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用于连接金属支承件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连接金属支承件的装置。
背景技术:
这种类型的装置用来制造用于陈列台或一般的展示系统的支承系统。连接成一支承系统的支承件形成一展示板等可以安装在其上的台座或支架结构。展示板又用作招贴物、信息资料等等的安放面。此外在这种支承系统上通常安装有适当的照明系统。
已知支承系统具有通过由绝缘材料制成的连接模块连接的支承件。通常这种连接模块由塑料注射件组成。
这种支承系统的缺点是,不具有连贯(durchgehend)的接地。但是如果在支承系统上安装照明系统,这又是绝对必要的。
原则上这种连接模块可以由金属制成,以便建立要求的接地,但是这种连接模块令人无法接受地昂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地设计开头所述类型的装置,用这种装置以简单和经济的方法得到所连接的支承件的连贯的接地。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设想了权利要求1的特征。本发明优良的实施形式和适宜的改进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
按本发明的用来连接两个金属支承件的装置具有一连接模块,它具有一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基体,在基体上设有用来固定支承件的接纳部。在基体上设有导电的接触元件,借助于它导电连接固定在基体接纳部上的支承件。
按本发明的连接模块由由绝缘材料、特别是塑料注射件组成的基体组成。做成这样的连接模块可以经济地制造并可设计成不同形状,以便为单个支承件提供不同的连接可能性。连接模块一方面可以设计成这样,使得借助于一个连接模块可以相互同轴地顺序排列地连接两个沿一条直线分布的支承件。另一方面用连接模块可以实现两个支承件的互成角度的连接,其中固定在连接模块上的支承件特别是相互成直角布置。
这里连通至基体上的金属接通元件保证支承件连贯地接地。
这里支承件由导电的金属中空型材组成,中空型材最好由铝制成,其外壳面铝阳极氧化处理(eloxieren)。但是这种中空型材的端侧和内侧不进行铝阳极氧化处理从而形成金属接触面,用来建立由通过连接模块连接的支承件组成的支承系统的连贯接地的接通元件通到该接触面上。
接通元件在其安装到连接模块上时不需要附加的装配耗费而自动地固定在支承件的接触面上。这里接通元件特别有利地由插入连接模块基体的孔内的金属弹簧构成,这种金属弹簧突出于基体的界面,在将其固定在连接模块上时单个支承件的端面可以坐放在此界面上。设计成这样的接通元件保证固定在其连接模块上的两个支承件之间特别简单、可靠和经济的导电连接。
可选地或附加地接通元件也可以设有设在连接模块内的用来固定在一个支承件上的元件。这些元件由金属制成,并在相应各连接模块的绝缘基体内被引导。
这种实施形式特别适合于一个连接模块用来连接两个相互成直角布置的支承件的情况。
附图的简要说明下面借助于
本发明。附图表示图1a用来用一连接模块和一位于一第一终点位置的固定元件连接两个金属支承件的装置的第一实施例。
图1b按图1a的装置连同位于一第二终点位置的固定元件。
图2按图1a和1b的支承件的俯视图。
图3用来用一环形连接模块和一支承元件连接两个金属支承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例。
图4a按图3的装置的环形连接模块端侧的俯视图。
图4b按图4a的连接模块的侧视图。
图5按图3的装置的支承元件a)侧视图b)支承元件的横截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a和1b表示用来连接两个金属支承件1a、1b的装置的一第一实施例。支承件1a,1b由中空圆柱形铝型材组成,并且是一支承系统的组成部分。支承系统用来接纳展示板等。这样形成的整个系统构成一展示系统,特别是一陈列台。
