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3134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浮动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属于电器连接器领域的、并且即使相对侧连接器的相对位置出现偏差,也能够吸收这种偏差而嵌合到对面一侧连接器上的浮动连接器。
背景技术
实公平7-22865号公报已公开了一种多极连接器。这种多极连接器的连接端子在其最上端具有接触部且在其最下端具有焊料尾部,在用于收容保持该连接端子的绝缘体外壳的内侧设置的多个连接端子固定孔中,压入固定了对应的上述连接端子的接触部的基部,该多级连接器对于每个连接端子只具有一个固定机构。在这种多极连接器的情况下,为了吸收调整上述接触部与焊料尾部之间正交的两个方向上的相对偏差,上述连接端子具有通过相对于压入上述基部的第1方向可挠曲的弯曲加工而形成的U字形上部弹簧,和经过从该U字形上部弹簧弯曲的加工部,通过用于构成与上述U字形上部弹簧同向的U字形的冲压加工形成U字形下部弹簧,以及设置在该U字形下部弹簧与上述焊料尾部之间的防脱装置,它们形成一体,上述防脱装置具有与上述绝缘体壳体相配合的舌片,用于防止因上述接触部与上述焊料尾部之间在上述第1方向的移动,和上述接触端子从上述绝缘体壳体脱落。
特开平11-111048号公报公开了一种连接器装置。即该多极连接器包括具有多个导电性触点的连接器和具有与上述触点相接触的多个导电性对应触点的相对侧连接器,并且通过上述连接器与上述相对侧连接器在嵌合方向相对移动,使上述触点与上述相对侧触点接触。在这种连接器的情况下,上述连接器具有保持上述触点的基座绝缘体,和组合在该基座绝缘体上的导向绝缘体;上述基座绝缘体具有基座板部、在该基座板部的相对面上延伸并在相对面上以规定间隔相互对置的方式设置的可弹性变形的一对第1配合片,形成于该一对第1配合片前端部分上的第1钩部,形成于收容上述触点的上述基座板部上的第1收容部;上述导向绝缘体具有用来容纳上述相对侧连接器而形成的槽部,和收容上述触点的第2收容部;上述触点具有位于上述槽部中的接触部,和连接在该接触部一侧、收容于上述第1收容部中的中间部,作为该中间部的一部分,处于由上述第1收容部可以弹性变形的位置上的可弹性变形的浮动部,连接在该浮动部一端侧、由上述第1收容部保持的保持部,连接在该保持部一端侧并延伸到上述基座板部之外的连接部,上述导向绝缘体上形成有接收上述第1配合片的定位孔,在配合于上述配合片的第1钩部的定位孔的壁面上形成有第1配合阶梯部。
实公平7-22865号公报的多极连接器的连接端子由于具有U字形的上部弹簧、与之同向的呈U字形的下部弹簧,因而存在如下几点问题,即沿第1方向尺寸扩大,连接器大型化。另外,即使防脱装置的舌片配合到绝缘体壳体上,由于在结构上存在间隙,因此相对于绝缘体壳体,在连接端子之间会相对移动,因而连接端子从绝缘体壳体的越程会产生变动。
对此,特开平11-111408号公报的连接器装置的触点是在与相对侧连接器嵌合的方向上大致笔直地形成,因而可以防止连接器与在垂直于该嵌合方向上的大型化。另外,由于将触点保持部压入到基座绝缘体的第1收容部中,因而从触点的基座绝缘体或者导向绝缘体的越程是固定的。
该特开平11-111408号公报的连接器装置将从基座绝缘体延伸出的一对第1配合片配合到导向绝缘体的定位阶梯部上,通过该第1配合片的弹性变形,使导向绝缘体沿着相对于基座绝缘体与相对侧连接器嵌合的方向垂直的面进行动作来构成。为此,在相对侧连接器的嵌合方向上,对基座绝缘体及导向绝缘体上作用了很强的拉伸力的情况下,与第1配合片的定位阶梯部的配合力就会到达临界,从而基座绝缘体与导向绝缘体很有可能脱离。
另外,在制造这种连接器装置的情况下,由于必须进行将基座绝缘体的一对第1配合片配合到导向绝缘体的定位阶梯部上的操作,和将触点保持部压入基座绝缘体的第1收容部中,并且将触点的中间部收容到导向绝缘体的第2收容部中的操作,因而操作复杂。而且,如果第1配合片与定位阶梯部的配合位置零乱,第1收容部与第2收容部就不一致,因此要想使其一致,则必须进行将第1配合片弯曲插入到触点收容部中的作业,因而作业性差。
