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8390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锂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溶解有锂盐的水溶液系电解液的二次电池。
锂二次电池作为电势高、能量密度高的电池,近些年来作为移动通信装置或便携电子装置的主电源广为使用。一般地说,这些电池,把LixCoO2、LixMnO2等可以吸收、放出锂离子且显示出高的电位的含锂氧化物等的化合物用做正极的活性物质材料,把除锂金属之外还可以吸收、放出锂离子的石墨或非晶态炭素等且显示出低电位的材料用做负极的活性物质构成电池。这些活性物质若在水溶液系的电解液中使用,由于锂与水进行反应不能稳定地得到锂所具有的低电位,和活性物质对锂离子的吸收、放出反应受阻,且因水的电分解反应得不到超过水的分解电压的电压等的理由,一般要使用在电解质层中严格地不含有水的非水电解质。
作为上述非水电解质,人们知道使锂盐溶剂到有机溶剂中的有机电解质或锂离子导电性的固体电解质,或使有机电解质的溶液保持在高分子基体中的所谓的‘凝胶’高分子电解质,和使锂溶解到聚氧化乙烯等的有机高分子中的干性高分子电解质等各种形态的电解质。如上所述,采用使用非水电解质的办法,就可以抑制锂与水之间的反应,使归因于锂的吸收、放出而产生的稳定的电极反应成为可能,同时还可以避免水的电分解,可以稳定地取出接近远远超出作为水的分解电压的约1.2V的3V或4V的高电池电压。但是,另一方面,在使用上述的非水电解质的电池中,也存在着每一种电解质的形态所特有的有关安全性等的问题。
在上述各种非水电解质中,有机电解质是用得最多的锂二次电池用电解质。作为代表性的有机电解质,广为使用碳酸亚乙酯或向碳酸二乙酯、碳酸二甲酯之类的有机溶剂中溶解进六氟[代]磷酸锂、四氟硼酸锂等锂盐的电解液。这些有机溶剂一般地说挥发性高而且是可燃性的。因此,在使用上述有机电解质的电池中,在由于某种原因电池的温度异常地上升或电池发生了内部短路的情况下,就存在着因内压上升使电池破裂或因引火而着火的危险。此外,在保管或输送可燃性或引火性的有机溶剂和使用它们的电解液或电池时,在量或处理环境方面有很多限制,存在着生产性或输送形态受限制等的问题。
上述的可燃性的问题,例如Li3PO4-Li2S-SiS2或Li3N等的无机固体电解质,由于其本身不具有挥发性或引火性,故采用使用这些无机固体电解质的办法,就可以避免由有机电解质产生的与安全有关的问题。但是,要想使这些以电池的形态作为良好的电解质发挥作用,就存在着需要粉碎或与电极材料混合或成型这样的工序,对于用液体的电解质不会成为问题的活性物质与电解质之间的紧密接触性或成型性等,却是由固体而产生的问题。
对此,例如就象在日本专利特开平4-306560号公报、特开平7-82450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使聚丙烯腈那样的极性高分子和有机电解质溶液进行混合,使有机电解液保持在高分子基体中的‘凝胶’电解质,电解液被非流动化,看起来处理性也得到改善。但是,这种‘凝胶’高分子电解质由于在使用有机溶剂这一点上与有机电解液是一样的,故与安全性有关的问题或与保管或输送有关的问题基本上不会改善。此外,由于高分子成分会增加离子的移动阻力,故与使用溶液系的有机电解质的电池相比,一般地会具有电池性能会降低的倾向。
除此之外,作为‘干性’高分子电解质,人们还开发了例如以使锂盐溶解到聚氧化乙烯中的电解质,或如特开平10-24172号公报所公开的以聚醚异分子聚合物的交联体的高分子为骨架,使溶质溶解到其中的电解质。但是,这些‘干性’高分子电解质显示出可动阳离子即锂离子与一起构成锂离子对的阴离子同时移动的电荷移动机构。为此,存在着阳离子迁移率低,物质迁移变成律速,急速的充放电特性会不充分的问题。
如上所述,在非水电解质的诸问题中,特别是与破裂或引火这样的事故有关的安全性问题在实用上是最令人产生悬念的问题。要想避免与该安全性有关的问题同时改善离子导电性,人们认为把没有引火或发火的危险性且离子导电性优良的水溶液系电解液用做用材料本身是理想的,并已经公开了关于使用现有水溶液系电解液的锂二次电池的若干思路。
