,通过n次重复对既存轨道m次改变球面象差修正控制的动作,能够控制为再现时的最佳的球面象差修正量。
接着,说明n次(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重复m次(m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改变球面象差修正控制进行记录的动作并控制成为记录时的最佳的球面象差修正量的方法。假设球面象差修正控制以外的记录再现条件是最优条件,利用抖动谋求记录时的球面象差修正量的最优化。n=4的球面象差修正控制的变化倾向与图5(a)相同,如果归纳n=4及m=6时的基于抖动进行球面象差修正量最优化的过程,即得图26。
这里,假设记录信号是随机信号,并且对相邻轨道也进行记录。另外,抖动是将n个数据进行平均化的。另外,球面象差修正控制的初始设定假设例如球面象差为最小的状态,并且假设球面象差修正量的变化量为恒定量ΔSa(例如,1.0μm)。
此后,根据对6(=m)次改变球面象差修正量以进行记录动作的轨道进行再现的抖动,选择出抖动最小的球面象差修正量。然而,在球面象差修正量搜索范围的端部、即m=1或m=6检测出抖动最小值的情况下,通过扩展球面象差修正量的搜索范围,有可能检测出抖动进一步为最小的球面象差修正量,因此,必须改变球面象差修正量的搜索范围并且再次进行记录动作以检测抖动最小值。再次执行的球面象差修正量的搜索范围可以是向抖动变得良好的方向(m=1或m=6)变化。另外,也可以向其他的轨道移动,或者再次利用相同轨道,然而,必须如上述那样预先消去记录标记。
这样,通过n次重复m次改变球面象差修正控制进行记录的动作,能够控制成为记录时的最佳的球面象差修正量。
接着,说明n次(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重复对既存的记录轨道m次(m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改变波形均衡器的频率特性控制进行再现的动作并控制成为再现时的最佳的频率特性的方法。上述频率特性控制能够控制波形均衡器的频率特性,并且能够改变推进量(boostamount)或推进中心频率等。假设在执行再现动作的轨道及相邻的轨道中已经利用相同记录条件记录了信号(例如随机信号),采用抖动以谋求再现时的频率特性的最优化。此时,假设频率特性控制以外的记录再现条件为最优条件。
n=4的频率特性控制的变化倾向与图5(a)相同,如果归纳n=4及m=6时的基于抖动进行频率特性最优化的过程,即得图27。
这里,由于对于既存的记录轨道调整最优的频率特性,因此没有记录动作。另外,抖动是将n个数据进行平均化的。另外,频率特性控制的初始设定假设为例如推进中心频率为最短标记长度的载波频率(在BD的情况下,为16.5MHz)且中心频率的变化量为恒定量ΔFc(例如,1.0MHz)。
此后,根据6(=m)次改变频率特性对记录轨道进行再现的抖动,选择出抖动最小的频率特性。然而,在频率特性搜索范围的端部、即m=1或m=6检测出抖动为最小值的情况下,通过扩展频率特性的搜索范围,有可能检测出抖动进一步为最小的频率特性,因此,必须改变频率特性的搜索范围并且再次检测抖动最小值。再次执行的频率特性的搜索范围可以是向抖动变得良好的方向(m=1或m=6)变化。
这样,通过n次重复对既存的轨道m次改变频率特性控制的动作,能够控制成为再现时的最佳的频率特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抖动以谋求频率特性的最优化,然而,也可以通过实施波形均衡器的频率特性的最优化,以计算出进行上述记录脉冲条件最优化时使用的移动量。然而,该情况的指标值不是抖动而是移动量,并且移动最小值成为最优的频率特性。
接着,图9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记录再现装置900的结构。
记录再现装置900在光盘901上记录信息,或者再现记录在光盘901上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900包含主轴电动机902、光头903、激光驱动电路904、记录脉冲生成电路905、地址检测器906、信号处理电路907、数据存储单元908、数据平均化单元909、信号处理电路910、光盘控制器911及伺服控制电路912。
伺服控制电路912包含径向倾斜控制单元913、切向倾斜控制单元914、聚焦控制单元915、跟踪控制单元916及球面象差修正控制单元917。伺服控制电路912作为控制光头903的光头控制部发挥作用。
光盘901是图2说明的部件。主轴电动机902使光盘901旋转。光头903使激光照射光盘901。另外,光头903输出将来自光盘901的反射光进行电气变换后的再现信号。
激光驱动电路904对从光头903照射出的激光进行功率控制。记录脉冲生成电路905将调制数据变换成由脉冲串构成的光调制数据,进一步对光调制数据的脉冲宽度、振幅等进行微调,变换成适于形成坑的记录脉冲信号。激光驱动电路906及记录脉冲生成电路905作为控制激光的激光控制部发挥作用。
