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轴电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48452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主轴电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有减震装置的主轴电动机,该减震装置用来吸收产生最大应变能位置处的振动,从而能减少非重复性的振摆,因而提高了盘的磁道密度。
小型盘式记录装置中使用的驱动装置,如硬盘驱动器或软盘驱动器,通常是采用主轴电动机。
已知各种主轴电动机,它们是由各制造商为各种目的所制造的。主轴电动机在性能和速度方面都有了改进。


图1示出了一普通主轴电动机的例子。如图1所示,主轴电动机包括绕组112和永久磁体131。公知地,主轴电动机由通过绕组112的电流产生的电场和永久磁体131产生的磁场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电磁力驱动。这点下面将详细讨论。
当电流流过作为定子的绕组112时,绕组112和与绕组112相面对的永久磁体132之间产生电磁力。该电磁力使得永久磁体132转动。借助于永久磁体的旋转力,附着在永久磁体132上的转子130转动。
根据运用滚珠轴承140的结构,主轴电动机被分成外轮转动式和内轮转动式。
在外轮转动式结构中,轴承嵌在主轴和转子之间使得转子和轴承的外轮一起转动。与之正相反,在内轮转动式结构中,轴承嵌在主轴和电动机基板的支承壳体之间使得转子和轴承的内轮一起转动。
下面将详细描述这点。在外轮转动式结构中,主轴中心固定到基板上。轴承嵌在固定的主轴和支承壳体之间使得在绕组和永久磁体产生的电磁力作用下转子和轴承的外轮一起转动。
在内轮转动式结构中,如图1所示,主轴120与转子壳体121一体联结。滚珠轴承140安装在主轴120上,使得它的内轮141紧紧地贴绕着主轴120。支承壳体101与基板100一体成形,安装在滚珠轴承140上使得它的内周缘表面紧紧地贴绕在滚珠轴承140的外轮142上。当绕组112和永久磁体132之间产生电磁力时,主轴120和转子130同时与轴承140的内轮141一起转动。
在这种运用滚珠轴承的主轴电动机中,在起动主轴电动机时,沿轴向和与轴向垂直的径向产生细微的振动。这种振动引起盘轴向的晃动或显示偏移,被称作“振摆”。
在轴承处产生的振摆可通过轮毂传递到盘。或者,这种振摆在传递到主轴之后再传递到盘。
在测量这种振摆和分析测得的振摆的频率分量之后,可以发现,振摆由在电动机转动期间产生的周期性频率分量和电动机转动期间产生的非规则频率分量组成。
以重复方式产生的周期性频率分量组成的振摆被称为“重复振摆”,而除周期性频率分量之外的频率分量组成的振摆被称为“非重复振摆”。
因为这种重复振摆在电动机每次转动中周期性地出现,所以产生重复振摆的时间点通过重复测试可以预测出来。在这点上,可采用用来转换产生重复振摆时的时间点的探头位置的伺服控制系统以便补偿盘的位移。
然而,非重复振摆在实践中不能控制,这是因为不可能预测产生这样非重复振摆的时间点。
具体地说,非重复振摆的程度决定了盘旋转轨迹的扭曲程度。因此,非重复振摆是限制盘磁道密度的一个原因。因此,在制造主轴电动机时规定非重复振摆的程度必须限制在某种程度之下。例如,对于硬盘驱动器,有一规定,限制非重复振摆在大约磁道间距的5%。根据该规定,在3.5英寸硬盘驱动器的情况下,盘磁道间距应该是3.6μm,非重复振摆不应超过0.18μm以便获得7,000TPI的磁道密度。
然而,随着当前需要盘容量和磁道密度的增加已不能满意于上述仅简单地限制非重复振摆的方法。
尽管对于盘而言可通过减少磁道间距来提高磁道密度,但是在减小非重复振摆时受到限制,因而对增加盘的磁道密度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除非直接改进非重复振摆,否则磁头不可能以增加了的密度在盘中写进数据。
为了获得高的盘磁道密度,尽可能地减少主轴电动机产生的非重复振摆是非常重要的。
近来,不断提出减少主轴电动机产生的振动的结构。参见图2,示出了这样一种结构的例子。如图2所示,卡子1用来盖住盘同时防止盘偏移,它借助于螺钉5安装在主轴4的上端。振动减弱装置放置在卡子1和轴4的上端之间。振动减弱装置包括附着到块体3上的软带2。
然而,在这种结构中,只能间接控制盘的振摆,因为通过轴和卡子1传递的振摆仅通过带2和块体3减少。
而且,即使该结构容易运用到主轴电动机上,由于卡子1安装在主轴电动机的外侧,因此不可能控制通过与轴4直接接合并且盘坐落在其上的转子直接传递的振摆。因此,存在一个问题,很难期望实质性地减小非重复振摆。
