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对板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91669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板对板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尤其是指一种连接两个平行分隔的电路板的电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板对板连接器用于提供电路板间的互相连接,相关技术的专利可参考2000年公告的6,019,613号美国专利。现有的板对板电连接器,通常包括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插头及插座连接器一般包括一绝缘本体及导电端子。其中插头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两侧壁内侧设有收容导电端子得端子插入槽,该绝缘本体中间设有一空槽。导电端子成“L”形,分成两排分别排列容纳于绝缘本体的两侧壁的端子插入槽中。而插座绝缘本体中设有一与插头绝缘本体中央空槽相对应的岛部,插座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收容在该岛部中。在对接时,通常插头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从插座连接器岛部的两侧面插入,与插座连接器端子相对接实现电导通。上述现有的电连接器,由于其端子是分设于绝缘本体两侧,而中间部分是空槽,使收容端子的插入槽的一个侧面形成开口,而端子断面是方形,插入槽也是方形,因此端子的插入槽不能很好地固持端子,端子插入后容易往开口方向外弹,端子的接触壁没有得到很好的固持,使得端子收容后与绝缘本体侧壁的贴靠效果差,致使组装时易造成端子位置偏移和端子与端子间距离不易控制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固持可靠,电气性能较佳的板对板连接器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组合,包括一插头连接器和与之配合的插座连接器,该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都分别设有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所述插头连接器绝缘本体的侧壁上设有端子插入槽,导电端子设有收容于该端子插入槽内的接触固持部及与尾部,其中所述插头连接器导电端子的接触固持部的横截面为内宽外窄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导电端子设置成为内宽外窄的结构,使得其与相应的绝缘本体配合时牢固贴合,而可防止端子滑脱、外弹或松动的现象发生,而提高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组合的电气性能。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的端子立体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组合对接的立体组合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组合沿图5中B-B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组合100包括一插头连接器1和一插座连接器2,用以连接两电路板(未图示)。
所述插头连接器1包括第一绝缘本体11及第一导电端子12。其中该第一绝缘本体11为纵长不等边六边形体,该第一绝缘本体11包括插入部111和底座112,插入部111设有中间空槽1111,两长内壁1112。其两长内壁1112设有若干相互间隔排列的端子插入槽1113,该端子插入槽1113截面形状为梯形,其中里端宽、外端窄,该端子插入槽1113包括两斜侧面1114和里侧面1115。底座112底表面上设有一方形凹陷部1121,在凹陷部1121进一步设有两排间隔排列的矩形槽1122。所述凹陷部1121及矩形槽1122可收容焊锡。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2包括第一尾部120和接触固持部121。其中第一尾部120收容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的矩形槽1122内。所述接触固持部121的横截断面为梯形,其进一步包括有外侧面122和内侧面123,其中所述外侧面122较窄,内侧面123较宽。其接触固持部121收容于两长内壁1112内侧的端子插入槽1113内。两者配合时,第一导电端子12收容于插头连接器1的端子插入槽1113内。第一导电端子12接触固持部121内侧面123恰好与第一绝缘本体11的端子插入槽1113的里侧面1115相贴合设置,而第一导电端子12的外侧面122恰好与端子插入槽1113的外端配合。此梯形结构由于在外端较小,而第一导电端子12的外侧面122长度小于内侧面123的宽度,故第一导电端子12可稳定固持于该端子收容槽1113内,从而可避免第一导电端子12压入第一绝缘本体11后产生外弹的现象,使第一端子12与第一绝缘本体内壁1112紧密地贴合,起到很好的固持和准确的定位作用。
请参阅图4及图6所示,所述插座连接器2包括第二绝缘本体21及第二导电端子22。该第二绝缘本体21中间有一岛部210,岛部210上对称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212。该第二绝缘本体21还包括两侧壁213,每一侧壁213上设有若干卡持孔214。所述导部210与第二绝缘本体21侧壁213形成收容插头连接器1的环形槽(未标号)。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2为“U”形,包括卡持部221及与设于卡持部221前方的自由接触臂222,其中卡持部221卡持于第二绝缘本体21的卡持孔214中,而自由接触臂222收容于岛部210内的收容槽212中,该自由接触臂222上还凸伸设有接触端224,其接触端224在“U”形端子22内侧,第二端子22还包括一用于连接电路板的第二尾部(未标号)。
