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镜驱动器、光学拾取器及光盘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80005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物镜驱动器、光学拾取器及光盘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在能够将信息信号记录在光盘上并且能够 再现记录在光盘上的信息信号的光学拾取器中的物镜驱动器,涉及 一种包括该物镜驱动器的光学拾取器,并且还涉及一种包括该光学 拾取器的光盘设备。
背景技术
各种类型的光盘已经用作用来在其上记录信息信号的记录介质。 这样的光盘的例子包括紧致光盘(CD)、数字通用光盘(DVD)、 及高密度记录光盘,在该高密度记录光盘上信号的高密度记录和再 现通过使用能够发射具有约405nm波长的光束的蓝紫光半导体激光 器等进行。而且,光学拾取器已经用来将信息信号记录在这些类型 的光盘上或从这些类型的光盘再现记录的信息信号。已经有对于可提供与这些各种类型的光盘的兼容性的光学拾取 器的需求。为了提供与涉及不同波长的光束的使用或具有不同厚度 的保护层的光盘的兼容性,提供有一种具有多个物镜的光学拾取器。具有多个物镜的光学拾取器包括物镜驱动器,该物镜驱动器包括 固定部分和可动部分。物镜驱动器的可动部分例如包括在切向方向 或径向方向上并排布置的两个物镜。光学拾取器依据光盘的格式和 类型使用不同的物镜。对于这种在其可动部分中具有两个物镜的物镜驱动器和具有该 物镜驱动器的光学拾取器,希望的是,物镜的光轴被调节成相对于 光盘处于最佳状态。例如,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报No. 10-11765描述了 一种技术, 其中设置球形垫片等以供斜度调节之用,该斜度调节使第二物镜的 光轴相对于第一物镜平行。在通过使用球形垫片等使第二物镜的光 轴与第一物镜的光轴平行之后,可动部分当它连接到固定部分上时 被调节,从而使第一物镜的光轴与光盘平面正交。因而,相应物镜 的光轴被调节成例如与光盘平面相垂直。然而,用来在两个轴向方向上调节一个物镜的光轴的调节装置 (如球形垫片)构造复杂。况且,提供这样一种调节装置增加了元件 的数量和重量,并且使得必须经过复杂的工艺,原因是微调需要重 复。发明内容因此,希望提供可以在简单构造下调节多个物镜之间的相对连接 角度的一种物镜驱动器、光学拾取器及光盘设备。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有一种物镜驱动器,它包括透 镜保持器,具有不同规格的第 一物镜和第二物镜连接到该透镜保持 器上,透镜保持器至少在与第一和第二物镜的光轴大体平行的聚焦 方向上和在与聚焦方向正交的跟踪方向上被移动;支撑件,构造成 至少在聚焦方向上和在跟踪方向上可动地支撑透镜保持器;第一调 节单元,设在第一物镜与透镜保持器之间,并且构造成在绕沿第一 方向的轴线的方向上调节第一物镜的斜度,该第一方向是在与聚焦 方向正交的平面中的任意方向;及第二调节单元,设在笫二物镜与 透镜保持器之间,并且构造成在绕沿第二方向的轴线的方向上调节 第二物镜的斜度,该第二方向位于与聚焦方向正交的平面中并且大 体与第一方向正交。在第一和第二物镜之间的相对角度通过斜度调 节进行调节,第一和第二调节单元使得该斜度调节可以进行。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有一种光学拾取器,它包括 第一物镜和第二物镜,它们具有不同的规格,并且能够将光束会聚 到由驱动力转动的各种类型的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上;和物镜驱动 器,构造成驱动第一和第二物镜。物镜驱动器包括透镜保持器, 第一物镜和第二物镜连接到该透镜保持器上,透镜保持器至少在与 第一和第二物镜的光轴大体平行的聚焦方向上和在与聚焦方向正交的跟踪方向上被移动;支撑件,构造成至少在聚焦方向上和在跟踪 方向上可动地支撑透镜保持器;第一调节单元,设在第一物镜与透 镜保持器之间,并且构造成在绕沿第一方向的轴线的方向上调节第 一物镜的斜度,该第一方向是在与聚焦方向正交的平面中的任意方 向;及第二调节单元,设在第二物镜与透镜保持器之间,并且构造 成在绕沿第二方向的轴线的方向上调节第二物镜的斜度,该第二方 向位于与聚焦方向正交的平面中并且大体与第一方向正交。在第一 和第二物镜之间的相对角度通过斜度调节进行调节,第一和第二调 节单元使得该斜度调节可以进行。