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接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57961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枢接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枢接构件,特别指一种应用于指向性天线,而使指向板可相对于基座旋转的枢接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快速的发展与进步,桌上型计算机或是笔记型计算机已具备了强大的运算功能,而受到公司、企业以及消费者的广泛使用。而为能有效地连结这些计算机,以便传递或交换各式各样的信息与数据,在大部分的公司或企业中,皆装设信号缆线与服务器,以构筑所需的内部网络。然后,由于有线网络其设计与实际布线的成本很高,加上对于借用或租用的办公室而言,有线网络的构建与拉线,往往会对建筑物造成伤害,并且星罗棋布的复杂线路也不利于管理与维护,因此,目前许多公司或企业已采用无线网络来构建所需的内部网络。
请参考图1所示,为目前所使用的指向性天线10,此指向性天线10包含有一基座11及一指向板12,指向板12枢接于基座11上方。由于指向板12可以自由地摆动,以方便使用者可以任意地调整其方向与倾斜角度,使其尽可能地朝向无线服务器的位置,以提高其接收射频信号的效能。
而在基座11的后侧延伸有一条信号传输线13,以便将指向板12所接收到的射频信号传送至计算机主机14中的网络卡、网络芯片...等通信模块,之后,再经由通信模块的译码产生数字数据或信息,以提供计算机主机14的操作系统使用。
一般而言,由于在指向板12中制作了排列非常密集的天线阵列(antennaarray),而使用者可调整指向板12的方向使其精确地对准无线服务器的位置,以达到高增益的信号集中效果,而有利于无线信号的传输与接收。
然而,在目前的指向性天线10中,其基座11与指向板12多是利用万向接头进行二者的连接,因此,指向板12仅能相对于基座11作X-Y轴所组成的平面上的旋转,而无法调整其在Z轴方向的位置,对于指向板12的Z轴方向的调整而言有一定的限制,而会影响到无线信号的传输。
此外,此指向性天线10只能置放于一水平平台(如桌面、计算机主机...等)上,以进行无线信号的传输与接收,当使用者因节省空间或是其它特殊需求而需将指向性天线10固定于墙壁或是办公室的金属隔间时即无法使用,对于使用者而言也是另一项限制。

发明内容
公知所揭示的指向性天线中具有万向接头的设计,使指向板可相对于基座旋转,然而,其旋转的角度仅限于X-Y轴所组成的平面上的旋转,仍有改进之处。此外,公知的指向性天线的置放方式仅能平放于一水平平台上,而无法垂直地吊挂于墙壁或是吸附于金属隔间上,也会降低其置放时的灵活性。
鉴于以上公知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为提供一种枢接构件,可应用于指向性天线,使指向板枢接于基座的一侧,且可相对于基座旋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枢接构件,其中包含有一本体,该本体的一侧边侧向延伸有一对第一连接部,各所述第一连接部内分别设置有一相对应的第一枢接孔,各所述第一枢接孔分别具有一定位端;一盖体,该盖体内部形成一容置空间,且其侧边延伸有一第二连接部,位于各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而该第二连接部对应于该第一枢接孔的二侧边分别设置有一第二枢接孔及连接于该第二枢接孔的一定位孔;及一对转轴,该转轴由该第二枢接孔插置入该第一枢接孔,该盖体以该转轴为中心轴而相对于该本体旋转,该转轴包括有一第一定位环、连接于该第一定位环的一定位块、一可活动的卡制件、一第二定位环及一个以上的变形槽,当该本体与该盖体连接时,该变形槽使该第二定位环变形以穿入该第二枢接孔及该第一枢接孔并扣合于该定位端,而该定位块穿入该定位孔而抵靠于该第一连接部,该第一定位环扣合于该第二枢接孔,该卡制件与该第一枢接孔的壁面间的磨擦力使该盖体相对于该本体转动,并固定于任意角度。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本体还包含有一基座及一底板,所述第一连接部形成于该基座上。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基座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一结合部,而该底板对应于所述第一结合部处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二结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与所述第二结合部的结合使该基座及该底板结合。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底板还设置有一吊挂孔。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盖体还包含有一上盖板及一下盖板,而该上盖板及该下盖板的侧边分别延伸一相对应的一第一连接板及一第二连接板,该第一连接板及该第二连接板的组合形成该第二连接部。