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运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81931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盘运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盘播放装置中的光盘运送装置,特别是一种将光盘从传送辊和引导部分之间插入时,通过传送辊的转动,将光盘从插入口运送到播放位置的光盘运送装置。.
背景技术
将光盘从传送辊和引导部件之间插入时,通过传送辊的转动将光盘从插入口运
送到播放位置的运送装置已经众所周知。如公开号为特开2005-332461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由双锥体结构的传送辊、引导部件、用于将传送辊压向引导部件的弹性部件、以及用于驱动传送辊转动的马达组成的光盘运送装置,它是将光盘夹持在传送辊和引导部件之间,通过控制传送辊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在传送辊摩擦力的作用下,将光盘从插入口运送到光盘承载台或者将光盘从光盘承载台运送到插入口 。
在上述的光盘运送装置中,光盘被夹持在引导部件和双锥体结构的传送辊之间,在运送过程中,和引导部件相接触的盘面可能会出现划痕,因此不能应用于所用光盘的两面均为记录面的光盘播放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将光盘从插入口运送到播放位置(即光盘承载台)或者从播放位置运送到插入口的光盘运送装置,该光盘运送装置能够防止光盘正面和背面被划伤、而且可以实现光盘播放装置的小型化。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光盘运送装置包括传送辊、位于传送辊上方的引导部件、用于将传送辊压向所述引导部件的弹性部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传送辊转动的马达,所述传送辊的辊身是从两端向中间直径逐渐缩小的双锥体结构,所述引导部件上与传送辊的每个锥体相对的位置均安装至少一个可转动的从动辊筒,各从动辊筒的转动轴线位于传送辊转动轴线所在的、与光盘播放装置顶板垂直的平面内或与该平面平行,且各从动辊筒靠近传送辊中部的 一端向上倾斜使光盘插入时从动辊筒只 与光盘外缘接触。
由于在引导部件上与传送辊的两个锥体相对的位置分别设置从动辊筒,在运送 光盘的过程中,从动辊筒因为和光盘外缘接触,而向与传送辊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
转动,这样,通过从动辊筒的转动,即可避免光盘的上表面被划伤。另一方面,因 所有从动辊筒靠近传送辊中部的一端均向上倾斜,而且采用了双锥体结构的传送
辊,使得光盘上表面只有外缘和从动辊筒的外周接触,光盘下表面也只有外缘和传 送辊的锥体接触,因此进一步保证了光盘在运送过程中正面和背面均不会被划伤。 该光盘运送装置尤其适用于所用光盘的两面均为记录面的光盘播放装置。
与传送辊和从动辊筒均采用 一个双锥体辊筒的光盘运送装置相比,本光盘运送 装置在与传送辊的每个锥体相对的位置均设了至少一个从动辊筒,每个从动辊筒的 轴长可以做到小于传送辊轴长的一半,而且多个从动辊筒可以将弹性部件的弹力分 散,因此在保持弹性部件弹力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将从动辊筒的直径做得更小,有 利于实现播放装置的小型化。
同时,由于每个从动辊筒需要承受的弹力变小,从动辊筒的主体和主体两端的 短轴可以采用合成树脂做成的整件,与采用金属轴棒做旋转轴的从动辊筒相比,可 以降低生产成本。


图1为本发明典型实施例光盘运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示意图是从下往上看
的结构图2为其爆炸图3为光盘运送装置夹持有光盘D时的截面图; 图4为装有图1光盘运送装置的光盘播放装置的俯视图; 图5为装有图1光盘运送装置的光盘播放装置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本发明中,采用双锥体结构的传送辊,传送辊的辊身从两端向中间直径逐渐 缩小,在和传送辊的每个锥体相对的位置均设置了和光盘外周相接的从动辊筒,并 保证该从动辊筒能自由转动。下面结合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4参照图1-3,本光盘运送装置包括传送辊4、位于传送辊4上方的引导部件7、用于将传送辊4压向所述引导部件7的弹性部件10 (见图5 )、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传送辊4转动的马达M (见图4 ),所述传送辊4的辊身是从两端向中间直径逐渐缩小的双锥体结构,所述引导部件7上与传送辊4的每个锥体相对的位置均安装两个可转动的从动辊筒5、 5,,与传送辊4的每个锥体对应的两个从动辊筒5、 5,的转动轴线相互平行且分布于传送辊转动轴线4d所在的、与光盘播放装置顶板6垂直的平面8 (见图3)的两侧,各从动辊筒5、 5'的转动轴线均与传送辊转动轴线4d所在的、与光盘播放装置顶板6垂直的平面8平行,且各从动辊筒5、 5,靠近传送辊中部的一端向上倾斜使光盘插入时从动辊筒5、 5,只与光盘外缘接触。
