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装置和信息记录再现方法

文档序号:6773655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盘装置和信息记录再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盘装置,特别是涉及对光盘的多个记录层进行记录 或再现的技术。
背景技术
即便对DVD±R等的双层记录层构成的光盘,进一步提高记录速 度、即进一步縮短记录时间的市场要求也是很高的,对于此,至今都 是通过光盘的高速旋转化作出对应。但是,由于高速旋转化,因光盘 具有的误差而使聚焦伺服和跟踪伺服信号变得不稳定,记录品质下降, 所以当检测出伺服信号的误差时,要降低光盘的旋转速度,使跟踪伺 服和聚焦伺服稳定化,从而使记录品质稳定化。
在图11中,表示了对双层构成的光盘记录或再现信息的光盘装置 的现有技术例。本例构成为当从第一记录层(第一层)的内周侧到 外周侧进行记录,进一步从第二记录层(第二层)的外周侧到内周侧 进行记录时,在第一层中,在内周侧的第一区域中以记录速度进 行记录,在P点位置切换的下一个第二区域中以记录速度v2'进行记
录,在Q点位置切换的外周侧的下一个第三区域中以记录速度V3'进
行记录,进一步,在第二层中,在与第一层的第三区域相同的光盘半 径位置的区域(第二层的第三区域)中也以记录速度v3'进行记录, 在与第一层的第二区域相同的光盘半径位置的区域(第二层的第二区
域)中也以记录速度V2'进行记录,在与第一层的第一区域相同的光
盘半径位置的区域(第二层的第一区域)中也以记录速度vr进行记 录。当在伺服信号中没有检测出误差时,在第一层、第二层以及第一、
第二、第三区域中分别以记录速度V,'、 V2'、 V3'进行记录,但是当在
伺服信号中检测出误差时成为(a)、 (b)两种情况。(a)是在第一层 的第三区域的R点位置上在伺服信号中检测出误差的情况,(b)是在 第一层的第二区域的S点位置上在伺服信号中检测出误差的情况。在(a)中,在R点位置上使记录速度V3,降低(Down)到记录速度V2,, 将该记录速度v2'维持到第二层的记录结束为止。即便在第二层的第 三区域中记录速度也不回复到v3,。此外,在(a)中,在S点位置上 使记录速度V2,降低(Down)到记录速度vr,将该记录速度v,,维 持到第二层的记录结束为止。即便在第一层的第三区域和第二层的第 三区域中记录速度也不回复到V3,,即便在第二层的第二区域中记录速 度也不回复到v/。
此外,作为现有技术例,为了可以与光盘外周部中的误差对应, 通常构成为在光盘外周部中降低记录速度。
此外,作为与本发明关联的现有技术的专利文献中记载的技术, 例如,是在日本专利特开2004-62945号公报和日本专利特开 2002-109822号公报中记载的技术。在日本专利特开2004-62945号公 报中,记载了在由于光盘的部分误差使外周的品质下降的情况下,为 了能够稳定地记录数据,在高速地将数据记录,再现到光盘中,监视 跟踪误差信号和聚焦误差信号的高频成分,当检测出规定阈值以上的 偏心速度和面振动加速度时,以规定的比例降低外周的线速度,降低 偏心速度和面振动加速度的频率,在改善跟踪伺服和聚焦伺服的响应 性的状态下进行记录或再现的技术,在日本专利特开2002-109822号公 报中记载了在使用光盘的存储装置中,为了避免伴随着光盘的高速旋 转化的读取/写入余量不足,并且稳定地维持聚焦伺服和跟踪伺服状态, 当读取/写入余量在第一规定值以下,或者跟踪伺服和聚焦伺服的伺服 异常发生在第一规定频率以上时,降低主轴电动机的旋转速度,当读 取/写入余量在第二规定值以上,或者跟踪伺服和聚焦伺服的伺服异常 发生在第二规定频率以下时,使主轴电动机的旋转速度上升的技术。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在图ll记载的技术中,当检测出伺服信号的 误差时降低(Down)记录速度,为了维持该降低的记录速度并进行之 后的记录,当检测出伺服信号的误差时记录时间加长。当在第一层的 第一区域的记录中检测出伺服信号的误差时记录时间变得特别长。此 外,在光盘外周部通常降低记录速度的现有技术的情况下,因为也降 低在盘中没有误差的情况下的记录速度,所以记录时间也变长。此外, 在日本专利特开2004-62945号公报中记载的技术,当检测出由光盘的部分误差引起的规定阈值以上的偏心速度和面振动加速度时,降低外 周的线速度,此后不增大记录速度。因此,认为在具有误差的光盘中
记录时间也变长。在日本专利特幵2002-109822号公报中记载的技术 中,当聚焦误差信号和跟踪误差信号在某个阈值以下时能够增大记录 速度,但是认为要预测在低的记录速度下高速旋转时的伺服信号误差 是困难的,预想通过记录速度的上升,聚焦误差信号和跟踪误差信号 超过阈值,盘电动机重复减速、加速、减速、加速、……,结果导致 记录时间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在对光盘的多个记录层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现的 光盘装置中,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现。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这种课题,提供使用方便,有效地发挥高速 记录再现技术的特征的光盘装置。
本发明是能够解决上述课题,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
即在本发明的光盘装置中,构成为对光盘的多个记录层设定与 光盘半径方向的多个区域对应的多个假想区域,当对第一记录层记录 或再现信息时,在任一个假想区域中检测出伺服信号的误差、在该假 想区域中将光盘的倍速旋转速度切换到低速侧的情况下,存储该切换 信息,当在第二记录层中进行与所述第一记录层中的假想区域相同的 光盘半径位置的假想区域中的记录或再现时,在该记录或再现之前, 预先根据该切换信息将该假想区域中光盘的倍速旋转速度切换到低速 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可以縮短在对光盘的多个记录层进行记录 或再现所需的时间、使用方便的光盘装置。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的构成例图。
图2是设定假想区域的说明图。
图3是图1的光盘装置中的假想区域和记录速度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图1的光盘装置中的记录速度控制的第一例的示意图。
