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信息重放装置和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诸如DVD这样的信息记录介质、诸如DVD记录器这样的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诸如DVD播放器这样的信息重放装置和方法、以及可使计算机起信息记录装置或信息重放装置的作用的计算机程序。
背景技术:
例如,在诸如例如CD-ROM(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D-R(可记录压缩盘)、DVD-ROM等等的光盘这样的信息记录介质中,已发展了多个记录层层压在相同衬底上的多层型(即双层型光盘等等)。更具体地说,这种双层型光盘具有作为第一层的第一记录层(在该申请中被称为″L0层″),在信息记录装置记录信息中从激光的发射侧来看该第一记录层位于前面(即靠近光学拾取器的一侧)并且进一步具有位于其后面(即远离光学拾取器的一侧)的半透明反射涂层或膜。作为第二记录层,它具有第二记录层(在该申请中被称为″L1层″),该第二记录层通过诸如粘附层这样的中间层而位于半透明反射涂层的后面,并且进一步具有位于其后面的反射膜。在制备这种双层型信息记录介质中,单独地形成L0层和L1层并且最终将其粘贴在一起,从而以低成本制备了双层型光盘。
在诸如CD记录器和DVD记录器这样的用于将信息记录到这种双层型光盘上的信息记录装置中,通过使用于记录的激光聚焦(或照射)在L0层上来以可重写方法或不可逆变记录方法将记录信息记录到L0层中。通过使激光聚焦在L1层上来以可重写方法或不可逆变记录方法将记录信息记录到L1层中。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未决公开NO.2002-352469发明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种双层型光盘中,通常首先,将记录信息记录到L0层中。在将记录信息记录到整个L0层中之后,将记录信息记录到L1层中。因此,存在这样的状况,即将记录信息记录到整个L0层中,同时将记录信息记录到L1层的仅仅一部分中。如果在这种状况下执行最终化处理以在现有CD-ROM播放器、现有DVD-ROM播放器上对光盘上的记录信息进行重放,那么必需将虚拟信息记录到L1层的未记录有记录信息的另一部分中。因此,存在这样的技术问题,即与实际上记录到光盘中的记录信息的数据量相比,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执行该最终化处理。
因此,可以考虑这样一种记录方法,该记录方法将记录信息交替地记录到L0层和L1层中(或者为了使记录到每个层中的记录信息的数据量基本上均匀)。然而,采用这种记录方法会引起信息记录/重放装置等等几乎不能或不能适当地识别记录信息这样的新技术问题。这是由于因为采用上述记录方法而不能识别出下述记录区的地址变化所造成的,所述记录区中记录有要读取的记录信息(在本发明中以下简称为“定位信息”)以便读取对记录信息的记录和/或重放进行控制的各种控制信息(在该发明中以下简称为“文件系统信息”)。
为了解决上述传统问题,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更好地将记录信息记录到例如具有多个记录层的信息记录介质上的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信息重放装置和方法、以及可使计算机起信息记录装置或信息重放装置作用的计算机程序。
解决该问题的方式(信息记录介质)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以通过这样的信息记录介质来实现,该信息记录介质具有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记录信息被交替地记录在该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中,第一记录层与第二记录层的至少一个具有定位区,在读取下述文件系统信息中所参考的定位信息被记录在该定位区中,所述文件系统信息用于对记录信息的记录和重放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控制;以及更新区,用于将定位信息更新地记录(即新记录)在其中。
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可将记录信息记录到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的每一个中。可交替地将记录信息记录到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中。更好的是,可将记录信息交替地记录到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中,以便已记录有记录信息的记录区在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中几乎均匀地或相同地扩展。例如,如果将记录信息记录到第一记录层的一部分记录区中,那么将记录信息记录到与第一记录层的这部分记录区面对的第二记录的一部分记录区中。术语″面对″具有广义的概念,其不但包括第一记录层的一部分与第二记录层的一部分相对应这样的情况(即前者具有与后者相同位置关系的地址的情况),而且还包括前者具有与后者的地址基本上相等的地址这样的情况,并且如随后所描述的,考虑到偏心距等等还进一步包括第一记录层的一部分与第二记录层的一部分之间的关系。
特别地,在本发明中,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的至少一个具有定位区;以及更新区。该定位区是在读取用于对记录信息的记录和重放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控制的文件系统信息中所参考的(更准确的说是首先参考的)记录区。在该定位区中,记录有要读取文件系统信息所必需的定位信息。此外,更新区是用于将定位信息更新地记录在其中的记录区。例如,如果必需将定位信息更新地记录到除了定位区之外的地方中,那么将定位信息记录到更新区中。换句话说,将本发明中的定位信息更新地记录在除了定位区之外的记录区中。也就是说,更新区可起新(更新的)定位区的作用。顺便说一下,不必预先在第一记录层或第二记录层上清楚地定义更新区。如果将定位信息记录在记录区中而不是定位区中,那么该记录区可起本发明中的更新区的作用。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更新地记录定位信息。因此,可将定位信息记录到适当的记录区中,即使以任何方面来对记录信息进行记录。换句话说,可将定位信息记录到下述更新区中,随后所述的信息记录装置或信息重放装置可从所述更新区中适当地读取定位信息。通常,如果将记录信息交替地记录到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中,那么可能会出现信息记录装置或信息重放装置无法识别出定位区这样的状况。如利用附图而随后在实施例中所详细讨论的,这是因为例如不能识别出在逻辑地址空间上记录信息的地址值变化。也就是说,如果将其构造成对具有仅固定地址值的定位区进行存取以便读取定位信息,那么存在不能读取定位信息的可能性。其结果是,不能更好地对记录信息进行记录和重放。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发明,因为将定位信息更新地记录到更新区中,因此随后所描述的信息记录装置或信息重放装置可通过参考如下更新区来适当地读取定位信息,其中所述更新区中的地址值可被清楚地识别。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更新区,则不清楚为了读取定位信息将参考哪个记录区。然而,在本发明中,因为将定位信息更新地记录到更新区中,因此可适当地读取定位信息。其结果是,可更好地读取文件系统信息并且可更好地对数据进行记录和重放。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存在可更好地将记录信息记录在具有多个记录层的信息记录介质上这样的极大优点。
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一个方面中,更新区包括在用于将记录信息记录在其中的用户区内。
根据这个方面,通过利用具有相对大尺寸的用户区的一部分可更新地记录定位信息。换句话说,可将定位信息更新地记录到用户区的期望记录区中,因此可更加灵活地执行记录信息的记录等等而不会对用户有特殊限制。
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另一方面中,更新区包括在对边界区进行管理的边界管理区中,其中所述边界区是对记录信息交替地进行记录的记录单位。
根据这个方面,通过利用边界管理区的一部分可对定位信息进行记录。特别地,如果将定位信息记录到具有相对小尺寸的边界管理区中,那么在读取定位信息中不必执行相对麻烦的搜索操作等等。此外,如果将定位信息记录到边界管理区的固定记录区中,那么不用参考随后所描述的指针信息等等即可相对容易且快速地读取定位信息。
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另一方面中,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的至少一个具有用于将下述指针信息记录在其中的指针记录区,所述指针信息表示其内更新地记录有定位信息的更新区的地址值。
根据这个方面,通过参考记录在指针记录区中的指针信息,可相对容易地读取更新地记录在更新区中的定位信息。此外,因为指针信息仅仅包括其内更新地记录有定位信息的更新区的地址值,因此在必需读取定位信息的情况下有选择地参考指针信息就足够了。换句话说,因为它几乎不影响记录信息的正常记录操作和重放操作,因此存在几乎不使信息记录装置和信息重放装置的处理负荷增加这样的优点。
在具有上述指针记录区的信息记录介质的一方面中,指针记录区包括在用于对记录信息的记录进行管理的记录管理区中。
借助于这种结构,可更好地从记录管理区中读取指针信息。
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另一方面中,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的至少一个具有用于将下述更新标志记录在其中的标志区,所述更新标志表示定位信息是否被更新地记录到更新区中。
根据这个方面,通过参考该更新标志可相对容易地识别出定位信息被记录在定位区还是更新区中。
在具有上述标志区的信息记录介质的一方面中,标志区包括在用于对边界区进行管理的边界管理区中,其中边界区是对记录信息交替地进行记录的记录单位。
