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2049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端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设有电线插孔的器体、并且在器体内部具有与插入电线插孔的电线的导体线构成电连接的端子部等的端子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这种以往的端子装置中,具有配线器具及端子座,在一方的配线器具上,存在设有用于确认导体线与端子部连接的间隙的结构。在另一方的端子座上,如图20所示,具有因将电线L1的导体线L10插入电线插孔H1而从器体H内凸出的表示杆H2退入器体H内、以告知导体线与端子部连接的装置。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中央部及侧部分别具有弯曲的翻转弹簧,用翻转弹簧的“咔嚓”感以触感得知电线连接完毕的端子装置。
专利文献1特开2000-215927号公报在以往的端子装置的施工时,几乎没有设置用于确认导体线向端子部连接的机构,在这样的情况下,无法确认导体线是否与端子部可靠地连接。
另外,用从间隙来确认导体线与端子部连接的机构,当施工现场昏暗时,有难于从间隙确认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图20所示的机构中,除了表示杆H2以外还必须设有螺旋弹簧H3,具有增加了零件及组装费用的问题。
而且,在将表示杆H2及螺旋弹簧H3配置在电线插孔H1附近的结构、或专利文献1的端子装置结构中,当端子部的电线插孔侧为锁定及锁定解除结构时,除了为将用于确认导体线与端子部连接的机构零件收纳在器体内的变更以外,还必须对锁定及锁定解除结构的端子部进行若干复杂的变更,所以需要大规模地变更整体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周围昏暗也能确认导体线向端子部连接完毕、节约零件及组装费用、当端子部的电线插孔侧为锁定及锁定解除结构时也能容易变更整体设计的端子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之1的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开设了电线插孔的器体,并且在所述器体内部设有端子部和被配置在该端子部里侧的电线连接完毕报知部,其中,所述端子部,在被插入所述电线插孔中的电线的导体线的前端比自身更向里侧凸出的状态下,与该导体线构成电连接;所述电线连接完毕报知部,被形成为整体具有被所述导体线的前端推压的干涉部、具有弹性的弯曲部和通过该弯曲部与所述干涉部连结并作为这些干涉部及弯曲部支点的支点部的形状,所述干涉部,当被所述导体线的前端推压而从其前端脱离后,在由所述弯曲部的弯曲弹性力而回弹、要向规定的恢复点返回时,与所述导体线的侧部干涉并发出声音。
根据该结构,当电线的导体线插入电线插孔时,干涉部被该导体线的前端推压,一旦干涉部从其前端脱离,则利用弯曲部的弯曲弹性力而回弹,在要向规定的恢复点返回时与上述导体线的侧部干涉并发出声音,所以,即使周围昏暗也能确认导体线向端子部的连接完成。另外,由于电线连接完毕报知部是一个零件,所以具有节约零件及组装费用的效果。并且,由于电线连接完毕报知部被配置在端子部的里侧,例如,当要应用电线连接完毕报知部于端子装置上的端子部的电线插孔侧、为锁定及锁定解除结构时,由于不需要变更其结构,所以容易变更整体的设计(升级)。
根据本发明之1所述的端子装置,本发明之2的特征在于所述干涉部上的、被所述导体线前端推压的部分,被形成为使该干涉部向与所述导体线插入方向不同的方向位移的形状,将与所述干涉部上的所述弯曲部连结处配置于相对于被所述前端推压的部分、与所述插入方向不同方向的一侧。根据该结构,以不撑住弯曲部的方式将其顺利地弯曲,可以减轻施加于弯曲部的负荷。