而且,由于触点的浮动部呈板状,浮动部在其厚度方向弯曲时,由于很容易产生弯曲,因而容易吸收与相对侧连接器相对位置上的偏差,而浮动部在其宽度方向上弯曲时阻力则会变大,从而很难吸收偏差。而且,由于触点的中间部只收容在导向绝缘体的收容部中,因此浮动部一旦弯曲,接触部很可能就会相对于导向绝缘体移动。这样,在触点接触部与相对侧的触点之间就可能会产生不良接触,触点的接触部接触相对侧连接器上,产生压曲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这种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浮动连接器,即基座壳体以及滑动壳体通过朝宽度方向的突出部以及让其插入配合的槽建立起联系,同时,通过贯通基座壳体以及滑动壳体,将用两端分别压入各壳体中的触点弹性连接两壳体,使得对于高度方向上的拉伸力的强度高,因而很难使两壳体脱开,另外,滑动壳体在与高度方向正交的任意方向上滑动,因此不会引起与相对侧触点的接触不良,或触点的压曲等情况,能够有效地吸收与相对侧连接器的相对位置之间的偏差,而且可以简单地进行制造,还通过设定触点的刚性,具有更强的自立性。
而且,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为将锁定部稳定地配合在相对侧连接器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浮动连接器对于互相正交的深度方向、宽度方向以及高度方向,具有绝缘性基座壳体,其在高度方向的一端朝着高度方向形成第1接触面,并且在高度方向贯通设置第1贯通孔;绝缘性滑动壳体,其在高度方向的一端朝着高度方向形成与基座壳体的第1接触面相接触的第2接触面,并且在高度方向上贯通设置与基座壳体的第1贯通孔相连续的第2贯通孔;以及导电性的触点,其从高度方向的一侧插入基座壳体的第1贯通孔及滑动壳体的第2贯通孔中,并且具有压入到基座壳体的第1贯通孔中,并且前端部从第1贯通孔突出连接到外部部件的导体上的连接部;和压入到滑动壳体的第2贯通孔中,并且与对方一侧连接器的触点相接触的接触部;以及设置在该连接部与接触部之间,并且使接触部及连接部可以进行在与高度方向正交的任意方向上偏移的弹性变形的浮动部,在基座壳体及滑动壳体中的一方上设置着朝宽度方向两侧突出的突出部,在基座壳体及滑动壳体中的另一方上于宽度方向的两侧,向宽度方向的外侧凹进的槽沿着深度方向延伸,并且,该槽的至少在靠近深度方向一边是开放的,通过在该槽中以宽度方向及深度方向带有一定余量的方式插入突出部,可使滑动壳体相对于基座壳体在与高度方向的相正交的任意方向上滑动,并且限制高度方向上的移动。
在这种浮动连接器的情况下,通过突出部在宽度方向及深度方向留有一定余量的方式插入槽中,使滑动壳体相对于基座壳体在与高度方向相正交的任意方向上可滑动,并且限制高度方向上的移动。并且,即使滑动壳体相对于基座壳体滑动,也会通过触点的浮动部进行弹性变形来吸收。为此,即使相对侧连接器的相对位置出现偏差,通过滑动壳体的滑动,也能够吸收这种偏差并嵌合到相对侧的连接器上。在这种情况下,使得对于高度方向上的拉伸力强度变高,基座壳体与滑动壳体很难脱离。另外,滑动壳体在与高度方向正交的任意方向上能够自动滑动,有效地吸收相对侧连接器的相对位置偏差。由于触点的接触部压入到滑动壳体的第2贯通孔中,因此即使浮动部弯曲,接触部也不会相对滑动壳体移动,因而触点的接触部在与对方一侧的触点之间不会引起接触不良,触点的接触部接触相对侧连接器上,也不会产生压曲现象。而且,在基座壳体及滑动壳体中的一方上嵌插着另一方,如果在第1贯通孔及第2贯通孔中插入触点,并压入到基座壳体及滑动壳体中,浮动连接器就能简单地进行制造。而且,同时如果适当地对触点的刚性设定,还可以提供具有很强的自立性的浮动连接器。
本发明的浮动连接器让基座壳体以及滑动壳体通过朝宽度方向的突出部以及让其插嵌的槽建立起联系,同时,通过贯通基座壳体以及滑动壳体,将两端分别压入各壳体中的触点,弹性连接两壳体,因此,对于高度方向上的拉拔力的强度高、两壳体也很难脱离,滑动壳体在与高度方向正交的任意方向上滑动,因此不会引起与相对侧触点之间的接触不良,或者触点压曲现象,能够有效地吸收相对侧连接器的相对位置偏差,并且还能够简单地进行制造,同时通过设定触点的刚性,还能够提供一种自立性很强的浮动连接器。
本发明的浮动连接器还可以按以下方式构成。即,触点的浮动部在高度方向上连续设置有朝向与高度方向正交且相互交叉的两个方向的第1板面及第2板面。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能够通过将第1板面的弹性弯曲与第2板面的弹性弯曲的合成,使接触部及连接部在与高度方向正交的任意方向上偏移,从而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浮动部。
这种本发明的浮动连接器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构成。在触点的接触部上形成挤入构成第2贯通孔的壁中的第2突起部,将第1贯通孔设置成能够使该接触部及第2突起部通过,在触点的连接部上形成挤入构成第1贯通孔的壁中的第1突起部。
