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光盘播放装置的光盘运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976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光盘播放装置的光盘运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盘播放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光盘播放装置的光盘运送装置,通过锥形运送辊和光盘引导器将大径和小径光盘夹持,并运送到承载台上。
背景技术
通过锥形运送辊和光盘引导器,将从插入口插入的大径光盘或小径光盘夹持,并运送到承载台之上的光盘运送装置已被公开。如
公告号为特许第3012832号(P3012832)的日本专利(以下称作“专利文献1,,) 公开了如下构造配置在光盘插入口的锥形辊;在和该锥形辊相对的位置配置的光盘引导器;和从插入口插入的光盘外周接触、具有检测部、可以自由转动的一对检测杆;可以摇动、因所述检测杆的转动而移动、同时使一对检测杆联动的联动板。另外,还公开了通过检测杆将小径光盘引导至插入口中心的技术。
公开号为特开2008-140524 (P2008-140524A)的日本专利申请(以下称作“专利文献2”)公开了如下构造配置在插入口的锥形辊;在和该锥形辊相对的位置配置的光盘引导器;在承载台的后方,设置有和光盘的外周接触并具有检测部、可以自由转动的一对检测杆。另外,还公开了被锥形辊和光盘引导器夹持运送的光盘,其中心在通过承载台中心时, 所述检测部和小径光盘的外周接触,将小径光盘的运送停止下来的技术。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检测杆的检测部设置在锥形辊和插入口之间。通过检测部将从插入口插入的光盘强制引导至插入口的中心。由于是在插入口将对光盘进行强制引导,因此存在插入感不好的问题。另外,小径光盘处于承载台上方时,检测杆的检测部远远离开了小径光盘的外周。因此,将光盘播放装置垂直放置(即,光盘的面处于竖直状态)时, 载入中的小径光盘将因自重偏离运送路径,无法做到将小径光盘安全地引导至承载台上。
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由于检测杆的检测部分设置在承载台的后方,因此完全没有插入感不良这样的问题。但是,当小径光盘处于承载台上方时,检测杆的检测部位于小径光盘的后方,在这种情况下,将光盘播放装置垂直放置(即,光盘的面处于竖直状态)时,载入中的小径光盘也会因自重偏离运送路径,无法做到将小径光盘安全地引导至承载台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光盘播放装置的光盘运送装置,该光盘运送装置通过简单的构成,使得无论播放装置处于怎样的姿势,都可以将小径光盘安全地运送到承载台上。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光盘运送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光盘引导器,设置于光盘插入口 ;
一个运送辊,设置于光盘插入口,且位于和所述光盘引导器相对的位置;
一对检测杆,它们具有和光盘插入口插入的光盘外周接触的检测部,且可以绕各自的转动支点自由转动;[0012]一个联动板,用于控制所述一对检测杆联动;
至少一个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使所述检测杆按照使所述检测部和光盘外周相接触的方向转动;以及,
一个光盘挡板,设置于光盘播放装置内远离光盘插入口的一侧,当小径光盘被所述运送辊和光盘引导器夹持,随着运送辊的转动,小径光盘的中心通过承载台的中心时,该光盘挡板和小径光盘的外周相接触,使小径光盘的运送停止;
所述一对检测杆的检测部位于所述运送辊和所述承载台之间。
上述光盘运送装置进一步还可以包括一个解除部件,在播放光盘时,解除部件抵抗所述弹性部件的力,将所述一对检测杆的检测部和光盘外周的接触解除。
上述解除部件和所述一对检测杆的转动支点设于不同的位置,解除部件是一个可以绕其转轴自由转动的动作控制用凸轮装置,该凸轮装置的具体结构可以采用如下设计 该凸轮装置具有,