8图5是聚焦伺服信号的波形例图。 图6是图1的光盘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7是表示图1的光盘装置中的记录速度控制的第二例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图1的光盘装置中的记录速度控制的第三例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图1的光盘装置中的记录速度控制的第四例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图1的光盘装置中的记录速度控制的第五例的示意图。
图ll是现有技术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 图IO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图。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 一个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的构成例图,图2是设定图1的光盘装置中 的假想区域的说明图,图3是图1的光盘装置中的假想区域和设定为 v,、 v2、 V3这样3速的记录速度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图1的光盘装置 中的记录速度控制的第一例的示意图,图5是具有误差的聚焦伺服信 号的波形例图,图6是图1的光盘装置的动作说明图,图7是表示图1 的光盘装置中的记录速度控制的第二例的示意图,图8是表示图1的 光盘装置中的记录速度控制的第兰例的示意图,图9是表示图1的光 盘装置中的记录速度控制的第四例的示意图,图IO是表示图1的光盘 装置中的记录速度控制的第五例的示意图。
在图1中,1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2是具有 DVD±R等的双层记录层构成的光盘,3是旋转驱动光盘2的盘电动机, 4是光拾取器,5是物镜,6是在光拾取器4内产生用于记录或再现的 规定强度的激光的激光二极管,7是在光拾取器4内驱动激光二极管6 的激光器驱动电路,8是经过物镜5接受来自光盘2的记录面(以下也 称其为光盘面)的反射激光,将其转换成电信号并输出的光拾取器4 内的受光部,9是光拾取器4内使物镜5对光盘面移动变位或改变物镜 5的姿势的调节器,10是驱动调节器9的调节器驱动电路,11由具有 直线状的引导部件(未图示)和导螺杆部件(未图示)等构成,使光 拾取器4沿混合型光盘2的大致半径方向移动的移动 引导机构部,
912是在移动 引导机构部11内旋转驱动螺旋导杆部件(未图示)的滑 动电动机,15是驱动盘电动机3和滑动电动机12的电动机驱动电路, 30是DSP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31是作为在 DSP30内控制电动机驱动电路15的电动机控制机构的电动机控制部, 32是生成记录信号的记录信号生成部,33是在DSP30内将来自受光部 8的再现信号作为RF信号、作为跟踪伺服信号的跟踪误差信号和作为 聚焦伺服信号的聚焦误差信号进行处理的再现 误差信号处理部,34 是在DSP30内生成用于控制调节器驱动电路10的聚焦控制用信号和跟 踪控制用信号并进行输出的聚焦 跟踪控制部,35是从作为跟踪伺服 信号的跟踪误差信号和作为聚焦伺服信号的聚焦误差信号检测信号误 差的误差检测机构的伺服误差检测部,40是作为控制上述DSP30的控 制机构的微计算机,50是作为存储微计算机40处理的信息数据或经过 处理的信息数据的存储机构的存储器。
作为上述误差检测机构的伺服误差检测部35将跟踪误差信号或聚 焦误差信号的误差与预先设定的基准值进行比较,将超过该基准值的 部分作为该误差的检出信号进行输出。此外,作为控制机构的微计算 机40,在关于光盘2的2个记录层(第一、第二记录层)设定与该光 盘2的半径方向的多个区域对应的多个假想区域,并根据伺服误差检 测部35的输出,以假想区域为单位控制电动机控制部31,控制盘电动 机3的旋转速度,控制光盘2的倍速旋转速度。此外,微计算机40以 使与光盘2的双层记录层中的一方(第一记录层)对应的多个假想区 域和与另一方(第二记录层)对应的多个假想区域位于各假想区域相 互相同的光盘半径位置上的方式设定上述设定的假想区域。此外,当 在第一记录层侧的假想区域中进行将光盘2的倍速旋转速度切换到低 速侧的控制时,作为该切换信息,该微计算机40将进行该切换时的该 第一记录层的假想区域存储在作为存储机构的存储器50中,作为第二 记录层侧的相当的假想区域、即第二记录层侧的假想区域,当对位于 与已进行上述切换的第一记录层侧的假想区域相同的光盘半径位置上 的假想区域进行记录或再现时,在该记录或再现之前,从该存储器50 读取存储在上述存储器50中的假想区域,将上述相当的第二记录层侧 的假想区域中光盘2的倍速旋转速度切换到低速侧,此后,以该切换到低速侧的倍速旋转速度的记录速度开始记录或再现。进一步,当在
光盘2的第二记录层侧中进行记录或再现时,微计算机40在每个假想 区域中进行记录或再现之前,在与进行该记录或再现的假想区域对应 (=处于相同的光盘半径位置)的第一记录层侧的假想区域中,根据存 储在上述存储器50中的切换信息、即有无被存储的假想区域的信息判 断是否将光盘2的倍速旋转速度切换到低速侧。作为判断的结果,当 存在对应(-处于相同的光盘半径位置)的第一记录层侧的假想区域时, 将在第二记录层侧的从此要进行记录或再现的假想区域中光盘2的倍 速旋转速度切换到低速侧。另一方面,作为判断的结果,当没有对应 的第一记录层侧的假想区域时,不将光盘2的倍速旋转速度切换到低 速侧。
下面,在说明中使用的图1的光盘装置的构成要素上,附加与图1 中的标号相同的标号加以使用。
图2是设定图1的光盘装置1中的假想区域的说明图,(a)是以 CAV方式(角速度一定方式)旋转光盘2的情况,(b)是在光盘2的 区域中的一部分区域中以CAV方式旋转光盘2的PCAV方式的情况。 在(a)、 (b)的任一个中,微处理机40对光盘2的第一记录层(第一 层),从光盘内周侧向着光盘外周侧,设定No.n、 No.(n+l)、No.(n+2)、 No. (n+3)、 No. (n+4)、 No. (n+5)、 No. (n+6)的7个假想区域,对 光盘2的第二记录层(第一层),从光盘外周侧向着光盘内周侧,设定 No. (n+7)、 No. (n+8)、 No. (n+9)、 No. (n+10)、 No. (n十ll)、 No.
