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介质的再现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47300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记录介质的再现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为1995年4月6日提出的申请号为95104571.7、名称为记录介质的再现方法及装置的分案申请。
本发明涉及记录介质的再现方法及其现再装置,具体地说就是一种通过压缩运动图象信息来再现记录介质的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装置。
目前所知有一种CD-ROM(CD-只读存储器)的标准,它被称为视频-CD(video-CD)。记录有音频信息和运动图象信息的视频-CD作为一种记录介质已经在所谓“卡拉OK”中实际应用了。
在上述视频-CD中,运动图象信号和音频信号在被记录之前已经按照MPEG(Moving Picture Coding Expert Group)标准经过了压缩和编码。换句话说,音频信号和运动图象信号是按下述方法记录的,音频信号被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在记录之前由采用听觉状态特性的压缩编码系统进行压缩。运动图象信号被转换成数字信号,并把一屏截断成多个单元。对每个单元进行离散的余弦变换(DCT),从而按照图象的变化程度减少编码量,可将短距离码配给根据VLC(可变长度码)进行了DCT的码,因为它们具有较高的出现频率,这样使编码量整体上被减少。
对于运动图象数据来说,分离出实际的屏与根据前一屏和后一屏预测而得到其变化的屏幕之间的差。然后记录由此分离出来的差和预测的变化量,并且压缩其数据量。然而由于仅根据差值数据和预测的变化量不能获得解调的图象,作为上述差值数据和改变的预测量的基准,一屏(1帧)的图象数据要进行压缩和编码,使其与其他图象无关。这种与其他图象无关的经压缩和编码后的基准图像被称为“I-图象”(内部图象)。包含I-图象变化信息的其他图象被称为“P-图象”(预测图象)或“B-图象”(双向预测图象)。
利用按照CD-ROM制式确定的区段单元如图1所示把音频信号和运动图象信号记录在盘上。换句话说,图1中的符号V代表经过了压缩和编码的一个运动图象数据区段(以下称为“视频区段”),而A代表经过了压缩和编码的一个音频数据区段(以下称为“音频区段”)。由于音频数据的数据量小于运动图象数据,如图1所示,是按照一个音频区段对应多个视频区段的比例记录的。
如下文中将进一步详述的情况,音频区段与视频区段之间的区别信息、盘上的绝对时间信息、以及在再现中输出运动图象或声音的那一时间上的信息(在再现定时中位于运动图像和声音之间的对应信息)被记录在各个区段上。再现装置根据这些信息再现出每段音乐以及伴随这段音乐的图象。
从上述的运动图象数据压缩编码系统中可以看出,没有I-图象就不能获得精确的解调图象。因此,如果从某一轨迹(每一轨迹对应一段乐曲,在下文中,一个事项例如一段乐曲的序列被称为一序列)的半途位置开始再现,除非知道I-图象的位置,否则就很难获得精确再现的图象。
在视频-CD的格式中,为保证给定的图象质量,I-图象是这样设置的,即必须在2秒之内记录一个I-图象。然而,在原来的视频-CD的格式(下文中称其为“旧视频-CD格式”)中,没有在盘上录I-图象的位置信息。因此,旧视频-CD格式不便从某一轨迹半途位置开始再现。
此后,在经过修改的视频-CD格式中(下文称其为“新视频-CD格式”),可以再现出图象的一个轨迹上的半途位置(下文中称为“入口点”)在被转换成时间信息之后被记录在一个区域上(下文中所述的第一轨迹1),在该区域上记录有盘上的音乐号信息和盘上的记录数据。该入口点指向I-图象的位置信息,并且使无论是要局部再现还是从该点开始依次正向再现时,都能再现出图象。
在视频-CD中,经过压缩处理的数据被作为运动图象信号加以记录。该数据包括I-图象数据,它可以通过对压缩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独立解码来再现出一个屏,因为数据已按上述方式在一个屏内经过了压缩和解码;该数据中还包含不使用I-图象就无法解码的P-图象数据,以及不使用I-图象数据和P-图象数据就无法解码的B-图象数据。
在正常的再现中,这些I、P和B-图象是被分别解码的,从而输出运动图象的再现。在诸如FF(快进)或REW(反转)等快速再现过程中,可以单独从盘上提取I-图象数据并将其显示出来。
在快速再现中,随着实际的操作,可通过再现操作检索出I-图象数据并进行解码,从而连续地输出被解码后的数据并显示,使其看起来象是一幅静止的图象。然后执行轨迹跳跃,从而在跳跃完成点再次执行再现操作而检索出一幅I-图象。此后在完成解码处理时把当前的一屏切换到前一屏,这样就可以把此时解码的I-图象的图象输出到显示器,并且执行轨迹跳跃。上述操作是重复执行的。
然而,如果在再现操作中没有找到I-图象,就得以长的时间周期显示前一个I-图象的内容。
例如,由于光头在盘上的两个乐曲之间扫描的时间内找不到I-图象,先前已被解码并输出显示的一个图象就被继续显示。因此,操作方式不会变换到快速再现操作。
此外,如果在找到I-图象时马上就对I-图象解码并且执行显示切换,从开始显示某一图象到开始显示下一图象的间隔也就是每个图象被显示的时间周期的长度就会被分散。缩短或加长用以显示每个图象的时间周期会使高速再现的图象清晰度很差。
上述的难点造成这样的问题,即搜索屏幕的清晰度和有效性被降低。
另外,现有的卡拉OK系统是采用适合旧视频-CD格式的视频-CD作为记录介质。然而,在日本,近年来TV节目中的音乐节目逐渐减少了,因此难以保存完整的乐曲。与此同时,装设有卡拉OK系统的卡拉OK屋却在增加。依照版权应付的帐单从以乐曲为单位的系统变成了按时间交费的系统。因此,卡拉OK市场的外部环境有所改变,其原因是市场对卡拉OK系统提出了以下要求。
那就是1)使用者仅希望唱出一段乐曲中的所谓“感人的”特定部分(日语中称为“Sabi”)。
2)使用者仅希望唱出一首诗歌中的第一或第二段,或是仅唱到第二段就结束。
3)使用者希望跨过与歌唱无关的一部分乐曲,例如希望省略掉插曲或是微弱的短语。
然而,在诸如现有的卡位OK系统这样的以视频-CD作为记录介质的再现装置中,无法知道一个特定局部序列的位置。由于这个原因,使用者需要操作再现装置去搜索该局部序列的起点和终点,以便再现出特定的局部或是完成如上述条目1)至3)所述的省略,这种操作是很麻烦的。特别是在根据乐曲限定局部序列位置的情况下,例如在仅想再现出“感人的”那部分时,操作者不仅在该局部序列的开始位置,而且在该局部序列的结束位置都要操作再现装置。因此,这种操作很麻烦。
如上所述,在旧的视频-CD格式中,I-图象位置上的信息没有被记录在盘上。因此,在如上述条目1)至3)那样从某一乐曲的中间开始再现时,难以再现出与这一位置相符的运动图象。
在新的视频-CD格式中,由于作为入口点的I-图象的位置是已知的,即使从乐曲中间开始也能再现出运动图象。然而,如果是在如上述1)至3)条所述从乐曲的特定部分开始再现,则可以规定最好是应该从哪个入口点开始再现。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记录介质再现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记录介质再现装置。
按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再现来自记录介质的压缩视频影象数据的方法,该压缩视频影象数据具有第一压缩影象数据和第二压缩影象数据,该第二压缩影象数据的压缩比大于第一压缩影象数据的压缩比,所述方法包括步骤再现来自记录介质的第一和第二压缩影象数据;解码所述第一压缩影象数据和第二压缩影象数据;分别在存储器的第一和第二区域中存储该解码的第一压缩影象数据和该解码的第二压缩影象数据;控制一再现光头,依次搜索多个第一压缩影象数据;降低来自解码器的多个解码的第一压缩影象数据的显示尺寸;当用户进行高速再现操作时,控制存储器以将多个已降低的影象数据存储到存储器的第二区域,而当用户进行普通再现操作时,控制存储器以将解码的第二压缩影象数据存储到存储器的第二区域。
