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70120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片结构,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在散热片底座上凸设数个呈波浪状/锯齿状的鳍片,并在两相邻鳍片之间形成一蛇形气流通道,借此提升散热效率的散热片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散热扇及散热片结构,如图12所示,其中散热片包含有一底座10、数个鳍片11a及数个散热通道12a,该散热片可被固设于发热电子元件(图中未示出)的上方,且散热片的底座10可一体成型形成在一散热扇100的一金属壳体101上。散热扇100可组装有一上盖110,而金属壳体101的凹陷部可结合一扇轮102,散热片形成在金属壳体101的一出风口103侧,扇轮102由数个叶片104旋转驱风,以使冷却气流从上盖110的一入风口111进入金属壳体101,并由出风口103吹往散热片的鳍片11a,以便鳍片11a及散热通道12a对下方的电子元件进行热交换,虽然,一体成型的散热片及散热扇100的结构简单且适用于超薄短小的电子装置,但是气流却容易从笔直的气流通道12a直接流失,因而无法进行充分的热交换作用,由于散热片无法减缓气流的直接流失,因此降低了整体散热效率。
另一传统的散热片结构,如台湾专利公告第524430号,名称为“不平衡散热鳍片追加一”的专利,如图13所示,其是在一底座10上凸设数个鳍片11a,并在各二鳍片11a之间形成笔直的数个气流通道。鳍片11a可形成不同的高度,以使各鳍片11a的顶端共同形成具至少三波峰13a的波浪状结构,如此,该散热片即可相对增加鳍片11a的总热交换面积,延长各气流通道12a的总热高度。虽然,当搭配一散热扇20使用时,散热片可借波浪状结构提升整体散热效率,但该波浪状结构却也同时相对增加了散热片的高度,而使散热片不适合使用于超薄短小的电子装置中,且气流同样仍会从笔直的气流通道12a直接流失,因而无法进行充分的热交换作用。由于散热片无法减缓气流的直接流失,因此,其降低了整体散热效率。
有鉴于此,本发明中的创作人凭借其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并经潜心研究与开发,终创造出一种可在不增加散热片的高度、长度或宽度下,就可大幅增加气流通道的总散热长度及鳍片的总热交换面积,并增加气流碰触鳍片表面的机率,以提升散热效率的散热片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散热效率功效的散热片结构。
本发明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提升散热效率的同时还可降低制造成本的散热片结构。
本发明中的散热片结构包含有一底座,该底座的底面可贴接在一发热电子元件上;数个鳍片,该数个鳍片呈波浪状/锯齿状,且依等相位/不等相位/交错的方式连续性/不连续性排列在底座上;及数个蛇行气流通道,该蛇行气流通道延伸形成在各相邻二鳍片之间,且在同一延伸方向该蛇行气流通道的长度大于底座的长度;借此在鳍片与蛇行气流通道之间增加了总热交换面积,从而提升散热片的整体散热效率。
另外,所述蛇行气流通道设置有数条散热柱,使蛇行气流通道可减缓气流直接流失,以便与散热鳍片充分进行热交换。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中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散热片结构第一实施例的基本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散热片与散热扇结合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1中所示散热片与散热扇结合后的部分俯视示意图,在该图中示出了气流的流动方向;图4是本发明中散热片结构第二实施例与散热扇结合时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发明中散热片结构第三实施例与散热扇结合时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本发明中散热片结构第四实施例与散热扇结合时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图6中所示散热片结构与散热扇结合后的部分俯视图,在该图中示出了气流的流动方向;图8是本发明中散热片结构第五实施例与散热扇结合时的立体分解图;图9是图8中所示散热片结构与散热扇结合后的部分俯视图,在该图中示出了气流的流动方向;图10是本发明中散热片结构第六实施例与散热扇结合时的立体分解图;图11是图10中所示散热片结构与散热扇结合后的部分俯视图,在该图中示出了气流的流动方向;图12是传统散热片结构与散热扇结合时的立体分解图;图13是台湾专利公告第524430号中公开的散热片结构及散热扇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中散热片结构的部分构件与传统散热片的构件相同,因此两者相同的构件采用相同的图号表示,并对具有相同图号的构件的结构不再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散热片结构包含有一底座10、数个鳍片11及数个蛇行气流通道12。该散热片由铜或铝等导热材质制成,该底座10的底面可贴接发热电子元件(图中未示出);鳍片11沿散热片的纵向或横向凸设排列于底座10上,该鳍片11较佳地是呈波浪状;蛇行气流通道12延伸形成在二相邻鳍片11之间,且该蛇行气流通道12可避免气流直接流失。本实施例中较佳地是由波浪状鳍片11形成等相位且连续的排列设置于底座10上,同时,也可依需求选择使各二相邻鳍片11之间形成的蛇行气流通道12排列设置成等间距(宽度)或不等间距,借此,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散热片结构可在不增加散热片高度、长度或宽度下,相对增加鳍片11的总热交换面积,使蛇行气流通道12的长度在同一延伸方向大于散热片底座10的长度。