在所示情况下支承件1a、1b相互成直角分布,并借助于一连接模块2相互连接。连接模块2具有一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基体2a。在所述实施例中基体2a由塑料注射件构成。
借助于连接模块2垂直延伸的支承件1a和第二个支承件1b这样地连接,使得第二支承件的纵轴沿水平方向分布。这里连接模块2的端侧形成一接触面,它形锁合地贴合在沿垂直方向分布的支承件1a外壳面的一个形成一接合/贴合面的区段上。
连接模块2具有一固定元件3和一操作元件4,它们设置在基体2a内。为了将连接模块2固定在支承件1a上,支承件1a内设一接纳孔5。
固定元件3由一基本上圆柱形的基段6和一连接在它前端上的固定头部7组成。固定头部7的直径大于基段6的直径,这样固定头部7侧向突出于基段6的外壳面之上。
接纳孔5由支承件1a壁上的一个孔15形成,使得接纳孔5连接至管状支承件1a内部的空腔。
如由图2所见,支承件1a壁的限定接纳孔5的边缘的壁区具有一锁孔形轮廓。这里锁孔形的接纳孔5具有一圆形接纳段5a,其直径大于固定头部7的直径。在接纳段5a的下边缘上连接一导向段5b,其宽度大于基段6的宽度,但是小于固定头部7的直径。
因此固定头部7可以通过接纳段5a插入支承件1a的空腔。接着使固定元件3向下降,使得基段6以其外壳面的一段位于导向段5b内。从而固定头部7在空腔内贴合在限定导向段5b的壁区的背面上,从而防止固定元件3从接纳孔5中脱出。
在基段6中加工出一槽8,它垂直于固定元件3的纵向贯穿基段。槽8在侧面由两个壁段限定,壁段平面的表面垂直于固定元件3纵轴取向,这些壁段与槽8的平面的底部成直角分布。
操作元件4基本上由一埋头螺钉9组成,从其下侧上伸出一偏心元件10。
埋头螺钉9具有一基本上圆柱形的形状,其中在外壳面上设置有埋头螺钉9的螺纹。
偏心元件10做成半圆柱形式,偏心元件10的外壳面的圆柱形部分沿埋头螺钉9的圆柱形外壳面的延长面分布。偏心元件10的外壳面的平面部分位于一埋头螺钉9的旋转轴线位于其中的一个平面内。偏心元件10可最好由一通用的埋头螺钉9通过这样的方法制造,即在埋头螺钉9的用于形成偏心元件10的下部区域内首先将螺纹铣掉,然后通过进一步铣削将这样形成的圆柱的一半除去。
如图1a和1b所示,固定元件3以其基段6在连接模块2的一个导向孔11内被引导。导向孔11具有一与基段6的直径相匹配的圆形横截面,使得基段无间隙地在导向孔11内被引导。导向孔11沿连接模块2的纵向分布在其对称轴上,并从连接模块2前端侧上的接触面处通出。这里固定头部7突出于该接触面之上。
此外在导向孔11内支承有一压簧12,其外径同样与导向孔11的直径相匹配。压簧12的前端贴合在固定元件3的后端上。压簧12的后端贴合在一在所示情况下由导向孔11的底部形成的止挡上。
固定元件3可沿纵向移动地支承在导向孔11内。这里固定元件3可借助于操作元件4在一第一和第二终点位置之间运动。
由埋头螺钉9构成的紧固元件部分在一螺纹孔13内移动。螺纹孔13的纵轴垂直于固定元件3纵轴沿连接模块2的横向分布。
其中螺纹孔13的上边缘在连接模块2的外壳面上通出。因此埋头螺钉9的上端在连接模块2的外壳面上露出,从而可以用一螺丝刀将螺钉9拧入螺纹孔13或从此螺纹孔中拧出。
螺纹孔13在其下边缘处通入导向孔11。其中偏心元件10突出于螺纹孔13的边缘,并伸入固定元件3的槽8中,这里槽8的长度和宽度都与操作元件4的直径相匹配。此外槽8的深度与偏心元件10的高度相匹配。
通过由压簧12施加在固定销栓上的压紧力将固定销栓的基段6的朝向压簧12的在侧面限定槽8的壁段压紧在偏心元件10上。由此形成操作元件4和固定元件3之间的作用连接,从而可以通过操作操作元件4使固定元件3纵向移动。
借助于操作元件4可以使固定元件3在一第一和第二终点位置之间移动。图1a表示固定元件3在其第一终点位置上。为此操作元件4的埋头螺钉9这样地拧入螺纹孔13,以使偏心元件10的外壳面的平面部分贴合在基段6的朝向压簧12的在侧面限定槽8的壁段上。由此固定元件3的固定头部7超出于连接模块2的接触面的超出量达到其最大值。
因此固定头部7可通过接纳孔5的接纳段5a插入支承件1a的内腔。然后使固定元件3下降,使得如图1a中所示固定元件3的基段6位于接纳孔5的导向段5b内。
这时支承件1a的壁的壁段的限定导向段5b的部分以小的间隙位于固定元件3的固定头部7和连接模块2的接触面之间。