这样,一旦在基座壳体的第1贯通孔中插入触点的接触部,接触部通过第1贯通孔,进入到滑动壳体的第2贯通孔中,第2突起部挤入到构成第2贯通孔的壁上,同时,连接部的第1突起部挤入到构成第1贯通孔的壁上,由此完成触点的压入。
从而,从基座壳体一侧向基座壳体的第1贯通孔及滑动壳体的第2贯通孔中可以压入触点。
本发明的这些浮动连接器还可以按以下方式来构成。即,与相对侧连接器配合的锁定部设置在滑动壳体上。
这样,即使浮动连接器与相对侧连接器的相对位置出现偏差,通过滑动壳体的滑动,也能够吸收这种偏差,让锁定部稳定地配合到相对侧的连接器上。


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的浮动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从深度方向近旁看本实施例的浮动连接器的正视图。
图3是表示从宽度方向看本实施例的浮动连接器的左侧视图。
图4是从深度方向内侧看实施例的浮动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5是从高度方向看本实施例的浮动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6是沿图5中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沿图5中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触点的放大立体图。
图9是从宽度方向看的触点放大侧视图。
图10是从深度方向近旁看的触点的放大正视图。
图11是相对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2是相对侧连接器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的实施方式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浮动连接器100。该浮动连接器100与图11及图12所示的相对侧连接器200嵌合或者从相对侧连接器200拔出。嵌合及拔出都沿着高度方向进行。该实施例的浮动连接器100具有凸部121,该凸部121通过嵌入到相对侧连接器200的凹部211中来实现嵌合,而这种关系反之也是可以的。另外,该实施例的浮动连接器100具有凹形触点(雌形触点)130,该凹形触点130通过与相对侧连接器200的凸形触点(雄形触点)220嵌合来实现连接,而这种关系反之也是可以的。假定互相正交的深度方向、宽度方向以及高度方向,利用这些方向来进行说明。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如图3说明的那样,图3的左右方向是深度方向,图3的左方是深度方向的内侧,右方是深度方向的近旁一侧。另外,图3的与纸面垂直的方向是宽度方向,图3的上下方向是高度方向。
浮动连接器100具有绝缘性基座壳体110,与该基座壳体110在高度方向上具有重叠的绝缘性滑动壳体120。在基座壳体110高度方向的一端形成朝着高度方向的第1接触面111。在基座壳体110上设置着在高度方向贯通的第1贯通孔112。在滑动壳体120的高度方向一端形成有朝着高度方向,同时,与基座壳体110的第1接触面111相接触的第2接触面122。在滑动壳体120上设有连接在基座壳体110的第1贯通孔112上的第2贯通孔123,该第2贯通孔123在高度方向贯通。
在浮动连接器100上还设有导电性触点130,它以跨越基座壳体110和滑动壳体120的方式设置。该触点130从高度方向的一侧插入到基座壳体110的第1贯通孔112及滑动壳体120的第2贯通孔123中。该触点130具有连接部131、接触部132,以及设置于该连接部131与接触部132之间的浮动部133。连接部131压入到基座壳体110的第1贯通孔112中。该连接部131的前端部131a,即连接部131上与浮动部133一侧相反一侧的端部从第1贯通孔112突出到外部,该前端部131a连接到外部部件的导体上。该外部部件例如是印刷电路板,连接方式例如是焊接。接触部132压入到滑动壳体120的第2贯通孔123中,与相对侧连接器200的触点220相接触。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由于触点130是阴模,因此接触部132形成大致为箱形。接触部132可以收入第2贯通孔123中,其一部分也可以从第2贯通孔123突出到外部。浮动部133可以让接触部132及连接部131在与高度方向正交的任意方向上以偏移的方式产生弹性变形。