(n+12)、 No. (n+14)的7个假想区域。与相互相同的光盘半径位置 对应地设定No.n的假想区域和No. (n+13)的假想区域,与相互相同 的光盘半径位置对应地设定No. (n+1)的假想区域和No. (n+12)的 假想区域,与相互相同的光盘半径位置对应地设定No. (n+2)的假想 区域和No. (n+11)的假想区域,与相互相同的光盘半径位置对应地设 定No. (n+3)的假想区域和No. (n+10)的假想区域,与相互相同的 光盘半径位置对应地设定No. (n+4)的假想区域和No. (n+9)的假想 区域,与相互相同的光盘半径位置对应地设定No. (n+5)的假想区域 和No. (n+8)的假想区域,与相互相同的光盘半径位置对应地设定No.
(n+6)的假想区域和No. (n+7)的假想区域。在(a)的CAV方式中,在最外周的假想区域No. (n+6)的假想区域和No. (n+7)的假想区域 的各个端部,形成最大的记录速度Vmaxl,在(b)的PCAV方式中, 在外周侧的假想区域的No. (n+5)、 No. (n+6)的假想区域和No. (n+7)、 No. (n+8)的假想区域的各个中形成最大的记录速度Vm^。
图3是在7个即第一记录层(第一层)和第二记录层(第二层) 中设定合计14个、图1的光盘装置1中的假想区域,以ZCLV方式旋 转光盘2,使记录速度为Vl、 v2、 v3 (Vl<v2<v3)这样3个速度的情况 的说明图。
在图3中,微处理机40对光盘2的第一记录层(第一层),从盘 内周侧向着盘外周侧设定No.l No.7的7个假想区域,对光盘2的 第二记录层(第二层),从盘外周侧向着盘内周侧设定No. 8 No.14 的7个假想区域。与相互相同的盘半径位置对应地设定第一记录层的 No.l的假想区域和第二记录层的No.14的假想区域,设定记录速度为 Vl,与相互相同的盘半径位置对应地设定第一记录层的No.2的假想区 域和第二记录层的No.13的假想区域,设定记录速度为v,,与相互相 同的盘半径位置对应地设定第一记录层的No.3的假想区域和第二记录 层的No.12的假想区域,设定记录速度为V2,与相互相同的盘半径位 置对应地设定第一记录层的No.4的假想区域和第二记录层的No.ll的 假想区域,设定记录速度为v2,与相互相同的盘半径位置对应地设定 第一记录层的No.5的假想区域和第二记录层的No.10的假想区域,设 定记录速度为v3,与相互相同的盘半径位置对应地设定第一记录层的 No.6的假想区域和第二记录层的No.9的假想区域,设定记录速度为 v3,与相互相同的盘半径位置对应地设定第一记录层的No.7的假想区 域和第二记录层的No.8的假想区域,设定记录速度为v3。 A是No.l 的假想区域的盘内周侧端部位置,B是No.3的假想区域的盘内周侧端 部位置,C是No.5的假想区域的盘内周侧端部位置,D是No.7的假想 区域和No.8的假想区域的边界位置,E是No.10的假想区域的盘外周 侧端部位置,F是No.12的假想区域的盘外周侧端部位置,G是No.14 的假想区域的盘外周侧端部位置。
下面,图4、图7、图8、图9和图10是从上述图3的状态改变记 录速度v的情况。图4是表示图1的光盘装置中的记录速度控制的第一例的示意图, 是表示在图3的假想区域中当在第一记录层的记录速度为v3的假想区 域中检测出伺服信号的误差和根据该误差降低(Down)记录速度时的 记录速度v的变化状态的示意图。
在图4中,当在第一记录层的No.7的假想区域中进行记录或再现 时,在D,位置,当伺服误差检测部35检测出是伺服信号的跟踪误差 信号和聚焦误差信号的基准值以上的误差时,微计算机40控制DSP30 的电动机控制部31,通过电动机驱动电路15降低盘电动机3的旋转速
度,使光盘2从与记录速度为V3对应的倍速旋转状态变化到与记录速
度为V2对应的倍速旋转状态。这时,微计算机40将在第一记录层的 No.7的假想区域中将光盘2的倍速旋转速度切换到低速侧(=切换信 息)、即降低记录速度这一情况存储在存储器50中。在D,位置以后, 在No.7的假想区域内,光盘2成为与记录速度v2对应的倍速旋转状态, 进行记录或再现。
当No.7的假想区域中的记录或再现结束并到达D位置时,在进行 第二记录层的No.8的假想区域中的记录或再现之前,微计算机40根 据存储在上述存储器50中的信息判断是否在与该No.8的假想区域对 应(-光盘半径位置相同)的第一记录层的No.7的假想区域中已降低 光盘2的倍速旋转速度,根据该判断结果,预先设定第二记录层的No.8 的假想区域中光盘2的倍速旋转速度。在本图4的情况下,因为在第 一记录层的No.7的假想区域中如上所述将光盘2的倍速旋转速度切换 到低速侧,所以上述判定结果也成为在No.7的假想区域中将倍速旋转 速度切换到低速侧的判断结果。微计算机40根据该判断结果,通过控 制DSP30的电动机控制部31,控制盘电动机3的旋转速度,将光盘2 的旋转速度设定在与记录速度V2对应的倍速旋转速度上。B卩,在进行 第二记录层的No.8的假想区域中的记录或再现之前,以成为与D,位 置以后的No.7的假想区域中的已降低的倍速旋转速度(=与记录速度 V2对应的倍速旋转速度)相同的旋转速度的方式设定光盘2。在该设定 后,微计算机40在No.8的假想区域中进行记录或再现。