根据本发明之2所述的端子装置,本发明之3的特征在于所述支点部,相对于所述干涉部被配置在所述导体线插入方向的里侧,所述弯曲部上的所述干涉部侧的弯曲角度呈锐角。根据该结构,当沿导体线的插入方向配置干涉部及支点部时,由于弯曲部上的干涉部侧的弯曲角度呈锐角,可以延长弯曲部上的支点侧的行程,所以能缓和应力,并可以减轻对弯曲部的负担。
根据本发明之3所述的端子装置,本发明之4的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在多处弯曲。根据该结构,由于可以在弯曲的多处分散弯曲时的应力,所以不产生塑性变形并能反复使用。
根据本发明之4所述的端子装置,本发明之5的特征在于所述电线连接完毕报知部,被形成为整体具有多组所述干涉部、所述弯曲部及所述支点部的形状。根据该结构,可以利用作为一个零件的电线连接完毕报知部,确认多个导体线的连接完毕。
根据本发明之4所述的端子装置,本发明之6的特征在于所述干涉部上的、被所述导体线前端推压的部分,为与所述导体线呈锐角的倾斜面。根据该结构,可以不使弯曲部被戳弯而顺利地弯曲。
根据本发明之4所述的端子装置,本发明之7的特征在于所述电线连接完毕报知部,具有两组所述干涉部、所述弯曲部及所述支点,并被形成为在所述支点部之间整体具有被压入并固定在所述器体上的固定部的形状。根据该结构,除了用作为一个零件的电线连接完毕报知部可确认多个导体线的连接完毕之外,还容易进行电线连接完毕报知部向器体的固定操作。
根据本发明之4所述的端子装置,本发明之8的特征在于在与所述支点部里侧的所述器体内面之间设有间隙。根据该结构,可以防止因插入电线时弯曲部的挠曲与器体接触而产生的妨碍。
根据本发明之4所述的端子装置,本发明之9的特征在于所述器体上的所述电线连接完毕报知部的安装处为导入结构。根据该结构,容易进行电线连接完毕报知部向器体内的安装。
根据本发明之4所述的端子装置,本发明之10的特征在于与所述导体线的侧部干涉并发出声音的所述干涉部,利用所述弯曲部要向所述规定的恢复点返回的恢复力,推压所述导体线的侧部。根据该结构,则更难于将电线拔出。
根据本发明之1所述的端子装置,本发明之11的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的一部分,相对于所述干涉部,位于所述电线插入方向的里侧。根据该结构,由于插入电线时弯曲部的一部分的撑住而增加了反弹力,所以能加大干涉部与上述导体线的侧部干涉而发出的声音。
根据本发明之11所述的端子装置,本发明之12的特征在于所述电线连接完毕报知部,被形成为整体具有多组所述干涉部、所述弯曲部及所述支点部的形状。根据该结构,可以利用作为一个零件的电线连接完毕报知部,确认多个导体线的连接完毕。
(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即使周围昏暗也能够确认导体线向端子部连接完毕,节约零件及组装费用,当端子部的电线插孔侧为锁定及锁定解除结构时,也能容易变更整体设计。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端子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a)是同端子装置的主视图、(b)是右视图、(c)是后视图、以及(d)是仰视图。
图3(a)是同端子装置本体的主视图、(b)是右视图、(c)是后视图、以及(d)是仰视图。
图4(a)是同端子装置盖板的主视图、(b)是右视图、(c)是后视图、以及(d)是仰视图。
图5(a)是被收纳于同端子装置上的本体中央部收纳室中的端子承接部及端子部的主视图、(b)是右视图、以及(c)是仰视图。
图6(a)是被分别收纳于同端子装置上的本体左方的上下一对收纳室及中央收纳室的一对端子承接部的主视图、(b)是左视图、(c)是右视图、(d)是仰视图、以及(e)是(a)的A-A剖面图。
图7(a)是同端子装置的各解除钮的主视图、(b)、(c)是侧视图、以及(d)是立体图。
图8(a)是同端子装置的各组装框的主视图、以及(b)、(c)是侧视图。