借助于这种结构,可更好地从边界管理区中读取更新标志。
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另一方面中,进一步具有位置信息记录区,该位置信息记录区将用于表示定位区位置的位置信息记录在其中。
根据这个方面,可更好地识别定位区的位置。此外,因为位置信息表示定位区的位置,因此可任意地设置定位区的位置,而不受固定位置的限制。
(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本发明的上述目的还可以通过这样的信息记录装置来实现的,该信息记录装置具有记录设备,用于将记录信息记录到下述信息记录介质上,所述信息记录介质包括其内可记录记录信息的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第一控制设备,用于对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将记录信息交替地记录到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中;以及第二控制设备,用于对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将下述定位信息更新地记录到除了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的至少一个的定位区之外的记录区中以作为记录信息,所述定位信息被记录在定位区中以作为在读取用于对记录信息的记录和重放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控制的文件系统信息中的起始点并且在读取文件系统信息中被参考。
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借助于由第一控制设备控制的记录设备的操作,可将记录信息记录到第一记录层或第二记录层中。特别地,第一控制设备对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将记录信息交替地记录到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中。更好的是,以使记录在第一记录层中的记录信息具有与记录在第二记录层中的记录信息几乎相等的数据量的方式,将记录信息记录在每个记录层中。
特别地,在该实施例中,借助于由第二控制设备控制的记录设备的操作,可将最初记录在缺省定位区中的定位数据更新地记录到除了该定位区之外的记录区中(即记录到更新区中)。换句话说,可将定位信息记录到下述更新区中,在该更新区中根据对记录信息进行记录的方面可更好地执行读取。因此,如上所述,存在可更好地将数据记录到具有多个记录层的信息记录介质上这样的极大优点。
顺便说一下,响应本发明的上述信息记录介质的各个方面,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可采用各个方面。
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的一个方面中,第二控制设备对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将定位信息更新地记录到用于将记录信息记录在其中的用户数据区的至少一部分中。
根据这个方面,通过利用具有相对大尺寸的用户区的一部分可对定位信息进行更新并记录。换句话说,可将定位信息更新地记录到用户区的期望记录区中,因此可更加灵活地执行记录信息的记录等等,而不会对用户有特殊限制。
在如上所述的将定位信息记录到一部分用户数据区的信息记录装置的一方面中,第二控制设备对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在关闭边界区之前将定位信息更新地记录到用户数据区的至少一部分中,其中所述边界区是对记录信息交替地进行记录的记录单位。
借助于这种结构,在还没有确定边界区中的数据结构的状况下,可将定位信息更新地记录到具有相对大尺寸的用户区的任意位置。因此,根据对记录信息进行记录的方面,可以在更加灵活的方面上更新地记录定位信息。
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的另一方面中,第二控制设备对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将定位信息更新地记录到用于对边界区进行管理的边界管理区中,其中所述边界区是对记录信息交替地进行记录的记录单位。
根据这个方面,可将定位信息记录到具有相对小尺寸的边界管理区中,以便在读取定位信息中不必执行相对麻烦的搜索操作等等。此外,如果构造成将定位信息记录到边界管理区的固定记录区中,那么无需参考随后所描述的指针信息等等即可相对容易且快速地读取定位信息。
在如上所述的将定位信息记录到边界管理区中的信息记录装置的一方面中,第二控制设备对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在关闭边界区中将定位信息更新地记录到边界管理区中。
借助于这种结构,通过在关闭边界区之后(即在执行边界关闭处理之后)参考边界管理区,无需对例如具有相对大尺寸的用户区进行搜索即可读取定位信息。
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的另一方面中,进一步具有第三控制设备,该第三控制设备对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记录下述指针信息,该指针信息表示更新地记录有定位信息的记录区的地址值。
根据这个方面,通过参考由第三控制设备控制的记录设备的操作而记录的指针信息,可相对容易地读取更新地记录的定位信息。此外,因为指针信息仅仅包括其内更新地记录有定位信息的记录区的地址值,因此在必需读取定位信息的情况下有选择的参考指针信息就足够了。换句话说,因为它几乎不影响记录信息的正常记录操作和重放操作,因此存在几乎不使信息记录装置和信息重放装置的处理负荷增加这样的优点。
在具有上述第三控制设备的信息记录装置的一方面中,第三控制设备对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将指针信息记录到用于对记录信息的记录进行管理的记录管理区中。
借助于这种结构,通过参考记录在记录管理区中的指针信息,可相对容易地读取更新地记录在更新区中的定位信息。
在具有第三控制设备的信息记录装置的一方面中,第二控制设备对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在完成记录信息中将定位信息更新地记录到下述记录区中,所述记录区在已记录有记录信息的记录区之后,并且信息记录装置进一步包括判断设备,该判断设备用于判断指针信息所示的地址值是否等于最后记录了记录信息的记录区的地址值。
借助于这种结构,借助于判断设备的操作,可相对容易地判断记录信息的记录是否已完成。对此进行具体地讨论,例如,如果在一定记录部分中已经完成了记录信息的记录,那么根据记录信息的记录来更新地记录定位信息。此时,指针信息表示要与最后记录的记录信息相邻地更新地记录的定位数据的记录位置。因此,如果指针信息表示最后记录的记录信息的记录区的地址值,那么这意味着记录信息的记录完成了。另一方面,如果指针信息不表示最后记录的记录信息的记录区的地址值,那么这意味着既仍未更新定位信息也仍未记录定位信息,因此可判断出还在对记录信息进行记录。
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的另一方面中,进一步具有第四控制设备,该第四控制设备对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记录用于表示记录设备是否更新地记录了定位信息的更新标志。
根据这个方面,通过参考由第四控制设备控制的记录设备的操作记录的更新标志,可相对容易地识别出定位信息被记录在定位区还是更新区中。
在具有上述第四控制设备的信息记录装置的一方面中,第四控制设备对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将更新标志记录到用于对边界区进行管理的边界管理区中,其中所述边界区是对记录信息交替地进行记录的记录单位。
借助于这种结构,通过参考记录在边界管理区中的更新标志,可相对容易地识别出定位信息被记录在定位区还是更新区中。顺便说一下,在关闭边界区中,最好将更新标志记录到边界管理区中。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还可以通过在下述信息记录装置中的信息记录方法来实现,所述信息记录装置具有用于将记录信息记录到下述信息记录介质上的记录设备,所述信息记录介质包括其内可记录记录信息的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该信息记录方法具有第一控制处理,用于对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将记录信息交替地记录到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中;以及第二控制处理,用于对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将下述定位信息更新地记录在除了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的至少一个的定位区之外的记录区中以作为记录信息,所述定位信息被记录在定位区中以作为在读取用于对记录信息的记录和重放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控制的文件系统信息中的起始点并且在读取文件系统信息中被参考。
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记录方法,可得到与本发明的上述信息记录装置相同的各种益处。
顺便说一下,响应本发明的上述的信息记录装置的各个方面,本发明的信息记录方法可采用各个方面。
(信息重放装置和方法)本发明的上述目的还可以通过这样的信息重放装置来实现,该信息重放装置用于对通过本发明的上述信息记录装置(包括其各个方面)而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的记录信息进行重放,该信息重放装置具有第一读取设备,用于读取下述定位信息,该定位信息记录在定位区中或者更新地记录在除了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的至少一个的定位区之外的记录区中;第二读取设备,用于根据读取的定位信息来读取文件系统信息;以及重放设备,用于根据读取的文件系统信息来对记录信息进行重放。