如上所述,仍然很难实现对主轴电动机产生的非重复振摆的控制。这样,非重复振摆构成了阻止盘的磁道密度实质性提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因此本发明是考虑上述问题作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减震装置的主轴电动机。该减震装置设置在应变能集中的区域,从而大大地减少盘的振摆,尤其是非重复振摆。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轴电动机,它能降低盘的频率响应特性,以提高盘的磁道密度,从而能制造出具有高磁道密度的盘。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轴电动机,它既适用于内轮驱动式系统,又适用于外轮驱动式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减震装置的主轴电动机,该减震装置设置在支承主轴电动机轴的滚珠轴承激发的应变能集中的区域。该减震装置大大地减少了电动机处产生的转子重复振摆和非重复振摆。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实施例,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方面将会变得更加清楚。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主轴电动机的垂直剖面图;图2是运用到现有技术中的电动机上的振动减弱结构的垂直剖面图3和4分别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形式的主轴电动机的垂直剖面图;图5和6分别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主轴电动机的一半的垂直剖面图,图中加强板与减震装置连接;图7和8分别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不同形式的主轴电动机的垂直剖面图;图9和10分别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主轴电动机的一半的垂直剖面图,图中加强板与减震装置连接;图11和12分别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不同形式的主轴电动机的垂直剖面图;图13和14分别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主轴电动机的一半的垂直剖面图,图中加强板与减震装置连接;图15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主轴电动机的垂直剖面图;图16和17分别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主轴电动机的一半的垂直剖面图,图中加强板与减震装置连接;图18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主轴电动机的垂直剖面图;图19和20分别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主轴电动机的一半的垂直剖面图,图中加强板与减震装置连接;图21和22分别是没有盘装在主轴电动机上的情况下,每隔一定时间和一定频率下的主轴电动机产生的振摆的输出波形图;图23是在图21和22的情况下产生的非重复振摆的矩形图;图24和25分别是在盘装在主轴电动机上的情况下,每隔一定时间和一定频率下的主轴电动机产生的振摆的输出波形图;图26是在图24和25的情况下产生的非重复振摆的矩形图;图27和28分别是没有盘装在主轴电动机上的情况下,主轴电动机以额定速度旋转时,每隔一定时间和一定频率下产生的振摆的输出波形图;图29和30分别是盘装在主轴电动机上的情况下,主轴电动机以额定速度旋转时,每隔一定时间和一定频率下产生的振摆的输出波形图;图31是根据是否设有减震装置的盘的频率响应特性的输出波形图。
利用一有限元件方法沿传递通道测得电动机产生的应变能之后,可以发现,大的应变能产生在转子与上轴承接触的表面(0.00857-1.353)、与上轴承外轮的上端接触的表面(0.0112-0.381)、与上、下轴承的相面对的内轮端部接触的表面(0.00489-1.604)、以及与隔离器接触的表面(0.00837-0.612)。