图9是同端子装置的各报知部的立体图。
图10(a)是同报知部的主视图、以及(b)、(c)是侧视图。
图11是将同报知部安装于器体内的状态图。
图12是同报知部的动作说明图。
图13是实施例1的报知部的变形例。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端子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同端子装置上的各报知部的立体图。
图16(a)是同报知部的主视图、以及(b)、(c)是侧视图。
图17是将同报知部安装于器体内的状态图。
图18是同报知部的动作说明图。
图19是实施例2的报知部的变形例。
图20是以往的告知向设在端子座上的端子部连接导体线状况的机构。
图中1-本体,2-盖板,31、41-端子承接部,32、42-端子部,5-组装框,6-报知部(电线连接完毕报知部),61-干涉部,62-弯曲部,63-支点部,64-固定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端子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a)是该端子装置的主视图、(b)是右视图、(c)是后视图、以及(d)是仰视图。
实施例1的端子装置,是被直接或通过安装框安装在埋设于墙壁上的接线盒等上并在被埋设在墙壁上的状态下所使用的配线器具的插座,如图1、图2所示,它由用本体1及盖板2构成的器体、接地极侧端子承接部31、接地极侧端子部32、两组电压极侧端子承接部41、41、41、41、两组电压极侧端子部42、42、多个组装框5、5、5、5、例如树脂制的多个报知部(电线连接完毕报知部)6、6构成。
图3(a)是端子装置本体的主视图、(b)是右视图、(c)是后视图、以及(d)是仰视图。如图1~图3所示,本体1,利用合成树脂被形成为在正面具有上下方向长的矩形开口1a的箱状。并且,在本体1上,形成有多个隔壁,使得将用于收纳端子承接部31及端子部32的收纳室10a设于中央部、将用于分别收纳一方(左方)组的一对端子承接部41、41的收纳室10b、10c设于一方的上下、将用于收纳一方组的端子部42的收纳室10d设于一方的中央、将用于分别收纳另一方(右方)组的一对端子承接部41、41的收纳室10e、10f设于另一方的上下、将用于收纳另一方组的端子部42的收纳室10g设于另一方的中央。
另外,在本体1的背面部10上,开设有用于插入接地极侧电线的导体线且与收纳室10a连通的一对接地极侧的电线插孔10h、10h、用于插入电压极侧电线的导体线且与收纳室10d连通的一对电压极侧的电线插孔10i、10i、和用于插入电压极侧电线的导体线且与收纳室10g连通的一对电压极侧的电线插孔10j、10j。
图4(a)是盖板的主视图、(b)是左视图、(c)是后视图、以及(d)是仰视图。如图1、图2、图4所示,盖板2由合成树脂形成为在其本身的开口2a侧将本体1的开口1a盖住的形状(图中为箱状)。并且,在成为底部的正面20上,开设了两组用于插入有或没有接地极的各插头的端子插孔。即,在正面部20的上部,开设了用于分别插入没有接地极插头的两电压极侧端子的一对端子插孔20a、20a。另一方面,在正面部20的下部,开设了用于插入有接地极插头的接地极侧端子及分别插入一对电压极侧端子的接地极侧端子插孔20b以及一对电压极侧端子的端子插孔20c、20c。
另外,盖板2上的报知部6安装处,是引入结构(参照后述的图11)。即,在盖板2上,形成从两侧夹住报知部6的后述的平板状固定部64的槽2b,其槽宽越往槽2b的入口侧越宽。以此,容易往盖板2安装报知部6。
图5(a)是被收纳于本体中央部收纳室的端子承接部及端子部的主视图、(b)是右视图、以及(c)是仰视图。如图1、图5所示,端子承接部31,是由从两侧弹性接触具有接地极的插头的平板状接地极侧端子的一对导电板311、311构成的所谓插刃承受簧片,它被收纳于本体1的收纳室10a的下侧并被设在端子插孔20b的背面侧(正下方),且与插入该端子插孔20b的上述接地极侧端子构成电连接。