当到达在No.8的假想区域中记录或再现结束的D2位置时,在进 行下一个No.9的假想区域中的记录或再现之前,微计算机40根据上述存储器50内的信息判断是否在与该No.9的假想区域对应(=光盘半 径位置相同)的第一记录层的No.6的假想区域中已降低光盘2的倍速 旋转速度,根据该判断结果,预先设定第二记录层的No.9的假想区域 中光盘2的倍速旋转速度。在本图4的情况下,因为在第一记录层的 No.6的假想区域中,光盘2的倍速旋转速度为与记录速度v3对应的倍 速旋转速度,所以上述判定结果成为在No.6的假想区域中不将倍速旋 转速度切换到低速侧的判断结果。微计算机40根据该判断结果,通过 控制DSP30的电动机控制部31,控制盘电动机3的旋转速度,将光盘 2的旋转速度设定在与记录速度V3对应的倍速旋转速度上。gp,在进 行第二记录层的No.9的假想区域中的记录或再现之前,将光盘2设定 在与第一记录层的No.6的假想区域中的倍速旋转速度(=与记录速度 V3对应的倍速旋转速度)相同的旋转速度上。在该设定后,微计算机 40控制电动机控制部31,以该设定的倍速旋转速度使光盘2旋转,在 No.9的假想区域中进行记录或再现。
当到达在No.9的假想区域中记录或再现结束的位置时,在进行下 一个No.10的假想区域中的记录或再现前,微计算机40根据上述存储 器50内的信息判断是否在与该No.10的假想区域对应(=光盘半径位 置相同)的第一记录层的No.5的假想区域中已降低光盘2的倍速旋转 速度,根据该判断结果,预先设定第二记录层的No.10的假想区域中 光盘2的倍速旋转速度。下面,微计算机40也在No.lO的假想区域中 进行与上述No.9的假想区域中同样的控制,使光盘2具有与记录速度 V3对应的倍速旋转速度,进行记录或再现。
即便对于No.ll的假想区域 No.15的假想区域,也进行与上述 No.9的假想区域和上述No.10的假想区域的情况同样的控制,使光盘 2以与记录速度v2、 v,对应的倍速旋转速度旋转,在光盘装置中进行记 录或再现动作。
图5是具有误差的聚焦伺服信号的波形例图。
在图5中,ef是当没有误差时的聚焦伺服信号的电平(以下称为恒 定电平),efsl是当判断在聚焦伺服信号中存在误差时的聚焦伺服信号 的上侧基准值,efs2是当判断在聚焦伺服信号中存在误差时的聚焦伺服 信号的下侧基准值,Aefe是上侧基准值e^与下侧基准值&2之差(以
14下称为基准值范围)。将这些上侧基准值e^、下侧基准值efs2和基准值 范围Aefs设定在DSP30内的伺服误差检测部35中。在本图5的波形中, 因为聚焦伺服信号发生误差时的电平也超过上侧基准值efcl和下侧基 准值efs2中的任一个,该误差成为从基准值范围Aefc超出的电平,所以 伺服误差检测部35输出基于该聚焦伺服信号的误差的信号作为检测结 果,微计算机40以根据该检测结果控制电动机控制部31,降低(Down) 光盘2的倍速旋转速度的方式进行切换,并且将这时的假想区域的信 息存储在存储器50中。在上述图4中,在第一记录层的No.7的假想 区域中的记录或再现中产生本图5的误差。
图6是图1的光盘装置1的动作说明图。
在图6中,
(1) 首先,光盘装置1接受对第一记录层的记录或再现指示(步 骤S611)。
(2) 微计算机40对于光盘2的第一、第二记录层设定假想区域 (步骤S612)。
(3) 微计算机40从光盘2的第一记录层的第一假想区域发出进 行记录或再现的指示(步骤S613)
(4) 伺服误差检测部35从聚焦误差信号(聚焦伺服信号)或跟 踪误差信号(跟踪伺服信号)检测误差(伺服误差)(步骤S614)。在 图4的情况下,当在No.7的假想区域中进行记录或再现时检测上述伺 服误差。
(5) 伺服误差检测部35判断上述检测出的伺服误差是否在预先 设定的基准值以上(步骤S615)。 '
(6) 根据上述步骤S615中的判断结果,当上述伺服误差在预先 设定的基准值以上时,微计算机40控制电动机控制部31,由电动机驱 动电路15降低盘电动机3的旋转速度,降低(Down)光盘2的倍速 旋转速度(步骤S616)。在图4的情况下,在No.7的假想区域中,将
光盘2的倍速旋转速度从与记录速度V3对应的倍速旋转速度降低到与 记录速度V2对应的倍速旋转速度。
(7) 微计算机40在上述已降低的倍速旋转速度下对光盘2进行 记录或再现,并将当降低该倍速旋转速度时的假想区域存储在存储器50中(步骤S617)。在图4的情况下,将No.7的假想区域存储起来。
(8) 进一步,光盘装置1接受对第二记录层的记录或再现指示(步 骤S621)。
(9) 在第二记录层中在此后进行记录或再现的假想区域(第一假 想区域)中,在进行该记录或再现之前,微计算机40根据存储器50 的存储信息、即与该第一假想区域对应的第一记录层侧的假想区域中 光盘2的倍速旋转速度有无降低实绩判断是否需要通过降低光盘2的 倍速旋转速度降低记录速度(步骤S622)。在图4的情况下,对于第二 记录层的最初的假想区域的No.8的假想区域,根据第一记录层侧的 No.7的假想区域中光盘2的倍速旋转速度的降低实绩判断是否需要降 低光盘2的倍速旋转速度。
(10) 作为上述步骤S622中的判断结果,当需要降低光盘2的倍 速旋转速度时,在进行记录或再现之前,微计算机控制DSP30内的电 动机控制部31,将光盘2的倍速旋转速度降低到规定值(步骤S623)。 在图4的情况下,对于No.8的假想区域,设定光盘2的倍速旋转速度
