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42239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型开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型开关,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多个操作方向进行电接点开/关用的微型开关。
背景技术
为改善在台湾发明专利公告第517254号的小型开关、及台湾发明专利公告第493189号(美国公开2002/0148714号)的杠杆开关由于制作及组装精度不佳而产生的缺陷,本申请人曾申请并获准台湾专利公告第562228号的微型开关(二)中披露了一种不需改变既有产品体积且无需复杂制作过程及精度控制的一种便于组装及制造的微型开关,通过电接点开/关用的弹性元件的第一、二导电部之间形成的一组接部,并在按钮上对应该组接部处以一凹槽设置有一组接弹性元件的定位部,使得该弹性元件的第一导电部与第一导电端子延伸至收纳室的第一接触部经常维持接触状态,第二导电部则受按钮上对应设置的压掣部提供下压力而下移触接第二导电端子延伸至收纳室的第二接触部,这样形成一易于组装的微型开关。
虽然,该案已有效解决了组装精度问题,但对于日益要求严格的微型开关而言,上述现有技术无法满足信号导通行程及按钮在解除受力状态需快速回复的需求,主要是由于第一、二导电端子是呈平行状设置于主体的收纳室内,因此,所能提供的信号导通行程受到空间配置的局限,另外,弹性元件的第一、二导电部相对距离小,因此受到按钮连动的压缩状态相当有限,在按钮受力状态解除时无法快速实时地回复。
针对前述缺点,申请人另提出一微型开关专利(中国大陆申请第200420088103.X号),其中提供了一种更加便于组装及制造的微型开关,主要通过电接点开/关用的弹性元件的第一导电部与微型开关主体内第一导电端子经常维持接触状态,并使主体内的第二导电端子呈平板状设置而具有一接触面积,且该弹性元件的第二导电部受按钮连动在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面积上位移,从而形成微型开关预设的信号初始导通状态至信号最终导通状态,藉此增加信号导通的控制行程,此外还可让弹性元件获得有效变形而提供按钮最佳的回复弹力,但是,上述各案在实施上均只能达到在垂直向以及一侧水平向受力而形成信号导通,若使用者欲选择另一侧水平向的实施状态,上述各案虽可将其装设方向相反即可达到,但现有电子装置中,若需同时达到垂直向及二侧水平向受力形成信号导通,上述各案就无法满足要求。
在台湾专利公告第492027号及第477995号中披露了一种同时具备垂直向及二侧水平向受力形成信号导通的开关装置,由于此类型开关设计仍然无法摆脱利用弹性元件的一端导电部与导电端子经常维持接触状态,另一端导电部则作为活动接点,并在开关本体内部设有操作杆导接另一导电端子的传统设计模式,因此可明显看出,该类设计不仅构件复杂且组装不易,此外按压及回复行程更是难以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同时具备垂直向及二侧水平向受力形成信号导通状态且更便于组装及制造的微型开关。
为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微型开关包括一在内部形成一收纳室的主体,且主体设置有第一、二导电端子,并在收纳室配置有一可以自由转动方式支撑于主体的按钮、及一位于按钮下方提供弹性力上顶按钮而形成突出主体部分,且具有第一、二导电部以及位于第一、二导电部之间的组接部,以触接第一、二导电端子的弹性元件,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主体的收纳室内对应组接部设置有一组接弹性元件的定位部,使弹性元件的组接部与第一导电端子经常维持接触状态,第一、二导电部则受按钮的下压力而下移触接第二导电端子,且第一、二导电部与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面积满足微型开关预设的信号初始导通状态至信号最终导通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微型开关可增加信号导通的控制行程,此外还可让弹性元件获得有效变形而提供按钮最佳的回复弹力。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盖体开启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1~4-3是本实用新型的垂直向受力示意图;图5-1~5-3是本实用新型的右向水平向受力示意图;以及图6-1~6-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向水平向受力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2、3所示,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在内部形成一收纳室11的主体10,且该主体10设置有第一、二导电端子50、40,并在前述收纳室11配置有一可以自由转动方式支撑于主体10的按钮20,及一位于按钮20下方提供弹性力上压按钮20突出主体10外而形成按钮20的两受力面21、22及位于两受力面21、22之间的受力端23、且具有第一、二导电部32、33以及位于第一、二导电部32、33之间的组接部31,以触接第一、二导电端子50、40的弹性元件30,其中该弹性元件30的第一、二导电部32、33还弯折有一第一、二接电端321、331,本实用新型的主体10由一底座101及一盖体102以其对应的固定部103及定位耳104盖合而形成一收纳室11,且在底座101上开设有一供按钮20外露并与收纳室11连通的开口端111,并在主体10的收纳室11内对应该组接部31设置有一组接弹性元件30的定位部112,前述按钮20设计为该按钮20外露主体10的部分具有两受力面21、22,且在该按钮20位于收纳室11的部分具有压接弹性元件30的第一、二导电部32、33的两压掣面24、25,并在两压掣面24、25的端部形成限制端26、2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于该弹性元件30的组接部31与第一导电端子50经常维持接触状态,第一、二导电部32、33则受按钮20的下压力而下移触接第二导电端子40,且第一、二导电部32、33与第二导电端子40的接触面积41需满足微型开关预设的信号初始导通状态至信号最终导通状态,该第二导电端子40的接触面积41包括两与第一导电端子50呈相对垂直向配置于收纳室11内供弹性元件30的第一、二导电部32、33接触的第一、二触接部411、412,且在该第一、二触接部411、412之间具有一连接部413。
