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电接线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4阅读:13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电接线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带电作业用接线夹。
6~10KV线路上的配电变压器输入端的导线与电源线之间是用手工铰接,或用螺栓压板连接的。搭线(接线)或退火(断开线路)时,要使电路停电后作业,每拆装一次接头需数十分钟。特别是当线路上的变压器、跌路保险等设备发生故障需要检修或更换时都要先将线路停止供电。给国民经济建设造成损失。现有技术中有低压带电接线夹。如电焊机地线上用的弹簧接线夹,由夹体、弹簧、压片等组成。工作时握紧手把,弹簧压缩、夹口张开。松开手把夹口即夹紧。又如CN·GG85202282说明书报导的“电器连线、分线用接头夹具”,它是一种将电线装入夹具再用工具(螺丝刀)把特制的压紧螺旋拧紧,实现接线。这种接线夹可带电作业,不需剥离导线外绝缘层,工作较方便,接线牢靠。但是,对于6~10KV高压线路,要求工作人员在距离电线2.5M以外的安全区操作,因而上述的产品不能满足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研制一种能在6~10KV电源线不停电的情况下,给线路配电变压器等设备迅速进行搭火、退火的带电接线夹。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带有活页铰链的弹簧自动压紧线夹并配一套筒绝缘棒,完成了上述任务。
本带电接线夹有一个金属线夹主体,主体上装有压块连接 的活动挺杆,挺杆下端有一拉环,挺杆上套有弹簧,弹簧两头有绝缘垫片。压块与线夹主体上部构成夹口。夹口内有一对由圆弧面组成的孔。圆弧的半径根据导线直径而定。根据导线的不同直径,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多种不同规格的产品。线夹主体与夹口对应的部位有一槽形空间,空间内装有活页铰链(如图1所示)。铰链上端与主体铰接,接点为Ⅰ。下端与压块铰接,接点为Ⅱ。两活页页片的铰接点为Ⅲ。通常线夹口在弹簧作用下成夹紧状态。当拉动挺杆下端的拉环时,夹口张开并使活页铰链构成一挺柱,支撑着夹口。当导线进入夹口撞击挺柱时,支撑作用被破坏,夹口自动夹紧。线夹主体上装有接线压板,用以连接变压器的输入导线。线夹的额定电流为200A,接触电阻不大于5×10-4Ω。弹簧压力不小于20公斤。该接线夹配有一个装有套筒的绝缘棒,套筒上的线夹工作齿可插入挺杆拉环中。拉环和线夹下部可插入套筒中。套筒上另一个齿是令克工作齿(跌落保险工作齿)。因而该绝缘棒可作令克棒用。绝缘棒下端有螺纹,可与通用令克棒的下节(不带工作齿的棒)相接,使棒的工作长度不小于2.5米。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工作可靠,长期运行不发生卡死情况,搭火、退火快,每次只需要几秒钟。由于利用了绝缘棒,在距离电源线2.5米以外操作,更换、维修变压器及其它带电设备不需使线路停电,因而不影响线路中其他用户用电,减少了停电时间,提高了供电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如下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
图1是带电接线夹装配图,图中线夹为夹紧状态。线夹由1主体,2压块,3活页铰链,4槽形空间,5弹簧,6活动挺杆,7拉环,8压线板,9绝缘垫片组成。
图2是带套筒绝缘棒的半剖视图。图中10绝缘棒,11套筒,12线夹工作齿,13令克工作齿。
图3是图2的俯示图。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施的搭火前先使变压器空载(拉开跌落保险),选用与导线直径相匹配的线夹,将变压器输入线接在压线板8上,固定线夹主体1,拉动挺杆拉环7,使弹簧5压缩,活动挺杆6和压块2下移,夹口张开。同时,接点Ⅲ向右移动。当Ⅰ、Ⅱ、Ⅲ点到同一直线L上时,夹口张开到最大位置,活页3的两页片夹角为180°,构成一挺柱支撑着压块和主体。这时,去掉拉力,夹口能自动保持最大张开状态。再将主体1的下部连同拉环7插入套筒11内,举起棒杆10,身体各部位在离电源线2.5米以外处将夹口正对着导线向箭头C所示方向运动。当导线撞击在接点Ⅲ处时,接点Ⅲ向左移动,活页页片3夹角变小,失去支撑作用,回到线夹主体空间4中,夹口在弹簧5的作用下将导线夹紧,完成带电搭火作业,此时取下绝缘棒。退火时,先将变压器空载,在距导线2.5米以外用绝缘棒的工作齿12插入拉环7向下拉,使活页铰链3组成的挺柱将夹口支撑在最大张开位置,再用套筒11套住主体下部和拉环7,将线夹向箭头C相反的方向运动,即可取下,完成退火。
权利要求
1.一种由线夹体、弹簧、压块组成的带电接线夹,其特征在于线夹上装有压线板,线夹主体内装有活页铰链,压块下接一带拉环的活动挺杆,并配有一根绝缘棒。
2.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带电接线夹,其特征在于主体内活页铰链的两页片最大张角为180°。
3.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带电接线夹,其特征在于所配的绝缘棒上装有套筒,套筒上有令克工作齿和线夹工作齿。
专利摘要
一种带电接线夹,用于6~10KV线路配电变压器等设备的带电作业。由线夹主体、活动挺杆、压块、弹簧、绝缘棒组成。主体内装有活页铰链,拉动活动挺杆,铰链可形成挺柱,使夹口保持张开位置。挺杆受到导线撞击后,线夹自动夹紧。该线夹利用绝缘棒在安全区内操作。绝缘棒还可作为令克棒使用。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每次搭火或退火只需几秒钟,长期运行不会出现卡死现象。
文档编号H01R43/027GK87205581SQ87205581
公开日1988年2月17日 申请日期1987年3月26日
发明者沈晔, 沈忠侃 申请人:沈晔, 沈忠侃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