端子部32,由端子板321和绝缘树脂制的解除钮322构成,其中,把端子板321形成为,将分别在上方及下方具有脚部321a、321a及321b、321b的H字形的导电板的各脚部向背面侧弯曲、并且上方的脚部321a、321a再向正面侧弯曲且分别与下方的脚部321b、321b不靠接但接近的形状。另外,在端子板321的正面侧,形成有一对缺口321c、321c,在将被插入电线插孔10h的电线的导体线前端、向里侧凸出的状态下,端子板321的脚部321a、321a的前端侧,具有与该导体线的侧部锁定(卡住导体线的侧部并防止脱落)的锁卡片的功能。并且,端子部32的端子板321,例如利用点焊或铆订等与端子承接部31结合成一体。
图6(a)是被分别收纳于左方或右方(图中是左方)的上下一对收纳室及中央收纳室的一对端子承接部的主视图、(b)是左视图、(c)是右视图、(d)是仰视图、以及(e)是(a)的A-A剖面图。
如图1、图6所示,上方的端子承接部41是所谓的插刃承受簧片,由从三方弹性接触没有接地极的插头的圆柱且截面呈U字形等的电压极侧端子的多片导电板411、411、411构成,其被收纳于本体1的收纳室10b(10e)中并被设在端子插孔20a的背面侧,与插入该端子插孔20a的上述电压极侧端子构成电连接。下方的端子承接部41也是所谓的插刃承受簧片,由从两侧弹性接触具有接地极的插头的平板状电压极侧端子的一对导电板411、411构成,其被收纳于本体1的收纳室10c(10f)中并被设在端子插孔20c的背面侧,与插入该端子插孔20c的上述电压极侧端子构成电连接。
端子部42,由端子板421和绝缘树脂制的解除钮422构成,其中,把端子板421形成为,将分别在左右方向的内侧(图6中为右侧)及外侧(左侧)具有脚部421a、421a及421b、421b的H字形的导电板的各脚部向背面侧弯曲、并且内侧的脚部421a、421a再向正面侧弯曲且分别与外侧的脚部421b、421b不靠接但接近的形状。另外,在端子板421的正面侧形成有一对缺口421c、421c,在将被插入电线插孔10i(10j)的电线的导体线前端向里侧凸出的状态下,端子板421的脚部421a、421a的前端侧,具有与该导体线的侧部锁定的锁卡片的功能。并且,端子部42的端子板421,例如利用铆订或点焊等与一对端子承接部41、41结合成一体。
图7(a)是各解除钮的主视图、是(b)、(c)是侧视图、以及(d)是立体图。如图1、图7所示形状的解除钮322(422),被设置在收纳室10a(10d、10g)内的工具插入孔的正面侧,根据向该收纳室内的工具插入孔插入一字形改锥的前端等,可将端子板321(421)的脚部321a、321a(421a、421a)的前端侧、从脚部321b、321b(421b、421b)分离,解除用脚部321a、321a(421a、421a)的导体线的锁定。
图8(a)是各组装框的主视图、以及(b)、(c)是侧视图。如图1~图4、图8所示,组装框5被形成为具有沿上下方向并列的一对孔5a、5a的框状,在一对孔5a、5a之间,具有前端带朝上的爪51a的凸片51。各组装框5,对于被形成于本体1及盖板2的各开口边缘部侧的左右侧壁部上的单侧两组当中一组上的多个凸起100、200及槽101,利用一个组装框5的孔5a、5a及凸片51的卡合,固定本体1及盖板2。
图9是各报知部的立体图,图10(a)是报知部的主视图、以及(b)、(c)是侧视图,图11是将报知部安装于器体内的状态图,图12是报知部的动作说明图。
如图1、图9~图11所示,报知部6,具有两组对被插入电线插孔10j、10j的任意一个中的电线的导体线前端实行推压的干涉部61、具有弹性的弯曲部62、通过该弯曲部62与干涉部61连结且成为该干涉部61及弯曲部62支点的支点部63,并在支点部63、63之间形成具有整体压入固定于盖板2内面侧槽2b内的固定部64的形状,各干涉部61,在被上述导体线的前端推压、从其前端脱离以后,因弯曲部62的弯曲弹性力而反弹并在返回规定的恢复点时与导体线的侧部干涉并发出声音。