应变能是由每单位输入能获得的输出能的值表征的,它的实际值用×10-3表达。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各减震装置70根据测量结果安装在电动机上产生应变能的区域,以便最大程度地减少盘的非重复振摆。
图3和4分别表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主轴电动机的垂直剖面图。图3表示内轮驱动式主轴电动机;而图4表示外轮驱动式主轴电动机。在图3和4中,标号10代表基板,20代表轴,30代表定子,40代表转子。
根据该实施例,轴20可以是图3中所示的旋转主轴,也可以是图4中所示的牢固地安装在基板10上的固定主轴。
定子30包括铁芯31和绕在铁芯上的绕组32。定子30可以在图3所示的情况下牢固地安装到与基板10一体成形的支承壳体11上;也可以在图4所示的情况下直接安装到基板10上。
定子30用来借助于来自外部能源的电力产生电场。
转子40环绕定子30设置成使得转子罩住定子,同时形成位于两者之间的气隙。
转子40包括转子壳体41和附着在转子壳体41面向定子30的内周缘表面上的永久磁体42。永久磁体42与定子30隔开一段距离以便形成在两者之间的气隙。
图3中的支承壳体11从基板10伸出,它的内径大于轴20的外周缘表面直径。另一方面,在图4的情况下,支承壳体43从转子40伸出,它的内径大于轴20的外周缘表面的直径。在两种情况下,滚珠轴承单元50包括上轴承51和下轴承52,该轴承单元50安装在轴20的外周缘表面和支承壳体11或43的内周缘表面之间。
滚珠轴承单元50的上轴承51有一内轮51a、一外轮51b、和许多安置在内轮51a和外轮51b之间的滚珠53。类似地,滚珠轴承单元50的下轴承52有一内轮52a、一外轮52b、和许多安置在内轮52a和外轮52b之间的滚珠53。
结合图3和4所提及的结构分别与现有技术中的内、外轮驱动式主轴电动机中的结构相同。
图3和4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特征在于,布置在轴20和支承壳体11或43之间的上轴承51和下轴承52彼此隔开一段距离以形成位于它们之间的预定的隙缝;并且减震装置70夹在该隙缝中上、下轴承51、52的外轮51b和52b之间,使得该减震装置与外轮51b和52b紧密接触。
亦即,在图3和4所示的情况下,在上和下轴承51、52之间形成一隙缝。在该隙缝中,减震装置70夹在上、下轴承51、52的外轮51b和52b之间,并且与外轮51b、52b两相对的端表面紧密接触。
减震装置70不仅作为减震器,而且也作为将上、下轴承51、52彼此隔开的隔离器。为此目的,优选减震装置由较硬材料制成,但是它的分别与上、下轴承51、52的外轮51b、52b接触的表面由能吸收从上、下轴承51、52传递来的冲击的材料制成。
更进一步,如图5和6所示,减震装置70可以与上、下轴承51、52的外轮51b、52b中的至少一个稍微隔开,以形成一细的隙缝,在其中放入一由比减震装置70的材料硬的材料制成的加强板80。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夹在轴承之间的减震装置可有效地吸收上、下轴承51、52之间产生的振动,从而大大减少转子40振摆的程度。
图7和8分别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主轴电动机的垂直剖面图。图7表示内轮驱动式主轴电动机;而图8表示外轮驱动式主轴电动机。在图7和8中,与图3和4中构件相同的采用相同标号。
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构件有基板10、轴20、定子30、转子40、和滚珠轴承单元50。它们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相同。
亦即,根据第二实施例,定子30安装到基板10上。轴20可以是内轮驱动式结构中的旋转主轴,也可以是外轮驱动式结构中的固定主轴。滚珠轴承单元50包括上轴承51和下轴承52,该轴承单元50牢固地安装在轴20和支承壳体11或43之间。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特征在于,一隔离器60布置在上轴承51和下轴承52之间形成的隙缝中,同时它又与上、下轴承51、52的外轮51b和52b隔开一定距离;并且一对减震装置70夹在隔离器60和对应的上、下轴承51、52的外轮51b、52b之间形成的隙缝中。
亦即,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上、下轴承51、52处产生的振动由布置在上、下轴承51、52之间的隔离器60和夹在隔离器60和对应的上、下轴承51、52的外轮51b、52b之间的减震装置70吸收。