按照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再现来自记录介质的压缩视频影象数据的设备,其中该压缩视频影象数据具有第一压缩影象数据和第二压缩影象数据,第二压缩影象数据的压缩比大于第一压缩影象数据的压缩比,所述再现设备包括再现装置,用于再现来自记录介质的压缩影象数据;解码装置,用于对来自再现装置的第一压缩影象数据和第二压缩影象数据进行解码;存储装置,其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解码的第一压缩影象数据和所述解码的第二压缩影象数据分别存储在该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操作装置,用于选择普通再现操作和高速再现操作;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再现装置以依次搜索多个第一压缩影象数据;尺寸重定装置,用于降低来自所述解码装置的多个解码的第一压缩影象数据的显示尺寸;存储控制装置,用于当用户进行高速再现操作时,控制所述存储装置以将多个降低尺寸的影象数据存储到存储装置的第二区域。
下面结合附图的说明可以进一步看到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要点和特征。
图1是视频-CD中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记录状态的示意图;图2是一种CD-ROM格式的示意图;图3(A)至3(E)是视频-CD的视频数据的示意图;图4是视频-CD屏幕尺寸的一个示意图;图5(A)至5(B)是视频-CD上一条轨迹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在按照本发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记录介质再现方法中使用的再现装置的结构框图;图7是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进行高速再现的处理流程图;图8是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进行高速再现的操作示意图;图9是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进行高速再现时的显示操作示意图;图10(A)和10(B)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使用视频RAM的状态示意图;图11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用于显示缩小的图象的一个显示区域的示意图;图12(A)至12(G)是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在进行FF搜索操作时间的显示状态示意图;图13是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进行FF搜索的处理流程图;图14(A)至14(G)是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在进行REN搜索操作时间的显示状态示意图;图15是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进行REW搜索时的处理流程图;图16是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另一例显示缩小的图象的显示区域示意图;图17是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又一例显示缩小的图象的显示区域的示意图;图18是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再一例显示缩小图象的显示区域的示意图;图19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卡拉OK视频-CD格式的示意图;图20示出了记录在视频-CD的轨迹1上的数据的示意图;图21A和图21B是视频-CD区段结构的示意图22示出了用于在顺序项目表中指示入口点的一个项目组例子的示意图;图23是一个表,示出了事件数据的一个结构例子图24是用于表示I-图象与局部再现入口点之间位置关系的一个示意图;以及图25示出了在按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记录介质再现方法中所用的一种再现装置的结构框图。
以下的说明按照本发明给出了一种记录介质再现方法的细节。在下文中的各个实施例中是以视频-CD作为记录介质来举例说明的。在说明各个实施例之前首先要解释视频-CD的数据结构。
视频-CD制式的作用是使作为高效编码技术的标准化MPEG系统得以应用,并且可以从CD-ROM盘上再现出60分钟或更长的运动图象及其伴音。因此,这种视频-CD制式对诸如音乐、电影、卡拉OK等等家用软件是有用的,并且还可以和静止图象相结合而用于教育软件、电子出版软件、游戏软件等等。
在视频-CD中,运动的图象数据是由MPEG系统压缩的,并且叠加在压缩的音频数据上以便记录。另外在给定区域中记录了再现所需的管理数据。图2示出了视频-CD中的数据格式。
在录制影像和伴音的格式中,如图2所示,1.152Mb/秒被分配给视频数据,而64至384Kb/秒被分配给音频数据。视频数据(运动图象)的象素尺寸在NTSC信号(29.97Hz)和电影(23.976Hz)的情况下为352×240象素,而对PAL信号(25Hz)则为352×288象素。如图4所示。
对NTSC来说,静止图象的象素尺寸在标准等级中为352×240象素,在高清晰度等级中则为704×480象素。对PAL来说,静止图象的象素尺寸在标准等级中为352×288象素,对高清晰度等级则为704×576象素。
用MPEG系统对运动图象数据的压缩和编码方式如下。如果压缩之前的视频信号属于NTSC系统,就把NTSC系统中的30帧视频信号选定为1秒。
在MPEG系统中,一帧中的各个视频信号被划分成330个组,即水平的22组×垂直的15组。每组的数据都经过DCT及重新量化处理,以减少其位数。换言之,信号频率成分中的高频成分被设定为0。然后这样来重新布置各个组,使它们从一帧屏幕的左上角处的一组开始按“Z”字形扫描。接下来对各组进行运行长度编码处理,以进一步压缩其位数。
这样,在经过压缩处理的视频信号的各帧中,从时间角度上彼此相邻的帧的彼此的视频信息很相似。根据这一事实对信息做进一步压缩,从而获得三种压缩率不同的视频数据(一帧的视频数据),如上所述,它们分别被称为I-图象,P-图象和B-图象。
在1秒的30帧中,通常按图3A所示布置I-图象、P-图象和B-图象。例如,I-图象I1和I2间隔15帧设置,并分别设置8个P-图象P1至P8及20个B-图象B1至B20,参见图3A。从某一I-图象到紧接下一个I-图象之前的上帧之间的间隔被称为一个GPO(图象群)。
I-图象是通过DCT转换被编码的正常影象数据。
如图3(B)所示的P-图象是通过对最接近的I-图象或P-图象用运动校正进行编码而产生的。例如,P-图象P1是利用I-图象I1来产生的,而P-图象P2是利用P-图象P1产生的。
因此,P-图象提供了比I-图象进一步压缩的影象数据。因为P-图象是由还没有排成顺序的I-图象或P-图象产生的,由此产生的误差被逐渐传播。
如图3(C)所示,B-图象是由分别在其前、后的P-图象或I-图象共同产生的。
例如,B-图象B1和B2是由I-图象I1和P-图象P1产生的,而B-图象B3和B4是由P-图象P1和P-图象P2产生的。
B-图象导致数据最大程度被压缩。另外,由于不作为产生数据的基准,不会出现误差传播。
在MPEG的算法中,允许选择I-图象的位置或同步,这种选择是根据随机存取度和场景切换等等情况来决定的。例如,在以随机存取为主时,如图3(a)所示,在至少一秒中需要有两个I-图象。
另外,可以按照编码器等等器件的存储容量选择和设定P-图象及B-图象的频率。
MPEG系统中编码器的作用是重新布置视频数据流,以便提高解码器的效率并且输出经过重新布置的视频数据流。
例如在图3(A)的情况下,显示帧的顺序,也就是解码器输出的顺序与图3(A)下部所示的帧编号相同。在B-图象之前的时间点上需要有一个P-图象作为基准,以便由解码器再合成B-图象。因此,编码器按图3(E)所示重新布置图3(D)的帧顺序,并且将其作为视频数据流进行传播。