更详细的是,干涉部61,被形成为图9所示的三角柱状,如图12所示,干涉部61上的、由包覆电线(例如IV线)L1的导体线L10的前端推压的部分,被形成为将该干涉部61向与导体线L10插入方向D1不同的方向D2位移的形状(具有与导体线成锐角的倾斜面的斜坡结构),与干涉部61上弯曲部62的连结处,相对于被上述前端推压的部分,被配置于与插入方向D1不同的方向D2侧。因此,以不会撑住弯曲部62的方式而使其顺利地弯曲,可以减轻施加于弯曲部62的负荷。另外,由于干涉部61上的被导体线L10前端推压的部分,是与导体线成锐角的倾斜面,所以能不使弯曲部被戳弯而圆滑地挠曲。
另外,弯曲部62,如图11所示,被形成为コ字形,并在多处P631、P632弯曲。因此,可以在弯曲的多处P631、P632分散弯曲时的应力,能不产生塑性形变地重复使用。
另外,支点部63,被形成方柱状,相对于干涉部61被配置在导体线L10插入方向D1的里侧(图11中的上侧),并在弯曲部62上的干涉部61侧之处P631,其弯曲角度为锐角。因此,由于可以延伸弯曲部62上的支点部63侧的簧片行程,所以能缓和应力,并且还能减轻对弯曲部的负担。
另外,在支点部63里侧(图11中的上侧)的、与器体盖板2内面之间,设有间隙G。在图9的实例中,固定部64的一部分为比两支点部63、63更向里侧(上侧)凸出的阶梯结构,利用该阶梯形成上述间隙G。因此,可以防止因插入电线L1时弯曲部62的弯曲与器体盖板2的内面接触而产生的妨碍。
另外,与导体线L10的侧部干涉并发出声音的干涉部61,如图12(f)所示,是利用要向恢复点(例如图12(a)所示,没有与导体线L10靠接的自由状态的干涉部61的位置)返回的弯曲部62的恢复力推压导体线L10的侧部的结构。根据这样的结构,更难于将电线拔出。
以下,说明作为实施例1特征的报知部6的动作。如图12(a)所示,当在电线插孔10i、10j的任意一个中插入电线L1的导体线L10时,如图12(b)、(c)所示,干涉部61被导体线L10的前端向D2方向推压,弯曲部62因弯曲而积蓄了反弹力。然后,干涉部61的前端,如图12(d)所示,其到达勉强与导体线L10挤住的临界点,当超过该临界点且干涉部61从导体线L10的前端脱离时,如图12(e)、(f)所示,干涉部61利用积蓄于弯曲部62的反弹力(弯曲弹力)反弹并当返回到恢复点时与导体线L10的侧部发生干涉(例如「咔嗤」地碰上),并发出「咔嗤」声。以此,可以确认导体线L10向端子部42的连接完毕。另外,与导体线L10的侧部干涉并发出声音的干涉部61,处于利用弯曲部62向恢复点返回的恢复力推压导体线L10的侧部的状态。并且,实际上,电线L1,是以线皮填入电线插孔10i、10j开口侧的宽槽的方式露出了导体线L10。
以上,根据实施例1,当在电线插孔10i、10j中插入电线L1的导体线L10时,由于在导体线L10的侧部被端子部的锁定机构可靠地锁定以后发出声音,所以即使周围昏暗也能确认导体线L10向端子部42的连接完毕。另外,由于报知部6是一个零件,所以具有能节约零件及组装费用的效果。并且,由于报知部6被配置在端子部42的里侧,不需要变更端子部电线插孔侧的锁定及锁定解除结构,所以能容易变更整体的设计(升级)。
另外,由于报知部6在支点部63、63之间被整体形成具有两组干涉部61、弯曲部62及支点部63的形状,所以除了能利用一个零件的报知部6确认多个导体线10的连接完毕以外,还能容易进行报知部6往器体上的固定操作。
另外,在实施例1中,使用了如图9等所示结构的报知部,但本发明的报知部不局限于上述结构的报知部,也可以是如图13所示的各种结构的报知部。图13的各干涉部61及支点部63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各报知部6,都被整体形成具有干涉部61、弯曲部62及支点部63的形状,在图13(a)、(b)的报知部6上,弯曲部62呈ㄑ字形。另一方面,在图13(c)、(d)上,弯曲部62为L字形,在图13(e)、(f)上,弯曲部62为ι(希腊字母Iota)字形,在图13(g)、(h)上,弯曲部62为コ字形。