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上盖板的外周缘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三结合部,而该下盖板对应于所述第三结合部处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四结合部,所述第三结合部与所述第四结合部结合使该上盖板及该下盖板结合。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上盖板内部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一定位件,而该下盖板对应于所述第一定位件处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二定位件。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盖体的该容置空间置放一电路板,该电路板对应于所述第一定位件处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穿孔,该电路板置放于该容置空间内时,该电路板的所述穿孔对应于所述第一定位件及所述第二定位件的位置,并且所述第一定位件及所述第二定位件穿入所述穿孔后进行结合,即可固定该电路板的位置。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本体内设置一磁性组件,使该枢接结构可吸附一金属材料上。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本体内设置有一个以上的限位件,以固定该磁性组件的位置。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转轴由具有弹性的材料所组成。
此枢接构件包含有三个主要的部分一本体、一盖体及一对转轴。
此本体即公知指向性天线中的基座的部分,此本体的一侧向上延伸有一对第一连接部,这两个第一连接部内分别设置有一相对应的第一枢接孔,此第一枢接孔分别具有一定位端。
此盖体即公知指向性天线中的指向板的部分,其内部形成一容置空间,以容置一电路板、一反射板及其它电子组件,此盖体的侧边延伸有一第二连接部,此第二连接部位于两个第一连接部之间,而第二连接部对应于第一连接部的第一枢接孔的二侧边分别设置有一第二枢接孔及连接于该第二枢接孔的一定位孔。
此转轴由第二枢接孔插置入第一枢接孔,使盖体可以转轴为中心轴而相对于本体旋转。此转轴包括有一第一定位环、连接于此第一定位环的一定位块、一可活动的卡制件、一第二定位环及一个以上的变形槽。
当本体与盖体连接时,通过此变形槽使第二定位环变形以穿入第二枢接孔及第一枢接孔,并扣合于第一枢接孔的定位端;而此定位块穿入此定位孔而抵靠于第一连接部;此第一定位环扣合于第二枢接孔;通过卡制件与第一枢接孔的壁面间的磨擦力使盖体可相对于本体转动,并可固定于任意角度。因此,可调整指向板于Z轴方向的位置,使其精确地对准无线服务器的位置,以达到高增益的信号集中效果,而有利于无线信号的传输与接收。
此本体的底部开设一吊挂孔,使整个指向型天线可吊挂于墙壁上。此外在本体内设置有一磁性组件,使整个枢接构件可通过此磁性组件而吸附一金属材料,例如金属隔间上。通过此吊挂孔及磁性组件的设计,可增加使用者置放此枢接构件时的灵活性。


图1为公知的指向性天线的示意图;图2A及图2B,分别为此枢接构件的组合图及立体分解图;图3A及图3B,分别为此枢接构件中本体的组合图及分解图;图4A及图4B,分别为此枢接构件中盖体的组合图及立体分解图;图4C及图4D,分别为此盖体中上盖板的仰视图及下盖板的立体图;图5为此转轴的立体图;及图6为由底部观看此枢接构件时,其转轴连接于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透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 指向性天线 11 基座
12 指向板 13 信号传输线14 计算机主机 20 本体21 基座211 传输线孔212 第一结合部 213 第一连接部2131第一枢接孔 2131a 定位端22 底板221 第二结合部222 吊挂孔 30 盖体31 上盖板 311 第三结合部312 第一定位件 32 下盖板321 第四结合部 322 第二定位件33 第二连接部 331 第一连接板3311第二枢接孔 3312定位孔332 第二连接板 40 转轴41 第一定位环 42 定位块43 卡制件 44 第二定位环45 变形槽 50 信号传输线60 电路板 61 穿孔70 反射板 71 穿孔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枢接构件,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于指向性天线中的枢接构件,使指向板枢接于基座的一侧,且可相对于基座旋转。然而,本实用新型的枢接构件并不只限于指向性天线中使用,也可应用于其它盖体需相对于本体开阖的机构或是电子装置,例如可开阖的行动电话、掌上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器等。以下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中,将以指向性天线作为具体实施例。