为与记录速度V2对应的倍速旋转速度。
(11) 在以上述已降低的倍速旋转速度使光盘2旋转的状态下对 于第二记录层的第一假想区域进行记录或再现(步骤S624)。
(12) 作为上述步骤S622中的判断结果,当需要降低光盘2的倍 速旋转速度时,微计算机40控制DSP30内的电动机控制部31,不降 低光盘2的倍速旋转速度,使装置移动到记录或再现状态。
(13) 下面,当对于第二记录层的第二假想区域进行记录或再现 时,在进行该第二假想区域中的记录或再现之前,根据存储器50的存 储信息即与该第二假想区域对应的第一记录层侧的假想区域中光盘2 的倍速旋转速度有无降低实绩判断是否需要降低光盘2的倍速旋转速 度并降低记录速度(步骤S625)。在图4的情况下,对于第二记录层的 No.9的假想区域,根据第一记录层侧的No.6的假想区域中光盘2的倍 速旋转速度的有无降低实缋判断是否需要降低光盘2的倍速旋转速度。
(14) 作为上述步骤S625中的判断结果,当需要降低光盘2的倍 速旋转速度时,在进行记录或再现之前,微计算机40控制DSP30内的 电动机控制部31,将光盘2的倍速旋转速度降低到规定值(步骤S626)。在图4的情况下,因为第一记录层侧的No.6的假想区域中光盘2的倍 速旋转速度没有降低实绩,所以在No.9的假想区域中,微计算机40 不降低光盘2的倍速旋转速度。
(15) 以基于上述步骤S625中的判断结果的光盘2的倍速旋转速 度,对于第二记录层的第二假想区域进行记录或再现(步骤S627)。
(16) 下面,微计算机40移动到第二记录层的第三假想区域中的 控制动作(步骤S628)。
微计算机40按照在存储器50等的光盘装置1内存储在存储部件 中的程序,自动地实施上述步骤S611 步骤S617的一连串的顺序和上 述步骤S621 步骤S628的一连串的顺序。
图7是表示图1的光盘装置1中的记录速度控制的第二例的示意
图,是表示在图3的假想区域中当在第一记录层的记录速度为V3的假
想区域中检测出伺服信号的误差和根据该误差降低(Down)记录速度 时的记录速度的变化状态的示意图。
在图7中,当在第一记录层的No.6的假想区域中进行记录或再现 时,在D,位置,当伺服误差检测部35检测出是伺服信号的跟踪误差 信号和聚焦误差信号的基准值以上的误差时,微计算机40使光盘2从
与记录速度为V3对应的倍速旋转状态变化到与记录速度为V2对应的倍
速旋转状态。这时,微计算机40在第一记录层的No.6的假想区域中 将光盘2的倍速旋转速度切换到低速侧(-切换信息),即降低记录速 度这一情况存储在存储器50中。在D,位置以后,在No.6的假想区域
内,光盘2成为与记录速度V2对应的倍速旋转状态,进行记录或再现。
当在第一记录层的No.6的假想区域中的记录或再现结束并到达 D2位置时,在第一记录层内的No.7的假想区域中进行记录或再现之前, 微计算机40使光盘2的倍速旋转速度回复到与记录速度v3对应的倍速 旋转速度。此后,在No.7的假想区域中,作为使光盘2成为与记录速 度V3对应的倍速旋转速度状态,进行记录或再现。当在第一记录层的 该No.7的假想区域中的记录或再现结束,到达D位置时,在第二记录 层内的No.8的假想区域中的记录或再现之前,微计算机40根据存储 在存储器50中的信息判断是否在与该No.8的假想区域对应(-光盘半 径位置相同)的第一记录层的No.7的假想区域中已降低光盘2的倍速
17旋转速度,根据该判断结果,预先设定第二记录层的No.8的假想区域 中光盘2的倍速旋转速度。在本图7的情况下,因为在第一记录层的 No.7的假想区域中如上所述不将光盘2的倍速旋转速度切换到低速侧, 所以上述判定结果也成为在No.7的假想区域中不将倍速旋转速度切换 到低速侧的判断结果。微计算机40根据该判断结果,将光盘2的旋转 速度设定在与记录速度V3对应的倍速旋转速度上。在该设定后,微计 算机40在No.8的假想区域中进行记录或再现。
当No.8的假想区域中记录或再现结束时,在下一个No.9的假想 区域中进行记录或再现之前,微计算机40根据上述存储器50内的信 息判断是否在与该No.9的假想区域对应(=光盘半径位置相同)的第 一记录层的No.6的假想区域中已降低光盘2的倍速旋转速度,根据该 判断结果,预先设定第二记录层的No.9的假想区域中光盘2的倍速旋 转速度。在本图7的情况下,因为在第一记录层的No.6的假想区域中,
将光盘2的倍速旋转速度降低到与记录速度V2对应的倍速旋转速度,
所以上述判断结果成为在No.6的假想区域中将倍速旋转速度切换到低 速侧的判断结果。微计算机40根据该判断结果,通过控制DSP30的电 动机控制部31,控制盘电动机3的旋转速度,将No.9的假想区域中光
盘2的旋转速度设定在与记录速度V2对应的倍速旋转速度上。即,在
进行第二记录层的No.9的假想区域中的记录或再现之前,将光盘2设 定在与第一记录层的No.6的假想区域中的倍速旋转速度(=与记录速 度V2对应的倍速旋转速度)相同的旋转速度上。在该设定后,微计算 机40控制电动机控制部31,以该设定的倍速旋转速度使光盘2旋转, 在No.9的假想区域中进行记录或再现。