如图2和图3所示,当实施例一中的散热片一体成型形成在散热扇100的出风口103侧时,散热片的底座10可固设于一发热电子元件的上方,以对电子元件进行散热。该散热扇100设有一壳体101、一扇轮102、一出风口103,该扇轮102结合在壳体101的凹陷部,并设有数个叶片104,该散热扇100较佳地是组装有一上盖110,该上盖110设有一入风口111,并可封盖在散热扇100及散热片的上方,此时,当散热扇100的叶片104驱动气流从入风口111往出风口103流动时,气流即可进入散热片的蛇行气流通道12内,并沿蛇行气流通道12向外流动,此时,本发明不但可利用蛇行气流通道12增加气流与鳍片11之间的热交换,且蛇行气流通道12的弯曲部能相对延缓气流速度,使其延长停留在蛇行气流通道12内的时间,充分进行热交换作用,从而确实能相对增加单位气流的热交换效率,以提升散热片的整体散热效率。再者,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也可选择缩短出风口103侧部分鳍片11的长度,如此可使散热片形成宽度较大的数个导风口121,以便气流能更流畅的从散热扇100的出风口103进入蛇行气流通道12。
如图4所示,本发明散热片结构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第二实施例是在散热片的侧面直立设置一散热扇20,当对一发热电子元件进行散热时,散热扇20的轴向气流可直接从鳍片11的一端驱动至另一端,以使气流进入散热片的蛇行气流通道12内,如此同样能利用蛇行气流通道12增加气流与鳍片11之间的热交换,且该蛇行气流通道12的弯曲部能相对延缓气流速度,使其延长停留在蛇行气流通道12内的时间,充分进行热交换作用,因此,确实能相对增加单位气流的热交换效率,以提升散热片的整体散热效率,再者,本发明中的第二实施例同样可选择缩短散热扇20侧部分鳍片11的长度,以使散热片形成宽度较大的数个导风口,以便气流更流畅的从散热扇20进入蛇行气流通道12。
如图5所示,本发明中的第三实施例,与第一、第二实施例相比较,第三实施例是在散热片的上方设置一散热扇20,当对发热电子元件进行散热时,散热扇20首先驱动气流由上往下垂直流动,使气流进入散热片的蛇行气流通道12内,接着散热扇的气流因受底座10的底板引导,使气流改变成水平方向在蛇行气流通道12内流动,借此,本发明不但可以利用蛇行气流通道12增加气流与鳍片11之间的热交换,且蛇行气流通道12的弯曲部能相对延缓气流速度,使其延长停留在蛇行气流通道12内的时间,充分进行热交换作用,因此,确实能相对增加单位气流的热交换率,提升散热片的整体散热效率。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发明中的第四实施例与第一、第二、第三实施例相比,主要是该实施例中的散热片选择利用波浪状的数个鳍片11依不等相位且连续性的排列设置于底座10上,且在各相邻二鳍片11之间形成一蛇行气流通道12,若将鳍片11视为正弦波形时,相邻的二列鳍片11的相位差较佳地为90度,同时,在该二相邻鳍片11间形成的蛇行气流通道12内具有数个较宽部位,用于设置数条散热柱13,以相对提升散热片的热交换面积,并增加气流与鳍片11的弯弧部及散热柱13的热交换,以进一步提升散热片的整体散热效率。如图7所示,该散热片较佳的同样是一体成型在散热扇100的出风口,并同样可选择缩短出风口103侧部分鳍片11的长度,以使散热片形成宽度较大的数个导风口121,以便气流更流畅的从出风口103进入蛇行气流通道12。再者,第四实施例中的散热片结构可选择侧面直立组装散热扇20,也可在上方组装散热扇,如图4和图5所示。
如图8和图9所示,与本发明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相比,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散热片结构是选择波浪状(弧形)的数个鳍片11依不等相位且不连续的排列设置于底座10上,且在二相邻鳍片11之间形成有一蛇行气流通道12。若将鳍片11视为正弦波时,相邻的二列鳍片11的相位差较佳地为介于0至90度,且该鳍片11的整体排列形成偏斜状阵列,以避免气流直接流失。鳍片11虽为不连续性的排列,但其仍可使相接近的蛇行气流通道12形成连通,并同时使气流在经过蛇行气流通道12的连通位置时,相对增加气流与鳍片11的热交换,经进一步提升散热片的整体散热效率,如图9所示,散热片较佳的是同样一体成型在散热扇的出风口103处,并同样可选择缩短出风口103侧部分鳍片11的长度,以使散热片形成宽度较大的数个导风口121,以便气流更流畅的从出风口103进入蛇行气流通道12。再者,第五实施例中的散热片结构也可选择在侧面直立设置散热扇20,也可从上方组装散热扇,如图4和图5所示。
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发明中的第六实施例,与第一至第五实施例相比,第六实施例中的散热片结构是利用锯齿状的数个鳍片11依交错排列不连续的方式设置于底座10上,同时在该二相邻鳍片之间形成有一蛇行气流通道12,该蛇行气流通道12较佳地由W型及M型的数个鳍片11单元交错排列形成,而各单元的鳍片11可依需求选择锯齿状的弯折部数量,以改变蛇行气流通道12的连通形态,且鳍片11虽为不连续性排列,但其仍同样可使相邻的蛇行气流通道12形成连通,并使气流在经过蛇行气流通道12的连通位置时,可相对增加气流与鳍片11的热交换,以进一步提升散热片的整体散热效率,如图11所示,散热片同样可选择一体成型形成在散热扇100的出风口103处,或由侧面组装直立的散热扇20,也可在上方组装,如图4和图5所示。
本发明中第二至第六实施例中的产品可依需求选择使鳍片11及蛇行气流通道12设置成等间距或不等间距,另外,第一至第五实施例中鳍片11的形状也可选择形成锯齿状,及第六实施例中的鳍片也可选择成波浪状、弧形或V字形。