请参考图2A及图2B所示,分别为此枢接构件的组合图及立体分解图;请参考图3A及图3B所示,分别为此枢接构件中本体的组合图及分解图;请参考图4A及图4B所示,分别为此枢接构件中盖体的组合图及立体分解图;请参考图4C及图4D所示,分别为此盖体中上盖板的仰视图及下盖板的立体图;请参考图5所示,分别为此转轴的立体图;请参考图6所示,为由底部观看此枢接构件时,其转轴连接于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透视图。
此枢接构件包含有三个主要的部分本体20、盖体30及转轴40。以下将介绍各个元件的结构及不同元件间的组合关系。
此本体20即为公知的指向性天线中基座的部分,此本体20为由一基座21与一底板22所构成的盒体结构,以容置指向性天线所需的一些电子元件或是信号传输线50等。而此信号传输线50即可由基座21侧边的传输线孔211穿出,以连接至计算机主机或是其它的电子数据处理装置。此基座2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结合部212,而此底板22上相对应于第一结合部212之处设置有多个第二结合部221,此第一结合部212为一套筒,而此第二结合部221为具有内螺纹的穿孔,通过一螺接件旋入此第二结合部221与第一结合部212中即可使基座21与底板22结合。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以此方式进行二者间的结合,也可利用卡扣或是其它机构设计使基座21与底板22结合。
而此底板22上开设一吊挂孔222,使整个指向型天线可吊挂于墙壁上。
此基座21的一侧边向上延伸有一对第一连接部213,这两个第一连接部213间相距一固定距离,且其内部分别设置有一相对应的第一枢接孔2131,而每一个第一枢接孔2131分别具有一定位端2131a,以作为转轴40定位之用。
此盖体30即为公知的指向性天线中指向板的部分,其包含有一上盖板31及一下盖板32,通过上盖板31及下盖板32的组合以形成一容置空间,此容置空间用以设置一电路板60、反射板70等组件。
而此上盖板31及下盖板32的侧边分别延伸有相对应的一第一连接板331及一第二连接板332,通过此第一连接板331及第二连接板332的组合以形成一第二连接部33,此第二连接部33即位于两个第一连接部213之间,而第一连接板331对应于第一枢接孔2131的二侧边分别设置有一第二枢接孔3311及连接于第二枢接孔3311的一定位孔3312。
而此上盖板31的外周缘设置有多个第三结合部311,而此下盖板32的外周缘对应于第三结合部311处设置有多个第四结合部321,通过此第三结合部311与第四结合部321的结合,即可使上盖板31及下盖板32结合。而在此实施例中,此第三结合部311为一卡扣件,而此第四结合部321为一开槽,通过卡扣件卡扣于开槽内,即可使上盖板31与下盖板32结合。当然,使用者也可通过其它形式的第三结合部311与第四结合部321使二者结合。
此外,于上盖板31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件312,而此下盖板32对应于第一定位件312处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件322,此第一定位件312与第二定位件322用以将一电路板60固定于盖体30内,此电路板60对应于第一定位件312与第二定位件322处设置有多个穿孔61,当使用者欲将电路板60置放于盖体30的容置空间内时,先将电路板60的穿孔61对应于第一定位件312及第二定位件322的位置,并将第一定位件312及第二定位件322穿入穿孔61后进行结合,即可固定电路板60的位置。而在此实施例中,此第一定位件312为一凸块,而此第二定位件322为一套筒,将此凸块穿入此套筒中,即可使二者结合,当然,使用者也可通过其它形式的第一定位件312及第二定位件322使二者结合。相同的,反射板70对应于第一定位件312与第二定位件322处设置有多个穿孔71。
此二转轴40即是由第二连接部33的第二枢接孔3311插置入第一连接部213的第一枢接孔2131,并固定于定位端2131a,以使盖体30可以转轴40为中心轴而相对于本体20旋转。
此转轴40为中空的管件,且由具有弹性的塑料或金属材料所制作,其主要包括有一第一定位环41、连接于第一定位环41的一定位块42、一可活动的卡制件43、一第二定位环44及一个以上的变形槽45。
此第一定位环41凸出于此管件的壁面,以扣合于第二枢接孔3311。而此定位块42用以穿入第二枢接孔3311旁的定位孔3312,以抵靠于第一连接部213。此变形槽45为使第二定位环44缩小变形,以穿入第一枢接孔2131内,并通过第二定位环44扣合于第一枢接孔2131的定位端2131a,以固定整个转轴40的位置。
当此本体20与盖体30要通过转轴40进行二者的连接时,通过所开设的变形槽45使第二定位环44变形,以穿入第二连接部33的第二枢接孔3311及第一连接部213的第一枢接孔2131,并使其扣合于定位端2131a,而此定位块42穿入于定位孔3312而抵靠于第一连接部213的壁面,此第一定位环41扣合于第二枢接孔3311,如此即完成整个转轴40的定位,之后,通过可活动的卡制件43与第一枢接孔2131的壁面间的磨擦力,即可使盖体30可相对于本体20转动,并可固定于任意角度。而使用者即可通过转动此盖体30,以将其精确地对准无线服务器的位置。