如上所述的在上、下轴承51和52处安装一对减震装置70的情况下,由于减震装置70更有效地分散和吸收上、下轴承51、52处产生的振动,可能更有效地减少非重复盘振摆。
可供选择地是,如图9和10所示,加强板80由比减震装置硬的材料制成,它安装到减震装置70的至少一侧,以便牢固支承减震装置70。
一对硬加强板80可以如图9中所示的情况,放置在上下轴承的外轮51b和52b处面向减震装置70;或者如图10中所示的情况,放置在轴承隔离器60的相对侧面向减震装置70。
图11和12是依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主轴电动机的垂直剖面图。图11表示内轮驱动式主轴电动机,图12表示外轮驱动式主轴电动机。在图11和12中,与图3和4相同的元件分别采用相同的标号。
第三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构件有基板10、轴20、定子30、转子40、和滚珠轴承单元50。它们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结构相同。
亦即,根据第三实施例,定子30安装到基板10上。轴20可以是内轮驱动式结构中的旋转主轴,也可以是外轮驱动式结构中的固定主轴。滚珠轴承单元50包括上轴承51和下轴承52,该轴承单元50牢固地安装在轴20和支承壳体11或43之间。
在内轮驱动式结构中,转子40与轴20一起旋转。相反,在外轮驱动式结构中,只有转子40旋转。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一包括第一隔离器61和第二隔离器62的轴承隔离器单元60布置在上轴承51和下轴承52的外轮51b和52b之间形成的隙缝中,同时它们又彼此隔开一定距离;并且一减震装置70夹在第一和第二隔离器61和62之间。
亦即,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第一隔离器61和第二隔离器62布置在上轴承51和下轴承52之间形成的隙缝中,它们与上、下轴承51、52的外轮51b和52b表面接触,同时它们又彼此隔开一定距离以形成一隙缝。
减震装置70夹在第一和第二隔离器61和62之间形成的隙缝中。
根据该实施例,上下轴承51、52处产生的振动在通过第一和第二轴承隔离器61、62传递到减震装置70时被吸收。因此,可减小轴承传递的振动而引起的冲击。
优选,加强件由比减震装置硬的材料制成,并布置在第一和第二轴承隔离器61、62之间的减震装置70的至少一侧。
加强板80可以如图13所示,夹在减震装置70和第一轴承隔离器61之间;也可以如图14所示,夹在减震装置70和第二轴承隔离器62之间。或者,设置一对加强板80,它们布置在减震装置70的相对侧并且分别与第一和第二轴承隔离器61、62接触。
加强板80用来允许较软的减震装置70容易插入第一轴承隔离器61和第二轴承隔离器62之间的隙缝中,同时保持减震装置70的插入状态。
根据该实施例,传递到转子40的振动由于加强板80支承的减震装置70而大大减小,因此降低了盘的非重复振摆。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主轴电动机的垂直剖面图。该实施例仅适用于内轮驱动式结构。在图15中,与图3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标号。
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定子30固定到基板10上,更具体地说,固定到从基板10伸出的支承壳体11的外周缘表面。轴20与转子40一体连接。滚珠轴承单元50包括上轴承51和下轴承52,该轴承单元50牢固地安装在轴20和支承壳体11之间。
当定子30的绕组32和转子40的永久磁体42之间产生电磁力时,上轴承51和下轴承52的内轮51a和52a与轴20和转子40一起旋转。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减震装置70夹在上轴承51和转子壳体41面对内轮51a的部分之间。
亦即,该实施例提供了用于吸收在轴20和转子40之间传递的振动的结构,该结构是转子和上轴承51的内轮51a的采用减震装置70的旋转元件。
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加强板80由比减震装置70硬的材料制成,它设置在减震装置70的一侧。加强板80可以如图16所示夹在减震装置70和上轴承51之间;也可以如图17所示夹在减震装置70和转子壳体41之间。