地址检测器906从光头903输出的再现信号中检测出地址信号。信号处理电路907处理从光头903输出的再现信号以输出信号质量的指标值。上述信号质量的指标值是指调制度、非对称性、计算调制度或者非对称性时的RF信号电平、抖动、移动量等。数据存储单元908预先存储从地址检测器906输出的地址信息、从信号处理电路907输出的再现信号的质量指标值、对应于从光盘控制器911输出的地址信息的记录功率值等数据。数据平均化单元909将存储在数据存储单元908中的在相同条件下检测出的数据进行平均化。在根据从数据平均化单元909输出的平均化数据进一步进行数据处理时使用信号处理电路910。例如,如图10所示,用RF信号电平检测器1001(对应于信号处理电路907)检测RF信号电平,将RF信号电平平均化之后,用调制度/非对称性计算单元102(对应于信号处理电路910)计算调制度或非对称性等。另外,作为不需要信号处理电路910的情况,如图11所示,用抖动/边缘移动检测器1101(对应于信号处理电路907)计算抖动或移动量,仅用数据平均化单元909就能够获得平均的抖动及移动量。因此,信号处理电路907及信号处理电路910在计算信号质量的指标值的作用方面是相同的。
这里,信号处理电路907及信号处理电路910中的至少一个的结构是不处理从图28(a)、图29(a)所示的信号T的记录范围内获得的再现信号。例如,通过从其他记录范围(从记号A到E的记录范围)识别记号T的记录范围,能够容易地实现上述的处理。另外,信号处理电路907及信号处理电路910中的至少一个的结构是不对从图30(c)所示的测量范围以外获得的再现信号进行处理。例如,通过从其他的范围(记录范围的首部部分以外的部分)识别记录范围内的一部分的范围(记录范围的首部部分),能够容易地实现上述的处理。
光盘控制器911根据获得的信号质量的指标值控制各种控制部。这里,各种控制部是指具有倾斜控制单元(径向倾斜控制单元913、切向倾斜控制单元914)、聚焦控制单元915、跟踪控制单元916及球面象差修正单元917的伺服控制电路912;激光驱动电路904;及记录脉冲生成电路905。另外,在如图11所示检测抖动及移动量的情况下,也包含位于抖动/边缘移动检测器1101内并控制进行波形整形的波形均衡器(未图示)的频率特性(例如,推进量及推进中心频率等)的频率特性控制单元。另外,光盘控制器911根据从信号处理电路910输出的结果调整记录功率及伺服状态等。
伺服控制电路912由倾斜控制单元及聚焦控制单元等构成,进行主轴电动机902的旋转控制、光头903的位置控制、聚焦及跟踪控制。
倾斜控制单元控制光头903相对于光盘的倾斜,径向倾斜控制单元913在使光头在径向倾斜,切向倾斜控制单元914使光头向圆周方向倾斜。
焦距控制单元915进行控制以使得从光头903照射出的激光的焦点会聚在光盘的记录层上。
跟踪控制单元916进行控制以使得从光头903照射出来的激光的焦点追随在光盘的轨道上。
球面象差修正控制单元917控制在光盘901的记录层上产生的激光的球面象差。
考虑轨道圆周内的激光驱动电路904的控制方法,参照图10说明根据调制度确定对光盘的记录功率的实例,作为光盘控制器911将记录再现的各种控制部控制成最适条件的说明。
首先,光盘控制器911根据记载在光盘901中的信息确定消去功率,并发出指示,对以进行记录动作的轨道为中心的3条轨道执行消去动作。
接着,光盘控制器911根据记载在光盘901中的信息确定记录功率的初始功率值。接着,指示记录脉冲生成电路905生成调制码的最长标记的单一信号(例如(1,7)调制码的情况下,8T单一信号)的脉冲波形,并且进行指示使激光驱动电路904n次执行按轨道上的每个地址单位使记录功率从初始功率值起按照恒定量(例如,初始功率的5%)m次地改变的动作并且使得在对应于各地址部的记录功率下记录8T单一信号数据。
接着,再现所记录的信号数据,用RF信号电平检测器1001检测每个地址的RF信号电平。将记录的地址、设定功率及检测出的RF信号电平等信息存储在数据存储单元908,将用相同记录功率记录的RF信号电平进行数据平均,利用调制度/非对称性计算单元1002计算平均的调制度。
进一步,光盘控制器911在平均计算出来的m个调制度中,与记载在光盘901中的调制度信息mk进行比较,选择出最接近上述mk的调制度2点,如果利用上述调制度2点的线性近似检测上述mk,推定预测的功率,通过在上述推定功率上乘以记载在光盘901上的常数ρ,来决定记录在用户数据区域102中的最佳记录功率,并且指示激光驱动电路904输出上述最佳记录功率。另外,在m个调制度的范围内不包含上述mk的情况下,光盘控制器911使初始功率值变化,再次执行消去动作及记录动作,在直到上述mk包含于m个调制度的范围内为止,再次执行上述动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与激光驱动电路904的记录功率的输出控制方法相关的一个实例,然而,当然也适用于其他的控制部。例如,存在径向倾斜控制单元913、切向倾斜控制单元914、聚焦控制单元915、跟踪控制916、球面象差修正控制单元917、记录脉冲生成电路905及存在于抖动/边缘移动检测器1101内的频率特性控制单元等。
利用以上结构,在存在轨道宽度或反射率等轨道的圆周内偏移的光盘中,通过在轨道1圆周内改变记录再现条件,能够针对轨道圆周确定平均的记录再现条件,另外,由于没有使用多余的轨道,因此,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记录再现。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1层的记录层即单层盘片进行了说明,然而,对于具有2层以上的多层结构的光盘,通过使用记载在光盘中的各层的记录信息,也能够实施本发明。另外,已说明的是螺旋状的轨道结构,另外对于同心圆状的轨道结构的光盘,也能够实施。进一步,不仅对于沟槽部,对于DVD-RAM等之中使用的记录到岸部的岸沟记录方式,也能够实施。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利用调制特性求取记录功率时使用的记录码,能够适用于最长标记为8T(1,7)的调制码的情形,对于DVD中使用的8-16调制码那样的记录码,通过将最长标记变更成11T,也能够实施本发明,对于其他的记录码,只要设定最长标记,也能够适用。如果能够再现与最长标记相同的标记宽度,则也可以是其他的标记长度(例如7T)。
