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芯电缆电磁屏蔽护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97031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芯电缆电磁屏蔽护套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计算机安全、电磁兼容设计背景技术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设备工作时,会向空间发射电磁信号,这些信号一旦被他人接收分析,即可获悉计算机所处理的信息内容,从而造成泄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截获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由此电磁信息泄密的潜在威胁很大。为了防止信息泄漏,必须降低计算机的电磁发射强度,对计算机电磁信息进行防护,一般采用TEMPEST计算机,由于TEMPEST计算机使用方便,无环境要求,产品可靠性好,价格适中,得到了较为普遍的采用。在TEMPEST计算机设计中,互连电缆的辐射发射抑制是一项关键技术,也是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难点。一般的计算机信息处理设备,屏蔽电缆和计算机机壳之间普遍采用猪尾巴(Pig-tail)端接方法,这使得屏蔽电缆的屏蔽性能大大降低,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效果。就此问题,一些单位开发了屏蔽电缆端接护套,它是由两片金属壳体机械搭接而成,由于设计上的原因,两片金属壳体通过机械搭接,为了保证护套壳体间的低阻抗电连接,护套的加工精度要求很高,加工也很困难,产品一致性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对计算机常用USB接口、PS/II接口、显示器接口及打印机接口设计了专用的屏蔽护套插头和插座,并经过反复设计改进,提高了使用的可靠性及加工的工艺性。
发明目的通过对多芯电缆电磁屏蔽护套装置的设计,使计算机互连电缆的电磁发射满足现有TEMPEST指标要求。
技术方案多芯电缆电磁屏蔽护套装置由标准USB插芯1、多芯屏蔽线缆2、金属内管3、导电橡胶板4、金属外套5、螺母6、护套插座7及插头8组成,金属内管3,内部为通孔,外部结构分为三部分前部为一光管,中间有一隔离端面,尾部为螺纹管;标准USB插芯1与多芯屏蔽线缆2焊接,金属内管3上的隔离端面一侧与标准USB插芯1上的金属尾管端面之间焊接,隔离端面的另一侧垫上导电橡胶板,套入金属外套5内,金属外套5整体无缝隙。金属内管3与金属外套5之间完整电连接。护套插座7与设备壳体连续焊接,护套插座7和插头8指形簧片压接。护套插头7和插座8采用专用模具拉伸工艺制成。金属外套5内的插芯也可以为标准PS/II插芯9。
多芯电缆电磁屏蔽护套装置由多芯屏蔽线缆2、导电橡胶板4、金属外套5、螺母6、护套插座7、护套插头8、标准多芯D型插芯10、标准多芯D型插芯金属壳11、定位螺柱12、定位螺钉13、定位螺母套14及金属螺纹管组成15,金属套管16,套在标准D型插芯金属壳11尾部与屏蔽线芯2之间起压紧连接作用。金属螺纹管15内部为通孔,外部结构分为两部分前部为一光管,后部为一螺纹管,前部光管直径略大于后部螺纹管直径,标准多芯D型插芯10与多芯屏蔽线缆2焊接,标准D型插芯金属壳11套在D型插芯10尾部。金属套管16套到插芯金属壳11尾部内,用六角钳将金属壳尾部及金属套管与屏蔽线芯压紧。将金属螺纹管15套到插芯金属壳尾部,将两件接合处焊接。导电橡胶板4垫到金属螺纹管15的台阶上。套入金属外套5内,金属外套5整体无缝隙。金属螺纹管15与金属外套5之间完整电连接。护套插座7与设备壳体连续焊接,护套插座7和插头8除指形簧片压接外还通过定位螺钉螺纹连接。护套插头7和插座8采用专用模具拉伸工艺制成。
积极效果采用多芯电缆电磁屏蔽护套装置后,屏蔽电缆和机壳之间的屏蔽性能有了很大提高,可以很好地满足设计要求的效果。且由于电缆屏蔽护套装置外壳采用金属模具拉伸工艺,即护套的加工精度高,产品的一致性好。


图1标准USB插芯电缆电磁屏蔽护套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标准PS/II插芯电缆电磁屏蔽护套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标准多芯D型插芯电缆电磁屏蔽护套装置结构示意图1.标准USB插芯、2.多芯屏蔽线缆、3.金属内管、4.导电橡胶板、5.金属外套、6.螺母、7.护套插座、8.护套插头、9.标准PS/II插芯、10.标准多芯D型插芯、11.标准多芯D型插芯金属壳、12.定位螺柱、13.定位螺钉、14.定位螺母套、15.金属螺纹管、16.金属套管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 多芯电缆电磁屏蔽护套装置由标准USB插芯1、多芯屏蔽线缆2、金属内管3、导电橡胶板4、金属外套5、螺母6、护套插座7及插头8组成,金属内管3,内部为通孔,外部结构分为三部分前部为一光管,中间有一隔离端面,尾部为螺纹管;将螺母6、金属外套5、导电橡胶板4、金属内管3依次穿在多芯屏蔽线缆2上;先将多芯屏蔽线缆2的塑料外皮剥去25mm,再将其中的屏蔽金属层剥去10mm,露出中间的多芯信号线,把信号线与标准USB插芯1中的焊芯槽对应焊接,之后把标准USB插芯1的金属外皮和金属尾管装好;将金属内管3隔离端面前端的光管插到标准USB插芯1的金属尾管内3,直至标准USB插芯1的金属尾管端面顶到金属内管3隔离端面上,之后将接触部分焊接;再将导电橡胶板4向前套到金属内管3上,直至导电橡胶板4贴紧金属内管3隔离端面的另一面上;将金属外套5向前套,直至金属内管3的螺纹管穿过金属外套5,并伸出金属外套5,此时导电橡胶板4与金属外套5内底贴紧;最后将螺母6向前推,与金属内管3露出的螺纹拧紧。护套插座7与设备壳体连续焊接,护套插座7和插头8指形簧片压接。护套插头7和插座8采用专用模具拉伸工艺制成。金属外套5内的插芯还可以为标准PS/II插芯9。