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有一种光盘设备,它包括驱 动单元,构造成保持和转动各种类型的光盘;和光学拾取器,构造 成发射用来将信息信号记录在由驱动单元转动的光盘上或从光盘再 现信息信号的光束,并且探测反射离开光盘的光束。光学拾取器包 括第一物镜和第二物镜,它们具有不同的规格,并且能够将光束 会聚到由驱动力转动的各种类型的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上;和物镜驱动器,构造成驱动第一和第二物镜。物镜驱动器包括透镜保持 器,第一物镜和第二物镜连接到该透镜保持器上,透镜保持器至少 在与第一和第二物镜的光轴大体平行的聚焦方向上和在与聚焦方向正交的跟踪方向上被移动;支撑件,构造成至少在聚焦方向上和在 跟踪方向上可动地支撑透镜保持器;第一调节单元,设在第一物镜 与透镜保持器之间,并且构造成在绕沿第一方向的轴线的方向上调 节第一物镜的斜度,该第一方向是在与聚焦方向正交的平面中的任 意方向;及第二调节单元,设在第二物镜与透镜保持器之间,并且构造成在绕沿第二方向的轴线的方向上调节第二物镜的斜度,该第 二方向位于与聚焦方向正交的平面中并且大体与第一方向正交。在 第一和第二物镜之间的相对角度通过斜度调节进行调节,第一和第 二调节单元使得该斜度调节可以进行。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在减小元件数量和简化构造的情 况下,通过提供用来在绕沿第一方向的轴线的方向上调节第一物镜 的斜度的第一调节单元和用来在绕沿大体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 向的轴线的方向上调节第二物镜的斜度的第二调节单元,可容易地 进行多个物镜之间的相对连接角度的调节。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包括光学拾取器的光盘设备的立体图。图2是立体图,示出所述实施例的光学拾取器。 图3是立体图,示出所述实施例的光学拾取器和物镜驱动器。 图4是立体图,示出包括在所述实施例的物镜驱动器中的透镜保 持器和支撑件。图5是包括在所述实施例的物镜驱动器中的透镜保持器的分解 立体图。图6是剖视图,示出透镜保持器、由透镜保持器保持的物镜及作 为用来调节物镜的斜度的调节装置提供的突起。图7是示意平面图,示出包括在所述实施例的物镜驱动器中的透 镜保持器和在透镜保持器上形成的并且用作调节装置的突起。图8示出当使用由角度探测器探测的值进行第一和第二物镜的 斜度调节时每个物镜的光轴与探测到的角度值之间的关系。图9示出当通过每个物镜的象差量的探测进行第一和第二物镜 的斜度调节时、当其它物镜的象差是零时, 一个物镜在调节之前的 象差与同一物镜在调节之后的象差之间的关系。图IO示出当通过每个物镜的象差量的探测进行第一和第二物镜的斜度调节时,每个物镜的光轴与探测到的角度值之间的关系。图IIA和IIB每个示出包括在所述实施例的光学拾取器中的磁 体的磁化图案。图11A是从透镜保持器侧所看到的在光学拾取器的 前端处布置的第一磁体的平面图。图11B是从透镜保持器侧所看到 的在光学拾取器的后端处布置的第二磁体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包括光学拾取器的光 盘设备。如在图1中示出的那样,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盘设备l是将信 息信号记录在光盘2上并且/或者从其再现信息信号的记录/再现设 备。光盘设备1对于其进行记录和/或再现的光盘2的例子包括CD、 DVD、信息可记录在其上的可记录CD (CD-R)和可记录DVD (DVD-R)、信息可重写到其上的可重写CD (CD-RW)和可重写 DVD(DVD-RW)及通过能够发射具有约405nm短波长的光束(即, 蓝-紫光激光束)的半导体激光器的使用允许高密度记录的高密度记 录光盘和磁光盘。如在图1中示出的那样,光盘设备l包括外壳3,在该外壳3中 布置元件和机构。外壳3具有盘插入槽(未表示)。外壳3包括底盘(未表示)。盘台架4固定到连接到底盘上的主 轴马达的马达轴上。平行导向轴5连接到底盘上,其支撑由进给马达(未表示)转动 的丝杠6。如在图1中示出的那样,光学拾取器7包括运动底座8、安装在 运动底座8上的光学元件及布置在运动底座8上的物镜驱动器9。运 动底座8的相对侧上的支撑件8a和8b由相应导向轴5可自由滑动 地支撑。当使设在运动底座8上的螺母部件(未表示)与然后由进给马达转动的丝杠6相啮合时,螺母部件在与丝杠6的转动方向相对应的方 向上运动,同时光学拾取器7在放置在盘台架4上的光盘2的径向方 向上运动。