加强板80用来允许减震装置70容易地插入转子壳体41和上轴承51的内轮51a之间,同时保持减震装置70的插入状态。通过该结构,传递到转子40上的振动连续地被减小。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主轴电动机的垂直剖面图。该实施例仅适用于外轮驱动式结构。在图18中,与图4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的标号。
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轴20固定到基板10上。包括铁芯31和绕组32的定子30环绕轴20固定到基板10上。转子40布置在定子30上方。转子40包括围绕定子30设置的转子壳体41,使得转子壳体41盖住定子30,同时在两者之间形成气隙;转子40还包括固定到转子壳体41的内壁表面上的永久磁体42。
支承壳体43以与转子40一体的方式从转子40的中心部分向下伸出。滚珠轴承单元50包括上轴承51和下轴承52,该轴承单元50安装在轴20的外周缘表面和支承壳体43的内周缘表面之间。每个上、下轴承51、52有一内轮、一外轮、和许多安置在内轮和外轮之间的滚珠。
上述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外轮驱动式结构大体相似。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特征主要在于减震装置70夹在基板10和下轴承52的内轮52a之间。
根据该实施例,由于减震装置70布置在固定的构件之间,亦即在基板10和安装到轴20上的下轴承52的内轮52a之间。
这点下面将详细描述。在减震装置70布置在旋转构件之间的情况下,当旋转构件旋转时,该减震装置转动。结果,很难控制旋转振动。在旋转振动被控制在滚珠轴承单元50的一固定位置上如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述时,可以以稳定地状态吸收这样的震动。因此,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在减少振动方面更有效果。
加强板80可以布置在减震装置70的一侧在基板10和下轴承52的内轮52a之间,以便牢牢支承减震装置70。
加强板80由比减震装置70硬的材料制成。
加强板80也可夹在减震装置70和下轴承52之间,如图19所示;也可夹在减震装置70和基板10之间,如图20所示。
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本发明的主要特征在于,防止了驱动电动机期间滚珠轴承产生的振动传递到转子40。
为了评估本发明的这种特性,利用分开的测试装置检测主轴电动机中出现的振摆。在没有盘装在主轴电动机上的情况下,分别每隔一定时间段和一定频率段测量主轴电动机的总的振摆、重复振摆、和非重复振摆。测量结果如图21和22所示。测得振摆的统计特性示在下表1中。
表1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偏差(μm)标准偏差(μm)TIR 3.1280 1.1927RRO 3.0907 1.1927NRRO0.0521 0.0072在表1中,“TIR”代表总显示的振摆;“RRO”代表重复振摆;“NRRO”代表非重复振摆。
图23是表示测得的非重复振摆的矩形图。在图23中,实线代表在测得的非重复振摆中包含平均和标准偏差的常态分布。参见图23,可以理解,非重复振摆是常态分布。
另一方面,在两张盘装在上述主轴电动机的情况下,分别每隔一定时间段和一定频率段测量盘的振摆。测量结果如图24和25所示。测得振摆的统计特性示在下表2中。
表2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偏差(μm)标准偏差(μm)TIR 22.2520 7.7800RRO 22.0214 7.7798NRRO 0.3113 0.0451参见表2可发现,与表1中的数据相比,总显示振摆、重复振摆、非重复振摆增加到大约7倍。
这是因为来自滚珠轴承的激励力在传递过程中施加到盘的运动上,所以最终的力增加。
图26是上述测量结果的矩形图。分析图26中的矩形之后,可以发现,非重复振摆的分布是平均值为0的常态分布。
另一方面,分别对现有技术中的主轴电动机和本发明的带有减震装置的主轴电动机进行振摆测量。根据减震装置不同的布置位置可获得不同的结果。测量结果示于表3。
