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1282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堆叠式的电子卡连接器。
背景技术
通常电子卡连接器可设置在电子设备内部,如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及PDA等内部,用于将这些电子设备与相应的电子卡电性连接,进而实现电子设备的信息存储功能。随着电子产业及通讯产业的发展,要求相应电子设备具有更大的储存容量,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可开发存储量较大的电子卡,另一方面可在电子设备内配设有多个电子卡连接器以便同时使用多个电子卡,并由此产生了将两个电子卡连接器合成为一个电连接器的堆叠式电子卡连接器,以便降低产品的制造及组装成本。
美国专利公告第6,238,240号揭示了一种堆叠式电子卡连接器,其包括分别收容有若干端子的第一、第二电连接器、分别依附于第一、第二电连接器上的第一、第二接地片、与所述两电连接器共同形成收容空间的上、下遮蔽壳体及提供端子定位作用的定位板。第一电连接器设有定位孔,第二电连接器设有与前述定位孔配合的定位柱,另,第一、第二电连接器及第一、第二接地片于一上下对应的位置各设有通孔,通过螺栓与螺母的安装方式即可将所述四者牢固的固定在一起。然,由于该堆叠式电子卡连接器涉及到的元件较多,导致其制造成本较高,组装程序较复杂。而螺栓与螺母的配合也不能对第一、第二电连接器良好的定位。同时,该电子卡连接器内没有设置防电子卡误插结构。
所以,有必要对现有电子卡连接器进行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前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堆叠式电子卡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误插结构的电子卡连接器。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可与两个电子卡配合,其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绝缘本体具有一纵长主体部、一对分别自主体部的相对两端向后凸伸的导引臂、及自主体部向后凸伸并位于两导引臂之间的两块水平舌板。所述两舌板以上下叠置的方式排列,每一舌板的表面形成有若干端子槽用于收容相应的端子。所述每一舌板可收容于相应的电子卡内,从而达成所述端子与电子卡之间的电性连接。
两导引臂各形成有一竖直壁、自竖直壁上、下缘向内水平延伸的上、下壁及位于上、下壁之间的水平隔板。所述电子卡具有一基部及位于基部之上且宽度小与基部的顶部,导引臂的上、下壁距离隔板的高度大致等于基部的高度,利用两相对上壁、下壁及隔板之间的水平距离的不同以限定电子卡的正确插入方向。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具有如下功效该电子卡连接器堆叠式绝缘本体结构较简单,可有效简化组装工序并降低制造成本。而导引臂内借助上、下壁及隔板形成的防误插结构可保证电子卡正确插入,并可降低该电子卡连接器的高度。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立体图,其中框架尚未组装至头部上。
图3与图2相似,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头部的仰视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绝缘本体及一电子卡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绝缘本体的前视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呈一堆叠式结构,可同时收容两电子卡60,其由头部及框架构成,所述头部包括绝缘本体10、若干端子20及一对固持片30,所述框架包括壳体40及组装于壳体40上的垫高装置50。
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绝缘本体10包括一纵长主体部11、一对自该主体部11相对两端分别向后凸伸的导引臂12、及自主体部11向后凸伸并位于两导引臂12之间的两水平舌板13。主体部11形成有若干贯穿该主体部11的通道110,该通道110排列成在竖直方向上相互对应的上、下两排,并进一步沿主体部11前端面111以上、下排相互交错的方式向下延伸形成若干狭槽112。所述两舌板13呈上下叠置的方式设置,两舌板13的上、下表面分别形成有若干端子槽130,且位于下表面上的端子槽130分别与主体部11上相对应的通道110连通。
所述两导引臂12各具有一竖直壁120、自竖直壁120之上、下缘向内水平延伸的上壁121、下壁122及位于上壁121及下壁122之间的水平隔板123。上壁121、下壁122与竖直壁120构成一大致呈“ㄈ”型的槽道(未标号),所述上壁121、下壁122及隔板123均大致呈矩形板状,后端与主体部11相连,前端与竖直壁120前端面平齐。
隔板123的上表面距离上壁121下表面的高度,与隔板123下表面距离下壁122上表面的高度相同,即隔板123将槽道划分为高度相等的上、下两个槽道以分别用以导引相应电子卡60的边缘。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一隔板123的下表面自其远离竖直壁120的一端形成一凹陷部124,该凹陷部124沿电子卡60的插入方向延伸的。另,所述竖直壁120的外侧面设有一容纳固持片30的开槽125及一对分别位于开槽125两侧用于与壳体40配合的扣持槽126。
请参阅图4,并结合图3所示,每一端子20包括一末端21、自末端21向前延伸的接触部22、设有凸刺(未标号)的固持部23及自固持部23向下弯折形成的延伸部24及尾部25。其中设置于上排的端子20延伸部24自相应固持部23的右侧向下延伸,而设置于下排的端子20延伸部24自相应固持部23的左侧向下延伸,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使上、下排端子20以相互交错的方式收容于相应狭槽112内。