在滑动壳体120上设置着朝宽度方向的两则突出的突出部124。于是,在基座壳体110上于宽度方向的两则,沿着深度方向延伸并朝着宽度方向外侧的凹槽113,同时,该槽113的至少在靠近深度方向一边是开放的。也可以使槽113在深度方向的内侧开放。而且,通过在该槽113中以宽度方向及深度方向并具有一定余量的方式插入突出部124,使滑动壳体120相对于基座壳体110可在与高度方向相正交的任意方向上滑动,并且限制高度方向上的移动。与该实施例相反,在基座壳体上设置突出部,同时,在滑动壳体上也可以设置槽。
如图8至图10所示,触点130的浮动部133构成为朝着垂直于高度方向并且相互交叉的两个方向上的第1板面133a及第2板面133b在高度方向上连续设置。交叉的两个方向是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且最好是力平衡的面构成,另外,最好是制造容易的面,可以是交叉的,并不限于正交的情况。该触点130由一张平板弯折形成。
在触点130的接触部132上形成挤入构成第2贯通孔123的壁上的第2突起部132a,将第1贯通孔112设置成能够使该接触部132及第2突起部132a通过。另外,在触点130的接触部131上形成挤入构成第1贯通孔112的壁上的第1突起部131b。第2突起部132a以朝着高度方向突出,使接触部132的轮廓扩张,第1突起部131b以朝着高度方向突出,使接触部131的轮廓扩张。
在滑动壳体120上设有与相对侧连接器200配合的锁定部126。该锁定部126为在高度方向延伸的臂,在前端设有钩126a,该钩126a与突出设置于相对侧连接器200的壳体210上的锁定部212相配合,使得基座壳体110与滑动壳体120不易地脱离。
因此,在这种浮动连接器100的情况下,通过在槽113中在宽度方向及深度方向以具有一定余量的方式插入突出部124,使滑动壳体120相对于基座壳体110在与高度方向相正交的任意方向上能够滑动,并且限制高度方向上的移动。而且,即使滑动壳体120相对于基座壳体110滑动,也会通过触点130的浮动部133的弹性变形来吸收。为此,即使对面一侧连接器200的相对位置出现偏差,通过滑动壳体120的滑动,也能够吸收这种偏差并嵌合到相对侧的连接器200上。在这种情况下,在高度方向上的拉拔力的强度变高,基座壳体110与滑动壳体120也很难脱离。另外,滑动壳体120能够在与高度方向正交的任意方向上自动滑动,有效地吸收相对侧连接器的相对位置偏差。由于触点130的接触部132压入到滑动壳体120的第2贯通孔123中,因此即使浮动133部弯曲,接触部132也不会相对于滑动壳体120移动,因而不会出现触点130的接触部132与相对侧的触点220之间的接触不良,触点130的接触部132接触相对侧连接器200上,也不会产生压曲。而且,在基座壳体110及滑动壳体120中的一方上嵌插着另一方,如果在第1贯通孔112及第2贯通孔123中插入触点130,压入到基座壳体110及滑动壳体120中,浮动连接器100就被简单地制造出来。而且,如果改变例如板厚等,适当地进行对触点130的刚性的设定,则还可以提供具有很强自立性的浮动连接器100。
本发明的触点的浮动部设置在连接部与接触部之间,也可以使接触部及连接部进行弹性变形,使其在与高度方向正交的任意方向上偏移。然而,在上述实施例的情况下,触点130的浮动部133的构成为,朝着垂直于高度方向并且相互交叉的两个方向上的第1板面133a及第2板面133b在高度方向上连续设置。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能够通过将第1板面133a的弹性弯曲与第2板面133b的弹性弯曲合成起来,让接触部132及连接部131在与高度方向正交的任意方向上偏移,并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浮动部133。
本发明的触点从高度方向的一侧插入基座壳体的第1贯通孔及滑动壳体的第2贯通孔中,并将连接部压入到基座壳体的第1贯通孔中,也可以构成为将接触部压入到滑动壳体的第2贯通孔中。在上述实施例的情况下,在触点130的接触部132上形成挤入构成第2贯通孔123的壁上的第2突起部132a,将第1贯通孔112设置成能够使该接触部132及第2突起部132a通过,在触点130的接触部131上形成挤入构成第1贯通孔112的壁上的第1突起部131b。如果是这样的话,一旦在基座壳体110的第1贯通孔112中插入触点130的接触部132,接触部132就会让第1贯通孔112通过,进入到滑动壳体120的第2贯通孔123中,第2突起部132a挤入到构成第2贯通孔123的壁上,同时,连接部131的第1突起部131b挤入到构成第1贯通孔112的壁上,由此完成触点130的压入。
