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0129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检测母连接器壳体与公连接器壳体的接插的端子。
背景技术
在JP-A-2001-196134公开的一种连接器中,用公连接器壳体中的一对短路端子和母连接器壳体中的接插检测端子检测母连接器壳体与公连接器壳体的接插。在该连接器中,当母连接器壳体与公连接器壳体完全接插在一起时,短路端子与接插检测端子接触,形成短路,从而检测母连接器壳体在公连接器壳体中的接插。
在该母连接器壳体中有锁定臂,锁定臂上有与公连接器壳体的啮合部啮合的啮合部。该锁定臂形成为其后端受支撑、前端自由的悬臂。在这里,“后端”为与锁定臂在接插过程中接近公连接器壳体的方向(该方向下文称为“接插方向”)相反的锁定臂的端部,“前端”为锁定臂在该接插方向上的端部。该锁定臂的前端部可在垂直方向上弹性变形。在接插过程中,该锁定臂的前端部受公连接器壳体的一部分挤压而向下位移,此时锁定臂的后端用作支点。随着公连接器壳体与母连接器壳体进一步互相靠拢,锁定臂的部分向上复位而与公连接器壳体的啮合部啮合。这一啮合使得母连接器壳体与公连接器壳体接插在一起。
该接插检测端子由弯曲钢板构成。该接插检测端子位于锁定臂下方的凹座中,使得接插检测端子的弯曲部位于后方。与锁定臂一样,该弯曲接插检测端子的上部可用作悬臂结构的弹性部,该悬臂结构后端受支撑、前端自由。该弹性部可随锁定臂一起运动。在锁定臂向上复位的同时该弹性部也向上复位而与公连接器壳体中的短路端子接触。
如锁定臂的前端部的附近部分很容易向下位移,那么例如当母连接器壳体受到与接插方向相反的力时,由于母连接器壳体上母端子的电导线受拉,公连接器壳体就会与母连接器壳体脱离。因此,在上述结构的连接器中,为了牢牢固定母连接器壳体与公连接器壳体的接插,锁定臂的包括啮合部的前端的附近部分最好很难向下位移。但是,很难向下位移的锁定臂的前端的附近部分会带来母连接器壳体与公连接器壳体的接插无法顺利进行的问题。
因此要求一方面提高接插固定力,另一方面便于接插。但是,在具有上述结构的连接器中,由于与母连接器壳体制成一体的锁定臂的强度或刚性很难调节,因此很难进行上述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用来检测母连接器壳体与公连接器壳体的接插的端子,其中,在便于接插的同时可提高接插固定力。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连接器包括公连接器壳体;可与该公连接器壳体接插在一起的母连接器壳体;设置在该公连接器壳体和母连接器壳体之一中的用导电材料制成的短路端子;和在该公连接器壳体和母连接器壳体的另一个中设置的用导电材料制成的接插检测端子。在母连接器壳体与公连接器壳体的接插过程中该接插检测端子位移,然后在母连接器壳体与公连接器壳体完全接插在一起时与短路端子接触而形成闭合电路。该连接器还包括与母连接器壳体或公连接器壳体分开制作的锁定件。该锁定件装在该接插检测端子上而位于公连接器壳体和母连接器壳体的另一个中。该锁定件在接插过程中与该接插检测端子一起位移。在母连接器壳体与公连接器壳体完全接插在一起时该锁定件可与公连接器壳体和母连接器壳体之一啮合。
按照本发明,在接插过程中位移并且与公连接器壳体和母连接器壳体之一啮合而实现接插的该锁定件不与任一个壳体制成一体。该锁定件与公连接器壳体或母连接器壳体分开制作而固定在该接插检测端子上。因此,与锁定件与公连接器壳体和母连接器壳体之一制成一体的情况比较,很容易提高接插固定力,同时便于接插。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中可更充分理解本发明的其他和进一步的目的、特征和优点,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连接器一实施例的母连接器壳体和公连接器壳体的剖面图,示出母连接器壳体尚未与公连接器壳体接插在一起;图2A为图1连接器的公连接器壳体的正视立体图;图2B为图1连接器的母连接器壳体的后视立体图;图3为图2B母连接器壳体的总立体图,示出接插检测件处于将要安装的状态;图4为待装在图2B母连接器壳体中的接插检测件的总立体图,示出接插检测端子与锁定件互相分开;图5为该接插检测件的总立体图,示出图4的接插检测端子与锁定件已装配在一起;图6为图1公连接器壳体和母连接器壳体处于接插过程第一步的剖面图;图7为图1公连接器壳体和母连接器壳体处于接插过程第二步的剖面图;以及图8为图1公连接器壳体和母连接器壳体完成接插的剖面图。