例如,在特表平9-508490号公报中,公开了这样的锂二次电池把LiMn2O4等吸收、放出锂离子并显示出比锂电位还高的电位的化合物用做正极用活性物质,把LiMnO2、LiMn2O4或VO2等吸收、放出锂离子且显示出接近锂电位的电位的化合物用做负极活性物质,把LiCl和LiOH等锂盐溶解到水中的碱性的水溶液系电解液用做电解液。
此外,在1999年6月9日的报纸上还发表了这样的锂二次电池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LiCoO2、LiNiO2、LiMn2O4、LiV2O5等,作为负极活性物质使用LiVO2、LiV3O8、γ-FeOOH等的钒化合物或FeOOH等的铁化合物等,电解液则使用把硫酸锂或盐酸锂溶解到水中的中性的水溶液系电解液。
但是这些类型的电池,都不过是把现有的使用非水电解质的锂二次电池的电解质换成了水溶液系电解液的构成,动作范围为从1到2V。现实地说,稳定地动作区域大体上为1.2V,基本上并没有超出现有的使用水溶液系电解液的电池的概念。就是说,人们一直认为,如果是使用水溶液系电解液的电池,就不可能得到使用非水系电解质的锂二次电池那样的高电势。
本发明着眼于锂二次电池的高的单元电压可以借助于吸收、放出锂离子的材料和不存在水的离子导电性的电解质的环境形成这一点,和在水溶液系电解质中的水的电分解是由电子导电性的电极和与之接连的水分子之间的电子授受而产生的这一点,来实现尽管是具备水溶液系电解质的电池,却表现出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才可以得到的那种高电势的锂二次电池。此外,本发明中还具有在水溶液系电解液中不发生金属锂的电析出的特征,可实现具有不会产生因树枝状晶体生长而产生内部短路的安全性高的锂二次电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特征如下的锂二次电池。该电池包括具备可以吸收、放出锂离子的活性物质的正极和负极;覆盖两极的非水溶性的、离子导电性的高分子固体电解质构成的电极覆盖层;和夹上述两极的电极覆盖层之间,把正极和负极隔离开来的水溶液系电解液。
在本发明的构成中,用非水的高分子固体电解质覆盖起来的正极和负极,与非水电解质的电池一样,发生因锂离子的吸收、放出而产生的可逆电位。此外,水溶液系电解质分别存在于把正极和负极覆盖起来的高分子固体电解质之间,仅仅分担由锂离子产生的离子导电性。上述正极和负极,由于在与水溶液系电解液之间分别被非水电解质锂隔离开来,故在水分子与极板之间不存在电子的授受,在正极和负极之间即便是发生了比水的分解电压还高的电位差,也不会发生水的电解。因此,尽管使用水溶液系电解液,仍可以实现具备一直被认为只能用现有的非水系电解质才可以实现的超过3V的高电池电压的安全的锂二次电池。
图1是使用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的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2示出了使用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曲线。
以下,用


与本发明的基本构成有关的优选实施形态。
图1示出了基于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1是正极,2是负极,3是正极用集电体,4是正极活性物质层,5是负极用集电体,6是负极活性物质层,7是正极引线,8是负极引线,9是极板覆盖层,10的隔板,11的电池容器。
正极1由正极用集电体3和由其支撑的正极活性物质层4构成。同样,负极2由负极用集电体5和由其支撑的负极活性物质层6构成。在正极用集电体3和负极用集电体5上分别连接有正极用引线7和负极用引线8。上述正极1和负极2分别用不具有电子导电性的、离子导电性的非水高分子电解质形成电极覆盖层9。具备电极覆盖层9的正极和负极通过隔板集合起来构成极板群,并收纳于铝叠层的电池容器11内。正极用引线7和负极用引线8对于每一相同的极性进行汇总,在与电池容器11电绝缘的状态下贯通上述电池容器11。虽然图中未画出来,但是,水溶液系电解液注入到上述电池容器内,几乎完全含浸在隔板10中。