在按上述构造的光盘设备l中,主轴马达转动光盘2,根据来自 伺服电路的控制信号驱动-控制丝杠6,并将光学拾取器7运动到与 光盘2上的所需记录轨道相对应的位置。因而,光盘设备l关于光盘 2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或再现。光学拾取器7包括在光盘设备中,该光盘设备对于各种类型的光 盘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和/或再现,通过选择性地使用具有不同波长 的各种类型光束进行信息信号关于这些光盘的记录或再现。具体地, 如下描述将在如下假设上进行信息信号记录在第一光盘、第二光 盘及第三光盘上和/或从它们再现信息信号,使用具有约400nm至 410nm波长的光束进行信息信号关于该第一光盘的记录或再现,使 用具有约650nm至660nm波长的光束进行信息信号关于该第二光盘 的记录或再现,使用具有约760nm至800nm波长的光束进行信息信 号关于该第三光盘的记录或再现。在光学拾取器7将信息信号记录在上述三种不同类型的光盘上 和/或从它们再现信息信号的假设上,将进行如下描述。然而,可以的光盘上进行信息信号的记录和/或再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学拾取器7包括半导体激光器、光电二极 管及光学系统。半导体激光器用作能够发射具有不同波长的各种类 型光束的光源。光电二极管用作能够探测反射离开光盘2的信号记 录表面的反射光束的光敏探测器。光学系统将光束从半导体激光器 引导到光盘2,并且也将反射离开光盘2的光束引导到光电二极管。如在图2和图3中示出的那样,光学拾取器7还包括安装底座 10,上述光学系统布置在其上;和物镜驱动器9,布置在安装底座IO 上。安装底座10在光盘2的径向方向上可动地布置在光盘设备1的 外壳3(见图1)内。安装底座10在其相对端部处具有支撑件8a和8b。支撑件8a和8b由相应导向轴5 (见图1)可自由滑动地支撑在 安装底座10上。当使设在安装底座10上的齿条部件(未表示)与然 后由进给马达转动的丝杠6 (见图1)相啮合时,齿条部件在按照丝 杠6的转动方向的方向上运动,同时光学拾取器7在光盘2的径向方 向上运动。如在图3和图4中示出的那样,物镜驱动器9包括透镜保持器 12、支撑件13及支撑臂14a至14f。透镜保持器12支撑将从光源发 射的光束会聚到光盘2上的笫一和第二物镜21和22。支撑件13在 切向方向Tz上与透镜保持器12间隔开,并且连接到安装底座10上。 支撑臂14a至14f用作允许透镜保持器12与支撑件13之间连接的弹 性支撑部件。透镜保持器12是可相对于为固定部分的支撑件13运动 的可动部分。支撑臂14a至14f支撑透镜保持器12,使得它相对于 支撑件13至少在聚焦方向F上和在跟踪方向T上可动。第一和第二 物镜21和22构成光学拾取器7的光学系统的部分。借助于以上描述 的透镜保持器12、支撑件13及支撑臂14a至14f,物镜驱动器9使 由透镜保持器12保持的第一和第二物镜21和22相对于光盘2的信 号记录表面在聚焦方向F上运动从而进行焦点调节,或者在跟踪方 向T上运动从而进行跟踪调节。因而,光束通过第一和第二物镜21 和22可聚焦到光盘2的预定记录轨道上。如下面将描述的那样,物 镜驱动器9可以设有用来进一步在斜度方向上驱动透镜保持器12的 装置。在这种情况下,物镜驱动器9使由透镜保持器12保持的第一 和第二物镜21和22在斜度方向上运动,以调节由第一和第二物镜 21和22会聚的光束的斑点。第一物镜21用来例如分别将具有650nm至660nm波长的光束 或具有760nm至800nm波长的光束会聚到第二光盘或第三光盘上。 第二物镜22用来例如将具有400nm至410nm波长的光束会聚到第 一光盘上。在透镜保持器12中,第一和第二物镜21和22在径向方 向(跟踪方向T)上并排布置。第一物镜21设在与光盘2的外侧相 对应的位置处,而第二物镜22设在与光盘2的内侧相对应的位置处。尽管光学拾取器7构造成使得第一和第二物镜21和22在跟踪方 向T上并排布置,但物镜的数量和布置不限于此。例如,多个物镜 可以布置在切向方向Tz上。如在图4中示出的那样,透镜保持器12围绕第一和第二物镜21 和22的边沿。透镜保持器12将第一和第二物镜21和22支撑成它们 在与其光轴相平行的聚焦方向F上和在与其光轴正交的跟踪方向T 上都是可动的。如在图5中示出的那样,透镜保持器12设有第一调节单元23 和第二调节单元24。第一调节单元23设在第一物镜21连接到其上 的部分处,并且在透镜保持器12与第一物镜21之间。第二调节单元 24设在第二物镜22连接到其上的部分处,并且在透镜保持器12与 第二物镜22之间。提供第一调节单元23以在绕第一方向的轴线的方 向上调节第一物镜21的斜度,同时提供第二调节单元24以在绕第二 方向的轴线的方向上调节第二物镜22的斜度。