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2064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计算机及网络通信设备中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现有技术可参阅1980年7月1日公告的美国专利第4,210,376号、1987年10月6日公告的美国专利4,698,025号及2000年9月12日公告的美国专利第6,116,963号,上述现有技术中所揭示的连接器中导电端子均为自连接器后部组装在绝缘本体上,亦即导电端子均包括定位部、设于定位部一端的焊接部、设置于定位部相对另一端的连接部及设于连接部末端并向定位部弯折的接触部。同时,为导电端子可靠地与对接插头弹性接触,接触部至绝缘本体顶壁之间必须设置一空间,因此接触部相对连接部必须以一锐角弯折设置。但是,此种设计的缺陷在于导电端子需经二次弯折,因此对端子材料的延展性及模具的结构及精度要求较高而不利降低材料及模具成本。再者,现有技术中为保证导电端子与对接插头可靠接触,导电端子接触部与连接部之间必须设置一倾角,如欲降低连接器高度,则接触部与连接部之间的倾角须相应减小,此可能导致接触部与连接部之间的机械强度降低而易于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及易于降低产品轮廓高度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其中绝缘本体前表面向内凹陷设有一收容空间,而绝缘本体底壁设有自前表面向内凹设并与上述收容空间连通的收容槽。导电端子包括延伸于收容空间的接触部、一延伸出绝缘本体外的焊接部及设于上述接触部与焊接部之间并收容与绝缘本体收容槽内的连接部,其中接触部与连接部呈钝角弯折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接触部与连接部呈钝角弯折设置且自绝缘本体前表面伸入收容空间内,因此导电端子相对现有技术结构简单而有利于简化制造工序及降低制造成本。再者,导电端子通过此种结构可利于降低产品高度而与电子产品轻、薄、短、小化趋势相符合。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包括绝缘本体10、组设于绝缘本体10内的导电端子11及包覆于绝缘本体10外的遮蔽壳体20。其中绝缘壳体10包括上、下相对之顶壁101与底壁102、连接顶壁101与底壁102的侧壁103与后壁104,所述顶壁101、底壁102、侧壁103及后壁104共同围设成收容插头连接器(未图标)的收容空间100。另外,顶壁101上设有一与插头连接器上相应构件(未图标)相配合的开槽105,而后壁104内壁面上设有一挡块106,所述挡块相对后壁104以一锐角延伸设置。再者,底壁102自绝缘本体10前表面向后壁104水平延伸设有若干凸字形收容槽107,且收容槽107上端与收容空间100相连通。遮蔽壳体20在现有技术中已揭示,此处不再赘述。
导电端子11包括一连接部110、自连接部110一端垂直弯折设置的焊接部112及自连接部相对另一端呈钝角弯折设置的接触部111。
组装时,导电端子11自绝缘本体10前表面组入,其中连接部110收容于绝缘壳体10的收容槽107内,而接触部111斜向上延伸至收容空间100内,其末端与绝缘壳体10挡块106的末端相抵接,所述挡块106末端的倾斜方向与角度分别与导电端子11的接触部111在自由状态时的弯折方向与角度相同,而焊接部112由连接部110延伸出绝缘壳体10前表面以与电路板(未图标)相焊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导电端子11的接触部111仅自连接部110一端呈钝角弯折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对端子材料及模具结构及精度要求不高,因此利于降低材料及模具成本。再者,导电端子11自绝缘本体10前表面组装入绝缘本体内,接触部111仅自连接部110一端呈钝角弯折设置,如电连接器1高度降低时仅需增大接触部与连接部之间的倾角,但此种方式并不降低接触部111与连接部110之间的机械强度,因此可克服现有技术中连接部与接触部在连接器高度降低时易于断裂的缺陷。
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壳体10后表面亦可设置成开口,而挡块106则自绝缘壳体10的顶壁101向下延伸设置;其次,导电端子11亦可采用表面焊接方式,即导电端子11焊接部112与绝缘本体10下表面平行设置。再者,导电端子11也可以与绝缘本体10整体成型制成。另外,绝缘本体10收容槽107也可垂直设置,而导电端子11的连接部110亦须垂直设置。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组设于绝缘本体中的若干导电端子,其中绝缘本体前表面向后延伸设有一收容空间;若干导电端子组设在绝缘本体上,包括与绝缘本体配合以定位该导电端子的连接部、自连接部一端延伸于上述收容空间的接触部及自连接部相对另一端延伸至绝缘本体外的焊接部,其特征在于导电端子自绝缘本体前表面组设于绝缘本体中,并且接触部与连接部呈钝角倾斜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在在收容空间底侧设有一底壁,底壁设有与上述收容空间相连通的收容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导电端子连接部呈水平设置,而收容槽也呈水平设置并呈凸字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导电端子连接部呈垂直设置,而收容槽也呈垂直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收容空间后端设有一挡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挡块末端的倾斜方向与与导电端子接触部处在自由状态时的弯折方向与角度相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收容空间后部设有一后壁,挡块自后壁凸出设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收容空间上侧设有一顶壁,而收容空间的设置为开口,所述档块自顶壁向下延伸设置。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用于计算机及网络通信设备中,包括有绝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其中绝缘本体前表面向内凹陷设有一收容空间,而绝缘本体底壁设有自前表面向内凹设并与上述收容空间连通的收容槽。导电端子包括延伸于收容空间的接触部、一延伸出绝缘本体外的焊接部及设于上述接触部与焊接部之间并收容与绝缘本体收容槽内的连接部,其中接触部与连接部呈钝角弯折设置,因此导电端子相对现有技术结构简单而有利于简化制造工序及降低制造成本。再者,导电端子通过此种结构可利于降低产品高度而与电子产品轻、薄、短、小化趋势相符合。
文档编号H01R24/58GK2582222SQ02286849
公开日2003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11日
发明者余宏基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