在这里,在电池容器11内部必须完全避免从电极覆盖层9露出来的正极用引线7和8的表面与水溶液系电解液进行接触。虽然在图中未画出来,理想的是用绝缘树脂等把在单元内露出来的集电体或引线的表面覆盖起来,或用树脂把隔板板面的外周覆盖起来,或代之以用绝缘性的粉末或凝胶化剂形成非流动化的水溶液系电解质层来代替隔板,或同时并用它们。
在上述本发明的构成中,正极1和负极2和含浸在隔板10中的水溶液系电解液,用不具有电子导电性的、离子导电性的非水高分子固体电解质进行隔离。因此,若使用设置在离子导电性的、非水高分子固体电解液的环境中的正极1和负极2,则与使用现有的非水电解质的锂二次电池同样地可以吸收和放出锂离子,这些电极和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就会分担产生电势的作用。
另一方面,要想发挥电池的功能,起因于两极间离子移动的离子导电性是必要的。该离子导电性,依次由分别覆盖正极1和负极2的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和夹持在其间且与两极隔离的水溶液系电解液分担。就是说在本发明的构成中,水溶液系电解液仅仅分担离子产生的电荷移动。
下面,说明如上述那样地构成的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中的主要构成要素的理想实施形态。
首先,正极和负极处于非水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围起来的环境内,在其周围,还存在有被上述高分子固体电解质隔离开的水溶液系电解质溶液。在上述那样的特殊环境中,需要了解吸收、放出锂离子,在正极上稳定地显示出比锂电位还高的电位,在负极上稳定地显示出接近于锂的低电位的活性物质材料。对于各种化合物进行研究的结果,得知尖晶石型的含锂金属氧化物等的在通常的非水电解质的锂二次电池中使用的正极用材料和负极用材料可以原封不动地使用。
特别是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理想的材料是含有从LixCoO2、LixNiO2、LixMnO2、LixCoyNi1-yO2、LixCoyNi1-yOz、LixNi1-yMyOz、LixMn2O4、LixMn2-yMyO4(M是Na、Mg、Sc、Y、Mn、Fe、Co、Ni、Cu、Zn、Al、Cr、Pb、Sb、B中的至少一种,x=0~1.2、y=0~0.9、z=2.0~2.3)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成分的化合物。这里,上述的x值表示充放电开始前的值,就是说,表示在制作合剂的那一时刻材料含的锂组分,其在充放电过程中伴随锂离子的吸收、放出而进行增减。
除去上述钴酸系材料或锰酸系的活性物质之外,还可以使用过渡金属硫族化物、钒氧化物及其锂化合物、铌氧化物及其锂化合物、使用有机导电物质的共轭系聚合物、Chevril相化合物等的其它正极活性物质。此外,也可以把多种不同的正极活性物质混合起来使用。对正极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没有什么特别限制,理想的是粒径为1~30微米。
此外,作为负极活性物质材料,除去金属锂之外,作为理想的材料还可以使用含有从可以吸收、放出锂的热解炭类、沥青焦炭、针状焦炭、石油焦炭等的焦炭类、石墨类、玻璃状炭类、用适当的温度烧结苯酚树脂或呋喃树脂等使之碳化所得到的有机高分子烧结体、碳纤维、活性炭等的碳素材料、聚乙炔、聚吡咯、多并苯等的聚合物类、从Li4/3Ti5/3O4、TiS2等的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或过渡金属硫化物构成的集合中选出的至少一种的单体或化合物。
其中碳素材料是合适的,例如若使用(002)面的晶面间距为0.340nm以下的石墨,可以得到高的能密度。上述材料还可以是混合使用1种或2种以上的材料。
