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电线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4803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同轴电线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同轴电线的连接器。


图1、图2、图3所示,常用的同轴电线连接器A包括有一胶心2、一前金属盖3、一后金属盖4、至少一前端子5及至少一后端子5’。
上述胶心2包含有一胶座本体21,该胶座本体顶部设成凹空部22,且该胶座本体21设有至少一前端子槽23及至少一后端子槽24,该胶座本体21前部形成有一高出之壁体25 。
上述前端子6具有一对弹性夹片51,该对弹性夹片51顶部弯折成一水平部52后,再继之垂直弯折成一直焊接部53,该对弹性夹片51装设于胶心2之前端子槽23,供与其他连接器之公端子(图中未示)插合之用,直焊接部53则供与同轴电线1之蕊线11焊接之用。
而上述后端子5’具有与前端子5完全相同之构造,即具有一对弹性夹片51’,该对弹性夹片51’顶部弯折成一水平部52’后,再继之垂直变折成一直焊接部53’,只是在装设该后端子时,其装设方向与前端子之装设方向前后相反而已。与上述相同,该对弹性夹片51’装设于胶心2之后端子槽24,供与其他连接器之公端子插合之用。在后端子5’装设于后端子槽24时,后端子5’之直焊接部53’是维持与前端子5之直焊接部53相同的轴线位置,长期整齐焊接同轴电线1之蕊线11;前端子5及后端子5’之总合数量与整排同轴电线1之根数相对应。
上述前金属盖3及后金属盖4均为一盖体,在上述端子5,5’及同轴电线1装设于胶心2内并彼此焊接完成后,分别将前金属盖3及后金属盖4盖固于胶心2之前部及后部,并转向延伸共同覆盖于该胶心2之顶部,同时,前、后金属盖3、4之一部分接触到同轴电线1之接地片15,然后将其焊接,而将其接地。
依上述之构造,同轴电线1之蕊线11即可经由该常用连接器A之端子5,6’而与其他公端连接器插合接触使用。
然而上述常用连接器A,其构造上有如下缺点(一)其前端子5(含后端子5’)由下至上设成一对弹性夹片51、水平部52、以及直焊接部53之构形,而以该直焊接部53作为该端子与同轴电线1之蕊线11的焊接部位,此种垂直焊接的方式,在焊接施作上较为不便,而且易受胶座本体21侧壁之阻碍;(二)其前端子一对弹性夹片51之内突夹点51a位于同高位置,因此,在与公端连接器插合使用时,其接触到公端子之机会仅有一次而已,其接触的稳定性不高,再加之若其中一夹片稍予变形,则更影响其接触质量,甚至造成接触不良;(三)前金属盖3或后金属盖4并未设有焊接导口之设计,在前、后金属盖与同轴电线1之接地片15之间欲作接地焊接时,不容易将焊锡导入于该焊接部位,造成其焊接施作上之不便;(四)其胶心2内部并未设有用以排置同轴电线1之槽道设计,在数根同轴电线置于该胶心之凹空部22以待焊接时,同轴电线无法整齐列置,无法确实定位,因而无法自动化焊接,必须以人工逐一焊接,且相临间之同轴电线容易互有搭线之情况发生;(五)在欲插合或拔取连接器时,应以手握该连接为宜,但使用者有时因不知或不注意而直接以手握同轴电线1之势拔取该连接器时,其拉拔之作用力会反应在该同轴电线1之蕊线11与端子5、5’焊接之部位,而该蕊线细微相当脆弱,因而容易造成该蕊线11自该焊接部位断损,且不易自知。
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一胶心、一前金属盖、一后金属盖、至少一前端子、至少一后端子、以及一拉带,其中,该胶心包含有一胶座本体,该胶座本体顶部设成凹空部,并于该胶座本体顶面设有数个突条,于其间形成数个沟槽,以供整齐定位地排置同轴电线之蕊线,胶座本体设有至少一前端子槽及至少一后端子槽;该前、后端子各设有一对弹性夹片及平焊接部,各对弹性夹片分别插固于胶心之前、后端子端,该平焊接则位于胶心之沟槽内并与同轴电线之蕊线相焊接;前金属盖及后金属盖分别固定于胶心之前部及后部,并延伸覆盖胶心之顶部,其中一金属盖设有焊接导口,可方便金属盖与同轴电线接地片间之接地焊接,后金属盖顶部设有拉带为向外延伸,在拔取连接器时,能避免蕊线受力,而保护蕊线避免受损。