对优选实施例的说明下面说明本发明实施例连接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的连接器1包括一公连接器壳体21和其中有图3所示接插检测件90的母连接器壳体41。
在以下说明中,母连接器壳体41与公连接器壳体21接插过程中公或母连接器壳体21或41与母或公连接器壳体41或21作相对运动、互相接近的方向称为“接插方向”。即,在图1中,接插方向为公连接器壳体21的右边或母连接器壳体41的左边。此外,接插方向可称为“前方”,与接插方向相反的方向可称为“后方”。图1中顶侧和底侧分别称为“上”和“下”。在与图1平面垂直的平面中的上侧和下侧分别称为“左”和“右”。
首先结合图1和2A说明公连接器壳体21的结构。
公连接器壳体21用树脂制成。公连接器壳体21包括与接插方向垂直的底壁28、母连接器壳体的罩22和检测件的罩25。母连接器壳体罩22和检测件罩25从底壁28向前伸出。
在底壁28的下半区中有23个分别供公端子23穿过的通孔28a。这些通孔28a排列成垂直方向上三行、水平方向上八行,从而避开其上有下文所述隔板26的位置。各通孔28a的横截面呈方形。
各公端子23用金属制成。各公端子23的横截面呈比通孔28a稍小的方形。各公端子23总的呈L形。各公端子23的一端位于母连接器壳体罩22中。各公端子23从与接插方向相反的一个端部伸展而穿过对应通孔28a。各公端子23在底壁28后向下弯曲。各公端子23的另一端固定在未示出的基质上。
如图2A所示,母连接器壳体罩22由垂直于底壁28的下壁22a和从下壁22a两端向上伸出的两侧壁22b构成。由下壁和侧壁22a和22b围成的空间供母连接器壳体41插入。每一侧壁22b的与检测件罩25相对的上端部比侧壁22b的其他部分厚,在母连接器壳体罩22下壁22a的水平中央处,从下壁22a向上伸出隔板26。如上所述,隔板26所在部位与供公端子23插入的通孔28a对应。
底壁28在通孔28a形成的区域的上部有向前伸出的释放板29。如下所述,每一释放板29用来隔开母端子43与短路端子44。如图1所示,每一伸出的释放板29在接插方向上的长度约为母连接器壳体罩22长度的一半。如图2A所示,每一释放板29的横截面呈椭圆长方形。尽管图1只示出一个释放板,但有4个释放板在与图1垂直地排成一排。
检测件罩25由一与母连接器壳体罩22的底壁22a平行的上壁25a和从上壁25a两端向下伸出的两侧壁25b构成。每一侧壁25b与母连接器壳体罩22的对应侧壁22b相间距。如下所述,每对侧壁25a和22b之间的空间容纳母连接器壳体41上部中的侧壁51a(见图2B)。
如图2A所示,上壁25a下面中央附近处形成有伸展在接插方向上的凹槽27。凹槽27的前面有一突起30。如图1所示,突起30向下伸出,其表面向后倾斜。如下所述,突起30可与锁定件81的突起(啮合部)84啮合。
凹槽27两侧在上壁25a旁有分别供短路端子24穿过的通孔28b。每一通孔28b与接插方向相反地伸展,穿过底壁28,并在底壁28后面开口。每一穿孔28b的横截面呈椭圆长方形。尽管图1中只示出一个通孔28b,但在与图1垂直方向上设有两个通孔28b,即如图2A所示设有一对左右通孔28b。
每个短路端子24用金属制成。每个短路端子24的横截面呈比通孔28b横截面稍小的方形。如图1所示,与公端子23一样,每一短路端子24总体上呈L形。每个短路端子24的一个端部在接插方向上伸展在对应通孔28b中。每个短路端子24在底壁28后向下弯曲。与每个公端子23一样,每个短路端子24的另一端固定在该未示出基质上。因此每个短路端子24的另一端与未示出的电路连接,从而当短路端子24如下所述与接插检测端子71接触时形成闭合电路。每个短路端子24的一个端部伸展在上壁25a的前端部附近部分中,如图2A所示,由于上壁25a前端下面被部分切去,因此短路端子24的一个端部露出。
如图1所示,上壁25a前端的上面设有水平伸展,用于容纳母连接器壳体41的下文所述的连接件55的凹座25x。
下面结合图1、2B和3说明母连接器壳体41的结构。
与公连接器壳体21一样,母连接器壳体41也用树脂制成。如图2B所示,母连接器壳体41由呈长方体的母端子接纳部40和该母端子接纳部上的一检测件接纳部50构成。