MPEG的音频数据格式可以适应由32Kb/秒至448Kb/秒的宽范围编码速度。从便于软件制作和提高声音质量的观点出发,轨迹2及其后的运动图象轨迹的编码速度为244Kb/秒。
采样频率为44.1KHz,与记录普通音乐信息的CD盘(以下称为“CD-DA”)一样。
在视频-CD上记录了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以及使再现操作的各种控制得以执行的管理数据。
这就是说象CD-DA一样把TOC(内容表)和子码记录在视频-CD上。在TOC中记录了诸如迹轨号,各轨迹的起点或绝对时间的信息。
接着在图5(A)中示出了轨迹结构,也就是记录了视频数据和构成乐曲中的一个音调的单位数据的音频数据的数据结构。
150个区段的暂停余量占据了一个轨迹的开头,假定轨迹的检索象CD-DA一样是按轨迹号进行的。
接在暂停余量之后的15个区段构成了前余量,而最后15个区段的空白数据区构成了后余量。
在前余量和后余量之间是MPEG数据区。在MPEG数据区中,视频数据区段V和音频数据区段A是以下述方式通过隔行扫描进行时分多路传送和记录的,按照6∶1的平均比例如图5(B)所示布置区段V和A,情况与图1相似。
按这种方式记录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的视频-CD可以被再现。接下来参照图6给出一种再现装置,它可以用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记录介质再现方法。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再现方法能够对仅记录了音频数据的CD-DA或是用CD-DA系统中的子码数据记录了静止图象的CD盘(以下称为“CD-G”)进行再现。
在图6中,标号30代表一张盘。图6所示装置所能再现的盘30的类型有视频-CD,CD-DA以及CD-G。
加载到装置上的盘30被一个未示出的卡盘机构卡紧(未示出),以便被一个主轴电机33旋转驱动。然后在用主轴电机33转动盘30的同时由光头34向盘30照射一个光束,利用反射的光束从盘30上读出信息。
光头34具有一个光学系统,它包括作为光源的激光二极管,偏振光束发射器,物镜34a等等,以及用于检测来自盘30的反射光束的光检测器。物镜34a可以由一个调节器34b在盘30的径向上移动,并且还可以使物镜34a沿着接触和远离盘30的方向移动。标号35表示用于沿着盘30的径向驱动光头34的一个传送机构。
在再现操作中,光头34从盘30上检测到的检测信号被提供给RF放大器36。RF放大器36处理提供给其的信息,以产生再现的RF信号,一轨迹误差信号,一聚焦误差信号等等。由此产生的再现RF信号被供给解码器38并经过EFM解调和误差校正。P-和Q-通道子码数据从解码器38中被取出并送往系统处理器53。
轨迹误差信号和聚焦误差信号被供给伺服电路37。伺服电路37接收来自系统控制器53等提供给其的轨迹误差信号和聚焦误差信号,轨迹跳变指令,探寻指令以及主轴电机33转速的检测信息,由伺服电路37产生变化的伺服驱动信号,控制调节器34b和传送机构35;实现聚焦和跟踪控制,并把主轴电机33控制在一个恒定的线速度(CLV)上。
标号39代表一个CD-ROM解码器。当被再现的盘属于象视频-CD这样的所谓CD-ROM类型时,CD-ROM解码器39就按照CD-ROM格式执行解码处理。
在由CD-ROM解码器39解码的信号中,再现操作所需的管理信息,也就是记录在视频-CD的轨迹1上的光盘信息项目被取入系统控制器53的RAM53a。
由CD-ROM解码器39解码的音频数据被供给MPEG音频解码器40。MPEG解码器40利用音频RMA41以给定的定时对音频数据解码,输出解码的音频信号。
由CD-ROM解码器39解码的视频数据进而被供给MPEG视频解码器42。MPEG视频解码器42利用视频RAM43按照给定的定时对视频数据解码,输出解码的视频信号(RGB输出)。
标号44代表根据被再现的光盘的种类执行转换操作的开关。
如果要再现的光盘是CD-DA,解码器38就执行诸如EFM解调和CIRC的解码处理,由此获得作为再现信号的数字音频信号。
在CD-DA的再现操作期间,系统控制器53使开关44连接到端子t1。这样,就由D/A转换器45把来自解码器38的数字音频信号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并把转换后的模拟音频信号从音频输出端46输出到位于后级的放大电路或是一个诸如放大器的外部设备。
如果需要再现的光盘是视频-CD,音频数据就从MPEG音频解码器40获得。在视频-CD的再现操作期间,系统控制器53使开关44连接到端子t2。相应地,来自MPEG音频解码器40的数字伴音信号被D/A转换器45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并把转换后的数字音频信号从音频输出端46输出到位于后级的放大电路或是例如放大器的一个外部设备。
在再现视频-CD时,RGB视频信号是由MPEG视频解码器42的取出中获得的。这一RGB视频信号被D/A转换器47转换成RGB模拟信号。该RGB模拟信号随后被供给RGB/NTSC编码器48,把RGB信号转换成NTSC系统的复合视频信号,然后被提供给开关49的端子t2。
在视频-CD的再现操作期间,系统控制器53使开关49连接到端子t2。这样,NTSC系统的复合视频信号就通过OSD处理器50从视频输出端51被提供给一个监视设备,从而实现视频输出。OSD处理器50按照系统控制器53的指令操作,使得可以对输出的视频信号进行预定的重叠显示。
如果需要再现的是一种CD-DA盘,同时也是CD-G,静止图象数据是从子码的R-至W-通道中被读出的。该静止图象数据被供给CD-G解码器52,并且在作为NTSC系统的复合视频信号(静止图象)被输出之前被解码。在CD-DA的再现操作期间,开关49连接到端子t1。这样,从CD-G上再现出的视频信号就通过OSD处理器50从视频输出端51被供给监视设备,从而完成视频输出。与上述情况类似,通过OSD处理器50可以对输出的视频信号进行预定的重叠显示。
标号54代表由使用者操作的操作输入部分,它对应设在再现装置外壳上的操作键,诸如重放键、停止键、FF键,REN键,以及模式设定键,以及红外线接收器(和一个遥控器)。
标号55代表一个显示装置,它由例如一个液晶显示板等构成。在执行盘30的再现操作时记录在盘30上的管理信息,也就是TOC和子码数据从盘30上被读出并提供给系统控制器53。系统控制器53响应这些管理信息,把轨迹号,重放时间等等内容显示在显示装置55上。
在第一实施例的再现装置中进行诸如FF或REW检索的高速再现时,系统控制器53采用图8所示的操作方式,由光头34进行操作。在高速再现时,从光盘30上单独提取一个I-图象并进行显示。因此,如图8所示执行正常的再现操作来从光盘30上检索出I-图象。然后用MPEG视频解码器42对检索出的I-图象解码,并同时允许光头执行跨过几个轨迹的轨迹跳变。完成轨迹跳变之后,再次执行正常的再现操作,以便检索出另一个I-图象。重复上述操作就可以实现FF或REW高速再现。例如图9中所示,由I-图象形成的影象从当前的影象被切换到一个新的影象。
在FF时,轨迹跳变是朝着光盘的外围方向执行的,而在REW时则是朝内后执行的。
在第一实施例的FF/REW操作中,系统控制器53和MPEG视频解码器42执行图7所示的处理,这样,当I-图象产生的影象从当前的影象被切换到新的影象时,如图9所示,影象更新的定时可以按照基本上不变的间隔执行。
在操作输入部54时,如果按下了执行FF检索或REW检索的FF键或REW键,程序就从步F101进到步F102。首先在光盘30上执行的再现操作是检索I-图象数据。
在这一状态下,系统控制器53有一个内部定时器在工作,从而对再现操作期间的时间周期T1计数。例如这一时间周期T1可被定为256毫秒。
在再现操作期间,I-图象数据在256毫秒之内被再现并随之由MPEG视频解码器42解码之后,处理过程从步F103进到步F106,此时输出解码的影象数据,并随后由连接到再现装置的监视设备进行显示。这一显示工作一直持续到执行完步F106中的后续程序。
在步F106中开始显示某一I-图象之后,系统控制器53使内部定时器对时间周期T2计数。例如,时间周期T2可以被设定为1秒。