第一方向是在与聚焦 方向F正交的平面中的任意方向。这里,第一方向等同于切向方向 Tz。第二方向是在与聚焦方向F正交的平面中的方向,并且大体与 第一方向正交。这里,第二方向等同于跟踪方向T。具体地,如在图5、图6、及图7中示出的那样,第一调节单元 23是在第一物镜21连接到其上的透镜保持器12的平连接部分12a 上形成的一对突起25a和25b。突起25a和25b设在第一方向(切向 方向Tz)上,并且关于第一物镜21的光轴Oi相对。就是说,在透 镜保持器12的平连接部分12a上形成的突起25a和25b关于第一物 镜21的光轴Oi相对,并且在第一方向(切向方向Tz)上间隔开预 定距离。类似地,第二调节单元24是在第二物镜22连接到其上的透镜保 持器12的平连接部分12b上形成的一对突起26a和26b。突起26a 和26b设在第二方向(跟踪方向T)上,并且关于第二物镜22的光 轴02相对。就是说,在透镜保持器12的平连接部分12b上形成的 突起26a和26b关于第二物镜22的光轴02相对,并且在第二方向(跟踪方向T)上间隔开预定距离。突起26a和26b(即,第二调节 单元24)的横截面未示出,原因是它基本上与在图6中示出的突起 25a和25b(即,第一调节单元23 )的横截面相同。如以上描述的那样,通过在透镜保持器12上形成突起25a、 25b、 26a及26b,即,通过在平连接部分12a上形成突起25a和25b和在 平连接部分12b上形成突起26a和26b,提供第一调节单元23和第 二调节单元24。然而,第一调节单元23和第二调节单元24的构造 不限于此。通过在第一和第二物镜21和22上形成突起等,即,通过 在第一物镜21与平连接部分12a相接触的部分处形成突起等并且在 第二物镜22与平连接部分12b相接触的部分处形成突起等,可以提 供第一调节单元23和第二调节单元24。如在图6和图7中示出的那样,突起25a、 25b、 26a及26b每 个具有诸如通过在平面上切削球形对象得到的形状之类的形状。然 而,突起25a、 25b、 26a及26b的构造不限于此。如下面将描述的 那样,突起25a、 25b、 26a及26b每个可以具有允许第一和第二物 镜21和22在预定方向上倾斜的任意形状。如在图4、图5及图6中示出的那样,用作第一调节单元23的 突起25a和25b允许第一物镜21绕在其末端之间延伸的轴线在与第 一方向(切向方向Tz)正交的箭头A (见图4)的方向上倾斜。因 而,突起25a和25b在绕沿第一方向(切向方向Tz)的轴线的方向 上调节第一物镜21的斜度。类似地,用作第二调节单元24的突起26a和26b允许第二物镜 22绕在其末端之间延伸的轴线在与第二方向(跟踪方向T)正交的 箭头B (见图4)的方向上倾斜。因而,突起26a和26b在绕沿第二 方向(跟踪方向T)的轴线的方向上调节第二物镜22的斜度。如以上描述的那样,第一调节单元23在绕沿第一方向(切向方 向Tz)的轴线的方向上调节第一物镜21的斜度,同时第二调节单元 24在绕沿第二方向(跟踪方向T)的轴线的方向上调节第二物镜22 的斜度。因而,调节第一和第二物镜21和22的光轴之间的相对角度。在这种调节之后,第一和第二物镜21和22用粘合剂等固定到透镜保 持器12上。然后,当第一和第二物镜21和22固定到其上的透镜保 持器12通过支撑臂14a至14f连接到支撑件13上时,进行第一和第 二物镜21和22的光轴的最终调节。接下来,将描述用来调节第一和第二物镜21和22的斜度的方法。 例如,使用由角度探测器探测的值或第 一和第二物镜21和22的象差 量调节第一和第二物镜21和22的斜度。具体地,例如,当由角度探测器探测的值用来进行斜度调节时, 光施加到与第一和第二物镜21和22的光轴正交的部分上。然后,基 于反射光,调节第一和第二物镜21和22的光轴之间的相对角度,使 得光轴变得彼此平行。即,如在图8中示出的那样,第一调节单元 23允许例如在方向Ai上的调节,使得第一物镜21在绕沿第一方向 的轴线的方向上的斜度与第二物镜22在绕沿第一方向的轴线的方向 上的斜度相一致。然后,第二调节单元24允许例如在方向B,上的调 节,使得第二物镜22在绕沿第二方向的轴线的方向上的斜度与第一 物镜21在绕沿第二方向的轴线的方向上的斜度相一致。在图8中, 由附图标记Dj旨示的区域表示由角度探测器进行的探测结果。在这 个区域D,中,代表第一物镜21的光轴的点与代表第二物镜22的光 轴的点相重合。这意味着通过分别在方向Ai和B!上移动第一物镜 21的光轴和第二物镜22的光轴,这些光轴变得彼此平行。如以上描述的那样,当由角度探测器等探测的值用来进行斜度调 节时,第一和第二调节单元23和24可调节第一和第二物镜21和22 的光轴之间的相对角度,使得这些光轴变得彼此平行。