根据本发明的信息重放装置,借助于第一读取设备的操作,可读取更新地记录的有效定位信息而不读取记录在缺省定位区中的无效(或旧的)定位信息。此后,借助于第二读取设备的操作,根据读取的定位信息可更好地读取文件系统信息。此后,借助于重放设备的操作,根据读取的文件系统信息可更好地对记录信息进行重放。
顺便说一下,响应本发明的上述信息记录装置的各个方面,本发明的信息重放装置可采用各个方面。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还可以通过这样的信息重放方法来实现,该信息重放方法用于对由本发明的上述信息记录装置(包括其各个方面)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的记录信息进行重放,该信息重放方法具有第一读取处理,用于读取下述定位信息,该定位信息记录在定位区中或者更新地记录在除了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的至少一个的定位区之外的记录区中;第二读取处理,用于根据读取的定位信息来读取文件系统信息;以及重放处理,用于根据读取的文件系统信息来对记录信息进行重放。
根据本发明的信息重放方法,可得到与本发明的上述信息重放装置相同的各种益处。
顺便说一下,响应本发明的上述信息重放装置的各个方面,本发明的信息重放方法可采用各个方面。
(计算机程序)本发明的上述目的还可以通过用于记录控制的第一计算机程序来实现,该记录控制用于对为上述信息记录装置(包括其各个方面)提供的计算机进行控制,该计算机程序可使计算机起第一控制设备和第二控制设备的至少一部分的作用。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还可以通过用于重放控制的第二计算机程序来实现,该重放控制用于对为上述信息重放装置(包括其各个方面)提供的计算机进行控制,该计算机程序可使计算机起第一读取设备。第二读取设备以及重放设备的至少一部分的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每个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从诸如ROM、CD-ROM、DVD-ROM、以及硬盘这样的程序存储设备中读取并执行计算机程序时,或者当通过通讯设备下载了程序之后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时,可相对容易地实现本发明的上述信息记录装置或信息重放装置。
顺便说一下,响应本发明的上述信息记录装置或信息重放装置的各个方面,本发明的每个计算机程序可采用各个方面。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还可以通过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第一计算机程序产品来实现,该第一计算机程序产品具体地体现为本发明的上述信息记录装置(包括其各个方面)中提供的计算机可执行的指令程序,以使该计算机起第一控制设备和第二控制设备的至少一个的作用。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还可以通过如下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第二计算机程序产品来实现,该第二计算机程序产品具体地体现为本发明的上述信息重放装置(包括其各个方面)中提供的计算机可执行的指令程序,以使该计算机起第一读取设备、第二读取设备、以及重放设备的至少一个的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每个计算机程序产品,通过将计算机程序产品从诸如ROM(只读存储器)、CD-ROM(压缩盘只读存储器)、DVD-ROM(DVD只读存储器)、以及硬盘等等这样的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产品的记录介质中加载到计算机中或者通过经由通讯设备而将即就是载波的计算机程序产品下载到计算机中,可相对容易地具体体现本发明的上述信息记录装置或信息重放装置。更具体地说,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可使计算机起上述信息记录装置或信息重放装置作用的计算机可读代码(或可以包括可使计算机起上述信息记录装置或信息重放装置作用的计算机可读指令)。
从以下实施例中可更清楚地得知本发明的这些效果及其他优点。
如上所说明的,在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中,第一和第二记录层的至少一个具有定位区和更新区。因此,特别地,即使将记录信息交替地记录在具有多个记录层的信息记录介质上,也可更好地对记录信息进行记录。
此外,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具有记录设备、第一控制设备、以及第二控制设备。本发明的信息记录方法具有第一控制处理和第二控制处理。因此,特别地,即使将记录信息交替地记录在具有多个记录层的信息记录介质上,也可更好地对记录信息进行记录。
此外,本发明的信息重放装置具有第一读取设备、第二读取设备、以及重放设备。本发明的信息重放方法具有第一读取处理、第二读取处理、以及重放处理。因此,可更好地对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的记录信息进行重放。
图1是给出了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实施例中的具有多个记录区的光盘的基本结构的基本平面图,以及光盘的示意性剖面视图和记录区结构在径向上的相应概念图。
图2是从概念上给出了将数据记录到该实施例中的光盘上的方面的说明性示意图。
图3是从概念上给出了要记录到RMA中的更新块扇区指针的数据结构的数据结构视图。
图4是给出了缺省的定位点的地址值以及记录在那里的数据的内容的表格。
图5给出了光盘上的图4所示缺省定位点的实际数据结构视图。
图6是从概念上给出了更新块扇区有效标志的数据结构的数据结构视图。
图7是从概念上给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的基本结构的框图。
图8是从概念上给出了该实施例中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的记录操作的整个流程的流程图。
图9是给出了记录操作的一个过程的数据结构视图。
图10是给出了记录操作的另一过程的数据结构视图。
图11是给出了记录操作的另一过程的数据结构视图。
图12是从概念上给出了内边界区或外加内边界区的数据结构的数据结构视图。
图13是从概念上给出了外边界区的数据结构的数据结构视图。
图14是(a)和图14(b)给出了由比较示例中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识别的光盘上的数据的数据结构视图。
图15是给出了判断是否将数据完全记录在记录部分中的操作的方面的说明性示意图。
图16是从概念上给出了该实施例中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的重放操作的整个流程的流程图。
图17是给出了修改示例中的光盘的RMD的一部分的数据结构的数据结构视图。
参考代码的说明100 光盘101,111文件系统信息102 导入区104,114RMA105,115用户数据区106,116内边界区107,117外边界区118 导出区109,119中间区121 更新块扇区指针122 更新块初始扇区地址131 更新块扇区有效标志141,142外加内边界区200 信息记录/重放装置352 光学拾取器353 记录/重放设备354,359CPU400 主机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对于每个实施例,依次对用于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进行讨论。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信息记录介质的实施例)首先,参考图1至图6,对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实施例讨论。
首先,参考图1,对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的实施例中的光盘的基本结构进行讨论。图1(a)给出了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实施例中的具有多个记录区的光盘的基本结构的基本平面图,并且图1(b)给出了光盘的示意性剖面视图以及记录区结构在径向上的相应概念性视图。
如图1(a)和图1(b)所示,光盘100具有在直径大约为12cm的盘片主体上的记录表面,如DVD那样。在该记录表面上,光盘100以中心孔101为中心具有导入区102和导出区118;用户数据区105和115;以及中间区109和119。此后,例如,在光盘100的透明衬底110上具有层压的记录层等等。在记录层的每个记录区中,诸如凹槽轨道和岸台轨道这样的轨道以中心孔101为中心呈螺线形或者同心地交替布置。在轨道上,以ECC块为单位来对数据进行划分并对其进行记录。ECC块是下述预格式地址的数据管理单元,所述预格式地址中的记录信息是误差可校正的。
顺便说一下,本发明不特别地局限于具有这三个区的光盘。例如,即使不存在导入区102、导出区118、或者中间区109(119),也可构造出下面所说明的数据结构。此外,如随后所描述的,可进一步对导入区102、导出区118、或者中间区109(119)进行分段。
特别地,如图1(b)所示,该实施例中的光盘100具有这样的结构,即构成了本发明的“第一记录层”的一个示例的L0层和构成了本发明的“第二记录层”的一个示例的L1层层压在透明衬底110上。在对这种两层型光盘100进行记录和重放时,根据哪一个记录层具有从图1(b)中的下侧照射到上侧的激光LB的焦点位置,执行L0层或L1层中的记录和重放。特别地,从L0层中的内侧至外侧记录数据,并且从L1层中的外侧至内侧记录数据。换句话说,该实施例中的光盘100与相反轨道路径方式的光盘相对应。
此外,该实施例中的光盘100在导入区102和导出区118的每一个的内侧具有PCA(功率校准区)103和113;以及RMA(记录管理区)104和114。
PCA 103和113是用于执行下述OPC(最佳功率控制)处理的记录区,所述OPC处理是在将数据记录到光盘100上时对激光LB的激光功率进行调节(即校准)。将OPC模式记录到PCA 103和113中,同时逐渐地改变激光功率,并且对记录的OPC模式的重放质量(例如不对称性等等)进行测量,从而计算在对数据进行记录中的最佳激光功率。
RMA 104和114是用于将下述各种管理信息记录在其中的记录区,所述管理信息用于对将数据记录到光盘100上进行管理。