在母端子接纳部40中有23个空腔46用来接纳图1中用交替的长线和双短划线表示的母端子43。这些空腔46与图2A所示公连接器壳体21的穿孔28a分别对应。每一空腔46在接插方向上呈细长长方体形状。如图1所示,每一空腔46在母端子接纳部40的前面和后面开口。每一空腔46的前方开口做成供对应公端子23插入的公端子插口46b。每一空腔46的后方开口用作供对应母端子43插入的母端子插口46a。每一公端子插口46b的开口面积小于每一母端子插口46a的开口面积。
如图1所示,母端子接纳部40的下表面中有供保持器60插入的保持器插口48。保持器插入部从母端子接纳部40下面处的保持器插口48向上穿过垂直布置空腔46的长度的大致中央部。当保持器60插入该保持器插入部中时,保持器60上设置的各突起60a与相应母端子43下面中在母端子43长度大致中央处设置的凹口43a啮合,从而防止母端子43被抽出。
母连接器壳体41的前部中在母端子接纳部40的最上方空腔46的紧上方设置有供短路端子44插入的空间49。该空间49在母连接器壳体41的前面处开口。
每一短路端子44由弯曲金属板构成。尽管图1只示出一个短路端子44,但设有一对左右短路端子44。每一弯曲短路端子44的底部可用作悬臂结构的可在垂直方向上弹性变形的弹性部44a,该悬臂结构前端弯曲部受支撑,后端自由。在图1所示状态下,该对弹性部44a的远端部附近部分与空间49紧下方的该对左右母端子43的上面接触,从而互连母端子43。如下文详述,在母连接器壳体41与公连接器壳体21的接插过程中,当公连接器壳体21的各释放板29插入空间49中而介于短路端子44的弹性部44a与对应的对中的母端子43之间时,弹性部44a与母端子43如图7和8所示互相隔开。
如图2B和3所示,母连接器壳体41的检测件接纳部50由从母端子接纳部40垂直伸展并在接插方向上水平伸展的两侧壁51a;侧壁51a后部(图2B和3中的倾斜左边)上端上形成的一对互相相对的突起59以及离开突起59前面不远处设有用于互连侧壁51a上端的互连部55构成。侧壁51a、互连部55和突起59界定供接插检测件90插入的空间51。
如图1所示,检测件接纳部50前部中在空间49上方设有供下文所述接插检测端子71的弯曲部77插入的检测端子罩52。如图3所示,罩52呈后面开口的空心盒形。如图1所示,罩52的内表面弯曲成与接插检测件71的弯曲部77对应。
如图3所示,空间51下部中设有一对支撑下文所述接插检测端子71的底座72的两突起侧部的左右检测端子支撑部53,尽管图3只示出一个检测端子支撑部53。每一支撑部53的横截面呈L形。支撑部53沿相应侧壁51a下部内表面设置。由于该对支撑部53支撑着底座72的两突起侧部,因此底座72可保持水平。因此接插检测件90可适当装配在母连接器壳体41中。
下面结合图4和5说明待插入母连接器壳体41的接插检测件90的结构。该接插检测件90由装配成该接插检测件90的接插检测端子71和锁定件81构成。
该接插检测端子71由弯曲金属板构成。如图4所示,接插检测端子71由大致平面长方形底座72锁定件支撑部74和一对左右弹性部73构成。锁定件支撑部74和弹性部73经弯曲部77与底座72连接。锁定件支撑部74和弹性部73位于底座72上方与底座72相对。
底座72宽度上的两侧部向外突起。每一侧部的端面上形成有突起76。当把接插检测件90装入母连接器壳体41中时,每一突起76与图3所示母连接器壳体41中对应检测端子支撑部53的内表面啮合,以便防止接插检测件90从母连接器壳体41中抽出。
锁定件支撑部74具有向前逐渐变细的大致长方形。支撑部74具有悬臂结构,该悬臂结构中,弯曲部77受支撑,远端自由。与底座72上形成的突起76一样,支撑部74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面上也形成有突起75。当把接插检测端子71与锁定件81装配在一起时,每一突起75与下文所述锁定件81的在图4中用虚线表示的支撑部插孔88的内表面啮合,从而防止接插检测端子71与锁定件81彼此脱离。
与锁定件支撑部74一样,每一弹性部73具有悬臂结构,该悬臂结构中,弯曲部77受支撑,远端自由。每一弹性部73可弹性地垂直变形。每一弹性部73的远端附近部分做成向上突起的倒V形。如下文详述,V形部的上面与公连接器壳体21的对应的短路端子24发生接触。
锁定件81用树脂制成。锁定件81由供操作者握住的操作部82和从操作部82向前,即在图4和5中斜向向右伸展的主体83构成。