本实施例中,引导部件7包括两块引导板,每块引导板上设置4个爪7e,顶板6对应地设置八个爪孔6a,两块引导板7通过其上的爪7e安装于光盘播放装置的顶板6下侧并分别与所述传送辊4的两个锥体4a、 4b对应,每块引导才反7的中部设有可容纳传送辊4的锥体的凹槽7d,引导板7两边向顶板6方向倾斜形成光盘引导面7f。引导板7上的光盘引导面7f可以是圓弧形引导面或斜面。
每块引导板7上面设置两对辊筒轴承,每对辊筒轴承7a和7b之间设置一个长孔7c,每对辊筒轴承7a和7b支撑一个从动辊筒5或5,,该从动辊筒的主体部分5a容纳于辊筒轴承7a和7b之间的长孔7c中且从引导板7下侧露出。
从动辊筒5、 5'包括圓柱形主体5a和设置于圓柱形主体5a两端的短轴5b。从动辊筒5、 5,的圆柱形主体5a和短轴5b可以采用由合成树脂做成的整件。从动辊筒5、 5,的全长不超过传送辊4全长的一半,而传送辊4的全长比光盘D的半径设置得稍长一些。
本实施例中,从动辊筒5、 5,的圓柱形主体5a的外径为1.9毫米,主体5a的全长被设定为46毫米,主体5a两端的短轴5b的直径为0. 7毫米。辊筒轴承7a为轴孔,辊筒轴承7b为U字槽,安装时,将从动辊筒一端的短轴5b插入到轴孔7a中,另一端的短轴5b压到U字槽7b中,然后,将引导板7的四个爪7e嵌入到顶板6上相对应的爪孔6a中,这样,从动辊筒5或5'就被夹持在引导部件7和顶板6之间,且可以绕短轴5b转动。
图3显示了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光盘D被夹持在传送辊4和从动辊筒之间时
5的状态。这时,光盘D下表面(即正面)的外缘和传送辊4的锥面接触。另一方面,
光盘D上表面(即背面)的外缘,和从引导部件7下侧露出的从动辊筒的主体5a 的外周接触。这样,通过传送辊4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光盘D就被送向图中的右方, 相反,通过传送辊4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光盘D就被送向图中的左方,即,可以将 光盘从播放装置的光盘插入口运送到光盘承载台,以及将光盘从光盘承载台运送到 光盘插入口。在运送过程中,从动辊筒5或5,因其主体5a的外周和光盘D上表面 的外缘接触,而向与传送辊4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这样,通过从动辊筒的转 动,即可避免光盘D的上表面被划伤。另一方面,因光盘D上表面只有外缘和从动 辊筒的外周接触,光盘D下表面也只有外缘和传送辊4的锥体4a、 4b接触,因此 进一步保证了光盘在运送过程中正面和背面均不会被划伤。
图4和图5是安装有上述光盘运送装置的光盘播放装置的结构图。如图中所示, 在外壳1的前面设置了光盘的插入口 2,在中间位置配置了使光盘旋转的承载台3。 前述光盘运送装置的引导部件7和传送辊4设置于插入口 2和承载台3之间,引导 部件7安装于顶板6下侧,传送辊4安装在支撑板8上可以自由转动,传送辊4 一 端安装有用来传送马达动力的齿轮4c,支持板8和支持承载台3的底盘之间设置弹 簧10。当光盘没有被插入到插入口 2时,运送辊4在弹簧10的作用下,被推到引 导部件7 —侧的凹槽7d中(即图3中虚线位置),光盘由插入口 2插入时,引导部 件7使光盘被插入到从动辊筒5和运送辊4之间,运送辊4在弹簧10的弹力下, 将光盘夹持在锥形辊4和从动辊筒5 、 5 ,之间。
图4中的顶板6上还设有当光盘从插入口 2插入之后,对光盘进行检测的检 测杆12;根据检测杆12的状态对马达进行启动控制的开关13;用于将光盘保持在 承载台3上的卡夹机构14;根据所插入的光盘的外径,使光盘的中心和承载台3 的中心对正的光盘引导机构15;光盘的中心和承载台3的中心对正之后,通过将支 持板8变位,使传送辊4离开引导部件7的触发机构16。卡夹机构14上有四个支 持杆14a,在光盘没有装到承载台3上时,该支持杆14a将内藏了磁铁的卡夹(该 部分无图示)保持在承载台3的上方,如果光盘被装到了承载台3之上,则支持杆 14a解除对卡夹的保持状态。
图5是从插入口 2—侧观看播放装置的图形,可以看到,各从动辊筒5、 5,靠近传送辊4中部的一端均向上倾斜。
在本实施例中,在和传送辊4相对的引导部件7上,沿着传送辊4的转动轴线4d的两侧,于传送辊4的两个锥体4a 、 4b相对的位置,设置了倾斜着的、可以和光盘的外周相接并可以自由转动的从动辊筒5、 5'。从动辊筒的轴长在传送辊的轴长一半以下,以此来增加对弹簧弹性的承受能力,并且,由于弹簧力由四根从动辊筒承受,弹力被分散,这样,就可以将从动辊筒的轴径做得更小,其结果是实现了播放装置的小型化。此外,如果从动辊筒釆用合成树脂制成,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尤其重要的是,可以有效防止擦伤光盘的表面。
