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错编码方法及其装置、纠错译码方法及其装置及数据记录钒再现装置和存储介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47528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纠错编码方法及其装置、纠错译码方法及其装置及数据记录钒再现装置和存储介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利用光盘等的数字记录再现系统中,以用少量存储器即能处理的交叉方式生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记录该数据的介质及数据的记录装置和再现装置。
对于光盘、磁盘和磁带等记录/再现数字数据的数字记录再现装置中,由于高密度记录技术的提高而使每单位面积的存储容量增大。另一方面,在数字记录再现装置中,为了克服噪音和由介质伤痕导致的数据错误的发生,通过能对记录数据进行纠错编码而使纠正发生的错误成为可能。
在记录密度增大时,由于产生由于信号成分的降低而导致的错误率增加和与介质同样大小的伤痕所引发的更多错误,使纠正能力更高的纠错编码成为必要的。特别是对相应于由介质伤痕导致的连续的大错误(猝发错误)就更为重要。
为了提高猝发错误的纠错能力,除了利用纠错能力更高的纠错编码的方法以外,还有所谓的交叉方法。所谓交叉,就是将多个纠错编码数据通过数据的合并替换而进行多重化,并将具有同一纠错码的数据分散在较大的范围内的方法。由于在进行交叉时,在记录数据串上连续发生的错误被分散到多个纠错码中,所以提高了猝发错误的纠错能力。
这里,将里德所罗门码(RS码)的卷积码用作纠错码,以通过4个块进行交叉为例进行说明。
以预定的数据单位分割输入的数据,将其配置成2次乘方的形式并构成数据块。对该数据块的各列数据进行RS码的编码而形成外码奇偶性。而且对各行数据进行RS码的编码而形成内码奇偶性。其结果数据块、外码奇偶性和内码奇偶性构成了纠错块。
合计交叉块数并在横向上合并4个纠错块。在图14中示出了合并数据。接着,从这个块开始逐行取出数据,在根据需要进行数据的合并替换之后,将数据作为记录数据输出。
在图15中示出了在利用存储器的情况下交叉处理的例子。存储器能够存储1个纠错块,并由多个存储体构成。
输入数据被一次写入存储器中。在对连续输入的数据进行纠错编码时,在区间T0开始对存储体A的写入,到区间T3为止写入进行编码的1个数据块部分的数据。在完成对存储体A的写入时,在区间T4对存储体A的数据开始纠错编码处理。同时输入数据的写入被切换到存储体B。以后顺序进行纠错编码处理和向存储器的写入。
由于按照交叉方式从存储器读出纠错编码数据并以4个块为单位进行交叉处理,所以读出由4个存储体并列的数据是必要的。因此从存储器的读出处理必须从完成了对从存储体A到存储体D的4个存储体数据的纠错编码之后的区间T20之后开始。在从区间T20开始读出交叉数据时,读出在区间T35完成。在读出期间也一边顺序向前移动存储体,一边进行纠错编码处理和输入数据的写入。
完成读出的存储体A到D的存储器能够在区间T36之后再利用。在完成对存储体I的写入之后,从区间T36开始能够将数据写入存储体A中。从而在交叉处理中所需存储器存储体的最小个数为9。
在进行上述交叉处理时,在同一区间内进行向一个存储体的写入、对一个存储体的纠错编码和从4个存储体的读出。各个处理通过时间分割而进行。另一方面,在对一个存储体的处理时,例如对存储体A,周期地进行从区间T0到区间T35的连续处理。而且,在周期进行的处理期间中有1/3的时间不进行任何处理。在对同一区间的存储体使用状况时,通常有3个存储体被用于等待处理而不被使用。从而,存储器的使用效率非常低,其结果是交叉处理中需要更多的存储器。
如上所述,利用现有的交叉方式,组合相应于交叉数的纠错块,在组合的块内进行数据的替换,进行用于强化猝发错误纠错能力的交叉。为此,在利用存储器实现交叉处理的情况下,就存在所谓的由于存储体中出现的不进行任何处理的期间而导致存储器使用效率降低和交叉处理所需的存储器容量增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利用本发明,将数据分成预定大小的数据块并以数据块为单位分配到多个信道中,通过信道进行至少2种纠错码的编码。由数据块和通过编码处理而生成的奇偶性校验构成纠错块,在每个信道中加上不同大小的偏移量并多重化为数据串后,记录到介质中。其结果是,能够削减交叉处理所需的存储器容量。