一个齿圈,位于凸轮装置外周的一边沿处,齿圈上设置一个缺口 ;
一个圆弧槽,位于凸轮装置端部;
一个第二突起,位于凸轮装置外周上,用于拨动检测杆转动、解除检测部与小径光盘外周的接触;和,
一个第三突起,位于凸轮装置外周上,用于拨动检测杆转动、解除检测部与大径光盘外周的接触。
上述凸轮装置的外周还设置有用于控制夹盘接近或远离光盘运送路线的第一凸缘,用于控制承载台接近或远离光盘运送路线的第二凸缘,以及用于控制运送辊接近或远离光盘引导器的第三凸缘。
由于小径光盘是被运送辊和光盘引导器夹持、运送之后,才和检测杆的检测部接触,被引导至承载台上,因此可以防止因检测部导致的插入感觉不良。并且,即使在光盘运送过程中,检测杆的检测部也会接近小径光盘的外周,因此,即使在承载台的转动轴处于水平状态(也即光盘播放装置处于竖直状态)时,仍可对载入中的小径光盘进行安全引导。
另外,如果要避免检测杆的检测部和在承载台上的小径光盘的外周接触,则需要设置一个解除部件,在播放光盘时,可以将检测部和光盘外周的接触解除。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上述动作控制用凸轮作为解除部件,则可以正确设定解除检测部和光盘外周接触的时间。


图1为具有本发明光盘运送装置的光盘播放装置的平面图;
图2为联动板和上基板关系的放大图;
图3-6分别为运送装置内部不同位置的断面图;
图7为运送装置侧面的断面图;
图8A、8B分别为凸轮装置的俯视图和侧视图;
图9为运送小径光盘时的状态图,图中显示了小径光盘d从插入口的光盘引导器和运送辊之间插入时的状态;
图10为运送小径光盘时的状态图,图中显示了小径光盘d的中心通过承载台的中
5心一点点,小径光盘d的外周和挡板部接触的状态;
图11为运送小径光盘时的状态图,图中显示了小径光盘d被保持在承载台上处于可以播放的状态;
图12为运送大径光盘时的状态图,图中显示了大径光盘D从插入口插入,左右检测杆的转动量达到最大时的状态;
图13为运送大径光盘时的状态图,图中显示了大径光盘的中心位于刚刚超过承载台中心一点点的位置,大径光盘D的外周和挡板6接触的状态;
图14为运送大径光盘时的状态图,图中显示了大径光盘D位于承载台上,处于可以播放的状态;
图15为大径光盘播放状态的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将检测杆的检测部设置在运送辊和承载台之间,让检测部和小径光盘的外周相接触,直至小径光盘被保持在承载台上。设置了解除部件,当播放光盘时,将检测部和光盘外周的接触解除。该解除部件设置在和检测杆的转动支点不同的位置,是一个可以自由转动并被支持的动作控制用凸轮装置。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
图1是具有本发明中的光盘运送装置的播放装置的平面图。参照图1-7,该光盘播放装置的主机1由上基板2和下基板3构成,通过螺丝等连接部件将上、下基板连为一体。 另外,上基板2和下基板3之间设置有用作光盘运送路径的间隙4,上、下基板2和3其中一端的侧面设置有光盘插入口 5,另一个侧面,设置有大径光盘挡板6。该上、下基板2和3 在光盘插入方向的宽度只有84毫米,小于大径光盘的外径(大径光盘的外径为12厘米)。 在上基板2的光盘插入口 5的边缘部分设置有光盘引导器7,该光盘引导器7是用合成树脂制成的,其结构为从中间向两端直径逐渐增大的双锥体结构,在夹持光盘时,它只与光盘外周接触,能避免在光盘表面产生划痕,它通过金属盖板8固定在上基板2上。另外,在图 1中,几乎所有的零件均被收纳在基板内部,按照规定,应该用虚线描绘这些零件,但由于不够清晰,因此用细实线来表示。
上基板2上,安装有和插入的光盘外周相接触并可转动的检测杆。在主机1的光盘运送方向有一条中心线la,检测杆由位于中心线Ia右侧的右检测杆10和位于中心线Ia 左侧的左检测杆11构成。两个检测杆10、11具有长臂和短臂,呈L字形,长臂的前端设置有和光盘的外周相接触的检测部10a、11a,短臂的前端设置有第一长孔10b、llb,L字形的弯曲部分为转动支撑点10c、llc。两个检测杆10、11的检测部10a、lla,位于下基板3上的承载台12的中心和光盘引导器7的中间位置,在初始位置时,两检测部IOaUla的间距略小于小径光盘的直径。在左检测杆11上,面向下基板3的方向,设置有突出的脚部lid。按照转动位置,该脚部Ild可以有选择性地和图8所示的凸轮装置40 (也就是解除部件40) 上的第二突起40h和第三突起40g啮合,解除所述检测部10a、Ila和光盘外周的接触。
