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充式电池互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9481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充式电池互充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充式电池互充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科技的进步带动社会繁荣,也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而日常生活中人们最常用到的便是电,电带给人们多方面的便利,最常见到的便是使用在家电用品或电动脚踏车等等,有些家电用品及电动脚踏车均会内置有直流电源的电池,就以电动脚踏车及笔记本电脑而言,常因外出时须依靠内置的电池组供给负载电力,而造成电池电量会因使用时间而逐渐短少,此时当电池到达电量不足的状态时即会造成电动脚踏车及笔记本电脑无法正常运作的情形,而令使用者于使用上造成困扰,所以一般使用者均会携带备用电池,加以延长其使用的时间,如此一来,虽可降低无电可用的困扰,但电池的重量不轻,若要随时携带备用电池,还要经常针对此两组电池各别作电量的检测,而对电量不足的电池进行充电的动作,亦是不便,且备用电池于长时间未被使用到,其电量仍会因环境的温度或湿度而逐渐减少,故其所存在的问题仍然无法有效解决,而如何有效将上述发生的情事予以避免,乃为各产业界与相关业者的努力与发展的方向。
有鉴于此,本创作人遂以从事该行业多年的经验,并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积极研究改良,且针对携带式电池组如何延长其电源使用的时间加以追根究底,遂有本实用新型可充式电池互充装置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可充式电池互充装置,该可充式电池互充装置可分别对第一电池组及第二电池组做电量的自动检测并针对电量不足的电池组进行充电的动作以及自动切换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供给负载电源的动作,进而使能源循环使用,达到长时间续电的效能,避免临时断电或电量不足所导致的困扰。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是由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可充式电池互充装置,其特征是一第一电池组,为可充式电池与供电互充控制系统一端接设;一第二电池组,为可充式电池与供电互充控制系统一端接设;供电互充控制系统,包括一充电器、一电源转换器及一继电器,该电源转换器为一直流转交流的单向装置,而供电互充控制系统两端分别与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接设,另端则接设主负载;藉由供电互充控制系统而可侦测第一电池组及第二电池组的电量,并针对电量不足的电池组予以充电并同时切换足电量的电池组供给主负载使用的控制,进而达到能源回收循环使用并延长续电时间。
除上述必要技术特征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补充如下技术内容该主负载为电动脚踏车、或电动汽车、或各类资讯产品、或家电用品。该第一电池组及第二电池组可充式电池为锂电池、或铅锌电池、或镍氢电池或铅酸电池。
该电源转换器为直流转交流及直流转直流的单向装置。该供电互充控制系统亦设定第二电池组为充电的备用电池,而当第一电池组电量使用减少到一定量时,此时第二电池组即持续针对第一电池组进行充电的动作,以达到同样效果的延长续电熊力。
该充电器依据可充式电池容量,充电时间需求而配合设计,CI端为直流电任何电压值或交流电任何电压值.继电器AC端可依据充电器的型式而配合设计为直流电任何电压值或交流电任何电压值。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可充式电池互充装置可分别对第一电池组及第二电池组做电量的自动检测并针对电量不足的电池组进行充电的动作以及自动切换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供给负载电源的动作,进而使能源循环使用,达到长时间续电的效能,避免临时断电或电量不足所导致的困扰。
有关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例举较佳安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方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先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可充式电池互充装置,其是包括一第一电池组10、一第二电池组20、供电互充控制系统30及主负载40所构成,藉由供电互充控制系统30而可侦测第一电池组10及第二电池组20的电量,并针对电量不足的电池组予以充电并同时切换足电量的电池组供给主负载40使用的控制,进而达到能源回收循环使用并延长续电时间的目的。
请参阅图1、2所示,该第一电池组10及第二电池组20为可充式的电池(锂电池、铅锌电池、镍氢电池、铅酸电池等等),及分别与供电互充控制系统30接设,该供电互充控制系统30则包括一充电器301、一电源转换器302及一继电器303所组成,且该电源转换器302为一直流转交流的单向装置,而供电互充控制系统30的另端则接设主负载40,该主负载40为电动脚踏车、电动汽车、各类资讯产品及家电用品等等,藉由上述装置而可获致两组电池组中的第一电池组10在供应电源给主负载40使用的同时,并提供部分电力给第二电池组20充电使用,因第一电池组10及第二电池组20为可充式电池,其充电电流为总储存电量的十分的一至十分的三(0.1C-0.3C),只要此二组可充式电池组于正常充放电的状态下,则可持续不断地互充与供给电源给主负载40使用,当第二电池组20电源充至一定程度后,即由供电互充控制系统30侦测自动停止充电,反之,当第一电池组10电量不足时,即藉由供电互充控制系统30侦测,自动切换使用第二电池组20的电源供电,此时第二电池组20在供应电源给主负载40使用的同时,亦提供部分电力给第一电池组10充电之用,如此可反覆循环数个周期,达到长期持续供电的目的,而避免临时用电或断电之虞。