此外,该实施例中的光盘100并不局限于两层单面型,即双层型,而可以是两层双面型,即双层双面型。此外,该实施例中的光盘100并不局限于具有两个记录层的光盘,而可以是具有三层或多层的多层型光盘。
接下来,参考图2,对将数据记录到该实施例中的光盘100上这样的方面进行更详细的讨论。图2从概念上给出了将数据记录到该实施例的光盘上这样的方面的说明性示意图。
如图2所示,光盘100具有两个记录层(即L0层和L1层)。L0层具有导入区102;以及中间区109。L1层具有导出区118和中间区119。特别地,在该实施例的光盘100中,在L0层的用户数据区105和L1层的用户数据区115中存在多个边界区。此后,以边界区为单位对诸如电影数据、音频数据、以及其他各种数据这样的各种内容数据进行记录。换句话说,例如将一些电影数据(或文件)记录到第一边界区中。例如,将一些音频数据(或文件)记录到第二边界区中。例如,将PC的一些数据(或文件)记录到第三边界区中。
对边界区进行更详细的讨论,每个边界区具有内边界区106和116;用户数据区105和115;以及外边界区107和117。然而,在与导入区102相邻的第一边界区中,因为将文件系统信息101和111记录在其最内圆周侧,因此不提供内边界区106和116。也就是说,第一边界区包括文件系统信息101和111、用户数据区105a和115b、以及外边界区107a和117a。第二边界区包括内边界区106b和116b、用户数据区105b和115b、以及外边界区107b和117b。第三边界区包括内边界区106c和116c、用户数据区105c和115c、以及外边界区107c和117c。
内边界区106和116是本发明的″边界管理区″的一个特定示例。内边界区106和116是用于将对记录在每个边界区中的数据进行管理的各种管理信息(例如随后所描述的最新或更新的物理格式信息等等)记录在其中的记录区,并且在光盘100的径向上具有例如大约几μm的大小。随后对内边界区106和116进行详细地讨论(参见图3等等)。
用户数据区105和115是用于实际上将内容数据及其他各种数据记录在其中的区域。在该实施例中,可预先确定用户数据区105和115的大小。或者必要时可根据数据的记录方面来改变用户数据区105和115的大小。包括在相同边界区之内的用户数据区105和115最好是具有这样的关系,即从光学拾取器侧来看它们布置在相同位置或基本相同的位置上。换句话说,用户数据区105和115最好是具有彼此相对应的地址的记录区。
外边界区107和117是本发明的″边界管理区″的一个特定示例。外边界区107和117是用于将对记录在每个边界区中的数据进行管理的各种管理信息记录在其中的记录区,并且在光盘100的径向上具有例如大约100μm至500μm的大小。随后对外边界区107和117进行详细地讨论(参见图3等等)。
将内容数据和各种数据按照下述顺序记录到第一边界区、第二边界区、以及第三边界区中。此后,在每个边界区中,如图2中的箭头所示,从L0层中的用户数据区105的内圆周侧至外圆周侧记录数据,并且此后从L1层中的用户数据区115的外圆周侧至内圆周侧记录数据。此外,甚至在每个边界区中,对进一步分段的记录部分进行了定义,并且以分段的记录部分为单位来记录数据。
特别地,在下述方面的光盘的情况下,所述方面是将数据在记录到整个L0层之后将数据记录到L1层中,数据几乎不记录在L1层中,这会引起这样的技术问题,即与记录在整个光盘上的数据量相比需要花费相对长的时间来最终化,因为数据记录在整个L0层中。这是因为它需要时间长度来将虚拟数据记录到L1层中的其内未记录有数据的区域中。然而,根据该实施例,以边界区为单位来记录各种数据,因此可基本上均匀地将数据记录到L0层和L1层的每一个中。因此,不必如上所述将大量的虚拟数据记录到L1层中。换句话说,在中间区109和119的外圆周侧,未记录状态(或镜面状态)是容许的。因此,可降低最终化处理的时间长度,以便可有助于降低记录操作时间、改善用户的舒适性等等。
顺便说一下,在用于记录数据的记录层从L0层变为L1层的点,将外边界区107和117分别布置在L0层和L1层中。通过在该点处提供外边界区107和117,可防止用于对光盘100上的预定记录位置进行搜索的光学拾取器透过(即越过)(或者从光学拾取器照射的激光透过)。″透过″在这里表示在光盘100仅仅提供有第一边界区的情况下,当对用户数据区105a进行搜索时,搜索目的地从用户数据区105a跳跃到其内未记录有数据的记录区(例如镜面区)。光学拾取器的这种透过会造成随后的记录操作和重放操作失控(runaway),这是不可取的。然而,根据该实施例,因为提供了外边界区107和117,因此可适当地防止透过。此外,借助于外边界区107和117,可防止激光在L0层与L1层之间的层跳跃之后进入其内未记录有数据的记录区,这是在执行改变作为记录目标的记录层的改变操作这样的“层跳跃”中,由于两个记录层之间的粘贴及偏心距不同或者激光照射位置的不同而造成的。
此外,例如,考虑到偏心距等等,可构造成使L0层中的用户数据区105的大小大于L1层中的用户数据区115的大小。特别地,最好是使L0层中的用户数据区105的大小大于L1层中的用户数据区115的大小,以便L1层中的用户数据区115仅布置在与L0层中的用户数据区105面对的位置上。通过此,如果将数据记录到L1层中,那么激光可总是照射过其内记录有数据的L0层,因此可改善记录特征。
接下来,参考图3至图6,对该实施例中的光盘100的更加详细的数据结构进行讨论。图3从概念上给出了要记录到RMA 104(或114)中的更新块扇区指针的数据结构的数据结构视图。图4给出了缺省定位点的地址值以及记录在那里的数据的内容的表格。图5(a)和图5(b)给出了光盘100上的图4所示缺省定位点的实际数据结构视图。图6从概念上给出了更新块扇区有效标志的数据结构的数据结构视图。
如图3所示,将构成了本发明的″指针信息″的一个特定示例的更新块扇区指针(AP#1至#4)121等等记录在RMA 104(或114)中。举例来说,对作为光盘100的一个特定示例的DVD的格式进行讨论,更新块扇区指针121记录在下述记录区,该记录区具有记录在RMA 104中的RMD(记录管理数据)的字段3中的″0″至″15″的字节位置。顺便说一下,在RMD的字段3中,除了更新块扇区指针121之外,还记录了各L0层和L1层中的外边界区107和117的起始扇区号。
更新块扇区指针121是用于表示下述记录区的地址值的指针信息,在所述记录区中记录有为了读取文件系统信息101(或111)而由随后所述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第一次读取的该定位数据(更具体地说是有效定位数据)。换句话说,随后所述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在读取了定位数据之后读取文件系统信息,从而对数据进行记录和重放。每个更新块扇区指针121具有4字节的大小。其内记录有定位数据的记录区被称为定位点(必要时称为“AP”)并且在下面进行讨论。
关于定位点,将UDF(通用盘片格式)作为特定示例进行了说明,该UDF是DVD所遵循的标准。例如,假定图4所示的四个记录区作为缺省定位点的特定示例。顺便说一下,省略了对通用UDS标准的说明。关于与该标准有关的说明,请参阅由OSTA(Optical Storage TechnoLogyAssociation(光存储技术协会))出版的UDF规范说明(修订版2.50)。
如图4所示,假定逻辑块地址(LBA)为″16h″的记录区(必要时以下简称为″AP#1″)、逻辑块地址(LBA)为″256h″的记录区(必要时以下简称为″AP#2″)、逻辑块地址(LBA)为″LRA(最后记录的地址)-256h″的记录区(必要时以下简称为″AP#3″)、以及逻辑块地址(LBA)为″LRA″的记录区(必要时以下简称为″AP#4″)作为缺省定位点的一个特定示例。顺便说一下,LRA在这里与已记录有数据的记录区的逻辑块地址当中的具有最大值的逻辑块地址相对应。此后,例如,将VRS(卷标识别顺序(Volume Recognition Sequence))作为定位数据记录在AP#1中,将AVDP(定位卷标描述指针(Anchor VolumeDescription Pointer))作为定位数据记录到AP#2和AP#3中,并且将VAT_ICB(虚拟配置表ICB)作为定位数据记录到AP#4中。
参考图5,对实际光盘100上的图4所示的缺省定位点的记录区进行讨论。
图5(a)给出了数据记录在第一边界区中的光盘100。也就是说,将文件系统信息(FS0)101(或其一部分)以及用户数据(UD 10)记录在第一边界区的L0层中,并且形成了外边界区(BO 10)107。此外,将文件系统信息(FS1)111(或其一部分)以及用户数据(UD 11)记录在第一边界区的L1层中,并且形成了外边界区(BO 11)117。此外,如果不能将数据记录在整个第一边界区(即直到第一边界区的端部)中,将诸如″00h″数据这样的填充数据(PD)记录到仍未记录有数据的空白区中。此时,图5(a)中的影线所示的记录区与上述缺省定位点相对应。换句话说,记录有FS0的记录区中存在缺省的AP#1和AP#2,并且记录有FS1的记录区中存在缺省的AP#3和AP#4。
此外,在由随后所述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尤其是主机)识别的盘片卷标空间(逻辑块地址空间)上,如图5(b)所示那样来表示如图5(a)所示的光盘100。也就是说,在逻辑块地址值首先确定了一位置的盘片卷标空间上,使数据分布到其端部部分上。如果在光盘100上的第二边界区等等中执行附加记录,那么附加记录的数据布置在盘片卷标空间上,以使它分布在被分布在端部部分上的数据之间。换句话说,附加记录的数据布置在如图5(b)所示的未记录区上。
此后,如果在第二边界区等等中执行附加记录,那么图3所示的更新块扇区指针(AP#1)121表示其内更新地记录有下述VRS的记录区的地址值(即更新的AP#1的地址值),所述VRS最初记录在缺省的AP#1中。按照相同的方式,图3所示的更新块扇区指针(AP#2)121表示其内更新地记录有下述AVDP的记录区的地址值(即更新的AP#2的地址值),所述AVDP最初记录在缺省的AP#2中。按照相同的方式,图3所示的更新块扇区指针(AP#3)121表示其内更新地记录有下述AVDP的记录区的地址值(即更新的AP#3的地址值),所述AVDP最初记录在缺省的AP#3中。按照相同的方式,图3所示的更新块扇区指针(AP#4)121表示其内更新地记录有下述VAT_ICB的记录区的地址值(即更新的AP#4的地址值),所述VAT_ICB最初记录在缺省的AP#4中。
将定位数据记录在如图3所示光盘100上的具有预定逻辑地址的定位点中,因此可认为无需参考更新块扇区指针121即可读取定位数据。然而,如图2中所说明的,如果以边界区为单位来记录数据,那么可将定位数据记录到除了信息记录/重放装置可识别的缺省定位点之外的记录区中。换句话说,存在这样的技术问题,即例如通过将数据记录到第二边界区中来改变定位点的地址值,以便信息记录/重放装置无法适当地识别出反映了将数据记录到第二边界区中的定位点。这会造成这样的问题,即不能读取记录在AP#1至#4的每一个中的定位数据(或者不能识别定位点),因此不能读取文件系统信息101和111。在该实施例中,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可适当地读取定位数据,因为每个更新块扇区指针(AP#1至#4)121表示其内更新地记录有定位数据的记录区(所谓的更新定位点)的地址值。其结果是,可更好地读取文件系统信息。在对随后所述信息记录/重放装置的说明中详细地讨论相关操作。