另外,任意的报知部6,其干涉部61上的、被电线的导体线前端推压的部分,都是将该干涉部61形成向与导体线插入方向D1不同方向位移的形状,与干涉部61上的弯曲部62的连结处631,其相对于被上述前端推压的部分,被配置在与上述插入方向不同的方向侧。以此,可以不撑住弯曲部62而顺利地弯曲,可以减轻施加于弯曲部62上的负荷。
在图13(e)、(f)的报知部6上,弯曲部62的干涉部61侧的弯曲角度为锐角,通过延长弯曲部62上的支点侧的簧片行程,能缓和应力,并可以减轻对弯曲部62的负担。
在图13(g)、(h)的报知部6上,弯曲部62在多处P631、P632弯曲。以此,可以在弯曲的多处P631、P632分散弯曲时的应力,所以不产生塑性变形并能反复使用。
(实施例2)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端子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15是该端子装置的各报知部的立体图,图16(a)是报知部的主视图、以及(b)、(c)是侧视图,图17是将报知部安装于器体内的状态图,图18是报知部的动作说明图。
实施例2的端子装置,如图14所示,除了与实施例1同样具有由本体1及盖板2构成的器体、接地极侧端子承接部31、接地极侧端子部32、两组电压极侧的端子承接部41、41、41、41、两组电压极侧的端子部42、42和多个组装框5、5、5、5之外,与实施例1结构不同的是具有例如树脂制的多个报知部6、6。
实施例2的报知部6,如图15~图17所示,具有与实施例1相同的干涉部61及支点部63、及两组与实施例1不同的U字形的弯曲部62,并且,被形成为在支点部63、63之间整体具有被压入并固定在形成于盖板2内面侧(与实施例1不同的位置)上的槽2b内的固定部64的形状,如图18所示,各干涉部61,在被导体线的前端推压并从其前端脱离以后,因弯曲部62的弯曲弹性力回弹而当返回到恢复点时,与导体线L10的侧部干涉并发出声音。另外,弯曲部62的一部分(图中为一半)的干涉部61侧,相对于干涉部61位于电线插入方向的里侧。
以下,说明作为实施例2特征的报知部6的动作。从图18(a)的状态开始,当将电线的导体线L10插入电线插孔10i、10j的任意一个中时,如图18(b)所示,干涉部61被导体线L10的前端向D2方向推压,弯曲部62因弯曲而积蓄了反弹力。然后,干涉部61的前端,到达勉强与导体线L10挤住的临界点,当超过该临界点且干涉部61从导体线L10的前端脱离时,如图18(c)所示,干涉部61利用积蓄于弯曲部62的反弹力(弯曲弹力)反弹并当要返回到恢复点时与导体线L10的侧部干涉,并发出「咔嗤」声。以此,可以确认导体线L10向端子部42的连接完毕。另外,与导体线L10的侧部干涉并发出声音的干涉部61,处于通过要向恢复点返回的弯曲部62恢复力而推压导体线L10的侧部的状态。
以上,根据实施例2,由于作为弯曲部62的一部分的干涉部61侧、对于干涉部61而位于电线插入方向的里侧,所以当电线插入时,因弯曲部62的一部分撑住而增加了反弹力,干涉部61能与导体线L10的侧部干涉并能发出较大的声音。
另外,由于报知部6被形成为具有两组干涉部61、弯曲部62及支点部63并在支点部63、63之间整体具有固定部64的形状,所以利用一个零件的报知部6,就能确认多个导体线的连接完毕。
另外,根据实施例2,报知部6为整体具有两组干涉部61、弯曲部62及支点部63的形状,当如图19所示,也可以为整体具有一组与实施例2一样的干涉部61、弯曲部62及支点部63并在支点部63上整体具有被压入并固定在形成于盖板2内面侧的槽2b内的方柱状固定部64的形状。根据该结构,除了可以利用作为一个零件报知部6来确认导体线的连接完毕之外,还容易进行报知部6向器体的固定操作。
另外,在实施例1、2中,是对于端子部42、42分别设置了报知部6的结构,但也可以是对于端子部32设置报知部6的结构。
另外,在实施例1、2中,报知部6的干涉部61,可以在反弹时与端子部的里侧的面相靠,但也可以不相靠。
权利要求
