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改良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6760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结构改良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改良的连接器,尤指一种可使多个端子易于夹持所需的导线的连接器,且使传输导线增加接地的面积,而达到较佳的电磁波干扰防治(EMI)的功效,并使该传输导线具有较佳的柔软度及增强抗张拉力,而于组装之后不易断线,进而降低不良率的发生。
背景技术
一般现有技术如美国专利第6,444,902 B1号的「线缆」,其包括一对信号导线组,每一信号导线组设有一对分别被绝缘层所包裹的信号导线以及包裹于该对信号导线的绝缘层外的金属屏蔽圈,一根裸露的第一接地导线夹置于该对信号导线组的内侧,一对裸露的第二接地导线设置于该对信号导线组的外侧,上述第一、第二接地导线均与相应的金属屏蔽圈的外表面相电性接触,可达到有效的接地功能。
虽然上述现有的「线缆」可达到有效的接地功能,并使该线缆的宽度变小,但是其第一、第二接地导线仅为一单芯的导线,所以其接地面积明显不足,况且以该单芯导线与连接器的接头连接,常会因该单芯导线的强度及柔软度较弱而导致断线的现象,而无法得到较佳的抗张拉力,进而造成不良率的提升。
再者由于该线缆于使用时可与连接器的端子连接,而一般用以连接该导线与端子时,以焊接的方式连接,而由于该导线及端子的体积本身就比较小,因此,以焊接的方式将导线与端子焊固在一起,则必须较费时、费工,且于焊接时易因焊接段与连接器的壳体距离较近,而使该电子元件的壳体有被焊接时的高温热融化之虞;故,一般现有的线缆及连接器于实际使用上并不符合使用者之所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连接器,可使多个端子通过其一端的夹持部,达到易于夹持所需的导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可通过该以多根芯线对绞而成的接地导线而增加传输导线的接地面积,达到较佳的电磁波干扰防治(EMI)的功效,并使该传输导线具有较佳的柔软度及增强抗张拉力,而于组装之后不易断线,进而降低不良率的发生。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连接器,其包括一设置有多个端子绝缘本体及一与该多个端子连接的传输导线所构成。该多个端子的一端具有一夹持部,该夹持部二端缘分别设有呈相对应的齿状扣件,并于该端子的另一端具有一接触部,而该接触部与夹持部之间具有一固定段,而该固定段的二侧缘分别具有一干涉部;而该传输导线包括有一绝缘外覆层、二设置于绝缘外覆层内的导线组,该二导线组分别包覆有一金属屏蔽,而该二导线组之间设置有以多根芯线对绞而成的第一接地导线,并于该二导线组的外侧分别设有第二接地导线,而该二导线组及第一、二接地导线分别与上述多个端子的夹持部连接。以可使多个端子易于夹持所需的导线,且增加传输导线的接地面积,而达到较佳的电磁波干扰防治(EMI)的功效,并使该传输导线具有较佳的柔软度及增强抗张拉力,而于组装之后不易断线,进而降低不良率的发生。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端子及导线组装后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1 绝缘本体11端子111 夹持部112 齿状扣件113 接触部114 固定段115 干涉部2 传输导线21绝缘外覆层22导线组23金属屏蔽24第一接地导线241 芯线25第二接地导线251 芯线26金属编织网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结构改良的连接器,用以提供SATA(Serial ATA)连接器接头连接使用,其由一绝缘本体1及一传输导线2所构成,可使该绝缘本体1的多个端子11易于夹持所需的导线,且使传输导线2增加接地的面积,而达到较佳的电磁波干扰防治(EMI)的功效,并使该传输导线2具有较佳的柔软度及增强抗张拉力,而于组装之后不易断线,进而降低不良率的发生。
上述所提的绝缘本体1内设置有多个端子11,该端子11的一端具有一夹持部111,该夹持部111可为一U型凹槽,且该夹持部111二端缘分别设有呈相对应的齿状扣件112,并于该端子11的另一端具有一接触部113,而该接触部113与夹持部111之间具有一固定段114,而该固定段114的二侧缘分别具有一干涉部115;以及该传输导线2包括有一绝缘外覆层21、二设置于绝缘外覆层21内的导线组22,该二导线组22分别包覆有一金属屏蔽23,而该二导线组22之间设置有以多根芯线241对绞而成的第一接地导线24,并于该二导线组22的外侧分别设有第二接地导线25,该第二接地导线25可以多根芯线251对绞而成,而该二导线组22及第一、二接地导线24、25分别与上述多个端子11的夹持部111连接;于是,通过上述的结构构成一全新的结构改良的连接器。