当到达在No.9的假想区域中记录或再现结束的位置时,在下一个 No.10的假想区域中进行记录或再现之前,微计算机40根据上述存储 器50内的信息判断是否在与该No.10的假想区域对应(=光盘半径位 置相同)的第一记录层的No.5的假想区域中已降低光盘2的倍速旋转 速度,根据该判断结果,预先设定第二记录层的No.10的假想区域中 光盘2的倍速旋转速度。下面,微计算机40也在No.lO的假想区域中 进行与上述No.8的假想区域中同样的控制,使光盘2回复到具有与记 录速度v3对应的倍速旋转速度,进行记录或再现。对于No.ll的假想区域 No.15的假想区域也进行与上述No.8的 假想区域和上述No.lO的假想区域的情况相同的控制,使光盘2以与 记录速度v2、 Vl对应的倍速旋转速度旋转,在光盘装置中进行记录或 再现动作。
图8是表示图1的光盘装置1中的记录速度控制的第三例的示意
图,是表示当在图3的假想区域中,在第一记录层的记录速度V3的假
想区域中检测出伺服信号的误差和根据该误差降低(Down)记录速度, 在该降低后在第一记录层中维持记录速度不变时的记录速度的变化状 态的示意图。
在图8中,当在第一记录层的No.6的假想区域中进行记录或再现 时,在Di位置,当伺服误差检测部35检测出是伺服信号的跟踪误差 信号和聚焦误差信号的基准值以上的误差时,微计算机40使光盘2从 与记录速度v3对应的倍速旋转状态变化到与记录速度为v2对应的倍速 旋转状态。这时,微计算机40将No.6的假想区域的信息存储在存储 器50中,并且在D,位置以后,在No.6的假想区域内使光盘2成为与
记录速度V2对应的倍速旋转状态,进行记录或再现。
当在第一记录层的No.6的假想区域中的记录或再现结束,移动到 No.7的假想区域时,微计算机40将光盘2的倍速旋转速度维持在与记 录速度V2对应的倍速旋转速度上,进行该No.7的假想区域中的记录或 再现。也将该No.7的假想区域的信息存储在存储器50中。当第一记 录层的该No.7的假想区域中的记录或再现结束并到达D位置时,在第 二记录层内的No.8的假想区域中进行记录或再现之前,微计算机40 根据存储在存储器50中的信息判断是否在与该No.8的假想区域对应 (=光盘半径位置相同)的第一记录层的No.7的假想区域中已降低光 盘2的倍速旋转速度,根据该判断结果,预先将第二记录层的No.8的 假想区域中光盘2的倍速旋转速度,设定在与记录速度V2对应的倍速 旋转速度上。在该设定后,微计算机40在No.8的假想区域中进行记 录或再现。
当No.8的假想区域中记录或再现结束时,在下一个No.9的假想 区域中进行记录或再现之前,微计算机40根据上述存储器50内的信 息判断是否在与该No.9的假想区域对应(=光盘半径位置相同)的第一记录层的No.6的假想区域中已降低光盘2的倍速旋转速度,根据该 判断结果,预先将第二记录层的No.9的假想区域中光盘2的倍速旋转
速度设定在与记录速度V2对应的倍速旋转速度上。在该设定后,微计
算机40以该设定的倍速旋转速度使光盘2旋转,在No.9的假想区域 中进行记录或再现。No.lO的假想区域 No.15的假想区域中的动作 与上述图4、图7的情况相同。
图9是表示图1的光盘装置中的记录速度控制的第四例的示意图, 是表示在图3的假想区域中当在第一记录层的记录速度为力的2个假 想区域中检测出伺服信号的误差时的记录速度的变化状态的示意图。
在图9中,当在第一记录层的No.6的假想区域中进行记录或再现 B寸,在D,位置,当伺服误差检测部35检测出是伺服信号的基准值以 上的误差时,微计算机40使光盘2从与记录速度V3对应的倍速旋转状 态变化到与记录速度V2对应的倍速旋转状态。这时,微计算机40将该 No.6的假想区域的信息存储在存储器50中,并且在D,位置以后,在 No.6的假想区域内使光盘2成为与记录速度V2对应的倍速旋转状态, 进行记录或再现。
当在第一记录层的No.6的假想区域中的记录或再现结束,移动到 No.7的假想区域时,微计算机40也将光盘2的倍速旋转速度维持在与 记录速度V2对应的倍速旋转速度上不变,进行该No.7的假想区域中的 记录或再现。当在该No.7的假想区域中进行记录或再现时,在D2位 置,当伺服误差检测部35再次检测出伺服信号的基准值以上的误差时, 微计算机40使光盘2从与记录速度V2对应的倍速旋转状态变化到与记 录速度v,对应的倍速旋转状态。这时,微计算机40也将该No.6的假 想区域的信息存储在存储器50中,并且在D2位置以后,在No.7的假 想区域内使光盘2成为与记录速度V2对应的倍速旋转状态,进行记录 或再现。在第一记录层的该No.7的假想区域中的记录或再现结束并到 达D位置时,在第二记录层内的No.8的假想区域中进行记录或再现之 前,微计算机40根据存储在存储器50中的信息判断是否在与No.8的 假想区域对应(=光盘半径位置相同)的第一记录层的No.7的假想区 域中将光盘2的倍速旋转速度降低到与记录速度Vi对应的倍速旋转速 度,根据该判断结果,预先将第二记录层的No.8的假想区域中光盘2
20的倍速旋转速度设定在与记录速度Vl对应的倍速旋转速度上。在该设
定后,微计算机40在No.8的假想区域中进行记录或再现。
当在No.8的假想区域中记录或再现结束时,在下一个No.9的假 想区域中进行记录或再现之前,微计算机40根据上述存储器50内的 信息判断是否在与该No.9的假想区域对应(=光盘半径位置相同)的 第一记录层的No.6的假想区域中将光盘2的倍速旋转速度降低到与记 录速度V2对应的倍速旋转速度,根据该判断结果,预先将第二记录层 的No.9的假想区域中光盘2的倍速旋转速度设定在与记录速度v2对应 的倍速旋转速度上。在该设定后,微计算机40以该设定的倍速旋转速 度使光盘2旋转,在No.9的假想区域中进行记录或再现。No.10的假 想区域 No.15的假想区域中的动作与上述图4、图7、图8的情况相 同。