可选择地,例如,当通过第一和第二物镜21和22的象差量的探 测进行斜度调节时,使预定光束入射在相应第一和第二物镜21和22 上。其次,例如,探测已经通过第一和第二物镜21和22的光束的彗 形象差。然后,考虑到第一和第二物镜21和22的制造误差,调节第 一和第二物镜21和22的光轴之间的相对角度,从而实现最佳倾斜状 态。即,第一调节单元23允许调节第一物镜21在绕沿第一方向的轴线的方向上的斜度,并且也允许调节透镜保持器12在绕沿第二方向 的轴线的方向上的斜度。因而,可实现第一物镜21的最佳倾斜状态。 同时,第二调节单元24允许调节第二物镜22在绕沿第二方向的轴线 的方向上的斜度,并且也允许调节透镜保持器12在绕沿第一方向的 轴线的方向上的斜度。因而,可实现第二物镜22的最佳倾斜状态。例如,假定当第一和第二物镜21和22的光轴如在图8中示出的 那样彼此平行,并且在一个物镜中既没有径向彗形象差也没有切向 彗形象差出现时,另一个物镜如在图9的点P!指示的那样具有径向 彗形象差(Rad COMA)和切向彗形象差(Tan COMA)。从这种 状态,如果例如在方向A2上(见图10)调节第一物镜21在绕沿第 一方向的轴线的方向上的斜度,则当在一个物镜中既没有径向彗形 象差也没有切向彗形象差出现时,在另一个物镜中的径向彗形象差 可减小到零。同时,从以上描述的状态,如果例如在方向Bz上(见 图10)调节第二物镜22在绕沿第二方向的轴线的方向上的斜度,则 当在一个物镜中既没有径向彗形象差也没有切向彗形象差出现时, 在另一个物镜中的切向彗形象差可减小到零。即,当第一和第二调 节单元23和24允许调节第一和第二物镜21和22的光轴之间的关系 并且因而在图8中示出的状态例如改变到在图10中示出的状态时,如果如由图9的点P2指示的那样在一个物镜中既没有径向彗形象差也没有切向彗形象差出现,则在另一个物镜中的径向彗形象差和切 向彗形象差都可减小到零。尽管基于象差量的上述斜度调节实际上 不涉及角度探测,但为了说明目的,由在图10中的附图标记D2指示 的区域表示由角度探测器进行的假想探测的结果。如果如在区域D2 中所示,第一和第二物镜21和22的光轴分别在方向A2和B2上运动, 则在两个物镜中的象差量可如图9中表示的那样被最小化。如以上描述的那样,第一和第二调节单元23和24每个允许单一 轴线的调节。即,第一和第二调节单元23和24分别允许第一和第二 物镜21和22的光轴的调节。然而,由于第一物镜21在第一方向上 的轴线大体与第二物镜22在第二方向上的轴线正交,所以可调节在两个物镜之间的相对角度。即,使得第一和第二物镜21和22的光轴 之间的相对调节是可能的。换言之,第一和第二调节单元23和24根据光学拾取器7和光盘 设备1的性能、第一和第二物镜21和22的制造公差、等等,允许第 一和第二物镜21和22之间的相对倾斜角度的调节。这使得使第 一和 第二物镜21和22的光轴彼此平行是可能的,并且能够实现第一和第 二物镜21和22的最佳倾斜状态。如在图3、图4及图5中示出的那样,第一和第二跟踪线圏15a 和15b及第一至第四聚焦线圏16a至16d连接到透镜保持器12的相 对侧上,所述相对侧在与聚焦方向F和跟踪方向T都正交的切向方 向Tz上彼此面对。第一和第二跟踪线圏15a和15b在跟踪方向T上 产生驱动力,该跟踪方向T大体是光盘2的径向方向。第一至第四 聚焦线圏16a至16d在聚焦方向F上产生驱动力,该聚焦方向F是 向着或远离光盘2的方向。这里,透镜保持器12设有第一和第二跟 踪线圏15a和15b及第一至第四聚焦线圏16a至16d,并因而在跟踪 方向T和聚焦方向F上被驱动。然而,线圏构造不限于此。透镜保 持器12还可以设有倾斜线圏,并且在倾斜方向(径向倾斜方向)上 被驱动。倾斜线圏在倾斜方向上产生驱动力,该倾斜方向是绕着沿 与JE艮踪方向T和聚焦方向F都正交的切向方向Tz的轴线的方向。可 选择地,在上述线圏构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在沿跟踪方向T 并排布置的第一和第二聚焦线圏16a和16b的驱动力与也沿跟踪方 向T并排布置的第三和第四聚焦线圏16c和16d的驱动力之间形成 差别,透镜保持器12可以构造成在倾斜方向上被驱动。在沿跟踪方向T间隔开的透镜保持器12的相对侧中, 一侧设有 支撑在聚焦方向F上间隔开的支撑臂14a、14b及14c的臂支撑件32, 而另一侧设有支撑也在聚焦方向F上间隔开的支撑臂14d、14e及14f 的臂支撑件32。支撑臂14a至14f用作支撑透镜保持器12的弹性支 撑部件,从而透镜保持器在聚焦方向F和跟踪方向T上相对于支撑 件13是可动的。如在图3中示出的那样,轭架19布置在透镜保持器12与安装底 座10(见图2)之间。轭架19连接到运动底座8上,并且固定到安 装底座10上。开口设在轭架19的大体中心处。开口允许入射在第一 和第二物镜21和22上的光束穿过。