操作部82中央形成有沿锁定件81长度方向穿过操作部82的操作孔87。操作者可把手指插入操作孔87中来操纵锁定件81。操作部82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89被部分地切去以与母连接器壳体41的一对突起59啮合。
操作部82中在与下文所述主体83的图1和4所示凹槽86对应的部分有供接插检测端子71的弹性部73的远端插入其中的凹座82a。从图1可清楚看出,每一凹座82a比每一弹性部73的厚度大,因此弹性部73的远端可在凹座82a中垂直运动。
如图4所示,主体83中有一对伸展在接插方向上,用来供接插检测端子71的弹性部73嵌入其中的左右凹槽86。主体83中,在凹槽86内有向上突起的突条83a。此外,两突条83a内,在主体83长度中央大致形成有可与前述公连接器壳体21的突起30啮合的突起84。突起84向上突起,其表面与公连接器壳体21的突起30一样向后倾斜。主体83中形成有供接插检测端子71的支撑部74插入其中并且使在主体83的与操作部81相反的表面上敞开开口的支撑部插孔88。
由于公连接器壳体21的突起30和锁定件81的突起84的斜面的倾斜角相同,因此如下文所述通过两斜面的相对滑动就可顺利实现突起30与84的啮合。此外,此时接插检测端子71可逐渐,而不是急剧地向下位移。
为装配接插检测端子71与锁定件81,在图4箭头方向上把锁定件81与接插检测端子71靠近。把接插检测端子71的支撑部74插入锁定件81的支撑部插孔88中,接插检测端子71的每一弹性部73在锁定件81中的对应凹槽86中滑动。如图1所示,当支撑部74整个插入到插孔88最内部时,每一弹性部73的远端位于锁定件81的对应凹座82a中。
在如上所述由接插检测端子71和锁定件81装配而获得图5接插检测件90中,锁定件81受图4所示接插检测端子71的支撑部74的支撑。此外,在锁定件81中,接插检测端子71的一对弹性部73从左右两侧支撑在锁定件81的主体83中形成的一对凹槽86中。
为把接插检测件90装在母连接器壳体41中,在图3箭头方向上把接插检测件90插入母连接器壳体41的空间51中。首先,把接插检测端子71的底座72的两突起侧部插入母连接器壳体41的接插端子支撑部53中。稍稍下压锁定件81的操作部82,接插检测件90在接插方向上滑动。接插检测端子71的弯曲部77插入母连接器壳体41的罩52中。随着锁定件81的操作部82两端部89与母连接器壳体41的一对突起59啮合,操作部82位于突起59与两侧壁51a之间。
当接插检测件90整个装在母连接器壳体41中时,如图1和2B所示,母连接器壳体41的互连件55与接插检测端子71弹性部73的V形部相对。换句话说,互连件55盖住弹性部73的V形部而与该V形部保持垂直间隔。
锁定件80在接插检测件90装在母连接器壳体41中前向上倾斜。但是,当接插检测件90装在母连接器壳体41中时,由于操作部82被下压且操作部82的两端部89与母连接器壳体41的突起59啮合,因此锁定件81如图1所示呈水平。在此状态下,锁定件81在支撑部74的弹性作用下向上偏置。
此时,接插检测端子71的每一弹性部73的远端与锁定件81的对应凹座82a的上端接触。
下面结合图6、7和8说明母连接器壳体41与公连接器壳体21的接插过程。
首先,如图1所示公连接器壳体21与母连接器壳体41互相相对。在此状态下,公连接器壳体21或母连接器壳体41在接插方向上作相对运动靠近母连接器壳体41或公连接器壳体21。公连接器壳体21的突起30的斜面因此与锁定件81的突起84的斜面发生接触。公连接器壳体21或母连接器壳体41在接插方向上进一步作相对运动使得突起30的斜面在锁定件81的突起84的斜面上滑动。然后如图6所示锁定件81受到突起30的向下压力向下位移。此时,每个远端受锁定件81夹持的接插检测端子71的弹性部73和支撑着锁定件81接插检测端子71的支撑部74也受到向下压力,从而支撑部74和弹性部73也以弯曲部77为支点向下位移。这样,由于接插检测端子71的弹性部73不与公连接器壳体21的任何部分发生接触,因此可顺利进行接插。
在图6状态下,公连接器壳体21的每一公端子23已从对应公连接器插46b插入母连接器壳体41的对应空腔46中以便与对应母端子43连接。公连接器壳体21中形成的释放板29已插入母连接器壳体41中的空间49中。此时释放板29尚未达到短路端子44的弹性部44a的位置。
如图7所示,公连接器壳体21获母连接器壳体41进一步在接插方向上作相对运动。释放板29然后与短路端子44的弹性部44a接触而插入在弹性部44a与对应公端子43之间。从而每一弹性部44a与对应公端子43隔开。