进一步,导出调制度的信号波形不仅限于单一信号,也可以记录包含最长标记的随机信号并且利用再现信号的最大值及最小值导出调制度。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计算记录功率Pk而使用了线性近似,但也可以是二次曲线等其他的近似曲线,另外,也可以是利用调制度特性的正切的倾斜变化计算记录功率Pbest的方法等其他的导出方法。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是记录脉冲波形为多脉冲串的情况,但也适用于单脉冲的情况。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记录再现条件的最优化中使用的信号质量的指标值也可以是错误率或者最优解码方式中的解码结果的信赖性指标值等其他的指标值。
本实施方式中的记录再现条件的m次变化倾向虽然是按恒定值变化使得控制单元能够容易实施,然而,也可以按照不恒定的值变化。
另外,在光盘记录再现装置的性能方面,有时候为了改变记录再现条件必须有充足的时间;因此,本发明并不一定必须在光盘旋转1周的时间内n次重复m次的记录再现条件,例如,只要在第1次旋转在1个条件下在n个位置进行记录、在第2次旋转在下一条件下在n处进行记录等结果,最终与n次重复在轨道1周m次改变记录再现条件的动作的结果相同即可。
工业适用性在利用通过激光或电磁力等在光盘或其他记录媒体上记录或再现数据信号的各种记录再现装置、例如个人计算机中,用于保存数据的DVD驱动器或图像录像用的DVD刻录机或BD刻录机或其他的设备中,本发明能够用于数据区域的记录再现条件的调整层次,另外,本发明也适用于进行记录再现条件调整的使用场所的选择等其他用途。
由于考虑到轨道宽度或反射率等轨道的圆周内偏差来确定记录再现条件,因此,对轨道圆周内能够确定平均的记录再现条件。另外,由于在1轨道改变记录再现条件并检测最优条件,因此,相对于为了检测圆周内的偏差而对于每一轨道在1个条件下进行记录再现动作并且检测最优条件的方法,不需要使用多余的轨道,并且能够缩短处理时间。
权利要求
1.一种记录再现方法,用于在光盘上记录信息,或者再现记录在上述光盘上的信息,其特征在于,包含分级且单调地m次(m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改变记录再现条件,同时n次(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重复对上述光盘的记录动作及再现动作中的一种动作的步骤;根据从上述光盘再现出来的m×n个信号数据,求取相同记录再现条件下得到的m个平均化的指标值的步骤;根据上述m个平均化的指标值,确定最佳的记录再现条件的步骤;及根据上述最佳的记录再现条件进行对上述光盘的记录动作及再现动作中的至少一种动作的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记录再现条件是关于照射上述光盘的激光的记录功率的条件,对于n次重复动作的每一个,设置用于在m个记录功率下分别进行记录的m个记录范围,将上述m个记录范围内的首部的记录范围内的记录功率的电平和接在上述首部的记录范围之后的记录范围内的记录功率的电平设定为相同值,从上述首部的记录区域中得到的再现信号不用于求取上述指标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首部的记录范围的长度是接在上述首部的记录范围之后的记录范围的长度的2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求取上述m个平均化的指标值的步骤包含根据上述m×n个信号数据,求取在相同记录再现条件下得到的n个信号数据的平均值的步骤;及根据上述n个信号数据的平均值,求取上述m个平均化的指标值的步骤。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求取上述m个平均化的指标值的步骤包含根据上述m×n个信号数据,求取m×n个指标值的步骤;及根据上述m×n个指标值,通过求取在相同记录再现条件下得到的n个指标值的平均值,求取上述m个平均化的指标值的步骤。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记录再现条件包含下述条件中的至少一个与照射上述光盘的激光的功率相关的条件;与上述激光的脉冲形状相关的条件;与光头针对上述光盘的倾斜控制相关的条件;与上述激光的焦点位置的跟踪控制相关的条件;与上述激光的焦点位置的聚焦控制相关的条件;与上述激光的球面象差修正控制相关的条件;及与波形均衡器的频率特性控制相关的条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指标值是调制度、非对称性、抖动、及记录标记的移动量中的任意一个,其中,上述移动量表示从记录标记的始端终端的基准位置起的偏移。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采用具有相同功率的激光再现记录在上述光盘上的单一信号而得到的RF信号电平的平均值,求取上述m个指标值。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录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调制码的最长标记作为上述单一信号。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在将信息记录到上述光盘的轨道之前,对上述轨道及相邻的轨道执行消去动作。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n次重复动作的每一个中,上述记录再现条件以恒定值分级且单调地增加、或者以恒定值分级且单调地减少。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在上述光盘上形成记录标记的激光是多脉冲串。