上述正极和负极的活性物质材料,与导电性材料和粘接剂一起进行混合搅拌,制作活性物质材料的合剂,涂敷和填充到正极用集电体3和负极用集电体5上。
在合剂中使用的正极用导电性材料,可以广泛使用在所使用的正极材料的充放电电位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电子导电性材料。例如,可以把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等的石墨类、乙炔黑、Ketzen炭黑、管道黑、炉黑、灯黑、热炭黑等的炭黑类,碳纤维、金属纤维等的导电性纤维类、氟化炭、铜、镍、铝、银等的金属粉末类、氧化锌钛酸钾等的导电性金属须类、氧化钛等的导电性金属氧化物或聚亚苯基电介质等的有机导电性材料等单独地或混合地使用。在这些导电剂中,人造石墨、乙炔黑和镍粉末是特别理想的。
上述导电剂的添加量虽然没什么特别限制,但是理想的是1~50重量%。特别是为了平衡容量和特性,特别理想的是1~30重量%。碳或炭黑的最佳量是2~15重量%。
在负极用合剂中使用的导电性材料,可以广泛地使用电子导电性的材料。例如鳞片状石墨等的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等的石墨类、乙炔黑、Ketzen炭黑、管道黑、炉黑、灯黑、热炭黑等的炭黑类,炭素纤维、金属纤维等的导电性纤维类、氟化碳、铜、镍、铝、银等的金属粉末类、氧化锌、钛酸钾等的导电性金属须类、氧化钛等的导电性金属氧化物或聚亚苯基电介质等的有机导电性材料等单独地或混合地使用。其中,特别理想的是人造石墨、乙炔黑和碳纤维。
对上述导电性材料的添加量虽然没有特别限制,但是理想的是1~50重量%。特别是考虑到容量和特性,特别理想的是1~30重量%。此外,在本发明的负极活性物质层6中,由于碳素类本身具有电子导电性,故即使不重新添加导电剂也会作为负极起作用。
正极和负极在合剂中除上述导电剂之外,都可以根据需要使用粘接剂、填充剂、离子导电剂和其它的各种添加剂。
填充剂是一种增强剂,在所构成的电池中以纤维状的形态使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材料。通常可以使用聚丙烯、聚乙烯等的烯烃系聚合物、玻璃和碳等的纤维。填充剂的添加量虽然没有特别限制,但理想的是0~30重量%。
作为离子导电剂,虽然也可以与用来形成电极覆盖层的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相同的离子导电剂,但是也可以使用与之不同的非水且离子导电性材料。
上述诸材料的混合物与水或有机溶剂进行混合搅拌作成浆状使用是适宜的。合剂用常规方法分别填充到正极用集电体3和负极用集电体5上,进行干燥,形成正极1的活性物质层4和和负极2的活性物质层6。
对于正极用集电体3,可以使用在要使用的正极材料的放电电位下不发生化学变化的电子导电性材料。例如,作为材料除可以使用不锈钢、铝、钛、碳素、导电性树脂等之外,还可以使用对铝或不锈钢材料用炭或钛进行表面处理的材料。其中,铝或铝合金重量轻且导电性优良,是理想的材料。
这些材料表面氧化后再使用,进行向表面赋予凹凸的加工也是理想的状态。形状除箔状外,还可以使用薄膜、薄片、网状、多孔金属板、板条、多孔体、发泡体、纤维群、无纺布的成形体等。厚度虽然没有特别限制,但是理想的是1~500微米。
另一方面,作为负极用集电体,条件是在所构成的电池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电子导电性材料。例如,作为材料除可以使用不锈钢、镍、铜、钛、碳素、导电性树脂等之外,还可以是在铜或不锈钢的表面上用碳或镍进行表面处理后使用。铜或铜合金是导电性优良、负极用合剂的涂敷性优良的理想材料。这些材料可以在表面氧化或通过表面加工在表面上形成凹凸后使用。形状除箔状外,还可以使用薄膜、薄片、网状、多孔金属板、板条、多孔体、发泡体、纤维群的成形体等多种多样的形态。厚度虽然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可以使用1~500微米的负极用集电体。