在上基板2上,安装有可以在光盘运送路径的平行方向上自由移动的联动板13, 该联动板13的两端部具有可以和左右两个检测杆10、11的第一长孔IObUlb配合的第一突起13a。另外,在上基板2上,设置有使该联动板13按照光盘运送路径平行移动的第一引导孔加和第二引导孔2b。在该联动板13的中央部分,设置有可以分别和两个引导孔加、2b嵌合的嵌合部13b。如图2所示,第一引导孔加一侧端部的宽度设置的比联动板13上的嵌合部13b的宽度略大,在第一引导孔加的内侧,形成了台阶部2c。这样,联动板13如果要在倾斜状态下做初期移动,嵌合部Hb将和台阶部2c触接,限制联动板13的初期移动。 该联动板13和上基板2之间挂有第一拉伸弹簧14。由于该第一拉伸弹簧14平时将联动板 13拉向图1中的下方向,因此,两个检测杆10、11将通过联动板13受到第一拉伸弹簧14的弹簧力,使检测部IOaUla有相互接近的趋势。
此外,联动板13上设置有第一推压部13c。在联动板13的移动大于初期位置时, 如图15所示,该第一推压部13c将和使小径光盘的运送处于停止位置的光盘挡板15配合, 使光盘挡板15的挡板部1 从光盘运送路径中退出。光盘挡板15是细长的棒状部件,安装在上基板2上,和中心线Ia呈正交状态。如图3所示,在光盘插入之前,挡板部1 伸入到光盘的运送路径4之内。挡板部15a的位置设置为,当小径光盘的中心刚刚越过承载台中心一点点时,就会和小径光盘的外周接触。并且,在光盘挡板15上,设置有和联动板13 的第一推压部13c相接触的受压部15b。另外,在联动板13上还设置有第二推压部13d和第三推压部13e,当联动板从初期位置移动时,第二推压部13d将使启动马达的第一开关16 动作,第三推压部13e将使对所插入的光盘外径进行判断的第二开关17动作。第一开关16 和第二开关17通过印刷板18安装在上基板2上。
在上基板2上和左检测杆11重合的位置,安装了由金属薄片制成的控制杆20。该控制杆20的一端通过第一短轴20a安装在上基板2上,可以自由转动,另一端通过第二短轴20c安装触发杆21,该触发杆21可以绕第二短轴20c自由转动。该控制杆20安装在上基板2上,位于使第一短轴20a、第二短轴20c的连线和中心线Ia并列的方向。并且,控制杆20在中间的位置,设置有和左检测杆11的第二长孔lie配合的凸点20b。触发杆21为 L字形的部件,其通过弯曲部安装在控制杆20的第二短轴20c上,其中一个端部设置有和光盘的外周接触的接触部21a,另一个端部上设置了和凸轮装置40 (即解除部件40)的圆弧槽40f的端面相接触的接触销21b。这样,触发杆21在弹簧力(该弹簧在图中无显示) 的作用下,给予第二短轴20c向中心的转动力,将接触销21b推向凸轮装置40上的圆弧槽 40f的端面。
此外,如图5所示,上基板2上安装了对夹盘22进行夹持的夹持板23。夹持板23 的一端安装了夹盘22,另一端上设置有和凸轮装置40的第一凸缘40c配合的第一滑接部 23a,在中间部分设置有连接部23b,通过连接部2 和上基板2连接,并可绕连接部23b自由转动。并且,在一侧的端部,安装有将夹盘22的中心推向承载台12方向的夹板弹片M。 在该夹持板23和上基板2之间,安装有一根弹簧(该弹簧在图中无显示),该弹簧可以使夹持板23转动,使得夹盘22受到脱离承载台12的力。凸轮装置40如果从初期位置转动,第一凸缘40c将在承受该弹簧(该弹簧在图中无显示)力的作用下使夹持板23转动,进而使夹盘22和承载台12压接在一起。
在下基板3上装有PU基板26,该PU基板沈可以绕其转轴^a自由转动,上面装配了用于光盘播放用的旋转机构25。旋转机构25,是将转动光盘的承载台12和光盘信号拾取器一体化的部件,通过防震用弹性部件2 安装在PU基板沈上。如图5所示,PU基板沈一端的转轴26a支撑在下基板3上,另一端上面设置有和凸轮装置40的第二凸缘40d 配合的第二滑接部26b。另外,凸轮装置40处于初期位置时,第二凸缘40d使PU基板沈的另一端靠近下基板3,由此使承载台12远离光盘运送路径4。如图6所示,第二凸缘40d位于凸轮装置40的转动终端时,可使承载台12位于光盘运送路径4之内。