图10是表示图1的光盘装置中的记录速度控制的第五例的示意 图,是表示在图3的假想区域中,当即便在第一记录层中的任一个假 想区域中未检测出服信号的误差,也在第二记录层的记录速度V3的假 想区域中进行记录或再现时,当检测出伺服信号的误差时的记录速度 的变化状态的示意图。
在图10中,当在第一记录层的No.l的假想区域 No.7的假想区 域中进行记录或再现时,当伺服误差检测部35未出伺服信号的误差, 在第二记录层的No.8的假想区域中进行记录或再现时,若开始在 位置检测伺服信号的误差,则微计算机40使光盘2从与记录速度v3 对应的倍速旋转状态变化到与记录速度V2对应的倍速旋转状态。在A 位置以后,在No.8的假想区域内,微计算机40使光盘2成为与记录
速度V2对应的倍速旋转状态,进行记录或再现。
当在No.8的假想区域中的记录或再现结束,移动到No.9的假想 区域时,在该No.9的假想区域中进行记录或再现之前,微计算机40 判断是否在与该No.9的假想区域对应(=光盘半径位置相同)的第一 记录层的No.6的假想区域中己降低光盘2的倍速旋转速度,当根据该 判断结果确认没有降低时,根据该结果,预先使该No.9的假想区域中 光盘2的倍速旋转速度回复到记录速度V3。在该回复后,微计算机40 在No.9的假想区域中进行记录或再现。No.10的假想区域 No.15的假想区域中的动作与上述图4、图7、图8、图9的情况相同。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縮短对光盘的多个记录层进行 记录或再现所需的时间,结果,能够提供使用方便的光盘装置。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微计算机40设定的假想区域如图3所 示,是第一记录层、第二记录层都由7个区域构成的结构,但是本发 明不限于此。此外,记录速度也不限于Vl、 v2、 V3这样3个速度。进 一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使作为控制机构的微计算机40与DSP30 地设置的构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微计算机也可以具有一体地包 含在DSP内的构成。
本发明在不脱离其精神或主要特征的情况下,也可以用上述实施 方式以外的其它方式来实施。从而,上述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只是 本发明的一个简单例示,不应该解释为即定条件。本发明的范围由权 利要求书表示。进一步,属于该权利要求书的均等范围的变形和变更 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光盘装置,对光盘的多个记录层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现,其特征在于,具有盘电动机,旋转驱动光盘;电动机驱动电路,驱动所述盘电动机;电动机控制机构,生成控制所述电动机驱动电路的信号;误差检测机构,检测跟踪伺服信号或聚焦伺服信号的误差;控制机构,将对应于所述光盘的半径方向的多个区域的多个假想区域附着设置在所述光盘的多个记录层上,并且根据所述误差检测机构的输出,以所述假想区域为单位控制所述电动机控制机构,将所述光盘的倍速旋转速度切换到低速侧;和存储机构,存储将所述光盘的倍速旋转速度切换到低速侧时的切换信息,在进行所述多个记录层中的第一记录层的任一假想区域内的记录或再现时,在所述伺服信号的误差已通过所述误差检测机构被检测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在与该假想区域内的该检测位置对应的位置将所述倍速旋转速度切换到低速侧,在第二记录层,利用存储在所述存储机构中的该切换信息,在记录或再现之前,在与所述第一记录层的假想区域相同的盘半径位置的假想区域中,在整个该假想区域中,将倍速旋转速度设定为与所述已切换的低速侧的倍速旋转速度相同的旋转速度。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误差检测机构构成为,对所述跟踪伺服信号或聚焦伺服信号的误差与预先设定的基准值进行比较,将超过该基准值的信号误差作 为所述误差的检测信号输出。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构成为,当在所述第一记录层的假想区域将所述光盘的倍速旋转速度切换到低速侧时,在所述存储机构中作为所述切换信息存储进行该切换时的该第一记录层的假想区域,在进行与该第一 记录层的假想区域对应的所述第二记录层的假想区域的记录或再现 时,在该记录或再现之前,读出所述已存储的所述第一记录层的假想 区域,对与该读出的假想区域对应的第二记录层的假想区域整体,将 光盘的倍速旋转速度设定为与所述已切换的低速侧的倍速旋转速度相 同的旋转速度。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构成为,在所述第二记录层进行记录或再现时,在该记录或再现之前,针对该第二记录层的每个假想区域,根据所述切 换信息对在与该假想区域对应的第一记录层的假想区域中光盘的倍速 旋转速度是否已被切换至低速侧进行判断。