13.一种记录再现装置,其在光盘上记录信息,或者再现记录在上述光盘上的信息,其特征在于,具备光头,将激光照射到上述光盘;激光控制部,控制上述激光;光光控制部,控制上述光头;光盘控制器,控制上述激光控制部和上述光头控制部,从而分级且单调地m次(m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改变记录再现条件并且同时n次(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重复对上述光盘的记录动作及再现动作中的一种动作;及信号处理部,根据从上述光盘中再现出来的m×n个信号数据,求取在相同记录再现条件下得到的m个平均化的指标值,上述光盘控制器根据上述m个平均化的指标值确定最佳的记录再现条件,控制上述激光控制部和上述光头控制部以使得根据上述最佳的记录再现条件进行对上述光盘的记录动作及再现动作中的至少一种动作。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记录再现条件是关于照射上述光盘的激光的记录功率的条件,对于n次重复动作的每一个,设置用于在m个记录功率下分别进行记录的m个记录范围,将上述m个记录范围内的首部的记录范围内的记录功率的电平和接在上述首部的记录范围之后的记录范围内的记录功率的电平设定为相同,从上述首部的记录区域中得到的再现信号不用于求取上述指标值。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首部的记录范围的长度是接在上述首部的记录范围之后的记录范围的长度的2倍。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信号处理部根据上述m×n个信号数据,求取相同记录再现条件下得到的n个信号数据的平均值,根据上述n个信号数据的平均值,求取上述m个平均化的指标值。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信号处理部根据上述m×n个信号数据,求取m×n个指标值,根据上述m×n个指标值,通过求取在相同记录再现条件下得到的n个指标值的平均值,求取上述m个平均化的指标值。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记录再现条件包含下述条件中的至少一个与照射上述光盘的激光的功率相关的条件;与上述激光的脉冲形状相关的条件;与光头对上述光盘的倾斜控制相关的条件;与上述激光的焦点位置的跟踪控制相关的条件;与上述激光的焦点位置的聚焦控制相关的条件;与上述激光的球面象差修正控制相关的条件;及与波形均衡器的频率特性控制相关的条件。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指标值是调制度、非对称性、抖动、及记录标记的移动量中的任意一个,其中,上述移动量表示从记录标记的始端终端的基准位置起的偏移。
20.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采用具有相同功率的激光再现记录在上述光盘上的单一信号而得到的RF信号电平平均值,求取上述m个指标值。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调制码的最长标记作为上述单一信号。
22.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在将信息记录到上述光盘的轨道之前,对上述轨道及相邻的轨道执行消去动作的部件。
23.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n次重复动作的每一个中,上述记录再现条件以恒定值分级且单调地增加、或者以恒定值分级且单调地减少。
2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在上述光盘上形成记录标记的激光是多脉冲串。
全文摘要
记录再现方法包含分级且单调地m次(m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改变记录再现条件并且同时n次(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重复对光盘的记录动作及再现动作中的一种动作的步骤;根据从上述光盘再现出来的m×n个信号数据,求取相同记录再现条件下得到的m个平均化的指标值的步骤;根据上述m个平均化的指标值,确定最佳的记录再现条件的步骤;及按照最佳的记录再现条件对光盘执行记录动作及再现动作中的至少一种动作的步骤。
文档编号G11B7/125GK1882989SQ200480034038
公开日2006年1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18日
发明者小林勋, 东海林卫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