如图7所示,支持运送辊27、使其可以自由转动的辊筒支持板观,通过转轴28b安装在下基板3上,可以自由转动。辊筒支持板观使运送辊27位于和光盘引导器7相对的位置。另外,辊筒支持板观和下基板3之间,挂有第二拉伸弹簧四,在该第二拉伸弹簧四的力的作用下,辊筒支持板观将运送辊27推向光盘引导器7。光盘如果顺着运送辊27和光盘引导器7的中间插入,辊筒支持板观将在抵抗第二拉伸弹簧四的状态下转动,使得光盘可以从运送辊27和光盘引导器7之间进入。并且,在辊筒支持板28上,设置有可以和凸轮装置40的第三凸缘40e配合的第三滑接部^a。如果凸轮装置40从初期位置开始转动, 第三凸缘40e将会使运送辊27大幅离开光盘引导器7。运送辊27的结构为从中间向两端直径逐渐增大的双锥体结构。
在下基板3上,安装有马达30以及使马达30减速并将动力传递给运送辊27和凸轮装置40的减速机构。该减速机构由通过皮带31将马达的转动减速传递的皮带轮32、使该皮带轮32减速并传递其动力的第一齿轮33、使该第一齿轮33减速并传递其动力的第二齿轮34、通过该第二齿轮34传递转动的第三齿轮35、安装于下基板3的平面上且与凸轮装置40的齿圈40a相对应的蜗轮36、以及与该蜗轮36配合的蜗杆构成,蜗轮36外周设置齿圈,用于与凸轮装置40的齿圈40a配合,驱动凸轮装置40转动,所述第二齿轮34固定于所述蜗杆一端。马达30、皮带轮32和第一齿轮33安装在下基板3的侧面,第二齿轮34和第三齿轮35安装在齿轮板37上,该齿轮板37安装在下基板3的侧面。凸轮装置40的齿圈 40a上设置有一个缺口 40b,凸轮装置40处于初期位置时,缺口 40b和蜗轮36相对。第三齿轮35和辊筒齿轮38啮合,该辊筒齿轮38和运送辊27 —体转动。
凸轮装置40以转轴支撑的方式安装在下基板3上,可自由转动。如图8A、8B所示, 凸轮装置40上除了齿圈40a和缺口 40b外,还设置有以上所述的第一凸缘40c、第二凸缘 40d和第三凸缘40e,在端面上,设置有和所述触发杆21的接触销21b配合的圆弧槽40f。 第一凸缘40c突出于凸轮装置40的外周,第二凸缘40d和第三凸缘40e凹进外周面之内。 并且,凸轮装置40的外周上,设置有第二突起40h和第三突起40g。该第二突起40h及第三突起40g,在凸轮的转动终点附近,存在和左检测杆11的脚部Ild接触的可能。因此,如果插入的是小径光盘,左检测杆11的脚部Ild转动量较小时,则第二突起40h和脚部Ild 将会接触。如果插入的是大径光盘,使左检测杆11大幅度转动时,则第三突起40g和脚部 Ild将会接触。第二及第三突起40h、40g和脚部Ild的接触的情况发生在凸轮装置40的转动终端附近,在凸轮装置40的转动终端,由于第二、第三突起40h、40g和脚部Ild的接触作用,左检测杆11将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使检测部Ila和光盘外周的接触被解除。并且,这时左检测杆11的转动通过联动板13传递给右检测杆10,右检测杆10的检测部IOa和光盘外周的接触也被解除。
动作说明
图9是小径光盘d抵抗第二拉伸弹簧四的力,从光盘插入口 5的光盘弓I导器7和运送辊27之间插入时的状态。这时,小径光盘d的外周推动两个检测杆10、11的检测部 10a、11a,使两个检测杆从假想线(虚线)所示的位置转动到实线所示的位置。两个检测杆 10、11的转动使联动板13从假想线(虚线)的位置向上方移动。该联动板13的移动,使第一开关16闭合,将马达30启动。马达30通过减速机构驱动运送辊27转动,小径光盘d 通过运送辊27的转动,被运动到光盘运动路径4内。这时,凸轮装置的缺口 40b和蜗轮36 处于相对应的位置,因此蜗轮36的转动不会使凸轮装置40转动。然后,小径光盘d —边推动两个检测杆10、11转动,一边被引入到光盘运送路径内。
如果小径光盘在插入时没有对准光盘插入口 5的中心位置,两个检测杆10、11其中的一个只会出现一点点转动,第一开关16闭合,小径光盘d通过运送辊27的转动运送到光盘运送路径4之内。其后,由于台阶部2c和嵌合部13b的接触,左右检测杆10、11其中一侧的转动被限制。这样,小径光盘d就会在被限制转动一侧的检测部的引导之下,通过运送辊27的转动,被运送到光盘运送路径4内靠近中心线la。
在左检测杆11的转动下,第二长孔lie通过凸点20b使控制杆20按照图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由于该控制杆20按照第一短轴20a、第二短轴20c的连线和中心线Ia并列的方向安装,因此,被控制杆20的转动前端支撑的触发杆21将沿正对着中心线Ia的方向移动。这样,通过使触发杆21向着正对着中心线Ia的方向移动的方式,可以有效控制本发明中的光盘播放装置的主机在光盘运送方向上的尺寸。