在这1秒中仅执行一个输出的显示数据,并且不执行轨迹跳变(步F107)。接下来,从开始显示起经过1秒之后,程序从步F107进到步F108,使光头34执行轨迹跳变。
然后,程序返回到步F101,并且在操作部54的FF键或REW键被按下时执行步F102中的再现操作以检索出顺序的I-图象数据。
接着,如果I-图象数据可以在时间周期T1即256毫秒之内被解码,从这一再现操作开始,就在步F106中输出解码的影象数据并将其显示在监视设备上。换句话说,监视设备上的显示影象被更新。
此处假设I-图象数据不能在按上述次序的步F102、F103、F104、F101和F102的循环程序期间被及时地再现,也就是说再现操作的执行过程超过了256毫秒。在这种情况下,程序进到步F105,确认在再现操作期间是否已读出了影象数据。换句话说,就是判断是否处于已读出了P-图象或B-图象但却没有找到I-图象的状态,还是处于没有能读出任何I-、P-和B-图象的状态。
如果存在影象数据,也就是说已读出了P-图象或B-图象,就说明一个视频数据轨迹正在被再现,并且至少在两秒期间记录了一个I-图象。在大部分盘上,每两秒期间记录有一个以上的I-图象。
然后,处理程序再次返回到按照上述次序的程序步骤F102、F103、F104,使读出I-图象的操作连续执行。这样,即使是一次超过了256毫秒,通常也可以在总共300至500毫秒中相对较快地找到I-图象。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F105中判断出没有读出任何I-、P-和B-图象,就认为再现扫描正在相邻的乐曲之间进行。在这种状态下,即使是连续执行再现,也不能及时找到I-图象。
在这样的情况下,处理程序就进到步F108执行轨迹跳变,然后返回到步F101和F102,使处理程序转移到从完成轨迹跳变之后的位置开始再现操作。
通常的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步F102的再现操作在时间周期T1(256毫秒)之内找到I-图象。
由一个I-图象产生的影象输出按照上述程序至少可以持续一个时间周期T2(1秒)或更长。
在时间周期T1之内不能对I-图象解码的情况下,如果迅速找到I-图象的可能性不大,程序就按上述次序进到步F104、F105和F108,执行轨迹跳变,在另一位置重新开始再现操作。
这样,如图9所示,各个影象在时间周期(T1+T2±α)中被更新,而时间T1和α较短,使用者不会有所察觉。由于这一原因,使用者识别出的影象基本上是按照每个时间周期T1,也就是在大约1秒之内被更新的。如果程序按照上述次序进到步F104、F105和F108去执行轨迹跳变,一个当时正在显示的影象的显示时间就有所延长。
为了实用,当再现在一个位置开始时,例如处在相邻乐曲之间不能读出I-图象的位置,就在经过256毫秒之后执行轨迹跳变,从而在另一点上执行再现。这样,由于通常可以迅速地找到I-图象,显示的时间不会延长到使用者感到不满的程度,其最长为1.5秒。
换句话说,在第一实施例中,在FF/REW时的显示图象是按照大约每1秒(时间周期T2)被更新一次,从而令使用者感觉到影象是在高速地来回平顺运动。
以上描述了第一实施例。周期T1和T2显然还可以按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设定。
这些周期可以按照轨迹跳变操作或检索速度所需的时间周期来设定。
另外,如果检索速度是可变的,则可以按照由使用者设定的检索速度来改变周期T2接下来要描述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给出的一种记录介质再现方法,参见图10(A)、10(B)和其他附图。再现装置的结构与图6所示第一实施例的再现装置相同,因此在描述第二实施例时使用与图6所示第一实施例再现装置中相同的标号。
在第二实施例的再现装置中,为了对从盘30上读出的视频数据解码,MPEG视频解码器42在正常再现操作中采用图10(A)所示的视频RAM43。
首先作为一块接受由CD-ROM解码器39提供的影象数据的区域,即用一块图象数据区设定一个压缩数据存储区43a。为了存储在压缩过程中已被解码的一个I-图象或P-图象,准备了可供两屏的存储区作为I-或P-图象的存储区43b和43c。这是因为在对B-图象解码时需要两个I-或P-图象数据。另外还准备了一个用于存储B-图象的B-图象存储区43d。采用这样组织的视频RAM 43,MPEG视频解码器42对I-、P-和B-图象解码并重新布置解码后的图象,按照适当的显示顺序输出,从而输出重新布置的图象。
在诸如FF或REW的高速再现过程中,系统控制器53使光头34执行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操作,如图8所示。在高速再现时,一个I-图象从盘30上被单独提取并随之显示。这样,就如图8所示执行正常再现操作,从盘30上检索出I-图象。然后由MPEG视频解码器42对检索出的I-图象解码,并同时允许光头34执行跨越几个轨迹的轨迹跳变。完成轨迹跳变之后就再次执行正常再现操作,检索出另一个I-图象。重复执行上述的操作,由此来完成FF或REW的高速再现。在FF时的轨迹跳变朝着光盘30的外圆周方向,而执行REW时的轨迹跳变是指向光盘30的内圆周方向。
在第二实施例中执行FF/REW时,解码的I-图象不是按其本身那样作为一屏被输出的,而是把分别读出的I-图象按顺序显示在一屏上的预定区域,形成1/9的缩小屏。换句话说,MPEG视频解码器42输出影象数据,在连接到再现装置的监视设备显示屏上设置如图11所示的显示区G1到G9,并将解码的I-图象按顺序显示在这些显示区上。例如,在FF过程中,最初被读出的I-图象被显示在G1区上,在按顺序读出另一I-图象时,该I-图象被显示在G2区上,同时仍保留G1区上的显示。下一个I-图象显示在G3区上。这样来执行显示操作。换句话说,缩小的I-图象按照上述次序G1、G2、G3、G4、G5、G6、G7、G8、G9、G1…被依次显示在区G1至G9上。
另外,例如在REW过程中,缩小的I-图象按照相反的次序被依次显示在区G1至G9上,也就是说按照G9、G8、G7、G6、G5、G4、G3、G2、G1、G9…的顺序。
这样,在诸如FF或REW这样的高速再现过程中,在视频RAM43中设定的区如图10(B)中所示被改变。压缩数据存储区43a保持不变,从而将解码前的输入数据存储在压缩数据存储区43a中。由于被解码的只有I-图象,为一屏仅提供了一个I-图象存储区43e。如图11所示,为了执行缩小屏的分割显示,设置了一个分割显示存储区43f。所设置的分割显示存储区43f可以大到正常I-、P-和B-图象存储区的两倍以上。这是因为不需要B-图象,从而不需要有两块作为B-图象解码时的基准数据的I-或P-图象存储区,并且仅对I-图象的解码可以在相对较小的缓冲区中完成。
解码的I-图象在分割显示存储区43f上被缩小到1/9的尺寸,并把其数据固定在预定区域上,以便将缩小的影像按顺序显示在这些区域上。
在符合NTSC系统的视频-CD中,一屏影象数据的象素数是水平的352点×垂直的240线,如图2所示。
与此相反,在MPEG视频解码器42中,被解码的I-图象的点数和线数分别被减少到1/3,从而产生1/9的缩小图象数据。在分割显示存储区43f中,与图11中任一区G1至G9相对应的位置是固定的,从而使MPEG视频解码器42能输出在分割显示存储区43f中产生的影象数据。
以下详述FF和REW过程的工作方式。
图12(A)至12(G)示出了FF时的显示状态,而图13示出了系统控制器53和MPEG视频解码器在FF时的处理程序。在本例中,假定使用者在执行FF操作时持续地按下操作部54中的FF键。
当使用者按下操作部54中的FF键时,程序从步F201进到步F202。视频RAM43中的区域设置方式从图10(A)的状态被变为图10(B)的状态。
接着把变量n设定为1(步F203)。
然后参见图8,盘30的再现操作为,首先读出I-图象(步F204)。把I-图象数据供给MPEG视频解码器42对I-图象数据做适当的解码(步F205)。解码的I-图象数据被减少到1/9的数据量,并将其分配到分割显示存储区43f中的一个显示区G(n)。此处,由于n=1,首先读出的一个I-图象被固定在与分割显示存储区43f中的G1相对应的位置,使这一I-图象被显示在连接到再现装置的监视设备上的区G1,如图12(A)所示。
接下来,将变量n增加(步F207)并使光头34朝FF方向执行轨迹跳变,也就是在n不等于10时朝着光盘的外圆周跳变(步F210)。然后,若使用者连续不变地进行FF操作,程序就在执行完跳变之后返回步F204的程序,从而执行检索I-图象的再现操作。