显然,由于光盘100所遵循的标准不同,因此记录在那里的定位点的特定位置(地址值等等)、其数量、定位数据的类型等等与该实施例中所说明的不同。与此有关,必要时可改变要记录到光盘100上的更新块扇区指针121的数量。此外,并不总是必需读取图4所示的全部定位数据以便读取文件系统信息101和111。例如,在UDF的情况,如果可读取图4所示的至少两个定位数据,那么可读取文件系统信息101和111。
此外,在光盘100上,如图6所示,记录有更新块扇区有效标志(AP#1至#4)131,其构成了本发明的″更新标志″的一个特定示例。举例来说,对作为光盘100的一个特定示例的DVD的格式进行讨论,将更新块扇区有效标志131记录在下述记录区中,该记录区具有要记录到内边界区106(或116)中的最新的或更新的物理格式信息的″41″的字节位置。
更新块扇区有效标志131是这样的标志,该标志表示更新块扇区指针121是否表示除了缺省定位点之外的记录区。换句话说,表示是否将定位数据更新地记录到除了缺省定位点之外的记录区中。更新块扇区有效标志(AP#1)131表示是否将定位数据记录在除了缺省的AP#1之外的记录区中(即逻辑块地址与″16h″相对应的记录区)。更新块扇区有效标志(AP#2)131表示是否将定位数据记录在除了缺省的AP#2之外的记录区中(即逻辑块地址与″256h″相对应的记录区)。更新块扇区有效标志(AP#3)131表示是否将定位数据记录在除了缺省的AP#3之外的记录区中(即逻辑块地址与″LRA-256h″相对应的记录区)。更新块扇区有效标志(AP#4)131表示是否将定位数据记录在除了缺省的AP#4之外的记录区中(即逻辑块地址与″LRA″相对应的记录区)。
例如,如果将定位数据记录在除了缺省的AP#1之外的记录区中,那么更新块扇区有效标志(AP#1)131表示用于表示该事实的标志″1″。另一方面,如果将定位数据(更具体地说,是有效的定位数据)仍记录在缺省的AP#1中,那么更新块扇区有效标志(AP#1)131表示用于表示该事实的标志″0″。
如果对每个边界区执行边界关闭处理,那么将更新块扇区有效标志131记录到下述记录区中,该记录区具有要记录到内边界区106(或116)中的最新物理格式信息的″41″的字节位置。与此相并行,如随后所描述的,将记录在AP#1至#4中的定位数据记录到内边界区116和外边界区117中。顺便说一下,边界关闭处理是指用于结束将数据记录到用户数据区105(或115)中并且准备内边界区106(或116)以及外边界区107(或117)的处理。
通过此,在执行边界关闭处理之后,可相对容易地识别出是将定位数据记录在缺省定位点中(即从缺省定位点起不更新定位数据的记录区)还是将定位数据记录在除了缺省定位点之外的记录区中(即从缺省定位点起更新定位数据的记录区)。如果不更新定位数据的记录区,那么可从缺省定位点读取定位数据。另一方面,如果进行了更新,那么从内边界区116和外边界区117读取定位数据。也就是说,可甚至在无法识别RMA 104(或114)的仅仅重放型的信息重放装置上更好地读取定位数据,因为不必参考记录在RMA 104(或114)中的更新块扇区指针121。
(信息记录/重放装置)接下来,参考图7至图17对作为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装置和信息重放装置的实施例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的结构与操作进行说明。
(1)基本结构首先,参考图7,对该实施例中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200的基本结构进行讨论。图7是从概念给出了该实施例中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200的基本结构的框图。顺便说一下,信息记录/重放装置200具有用于将记录数据记录到光盘100上的功能以及用于对记录在光盘100上的记录数据进行重放的功能。
如图7所示,信息记录/重放装置200具有盘片驱动器300,光盘100实际上被加载到该盘片驱动器上;诸如个人计算机这样的主机400,用于对与盘片驱动器300有关的数据的记录和重放进行控制。
盘片驱动器300具有光盘100;主轴电机351;光学拾取器352;信号记录/重放设备353;CPU(驱动控制设备)354;存储器355;数据输入/输出控制设备306;以及总线357。此外,主机400具有CPU 359;存储器360;操作/显示控制设备307;操作按钮310;显示面板311;以及数据输入/输出控制设备308。
主轴电机351用于使光盘100旋转及停止,并且当对光盘进行存取时进行操作。更具体地说,将主轴电机351构造成在来自未示出的伺服单元等等的主轴伺服之下使光盘100以预定速度旋转并停止。
光学拾取器352是本发明的“记录设备”、“第一读取设备”、以及“第二读取设备”的一个特定示例。光学拾取器352执行对光盘100的记录/重放,并且具有半导体激光器、透镜等等。更具体地说,当重放时光学拾取器352使诸如激光束这样的光束照射在光盘100上以作为具有第一功率的读取光,并且当记录时使诸如激光束这样的光束照射在光盘100上以作为具有第二功率的写入光,同时对光束进行调制。
信号记录/重放设备353是本发明的“重放设备”的一个特定示例。信号记录/重放设备353对主轴电机351和光学拾取器352进行控制,从而执行对光盘100的记录/重放。更具体地说,信号记录/重放设备353例如具有激光二极管(LD)驱动器、前置放大器等等。LD驱动器对位于光学拾取器352中的未示出的半导体激光器设备进行驱动。前置放大器对光学拾取器352的输出信号进行放大,也就是说对光束的反射光进行放大,并且输出放大的信号。更具体地说,在OPC处理时,在CPU 354的控制之下,信号记录/重放设备353与未示出的定时发生器等等一起用于对位于光学拾取器352中的未说明的半导体激光器进行驱动,以便通过OPC模式的记录处理和重放处理来确定最佳激光功率。
存储器355用在盘片驱动器300上的全部数据处理以及OPC处理等等中,该存储器包括有用于记录/重放数据的缓冲区、当将数据转换成信号记录/重放设备353上可使用的数据时用作中间缓冲器的区域等等。此外,存储器355具有只读存储器(ROM)区,作为记录设备的用于执行操作的程序,也就是固件程序被存储在该ROM区中;缓冲器,该缓冲器用于临时存储记录重放数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区,固件程序等等的操作所需的参数被存储在该RAM区中;等等。
CPU(驱动控制设备)354通过总线357与信号记录/重放设备353以及存储器355相连,并且通过向每个构件发出指令来对整个盘片驱动器300进行控制。通常,将用于操作CPU 354的软件或固件被存储在存储器355中。
数据输入/输出控制设备306对相对于盘片驱动器300来自外部的数据的输入/输出进行控制,从而执行将其存储到存储器355上的数据缓冲器中并且使其从该数据缓冲器输出。将如下驱动控制命令通过数据输入/输出控制设备306传送到CPU 354,其中所述驱动控制命令是通过诸如SCSI(小计算机系统接口)和ATAPI(AT attachment packet interface(AT附件包接口))这样的接口与盘片驱动器300相连的外部主计算机400(在下文中称为主机)发出的。此外,按照相同的方式,还通过数据输入/输出控制设备306与主机400交换记录/重放数据。
操作/显示控制设备307接收操作指令且执行与主机400有关的显示,并且通过操作按钮310将诸如用于记录或重放的指令这样的指令传送到CPU 359。CPU 359根据来自操作/显示控制设备307的指令信息来通过数据输入/输出控制设备308将控制命令传送到盘片驱动器300,并且对全部盘片驱动器300进行控制。按照相同的方式,CPU 359能够传送用于要求主机400传送关于盘片驱动器300的操作状态的命令。通过此,可知道诸如记录期间以及重放期间的盘片驱动器300的操作状态,以便CPU 359通过操作/显示控制设备307将盘片驱动器300的操作状态输出到诸如荧光管这样的显示板311。
存储器360是主机400使用的内存储器设备并且具有ROM区,该ROM区内存储有诸如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这样的固件程序;RAM区,该RAM区内存储有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的操作等等所需的参数;等等。此外,存储器360可以通过数据输入/输出控制设备308与诸如未示出的硬盘这样的外存储设备相连。
如上所说明的,通过将盘片驱动器300与主机400组合在一起使用的一个特定示例是诸如用于对视频图像进行记录和重放的记录器装置这样的家庭设备。该记录器装置将来自广播接收调谐器和外部连接终端的视频信号记录到盘片上,并且将从盘片中重放的视频信号输出到诸如电视这样的外部显示设备。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60中的程序来执行作为记录器装置的操作。此外,在另一特定示例中,盘片驱动器300是盘片驱动器(必要时以下简称为″驱动器″),并且主机400是个人计算机或工作站。诸如个人计算机这样的主机以及驱动器通过诸如SCSI和ATAPI这样的数据输入/输出控制设备306和308相连,并且诸如写软件这样的安装在主机400中的应用程序对盘片驱动器300进行控制。
(2)记录操作接下来,参考图8至图11,对该实施例中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200的记录操作进行讨论。图8是从概念上给出了该实施例中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200的记录操作的整个流程的流程图。图9至图11的每一个给出了记录操作的过程的数据结构视图。
如图8所示,首先,将光盘100加载到盘片驱动器300上(步骤S101)。此时,其可以被构造成通过利用PCA 103(或113)执行OPC处理来计算用于记录数据的最佳激光功率。或者,其可以被构造成对记录数据所需的各种控制数据进行读取。
此后,根据来自主机400的指令(或在构成了本发明的″第一控制设备″的一个特定示例的CPU 359的控制之下),将数据记录到第″n″记录部分中(顺便说一下,″n″是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并且其初始值是″1″)(步骤S102)。此后,根据来自盘片驱动器300的指令(或在CPU 354的控制之下),将用于表示第″n″记录部分的数据结构的各种信息(例如已记录有数据的记录区的空间位图信息、起始地址值、以及结束地址值等等)记录到RMA 104(或114)中以作为RMD(步骤S103)。