而且,利用本发明,将从记录介质中读出的数据分配到多个信道中,通过信道加上不同大小的偏移量而生成纠错块。通过对至少2种纠错码的译码而对纠错块进行错误检测和纠正,以预定数据块为单位顺序从各个信道输出再现数据。其结果是,能够削减交叉处理所需的存储器容量。
图1是数字光盘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2是存储器地址控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纠错块的示意图。
图4是数据格式的示意图。
图5是4块交叉处理顺序的示意图。
图6是在4块交叉时,进行偏移处理后数据合并的示意图。
图7是在4块交叉时,进行信道多重处理后数据串的示意图。
图8是在2块交叉时,进行偏移处理后数据合并的示意图。
图9是在2块交叉时,进行信道多重处理后数据串的示意图。
图10是在4块交叉时,对记录存储器进行交叉处理的示意图。
图11是在2块交叉时,对记录存储器进行交叉处理的示意图。
图12是在4块交叉时,对再现存储器进行交叉处理的示意图。
图13是在2块交叉时,对再现存储器进行交叉处理的示意图。
图14是现有的纠错块的示意图。
图15是现有的4块交叉方式的示意图。
利用本发明,在进行高密度记录时,为了提高对由介质的伤痕等所引起的猝发错误的纠错能力,在多个纠错块间进行交叉处理时,通过在进做的纠错块间加上不同大小的偏移量,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记录装置中的交叉用存储器和再现装置中的解交叉用存储器,从而能够削减所需的各存储器容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
这里,对将本发明应用于光盘装置中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光盘中,能够记录数字化的图象信号和声音信号以及用计算机处理的各种数字数据。
图1示出了光盘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记录的输入数据作为数字数据从输入端1被输入。以被称为扇区的预定大小为单位处理输入数据。输入数据与附加在扇区中的辅助信息一起被一次写入记录存储器2中。然后,读出记录存储器2中的数据,利用纠错编码器3进行纠错码的编码处理。编码处理所生成的奇偶性校验被加写到记录存储器2中。
然后,从记录存储器2中读出纠错编码后的数据。按照预定的交叉方式,以不同于写入时的顺序进行来自存储器的数据的读出。在调制部件4,将读出的数据转变为符合光盘5记录特性的信号形式。作为对调制信号进行再现时的位置基准,同步信号在被同步交叉部件6交叉之后,通过记录放大器5而输入到拾取器8中。通过从拾取器8输出的激光信号,将数据记录到光盘5中。
在光盘5上,形成同心圆形或螺线形记录光道。通过以伺服部件9控制光盘5的旋转和拾取器8的位置来确定对应于光盘上的记录位置。
按照下述顺序记录再现在光盘5上的数据。再现的光盘并不仅限于可记录再现的光盘,用于再现在制造盘时预先记录的数据的再现专用盘和可记录区与再现专用区混用的盘也是适用的。
通过旋转光盘5并由伺服部件9控制光拾取器8,利用激光读出记录在光盘5中的数据。由拾取器8读出的信号通过再现放大器10被输入到同步检测部件11中。在同步检测部件11中,根据再现信号中的同步模式,求出用于进行解调处理的基准位置。在解调部件12中还原成调制前的数据形式后,写入再现存储器13中。向再现存储器13的写入顺序安照解交叉方式进行。解交叉处理相当于记录时进行的交叉处理的逆变换。
在再现数据中,包含由噪音及介质缺陷等而导致的错误。纠错译码器14中,读出再现存储器13中的数据,利用由纠错编码处理而附加的奇偶性数据,进行再现数据中错误的检测和纠正。在再现存储器13中写入对需要纠正的数据进行纠错处理后的正确的数据。
从再现存储器13中读出纠错后的数据,并以扇区为单位输出到输出端15。
通过分别对记录存储器2及再现存储器13进行地址控制,能够实现交叉处理和解交叉处理。记录地址控制部件16及再现地址控制部件17具有相同的构造。各存储器控制部件的构成如图2所示。输入到存储器中的地址分别由写入地址生成部件18、读出地址生成部件19和编码地址生成部件20生成。各地址生成部件所输出的地址信号由地址选择部件21进行时分多路复用并输入到存储器的地址端中。
存储体控制部件22管理生成的地址信号和提供该信号的存储体。向地址选择部件21中提供地址信号的时分切换信号和向存储器2或13提供存储体切换信号。而且这个存储体控制部件22还控制着各地址生成部件的生成时序。在各存储器被分割成1个纠错块可以存储的多个存储体时,一边切换存储体,一边进行交叉处理和解交叉处理。
虽然记录存储器地址控制部件16和再现地址控制部件17具有相同的构造,但各自的地址生成方法和存储体的控制方法各异。解交叉处理相当于交叉处理的逆变换。