下面,说明作为本发明的主要构成要素的电极覆盖层9的材料。对于电极覆盖层9的材料当然要求对水是不溶性的,不溶解于水溶液系电解质或不发生化学反应。作为基本要件,应是非水的,应是锂离子导电体,正极和负极的活性物质材料应是可以提供吸收、放出锂离子的环境的材料。作为适合于上述条件的理想的材料,可以举出使锂盐溶解到从聚醚、聚胺、多硫化合物、聚醚共聚体、聚醚交联体、具有聚醚侧链的梳状高分子中选择的1种以上的高分子中得到的离子导电性高分子。
其中,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可以举出在高分子的侧链上具备锂盐的离子导电性化合物,和具有碳-碳双键的化合物与锂甲硅烷酰胺化合物的混合物。作为锂甲硅烷酰胺化合物可以使用锂双(三甲基甲硅烷酰胺)化锂、双(三乙基甲硅烷酰胺)化锂。此外,作为具有碳-碳双键的化合物,可以举出甲基丙烯腈、丙烯腈、丙烯酸、异丙烯酸、马来酸、衣康酸、乙烯基丙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正丁酯、异丙烯酸甲酯、异丙烯酸乙酯、异丙烯酸羟甲酯、乙烯基蚁酸、乙烯基乙酸、丁二烯、碳酸亚乙烯酯、碳酸乙烯乙酯、碳酸二乙烯乙酯等。除此之外,只要是具有碳-碳双键的化合物,也可以另外聚合起来使用。
在上述的电极覆盖材料中,可以根据需要与防水性的粘接剂和有机溶剂混合使用。上述材料理想的是在浆状的状态下涂敷到正极1和负极2的表面上形成电极覆盖层9。本发明的功能,由于是在正极1和负极2不与水溶液系电解液接触的条件下才成立,故只要是把水溶液系电解液含浸于隔板内而不是游离于外部的构成都可以,不一定把电极全体都覆盖起来。仅仅在与正极1和负极2相向的表面上设置电极覆盖层9,将电极与水溶液系电解液隔离的构成,具有与本发明同样的功能,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构成中。
其次,说明水溶液系电解液。水溶液系电解液可以把锂盐溶解到水中进行调制。作为条件,对于锂盐要求可溶于水、导电性优良、且与极板覆盖层不进行反应,作为溶解于水的理想的锂盐,可以举出(CF3SO2)2NLi、(C2F5SO2)2NLi、双(1,2苯基二油酸(2-)-O,O′)硼酸锂、2(2,3-萘二油酸(2-)-O,O)硼酸锂、2(2,2′-联苯二油酸(2-)-O,O′)硼酸锂、双(5-氟二油酸-1苯磺酸(2-)-O,O′)硼酸盐、LiPF6、LiSbF6、LiAsF6、LiBF4、过盐酸锂(LiClO4)、氯化锂(LiCl)、溴化锂(LiBr)、氢氧化锂(LiOH)、硝酸锂(LiNO3)和硫酸锂(LiSO4)等。
极板群的构成为在具备电极覆盖层9的正极1和负极2之间,配备多孔体的隔板,将它插入到电池容器11内,向电池容器11内提供水溶液系电解质。提供水溶液系电解质的方案,可以任意采用合并下述任何一个方案的方法。这些方法是如上所述把极板群插入到电池容器11内之后再注入的方法、含浸于多孔体的隔板10内的方法、以及与凝胶化剂一起进行混合搅拌,夹于两电极的电极覆盖层9的表面之间,使之代替隔板10的层的方法。
正极用集电体和引线的连接和露出部分的绝缘覆盖,可以在把电极插入电池容器前的任意时刻进行。
另一方面,电池容器11,可以广泛地采用聚丙烯、ABS、聚乙烯、环氧树脂等的轻量树脂材料,根据需要还可以使铝或钛等的金属叠层后使用。
在完成上述电池构成后,对电池容器先临时封口,经由初次充电或检查等必要的工序后,对电池容器进行封口。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是一种特征在于由具备可以吸收、放出锂离子的活性物质材料的正极和负极,和由覆盖两极的非水溶性且离子导电性的高分子固体电解质构成的电极覆盖层和存在上述两极的电极覆盖层之间的水溶液系电解液构成的锂二次电池,是一种尽管具有水溶液系电解液,但却提供与使用非水电解质的现有的锂二次电池同样高的电池电压的安全性优良的电池。
下面,用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电池的功能。
