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09325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具有改良的接地结构的板对板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板对板电连接器通常包括相互对接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这些插头与插座连接器分别连接两电路板以实现电路板之间的电性连接。为配合信号高速度与高频率传输的需要,现有的板对板电连接器通常在其绝缘本体的外围设置接地的金属遮蔽体,以消除外界的电磁干扰对信号传输的影响,从而保证信号传输的品质。
美国专利第5,915,976号揭示了一种具有金属遮蔽体的板对板电连接器组件,该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头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两侧设有一对金属遮蔽体,该金属遮蔽体的底部延伸设有若干卡钩部,这些卡钩部与插头连接器的接地端子相抵接,接地端子的尾部焊接于电路板上的接地回路,从而实现金属遮蔽体的接地。然而,为满足两电路板间需具有一定的散热空间的要求,板对板连接器有时需设计成较高的构形。当该电连接器构形较高时,金属遮蔽体的高度会随之变高,在装配至绝缘本体后,金属遮蔽体容易发生翘曲,其尾部的卡钩部会挤压接地端子,造成接地端子错位或向内缩而形成接地端子与其他信号端子接触以及遮蔽体与接地端子接触不良或不接触等情形,影响信号传输及遮蔽体的接地效果。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设置有同时与遮蔽板体及接地端子可靠接触的接地件,从而使遮蔽板体具有良好的接地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信号端子、接地端子、至少一个遮蔽板体及与接地端子相对应的接地件,绝缘本体包括沿纵长方向延伸的一对侧壁及沿横宽方向延伸形成且与前述侧壁相邻接的一对端壁,侧壁及端壁包围形成有收容空间,在每一侧壁朝向收容空间的一侧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信号端子包括收容于绝缘本体的对应端子收容槽内的对接部及自对接部弯折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接地端子收容于绝缘本体的对应端子收容槽内,其具有对接部及自对接部延伸而成的连接部;遮蔽板体组设于上述绝缘本体的侧壁的外侧;接地件安装于绝缘本体的底部,其具有与相应接地端子机械及电性接触的第一接触部、与遮蔽板体机械及电性接触的第二接触部以及连接第一、第二接触部的安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接地件实现接地,接地端子不必延伸出绝缘本体形成焊接部,所以能尽可能地避免因遮蔽板体对接地端子挤压而造成端子错位及遮蔽板体与接地端子接地效果不佳的情形。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如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沿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沿图2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包括绝缘本体10、若干导电端子20、若干接地件30及一对遮蔽板体40。
请参阅图1与图3所示,纵长绝缘本体10具有对接面11及与对接面11相对的安装面12,其包括有自对接面11向安装面12延伸且相对平行的一对纵长侧壁13、自对接面11向安装面12延伸且连接两侧壁13的一对端壁14、自对接面11向安装面12方向凹陷形成于两侧壁13与两端壁14间的纵长对接腔16、自安装面12向对接面11方向凹陷形成于两侧壁13与两端壁14间的纵长收容腔17及位于对接腔16与收容腔17间的隔板15,该隔板15与两侧壁13及两端壁14相连接。每一侧壁13的内表面130上设有自安装面12向对接面11延伸的若干槽道131,其中每一槽道131包括有靠近对接面11一端且与对接腔16相通的第一部分(未标号)、靠近安装面12一端的第二部分(未标号)及位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且贯穿隔板15与两侧壁13的连接处的第三部分(未标号)。每一侧壁13的外表面133上设有靠近对接面11的若干固定部134及与若干固定部134间隔设置的凹口135,于本实施例中这些固定部134是凸设于外表面133上的若干对凸块。于每对凸块的内侧与绝缘本体10侧壁13的外表面133之间均设有相对的一对狭缝1340。每一侧壁13的外表面133上设有位于固定部134的下侧的至少一个竖直延伸的楔形凹槽136。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侧壁13上凹槽136的数目为8个。其中每一凹槽136的靠近对接面11的一端为楔形的尖端,每一凹槽136的靠近安装面12的一端为楔形的宽大端。在绝缘本体10每一纵长侧壁13底端形成有若干缺口137。
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收容于绝缘本体10内的导电端子20包括若干信号端子201及接地端子202。每一信号端子201大致呈“L”形,其包括有收容于槽道131的第一部分内的对接部22、固持于槽道131的第三部分内的固持部24、收容于槽道131的第二部分内的连接部26及自连接部26的一端垂直延伸出绝缘本体10的焊接部28。该焊接部28可采用表面安装技术安装于电路板上。接地端子202位于与绝缘本体10侧壁13相应缺口137对应处,每一接地端子202大致呈直线形,与信号端子201相比,其不具有垂直连接部26的焊接部28,其它结构与信号端子201相同。