图3中示出了一个用纠错编码器3进行纠错码编码的例子。
输入数据是以由2048个字节构成的扇区为单位进行处理的,加上各扇区所对应的16字节的附加信息,构成了2064字节的数据块。而且,为了纠错编码,将2064字节的数据排列成172列12行的形式,在纵向上构成了16个并列的、172列共192行的数据块。
对如此构成的数据块生成里德所罗门卷积码。首先在第一列的方向上进行外码的编码。对各列192字节的数据进行RS(208,192,17)码的编码并生成作为外码奇偶性的16字节的奇偶性数据。在进行了对所有列的外码的编码之后,在行方向上进行内码的编码。对各行172字节的数据进行RS(182,172,11)码的编码并生成作为内码奇偶性的10字节的奇偶性数据。在进行了对所有和的内码的编码之后,生成最后的182列208行的纠错块。
而且,位于第16行的外码奇偶性数据分散在各扇区间,如图4所示,构成了由16个182列13行的扇区块重叠而成的数据格式。
纠错码并不仅限于图3所示的编码,对于同样排列成块状,由至少2个纠错码进行编码也是可以的。
里德所罗门卷积码是1个纠错能力较好的编码。特别具有对于连续发生的错误(猝发错误)纠错能力越高的特征。例如利用这种格式,从图4所示的块中逐行取出数据并顺序记录时,即使由于错误而丢失了最多连续16行的部分数据,也能够通过纠错处理将其纠正为原来的数据。
猝发错误是由于作为介质的光盘的缺陷和表面上附着了污渍等原因而产生的。在记录密度低的系统中,由这些原因而产生的猝发错误不大。但是,在记录密度高时即使是相同大小的缺陷和污渍,也会引起更大的猝发错误,从而需要提高对猝发错误的纠错能力。
一种用于提高里德所罗门卷积码对猝发错误的纠错能力的方法是增加外码奇偶性数据的数目。但是,为了降低增加的外码奇偶性数据和记录数据所占有的输入数据的比例,就要降低整个光盘的存储容量。其中,为了不减少存储容量而提高对猝发错误的纠错能力,就需要尽可能多地进行交叉处理。
所谓交叉处理,就是通过组合多个纠错块并进行数据的合并替换和多重化,将1个纠错块的数据分散到较大范围内的处理。对猝发错误的纠错能力被提高并与所组合的纠错块的数目成比例。
图5中示出了依据本发明,在进行4块交叉处理时的处理顺序。为便于说明起见,在输入数据的输入顺序中附加了以扇区为单位按升序排列的扇区编号。
首先,将输入数据以扇区为单位分成从A到D四个信道中。例如,从扇区号100到115的16个扇区的数据被分到信道A中,以后以16个扇区为单位进行分配并按照B、C、D、A的顺序切换信道。信道的分配方案并不仅限于此例,例如将扇区号100分到信道A中,将扇区号101分到信道B中,以后将每个扇区按照C、D、A、B的顺序进行分配到信道中也是可以的。
在每个信道中以16个扇区为单位,根据图3所示的纠错码,生成进行纠错编码的奇偶性数据。在纠错编码后顺序读出各信道的数据。加上信道对读出数据的延迟,并向数据的输出时序提供补偿。信道间的补偿量为将1个纠错块部分数据的读出时间按信道数等分的时间的整数倍。这里,补偿量为作为16个扇区的四分之一的4个扇区部分所相当的期间。图6示出了经过补偿处理后的时序。
对图6所示形式的数据,在水平方向上合并各信道中的1个扇区,以合计4个扇区为单位进行信道间的数据多重处理。例如,在扇区号为112、124、136、148的合计4个扇区间,一边进行数据的合并替换,一边读出并输出数据。多重处理多以1个字节为单位和以纠错块的1行为单位进行,图7中示出了以1行为单位进行合并替换时的交叉处理后的数据列。
如上所述,在4个块中进行交叉处理时,由于同一纠错块的数据被分散记录到4倍的范围内,所以交叉的数据所对应的对猝发错误的纠错能力就强化了4倍。
同样地,图8和图9分别示出了在2个块中交叉处理时进行了补偿之后和交叉处理之后的数据列。在2块交叉的场合,信道间的补偿量为8个扇区相当的期间。与4块交叉时相同,在水平方向上合并的2个信道间进行数据的多重处理。例如在扇区号112和120之间进行合并替换。
在图5中,为了说明交叉处理而对各个信道设置了纠错编码器和扇区延迟部件,但这些连续的处理如图1所示,能够由存储器和1个纠错编码器实现。
图10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在4个块中进行交叉时的记录存储器所对应的交叉处理示例。各存储体被分割成存有1个纠错块的要领、存储容量为1/4的子存储体。
输入数据一边以16个扇区为单位顺序地切换存储体,一边被写入存储器中。在区间T0开始顺序地对存储体A进行从扇区号100的数据开始的写入。写入数据顺序地每隔4个扇区而被分别写入到4个子存储体中。在构成1个纠错块的16扇区的数据被写入存储体A中时,从区间T4开始对写入存储体A的扇区号100至115的数据进行纠错编码处理,同时将输入数据的写入目标切换到存储体B。