无论在图6还是在图7状态下,由于接插检测端子71的弹性部73与公连接器壳体21中的短路端子24分开,因此不形成闭合电路。因此,无论在图6还是在图7状态下,尚检测不到母连接器壳体41与公连接器壳体21的接插的完成。
如图8所示,公连接器壳体21或母连接器壳体41进一步在接插方向上作相对运动。锁定件81的突起84然后移过公连接器壳体21的突起30后达到图1和2A所示凹槽27中的一位置。此时,锁定件81由于所受向下压力撤销而向上复位。接插检测端子71的弹性部73也随着锁定件81向上复位。此时,每一弹性部73的V形部与对应短路端子24接触而形成一闭合电路。因此,检测到母连接器壳体41与公连接器壳体21的接插的完成。
在图8状态下,与图1、6和7的状态不同,每一弹性部73的远端位于锁定件81的对应凹座82a的下端上。这是因为弹性部73受到与弹性部73的V形部接触的相应的短路端子24下压。此时,每个弹性部73与对应短路端子24接触而向上偏置。
为使母连接器壳体41从与公连接器壳体21的配合中脱离,下压锁定件81,操作部82后在与接插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相对拉动公连接器壳体21或母连接器壳体41。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例的连接器1中,在接插过程中位移并且与公连接器壳体21啮合而实现接插的锁定件81不与母连接器壳体41制成一体。锁定件81做成与母连接器壳体41分开的部件并且固定在接插检测端子71上。因此,与锁定件81与母连接器壳体41制成一体的情况比较,在不破坏接插操作性的同时可容易实现对接插固定力的改进。确切地说,在该实施例中,由于接插固定力决定于支撑着锁定件81的接插检测端子71的弹力,因此只须恰当调节接插检测端子71的弹力。
此外,锁定件81夹持接插检测端子71的弹性部73,同时在接插检测端子71的支撑部74的弹力作用下向上偏置。由于锁定件81夹持弹性部73,因此弹性部73可随锁定件81一起运动。此外,由于锁定件81向上偏置,因此确保锁定件81的突起84与公连接器壳体21的突起30的啮合。这可提高接插固定力。
此外,锁定件81中有夹持接插检测端子71的弹性部73的远端的凹座82a。每一弹性部73的远端可在对应凹座82a中位移。确切地说,当母连接器壳体41如图1、6或7所示尚未与公连接器壳体21完全接插时,每一弹性部73的远端位于对应凹座82a的上端。当母连接器壳体41如图8所示与公连接器壳体21完全接插时,每一弹性部73的远端位于对应凹座82a的下端。即使在母连接器壳体41与公连接器壳体21的接插过程中接插检测端子71的弹性部73与短路端子24发生接触而向下位移时,锁定件81也不被弹性部73下压。锁定件81在接插检测端子71的支撑部74的弹力作用下保持向上偏置。由于锁定件81夹持接插检测端子71的弹性部73从而可垂直位移,因此可在弹性部73与短路端子24之间的接触力与接插固定力之间保持良好平衡。
此外,在锁定件81中,接插检测端子71的一对弹性部73从左右两侧支撑在锁定件81的主体83中形成的一对凹槽86中。因此,在把接插检测件90装入母连接器壳体41的操作中,可防止操作员碰到接插检测端子71的弹性部73。因此,在该装配操作中可防止弹性部73变形。例如,即使操作员从两边握住接插检测件90,操作者也决不会碰到接插检测端子71的弹性部73,从而可防止弹性部变形。
此外,母连接器壳体41的互连件55盖住接插检测端子71的弹性部73的V形部同时与V形部保持垂直间距。这可在接插操作中防止操作者碰到弹性部73而使弹性部变形。
此外,锁定件81用树脂制成。这可减轻母连接器壳体41与公连接器壳体21的接插操作中公连接器壳体21的突起30被刮伤的问题。如锁定件例如由金属制成,这一问题会很严重。此外,在模制锁定件81时可控制锁定件81的操作部82的厚度,使得操作者在用手指推动操作部82时不感到痛。这便于进行接插。
当锁定件与母连接器壳体41制成一体时,锁定件本身在接插过程中弯曲。因此锁定件的使用寿命受到影响。但是,在该实施例中,由于锁定件形成为与母连接器壳体41分开的部件,不是锁定件81本身而是接插检测端子71弯曲,因此锁定件的使用寿命提高。
在该实施例的一种改进中,接插检测件90可不装在母连接器壳体41中而是装在公连接器壳体21中。
锁定件82可不用树脂制成。