具体地说,如图9所示,将文件系统信息101和用户数据(UD 10)记录到用户数据区105的第一记录部分中,并且将文件系统信息111和用户数据(UD 11)记录到用户数据区115的第一记录部分中。这种情况下的AP#1和AP#2处于其内记录有文件系统信息101的记录区中,并且这种情况下的AP#3和AP#4处于其内记录有文件系统信息111的记录区中。因此,此时仍不将更新块扇区指针121记录在RMA 104(或114)中。当读取文件系统信息101(或111)时,直接读取记录在缺省定位点中的定位数据。
此外,在RMA 104与用户数据区105之间保留了用于导入区的重编码区(LI0)。在RMA 114与用户数据区115之间保留了用于导出区的重编码区(LO1)。
再次在图8中,将数据记录到第″n+1″记录部分中(步骤S104),第″n+1″记录部分位于在步骤S102中记录了数据的第″n″记录部分之后。此后,将用于表示第″n+1″记录部分的数据结构的各种信息记录到RMA104(或114)中以作为RMD。
此时,在CPU 359的控制之下,判断是否由于将数据记录到第″n+1″记录部分而更新(或已更新)了定位点(步骤S105)。换句话说,将诸如VRS、AVDP、以及VAT_ICB这样的定位数据记录(或已记录)到除了缺省定位点之外的记录区中。如果将定位数据记录到除了缺省定位点之外的记录区中,那么判断出更新了定位点。另一方面,如果未将数据记录到除了缺省定位点之外的记录区中(即如果记录在缺省定位点中的定位数据是有效的),那么判断出未更新定位点。
作为该判断结果,如果判断出未更新定位点(步骤S105否),那么判断是否执行边界关闭处理(步骤S108)。
另一方面,判断出更新了定位点(步骤S105是),那么将其内更新地记录有定位数据的记录区的地址值(即更新定位点的地址值)记录到RMA 104(或114)中以作为更新块扇区指针121(步骤S107)。此后,判断是否执行边界关闭处理(步骤S108)。
具体地说,如图10所示,如果将有效VAT_ICB记录在第二记录部分中的用户数据(UD 21)的端部之后,那么这意味着更新了AP#4。因此,将VAT_ICB的记录区的地址值(即位于用户数据(UD 21)的端部的记录区的地址值)记录到RMA 104(114)中以作为更新块扇区指针(AP#4)121。具体地说,如果根据主机400的指令将VAT_ICB记录到第二记录部分中的用户数据(UD 21)的端部,那么主机400将记录目的地的地址值输出到盘片驱动器300。此后,通过盘片驱动器300(或作为本发明的″第三控制设备″的一个特定示例的CPU 354)的操作,将用于表示主机400输出的地址值的更新块扇区指针121记录到RMA 104(或114)中以作为RMD。顺便说一下,通常将VAT_ICB记录到最后记录的数据之后。因此,如果通过利用VAT执行数据记录操作,那么通常在每次数据记录时更新VAT_ICB,以便还与此一起顺序地更新AP#4。因此,还顺序地更新更新块扇区指针(AP#4)121。如果从缺省定位点起对记录有除了VAT_ICB之外的VRS和AVDP的记录区进行更新,那么显然甚至对这些定位数据执行相同操作。
此时,至少对更新的定位点的更新块扇区指针121进行记录就足够了。换句话说,例如,如果更新了AP#1至AP#4当中的AP#2和AP#4,那么将更新块扇区指针(AP#2)121和更新块扇区指针(AP#4)121记录到RMA 104(或114)中以作为有效数据。另一方面,不将数据记录到更新块扇区指针(AP#1)121和更新块扇区指针(AP#3)121中,或者将″00h″数据记录在那里。
在将更新块扇区指针121记录到RMA 104(或114)中之后,当对更新的定位点进行存取时,参考更新块扇区指针121来读取定位数据。另一方面,当对未更新定位点进行存取时,无需参考更新块扇区指针121即可读取记录在缺省定位点中的定位数据。
再次在图8中,判断是否执行边界关闭处理(步骤S108)。换句话说,判断是否把要记录的数据全都记录到当前用于记录数据的边界区中,或者其内已记录有数据的记录区是否大于预定大小(例如一个边界区的上限大小)。如果把要记录的数据全都记录到当前用于记录数据的边界区中或者其内已记录有数据的记录区大于预定大小,那么可以判断出执行边界关闭处理。
作为该判断的结果,如果判断出未执行边界关闭处理(该S108否),那么在″n″增加之后(步骤S106),将数据记录到下一记录部分中。换句话说,将数据记录到新记录部分中,该新记录部分位于在步骤S104中记录了数据的记录部分之后。
另一方面,如果判断出执行边界关闭处理(步骤S108是),那么根据主机400的指令(或在CPU 359的控制之下)执行边界关闭处理(步骤S109)。此后,将记录在更新的定位点中的定位数据记录到L1层的内边界区116和外边界区117中(步骤S110)。
具体地说,如图11所示,将各种管理信息等等记录到外边界区107和117中,并且此外,将其记录到与第一边界区的内边界区相对应的且包括在导入区102(或导出区108)中的EBZI(外加内边界区或外加边界带)141(或142)中。此外,将更新块扇区有效标志(AP#1至4)记录到被记录到外加内边界区141中的最新物理格式信息中。
现在,参考图12和图13对内边界区106(116)或者外加内边界区141(142)以及外边界区107(117)的更详细数据结构进行讨论。图12从概念上给出了内边界区106(116)或外加内边界区141(142)的数据结构的数据结构视图。图13从概念上给出了外边界区107(117)的数据结构的数据结构视图。顺便说一下,主要根据来自盘片驱动器300的指令执行如下所述的处理。
如图12所示,例如将最新物理格式信息记录在L0层的外加内边界区141中。最新物理格式信息表示第一边界区中的数据的分布信息(例如映射信息等等)。最新物理格式信息具有与5个ECC块相对应的大小。然而,并不局限于该大小。此外,如上所述,在作为本发明的″第四控制设备″的一个特定示例的CPU 354的控制之下,将更新块扇区有效标志131记录到下述记录区中,所述记录区具有最新物理格式信息的″41″的字节位置。此外,在外加内边界区141与位于外加内边界区141的内侧的另一记录区之间的边界上形成了具有1个ECC块大小的LLA(链接损耗区),从而将外加内边界区141与另一记录区链接在一起。此外,在外加内边界区141的最外圆周侧形成了BSGA(块同步保护区)。
另一方面,将要记录到更新的AP#1至4的每一个中的定位数据记录到L1层的外加内边界区142中。换句话说,例如记录VRS、AVDP、以及VAT_ICB。此外,与外加内边界区141一样,在外加内边界区142与另一记录区之间的边界上形成了LLA。
顺便说一下,在可以与第一边界区相邻的第二边界区等等中,L0层中的内边界区106采用与外加内边界区141相同的数据结构。此外,L1层中的内边界区116采用与外加内边界区142相同的数据结构。
如图13所示,将COR(RMD的拷贝)#0至4记录在L0层的外边界区107中。COR#0至4包括与记录在RMA 104(或114)中的RMD相同的信息。此外,与外加内边界区141一样,在外边界区107与另一记录区之间的边界上形成了LLA。
除了COR#1至4之外,还记录了这样的停止块,该停止块包括具有2个ECC块大小的标志信息并且表示是否将数据记录在外边界区117a之后,或者还记录了下一边界标记,该下一边界标记表示是否与边界区相邻地进一步记录数据。
另一方面,与L1层中的外加内边界区142一样,把要记录到更新的AP#1至4的每一个中的定位数据记录到L1层的外边界区117中。此外,在外边界区117与位于外加外边界区117的内侧的另一记录区之间的边界上形成了BSGA。
如上所述,如果在执行边界关闭处理之后对定位点进行存取(即读取定位数据),那么必要时通过参考更新块扇区有效标志131对L1层中的内边界区116(或外加内边界区142)或外边界区117进行存取来读取定位数据。将由盘片驱动器300读取的定位数据输出到主机400。
再次在图8中,在结束了边界关闭处理等等之后,判断数据记录操作是否结束(步骤S112)。换句话说,判断是否完全记录了要记录到光盘100上的数据,或者判断是否通过信息记录/重放装置200的用户发出了用于结束(或停止)记录操作的指令。
作为该判断结果,如果判断出数据记录操作未结束(步骤S112否),那么在″n″增加之后(步骤S106),将数据记录到下一记录部分中。换句话说,将数据记录到新记录部分中,该新记录部分位于在步骤S104中记录了数据的记录部分之后。
另一方面,如果判断出结束数据记录操作(步骤S112是),那么如果需要的话则执行最终化处理(步骤S113)。该最终化处理是可使诸如DVD-ROM播放器这样的信息重放装置对诸如DVD-R/RW记录器这样的信息记录装置记录在光盘100上的数据进行重放的处理。具体地说,将各种管理信息等等记录到导入区102和导出区118中。此后,在其内记录有数据的区域的最外圆周侧准备中间区109和119。例如,将″00h″数据记录到中间区109和119中。
顺便说一下,即使没有最终化处理,如果将各种管理信息等等记录在内边界区106(或116)以及外边界区107(或117)中,那么也可在可识别出光盘的多边界结构的DVD-ROM播放器上对信息进行重放。
如上所说明的,根据该实施例中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200,可将为了读取文件系统信息101(或111)而读取的定位数据记录到光盘100上的任意记录区中(更具体地说,用户数据区105(或115)的任意记录区)。换句话说,其内记录有定位数据的定位点可位于光盘100上的任意记录区中(更具体地说,用户数据区105(或115)的任意记录区)。因此,即使以上述边界区为单位来记录数据,也可更好地读取定位数据,由此可更好地读取文件系统信息101(或111)。此外,因为定位点能够布置在任意记录区中,因此甚至可更加灵活地将数据附加地记录在一次写入型光盘上。
在这里,根据如图14(a)所示的比较示例中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如果执行向位于第一边界区之后的第二边界区中的记录,那么不将由该比较示例中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识别出的LRA更新为图14(a)中的N2,而是保持N1。这是因为第二边界区是按照下述形式分布的,所述形式是如图14(b)所示它被盘片卷标空间上的第一边界区所覆盖。其结果是,比较示例中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不能根据将数据记录到第二边界区中来将LRA更新为N2并且识别出它。因此,很难或不可能更好地读取记录在逻辑块地址为″LRA-256h″的记录区(AP#3)以及逻辑块地址为″LRA″的记录区(AP#4)中的定位信息(ADVP和VAT_ICB)。
