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23861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磁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马达电路的开关等中所使用的电磁接触器,特别涉及接点开闭时发生的电弧气体的排出处理。
背景技术
关于电磁接触器的电弧气体的排出处理,例如在日本专利实开平01-70228号公报中有所揭示,对图3~图5的现有例再次进行说明。这里,图3是三极电磁接触器的纵截面图,图4是图3的电磁接触器的中间极的通电部分的立体图,图5是图4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在图3~图5,特别是在图3中,电磁接触器具有由互相相对的一对固定接触元件1、1和桥接其之间的可动接触元件2所构成的多相(图示中是三相)主接点3,在固定接触元件1的一端以及可动接触元件2的两端分别接合有固定接点4与可动接点5,同时,在固定接触元件1的另一端一体设置有主端子6。电磁接触器的模型壳体由上部框架7以及下部框架8所构成,固定接触元件1分别从图3的左右方向被压入到上部框架7的沟穴内。在上部框架7的头部安装有覆盖主接点3的消弧盖9。
可动接触元件2被插入在可动接触元件支撑物10内,由压缩线圈弹簧构成的接触弹簧11所保持。可动接触元件支撑物10可滑动地沿着图3的上下方向在上部框架7内引导,在该可动接触元件支撑物10上连接有可动铁芯12。另一方面,在下部框架8中收容有固定铁芯13以及电磁线圈14,在电磁线圈14与可动铁芯12之间插入有沿着图3的上方来向可动铁芯12赋能的由压缩线圈弹簧所构成的回复弹簧15。16是用于将电磁线圈14连接于图未示出的操作电路上的线圈端子。
在图4中,在相邻的主接点3之间设置有与上部框架7一体的相间隔离壁17(图4中仅表示了一侧)。此外,主接点3的前后(与主端子6之间)由消弧盖9的前后壁18所覆盖。如图所示,前后壁18由横截面为“T”字型的中央部18a与横截面同为“J”字型的左右部18b的组合而构成,在它们之间设置有使电弧气体通过的排气窗19。而且,在“J”字型部18b与相间隔离壁17之间(对于左右极的主接点3,单侧是上部框架7与侧壁之间)也设置有排气窗20。
这里,在图4以及图5中,在相间隔离壁17的内壁面(对于左右极的主接点3,单侧是上部框架7的侧壁的内壁面)上设置有与消弧盖9的外侧端面相吻合的台阶差,使配置有主端子6的空间的左右内壁面之间的宽度增大。如图5所示,主端子6的宽度是与上述扩大宽度的内壁面之间的尺寸相吻合而被确定的,与主端子6一体的固定接触元件1的宽度比主端子6要窄。在固定接触元件1的相对于主端子6的根部附近,一体形成左右一对突出为钩状的安装片21,如所述那样,固定接触元件1通过安装片21而被压入到图5中部分剖面所示的相间隔离壁17(对于左右极的主接点3,单侧是上部框架7的侧壁,以下相同)的沟穴22内。
在图3中,若电磁线圈14励磁,则可动铁芯12抵抗回复弹簧15而被吸引到固定铁芯13。由此,可动接触元件2桥接于固定接触元件1、1之间,使各相的通电路成为闭路。然后,若电磁线圈14消磁,则可动铁芯12通过回复弹簧15的回复力而复位到图示位置,使各相通电路成为开路。在该开闭动作时,特别是处于开动作时,在固定、可动接点4、5之间发生电弧,与此同时,因为暴露于高温电弧中的上部框架7以及可动接触元件支撑物10等模型树脂的蒸发、周围的空气加热等,而发生电弧气体,使由上部框架7、消弧盖9、可动接触元件支撑物10所密闭的主接点3的周围空间的内压上升,同时,沿着图4或图5的箭头所示的路径通过排气窗19、20向外部喷出。
在上述电弧的喷出中,特别是通过排气窗20的电弧气体,由于是沿着上部框架7的相间隔离壁17或者侧壁的平坦内壁面流过,所以在保持高温的情况下迅速到达排气窗20,对安装片21及主端子6等加热。因此,在高频进行电弧气体排出的情况下,主端子6的温度会上升到规定温度以上,对配线的外壳造成损伤。而且,安装片21最初被气体吹喷时,因为小片而热容量小,所以温度上升特别剧烈,与安装片21相接的上部框架7容易产生熔融的情况。此时,由于相间隔离壁17是从左右两侧被加热,所以容易引起熔融,而且,若相间隔离壁17熔融,则有发生短路的危险。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降低排出电弧气体的温度,防止主端子的温度上升以及相间隔离壁的损伤。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于权利要求1的发明来说,在具有由互相相对的一对固定接触元件以及桥接它们之间的可动接触元件所构成的多相主接点,在邻接的上述主接点之间设置有相间隔离壁的电磁接触器中,在上述相间隔离壁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凹部,并使其位于因上述主接点的开闭而产生的电弧气体的排出路径的中途。
由于现有的相间隔离壁的内壁面平坦且无障碍,所以电弧气体能够沿着该平坦面迅速地流向排气窗。这里,在本发明中,在电弧气体排出路径的相间隔离壁的内壁面上设置有阻碍电弧气体流动的凹部,该凹部作为停留点而使电弧气体产生滞留,从而达到降低其排出速度的目的。