图10显示了小径光盘d的中心通过承载台12的中心一点点,小径光盘d的外周和挡板部1 触接的状态。这时,触发杆21的接触部21a顶在小径光盘d的外周上,触发杆21的接触销21b从假想线的位置向靠近中心的实线所表示的位置移动。通过该触发杆 21的转动,触发杆的接触销21b推压凸轮装置40的圆弧槽40f,使凸轮装置40向逆时针方向转动。通过该凸轮装置40的转动,凸轮装置40的齿圈40a和蜗轮36啮合。马达30通过蜗轮36使凸轮装置40向逆时针方向转动。通过该凸轮装置40的转动,第一凸缘40c将通过夹持板23使夹盘22接近承载台12。然后,安装在夹持板23上的夹板弹片M通过夹盘22将小径光盘d推向承载台12。
另一方面,凸轮装置40的第二凸缘40d通过PU基板沈的第二滑接部^b,使PU 基板26以转轴^a为中心转动。伴随着该转动,PU基板沈将旋转机构25提升,使承载台 12接近小径光盘d。承载台12和夹盘22—起将小径光盘夹持,使光盘的播放成为可能。在承载台12和夹盘22相对的面上,设置有和小径光盘d的中心孔配合的锥形突起12a,小径光盘d的中心孔和该突起1 嵌合之后,小径光盘的外周和挡板部15a的接触被解除。
并且,参照图7,凸轮装置40的第三凸缘40e通过凸轮装置的转动,在抵抗第二拉伸弹簧四的状态下,使辊筒支持板观以转轴^b为中心沿逆时针方向转动。通过该辊筒支持板观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小径光盘d和运送辊27 —起向下基板3的方向移动,小径光盘d被降落在承载台12上。然后,通过辊筒支持板观的逆时针方向转动,锥形运送辊27离开小径光盘d,移动到不会妨碍光盘转动的位置。另一方面,小径光盘降落到承载台12上, 也就离开了光盘引导器7。
并且,凸轮装置40在逆时针方向的转动终端,凸轮装置40的第二突起40h和左检测杆11的脚部Iid接触,使左检测杆11在图10中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左检测杆11通过该转动,使检测部Ila离开小径光盘的外周。另外,通过联动板13,和左检测杆11联动的右检测杆10,在图10中,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使检测部IOa离开小径光盘的外周。也就是说, 小径光盘d从光盘插入口 5插入之后,被运送到承载台12上,然后被夹盘22夹持,这期间检测部IOaUla —直对光盘的外周进行引导。通过这种引导,本发明中的光盘播放装置无论处于怎样的姿势,均可将小径光盘d安全的运送到承载台12上。另外,在光盘的取出操作中,上述动作则反过来进行。这样,小径光盘d被两检测部IOaUla夹持之后,夹盘22和承载台12对光盘的夹持才被解除,哪怕光盘插入口 5的方向朝下,也可以防止小径光盘从光盘插入口 5中掉出来。
图11显示了小径光盘d被保持在承载台12上处于可以播放的状态。这时,凸轮装置40位于转动的终端位置,检测部IOaUla以及挡板部1 和小径光盘d的外周处于非接触状态,光盘引导器7、运送辊27也和光盘面处于非接触状态。在凸轮装置40的第二突起40h的作用下,左检测杆11受到向逆时针方向的转动力,联动板13仅有微小移动。由于该联动板13的微小移动,嵌合部1 通过台阶部2c向第一引导孔加内移动。因此,将光盘取出时,小径光盘d在运送辊27及光盘引导器的7的夹持之下被运送出来,由于嵌合部 13b不和台阶部2c接触,所以取出动作非常顺畅。
图12显示了大径光盘D从插入口插入,两个检测杆10、11的转动量达到最大时的状态。左检测杆11在其转动下,第二长孔lie通过凸点20b使控制杆20按照图中的顺时针方向最大限度转动。安装于该控制杆20的转动前端的触发杆21,向着正对中心线Ia的方向做最大范围移动。这样,由于触发杆21向着正对中心线Ia的方向移动,即使左检测杆 11的转动达到最大限度,仍可抑制主机1在光盘运送方向上尺寸的增加。在两个检测杆10、 11的转动达到最大范围的过程中,联动板13的第一推压部13c推向光盘挡板15的受压部 15b,如图15所示,使光盘挡板15的挡板部1 从光盘的运送路径4中退出。因此,可以在不和光盘挡板15的挡板部1 接触的情况下运送大径光盘。