然而,根据该实施例中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200,对更新块扇区指针121进行记录,以便可更好地识别其内记录有定位数据的记录区(更新的定位点),而不管是否将数据记录到第二边界区中。也就是说,在所采用的用于记录数据的任何方面中,参考更新块扇区指针121,可识别出其内记录有定位数据的记录区(更新的定位点)。因此,可更好地读取定位数据。
此外,当需要读取定位数据时参考更新块扇区指针121就足够了。换句话说,不必在整个记录操作期间参考更新块扇区指针121,并且可执行上述操作而不使信息记录/重放装置200的处理负荷增加。
此外,在执行边界关闭处理之后,通过参考更新块扇区有效标志131,可相对容易且快速地识别出定位数据被记录在缺省的定位点中还是更新的定位点中。其结果是,可更好地且快速地读取定位数据,而不管定位数据被记录在缺省的定位点中还是被记录在更新的定位点(特别地,在边界关闭处理之后,L1层中的内边界区116或外边界区117)中。此外,在执行了边界关闭处理之后,不参考RMA 104(或114)即可读取定位数据,因此甚至可更好地获得不能读取RMA 104(或114)的仅仅的DVD-ROM驱动器上的定位数据。
此外,在执行边界关闭处理中,将定位数据记录在两个地方,这两个地方是L1层中的内边界区116(或外加内边界区142)以及L1层中的外边界区117。因此,即使由于某些原因而不能读取定位数据中的任何一个,也可读取其他定位数据,从而可更好地读取文件系统信息101(或111)。特别地,内边界区116和外边界区117彼此远离,用户数据区115夹在它们当中,这几乎不会造成不能同时读取这两个定位数据的状况。也就是说,如上所述,可获得这样的优点,即通过将定位数据记录到两个地方而使防故障能力进一步改善了。
此外,根据UDF,需要将AVDP记录到光盘100上的两个地方(例如逻辑块地址(LBA)为″256h″的记录区、逻辑块地址为″LRA-256h″的记录区等等)。根据该实施例也满足这种标准,这是很有利的。
顺便说一下,在诸如CD-ROM(多区段)、CD-R/DVD-R(单层)、WORM(一次写入多次读取)、BD-R(蓝光盘片-R)、以及DVD+R(双层)这样的当前在市场上销售的光盘上,如果执行上述操作,那么需要一次关闭作为每个记录操作的单位的区段。换句话说,为了在对第一边界区(或与第一边界区相对应的记录区)中的数据进行记录/重放中对第二边界区(或与第二边界区相对应的记录区)中的数据进行记录/重放,需要一次关闭第一边界区中的区段。在该实施例中,将这种操作可以作为一系列连续操作来执行,因此与这些光盘相比这是极好的。
顺便说一下,如图15(a)和图15(b)所示,其可被构造成判断数据是否被完全记录到一个记录部分中(或是否完成)。图15(a)和图15(b)给出了判断数据是否被完全记录在记录部分中的操作的方面的说明性示意图。
如图15(a)所示,如果由更新块扇区指针121(即更新定位点)所指的记录区与下述LRA的记录区不对应,所述LRA是在当前时间点记录了数据的结束记录点,那么判断出数据记录未完成。换句话说,因为更新块扇区指针121表示由于将数据记录到一定记录部分中而被更新地记录的定位数据的记录位置,因此如果在图15(a)的第″n+1″记录部分中的数据记录未完成,那么由于将数据记录到第″n+1″记录部分中而不可能更新地记录定位数据。因此,在图15(a)的状况下,更新块扇区指针121表示由于将数据记录到前面的第″n″记录部分中而被更新地记录的定位数据的记录位置。由此,可判断出将数据记录到第″n+1″记录部分中未完成并且仍在记录期间。
另一方面,如图15(b)所示,如果由更新块扇区指针121所指的记录区与当前时间点的LRA的记录区相对应,那么判断出数据记录完成。
通过在执行这种判断中参考更新块扇区指针121和当前时间点的LRA,可相对容易地判断将数据记录到光盘100上是否已完成。也就是说,仅通过利用光盘100即可判断将数据记录到光盘100上是否已完成,而与信息记录/重放装置200内部使用的内部数据无关。
顺便说一下,为了执行这种判断,需要在完成将数据记录到一定记录部分中之后更新地记录定位数据。此后,与更新地记录定位数据一起,需要对更新块扇区指针121进行更新。
(2)重放操作接下来,参考图16,对该实施例中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200的重放操作进行讨论。图16从概念上给出了该实施例中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200的重放操作的整个流程的流程图。顺便说一下,在这里,对执行边界关闭处理之前对记录在光盘(例如图10所示的上述光盘100)上的数据进行重放的操作进行说明。
如图16所示,首先加载光盘100(步骤S201)。此后,通过盘片驱动器300的指令来读取记录在RMA 104(或114)中的RMD,并且读取更新块扇区指针121(步骤S202)。此时,盘片驱动器300输出用于表示加载了光盘100的数据。
此后,主机400将用于存取缺省定位点的存取请求输出到盘片驱动器300,以便读取文件系统信息101(或111)(步骤S203)。换句话说,主机400将用于读取定位数据的读取请求输出到盘片驱动器300。
此后,响应来自主机400的存取请求,盘片驱动器300读取记录在由相应的更新块扇区指针121所示的更新的定位点中的定位数据(步骤S204)。具体地说,响应主机400输出的用于对逻辑块地址为″16h″的定位点进行存取的存取请求,盘片驱动器300读取记录在由更新块扇区指针(AP#1)121所示的更新的定位点中的定位数据。此外,响应主机400输出的用于对逻辑块地址为″256h″的定位点进行存取的存取请求,盘片驱动器300读取记录在由更新块扇区指针(AP#2)121所示的更新的定位点中的定位数据。此外,响应主机400输出的用于对逻辑块地址为″LRA-256h″的定位点进行存取的存取请求,盘片驱动器300读取记录在由更新块扇区指针(AP#3)121所示的更新的定位点中的定位数据。此外,响应主机400所输出的用于对逻辑块地址为″LRA″的定位点进行存取的存取请求,盘片驱动器300读取记录在由更新块扇区指针(AP#4)121所示的更新的定位点中的定位数据。
然而,如果不存在相应的更新块扇区指针(或如果仅记录了″00h″数据),那么盘片驱动器300读取记录在缺省定位点中的定位数据。
此后,将读取的定位数据输出到主机400,并且主机400读取有效的(或最新的)文件系统信息101(或111)(步骤S205)。
此后,参考读取的文件系统信息101(或111),根据来自主机400的指令对记录在光盘100上的数据进行重放(步骤S206)。
此后,判断数据重放操作是否结束(步骤S207)。换句话说,判断对记录在光盘100上的数据的重放是否全部结束,或者判断是否通过信息记录/重放装置200的用户发出了用于结束(或停止)重放操作的指令。
作为该判断结果,如果判断出重放操作未结束(步骤S207否),那么操作流程再次回到步骤S206,并且继续数据重放操作。另一方面,如果判断出重放操作结束(步骤S207是),那么重放操作结束,并且如果需要的话从盘片驱动器300中弹出光盘100。
如上所述,如果主机400发出了用于对缺省定位点进行存取的存取请求,那么盘片驱动器300参考更新块扇区指针,从而如果需要的话读取记录在更新的定位点中的定位数据。可防止这样的缺点,即与上述比较示例中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一样,由于读取记录在缺省定位点中的定位数据而不能读取文件系统信息。
(修改示例)接下来,参考图17,对该实施例中的光盘100的修改示例进行讨论。图17给出了该修改示例中的光盘100a的RMD的一部分的数据结构的数据结构视图。
如图17所示,在该修改示例中的光盘100a上,除了记录了上述更新块扇区指针(AP#1至#4)121之外,还记录了更新块初始扇区地址(AP#1至#4)122以作为RMD的一部分。与上述更新块扇区指针121一样,将更新块初始扇区地址122记录在下述记录区中,记录区具有记录在RMA 104(或114)中的RMD的字段3中的″0″至″15″的字节位置。与此一起,在该修改示例的光盘100a上,将更新块扇区指针121记录在下述记录区中,该记录区具有记录在RMA 104(或114)中的RMD的字段3中的″16″至″31″的字节位置。
更新块初始扇区地址122表示上述缺省定位点(或与缺省定位点相对应的记录区)的地址值。换句话说,在上述实施例中,定位点固定在逻辑块地址为″16h″、″256h″、″LRA-256h″、以及″LRA″的记录区中;然而,在该修改实施例中,定位点可指定在任意记录区中。例如,如果更新块初始地址(AP#1)表示″32h″,那么将作为定位数据的一个示例的VRA记录在逻辑块地址为″32h″的缺省定位点中。
此后,该修改示例中的更新块扇区指针121表示下述记录区的地址值,在所述记录区中更新地记录有要记录到由更新块初始扇区地址122所示的缺省定位点中的定位数据。换句话说,更新块扇区指针(AP#1)121表示下述记录区的地址值,在所述记录区中更新地记录有记录在由更新块初始扇区地址(AP#1)122所示的缺省定位点中的定位数据。此外,更新块扇区指针(AP#2)121表示下述记录区的地址值,在所述记录区中更新地记录有记录在由更新块初始扇区地址(AP#2)122所示的缺省定位点中的定位数据。此外,更新块扇区指针(AP#3)121表示下述记录区的地址值,在所述记录区中更新地记录有记录在由更新块初始扇区地址(AP#3)122所示的缺省定位点中的定位数据。此外,更新块扇区指针(AP#4)121表示下述记录区的地址值,在所述记录区中更新地记录有记录在由更新块初始扇区地址(AP#4)122所示的缺省定位点中的定位数据。
根据该修改示例,可任意地设置定位点,因此可更灵活地执行记录操作。
顺便说一下,按照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过程执行修改示例中的记录操作和重放操作,因此在这里不对此进行详细讨论。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将光盘100作为信息记录介质的一个示例进行了说明,并且将与该光盘100有关的记录器或播放器作为信息记录/重放装置的一个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光盘以及其记录器,并且可应用于其他各种高密度记录或高传送率的信息记录介质以及记录器。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如果希望的话,在不脱离从权利要求和整个说明书中能够读出的本发明的实质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其做出各种变化。均涉及这种变化的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装置、信息重放方法、以及用于记录控制或重放控制的计算机程序也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之内。