如在图3中示出的那样,一对轭架件19a和19b形成为在切向方 向Tz上立在辄架19的相对侧上。扼架件19a和19b彼此面对,且 第一和第二物镜21和22插置在其间。第一和第二磁体17和18连接 到轭架件19a和19b的相应面对表面上。第一磁体17布置成与可动 部分(即,透镜保持器12)相邻,而第二磁体18布置成与固定部分 (即,支撑件13)相邻。第一和第二磁体17和18布置成在切向方向Tz上彼此相对,且 透镜保持器12插置在其间。第一和第二磁体17和18每个具有用来 为相应线圏15a、 15b及16a至16d形成所需磁场的预定分段。如在图3和图11A中示出的那样,第一磁体17在切向方向Tz 上面对透镜保持器12。第一磁体17具有每个朝向切向方向Tz的一 侧被磁化的第一至第四分段17a、 17b、 17c及17d。第 一分段17a的形状大体是矩形的,并且被磁化成其与透镜保持 器12相邻的表面具有北极极性(N极极性)。第二分段17b具有在 聚焦方向F上与第一分段17a相邻的部分和在跟踪方向T上与第一 分段17a相邻的部分。换言之,第二分段17b形成为在聚焦方向F 和跟踪方向T上围绕第一分段17a。第二分段17b在与第一分段17a 的磁化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被磁化。即,第二分段17b被磁化成其与 透镜保持器12相邻的表面具有南极极性(S极极性)。第一和第二 分段17a和17b及第三和第四分段17c和17d关于聚焦方向F对称, 并且被相反地磁化。第一磁体17的第一至第四分段17a至17d的极性(S和N极极 性)不限于以上描述的那些,而是可以例如颠倒。如在图3和图11B中示出的那样,第二磁体18布置成在切向方 向Tz上与第一磁体17相对,且透镜保持器12插置在其间。第二磁体18具有形状与第一磁体17的对应分段相同的第五至第八分段 18a、 18b、 18c及18d。第二磁体18的第五至第八分段18a至18d的极性(S和N极极性)可以颠倒。如在图11A、图IIB及其它图中示出的那样,第一磁体17面对 连接到透镜保持器12的相对侧之一上的第一跟踪线團15a以及第一 和第二聚焦线團16a和16b,而第二磁体18面对连接到透镜保持器 12的相对侧中的另一侧上的第二跟踪线團15b以及第三和第四聚焦 线圏16c和16d。然后,第一磁体17将预定磁场施加到面对第一磁 体17的相应线圏(15a、 16a及16b)上,而第二磁体18将预定磁 场施加到面对第二磁体18的相应线團(15b、 16c及16d)上。如在图11A和图11B中示出的那样,第一跟踪线圏15a布置在 与其中第一磁体17的第二和第四分段17b和17d在跟踪方向T上彼 此相邻的区域相对的位置处,而第二跟踪线圏15b布置在与其中第 二磁体18的第六和第八分段18b和18d在跟踪方向T上彼此相邻的 区域相对的位置处。因而,根据由这些分段形成的磁场和流过第一 和第二跟踪线圏15a和15b中每一个的电流的方向和数值,在跟踪 方向T上产生驱动力。如在图11A中示出的那样,第一聚焦线圏16a布置在与其中第 一磁体17的第一和第二分段17a和17b在聚焦方向F上彼此相邻的 区域相对的位置处,而第二聚焦线圏16b布置在与其中第一磁体17 的第三和第四分段17c和17d在聚焦方向F上彼此相邻的区域相对 的位置处。类似地,如在图11B中示出的那样,第三聚焦线圏16c 布置在与其中第二磁体18的笫五和第六分段18a和18b在聚焦方向 F上彼此相邻的区域相对的位置处,而第四聚焦线圏16d布置在与其 中第二磁体18的第七和第八分段18c和18d在聚焦方向F上彼此相 邻的区域相对的位置处。因而,根据由这些分段形成的磁场和流过 第一至第四聚焦线闺16a至16d中每一个的电流的方向和数值,在 聚焦方向F上产生驱动力。如以上描迷的那样,第一磁体17布置成与第一跟踪线圏15a以 及第一和第二聚焦线圏16a和16b相对,而第二磁体18布置成与第 二跟踪线圏15b以及第三和第四聚焦线團16c和16d相对。当这种 构造允许用于跟踪操作的驱动电流供给到第一和第二跟踪线圏15a 和15b中的每一个时,供给到每个跟踪线围的驱动电流和来自第一 和第二磁体17和18中的每一个的磁场的交互作用使透镜保持器12 在跟踪方向T上移动。可选择地,当上述构造允许用于聚焦操作的 驱动电流供给到第一至第四聚焦线團16a至16d中的每一个时,供 给到每个聚焦线圏的驱动电流和来自第一和第二磁体17和18中的 每一个的磁场的交互作用使透镜保持器12在聚焦方向F上移动。这允许既进行聚焦控制又进行跟踪控制。更具体地,聚焦控制使 由透镜保持器12支撑的第一和第二物镜21和22在聚焦方向F或跟 踪方向T上移动,并且还使通过第一和第二物镜21和22施加到光 盘2上的光束聚焦到光盘2的信号记录表面上。