综上所述,本发明中散热片结构是在底座10上凸设波浪状/锯齿状的鳍片11,通过等相位/不等相位/交错的排列方式共同形成连续性/不连续性的数个蛇行气流通道12,借此本发明可在不增加散热片结构高度、长度或宽度下,就可大幅增加蛇行气流通道12的总散热长度及鳍片11的总热交换面积,并使气流容易与鳍片11的弯弧部进行热交换,提升散热片整体的散热效率。
另外,上述虽然对本发明中的多个较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即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设计精神下可以对其作出等效的变化与修饰,因此,凡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设计精神下所作出的等效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散热片结构,其包含有一底座,该底座的底面可贴接在一发热电子元件上;数个鳍片,该数个鳍片凸设排列在底座上;及数个蛇行气流通道,该蛇行气流通道延伸形成在各相邻二鳍片之间,且在同一延伸方向该蛇行气流通道的长度大于底座的长度;由于在鳍片与蛇行气流通道之间增加了总热交换面积,因此能提升散热片的整体散热效率。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散热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鳍片呈波浪状。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散热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鳍片呈锯齿状。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散热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鳍片及蛇行气流通道形成等相位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散热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鳍片及蛇行气流通道形成不等相位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散热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鳍片及蛇行气流通道形成交错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散热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鳍片及蛇行气流通道形成连续性形态。
8.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散热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鳍片及蛇行气流通道形成不连续性形态。
9.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散热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蛇行气流通道设置有数条散热柱。
10.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散热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鳍片及蛇行气流通道形成等间距、不等间距分布。
11.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散热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一体成型形成在一散热扇的壳体的一出风口侧,该散热扇的壳体及散热片盖设有一上盖。
12.根据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散热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的部分鳍片在靠近壳体的出风口位置缩短长度,形成宽度较大的数个导风口,使气流能流畅的从散热扇出风口进入蛇行气流通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散热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在侧面组装直立设置一散热扇。
1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散热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在其上方组设一散热扇。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散热片结构,其包含有一底座、数个鳍片及数个蛇行气流通道。其中鳍片呈波浪状/锯齿状,且可依等相位/不等相位/交错的方式而连续性/不连续性的凸设排列在底座上。蛇行气流通道延伸形成在各相邻二鳍片之间,且在同一延伸方向该蛇行气流通道的长度大于底座的长度;由于在鳍片与蛇行气流通道之间增加了总热交换面积,因此能提升散热片的整体散热效率。
文档编号H01L23/34GK1553502SQ0313855
公开日2004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27日
发明者陈建裕 申请人:建亨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