此后,从盘30上读出并被解码的I-图象数据通过程序步骤F204至F206被减少,因为变量n=2,并且被固定到对应分割显示存储区43f中的区G2的位置上。这样,当前的I-图象就被显示在监视设备的区G2,同时在区G1显示先前的I-图象,参见图12(B)。
按这种方式,在变量被增加的同时重复执行程序步骤F104至F110,从而按照图12(B)、12(C)、12(D)……及12(E)的顺序改变显示状态。换句话说,由从盘30上顺序读出的I-图象产生的缩小的影象按次序被显示在各个区G1至G9上。
在图12(E)所示的状态下,被增加的变量n在步F207中达10。相应地,程序从步F208进到步F209,将变量n设定为1。
通过迹轨跳变操作(步F210)和再现操作(步F204)顺序读出的I-图象先被解码和缩小,然后被固定到与分割显示存储区43f中的显示区G1相对应的位置。换句话说,区G1内的显示数据被改写,并且其显示作出如图12(F)所示变化。
随着处理程序的进一步执行,分割显示存储区43f中G2区的显示数据被后序的I-图象改写,并且其显示如图12(G)所示作出变化,以这样的方式按次序改写各个区。
如果使用者停止按压操作部54的FF键,就结束FF操作。换句话说,程序进到步F212,从视频RAM43中的区设置回到图10(A)所示的的执行正常再现操作的状态。
接着说明REW情况下的显示状态和系统控制器53及MPEG视频解码器42的程序,参见图14(A)至14(G)。同样的,REW操作是指使用者连续按下REW键时执行的情况。
当使用者按下操作部54的REW键时,处理程序从步F301进到步F302,使视频RAM43中的区从图10(A)的状态设定为图10(B)的状态。
接着将变量n设定为9(步F303)。
然后如图8所示,盘30的再现操作为首先读出I-图象(步F304)。读出的I-图象数据被供给MPEG视频解码器42对I-图象数据进行适当地解码(步F305)。解码的I-图象数据被减少到1/9数据量并且分配到分割显示存储区43f中对应显示区G(n)的位置上,此时由于n=9,最初读出的一个I-图象就被固定在对应分割显示存储区43f中的G9的位置上,从而使该I-图象被显示在连接到再现装置的监视设备上的区G9上,如图14(A)所示。
接下来对变量n减少(步F307),并使光头34朝REW方向执行轨迹跳变,也就是在n不等于0时朝盘的内圆周方向跳变(步F301)。然后,如果使用者连续不变地执行REW操作,程序就在完成跳变之后返回步F304的程序,执行再现操作,搜索I-图象。
此后,由于变量n=8,从盘30上读出的I-图象数据在步F304至F306中被解码和缩小,并被固定到分割显示存储区43f中对应区G8的位置。因此,当前的I-图象在监视设备上被显示在区G8,同时在区G9显示先前的I-图象,参见图14(B)。
按照这种方式,在变量n被减少的同时重复执行程序步骤F304至F310,从而按照图14(B)、14(C)、14(D)……及14(E)的次序改变显示状态。换句话说,由从盘30上顺序读出的I-图象产生的缩小的影象依次被显示在各个区G9至G1上。
在图14(E)所示的状态下,被减少的变量n在步F307中变为0。相应地,程序由步F308进到步F309,将变量n设定为9。
通过轨迹跳变(步F310)和再现操作(步F304)顺序读出的I-图象被解码和缩小,然后被固定到对应分割显示存储区43f中的显示区G9的位置上。换句话说,区G9中的显示数据被改写使显示接图14(F)所示发生变化。
随着程序的连续执行,分割显示存储区43f中的区G8被后续的I-图象改写,使显示如图14(G)所示变化。这样,各个区被依次改写。
当使用者停止按下操作部54的REW键时,REW操作就停止。换言之,程序进到步F312,使视频RAM43的区域设定返回图10(A)所示的状态,执行正常的再现操作。
在第二实施例中,执行完FF或REW检索之后,一个检索影象,也就是一个I-图象的显示时间一直持续到显示出9幅检索影象时为止。换言之,每个影象被连续显示很长的时间周期,例如要显示10秒或更长,其结果对使用者大大改善了一屏的视觉效果。因此,不会出现使用者忽略一个被检索部分的问题。
另外,如上所述,从改善一幅影象视觉效果的观点来看,并不总是需要诸如等待读出的I-图象被解码时所需的定时控制,因此能使程序简化。
另外,由于使用者在检索过程中可以观看出现的画面,他很容易掌握电视的内容,并能容易地检索出需要检索的那部分。
还有,由于分割影象显示过程的顺序在FF状态下与REW状态下是相反的(显示区G1至G9的输出顺序),仅需观看屏幕就可以判断出FF检索或是REW检索。
此外,这种显示看上去很有趣,并且能增加使用者在操作再现装置时的乐趣。
在上述实施例中,屏幕被划分成了9个子屏幕,然而,显然还可按其它方式未分割屏幕。
图16示出了一例,其中的一屏被分割或4个区G1至G4。
在本例中,可以显示缩小为1/4的影象,例如在FF时按照G1、G2、G3、G4、G1……的次序,而在REW时则按照G4、G3、G2、G1、G4……的顺序。
换一种方式,缩小为1/4的影象可以在FF时按照G1、G2、G4、G3、G1……的次序顺时针显示,而在REW时按G4、G2、G1、G3、G4……的次序逆时针显示。
图17示出了把一屏分割成16个区G1至G16的例子在本例中可以显示1/16缩小影象,例如在FF时按照G1、G2、G3、G4、G5、G6……G15、G16、G1……的顺序,而在REW时则按照G16、G15、G14、G13、G12、G11……G3、G2、G1、G16……的次序显示。
另外,1/16缩小影象还可以在FF时按照例如G1、G2、G3、G4、G8、G12、G16、G15、G14、G13、G9、G5、G6、G7、G11、G10、G1……的次序按螺旋方式顺时针显示,而在REW时按相反次序逆时针显示。
图18示出了8个区G1至G8情况,每个区采用1/9缩小影象的尺寸。例如,可以在FF时按顺时针次序显示1/9缩小影象,而在REW时按逆时针次序。
在第二实施例中,在执行上述的FF/REW检索时,重复正常的再现和轨迹跳变,因此,在检索I-图象的再现过程中可以拾取音频数据。
如图5(B)所示,由于视频区段和音频区段是按分时方式布置的,在不再现I-图象时就可以再现音频区段。一般的,在每个80毫秒再现操作期间至少可以读出一个音频区段。
因此,在FF/REW检索时,读出的音频数据被MPEG音频解码器40解码,并可作为声输出。
尽管输出的声音是不连续的,但仍具有正常再现时的音调。
这种声音输出可以用于指示场景检索,并且在采用相对较低速度的高速检索操作而在轨迹跳变操作中的跳变轨迹数被减少时可以观看光盘,例如一个在短时间内记录的电影。
接下来按照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结合


一种记录介质的再现方法。在描述第三实施例之前先谈谈卡拉OK视频-CD的格式。
图19示意性地表示了卡拉OK视频-CD的记录格式。换句话说,图19中的视频-CD顶端有一个导入轨迹,这和普通CD-ROM一样,并且N个数据(N≤99)轨迹1至N及一个导出轨迹接在导入轨迹后面。压缩音频数据和压缩运动图象数据被记录在轨迹1至N中的第二及其后的轨迹2至N上。2至N的每个轨迹对应一个曲调(1序列),在视频CD上可以记录(N-1)个曲调。
视频-CD内容的种类信息和数据被记录在第一轨迹1上,表示视频-CD是卡拉OK格式的有关信息也记录在轨迹1上。
另外,参见图19,在轨迹1上还设有卡拉OK基本信息区和视频-CD信息区。在卡拉OK基本信息区内包含盘上采用,适用于各个国家的语言的基本卡位OK信息,例如“KARINFOR.JP”(用于日本),“KARINFOR.US”(用于美国)等等。在卡拉OK代码信息区中还包含了曲调的号码和用于各国的基本信息编码“KARINFO.BIH”。
n=(N-1)个曲调的卡拉OK数据表作为基本信息被记录在卡拉OK上供各国使用。这种数据表称为“顺序题目表”,并且每个数据表都是独立编制的。换句话说,n=(N-1)个顺序题目表SIT1至SITn对应各个卡拉OK曲调设置。除了各曲调的表之外还设有一个数据表SITP,它具有视频-CD上的信息,被称为“光盘题目表”。光盘名称,曲调的总数,光盘目录号等等被记录在光盘题目表SITO中。
顺序题目表SITi(i=1至(N-1))有64个题目,这些题目是必要的,或是随意的。每个题目内容的长度可变。因此,在顺序题目表SITi的开头设有表示该表长度的信息GL。每个题目中的数据称为一个题目组,而每个题目组由各个题目号(以下均称为“题目号”)INO.,题目的长度信息,以及该题目的内容ID(文本数据)构成。
