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板插座连接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57971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板插座连接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连接器,尤其是指具有背板插座的连接器。该种连接器的插座端与板端形成九十度弯角,且该连接器的板端用以插置在一主板机或印刷电路板上。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所示,具备背板插座形态的连接器结构是一本体10上组设复数L型端子12且排列成排状。该本体10的一端形成一具有水平插入方向的插座端14,而复数端子12的一端皆位在该插座端14内部。又该本体10另一端与该插座端14形成九十度弯角角度,该端定义为板端16,而复数端子12的另一端凸出该板端16。
又该本体10长向两端皆设有一凸出的翼块20,且各翼块20上皆开设有一开槽22供一定位插脚24置入,使该定位插脚24与该翼块20结合。
关于连接器安装于电路板上的情形,请参阅图2所示,是以板端16靠向该电路板30,且各端子(未显示)一端与该定位插脚24插置在该电路板30所钻设的开孔中。当各端子与该定位插脚24与该电路板30结合后,该翼块20的底面也会靠在该电路板30表面。
然而由于该翼块20长度皆被设计成较短,所以当该连接器组装于该电路板3 0时,施于该连接器上端的作用力会对该连接器产生力矩作用,造成该连接器倾斜而压到该电路板30。因此,以元件安装的可靠度而言,现有结构并未达到较佳状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背板插座连接器结构,是在本体的两端延伸出适当宽度的墙部,而且在该墙部外表面凸设有翼块,该翼块的横向长度与该墙部宽度相当。如此该连接器安装于电路板上时,该翼块能够稳定的靠在电路板上。
一种背板插座连接器结构,是一本体配设复数L型端子,并于该本体形成一插座端,以及一板端,该插座端与该板端具有九十度对应角度,其结构更包括二墙部,设在该本体二端,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以及位在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之间的上端,该上端与该第二端之间成成一斜边;二翼块,设设在该墙部外表面,其二端定义为第一端与第二端,且在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皆开设有一开槽;其中,该翼块的第一端、第二端与该墙部的第一端、第二端相邻,且该墙部的上端长度范围落在该翼块的第一端与该第二端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背板插座连接器结构,是在该翼块的长向两端各配设一定位插脚,如此可以使得该连接器安装于电路板时更加稳固。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背板插座连接器结构,于本体两端延伸有适当宽度的墙部,以及在该墙部外表面设有较大长度的翼块,如此可以使该连接器安装于电路板时具有较高的稳固性,藉此可以在该本体上设置二层或二层以上的插座端,以提高连接器的使用性。
相对的二墙部之间设可以配一个以上的插座端,且各插座端互相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计一种创新的连接器结构,特别是针对具备背板插座形态的连接器,使其在安装时不易产生倾斜,因此而具备较佳的安装可靠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目的、功效,以及结构组态,以下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


图1是现有连接器外观图。
图2是现有连接器组装于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组装于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组装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形成二层插座端的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连接器结构包含一本体40、复数端子50。其中该本体40一端形成一插座端42供一排线的插头以水平方向插入。而该本体40的另一端定义为板端44,该板端44与该插座端42成九十度的弯角。
复数端子50皆为L型态,组设于该本体40后,一端位在该插座端42,另一端与该板端44相邻,且凸出该板端44。
值得注意的是,该本体40长向二端系朝远离该插座端42方向延伸出较大宽度的墙部60。而该墙部60的外侧设有一凸出的翼块70,该翼块70的横向长度与该墙部60的横向长度相当,且该翼块70的二端面皆开设有一开槽72用以供一定位插脚74安装。另外,在该连接器的底面凸设一定位柱76。
请参阅图4所示,当该连接器与一电路板80的组合,复数端子(未显示)凸出该板端(未显示)的部份用以插在该电路板80上,且该定位插脚74与该定位柱76用以插在该电路板80上。
值得注意的是,该墙部60的上端602与该墙部60的第二端606形成一斜边608,使该墙部60的第一端604与第二端606之间的长度大于该上端602的长度。又该该翼块70的第一端702与该墙部60的第一端604相齐,而该翼块70的第二端704与该墙部60的第二端606相齐。当该连接器组设于该电路板80上时,施力于该墙部60的上端62,所以作用力的分布落在该翼块70的第一端702与该第二端704之间,如此一来,即使作用力对该连接器产生力矩作用,也会被该翼块70两端与该电路板80接触所产生的力矩所抵消。因此该连接器组装时不易产生倾倒的情形,形成较高的组装可靠度。
请参阅图5所示,该翼块70可组设二支定位插脚74,如此在组装后可以提供更佳的定位效果。
由于该墙部60与该翼块70的结构形态可以提高该连接器的组装稳定性,所以在此条件下,请参阅图6所示,可以再增加该墙部60的高度,而且在该本体40更形成二个互相平行的插座端42,且对应每一插座端42皆配设有复数端子50。如此一来,可以在该连接器上配接二条排线,分别对应到相同或不相同的周边设备,以高连接器的使用性。
以上设计,由于该墙部60具有较大长度,使得该墙部60的上端62长度也随之增加,所以安装该连接器所需作用力有较广的分布,相对在施力操作更加简易。但为了使得该连接器不会因为施力分布变大而产生明显的力矩作用,则需使施力分布落在该墙部60外侧所设之翼块70两端,因此该翼块70长度设计成与该墙部60两端的长度相当,如此该墙部60的上端62的长度,便能确实落在该翼块70的长度范围内。
另外,在具备组装时具有较佳稳定性的条件下,增加该墙部60的高度可设计出二层或更多层的插座端42,如此每一连接器连结多个周边设备,明显具有更广泛的使用性。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仅是举例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凡以等同的技术手段、或在权利要求书所涵盖的范围内实施,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背板插座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是一本体配设复数L型端子,并于该本体形成一插座端,以及一板端,该插座端与该板端具有九十度对应角度,其结构更包括二墙部,设在该本体二端,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以及位在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之间的上端,该上端与该第二端之间成一斜边;二翼块,设设在该墙部外表面,其二端定义为第一端与第二端,且在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皆开设有一开槽;其中,该翼块的第一端、第二端与该墙部的第一端、第二端相邻,且该墙部的上端长度范围落在该翼块的第一端与该第二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插座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翼块的各插槽中配设有一定位插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插座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相对的二墙部之间设可以配设一个以上的插座端,且各插座端互相平行。
专利摘要一种背板插座连接器结构,是一本体上组设有复数L型端子,而本体的长向端部延伸出一墙部,该本体两端相对的二墙部外表面各设有凸块形态的一翼块。各翼块的横向长度与该墙部的横向长度相当,该翼块至少一端配设有一定位插脚。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上述结构的连接器组装在一电路板上,可藉该翼块长度与该墙部所具备的较大长度,使该连接器不产生倾倒情形而提高组装的可靠度。
文档编号H01R12/16GK2777793SQ20052000269
公开日2006年5月3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6日
发明者钟丽华 申请人:钟丽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