在本实施例子中,从动辊筒5由合成树脂制成,但并不受此限制,也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本发明中,从动辊筒的数量也不仅限于四冲艮,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两根、四根、六根或更多。当从动辊筒的总数设计为两根时,引导部件上与传送辊的两个锥体相对的位置各安装一根从动辊筒,使两根从动辊筒的转动轴线均位于传送辊转动轴线4d所在的、与光盘播放装置顶板6垂直的平面8内,且各从动辊筒靠近传送辊中部的一端向上倾斜使光盘插入时从动辊筒只与光盘外缘接触。当从动辊筒的总数设计为六根时,引导部件上与传送辊的两个锥体相对的位置各安装三根相互平行的从动辊筒,且使各从动辊筒的转动轴线位于传送辊转动轴线4d所在的、与光盘播放装置顶板6垂直的平面8内或与该平面8平行。引导部件7也可以做成一块,将所有从动辊筒均安装于其上。
本发明中的光盘运送装置,尤其适用于所用光盘的两面均为记录面的光盘播放装置。对于一侧是标签面的光盘,也可以起到对标签的保护作用,因此,也可以用于单面的普通光盘播放装置。
权利要求
1、光盘运送装置,包括传送辊、位于传送辊上方的引导部件、用于将传送辊压向所述引导部件的弹性部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传送辊转动的马达,所述传送辊的辊身是从两端向中间直径逐渐缩小的双锥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件上与传送辊的每个锥体相对的位置均安装至少一个可转动的从动辊筒,各从动辊筒的转动轴线位于传送辊转动轴线所在的、与光盘播放装置顶板垂直的平面内或与该平面平行,且各从动辊筒靠近传送辊中部的一端向上倾斜使光盘插入时从动辊筒只与光盘外缘接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件上与传 送辊的每个锥体相对的位置均安装两个可转动的从动辊筒,与传送辊的每个锥体对 应的两个从动辊筒的转动轴线相互平行且分布于传送辊转动轴线所在的、与光盘播 放装置顶板垂直的平面的两侧。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件包括两 块引导板,两块引导板安装于光盘播放装置的顶板下侧并分别与所述传送辊的两个 锥体对应,每块引导板的中部设有可容纳传送辊的锥体的凹槽,引导板两边向顶板 方向倾斜形成光盘引导面。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盘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每块引导板上面设置 两对辊筒轴承,每对辊筒轴承之间设置一个长孔,每对辊筒轴承支撑一个从动辊筒, 该从动辊筒的主体部分容纳于辊筒轴承之间的长孔中且从可1导板下侧露出。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盘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板上的光盘 引导面为圓弧形引导面或斜面。
6、 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光盘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辊 筒包括圓柱形主体和设置于圆柱形主体两端的短轴。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辊筒的圓柱 形主体和主体两端的短轴是用合成树脂做成的整件。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辊筒的圓柱 形主体的外径为1. 9毫米,主体两端的短轴的直径为0. 7毫米。
全文摘要
一种光盘运送装置,包括传送辊、位于传送辊上方的引导部件、用于将传送辊压向所述引导部件的弹性部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传送辊转动的马达,所述传送辊的辊身是从两端向中间直径逐渐缩小的双锥体结构,所述引导部件上与传送辊的每个锥体相对的位置安装至少一个可转动的从动辊筒,各从动辊筒的转动轴线位于传送辊转动轴线所在的、与光盘播放装置顶板垂直的平面内或与该平面平行,且各从动辊筒靠近传送辊中部的一端向上倾斜使光盘插入时从动辊筒只与光盘外缘接触。该光盘运送装置能够使光盘在运送过程中正面和背面均不被划伤,特别适用于所用光盘的两面均为记录面的光盘播放装置,而且可以实现光盘播放装置的小型化。
文档编号G11B17/04GK101477815SQ20081006512
公开日2009年7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4日
发明者陈永达 申请人:谷林电器(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