实施例1将作为正极用活性物质材料的85重量%的钴酸锂粉末、作为导电剂的10重量%的炭素粉末、作为粘接剂的5重量%的聚偏氟乙烯树脂进行混合,使它们分散到脱水后的N-甲基吡咯烷酮中制作浆液状态的正极用合剂。作为正极用集电体3使用铝箔,把上述正极用合剂涂敷到其上边,干燥后进行压延,制作正极板。
另一方面,将作为负极用活性物质材料的75重量%的人造石墨粉末、作为导电剂的20重量%的炭素粉末、作为粘接剂的5重量%的聚偏氟乙烯树脂进行混合,使它们分散到脱水后的N-甲基吡咯烷酮中制作浆液状态的正极用合剂。负极用集电体5使用铜箔,把上述负极用合剂涂敷到其上边,干燥后进行压延,制作负极板。
作为电极覆盖层用的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将分子量为100.117的丙烯酸乙基2.002g,分子量为167.330的双(三甲基甲硅烷酰胺)化锂(Libis-trimethylsilyamido)3.3466g在露点-30℃以下的干燥气氛下进行30分钟搅拌混合来制作。其次,用刮浆刀法把上述离子导电性高分子固体电解液涂敷到正极和负极的表面上,在干燥气流中进行聚合形成电极覆盖层。
接着,把引线连接到上述极板的集电体上,用环氧树脂把集电体和引线的露出表面绝缘覆盖起来之后,使用上述高分子固体电解质覆盖起来的1块正极和2块负极中间夹着聚乙烯制作的隔板进行对置,使正负两极的引线从电池容器中突出出来,收纳在用铝进行叠层的聚乙烯制作的电池容器中去。
另一方面,制作1.25M的三(五氟化乙烷)磺酸亚酰胺锂(bis-tripentafluoroethane sulfonate imido lithiam)水溶液,作为水溶液系电解液,注入到上述电池容器中,对铝叠层电池容器密封,制作设计容量为120mAh的本申请的锂二次电池。
实施例2作为形成电极覆盖层的材料,使用将四氟硼酸锂溶解到可用化学式[O(CH2)(CH2)OCO(CH2)mCO]n(m,n为正整数)表示的聚醚中得到的离子导电性的高分子固体电解质,除了水溶液系电解液使用1.5M的四氟硼酸锂水溶液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锂二次电池。
其次,为了弄清楚作为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的电池的功能,把在上述中制作的电池的充电终止电压定为4.1V,把放电终止电压定为3.0V,用相当于设计容量为120mAh的0.1C的12mA的电流进行放电试验。
图2示出了这时的充放电电压的变化。由于上述2个实施例中的电池表示出大体上相同的特性,故在图中示出了实施例1的电池的特性作为代表例。由该图可知,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尽管使用的是水溶液系电解液,但是仍稳定地表现出大于3V的高放电电压。此外这些电池,由于中间存在着与现有的非水电解质相比离子的移动阻力大幅度地减小的水溶液系电解液,故与非水电解质系锂二次电池比,表现出优良的电压特性。此外,还得知放电容量可以得到从活性物质的重量理论计算出来的约120mAh的容量。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虽然作为离子导电性的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示出的是由丙烯酸乙酯和双(三甲基甲硅烷酰胺)化锂构成的共聚体即高分子,和以用化学式[O(CH2)(CH2)OCO(CH2)mCO]n表示的聚醚的高分子为骨架,向其中混合进四氟硼酸锂的高分子固体电解质,但是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也可以使用其它的非水溶性的离子导电性高分子固体电解质,而且它们的成分也是任意的。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基本构成要素的正极用活性物质材料、负极用活性物质材料、电极覆盖层、水溶液系电解液的材料,也不限于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说的材料,可以将作为理想形态已说明各材料进行组合。此外,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的构成,限于形成存在有电极的基本构成,该电极与高分子固体电解质接连且用高分子固体电解质与水溶液系电解液进行隔离,也并不受限于本实施例的形态。