此外,本实用新型于本体20内设置有一磁性组件,使整个枢接构件可通过此磁性组件而吸附一金属材料,例如金属隔间。而此本体20内设置有一个以上的限位件,以固定此磁性组件的位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其中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枢接构件,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本体,该本体的一侧边侧向延伸有一对第一连接部,各所述第一连接部内分别设置有一相对应的第一枢接孔,各所述第一枢接孔分别具有一定位端;一盖体,该盖体内部形成一容置空间,且其侧边延伸有一第二连接部,位于各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而该第二连接部对应于该第一枢接孔的二侧边分别设置有一第二枢接孔及连接于该第二枢接孔的一定位孔;及一对转轴,该转轴由该第二枢接孔插置入该第一枢接孔,该盖体以该转轴为中心轴而相对于该本体旋转,该转轴包括有一第一定位环、连接于该第一定位环的一定位块、一可活动的卡制件、一第二定位环及一个以上的变形槽;该变形槽使该第二定位环变形以穿入该第二枢接孔及该第一枢接孔并扣合于该定位端,而该定位块穿入该定位孔而抵靠于该第一连接部,该第一定位环扣合于该第二枢接孔,该卡制件与该第一枢接孔的壁面间的磨擦力使该盖体相对于该本体转动,并固定于任意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接构件,其特征在于该本体还包含有一基座及一底板,所述第一连接部形成于该基座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枢接构件,其特征在于该基座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一结合部,而该底板对应于所述第一结合部处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二结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与所述第二结合部的结合使该基座及该底板结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枢接构件,其特征在于该底板还设置有一吊挂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接构件,其特征在于该盖体还包含有一上盖板及一下盖板,而该上盖板及该下盖板的侧边分别延伸一相对应的一第一连接板及一第二连接板,该第一连接板及该第二连接板的组合形成该第二连接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枢接构件,其特征在于该上盖板的外周缘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三结合部,而该下盖板对应于所述第三结合部处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四结合部,所述第三结合部与所述第四结合部结合使该上盖板及该下盖板结合。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枢接构件,其特征在于该上盖板内部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一定位件,而该下盖板对应于所述第一定位件处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二定位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枢接构件,其特征在于该盖体的该容置空间置放一电路板,该电路板对应于所述第一定位件处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穿孔,该电路板置放于该容置空间内时,该电路板的所述穿孔对应于所述第一定位件及所述第二定位件的位置,并且所述第一定位件及所述第二定位件穿入所述穿孔后进行结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接构件,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内设置一磁性组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枢接构件,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内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固定该磁性组件的位置的限位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枢接构件,其包含有一本体、一盖体及一对转轴,此转轴由盖体侧边的一第二枢接孔插置入本体侧边的一第一枢接孔,使盖体可以转轴为中心轴而相对于本体旋转,此转轴包括有一第一定位环、一可活动的卡制件、一第二定位环及一个以上的变形槽,当本体与盖体连接时,通过此变形槽使第二定位环变形以穿入第二枢接孔及第一枢接孔,并扣合于第一枢接孔的一端,而此第一定位环扣合于第二枢接孔,即第一枢接孔的另一端,通过卡制件与第一枢接孔的壁面间的摩擦力使盖体可相对于本体转动,并可固定于任意角度。
文档编号H01Q3/02GK2761904SQ20052000260
公开日2006年3月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6日
发明者江登照, 杨盛雄 申请人:寰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