在存储体A的纠错编码处理结束时,从区间T8开始将纠错编码处理切换到存储体B,将输入数据的写入切换到存储体C。同时,一边进行交叉处理,一边开始从存储器中读出纠错编码后的数据。为了进行4块交叉,除了存储体A以外,也要从在过去完成了编码并保存在存储器中的其他3个存储体中平行地读出数据。由于存储体B的纠错编码处理在区间T11也已经完成,所以从区间T12开始从存储体B的读出。其结果是,在每隔1个存储体开始读出的时序中产生了4个扇区相当的补偿量。
下面,同样地一边切换存储体,一边进入后续的处理。
对于存储体A,输入数据的写入在区间T0至T3的期间内是必要的,而输出数据的读出作为交叉结果,在区间T8至T23的4倍期间内是必要的。而且,在数据读出完成之前,不能将新的数据写入各存储体中。从而,在存储体A中写入新的输入数据要在区间T24之后进行。其结果是,4个块的交叉处理中所需要的存储体个数为6个以上。
在1个区间时,通过1个存储体进行写入处理,通过1个存储体进行纠错编码处理,通过4个存储体同时进行读出处理。不存在不进行处理的存储体,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存储器。
由于纠错编码处理需要对纠错块中的内码和外码这两种代码进行编码,从而需要一边以大约2倍于写入速度的速度进行读出,一边生成奇偶性数据,并将结果回写到存储器中。在以与写入速度相同的速度进行编码的情况下,在编码处理中需要2倍的时间,并且在该情况下交叉处理所需要的存储体个数增加1个。
同样地在图11中示出了在2个块中进行交叉处理的示例。
在对存储体A的处理时,从区间T0开始将扇区号100的数据写入存储器中。从区间T4开始纠错编码处理,并在区间T8一边进行交叉一边读出数据。为了在2个块中进行交叉处理,读出所需要的时间为4块交叉时的一半。从而,从区间T16开始可以再次进行输入数据的写入。其结果是,在2块交叉处理中所需要的存储体个数为4个以上。
读出交叉数据的信道之间的补偿量虽然在绝对时间换算上不等于4块交叉时的补偿量,但从个存储体读出数据的时间和读出的数据量上说,是4块交叉时的1/2。
接着,在再现时进行将交叉数据还原的解交叉处理。解交叉处理能够由图1所示的存储器和1个纠错译码器实现。
图12中示出了在再现经过4块交叉的数据时的解交叉处理示例。与记录存储器一样,各存储体被分割成存有1个纠错块的要领、存储容量为1/4的子存储体。
根据记录时的交叉处理,按照图7所示的顺序再现再现数据。通过解交叉处理将这个数据还原成具有原来扇区号顺序的数据列。
在区间T0开始再现包含扇区号100的数据。由于进行过4个块的交叉处理,所以区间T0的再现数据除了扇区号100的数据之外,还有在此之前连续再现的3个扇区部分的数据。在向存储器写入时,分离按照交叉方式进行多重处理的数据并每隔1个扇区写入4个存储体中。将扇区号100的数据写入存储体A中。在将再现数据顺序地写入到存储器中后,从区间T4开始包含扇区号116的数据的再现。向存储体B中写入扇区号116的数据。在区间T8开始包含扇区号132的数据的再现。向存储体C写入扇区号132的数据。
在将上述再现数据写入存储器上时,4块交叉数据同样由各信道提供不同的补偿量。其中,信道间的补偿量为将记录数据时的1个纠错块的数据读出时间按照信道数等分后的时间的整数倍。这里,补偿量为作为16个扇区的四分之一的4个扇区部分所相当的期间。
按照这样的顺序向存储器的写入时,在区间T15将构成1个纠错块的扇区号100至115的16个扇区的数据分配到存储体A中。在此从区间T16开始对存储体A中的数据进行纠错译码处理。平行于存储体A的纠错译码处理,对存储体B至E继续进行再现数据的写入。
在存储体A的纠错译码处理结束时,从区间T20开始将纠错译码处理从存储体A切换到存储体B,将再现数据的写入切换到存储体C到存储体F,并按照扇区号的顺序读出并输出纠错后的存储体A的数据。由于在区间T23完成了存储体B的纠错译码处理,所以在区间T24将数据读出切换到存储体B。
下面,同样地一边切换存储体,一边进入后续的处理。
为了进行交叉处理,对于存储体A,再现数据的写入在区间T0至T15的期间内是必要的,为了以4倍的速度执行再现数据的读出而在T20至T23的1/4的期间内进行该操作。而且,在构成1个纠错块的数据写入完成之前,不能开始纠错译码处理,因此对存储体A的纠错译码处理要在区间T16之后进行。从而,在区间T24之后才能够将新的再现数据写入存储体A中。其结果是,4块解交叉处理所需要的存储体个数为6个以上。
在1个区间时,通过4个存储体进行写入处理,通过1个存储体进行纠错处理,通过1个存储体同时进行读出处理。不存在不进行处理的存储体,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存储器。