请参阅图1、图2与图3所示,两遮蔽板体40分别包覆于两侧壁13的两外表面133上。每一遮蔽板体40的顶缘均设有至少一个固持片43及与固持片43间隔设置的至少一个接地片44。在本实施例中,固持片43及接地片44的数目分别为7及8个。于每一遮蔽板体40上冲压形成有与侧壁13的凹槽136相对应的至少一个指状卡持片45。于本实施例中,每一遮蔽板体40上卡持片的数目为8个。每一卡持片45包括有连接遮蔽板体40的连接部450及自连接部450向遮蔽板体40的底缘方向延伸的卡持部451,在每一遮蔽板体40底部边缘设有与绝缘本体10侧壁13底端缺口137数目相同的缺口46。将遮蔽板体40组装于绝缘本体10上,每一固持片43的两侧缘分别干涉收容于对应的一对凸块134的一对狭缝1340内。每一卡持片45收容于对应的凹槽136内,卡持部451抵持于凹槽136的底端,这样可以防止遮蔽板体40由于受到一向下的力而产生一向下的位移。每一接地片44与侧壁13的对应凹口135对正,凹口135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接地端子并使该接地端子与接地片44达成弹性电性接触,遮蔽板体40底部边缘的缺口46与绝缘本体10侧壁13底端的缺口137相互对齐。
接地件30是安装于绝缘本体10侧壁的底端上,其位置与绝缘本体10及遮蔽板体40底端的缺口137、46相对应,每一接地件30大致呈“山”字形,其包括位于中间的自绝缘本体10侧壁13底面向上固持于绝缘本体10侧壁13内的固持部303、位于固持部303一侧与接地端子202机械及电性接触并将接地端子202与绝缘本体10侧壁13相夹持的第一接触部301、位于固持部303另一侧与遮蔽板体40机械及电性接触并将遮蔽板体40与绝缘本体10相夹持的第二接触部302及连接固持部303与第一、第二接触部301、302底端的安装部304,该安装部304延伸出绝缘本体10侧壁13的部分与前述信号端子201的焊接部28沿绝缘本体10纵长方向并排排列,可通过表面安装技术焊接于电路板上。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其接地件30将遮蔽板体40与接地端子202电性连接,遮蔽板体40不会直接挤压接地端子202,所以能可靠保证遮蔽板体40与接地端子202的电性连接,保证遮蔽板体40的接地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若干信号端子、接地端子及至少一个遮蔽板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沿纵长方向延伸的一对侧壁及沿横宽方向延伸形成且与前述侧壁相邻接的一对端壁,侧壁及端壁包围形成有收容空间,于每一侧壁朝向收容空间的一侧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所述信号端子包括收容于绝缘本体的对应端子收容槽内的对接部及自对接部弯折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所述接地端子收容于绝缘本体的对应端子收容槽内,其具有对接部及自对接部延伸而成的连接部;遮蔽板体组设于上述绝缘本体的侧壁的外侧;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还包括有与接地端子相对应的接地件,所述接地件安装于绝缘本体的底部,其具有与相应接地端子机械及电性接触的第一接触部、与遮蔽板体机械及电性接触的第二接触部以及连接第一、第二接触部的安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前述接地件是分别对应固定于绝缘本体的一个侧壁的底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前述遮蔽板体不直接与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接地端子机械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前述接地件还包括位于第一、第二接触部之间与安装部一体连接的固持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前述接地件的固持部于安装部向上延伸且固持收容于绝缘本体侧壁内。
6.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电连接器,前述至少一个遮蔽板体由分别固定于绝缘本体的两侧壁上的一对遮蔽板体组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侧壁设有至少一个沿侧壁向下延伸的楔形凹槽,遮蔽板体上设有与该凹槽相配合以防止遮蔽板体向下运动的卡持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前述绝缘本体侧壁底端形成有分别与接地端子相对应的缺口,遮蔽板体底端设有与前述绝缘本体侧壁底端缺口相互对齐的缺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前述绝缘本体侧壁上设有若干固定部,遮蔽板体顶缘设有与前述固定部对应配合作用的固持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前述遮蔽板体顶缘设有与固持片间隔设置的至少一个接地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若干信号端子、若干接地端子、一对遮蔽板体及接地件,绝缘本体包括一对侧壁及与侧壁相邻接的一对端壁,每一侧壁上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对应收容于前述收容槽内;接地件安装于绝缘本体的底部,其包括与对应接地端子机械及电性接触的第一接触部、与遮蔽板体机械及电性接触的第二接触部及连接第一及第二接触部的安装部,从而保证遮蔽板体具有良好的接地性能。
文档编号H01R13/658GK2665985SQ0327827
公开日2004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30日
发明者潘伟华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