从图4-1~4-3中可明显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垂直向受力示意图,由于该第二导电端子40呈平板状设置于收纳室11内,因而具有一接触面积41,且该弹性元件30的第一、二导电部32、33所弯折的第一、二接电端321、331相对位于接触面积41的第一、二触接部411、412之间,此位置在此定义为信号离线状态,当按钮20受到垂直向施力,按钮20顶部受力端23受力垂直向下位移,并在位移时,由于弹性元件30的组接部31在收纳室11的定位部112形成限制,使按钮20底部的两压掣面24、25同步压掣弹性元件30的第一、二导电部32、33向二侧位移,由于弹性元件30的组接部31与第一导电端子50维持接触状态,因此,在按钮20行程最高点时,即可设计为如图4-2所示,让第一、二导电部32、33的第一、二接电端321、331与第二导电端子40的接触面积41的第一、二触接部411、412相接而形成信号初始导通状态,且如图4-3所示,在按钮20行程最低点时,第二导电端子40的接触面积41满足按钮20行程,使得第一、二导电部32、33的第一、二接电端321、331在按钮20下移状态时,均维持与接触面积41触接导通的状态,因此,在按钮20行程最低点形成一最终信号导通状态,而自初始信号导通状态到最终信号导通状态之间的信号行程,将符合按钮20实际行程设计,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微型开关将可提供最佳的信号行程设计,此外,需说明的是,由于微型开关电流量极小,因此,第一、二接电端321、331在接触面积41上位移时,并不会产生火花,因此不会有任何危险发生。
另外,由于弹性元件30的第一导电部32与第二导电部33的相对间距较传统微型开关的相对间距大,因此在按钮20行程最低点时,弹性元件30所储存弹力相对增大,为完全满足组接部31的最大储存弹力且不影响弹性元件30的组接部31确实与第一导电端子50经常维持接触状态,该收纳室11的定位部112的外部设有制位部114,以围出一弹性元件30的装设空间115,还在该收纳室11的定位部112的外周缘形成有一压缩面113,让弹性元件30的组接部31具有较佳的收缩空间以储存最佳弹力,让按钮20在受力状态解除时即可立即且快速地复位,因而可有效解除信号的导通状态。
从图5-1~5-3中可明显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右向水平向受力示意图,图6-1~6-3中则为本实用新型的左向水平向受力示意图,当按钮20自右向或左向水平向受力,按钮20将从反方向偏移向下位移,此时,按钮20的至少一个受力面将压掣弹性元件30的第一、二导电部32、33,以触接第二导电端子40的接触面积41形成初始信号导通状态,而在按钮20行程最低点的最终信号导通状态时,通过两压掣面24、25端部的限制端26、27顶掣于本体的开口端111的两侧,使得按钮20不会过度偏移而落入本体的收纳室11内,并能通过弹性元件30的第一、二导电部32、33的弹力释放而确实回复原始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微型开关,包括一在内部形成一收纳室(11)的主体(10),且所述主体(10)设置有第一、二导电端子(50、40),并在所述收纳室(11)配置有一可以自由转动方式支撑于所述主体(10)的按钮(20)、及一位于所述按钮(20)下方提供弹性力上顶所述按钮(20)而形成突出主体(10)部分,且具有第一、二导电部(32、33)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二导电部(32、33)之间的组接部(31),以触接所述第一、二导电端子(50、40)的弹性元件(3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的收纳室(11)内对应所述组接部(31)设置有一组接弹性元件(30)的定位部(112),使所述弹性元件(30)的组接部(31)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50)经常维持接触状态,所述第一、二导电部(32、33)则受所述按钮(20)的下压力而下移触接所述第二导电端子(40),且所述第一、二导电部(32、33)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40)的接触面积(41)满足微型开关预设的信号初始导通状态至信号最终导通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微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是由一底座(101)及一盖体(102)以其对应的固定部(103)及定位耳(104)盖合而形成所述收纳室(11),且在所述底座(101)上开设有一供所述按钮(20)外露并与所述收纳室(11)连通的开口端(1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微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40)的接触面积(41)包括两个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50)呈相对垂直向配置于所述收纳室(11)内供所述弹性元件(30)的第一、二导电部(32、33)接触的第一、二触接部(411、412),且在所述第一、二触接部(411、412)之间具有一连接部(4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微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30)的第一、二导电部(32、33)还弯折有一第一、二接电端(321、3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微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20)的突出主体(10)部分具有两受力面(21、22)及一位于所述受力面(21、22)之间的受力端(23),且所述按钮(20)位于所述收纳室(11)的部分具有压接所述弹性元件(30)的第一、二导电部(32、33)的两压掣面(24、25),并在所述两压掣面(24、25)的端部形成限制端(26、2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微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室(11)的定位部(112)的外周缘形成有一压缩面(1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微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室(11)的定位部(112)的外部设有制位部(114),以围出所述弹性元件(30)的装设空间(11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型开关,提供了一种更加便于组装及制造的微型开关,主要通过电接点开/关用的弹性元件的组接部与微型开关主体内第一导电端子经常维持接触状态,并使主体内的第二导电端子呈平板状设置,因而具有一接触面积,且该弹性元件的第一、二导电部受按钮连动在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面积上位移,从而形成微型开关预设的信号初始导通状态至信号最终导通状态,藉此增加信号导通的控制行程,此外还让弹性元件获得有效变形而提供按钮最佳的回复弹力。
文档编号H01H3/32GK2755764SQ20042011254
公开日2006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5日
发明者李金龙, 许嘉欣 申请人:新巨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