图13显示了大径光盘D和挡板6接触,使得运送动作停止时的状态,大径光盘的中心位于刚刚超过承载台中心一点点的位置,这时,触发杆21的接触部21a被推向大径光盘D的外周,触发杆21以第二短轴20c为中心,从假想线(虚线)的位置转动到实线的位置。通过该触发杆21的转动,触发杆21的接触销21b推动凸轮装置40的圆弧槽40f的端面,使凸轮装置40向逆时针方向转动。通过该凸轮装置40的转动,凸轮装置40的齿圈40a 和蜗轮36啮合,使得马达30的转动能够被传递给凸轮装置40。
凸轮装置40在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到终端处,第三突起40g和左检测杆11的脚部 Ild接触,如图13所示,使左检测杆11向逆时针方向转动。通过该转动,左检测杆11的检测部Ila从大径光盘D的外周离开。然后,由夹盘22将光盘D保持在承载台12上。由于大径光盘D使两个检测杆10、11大幅度转动,联动板13的移动量也变大,其结果是第三推压部13e使第二开关17动作,处于接通的状态。第二开关17处于接通状态之后,将会发出信号,显示所插入的光盘为大径光盘。
图14显示了大径光盘D位于承载台12上,处于可以播放的状态。这时,凸轮装置 40位于转动的终端位置,两个检测杆10、11以及挡板6和大径光盘D的外周处于非接触状态,另外,光盘引导器7、运送辊27也和光盘面处于非接触状态,光盘的播放成为可能。
在上述实施例中,直至小径光盘被保持在承载台12上,一直使检测部IOaUla和小径光盘d的外周接触,但是,只要在小径光盘d位于可以被保持在承载台12上的范围之内,即可让检测部IOaUla从小径光盘的外周离开。这时,所述解除部件40将不需要。另外,在上基板2上设置了台阶部2c,在联动板13转动时限制其移动,这个功能也是不必要的。也就是说,对于被运往承载台12上的小径光盘d来说,在第一拉伸弹簧14的弹力作用下,可以对因小径光盘d的自重及因运送辊导致的单侧运送(小径光盘在运送时,会偏向锥形辊径大的一侧,导致偏离运送路径的中心。)进行矫正,使其靠近中心线Ia方向。 本发明可以用于⑶、DVD等光盘播放装置。
权利要求
1.用于光盘播放装置的光盘运送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光盘引导器(7),设置于光盘插入口(5);一个运送辊(27),设置于光盘插入口(5),且位于和所述光盘引导器(7)相对的位置;一对检测杆(10、11),它们具有和光盘插入口( 插入的光盘外周接触的检测部(10a、 11a),且可以绕各自的转动支点自由转动;一个联动板(13),用于控制所述一对检测杆(10、11)联动;至少一个弹性部件(14),它使所述检测杆(10、11)按照使所述检测部(IOaUla)和光盘外周相接触的方向转动;以及,一个光盘挡板(15),设置于光盘播放装置内远离光盘插入口( 的一侧,当小径光盘被所述运送辊(XT)和光盘引导器(7)夹持,随着运送辊的转动,小径光盘的中心通过该光盘播放装置的承载台(1 的中心时,该光盘挡板(1 和小径光盘的外周相接触,使小径光盘的运送停止;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检测杆(10、11)由左检测杆和右检测杆构成,所述一对检测杆具有长臂和短臂,呈L字形,长臂的前端设置有所述检测部,短臂的前端设置有第一长孔,L 字形检测杆的弯曲部分设置有该检测杆的转动支点;所述的检测部(IOaUla)位于所述运送辊(XT)和所述承载台(1 之间;所述光盘引导器的结构为从中间向两端直径逐渐增大的双锥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光盘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解除部件(40),在播放光盘时,解除部件GO)抵抗所述弹性部件(14)的力,将所述一对检测杆(10、11)的检测部(IOaUla)和光盘外周的接触解除。