表3正常 上轴承减震 轴承隔离器减震第1模式994Hz986Hz 990Hz从表3明显看出,测量分三种情况进行,亦即,正常情况、上轴承减震情况(减震装置70布置在上轴承51处)、轴承隔离器减震情况(减震装置70布置在上轴承51和下轴承52之间)。
分别在上述三种情况下,每隔一定时间段和一定频率段测量非重复振摆。测得结果如图27和28所示。
另一方面,在装上盘的情况下,对现有技术中的产品和分别带有在不同位置的减震装置的产品进行相同测量。测量结果示于下表4中。
表4第1模式 第2模式 第3模式正常554Hz 700Hz 1,043Hz上轴承减震 533Hz 685Hz 1,073Hz轴承隔离器减震 554Hz 696Hz 1,035Hz而且,在盘以70Hz的额定速率旋转的情况下,每隔一定时间段和频率段测量非重复振摆。测量结果分别示于图29和30中。
在分析上述测量结果之后,可以理解,与不带减震装置的结构相比,在轴承上带有减震装置的结构表现出大大减少非重复振摆。也可发现,在带有减震装置的各种结构中,上轴承减震情况(减震装置布置在上轴承,如第四实施例所述)表现出最大程度地减少由滚珠轴承的滚珠缺陷引起的非重复振摆。尤其是,可以发现,在300Hz或更小,大部分非重复振摆被消除。
尽管在盘装上主轴电动机之后,一些非重复振摆分量表现出增加,但是大部分非重复振摆分量被消除。因此,完全获得了非重复振摆的减少。
在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所述的减震装置70布置在上轴承51和下轴承52之间的情况下,即使如第四实施例中所述的由滚珠轴承的滚珠缺陷引起的非重复振摆被减少,但由滚珠轴承的内轮缺陷引起的非重复振摆增加。考虑到可能是由减震装置的位置引起的。在装上盘的状态下表现出类似的结果。这样,总的非重复振摆被大大减少。
尤其是,在本发明减震装置70夹在上轴承51和转子40之间的情况下,与现有技术情况下的标准偏差为16nm相比,非重复振摆的标准偏差被减少到11.9nm。因此与享有技术情况相比,获得大约26%的非重复振摆减少比例。在减震装置70夹在上轴承51和下轴承52之间的情况下,非重复振摆的标准偏差被大大减少到10.5nm。因此获得大约34%的非重复振摆减少比例。这样,在减震装置布置在上轴承51和下轴承52之间的情况下更有效。
下面将详细描述。减震装置设置在转子壳体41和上轴承51之间时,只有从上轴承51的内轮51a传递到转子壳体41的能量被吸收。然而,在减震装置建立在上、下轴承51、52之间的结构中,通过上、下轴承51和52传递的所有震动均被吸收。因此,后一情况中吸收的能量比前一种情况多。因此,后一情况表现出更好地减少非重复振摆的效果。
与未装上盘的状态相比,装上盘的状态表现出改善了的减少非重复振摆的效果,这是因为由于装上盘导致的惯性增加使得减震装置70消耗的应变能增加。
由于根据本发明的减震装置70布置在应变能最大的地方,因此可能大大地减少了振摆控制的偏移。
图31是根据是否装有减震装置的盘的频率响应特性的输出波形图。参见图31,可以发现,由于本发明的减震装置70,盘的频率响应特性得到了改善。
尤其是,在加强板80附着到减震装置70的情况下,减震装置70的安装变得非常容易和方便。在这种情况下,也可能借助于加强板80分散了各种具有高振幅的频率分量。因此完全可以改善振幅的均匀性,从而进一步减少了非重复振摆。
从上述描述中可明显看出,根据本发明,减震装置70安装在电动机中应变能最大的部分,从而大大减少了很难控制的电动机处产生的振摆中的非重复振摆分量。
根据本发明,减震装置切断了产生最大应变能处的震动的传播,并吸收了此震动,从而使得盘的旋转轨迹近似一个真圆。
由于根据本发明限制盘的磁道密度的非重复振摆分量减小了,所以可以获得高的磁道密度。
例如,根据本发明盘的磁道密度可增加到25,000TPI。这样,本发明在制造高密度磁盘驱动器方面是非常有用的。
尽管为说明的目的已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后附的权利要求书所公开的范围,可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增加和替换。
权利要求
1.一种主轴电动机,包括一轴;一定子,包括一铁芯和一绕组;一转子,环绕所述定子布置使得两者之间形成一气隙,所述转子包括转子壳体和固定到转子壳体的内壁表面上的永久磁体;一滚珠轴承单元,布置在所述轴的外周缘表面和所述支承壳体的内周缘表面之间,所述滚珠轴承单元包括上轴承和下轴承,上、下轴承均有一内轮、一外轮、和许多安置在所述内轮和外轮之间的滚珠;以及减震装置,布置在所述上、下轴承的外轮之间,用来大体减弱所述电动机产生的震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轴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附着到所述减震装置的至少一侧的加强板,该加强板由比所述减震装置硬的材料制成。