工业适用性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装置、信息重放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可应用于诸如DVD这样的高密度光盘,并且还可应用于诸如DVD记录器或DVD播放器这样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此外,它们可应用于安装在用于消费或商业用途的各种计算机设备上的或与各种计算机设备相连的信息记录/重放装置等等。
权利要求
1.一种信息记录介质,包括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记录信息能够被交替地记录在该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中,所述第一记录层与所述第二记录层的至少一个包括定位区,在读取下述文件系统信息中参考的定位信息被记录在该定位区中,所述文件系统信息用于对记录信息的记录和重放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控制;以及更新区,定位信息被更新地记录在该更新区中。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信息记录介质,其中更新区包括在下述用户区中,所述用户区用于将记录信息记录在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的信息记录介质,其中更新区包括在用于对下述边界区进行管理的边界管理区中,所述边界区是对记录信息交替地进行记录的记录单位。
4.根据权利要求1的信息记录介质,其中所述第一记录层和所述第二记录层的至少一个包括用于将下述指针信息记录在其中的指针记录区,所述指针信息表示其内更新地记录有定位信息的更新区的地址值。
5.根据权利要求4的信息记录介质,其中指针记录区包括在用于对记录信息的记录进行管理的记录管理区中。
6.根据权利要求1的信息记录介质,其中所述第一记录层和所述第二记录层的至少一个包括用于将下述更新标志记录在其中的标志区,所述更新标志表示定位信息是否被更新地记录到更新区中。
7.根据权利要求6的信息记录介质,其中标志区包括在用于对下述边界区进行管理的边界管理区中,所述边界区是对记录信息交替地进行记录的记录单位。
8.根据权利要求1的信息记录介质,进一步包括位置信息记录区,所述位置信息记录区将用于表示定位区的位置的位置信息记录在其中。
9.一种信息记录装置,包括记录设备,用于将记录信息记录到下述信息记录介质上,所述信息记录介质包括其内能够记录记录信息的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第一控制设备,用于对所述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将记录信息交替地记录到所述第一记录层和所述第二记录层中;以及第二控制设备,用于对所述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将下述定位信息更新地记录到除了所述第一记录层和所述第二记录层的至少一个的定位区之外的记录区中以作为记录信息,所述定位信息被记录在定位区中以作为在读取用于对记录信息的记录和重放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控制的文件系统信息中的起始点,并且在读取文件系统信息中被参考。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信息记录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控制设备对所述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将定位信息更新地记录到用于将记录信息记录在其中的用户数据区的至少一部分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信息记录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控制设备对所述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在关闭下述边界区之前将定位信息更新地记录到用户数据区的至少一部分中,所述边界区是对记录信息交替地进行记录的记录单位。
12.根据权利要求9的信息记录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控制设备对所述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将定位信息更新地记录到用于对下述边界区进行管理的边界管理区中,所述边界区是对记录信息交替地进行记录的记录单位。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信息记录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控制设备对所述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在关闭边界区中将定位信息更新地记录到边界管理区中。
14.根据权利要求9的信息记录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三控制设备,该第三控制设备对所述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记录下述指针信息,该指针信息表示更新地记录有定位信息的记录区的地址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信息记录装置,其中所述第三控制设备对所述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将指针信息记录到用于对记录信息的记录进行管理的记录管理区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4的信息记录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控制设备对所述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在完成记录信息的记录中将定位信息更新地记录到下述记录区中,所述记录区在已记录有记录信息的记录区之后,并且所述信息记录装置进一步包括判断设备,该判断设备用于判断由指针信息指示的地址值是否等于最后记录了记录信息的记录区的地址值。
17.根据权利要求9的信息记录装置,进一步包括第四控制设备,该第四控制设备对所述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记录用于表示所述记录设备是否更新地记录了定位信息的更新标志。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信息记录装置,其中所述第四控制设备对所述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将更新标志记录到用于对下述边界区进行管理的边界管理区中,所述边界区是对记录信息交替地进行记录的记录单位。
19.一种信息记录装置中的信息记录方法,所述信息记录装置包括用于将记录信息记录到下述信息记录介质上的记录设备,所述信息记录介质包括其内能够记录记录信息的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所述信息记录方法包括第一控制处理,用于对所述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将记录信息交替地记录到所述第一记录层和所述第二记录层中;以及第二控制处理,用于对所述记录设备进行控制,以将下述定位信息更新地记录在除了所述第一记录层和所述第二记录层的至少一个的定位区之外的记录区中以作为记录信息,所述定位信息被记录在定位区中以作为在读取用于对记录信息的记录和重放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控制的文件系统信息中的起始点,并且在读取文件系统信息中被参考。
20.一种信息重放装置,该信息重放装置用于对由根据权利要求9的所述信息记录装置记录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上的记录信息进行重放,所述信息重放装置包括第一读取设备,用于读取下述定位信息,该定位信息被记录在定位区中或者被更新地记录在除了所述第一记录层和所述第二记录层的至少一个的定位区之外的记录区中;第二读取设备,用于根据读取的定位信息来读取文件系统信息;以及重放设备,用于根据读取的文件系统信息来对记录信息进行重放。
21.一种信息重放方法,该信息重放方法用于对由根据权利要求9的所述信息记录装置记录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上的记录信息进行重放,所述信息重放方法包括第一读取处理,用于读取下述定位信息,该定位信息被记录在定位区中或者被更新地记录在除了所述第一记录层和所述第二记录层的至少一个的定位区之外的记录区中;第二读取处理,用于根据读取的定位信息来读取文件系统信息;以及重放处理,用于根据读取的文件系统信息来对记录信息进行重放。
22.一种用于记录控制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对为根据权利要求9的信息记录装置提供的计算机进行控制,所述计算机程序使计算机起所述第一控制设备和所述第二控制设备的至少一部分的作用。
23.一种用于重放控制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对为根据权利要求20的信息重放装置提供的计算机进行控制,所述计算机程序使计算机起所述第一读取设备、所述第二读取设备、以及所述重放设备的至少一部分的作用。
全文摘要
一种信息记录介质(100)具有第一记录层(L0层)和第二记录层(L1层),记录信息能够被交替地记录在该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的每一个中,该第一记录层与该第二记录层的至少一个具有定位区(AP#1-4),用于记录在读取下述文件系统信息(101,111)中参考的定位信息(VRS、AVDP、VAT ICB),所述文件系统信息用于控制记录信息的至少记录或重放;以及更新区,用于更新和记录定位信息。
文档编号G11B20/12GK1910692SQ20058000278
公开日2007年2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17日
发明者片多启二, 吉田昌义, 谷川敏郎, 黑田和男 申请人:日本先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