本发明还包括不设锁定部的浮动连接器的实施例。然而,在上述实施例的情况下,相对侧连接器200上配合的锁定部126设置在滑动壳体120上。如果是这样的话,即使浮动连接器100与对面一侧连接器200的相对位置出现偏差,通过滑动壳体120的滑动,也能够吸收这种偏差,让锁定部126稳定地配合到对方一侧的连接器200上。
本发明包括了将以上实施例的特征进行组合的实施例。
权利要求
1.一种浮动连接器(100),对于互相正交的深度方向、宽度方向以及高度方向,具有绝缘性基座壳体(110),其在高度方向的一端朝着高度方向形成第1接触面(111),并且在高度方向贯通设置第1贯通孔(112);绝缘性滑动壳体(120),其在高度方向的一端朝着高度方向形成与基座壳体(110)的第1接触面(111)相接触的第2接触面(122),并且在高度方向上贯通设置与基座壳体(110)的第1贯通孔(112)相连续的第2贯通孔(123);以及导电性的触点(130),其从高度方向的一侧插入基座壳体(110)的第1贯通孔(112)及滑动壳体(120)的第2贯通孔(123)中,并且具有压入到基座壳体(110)的第1贯通孔(112)中,并且前端部(131a)从第1贯通孔(112)突出连接到外部部件的导体上的连接部(131);和压入到滑动壳体(120)的第2贯通孔(123)中,并且与对方一侧连接器(200)的触点(220)相接触的接触部(132);以及设置在该连接部(131)与接触部(132)之间,并且使接触部(132)及连接部(131)可以进行在与高度方向正交的任意方向上偏移的弹性变形的浮动部(133),在基座壳体(110)及滑动壳体(120)中的一方上设置着朝宽度方向两侧突出的突出部(124),在基座壳体(110)及滑动壳体(120)中的另一方上于宽度方向的两侧,向宽度方向的外侧凹进的槽(113)沿着深度方向延伸,并且,该槽(113)的至少在靠近深度方向一边是开放的,通过在该槽(113)中以宽度方向及深度方向带有一定余量的方式插入突出部(124),可使滑动壳体(120)相对于基座壳体(110)在与高度方向的相正交的任意方向上滑动,并且限制高度方向上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触点(130)的浮动部(133)在高度方向上连续设置有朝向与高度方向正交且相互交叉的两个方向的第1板面(133a)及第2板面(133b)。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浮动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在触点(130)的接触部(132)上形成挤入构成第2贯通孔(123)的壁中的第2突起部(132a),将第1贯通孔(112)设置成能够使该接触部(132)及第2突起部(132a)通过,在触点(130)的连接部(131)上形成挤入构成第1贯通孔(112)的壁中的第1突起部(131b)。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浮动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与相对侧连接器(200)配合的锁定部(126)设置在滑动壳体(120)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浮动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与相对侧连接器(200)配合的锁定部(126)设置在滑动壳体(120)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浮动连接器(100),它对于高度方向上的拉拔力的强度很高,因而很难使两壳体脱开,不会引起滑动壳体在高度方向上相互正交的任意方向上与相对侧触点产生不良接触或触点压曲的情况,能够有效地吸收相对侧连接器的相对位置偏差,能够很简单地进行制造,通过设定触点的刚性,还能够提供一种高自立性的浮动连接器。它将触点(130)的连接部(131)压入到基座壳体(110)中,将触点(130)的接触部(132)压入到滑动壳体(120)中,使两壳体(110)、(120)通过朝宽度方向的突出部(124)及嵌合上述两壳体的槽(113)建立起在高度方向上正交的任意方向上可滑动的关系。
文档编号H01R13/631GK1581593SQ20041007055
公开日2005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8日
发明者盐田晃司, 东内优一, 松本光大 申请人: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