另外,跟踪控制使光 束跟随在光盘2上形成的记录轨道。如在图4中示出的那样,支撑件13布置成与透镜保持器12相对, 并且具有沿跟踪方向T的长度和沿聚焦方向F的高度。在跟踪方向T上间隔开的支撑件13的相对侧之一设有支撑在聚 焦方向F上间隔开的支撑臂14a、 14b及14c的臂支撑件31,而在跟 踪方向T上间隔开的支撑件13的相对側中的另 一 侧也设有支撑在聚 焦方向F上间隔开的支撑臂14d、 14e及14f的臂支撑件31。印刷线 路板(未表示)安装在远离透镜保持器12的支撑件13的背面上。用 于聚焦操作的驱动电流和用于跟踪操作的驱动电流从控制电路供给 到印刷线路板。在跟踪方向T上在透镜保持器12的相对侧上的臂支撑件32由 在一侧上的支撑臂14a、 14b及14c并由在另一侧上的支撑臂14d、 14e及14f连接到在跟踪方向T上在支撑件13的相对侧上的臂支撑 件32的对应臂支撑件31上。如在图3和图4中示出的那样,在一侧 上的支撑臂14a、 14b及14c间隔开,并且在聚焦方向F上彼此平行,而在另一侧上的支撑臂14d、 14e及14f也间隔开,并且在聚焦方向 F上彼此平行。支撑臂14a至14f支撑透镜保持器12,使得它相对于 支撑件13在聚焦方向F和跟踪方向T上都是可动的。支撑臂14a至 14f是具有传导性和弹性的线性部件。下面,将描述对于在按上述构造的物镜驱动器9和光学拾取器7 中的透镜保持器12进行的聚焦控制和跟踪控制。当与从再现的信号 产生的聚焦控制信号相对应的驱动电流供给到第一至第四聚焦线圉 16a至16d时,由流过第一至第四聚焦线圏16a至16d、辄架19和 轭架件19a和19b的电流与由轭架件19a和19b支撑的第一和第二 磁体17和18形成的磁场的交互作用产生的力,允许产生根据驱动电 流的方向使透镜保持器12与第一和第二物镜21和22的光轴相平行 地上下运动的力。透镜保持器12由六个支撑臂14a至14f的端部部 分支撑。因此,当经受在上下方向上的力时,透镜保持器12在保持 与由主轴马达转动的光盘2和盘台架4相平行的同时上下运动。因 而,第一和第二物镜21和22沿它们的光轴被聚焦控制,并且来自第 一和第二物镜21和22的光斑聚焦在光盘2的轨道上。同时,当与从再现的信号产生的跟踪控制信号相对应的驱动电流 供给到第一和第二跟踪线圏15a和15b时,由流过第一和第二跟踪 线圏15a和15b、辄架19和轭架件19a和19b的电流与由辄架件19a 和19b支撑的笫一和第二磁体17和18形成的磁场的交互作用产生 的力,允许产生根据驱动电流的方向使透镜保持器12在由主轴马达 转动的光盘2和盘台架4的半径方向上运动的力。透镜保持器12由 六个支撑臂14a至14f的端部部分支撑。因此,当经受在与光盘2的 平面相平行的方向上的力时,透镜保持器12在大体与在光盘2上形 成的记录轨道的法线的方向相平行的方向上移动。这允许跟踪控制, 其使第一和第二物镜21和22在光盘2的半径方向上运动。因而,来 自第一和第二物镜21和22的光束可跟踪光盘2上的所需记录轨道。按上述构造的物镜驱动器9和包括该物镜驱动器9的光学拾取器 7具有第一至第四聚焦线圏16a至16d、第一和第二跟踪线圏15a和15b及第一和第二磁体17和18。因此,有可能通过弹性地移动支撑 臂14a至14f在聚焦方向F和跟踪方向T上移动由透镜保持器12保 持的第一和第二物镜21和22。在根据本发明至少一个实施例的物镜驱动器9中,允许第 一物镜 21在绕沿第一方向的轴线的方向上的斜度调节的第一调节单元23和 允许第二物镜22在绕沿第二方向的轴线的方向上的斜度调节的第二 调节单元24,使得可以调节第一和第二物镜21和22之间的相对连 接角度。换言之,根据本发明至少一个实施例的物镜驱动器9使得 可以调节第一和第二物镜21和22之间的相对连接角度,而不增加与 已知球形垫片等的安装有关的元件数量和重量,并且不涉及复杂的 调节过程。通过调节具有不同规格的第一和第二物镜21和22之间的 相对连接角度,可以在减小数量的元件、简单的构造及简单的调节 过程的情况下使第一和第二物镜21和22的光轴彼此平行和进行倾 斜调节,从而考虑到元件精度等时使每个物镜的象差最小。在根据本发明至少一个实施例的光学拾取器7中,包括在物镜驱 动器9中的第一和第二调节单元23和24使得可以调节第一和第二物 镜21和22之间的相对连接角度。即,根据本发明至少一个实施例的 光学拾取器7允许借助于简单的构造容易地调节多个物镜(第一和 第二物镜21和22)的连接角度。因此,所述多个物镜可提供与各种 类型的光盘的兼容性,并且使得可以相对于每一种光盘实现良好的 记录/再现性能。在包括上述的光学拾取器7的光盘设备1中,包括在物镜驱动器 9中的第一和第二调节单元23和24使得可以调节第一和第二物镜21 和22之间的相对连接角度。