为了将连接模块2固定在支承件1a上,借助于操作元件4将固定元件3移动到其第二个终点位置。为此将埋头螺钉9在螺纹孔13内拧到这样的位置,在这个位置偏心元件10外壳面的圆柱形部分贴合在固定元件3朝向压簧12的在侧面限定槽8的壁段上。在这种情况下固定头部7超出于连接模块2接触面的超出量取其最小值。这时这样选择超出量,使得支承件1a的限定接纳孔5的导向段5b的壁段以规定的压紧力夹紧在其固定头部7和接触面之间。从而建立连接模块2和支承件1a之间的力锁合的连接。
在连接模块2的基体2a背侧上设一柄14,第二支承件1b可套插在此柄上。其中第二个支承件1b的壳面与连接模块2的紧邻的壳面平齐地接合。
在连接模块2的基体2a内有一孔15,其中该孔15的一端在套装在柄14上的支承件1b的端侧上通出。孔15的第二个端部在操作元件4的埋头螺钉9在其中被引导的螺纹孔13上通出。在孔15内插入一金属弹簧16,它以规定在弹性张力一方面贴合在埋头螺钉9的外壳面上,另一方面贴合在支承件1b的端侧上。
固定元件3由金属制成并形成一第一接通元件。操作元件4同样由金属制成,并形成一第二接通元件,最后金属弹簧16形成一第三接通元件。通过这三个接通元件在第一和第二支承件1a和1b的金属表面之间形成贯通的导电连接,从而在它们之间存在连贯的接地。
图3表示用来连接两个金属支承件1a,1b的第二实施例。支承件1a,1b同样由中空圆柱形的铝型材组成。
在所示情况下此装置具有一带一环形基体2a以及一支承元件17的连接模块2。如由图3可见,用这种装置以同轴的布置顺序固定两个支承件1a,1b。
连接模块2的环形基体2a同样由塑料注射件制成。特别是如图4a和4b所示,连接模块2的基体2a由一中间件2b和两个连接在其端侧上的前面件2c组成。其中基体2a做成基本上是旋转对称的。此外基体2a做成镜像对称于一通过其中心的垂直于旋转轴线设置的镜像平面。前面件2c的外径分别小于中间件2b的外径。由此在中间件2b和每个前面件2c之间形成一圆环形凸台2d。
安装在连接模块2上的每个支承件1a,1b以其内壁形锁合地装在相应前面件2c的外壳面上。支承件1a,1b的端面紧密地贴合在紧邻的基体2a的圆环形凸台2d上。为了将支承件1a,1b固定在连接模块2上从相应前面件2c的外壳面上伸出平的卡锁条18,支承件1a,1b可卡锁在这些卡锁条上。
图3示出两个固定在连接模块2上的支承件1a,1b,其外壳面与中间件2b的外壳面平齐地接合,该中间件位于支承件1a,1b的端侧之间。
如由图3和4可见,连接模块2的基体2a与按图1a和1b的实施例类似地具有一孔15,一形成一接通元件的金属弹簧16分布在此孔内。孔15沿轴向贯穿基体2a的中间件2b,并在基体2a的圆形凸台上通出。
金属弹簧16的长度大于孔15的长度,因此当连接模块2未安装/空置时,金属弹簧16突出于孔15的两端。在支承件1a,1b套到连接模块2上时支承件的端侧紧密地贴合在基体2a的圆(环)形凸台2d上,并将金属弹簧16压入孔15内。从而使金属弹簧16以一个规定的弹簧张力位于支承件1a,1b的金属端面之间,由此使支承件1a,1b导电地相互连接。
如由图3所见,连接模块2套装在用来固定支承件1a,1b的位置的支承元件17上。支承元件17由塑料注射件制成,并且特别是如图5a和5b所示,在其整个长度上具有基本上不变的H形横截面,支承元件17的长度与支承件1a,1b的尺寸相匹配,从而防止折弯地将支承件固定在支承元件17上。套装在支承元件17上的支承件1a,1b以其内侧紧密地贴合在支承元件17的支承臂19的边缘面上。为了使支承元件17形锁合地贴合在相应支承件1a,1b的内壁上,支承元件17的支承臂19位于外部的棱边对应于支承件1a,1b内侧的弯曲半径加工出圆角或倒角。
如图5a中所示,支承元件17的支承臂19分别具有一用来接纳连接模块2的基体2a的凹口20。凹口20的宽度与基体2a的宽度相配,使基体没有间隙地装在凹口20内。
这样来选择凹口20的深度,使得当基体2a位于凹口20内时支承元件17的支承臂19的边缘面与基体2a的前面件2c的外壳面平齐地接合。
在基体2a的内侧上设有四个凹槽21,它们沿基体2a的周向分别错开90°设置,并沿轴向贯穿基体2a。这些凹槽21与支承臂19的布置这样地相匹配,使得在向支承元件17上套装连接模块2时其支承臂19分别以小的间隙位于一个凹槽21内,从而连接模块2可以在支承元件17上沿其纵向移动。在此,连接模块2在支承元件17上移动至基体2a位于支承元件17的中部的凹口20的区域内为止。然后将基体2a装入这些凹口20中,并在支承元件17上旋转,直至基体2a内侧摩擦锁合地支承在支承元件17上为止。