实施例2 多芯电缆电磁屏蔽护套装置由多芯屏蔽线缆2、导电橡胶板4、金属外套5、螺母6、护套插座7、护套插头8、标准多芯D型插芯10、标准多芯D型插芯金属壳11、定位螺柱12、定位螺钉13、定位螺母套14及金属螺纹管15,金属套管16组成,金属套管16套在标准D型插芯金属壳11尾部与屏蔽线芯2之间起压紧连接作用。金属螺纹管15内部为通孔,外部结构分为两部分前部为一光管,后部为一螺纹管,前部光管直径略大于后部螺纹管直径;将螺母6、金属外套5、导电橡胶板4、金属螺纹管15、金属套管16、标准多芯D型插芯金属壳11依次穿在多芯屏蔽线缆2上;先将多芯屏蔽线缆2的塑料外皮剥去33mm,再将其中的屏蔽金属层剥去18mm,露出中间的多芯信号线,把多芯屏蔽线缆2线芯与标准多芯D型插芯10中的焊芯槽对应焊接,再将金属套管16套在屏蔽线缆2的金属层外,之后将标准多芯D型插芯金属壳11套进D型插芯10直至金属壳前端面顶到D型插芯分隔板上,此时金属套管16位于金属壳尾部缩紧处,最后用内六角压线钳压接金属壳尾部,使金属壳尾部与屏蔽线缆2的金属层压紧;将金属螺纹管15向前推进,直至标准多芯D型插芯金属壳11尾部套进金属螺纹管15前端卡死为止,再将金属螺纹管15前端与金属壳接触部分周圈焊接;将导电橡胶板4向前推进,直至其贴到金属螺纹管15台阶面上;将定位螺柱12套入金属外套5将其头部螺纹伸出金属外套5并与定位螺母套14拧紧;将金属外套5向前推进,直至金属外套5前端顶到D型插芯分隔板上,此时金属螺纹管15的螺纹部分露在金属外套5尾部;将螺母14向前推,与金属螺纹管15露出的螺纹拧紧;最后将定位螺钉13拧进定位螺柱12内,直至定位螺钉13从D型插芯分隔板前端露出为止。护套插座7与设备壳体连续焊接,护套插座7和插头8除指形簧片压接外还通过螺钉螺纹连接。护套插头7和插座8采用专用模具拉伸工艺制成。
权利要求1.多芯电缆电磁屏蔽护套装置由标准USB插芯(1)、多芯屏蔽线缆(2)、金属内管(3)、导电橡胶板(4)、金属外套(5)、螺母(6)、护套插座(7)及插头(8)组成,其特征在于金属内管(3),内部为通孔,外部结构分为三部分前部为一光管,中间有一隔离端面,尾部为螺纹管;标准USB插芯(1)与多芯屏蔽线缆(2)焊接,金属内管(3)上的隔离端面一侧与标准USB插芯(1)上的金属尾管端面之间焊接,隔离端面的另一侧垫上导电橡胶板(4),套入金属外套(5)内,金属外套(5)整体无缝隙;金属内管(3)与金属外套(5)之间完整电连接;护套插座(7)与设备壳体连续焊接。
2.多芯电缆电磁屏蔽护套装置由多芯屏蔽线缆(2)、导电橡胶板(4)、金属外套(5)、螺母(6)、护套插座(7)、护套插头(8)、标准多芯D型插芯(10)、标准多芯D型插芯金属壳(11)、定位螺柱(12)、定位螺钉(13)、定位螺母套(14)及金属螺纹管(15)、金属套管(16)组成,其特征在于金属套管(16)套在标准D型插芯金属壳(11)尾部与屏蔽线缆线芯(2)之间压接;金属螺纹管(15)内部为通孔,外部结构分为两部分前部为一光管,后部为一螺纹管,前部光管直径略大于后部螺纹管直径,标准多芯D型插芯(10)与多芯屏蔽线缆(2)焊接,金属螺纹管(15)前端面与标准多芯D型插芯金属壳(11)连接处焊接,金属螺纹管(15)的台阶上垫上导电橡胶板(4),套入金属外套(5)内,金属外套(5)整体无缝隙;金属螺纹管(15)与金属外套(5)之间完整电连接;护套插座(7)与设备壳体连续焊接,护套插座(7)和护套插头(8)除指形簧片压接外还通过螺钉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电缆电磁屏蔽护套装置,其特征在于金属外套(5)内插芯可用标准PS/II插芯(9)替换。
4.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多芯电缆电磁屏蔽护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护套插头(7)和护套插座(8)用专用模具拉伸工艺制成。
专利摘要多芯电缆电磁屏蔽护套装置由标准插芯、多芯屏蔽线缆、金属内管、导电橡胶板、金属外套、螺母、护套插座及插头等组成,将螺母、金属外套、导电橡胶板、金属内管依次穿在多芯屏蔽线缆上;标准插芯与多芯屏蔽线缆焊接,金属内管上的隔离端面一侧与标准插芯上的金属尾管端面之间焊接,隔离端面的另一侧垫上导电橡胶板,套入金属外套内。该装置提高了屏蔽电缆和机壳之间的屏蔽性能,很好地满足设计要求,装置外壳采用金属模具拉伸工艺制成,护套的加工精度高,产品的一致性好。
文档编号H01B11/02GK2641998SQ0320926
公开日2004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10日
发明者李磊 申请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706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