请参阅图1至图6,组装该板对板连接器组合100时,先将第一导电端子12的接触固持部121对应插入第一绝缘本体11的端子插入槽1113中,以端子外侧面122露出于端子插入槽1113的开口处,与第二端子22相接触。端子插入槽1113的两斜侧面1114分别相应卡持住导电端子12的斜面(未标号),端子内侧面123和插入槽的里侧面1115贴合。第一导电端子12的尾部120放置于底部112的矩形槽1122内,用以连接电路板,其中该矩形槽1122的设置是为了在该第一导电端子12尾部120焊接到电路板的时候可容置一部分焊锡,从而可使得第一导电端子12稳固焊接在电路板上,提高连接器的电气性能。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2的卡持部221卡持于第二绝缘体21的卡持孔214中,自由接触臂222位于收容槽212中,该端子22尾部(未标号)亦露出于第二绝缘本体21外,连接电路板后,即完成组装。
插头连接器1与插座连接器2配合使用时,该插头连接器1的插入部111收容于插座连接器2导部210周围的环形槽内,而该插头连接器1的中间空槽1111收容插座连接器2的中间岛部210。此时,第一导电端子12顺着第二绝缘本体21的岛部210插入,其外侧面122与第二导电端子22的接触端224相接触导通,第二导电端子22的自由接触臂222受力发生弹性形变而后移。
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组合100通过将插头连接器1的第一导电端子12设置成为梯形结构,而使得该第一导电端子12可与绝缘本体11稳定固持,可防止在插头与插座连接器1、2对接插拔过程中,因摩擦力或弹性力的作用而发生第一导电端子12与绝缘本体11固持不好的情况发生,从而令对接更可靠,提高电气性能。
诚然,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1的第一导电端子12也可设置成为内宽外窄的其他结构形式,如“凸”形,并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中的梯形结构。与之配合的第一绝缘本体11插入槽1113也只要设置成为可收容该第一导电端子12并可防止该第一导电端子12从插入槽1113滑出的相应结构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组合,包括一插头连接器和与之配合的插座连接器,该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都分别设有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所述插头连接器绝缘本体的侧壁上设有端子插入槽,导电端子设有收容于该端子插入槽内的接触固持部及与尾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连接器导电端子的接触固持部的横截面为内宽外窄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连接器导电端子接触固持部的横截面为内宽外窄的梯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连接器导电端子接触固持部的横截面为内宽外窄的“凸”形。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中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连接器设有一底座,该底座的底表面上设有一方形凹陷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绝缘本体凹陷部上还设有收容导电端子尾部的矩形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连接器设有一插入部,该插入部上设有一中间空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连接器上设有与所述插头连接器中间空槽配合的岛部及位于岛部外围以收容插头连接器插入部的环形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呈“U”形,其包括包括卡持部、位于卡持部前方的自由接触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连接器岛部上设有端子收容槽,所述插座连接器导电端子的自由接触臂收容于该端子收容槽内。
专利摘要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组合,包括一插头连接器和与之配合的插座连接器,该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都分别设有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所述插头连接器绝缘本体的侧壁上设有端子插入槽,导电端子设有收容于该端子插入槽内的接触固持部及与尾部,其中所述插头连接器导电端子的接触固持部的横截面为内宽外窄结构。通过这样设置,使得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配合时牢固贴合,而可防止端子滑脱、外弹或松动的现象发生,而提高板对板连接器组合的电气性能。
文档编号H01R12/71GK2674677SQ20032011055
公开日2005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29日
发明者陈明庆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