3.一种主轴电动机,包括一轴;一定子,包括一铁芯和一绕组;一转子,环绕所述定子布置使得两者之间形成一气隙,所述转子包括转子壳体和固定到转子壳体的内壁表面上的永久磁体;一滚珠轴承单元,布置在所述轴的外周缘表面和所述支承壳体的内周缘表面之间,所述滚珠轴承单元包括上轴承和下轴承,上、下轴承均有一内轮、一外轮、和许多安置在所述内轮和外轮之间的滚珠;轴承隔离器,设置在所述上、下轴承的外轮之间并在所述轴承隔离器和所述至少一个外轮之间形成一细隙缝;以及减震装置,嵌在所述轴承隔离器和所述至少一个外轮之间形成的所述隙缝中,用来大体减弱所述电动机产生的震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轴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附着到所述减震装置的至少一侧的加强板,该加强板由比所述减震装置硬的材料制成。
5.一种主轴电动机,包括一轴;一定子,包括一铁芯和一绕组;一转子,环绕所述定子布置使得两者之间形成一气隙,所述转子包括转子壳体和固定到转子壳体的内壁表面上的永久磁体;一滚珠轴承单元,布置在所述轴的外周缘表面和所述支承壳体的内周缘表面之间,所述滚珠轴承单元包括上轴承和下轴承,上、下轴承均有一内轮、一外轮、和许多安置在所述内轮和外轮之间的滚珠;轴承隔离器单元,包括与所述上轴承的所述外轮紧密接触的第一轴承隔离器,和与所述第一轴承隔离器彼此隔开的第二轴承隔离器,第一和第二隔离器之间形成细隙缝,所述第二轴承隔离器与所述下轴承的外轮紧密接触;以及减震装置,嵌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轴承隔离器之间形成的所述隙缝中,用来大体减弱所述电动机产生的震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主轴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附着到所述减震装置的至少一侧的加强板,该加强板由比所述减震装置硬的材料制成。
7.一种主轴电动机,包括一轴;一定子,包括一铁芯和一绕组;一转子,环绕所述定子布置使得两者之间形成一气隙,所述转子包括固定到所述转子一端的转子壳体和固定到转子壳体的内壁表面上的永久磁体;一滚珠轴承单元,紧紧地安装在所述轴的外周缘表面和所述支承壳体的内周缘表面之间,所述滚珠轴承单元包括上轴承和下轴承,上、下轴承均有一内轮、一外轮、和许多安置在所述内轮和外轮之间的滚珠;以及减震装置,布置在所述上轴承的内轮和所述转子壳体之间,用来大体减弱所述电动机产生的震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主轴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附着到所述减震装置的至少一侧的加强板,该加强板由比所述减震装置硬的材料制成。
9.一种主轴电动机,包括一基板;一轴,固定到所述基板上;一定子,包括一铁芯和一绕组;一转子,环绕所述定子布置使得两者之间形成一气隙,所述转子包括固定到所述转子一端的转子壳体和固定到所述转子壳体的内壁表面上的永久磁体;一滚珠轴承单元,紧紧地安装在所述轴的外周缘表面和所述支承壳体的内周缘表面之间,所述滚珠轴承单元包括上轴承和下轴承,上、下轴承均有一内轮、一外轮、和许多安置在所述内轮和外轮之间的滚珠;以及减震装置,布置在所述基板和所述下轴承之间,用来大体减弱所述电动机产生的震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主轴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附着到所述减震装置的至少一侧的加强板,该加强板由比所述减震装置硬的材料制成。
全文摘要
一种带有减震装置的主轴电动机,该减震装置设置在应变能集中的区域,从而大大地减少电动机处产生的非重复振摆。该减震装置设置在支承主轴电动机轴的滚珠轴承激发的应变能集中的区域。该减震装置大大地减少了电动机处产生的转子重复振摆和非重复振摆。因此可实现增加盘的磁道密度。
文档编号G11B33/08GK1262546SQ99105459
公开日2000年8月9日 申请日期1999年4月8日 优先权日1999年1月23日
发明者郑大铉, 洪善宙, 张健熙, 金大均, 韩载赫, 朴一雄 申请人: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