图2为常用同轴电线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3为常用同轴电线连接器的一对前后端子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胶心与同轴电线的组合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端子的立体外观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对前后端子并列的立体外观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上述胶心6包含有一胶座本体61,该胶座本体61顶部设成凹空部62,胶座本体61顶面设有数个等间隔排列之突条63,于突条间即形成有数个沟槽64呈横向延伸,胶座本体61垂直方向设有至少一前端子槽65及至少一后端子槽66,胶座本体61前后部分别设有前插槽67及后插槽68,以供分别插置前金属盖7及后金属盖8,胶座本体61前后及侧边各适当位置设有结合扣69或结合孔60,供分别扣固前后金属盖相对位置所设之结合孔或结合扣。
上述前端子9设有一对弹性夹片91,该对弹性夹片91顶部水平弯折成平焊接部92,该对弹性夹片91之相临内侧各设有内突夹点91a,该等内突夹点位于不同高度位置。
上述后端子9’具有与前端子9完全相同之构造,即,设有一对弹性夹片91’,该对弹性夹片91’顶部水平弯折成平焊接部92’,该对弹性夹片91’之内突夹点91a’,位于不同高度位置,但是,该后端子9’之装设方向与前端子9前后相反。
上述前金属盖7为一盖体71,其前部及两侧部各适当位置各设有结合孔72或结合扣73。
上述后金属盖8为一盖体81,其前部及两侧部各适当位置各设有结合孔82或结合扣83,该后金属盖8顶部临近于前金属盖7之一侧边形成有一焊接导口84,于该金属盖8顶部装设有一拉带10,其装设结构可为任何可行之方式,如图7所示,于该后金属盖8顶部约中央部位设有一凹穴85,该凹穴85内设一夹固片86,以夹固该拉带10之一端,拉带10之另端则向外延伸。或如图8所示,于该于金属盖8顶部适当位置设有两穿孔87,拉带10穿固于该等穿孔后向外延伸。
在连接器B组合时,是将前端子9及后端子9’以其一对弹性夹片91、91’分别插装于胶心6之前端子槽65及后端子槽66,端子9、9’之平焊接部92、92’则位于胶心之沟槽64内;之后, 将整排同轴电线1之各蕊线11排置于胶心6之各沟槽64,并与位于沟槽64内之各端子9之平焊接部相焊接;然后,将上金属盖7及下金属盖8分别插装于胶心6之前部及后部的前槽67及后槽68,前、后金属盖7、8之各结合孔72、82或结合扣73、83与胶座本体61之各结合扣69或结合孔60相扣固,而后金属盖8之顶部覆盖胶心之顶部,同时,前、后金属盖7、8之一部分接触到同轴电线之接地片15,且由后金属盖8之焊接导口84予以焊接施作而将该同轴电线1接地;最后,将拉带10夹固或穿固于后金属盖8之顶部后向外延伸。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一)前端子9(含后端子9’)设成一对弹性夹片91及平焊接部92之构造,而以其平焊接部作为与同轴电线1蕊线11之焊接部位,此种水平焊接施作较为简便,且不受胶座本体之阻碍。
(二)前端子一对弹性夹片91之内突夹点91a是位于不同高之位置,在与公端连接器之公端子插合使用时,可增加与该公端子相接触之机会,增加其接触之稳定性。
(三)在前、后金属盖与同轴电线1之接地片15之间施作接地焊接时,可由后端子8之焊接导口83轻易地添加锡料及进行焊接作业,其焊接施作极为简便。
(四)其胶心6之胶座本体61顶面设有用以整齐排置同轴电线1的沟槽64,在数根同轴电线置于该胶心之凹空部62以待焊接时,以沟槽可将同轴电线1之各蕊线11整齐列置,使蕊线确实定位,因而可采用自动化焊接,且相临间之蕊线不易有互相搭线之情况发生。
(五)在以手握同轴电线1之势拔取连接器时,会同时握住到拉带10,其拉拔之作用力直接反应在该拉带与后金属盖7之结合部位,即会直接反应在该后金属盖之顶部,而拉带及后金属盖具有较强之机械性抗拉强度,避免上述拉扯力反应在同轴电线1之蕊线11与端子9、9’焊接之部位,避免造成该蕊线11自该焊接部位断损。
请参阅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其前金属盖7及后金属盖8分别盖固于胶心6之前部及后部之后,再共同向前延伸,并夹持及接触横向排置不同轴电线1的接地片15,使整体连接器呈卧式型态,即同轴电线方向及连接器插接方向互呈垂直,以适应卧式场合所需。