请参阅图3、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端子及导线组装后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当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端子11装设于绝缘本体1内时,可通过该固定段114二侧缘的干涉部115作为干涉,使多个端子11可稳固设置于绝缘本体1中,而不易因端子11的过当拉拔而与该绝缘本体1脱离;而当本实用新型的传输导线2欲与多个端子11组装时,先将二导线组22及第一、二接地导线24、25分别设置于多个端子11的夹持部111中,之后再以工具(图中未示)夹持该夹持部111,以使该夹持部111的齿状扣件112往同向压迫,而使该夹持部111二端缘的齿状扣件112与该二导线组22及第一、二接地导线24、25啮合,如此,即可使该端子11通过其一端的夹持部111达到易于夹持所需的导线,且同时使传输导线2增加接地的面积,而达到较佳的电磁波干扰防治(EMI)的功效,并使该传输导线2具有较佳的柔软度及增强抗张拉力,而于组装之后不易断线,进而降低不良率的发生。
请参阅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如图所示,该传输导线2的绝缘外覆层21与金属屏蔽23之间具有一金属编织网26,以供作为外部连接器的传输导线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改良的连接器,可通过该夹持部的齿状扣件达到易于夹持二导线组及第一、二接地导线,并以多根芯线对绞而成的接地导线而增加传输导线的接地面积,达到较佳的电磁波干扰防治(EMI)的功效,并使该传输导线具有较佳的柔软度及增强抗张拉力,而于组装之后不易断线,进而降低不良率的发生,而达到实用的效,实为一增进实用价值的设计。
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结构改良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内设置有多个端子,该端子的一端具有一夹持部,该夹持部二侧缘分别设有呈相对应的齿状扣件,并于该端子的另一端具有一接触部,而该接触部与夹持部之间具有一固定段,而该固定段的二侧缘分别具有一干涉部;以及一传输导线,该传输导线包括有一绝缘外覆层、二设置于绝缘外覆层内的导线组,该二导线组分别包覆有一金属屏蔽,而该二导线组之间设置有以多根芯线对绞而成的第一接地导线,并于该二导线组的外侧分别设有第二接地导线,而该二导线组及第一、二接地导线分别与上述多个端子的夹持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改良的连接器,其中,该夹持部为一U型凹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改良的连接器,其中,该第二接地导线以多根芯线对绞而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改良的连接器,其中,该传输导线的绝缘外覆层与金属屏蔽之间具有一金属编织网,以供作为外部连接器的传输导线使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改良的连接器,其包括一置有多个端子的绝缘本体,该端子的一端具有一夹持部,另一端具有一接触部,而该接触部与夹持部间具有二侧分别设有干涉部的固定段;一由绝缘外覆层、二导线组、金属屏蔽及第一、二接地导线所构成的传输导线,该第一接地导线以多根芯线对绞而成,且二导线组及第一、二接地导线分别与多个端子的夹持部连接。由此,可使多个端子易于夹持所需的导线,且使传输导线增加接地的面积,而达到较佳的电磁波干扰防治(EMI)的功效,并使该传输导线具有较佳的柔软度及增强抗张拉力,而于组装之后不易断线,进而降低不良率的发生。
文档编号H01R13/648GK2702468SQ200420006490
公开日2005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30日
发明者许文龙 申请人:金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