图20示出了表SITi的结构。例如,题目NO.9表示曲调题目,其内容是用文本数据表示曲调名称的数据。而题目NO.18代表文本题目,而该文本被包含在文本数据格式中。题目NO.22至NO.31是对制作者开放的,并且可由制作者任意加以定义。
如上所述,在前述的旧视频-CD格式中的压缩运动图象数据中没有提供I-图象的位置信息。与此相反,在修改的视频-CD格式中,第一轨迹1的视频-CD信息区中设有一个入口表,在其中用盘上的时间信息表示出了预定的一个I-图象的记录位置作为入口并编制成表,从而可以执行高速再现操作,或是从一个曲调的中间开始再现。每个轨迹都设有入口表,并且以每个轨迹(1序列)最多98点的比例把入口点顺序记录在盘上。从各个轨迹开头算起的时间被用作入口点的时间信息。
图21示出了视频区段和音频区段的数据结构。如图21所示,一个区段是这样构成的,在一个被称为“包”的2324字节数据群的前面分别加上一个头和一个子头。从最靠内的圆周到从属区段的绝对时间信息用分、秒和帧表示,并被记录在头中。子码信息被包合在子头中,从而可以根据子码信息识别出该从属区段是视频区段还是音频区段。
视频区段与音频区段在包的内容上稍有区别。换句话说,由视频区段和音频区段共用的包头设在包的开头。包头中的“包起始”是用于表示包的开始位置的数据。“SCR(系统代码基准)”是代表包数据被读出时间的数据。“MUX”率代表压缩视频数据与压缩伴音数据的转换率。
包数据中除了包头之外的分组部分中的包头内容对视频区段和音频区段来说有所不同。分组头中的“分组起始”是表示该分组从这一位置开始的数据,“ID”表示该分组是视频分组还是音频分组。“”分组长度”表示分组数据的长度,而“缓冲器容量”是说明解码所需的缓冲器容量的信息。
另外,“PTS(当前时间标记)”表示再现装置输出运动图象或声音的时间。根据PTS,再现装置可以识别在某一输出定时的声音点应输出哪个影像。
在“PTS”处或其之前的分组头对视频区段和音频区段是共用的,并且在音频区段中把压缩的音频数据记录在“PTS”之后。另一方面,在视频区段中的“PTS”之后设有一个“DTS”(解码时间标记)”,它表示把数据传送给解码器的时间,并且依次记录压缩的视频数据。
以下按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给出一种记录介质的再现方法。
在旧格式视频-CD的条件下如上所述,视频-CD中没有记录入口点的信息。然而,在本例中,部分序列的访问点信息被记录在上述题目NO.22至NO.31的题目中,这些题目可以由制作者自行定义和使用,它们设在在视频-CD中的第一轨迹1之上的卡拉OK基本信息区的顺序题目表中。有关部分序列的访问点的信息作为从各轨迹开头位置开始的时间信息被记录。各轨迹开头位置的时间被表示在轨迹1上,或是可以从轨迹1中所表示的数据得到。
在本例中,部分序列的访问点被记录在题目NO.22至NO.31中的任一位置或是记录在多个题目位置上而与用于开始及结束点控制的标志信号及时间信息设在一起。
图22示出了在顺序题目表中用于指示部分序列访问点的一个题目分组。如上所述,题目号是题目NO.22至NO.31任意之一,可由制作者自由定义和使用。在下文中假定把题目NO.22用于部分序列的访问点。
在图22的题目内容中的数据DI中,使用由KARINFO.BIH限定的符号代码的文本数据表示信息。在本例中,采用ASCⅡ码作为符号代码来表示数据值,这是以Shift JIS的设想为根据的。
在图22所示题目内容中的数据DI中,“E”是代表部分再现时的控制信息的事件数据(2字节),“EH”是其高位(1字节),“EL”是其低位(1字节)。“M”、“S”和“F”分别代表“分”、“秒”、“帧”的时间信息。它们用时间表示出部分序列中的访问点位置。“MH”、“SH”及“FH”是它们的高位(1字节),而“ML”、“SL”及“FL”是它们的低位(1字节)。在本例中的时间信息是从各个曲调(序列)的轨迹开头位置开始的时间信息。
在本例中,如图23的表中所示,高位EH表示指定部分序列的类型,例如访问点是代表所谓感人部分的感人之处,n-合唱点代表曲调的第n个合唱部或是类似内容。事件数据的低位EL是用于指示在由题目NO.22的题目分组指示出的点上所执行的开始或结束操作的模式。
在本例中,如图23所示,在由题目NO.22指定的访问点上,按照事件数据E的低位EL的代码可以指示出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简单地执行开操作(开始)和关操作(结束),另一模式是仅控制音频信号或视频信号之一的淡入或淡出操作,或者是控制音频和视频信号二者共同的淡入或淡出操作。在图23中,符号(H)代表十六进制显示。
如果每个曲调中存在多个访问点,就在题目NO.22的题目分组的数据DI中按顺序记录位置数据M、S、F及其标志数据E。换句话说,在本例中,题目NO.22的题目分组的数据DI中为使一个曲调内含多个访问点而为每个访问点记录8个字节(因为各数据E、M、S和F均为2字节,共需8字节)。
在再现装置中,按每8个字节对题目NO.22的数据DI分段,并且由事件数据E的高位EH可以识别出感人点,n-合唱点,插曲点等等,它位于如上述每8个字节分段的数据开头,占用1字节。从其后的1字节事件数据E的低位EL中可以识别出所述点上的控制方式。然后在由8个字节构成的数据中的第三至第八字节即MH至FL中可以获得所述点的位置。
由再现装置可以实现“仅重放感人部分”,“仅重放第n个合唱”,“插曲省略”等等模式,就象仅再现感人部分的模式那样,并且在键输入部上还装备有对应这些模式的模式指示键。仅需由使用者按下指示上述模式的键,再现装置就自动地检索各个点的位置,执行音频和视频再现。
由于在视频-CD上按上述方式对使用者开放的顺序题目表中的任一部分题目NO.22至NO.31中已记录了部分序列访问点的位置数据以及对应该点的标志数据,再现装置可以利用顺序题目表的信息再现出视频-CD的部分序列。
然而,如上所述,必需从I-图象的位置对运动图象数据执行扩展解码。但是,I-图象是经过标准化的,一个I-图象需要在两秒之内加以记录,并且其记录位置并未被特别地标准化。在这种状态下,建议把I-图象记录在曲调或合唱的开头,而感人部分、序曲、插曲等等的开始或结束位置则不必作为I-图象的位置。因此,在执行部分再现时,即使是从访问点开始对运动图象数据进行扩展解码处理,在不经过处理时也不能获得准确的运动图象。
图24示出了某一曲调(1序列)中的部分序列访问点与音频数据及视频数据之间的关系。在图24的视频数据中,I-图象部分由斜线部分表示。如上所述,I-图象的记录方式是在一个2秒的间隔内需要有一个I-图象。在图24中为了简化描述仅示出了涉及本发明所描述的一个位置的一个I-图象。
在图24中,符号P0代表曲调的起点,与其对应记录有一个I-图象的视频数据。类似地,P5和P10分别是第二合唱(第二段)和第三合唱(第三段)的起点。与P0类似,分别在P5和P10处记录I-图象的视频数据。这些点是部分序列模式的再现开始点,例如仅再现第一、第二或第三合唱。
P1代表第一合唱开头的序曲的结束点,而在执行删除序曲的部分再现时,序曲结束点P1被用作再现的开始点。然而,在图24中对应P1电的音频数据位置上没有I-图象的视频数据。
P2、P7和P12分别代表第一、第二及第三合唱的感人部分的起点。P3、P8和P13代表各个合唱的感人部分的结束点。在图24所示的例中,虽然感人部分的开始点代表了再现的开始点,但在这些开始点上没有与音频数据相对应的I-图象视频数据。
P4和P9分别代表从第一合唱到第二合唱的插曲开始点和第二合唱到第三合唱的插曲开始点。P6和P11分别代表插曲的结束点。在删除插曲时要用到这些点。在插曲删除模式下,插曲的结束点是再现开始的入口点。最好是在该插曲结束点记录一个对应音频数据的I-图象视频数据。然而在图24中没有记录这一I-图象。
综上所述,在本例中,采用下述的构造,即使在部分再现或是在删除后重新开始再现时,都能精确地再现出运动图象。
下面为旧格式视频-CD的第一复制方法。
按照视频-CD的标准,在时间上位于入口点2秒之前的点与入口点之间必须有一个I-图象。在第一再现方法中,如果入口点是再现的开始点,就在再现操作之前检索入口点之前2秒内的I-图象位置,以便从该I-图象开始运动图象数据的再现解码。再现出的运动图象信号输出不提供给显示监视设备。然后监测被再现信号中的时间信息,当到达该入口点时,开始对音频信息进行扩展解码并输出再现的信号,同时把再现的运动图象信号输出提供给显示监视设备。
在第一再现方法中,音频信息及与其有关的运动图象信息从入口点开始被同时再现。在输出再现的信号时,按照上述入口点的特征执行诸如淡入控制等控制功能。