权利要求1.一种同轴电线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胶心,该胶心包含有一胶座本体,该胶座本体顶部设成凹空部,胶座本体顶面设有数个等间隔排列之突条,于突条间形成有数个沟槽呈横向延伸;该胶座本体垂直方向设有至少一前端子槽及至少一后端子槽;且该胶座本体前后部分别设有前插槽及后插槽;至少一前端子,该前端子设有一对弹性夹片,该对弹性夹片顶部水平弯折成平焊接部,该对弹性夹片插置于胶心之前端子槽,该平焊接部则位于胶心之沟槽内,并与同轴电线之蕊线相焊接;至少一后端子,该后端子设有一对弹性夹片,该对弹性夹片顶部水平弯折成平焊接部,该对弹性夹片插置于该胶心之后端子槽,该平焊接部则位于胶心之沟槽内,并与同轴电线之蕊线相焊接,该蕊线与前端子所焊接之蕊线相间隔;一前金属盖,为一盖体,其插固于胶心前部之前插槽;一后金属盖,为一盖体,其插固于胶心后部之后插槽,并覆盖胶心之顶部,后金属盖及前金属盖之一部分与同轴电线之接地片相接触;一拉带,其装设于上金属盖并向外延伸。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电线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金属盖顶部约中央部位设有一凹穴,该凹穴内设一夹固片,该夹固片夹固拉带之一端,拉带之另端则向外延伸。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电线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金属盖顶部适当位置设有两穿孔,拉带穿固于该穿孔后向外延伸。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同轴电线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金属盖顶部临近于前金属盖之一侧边形成有一焊接导口。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电线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端子及后端子之一对弹性夹片的内突夹点位于不同之高度位置。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电线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胶心之该胶座本体的前后及侧边各适当位置各设有结合扣,而前金属盖及后金属盖与该结合扣之相对位置则设有结合孔,而相互扣合。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电线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胶心之胶座本体的前后及侧边各适当位置各设有结合孔,而前金属盖及后金属盖与该结合孔之相对位置则设有结合扣,而相互扣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同轴电线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有一胶心、一前金属盖、一后金属盖、至少一前端子、至少一后端子、以及一拉带为依序组装,其中,该胶心包含有一胶座本体,该胶座本体顶部设成凹空部,并于该胶座本体顶面设有数个突条,于其间形成数个沟槽,以供整齐定位地排置同轴电线之蕊线,胶座本体设有至少一前端子槽及至少一后端子槽;该前、后端子各设有一对弹性夹片及平焊接部,该各对夹片分别插固于胶心之前、后端子槽,该平焊接则位于胶心之沟槽内并与同轴电线之蕊线相焊接;前金属盖及后金属盖分别固定于胶心之前部及后部,并延伸覆盖胶心之顶部,其中一金属盖设有焊接导口,可方便金属盖与同轴电线接地片间之接地焊接,后金属盖顶部设有拉带为向外延伸,在拔取连接器时,能避免蕊线受力,而保护蕊线避免受损。
文档编号H01R13/46GK2572572SQ0224616
公开日2003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17日
发明者胡宇栋 申请人:胡宇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