3.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光盘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除部件GO)和所述一对检测杆(10、11)的转动支点设于不同的位置,解除部件GO)是一个可以绕其转轴自由转动的动作控制用凸轮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光盘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装置具有一个齿圈GOa),位于凸轮装置外周的一边沿处,齿圈(40a)上设置一个缺口(40b);一个圆弧槽GOf),位于凸轮装置端部;一个第二突起GOh),位于凸轮装置外周上,用于拨动检测杆转动、解除检测部(10a、 11a)与小径光盘外周的接触;和,一个第三突起GOg),位于凸轮装置外周上,用于拨动检测杆转动、解除检测部(10a、 11a)与大径光盘外周的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光盘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装置的外周还设置有用于控制该光盘播放装置的夹盘02)接近或远离光盘运送路线的第一凸缘GOc),用于控制承载台(12)接近或远离光盘运送路线的第二凸缘(40d),以及用于控制运送辊(XT)接近或远离光盘引导器(7)的第三凸缘GOe)。
6.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光盘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检测杆上设置有向该光盘播放装置的下基板C3)方向突出的脚部(Ild),所述脚部(Ild)用于与所述凸轮装置上的第二突起(40h)和第三突起(40g)相作用,解除所述检测部(IOaUla)和光盘外周的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
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盘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初始位置时,所述一对检测杆的两个检测部(IOaUla)的间距略小于小径光盘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
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盘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板(13)安装于光盘播放装置的上基板( 上,上基板( 上设置有使该联动板(1 按照光盘运送路径平行移动的第一引导孔Oa)和第二引导孔(2b),在该联动板(1 的中央部分,设置有可以分别和所述两个引导孔Oa、2b)配合的嵌合部(12)。
9.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光盘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板( 上的第一引导孔Oa) —侧端部的宽度设置的比联动板(1 上的嵌合部(1 )的宽度略大,在所述上基板上第一引导孔Oa)的内侧形成了台阶部Ce)。
专利摘要
一种用于光盘播放装置的光盘运送装置,包括设置于光盘插入口的运送辊和光盘引导器;一对检测杆,它们具有和光盘插入口插入的光盘外周接触的检测部,且可以绕各自的转动支点自由转动;控制所述一对检测杆联动的联动板;使所述检测杆按照使检测部和光盘外周相接触的方向转动的弹性部件;以及,当小径光盘的中心通过承载台的中心时,使小径光盘停止运送的光盘挡板;所述一对检测杆的检测部位于所述运送辊和承载台之间。该光盘运送装置通过简单的构成,使得无论播放装置处于怎样的姿势,都可以将小径光盘安全地运送到承载台上。
文档编号G11B17/051GKCN101727937 B发布类型授权 专利申请号CN 200810216855
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15日
发明者陈永达 申请人:谷林电器(深圳)有限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专利引用 (1), 非专利引用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