因此,根据本发明至少一个实施例的光 盘设备1允许在各种类型的光盘上进行信息信号的高质量记录和/或 再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依据设计要求和至今为止的其它因 素,可以想到各种修改、組合、子组合及变更,只要它们在附属权 利要求书或其等效物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物镜驱动器,包括透镜保持器,具有不同规格的第一物镜和第二物镜连接到该透镜保持器上,透镜保持器至少在与第一和第二物镜的光轴大体平行的聚焦方向上和在与聚焦方向正交的跟踪方向上被移动;支撑件,构造成至少在聚焦方向上和在跟踪方向上可动地支撑透镜保持器;第一调节装置,设在第一物镜与透镜保持器之间,用来在绕沿第一方向的轴线的方向上调节第一物镜的斜度,该第一方向是在与聚焦方向正交的平面中的任意方向;及第二调节装置,设在第二物镜与透镜保持器之间,用来在绕沿第二方向的轴线的方向上调节第二物镜的斜度,该第二方向位于与聚焦方向正交的平面中并且大体与第一方向正交,其中,第一和第二物镜之间的相对角度通过斜度调节进行调节,第一和第二调节装置使得该斜度调节可以进行。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镜驱动器,其中 第一调节装置是一对突起,这对突起设在第一物镜和透镜保持器中的任一个上,并且关于第一物镜的光轴在第一方向上相对地形成; 并且第二调节装置是一对突起,这对突起设在第二物镜和透镜保持器 中的任一个上,并且关于第二物镜的光轴在第二方向上相对地形成。
3. —种光学拾取器,包括第一物镜和第二物镜,它们具有不同的规格并且能够将光束会聚 到由驱动力转动的各种类型的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上;和物镜驱动器,构造成驱动第一和第二物镜,其中,物镜驱动器包括透镜保持器,第一物镜和第二物镜连接到该透镜保持器上, 透镜保持器至少在与第一和第二物镜的光轴大体平行的聚焦方向上和在与聚焦方向正交的跟踪方向上被移动;支撑件,构造成至少在聚焦方向上和在跟踪方向上可动地支 撑透镜保持器;第一调节装置,设在第一物镜与透镜保持器之间,用来在绕 沿第一方向的轴线的方向上调节第一物镜的斜度,该第一方向是在 与聚焦方向正交的平面中的任意方向;及第二调节装置,设在第二物镜与透镜保持器之间,用来在绕 沿第二方向的轴线的方向上调节第二物镜的斜度,该第二方向位于与聚焦方向正交的平面中并且大体与第一方向正交,其中,在第一和第二物镜之间的相对角度通过斜度调节进行 调节,第一和第二调节装置使得该斜度调节可以进行。 4. 一种光盘设备,包括驱动装置,用来保持和转动多种类型的光盘;和 光学拾取器,构造成发射用来将信息信号记录在由驱动装置转动的光盘上或从所述光盘再现信息信号的光束,并且探测反射离开光 盘的光束,其中,光学拾取器包括第一物镜和第二物镜,它们具有不同的规格,并且能够将光 束会聚到由驱动力转动的各种类型的光盘的信号记录表面上;和 物镜驱动器,构造成驱动第一和第二物镜, 其中,物镜驱动器包括透镜保持器,第一物镜和第二物镜连接到该透镜保持器 上,透镜保持器至少在与第一和第二物镜的光轴大体平行的聚焦方 向上和在与聚焦方向正交的跟踪方向上被移动;支撑件,构造成至少在聚焦方向上和在跟踪方向上可动 地支撑透镜保持器;第一调节装置,设在第一物镜与透镜保持器之间,用来在绕沿第一方向的轴线的方向上调节第一物镜的斜度,该第一方向 是在与聚焦方向正交的平面中的任意方向;及第二调节装置,设在第二物镜与透镜保持器之间,用来 在绕沿第二方向的轴线的方向上调节第二物镜的斜度,该第二方向 位于与聚焦方向正交的平面中并且大体与第一方向正交,其中,在第一和第二物镜之间的相对角度通过斜度调节 进行调节,第一和第二调节装置使得该斜度调节可以进行。
全文摘要
一种物镜驱动器、光学拾取器及光盘设备。该物镜驱动器包括透镜保持器,保持第一物镜和第二物镜,并且至少在与物镜的光轴大体平行的聚焦方向上和在与聚焦方向正交的跟踪方向上被移动;支撑件,至少在聚焦和跟踪方向上可动地支撑透镜保持器;第一调节单元,设在第一物镜与透镜保持器之间,并且在绕沿第一方向的轴线的方向上调节第一物镜的斜度,该第一方向是在与聚焦方向正交的平面中的任意方向;及第二调节单元,设在第二物镜与透镜保持器之间,并且在绕沿第二方向的轴线的方向上调节第二物镜的斜度,该第二方向位于与聚焦方向正交的平面中并且大体与第一方向正交。
文档编号G11B7/08GK101246706SQ20071019961
公开日2008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12日
发明者堀口宗之 申请人:索尼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