在上述实施例中,母连接器壳体41的互连件55盖住接插检测端子71的弹性部73的V形部同时与V形部保持垂直间距。但是,在一种改进中,弹性部73的任何部分都不被母连接器壳体41盖住。即可以不设置这一互连件55。
在上述实施例中,接插检测端子71的一对弹性部73从左右两侧支撑在锁定件81主体83中的一对凹槽86中。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一结构。即,锁定件81主体83中可不形成这类凹槽86。
锁定件81的操作部82中可不设凹座82a。
接插检测端子71的弹性部73的数量不限于两个。只要可与一对短路端子24发生接触,也可使用单个或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弹性部73。
如果把接插检测端子71构作成在母连接器壳体41与公连接器壳体21完全接插在一起时,则能与一对短路端子24发生接触,接插检测端子71可以没有这类弹性部。
尽管以上结合上述具体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然可作出种种替代、改进和改动。因此,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只是例示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可在后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精神和范围内作出种种改动。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包括公连接器壳体;可与该公连接器壳体接插在一起的母连接器壳体;该公连接器壳体和母连接器壳体之一中设有用导电材料制成的短路端子;在该公连接器壳体和母连接器壳体的另一个中设有用导电材料制成的接插检测端子,该接插检测端子在母连接器壳体与公连接器壳体的接插过程中位移,然后在母连接器壳体与公连接器壳体完全接插在一起时与短路端子接触而形成闭合电路;以及作为与母连接器壳体或公连接器壳体分开元件形成的锁定件,该锁定件固定在该接插检测端子上并且位于公连接器壳体和母连接器壳体的另一个中,该锁定件在接插过程中与该接插检测端子一起位移,该锁定件在母连接器壳体与公连接器壳体完全接插在一起时可与公连接器壳体和母连接器壳体之一啮合。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接插检测端子具有弹性部,该弹性部在母连接器壳体与公连接器壳体的接触过程中可垂直于其伸展方向位移,然后在母连接器壳体与公连接器壳体完成接插时与该短路端子接触,以及锁定件在母连接器壳体与公连接器壳体完全接插时夹持该弹性部同时朝向弹性部接近一个壳体的方向偏置。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锁定件具有夹持该弹性部一端的凹座,以及该弹性部的该端可在该凹座中位移。
4.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锁定件从两侧沿与该弹性部可位移方向垂直的方向并沿与弹性部的伸展方向垂直的方向支撑至少部分弹性部。
5.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公连接器壳体和母连接器壳体覆盖至少部分弹性部,同时沿弹性部能够位移的方向保持间隔。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锁定件是用树脂制成的。
全文摘要
一种连接器,包括公连接器壳体和其中装有接插检测件的母连接器壳体。该接插检测件包括接插检测端子,该接插检测端子在母连接器壳体与公连接器壳体完成接插时与设置在公连接器壳体中的短路端子接触;以及锁定件,该锁定件的一部分与公连接器壳体配合。这些部件与母连接器壳体分开制作。用树脂制成的锁定件固定到用金属制成的接插检测端子上。在母连接器壳体与公连接器壳体的接插过程中锁定件与接插检测端子一起位移。
文档编号H01R13/627GK1578012SQ20041003509
公开日2005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25日
发明者堀贵之 申请人: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