5. —种信息记录再现方法,对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光盘进行信息的 记录或再现,该信息记录再现方法的特征在于,经过以下步骤对光盘 的第一、第二记录层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现第一步骤,将与所述光盘的半径方向的多个区域对应的多个假想 区域附着设置在所述光盘的多个记录层上;第二步骤,对所述光盘的第一记录层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现,对跟踪伺服信号或聚焦伺服信号的误差进行检测;第三步骤,当所述误差被检测出时,在与检测出该误差的位置对 应的假想区域内位置,将光盘的倍速旋转速度切换到低速侧;第四步骤,存储已切换所述倍速旋转速度的第一记录层的假想区 域作为切换信息,并继续进行记录或再现;第五步骤,转移到第二记录层,在进行所述第二记录层中的假想 区域上的记录或再现之前,根据所述已存储的切换信息,判断在与所 述假想区域对应的第一记录层的假想区域中光盘的倍速旋转速度是否 已被切换至低速侧;第六步骤,当所述判断的结果是所述倍速旋转速度已被切换至低 速侧时,将该第二记录层的假想区域的光盘的倍速旋转速度设定为在 整个该假想区域成为与所述己切换的低速侧的倍速旋转速度相同的旋转速度;第七步骤,以所述已切换的低速的倍速旋转速度进行所述假想区 域中的记录或再现;第八步骤,当从在所述第七步骤已进行记录或再现的假想区域转 移至下一个相邻的假想区域时,在进行该下一个假想区域的记录或再 现之前,判断在与所述下一个假想区域对应的第一记录层的假想区域 中光盘的倍速旋转速度是否己被切换至低速侧;第九步骤,当所述判断的结果是所述第一记录层的假想区域中的 倍速旋转速度已被切换至低速侧时,将所述下一个假想区域的光盘的 倍速旋转速度在整个该下一个假想区域切换至低速侧,当所述第一记 录层的假想区域中的倍速旋转速度未被切换至低速侧时,不将所述下 一个假想区域的光盘的倍速旋转速度切换至低速侧,而是在整个该下 一个假想区域使其为或预先设为规定的倍速旋转速度;第十步骤,以所述已切换的低速的倍速旋转速度进行所述下一个 假想区域中的记录或再现;第十一步骤,在第二记录层中转移至再下一个假想区域进行记录 或再现时,重复进行所述第八步骤、所述第九步骤和第十步骤。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步骤中,设定所述假想区域,使得对应于所述第一记录层的假想区域和对应于所述第二记录层的假想区域位于相同的盘半 径位置。
7. —种信息记录再现方法,是对光盘的多个记录层进行信息的记 录或再现的光盘装置的信息记录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盘装置内的控制机构针对该光盘的多个记录层的各个,设定与 所述光盘的半径方向的多个区域对应的多个假想区域的步骤;在进行所述多个记录层中的第一记录层的任一假想区域内的记录 或再现时,光盘装置内的误差检测机构对跟踪伺服信号或聚焦伺服信 号的误差进行检测的步骤;所述控制机构在与所述第一记录层的假想区域内的所述误差被检测出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将所述光盘的倍速旋转速度切换至低速侧的步骤;光盘装置内的存储机构存储所述光盘的倍速旋转速度切换至低速 侧时的切换信息的步骤;和所述控制机构在第二记录层的记录或再现之前,利用存储在所述 存储机构中的该切换信息,将与所述第一记录层的假想区域为相同盘 半径位置的第二记录层的假想区域的倍速旋转速度在整个该假想区域 设定为与所述已切换的低速侧的倍速旋转速度相同的旋转速度的步 骤,以所述设定的倍速旋转速度使所述光盘旋转,对所述第二记录层的假 想区域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现。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光盘装置和信息记录再现方法。在本发明的光盘装置中,构成为对光盘的多个记录层设定与光盘半径方向的多个区域对应的多个假想区域,当对第一记录层记录或再现信息时,在任一个假想区域中检测出伺服信号的误差、在该假想区域中将光盘的倍速旋转速度切换到低速侧的情况下,存储该切换信息,当在第二记录层中进行与所述第一记录层中的假想区域相同的光盘半径位置的假想区域中的记录或再现时,在该记录或再现之前,预先根据该切换信息将该假想区域中光盘的倍速旋转速度切换到低速侧。
文档编号G11B7/004GK101577121SQ200910140628
公开日2009年1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28日
发明者原井充, 武田信博 申请人:日立乐金资料储存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