此外,电池的形状,除去本实施例那样的电池容器形状之外,硬币式、纽扣式、薄片式、积层式、圆筒式、扁平式,矩形式等是任意的。
如上所述,本发明是一种使用安全的水溶液系电解液,同时可以实现与使用非水电解质的现有的锂二次电池相当的高电压和优良的充放电特性的二次电池,可以作为电动汽车、混合电动汽车、助力自行车、电池等的动力用电源、家用小型电力储存设备、便携式信息终端、移动电子设备等等的各种电源广泛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锂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部分具备可以吸收、放出锂离子的活性物质的正极和负极;覆盖两极的非水溶性的、离子导电性的高分子固体电解质构成的电极覆盖层;和夹上述两极的电极覆盖层之间的水溶液系电解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高分子固体电解质,是把锂盐溶解到从由聚醚、聚胺、多硫化合物、聚醚异分子聚合物、聚醚交联体、具有聚醚侧链的梳状高分子构成的集合中选出的1种以上的高分子中得到的离子导电性高分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高分子固体电解质是在高分子侧链上具有锂盐的离子导电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其特征是高分子固体电解质是具有碳-碳双键的化合物与锂的甲硅烷酰胺化合物的混合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正极含有从LixCoO2、LixNiO2、LixMnO2、LixCoyNi1-yO2、LixCoyNi1-yO2、LixNi1-yMyO2、LixMn2O2、LixMn2-yMyO2构成的集合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其中M是Na、Mg、Sc、Y、Mn、Fe、Co、Ni、Cu、Zn、Al、Cr、Pb、Sb、B中的至少一种,x=0~1.2、y=0~0.9、z=2.0~2.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其特征是负极含有从由金属锂、可以吸收和放出锂的热分解炭类、焦炭类、石墨类、玻璃状炭类、有机高分子烧结体、碳纤维、活性炭等的碳素材料、聚乙炔、聚吡咯、多并苯等的聚合物、从Li4/3Ti5/3O4、TiS2等的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或过渡金属硫化物构成的集合中选出的至少一种。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没有着火或爆炸危险的使用安全的水溶液系电解液的可以得到3V以上高电压的锂二次电池。本发明的电池,包括:具备吸收和放出锂离子并显示出高电势的活性物质材料的正极、具备显示出低电位的活性物质材料的锂离子导电性的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和水溶液系电解液。且上述正极和负极,用离子导电性的高分子固体电解质覆盖,与水溶液系电解液通过上述电极覆盖层进行隔离。
文档编号H01M4/58GK1319263SQ00801558
公开日2001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00年7月4日 优先权日1999年8月6日
发明者岩本和也, 尾浦孝文, 中西真二, 上田敦史, 越名秀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