同样地在图13中示出了在再现经过2块交叉处理的数据时的解交叉处理的示例。
在对存储体A的处理时,从区间T0开始一边进行解交叉处理一边将包含扇区号100的数据写入存储体A中。为了在2个块中进行解交叉处理,构成纠错块的扇区号100至115的数据写入所需的时间为4块交叉时的一半。从而,从区间T8开始存储体A的纠错译码处理。从区间T12开始读出输出数据并在区间T15结束。从而,从区间T16开始可以再次进行再现数据的写入。其结果是,在对经过2块交叉的数据进行解交叉处理所需要的存储体个数为4个以上。
依据本发明,在对多个纠错块进行交叉处理时,通过在交叉的信道间加上补偿量,能够削减交叉处理及解交叉处理中所需要的存储量。
权利要求
1.一种纠错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数据分成预定大小的第一块的过程;以上述第一块为单位将上述数据分配到多个信道中并写入存储器中的过程;对上述每个信道中写入存储器的上述数据,以第二块为单位至少进行2种纠错码的编码,并附加奇偶性校验数据而生成第三块的过程;依据上述信道,加上不同的补偿量并读出上述第三块的过程;以及按照预定大小的单位,将读出的上述数据多重化为数据列的过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纠错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补偿量是将从存储器中读出上述第三块的数据所需要的时间按照信道数等分后的时间的整数倍。
3.一种纠错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数据分成预定大小的第一块的装置;以上述第一块为单位将上述数据分配到多个信道中并写入存储器中的装置;对上述每个信道中写入存储器的上述数据,以第二块为单位至少进行2种纠错码的编码,并附加奇偶性校验数据而生成第三块的装置;依据上述信道,加上不同的补偿量并读出上述第三块的装置;以及按照预定大小的单位,将读出的上述数据多重化为数据列的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纠错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补偿量是将从存储器中读出上述第三块的数据所需要的时间按照信道数等分后的时间的整数倍。
5.一种具有用于暂时保存数据的存储器、用于进行上述数据的纠错编码的纠错编码装置和用于将纠错编码后的数据列记录到存储介质中的记录装置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纠错编码装置包括将数据分成预定大小的第一块的装置;以上述第一块为单位将上述数据分配到多个信道中并写入存储器中的装置;对上述每个信道中写入存储器的上述数据,以第二块为单位至少进行2种纠错码的编码,并附加奇偶性校验数据而生成第三块的装置;依据上述信道,加上不同的补偿量并读出上述第三块的装置;以及按照预定大小的单位,将读出的上述数据多重化为数据列的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记录装置是通过光学手段将上述数据列记录到上述记录介质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补偿量是将从存储器中读出上述第三块的数据所需要的时间按照信道数等分后的时间的整数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记录装置是通过光学手段将上述数据列记录到上述记录介质上。
9.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将数据分成预定大小的第一块;以上述第一块为单位将上述数据分配到多个信道中并写入存储器中;对上述每个信道中写入存储器的上述数据,以第二块为单位至少进行2种纠错码的编码,并附加奇偶性校验数据而生成第三块;依据上述信道,加上不同的补偿量并读出上述第三块;以及记录通过按照预定大小的单位,列读出的上述数据进行多重化而形成的数据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上述补偿量是将从存储器中读出上述第三块的数据所需要的时间按照信道数等分后的时间的整数倍。