1.一种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开设了电线插孔的器体,并且在所述器体内部设有端子部和被配置在该端子部里侧的电线连接完毕报知部,其中,所述端子部,在被插入所述电线插孔中的电线的导体线的前端比自身更向里侧凸出的状态下,与该导体线构成电连接,所述电线连接完毕报知部,被形成为整体具有被所述导体线的前端推压的干涉部、具有弹性的弯曲部和通过该弯曲部与所述干涉部连结并作为这些干涉部及弯曲部的支点的支点部的形状,所述干涉部,当被所述导体线的前端推压而从其前端脱离后,在由所述弯曲部的弯曲弹性力而回弹、要向规定的恢复点返回时,与所述导体线的侧部干涉并发出声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涉部上的、被所述导体线前端推压的部分,被形成为使该干涉部向与所述导体线插入方向不同的方向位移的形状,将与所述干涉部上的所述弯曲部连结处配置于相对于被所述前端推压的部分、与所述插入方向不同方向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点部,相对于所述干涉部被配置在所述导体线插入方向的里侧,所述弯曲部上的所述干涉部侧的弯曲角度呈锐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在多处弯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连接完毕报知部,被形成为整体具有多组所述干涉部、所述弯曲部及所述支点部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涉部上的、被所述导体线前端推压的部分,为与所述导体线呈锐角的倾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连接完毕报知部,具有两组所述干涉部、所述弯曲部及所述支点,并被形成为在所述支点部之间整体具有被压入并固定在所述器体上的固定部的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支点部里侧的所述器体内面之间设有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体上的所述电线连接完毕报知部的安装处为导入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导体线的侧部干涉并发出声音的所述干涉部,利用所述弯曲部要向所述规定的恢复点返回的恢复力,推压所述导体线的侧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的一部分,相对于所述干涉部,位于所述电线插入方向的里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连接完毕报知部,被形成为整体具有多组所述干涉部、所述弯曲部及所述支点部的形状。
全文摘要
一种端子装置,具有由开设了电线插孔的本体(1)及盖板(2)构成的器体并在器体内部设有端子部(42)和配置于该端子部里侧的报知部(6),端子部(42),在被插入电线插孔中的电线的导体线前端向里侧凸出的状态下与导体线构成电连接。报知部(6)被形成为整体具有被导体线的前端推压的干涉部(61)、具有弹性的弯曲部(62)和通过其与干涉部连结并成为干涉部及弯曲部支点的支点部(63)的形状,干涉部在被导体线的前端推压且从其前端脱离后,利用弯曲部的弹性力反弹并在要返回规定的恢复点时与导体线的侧部干涉并发出声音。这种端子装置,即使在昏暗处也能确认导体线向端子部的连接完毕,减少零件·组装费用并容易整体地变更设计。
文档编号H01H73/20GK1601809SQ20041005794
公开日2005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25日
发明者本田稔 申请人: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