下面为旧格式视频-CD的第二再现方法。
在上述第一再现方法中,对入口点之前的I-图象进行检索,以便从该I-图象开始对运动图象数据进行再现和解码。在第二再现方法中,运动图象数据的再现是从入口点之后的I-图象开始时。
在第二再现方法中,再现的音频信息从入口点开始被输出。然而,由于再现的延迟,运动图象信息要推迟一个延迟量后才被显示在显示设备上。
图25是一个框图,示出了用于视频-CD的上述再现装置的一个实例。换句话说,在图25所示的再现装置中,光拾取器62用于从视频-CD61再现记录在其上的信号。再现出的信号经再现放大器71被供给EFT解码电路72,对其进行诸如EFM解调和误差校正的处理。如此处理后的信号被供给CD-ROM解码电路73,以逐个区段为单位进行解码处理,然后被输出。
CD-ROM解码电路73输出信号中第一轨迹的数据通过系统总线(包括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被取入由微型计算机构成的控制器75,在其后执行的重放控制中使用该数据。
CD-ROM解码电路73输出信号中的压缩视频信号被取入MPEG视频解码电路91,以便对诸如亮度信号和两个色差信号的初始视频信号进行解调。解码的数字视频信号在D/A转换电路92中经过数-模转换变成模拟视频信号,并把转换而成的模拟视频信号供给用于淡入或淡出的电平控制电路93。由电平控制电路93输出的视频信号被供给NTSC编码电路94,将其编码形成NTSC制式的彩色复合视频信号,输出到端子95。
CD-ROM解码电路73输出信号中的音频信号数据被取入MPEG音频解码电路81,对诸如卡拉OK左、右通道音频信号即伴奏的音频信号那样的初始信号进行解码。解码的音频信号被供给键控制电路82。
图25的再现装置还包括一个键输入部分76,其输出供给控制器75。键输入部分76中用于调节曲调速度的操作部分的输出被供给控制器75。控制器75控制视频-CD61的转速,并按以下方式控制解码电路81和91,使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的再现速度按照输入部分75的输出而变化。另外,键控制电路82使由于再现速度的变化而产生的信号变化得到校正。
来自键控制电路82的音频信号被供给混合电路83。体现歌唱者声音的音频信号从麦克风84通过放大器85被供给A/D转换电路86,进行A/D转换。转换后的音频信号被供给混合电路83。
混合电路83使表示卡拉OK,也就是伴奏曲调的音频信号与表示上述声音的音频信号混合,从而输出在声音上附加了卡拉OK的音频信号。如此混合的音频信号被供给D/A转换电路87进行D/A转换。在转换后的音频信号被供给用于淡入或淡出的电平控制电路93之后,电平受控的这种音频信号从输出端89输出。
此处,与题目NO.22至NO.31之一所描述的部分序列作品有关的数据(在本例中,该数据位于图20所示的题目号22中)从取入系统控制器75的第一轨迹1数据中的数据表SITi中被取出,该数据在由键输入部分76指定的模式下用于部分序列的产生。
以下说明使用上述再现装置执行对感人部分的部分再现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假定在视频-CD的轨迹1上用该曲调的顺序题目表中的题目NO.22的数据记录了与这一曲调中感人部分的开始点Ps和结束点Pe有关的信息。
并且假定与点Ps有关的题目内容ID如下[EH、EL、MH、ML、SH、SL、FH、FL]=[60、39、30、31、32、32、31、30]还假定与点Pe有关的题目内容ID如下[EH、EL、MH、ML、SH、SL、FH、FL]=[60、31、30、31、35、32、31、35]这些点Ps和Pe的数据被顺序记录在数据DI中。
在上例中,部分再现的信息是该感人部分是一个指定的曲调(序列),也就是从一条轨迹开头经过1分2秒的10帧之后的位置开始,并且在1分5秒的15帧处结束。这意味着在开始时执行音频信号和视频信号的淡入,而在结束时执行音频信号和视频信号的淡出。
使用者通过图25再现装置中的键输入部分76指定曲调的名称和仅再现感人部分的模式。为响应上述操作,系统控制器75找出与感人部分(感人点)相关的按8字节分段的数据,其参考了各个被按8字节分段的事件数据的高位EH,该事件数据是与指定曲调的序列项目表中项目NO.22的数据DI的多个部分序列相关的。然后,系统控制器75把关于这些点Ps和Pe的各占8字节的数据写入一个缓冲存储器。
接下来,系统控制器75按照最初8字节中感人点Ps的数据“M”、“S”和“F”根据从指定曲调轨迹的开头算起的相对时间计算视频-CD上的入口位置。根据这一计算结果,系统控制器75控制跟踪控制器63,把拾取器62的位置设置到指定的再现位置。
上述控制与上述第一和第二再现方法相同,但在此后的控制方式则有所不同,因为视频-CD的格式有所不同。
首先针对第一再现方法加以说明。
在第一再现方法中,拾取器62跳到在时间上处开所述入口点位置之前2秒的位置,并且从视频-CD的这一位置上顺序拾取视频区段,并由MPEG视频解码电路91对拾取的视频区段解码。MPEG视频解码电路91通过解码程序检测出一个I-图象。这样来实现运动图象数据的扩展解码,由此从I-图象的位置上精确地获得再现的运动图象输出。对运动图象数据的解码程序如此连续执行。
在上述操作期间,系统控制器75根据CD-ROM区段构造中的子码数据和头中的绝对时间信息计算再现的经过时间。然后把经过的时间与取入缓冲存储器中的与感人部分开始点Ps有关的数据“M”、“S”、“F”进行比较,以便监测通过传感器读出的视频-CD上的位置,看其是否到达了感人部分的开始点Ps。
当到达按照拾取的开始点Ps的读出位置时,也开始对音频数据的解码处理,由系统控制器75控制电平控制电路88,从输出端89输出再现的音频信号。同时,系统控制器75还控制电平控制电路93,允许从输出端95输出运动图象的再现的视频信号。
然后,系统控制器75根据与找到的那个感人点Ps的8字节有关数据中事件数据E的低位“EL”来识别开始再现感人部分的操作时间。在第一再现方法中,电平控制电路88和93受到控制,使音频信号和视频信号经过淡入处理。
按照这种方式,在第一复制方法中,卡拉OK伴奏音乐的再现和运动图象的再现是同时开始的。
接下来说明第二再现方法。
在第二再现方法中,音频数据的再现解码是从入口点开始的,并且象上例中一样由系统控制器75执行淡入处理,由此开始卡拉OK伴奏音乐的再现。
另一方面,对运动图象数据来说,MPEG视频解码电路91按照与上例相同的方法对视频区段顺序解码,并且通过顺序解码来检测I-图象,以便准确再现出运动图象。然后,在检测到I-图象时,向系统控制器75提供检测信息。系统为响应这一信息控制器75,控制电平控制电路93,把再现的视频信号供给NTSC编码电路94,以便通过输出端95把NTSC再现视频信号输出到监视设备。
在第二再现方法中,运动图象是在卡拉OK伴奏音乐开始之后才被再现到监视设备上的。然而,不仅能获得准确的运动图象,并且从入口点到I-图象位置的间隔最长只有2秒。因而不会令使用者感到不适。
第一再现方法中在感人部分的结束点处或其之前的处理方式与第二再现方法相同。
换句话说,如果按上述方法从感人部分的开始点Ps开始再现音频和运动图象,系统控制器75就根据CD-ROM区段构造数据中的子码和头中的绝对时间信息计算再现的经过时间。然后将经过的时间与取入缓冲存储器中的感人部分结束点Pe的有关的数据“M”、“S”和“F”(第11到第16字节)进行比较,由此监测再现的位置是否到达了感人部分的结束点Pe。
当到达结束点Pe的再现位置,系统控制器75就根据与该点Pe有关的事件数据E的低位“EL”识别完成再现的时操作。在这种再现方法中,系统控制器75控制电平控制器88和93,对音频信号和视频信号淡出处理。
通过上述处理,使用者仅需指定曲调和仅再现感人部分的模式,就可以很容易地仅再现出所需曲调中的感人部分。
下面说明前述新视频-CD格式的再现。
使用图25的再现装置,也可以类似的方法针对新视频-CD格式再现出部分序列,该方法与上述旧视频-CD格式下的方法完全相同,采用轨迹1上卡拉OK代码信息区的顺序题目表中的一个或多个题目NO.22至NO.31。
另外,在新视频-CD格式中,如上所述,由于代表再现可以开始的进入点的位置处的信息(即记录有I-图象的位置的信息)的记录表是用视频-CD信息区上按每个序列记录的时间来表示的(对每个轨迹按顺序记录了最多达98个点的时间信息),采用进入点处的信息就可以指定部分再现。