对于权利要求2的发明来说,在权利要求1的发明中,上述凹部是由与上述电弧气体的排出路径正交的条沟所构成。
此外,对于权利要求3的发明来说,在权利要求2的发明中,使上述电弧气体的排出路径的上游侧的上述相间隔离壁的内壁面比下游侧靠后,以夹持上述凹部。从而,促使电弧气体进入到凹部。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的中央极的通电路部分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3是现有电磁接触器的纵截面图。
图4是图3的电磁接触器的中央极的通电路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图4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符号说明1-固定接触元件2-可动接触元件
3-主接点6-主端子7-上部框架9-消弧盖10-可动接触元件支撑物17-相间隔离壁19-排气窗20-排气窗23-凹部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以及图2对现有例所示的电磁接触器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这里,图1是电磁接触器的中央极的通电路部分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其中,对与现有例相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在图1以及图2中,在相间隔离壁17的内壁上,在位于箭头所示的电弧气体排出路径的途中设置有凹部23。在图示的情况下,该凹部23是由作为与电弧气体的排出路径正交的条沟所构成。此外,在目前的情况下,使所述电弧气体排出路径的上游侧的所述相间隔离壁17的内壁面比下游侧靠后,在其内壁面之间设置有台阶差S(图2),以夹持所述凹部23。
在这种电磁接触器中,沿着相间隔离壁17流过后、并从排气窗20排出的电弧气体,在从发弧点到排气窗20的排出路径的中途与凹部23相遇,当进入到该凹部23内并在其中作短暂停留后,向着排气窗20而被推出。因此,与内壁面平坦的情况相比,能够缓和电弧气体的流速,通过热传导来增大向着相间隔离壁17扩散的热量。其结果,从排气窗20喷出的电弧气体的温度下降,从而能够抑制由主端子6的温度上升而引起的配线电缆的损伤以及由固定接触元件安装片21的过热而引起相间隔离壁17熔融的情况。这里,因为当在凹部23的前后有台阶差S时,能够易于使电弧气体进入凹部23,所以,如果设置了台阶差S,就能够根据其大小来调节电弧气体的滞留时间。但是,台阶差S也并非一定需要,也可以是使凹部23的前后处于同一面而没有障碍。此外,凹部23的形状也不局限于沟槽,例如也可以是方形或者圆形的凹坑。
以上,根据本发明,通过在电弧气体排出路径的中途、在主接触点的相间隔离壁的内壁面上设置有作为电弧气体停留点的凹部,而能够适当地降低从排气窗向主端子一侧吹出的电弧气体的温度,能够防止由主端子的过热而引起的配线电缆的损伤以及由相间隔离壁的熔融而引起的相间短路。
权利要求
1.一种电磁接触器,具有由互相相对的一对固定接触元件以及桥接它们之间的可动接触元件所构成的多相主接点,在邻接的所述主接点之间设置有相间隔离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相间隔离壁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凹部,并使其位于因所述主接点的开闭而产生的电弧气体的排出路径的中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由与所述电弧气体的排出路径正交的条沟所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电弧气体排出路径的上游侧的所述相间隔离壁的内壁面比下游侧靠后,以夹持所述凹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接触器,在邻接的主接点(3)之间设置有相间隔离壁(17),其中,在相间隔离壁(17)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凹部(23),并使其位于通过主接点(3)的开闭而产生的电弧气体的排出路径(箭头所示)的途中。通过设置该凹部(23),从发弧点向排气窗(20)的电弧气体在作为停留点的凹部(23)内产生滞留,使电弧气体的排出速度缓和。其结果,通过从电弧气体向相间隔离壁(17)的热传递而增加扩散的热量,从排气口(20)喷出的电弧气体的温度降低。因此,能够抑制被电弧气体喷吹的主端子(6)的过热而引起的配线电缆的损伤以及相间隔离壁(17)的熔融。
文档编号H01H50/04GK1703765SQ0382546
公开日2005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27日
发明者大久保幸治, 笠原广敏, 小川秀彦 申请人: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