请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可充式电池互充装置,于第一电池组10及第二电池组20为完全全新的状态下,则需针对第一电池组10及第二电池组20充电,此时供电互充控制系统30内的继电器303的AC端则与市电(交流电压110V)接通,继电器303AO端则连接到充电器301CI端,在此同时,充电器301CO端连接到第一电池组10的BA端与第二电池组20的BB端同时进行充电,当第一电池组10与第二具电池组20完成充电程序时,则将继电器303AC端从市电电源移除,此时充电器301CI端则连接到直流转交流的电源转换器302的IO端,即可启动可充式电池互充功能。
其中,该充电器301可依据可充式电池容量,充电时间需求而配合设计,且充电器301CI端可为直流电任何电压值或交流电任何电压值,继电器303AC端则可依据充电器301的型式而配合设计为直流电任何电压值或交流电任何电压值。
再者,利用可充式电池互充装置将供电能源交互充放使用,当第一电池组10的BA端连接到主负载40LO端时,同时也与直流转交流的电源转换器302的II端相连接,此时充电器301的CO端则连接到第二电池组20的BB端进行充电的动作;当第二电池组20BB端连接到主负载40的LO端时,同时也与直流转交流的电源转换器302的II端相连接,此时充电器301的CO端则连接到第一电池组10的BA端进行充电动作,藉此以达到电源循环使用的周期,而长时间续电。
为令使用者有多方的选择及功能全方位的强调,亦可藉由供电互充控制系统30调整第二电池组20为充电的备用电池,而当第一电池组10电量使用减少到一定量时,此时第二电池组20即持续针对第一电池组10进行充电的动作,以达到同样效果的延长续电能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可充式电池互充装置,的确能藉由上述所揭露的构造,达到全效性的功效,且本实用新型申请前未见于刊物亦未公开使用,诚已符合新型专利的新颖、进步等要件。
但,上述所揭的附图及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非为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大凡熟悉该项技艺的人士,其所依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范畴,所作的其它等效变化或修饰,皆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可充式电池互充装置,其特征是一第一电池组,为可充式电池与供电互充控制系统一端接设;一第二电池组,为可充式电池与供电互充控制系统一端接设;供电互充控制系统,包括一充电器、一电源转换器及一继电器,该电源转换器为一直流转交流的单向装置,而供电互充控制系统两端分别与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接设,另端则接设主负载;藉由供电互充控制系统而可侦测第一电池组及第二电池组的电量,并针对电量不足的电池组予以充电并同时切换足电量的电池组供给主负载使用的控制,进而达到能源回收循环使用并延长续电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式电池互充装置,其特征是该主负载为电动脚踏车、或电动汽车、或各类资讯产品、或家电用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式电池互充装置,其特征是该第一电池组及第二电池组可充式电池为锂电池、或铅锌电池、或镍氢电池或铅酸电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式电池互充系统,其特征是该电源转换器为直流转交流及直流转直流的单向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式电池互充装置,其特征是该供电互充控制系统亦设定第二电池组为充电的备用电池,而当第一电池组电量使用减少到一定量时,此时第二电池组即持续针对第一电池组进行充电的动作,以达到同样效果的延长续电熊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式电池互充装置,其特征是该充电器依据可充式电池容量,充电时间需求而配合设计,CI端为直流电任何电压值或交流电任何电压值。继电器AC端可依据充电器的型式而配合设计为直流电任何电压值或交流电任何电压值。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可充式电池互充装置,特征是一第一电池组,为可充式电池与供电互充控制系统一端接设;一第二电池组,为可充式电池与供电互充控制系统一端接设;供电互充控制系统,包括一充电器、一电源转换器及一继电器,该电源转换器为一直流转交流的单向装置,而供电互充控制系统两端分别与第一电池组与第二电池组接设,另端则接设主负载;藉由供电互充控制系统而可侦测第一电池组及第二电池组的电量,并针对电量不足的电池组予以充电并同时切换足电量的电池组供给主负载使用的控制,进而达到能源回收循环使用并延长续电时间。
文档编号H01M10/44GK2569355SQ02254210
公开日2003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12日
发明者温鸿志 申请人:温鸿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