换句话说,在这一情况下,在记录在题目NO.22至NO.31上的与部分再现有关的信息中,时间信息M、S和F是不必要的,只记录作为各个入口点标志的事件数据E,其与带有入口点的事件数据E相联系。可选用多种与此相关的方法。例如,入口点以及按同样次序的作为各个点标志的事件数据E可以用题目NO.22至NO.31之一的数据DI来表示。反之,在一个序列的入口表中指示记录点的信息(例如指示该点的号)可以与一个事件数据E配对,该数据E是各部分序列的入口点数据,从而使开始或结束点的记录点与部分序列相联系。
在使用记录点信息的实例中,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在入口点之前指定记录点,其二是在入口点之后指定记录点。
在采用入口点之前指定记录点的方法时,在从记录点开始执行对运动图象数据的解码程序之后,执行与上述针对旧视频-CD格式的第一再现方法相同的处理程序。
若在入口点之后指定记录点,音频数据的再现解码就从入口点开始,这与针对旧格式视频-CD的上述第二再现方法中的处理程序相同。象上述例子一样,系统控制器75执行淡入处理,开始再现卡拉OK伴奏音乐。另一方面,对运动图象数据来说,在系统控制器75中按照与上例中相同的方式在时间上监测指定记录点的位置。一旦在该记录点到达再现位置,就从该点开始执行运动图象数据的解码程序并且产生再现输出,将图象输出到监视设备。这样,运动图象的再现是在音频数据再现之后的一点上开始的。
在上述方法中,记录在视频-CD上的入口点种类是由键输入部分76输入的,由此来指示有关的入口点。还有一种情况是从键输入部分76直接指定入口点,并从这样指定的入口点开始再现。在这种情况下,与上例中的方法相同,运动图象信息的再现可以与上述实例中一样,在入口点之前或其后限定I-图象的位置,并且根据I-图象的位置执行解码和再现操作以产生与上例相同的操作方式及其优点。
在上述第三实施例中,部分序列入口点的位置信息是从各个轨迹开头位置算起的时间信息。然而,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例如,在此处也可以使用光盘上的绝对时间信息,或是使用再现输出信息PTS的时间信息。
上文中为了解释和说明的目的而提供了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其用意并非要把本发明局限于所述的特定形式,根据以上的揭示或是在实现本发明时的需要,有可能做出多种修改和变更。实施例的选择和说明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原理,并且使本领域中的熟练人员能实现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并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出各种修改。本发明的范围是由附加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定的,并且与说明书是等效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再现来自记录介质的压缩视频影象数据的方法,该压缩视频影象数据具有第一压缩影象数据和第二压缩影象数据,该第二压缩影象数据的压缩比大于第一压缩影象数据的压缩比,所述方法包括步骤再现来自记录介质的第一和第二压缩影象数据;解码所述第一压缩影象数据和第二压缩影象数据;分别在存储器的第一和第二区域中存储该解码的第一压缩影象数据和该解码的第二压缩影象数据;控制一再现光头,依次搜索多个第一压缩影象数据;降低来自解码器的多个解码的第一压缩影象数据的显示尺寸;当用户进行高速再现操作时,控制存储器以将多个已降低的影象数据存储到存储器的第二区域,而当用户进行普通再现操作时,控制存储器以将解码的第二压缩影象数据存储到存储器的第二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现来自记录介质的压缩视频影象数据的再现方法,该方法还包括步骤识别在预定周期期间,第一压缩影象数据是否从记录介质再现;和根据识别结果,当第一压缩影象数据在预定周期期间没有从记录介质再现时,控制再现光头以强行访问记录介质的另一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现来自记录介质的压缩视频影象数据的再现方法,其中访问操作是控制再现光头以强行将记录介质的时间信息向上游方向移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现来自记录介质的压缩视频影象数据的再现方法,其中访问操作是控制再现光头以强行将记录介质的时间信息向下流方向移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现来自记录介质的压缩视频影象数据的再现方法,还包括步骤再现来自记录介质的对应于视频影象的多个音频数据;和输出作为不连续音频的多个音频数据。
6.一种再现来自记录介质的压缩视频影象数据的设备,其中该压缩视频影象数据具有第一压缩影象数据和第二压缩影象数据,第二压缩影象数据的压缩比大于第一压缩影象数据的压缩比,所述再现设备包括再现装置,用于再现来自记录介质的压缩影象数据;解码装置,用于对来自再现装置的第一压缩影象数据和第二压缩影象数据进行解码;存储装置,其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解码的第一压缩影象数据和所述解码的第二压缩影象数据分别存储在该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操作装置,用于选择普通再现操作和高速再现操作;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再现装置以依次搜索多个第一压缩影象数据;尺寸重定装置,用于降低来自所述解码装置的多个解码的第一压缩影象数据的显示尺寸;存储控制装置,用于当用户进行高速再现操作时,控制所述存储装置以将多个降低尺寸的影象数据存储到存储装置的第二区域。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再现来自记录介质的压缩视频影象数据的再现设备,其中该控制装置还包括识别装置,所述识别装置用于识别在预定周期期间,第一压缩影象数据是否从记录介质再现;和当根据识别装置的识别结果,在预定周期期间第一压缩影象数据没有从记录介质再现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再现装置以强行访问记录介质的另一位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再现来自记录介质的压缩视频影象数据的再现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再现装置以强行访问记录介质的时间信息的上游方向。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再现来自记录介质的压缩视频影象数据的再现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再现装置以强行访问记录介质的时间信息的下游方向。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影象数据记录介质的再现方法及装置,影象数据是按照MPEG(Moving Picture Coding Expert Group)或类似方式记录的,该影象数据包括压缩了一帧中所有影象信息的第一影象数据以及压缩了上述一帧的前、后各帧影象信息中的变化信息的第二影象数据,其特征是,在对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影象数据中预定部分进行再现时,再现是从记录介质上记录有第一影象数据的位置开始的。
文档编号G11B27/34GK1219737SQ98118319
公开日1999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1995年4月6日 优先权日1994年4月6日
发明者中村顺一, 富泽健二, 町口喜弘, 长野秀一 申请人:索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