11.一种对从存储介质读出的数据进行纠错译码的纠错译码方法,其中所述存储介质将数据分配到多个信道中并写入存储器中;对纠错码进行编码,并生成附加了奇偶性校验数据的数据块;依据上述信道,加上不同的补偿量并读出此数据块;记录通过按照预定大小的单位,对读出的上述数据进行多重化而形成的数据列,其特征在于纠错译码方法包括将从上述记录介质中读出的数据按照预定大小的单位,分到多个信道中并写入存储器的过程;从写入的上述数据中生成第一块的过程;通过在上述每个信道中,以上述第一块为单位至少对2种纠错码译码而进行错误的检测和纠正,并生成第二块的过程;以及一边考虑到上述补偿量,一边顺序地从存储器的每个信道中以第三数据块为单位读出并输出上述第二块的数据的过程。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纠错译码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补偿量是将从存储器中读出上述第三数据块所需要的时间按照信道数等分后的时间的整数倍。
13.一种对从存储介质读出的数据进行纠错译码的纠错译码装置,其中所述存储介质将数据分配到多个信道中并写入存储器中;对纠错码进行编码,并生成附加了奇偶性校验数据的数据块;依据上述信道,加上不同的补偿量并读出此数据块;记录通过按照预定大小的单位,对读出的上述数据进行多重化而形成的数据列,其特征在于纠错译码装置包括将从上述记录介质中读出的数据按照预定大小的单位,分到多个信道中并写入存储器的装置;从写入的上述数据中生成第一块的装置;通过在上述每个信道中,以上述第一块为单位至少对2种纠错码译码而进行错误的检测和纠正,并生成第二块的装置;以及一边考虑到上述补偿量,一边顺序地从存储器的每个信道中以第三数据块为单位读出并输出上述第二块的数据的装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纠错译码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补偿量是将从存储器中读出上述第三数据块所需要的时间按照信道数等分后的时间的整数倍。
15.一种具有对从存储介质读出的数据进行纠错译码的纠错译码装置的数据再现装置,其中所述存储介质将数据分配到多个信道中并写入存储器中;对纠错码进行编码,并生成附加了奇偶性校验数据的数据块;依据上述信道,加上不同的补偿量并读出此数据块;记录通过按照预定大小的单位,对读出的上述数据进行多重化而形成的数据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纠错译码装置包括将从上述记录介质中读出的数据按照预定大小的单位,分到多个信道中并写入存储器的装置;从写入的上述数据中生成第一块的装置;通过在上述每个信道中,以上述第一块为单位至少对2种纠错码译码而进行错误的检测和纠正,并生成第二块的装置;以及一边考虑到上述补偿量,一边顺序地从存储器的每个信道中以第三数据块为单位读出并输出上述第二块的数据的装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数据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再现装置是通过光学手段从上述存储介质中读出上述数据。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数据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述补偿量是将从存储器中读出上述第三数据块所需要的时间按照信道数等分后的时间的整数倍。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数据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再现装置是通过光学手段从上述存储介质中读出上述数据。
全文摘要
本发明在于削减在记录时的交叉处理及再现时的解交叉处理中所需要的存储容量。通过将数据分成预定大小的第一块;以上述第一块为单位将上述数据分配到多个信道中并写入存储器中。对上述每个信道中写入存储器的上述数据,以第二块为单位至少进行2种纠错码的编码,并附加奇偶性校验数据而生成第三块;依据上述信道,加上不同的补偿量并读出上述第三块;以及按照预定大小的单位,将读出的上述数据多重化为数据列而将其记录到存储介质中。
文档编号G11B20/12GK1217534SQ98124520
公开日1999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1998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1997年9月30日
发明者能弹长作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