然后将支承件1a,1b装到这种结构上。这里每个支承件1a,1b分别通过支承元件17的一个自由端套在该支承元件上。这时支承件1a,1b的内侧在支承元件17的支承臂19的边缘面上滑动。支承件1a,1b在平放的支承元件17上进一步移动至其端侧贴合在基体2a的圆环形凸台2d上为止。
附图标记表(1a) 支承件 (1b) 支承件(2) 连接模块(2a) 基体(2b) 中间件 (2c) 前面件(2d) 圆环形凸台 (3) 固定元件(4) 操作元件(5) 接纳孔(5a) 接纳段 (5b) 导向段(6) 基段(7) 固定头部(8) 槽 (9) 埋头镙钉(10) 偏心元件(11) 导向孔(12) 压簧(13) 螺纹孔(14) 柄 (15) 孔(16) 金属弹簧(17) 支承元件(18) 卡锁条 (19) 支承臂(20) 凹口(21) 凹槽
权利要求
1.用来用一连接模块连接两个金属支承件的装置,连接模块具有一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基体,在基体上设有用来固定支承件的接纳部,其中在基体上设一导电接通元件,固定在基体孔上的支承件借助于该接通元件导电连接。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连接模块(2)的基体(2a)由塑料制成。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连接在该装置上的支承件(1a,1b)由中空铝制型材构成,这些支承件是一展示系统的组成部分。
4.按权利要求1-3之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借助于连接模块(2)连接两个沿一直线同轴分布的支承件(1b)。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连接模块(2)具有一环形基体(2a),一孔(15)沿轴向贯穿此基体,在该孔内导入至少一个形成所述接通元件的金属弹簧(16)。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金属弹簧(16)突出于孔(15)的前后端侧,从而在支承件(1a,1b)固定在连接模块(2)上时金属弹簧(16)的自由端压紧在支承件的端侧上。
7.按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环形基体(2a)具有一带一第一外径的中间件(2b);在中间件(2b)的端侧上分别连接一具有一小于中间件(2b)的所述第一外径的第二外径的前面件(2c)。
8.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在中间件(2b)和每个前面件(2c)之间设一圆环形凸台(2d),所述接通元件在其中被引导的所述孔(15)在该凸台上通出。
9.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一安装在连接模块(2)上的形成支承件(1a,1b)的中空型材以其内壁形锁合地贴合在基体(2a)的相应前面件(2c)的外壳面上,且其端侧形锁合地贴合在基体(2a)的凸台(2d)上。
10.按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从每个前面件(2c)的外壳面上伸出平的卡锁条(18),支承件(1a,1b)可卡锁在所述卡锁条上。
11.按权利要求7-10之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固定在连接模块(2)上的支承件(1a,1b)的外壳面与基体(2a)的中间件(2b)的外壳面平齐地接合。
12.按权利要求5-11之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连接模块(2)的环形基体(2a)包围一支承元件(17),它形锁合地贴合在支承件(1a,1b)内侧上,以固定支承件(1a,1b)的位置。
13.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支承元件(17)由塑料注射件制成。
14.按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支承元件(17)具有H形横截面,其中该支承元件的边缘面贴合在支承件(1a,1b)的内侧上。
15.按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H形支承元件(17)的支承臂(19)分别具有一用来接纳连接模块(2)的基体(2a)的凹口(20)。
16.按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在环形基体(2a)的内侧上设有凹槽(21),H形支承元件(17)的支承臂(19)可移动地支承在所述凹槽内。
17.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借助于连接模块(2)可固定两个相互成直角分布的支承件(1a,1b)。
18.按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一固定元件(3)在连接模块(2)的基体(2a)内移动,在其突出于基体(2a)的接触面的自由端上设一固定头部(7),它相对于紧邻的固定元件(3)的基段(6)变粗;连接模块(2)具有一操作元件(4),固定元件(3)可借助于它在第一和第二终点位置之间移动;以及一个支承件(1a)具有至少一个在一接合面上通出的并至少局部地由一壁区限定的接纳孔(5),其中当固定元件(3)设置在第一个终点位置时固定头部(7)可插入位于接纳孔(5)后面的支承件(1a)的空腔内,这时通过将固定元件(3)固定在第二个终点位置而将所述壁区至少局部地夹紧在固定头部(7)和接触面之间,使连接模块(2)力锁合地保持在支承件(1a)上。
19.按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固定元件(3)由金属制成并形成一第一接通元件。
20.按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操作元件(4)由金属制成,并形成一第二接通元件。
21.按权利要求18-20之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在基体(2a)内分布一孔(15),一设计成金属弹簧(16)的第三接通元件可在该孔内被引导。
22.按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借助于第三接通元件可建立第二接通元件和一套装在连接模块(2)上的第二支承件(1b)之间的导电连接。
23.按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第二支承件(1b)套装在连接模块(2)背侧上的柄(14)上。
24.按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操作元件(4)通过形成第三接通元件的金属弹簧(16)与套装在柄(14)上的第二支承件(1b)导电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来用一连接模块(2)连接两个金属支承件(1a,1b)的装置,连接模块具有一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基体(2a),在基体上设有用来固定支承件(1a,1b)的接纳部。在基体(2a)上设有导电接通元件,固定在基体(2a)的接纳部内的支承件(1a,1b)借助于这个接通元件导电地连接。
文档编号H01R4/64GK1579037SQ02821488
公开日2005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10日
发明者安德烈亚斯·霍伊斯勒 申请人:安德烈亚斯·霍伊斯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