端子20自主体部11前端面111插入绝缘本体10内,其固持部23与通道110内壁干涉配合,延伸部24置于狭槽112内,尾部25呈一直线延伸出绝缘本体10以焊接至印刷电路板上(未图示),接触部22设置于舌板13上相应的端子槽130内,并凸伸出舌板13下表面以与相应电子卡60电性接触。
请参阅图4,并结合图2所示,固持片30由片体金属构成,大致呈L型,包括竖直的片体31及自片体31向外侧延伸的焊接部32,固持片30可至上而下组装至绝缘本体10的开槽125内,焊接部32延伸出绝缘本体10外以与印刷电路板上(未图示)的接地轨迹焊接。
请参阅图2及图4所示,壳体40由金属片制成,其与绝缘本体10共同构成收容电子卡60的收容空间。壳体40具有前顶壁41及位于前顶壁41后端的后顶壁42。所述前顶壁41的前缘及两侧缘分别向下弯折形成一前挡壁43及两侧翼部44,后顶壁42的两侧缘向下弯折形成两侧壁45及供电子卡60插入的端口46。每一侧壁45底缘向内弯折并延伸形成一水平的第一支撑部47,且在第一支撑部47与后顶壁42之间的中间位置设有与第一支撑部47平行的第二支撑部48。所述第二支撑部48及第一支撑部47及后顶壁42共同构成用以导引相应电子卡60的导引槽401、402。
组装时,前顶壁41整体遮盖于绝缘本体10上方,前挡壁43贴附于绝缘本体10的前端面111上,翼部44遮盖于导引臂12外侧。前挡壁43的中间位置于前顶壁41相邻的部分设有一开口403,绝缘本体10上靠近前端面111处设有一可收容于开口403内凸块113。每一翼部44形成有一弹片404及位于弹片403两侧的扣持片405,所述扣持片405卡入前述导引臂12的扣持槽126内。通过如上配合,壳体40可牢固得组装于绝缘本体10上。
请参阅图4所示,垫高装置50由金属片冲压而成,其具有竖直的组装部51及与组装部51垂直的安装部52,组装部51通过孔与扣持片的配合方式组装于壳体40的侧壁45的外侧上,且靠近于端口46处,安装部52形成有安装孔53以供一螺栓穿过而将所述垫高装置50安装至印刷电路板上(未图示)。
另,由于退卡机构的结构及作动原理已为本领域内技术人员所熟知,且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创作重点,故在本实施方式中没有设置退卡机构。事实上,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壳体40上设有若干卡钩406及狭缝407(参阅图2),以准备安装退卡机构,即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是可以设置退卡机构的,但在本实施方式中没有描述。
请参阅图1、图2及图5所示,两电子卡60可自端口46进入壳体40内,分别沿导引槽401、402滑移,每一电子卡60设有一内置有若干导电垫片(未图示)的收容槽(未图示),当电子卡60完全插入绝缘本体10内时,舌板13收容于电子卡60的收容槽内并达成端子20与电子卡60的电性连接。可见该电子卡连接器实现了可由一个简单的单一头部同时与两个电子卡的配合问题。
同时该电子卡连接器还提供了防止电子卡被误插的功能,具体说明如下请参阅图5及图6所示,所述电子卡60自其上表面沿其两侧缘向下凹陷,形成大致呈“凸”字形的横截面,其包括具有最大宽度的基部61及在基部61之上略窄的顶部62,顶部62及基部61之间形成有台阶部63。设电子卡60的最大厚度为T,两侧边缘的厚度为t,而导引臂12的隔板123距离上壁121及下壁122的高度均为h,这三者的尺寸关系如下T>h≥t。两上壁121之间的距离大致等于电子卡60顶部的宽度,而两隔板123及两下壁122之间的距离小于电子卡60顶部的宽度。
位于上方的电子卡60正确插入时,其基部61收容于上壁121与隔板123之间的空间内,其台阶部63与上壁121之的侧端面配合使顶部62凸伸入两相对上壁121之间的空间内;当其以顶部62朝下的方式插入时,由于其整体厚度T大于上壁121与隔板124之间的距离h,且由于两隔板123之间距离较小,顶部62不能进入两隔板123之间的空间内,故电子卡60无法进入绝缘本体10内;位于下方的电子卡60正确插入时,其基部61收容于下壁122与隔板123之间的空间内,其台阶部63与隔板123的凹陷部124的侧端面配合使顶部62凸伸入两相对隔板123之间的空间内;当其以顶部62朝下的方式插入时,同理,由于其整体厚度T大于下壁122与隔板23之间的距离h,且由于两下壁122之间距离较小,顶部62不能进入下壁122之间的空间内,故电子卡60无法进入绝缘本体10内。
本实施方式是以两电子卡60顶部朝上的方式为正确插入方式,亦可在不改变两隔板123距离的条件下,将凹陷部124设于隔板123的上表面,并相应缩小上壁121之间,并增大下壁122之间的距离使得以两电子卡60顶部朝下的方式为正确插入方式。另在保证上壁121及下壁122距离隔板123的距离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隔板123之间、上壁121之间及下壁122之间的距离同样可使两电子卡60以顶部62相对或基部61相对的方式为正确插入的方式,其原理同样是利用电子卡60的“凸”字结构与上壁121、下壁122及隔板123之间的配合,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通过增设舌板13与隔板123亦可实现与若干个电子卡60的配接。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可收容多个电子卡,其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纵长主体部、一对自主体部的相对两端向后凸伸的导引臂,所述电子卡可收容于绝缘本体的两导引臂之间,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还设有自主体部向后凸伸并位于两导引臂之间的至少两块水平舌板,所述舌板以上下叠置的方式排列,每一舌板表面形成有若干收容端子的端子槽,所述舌板可收容于相应电子卡内,从而达成所述端子与相应电子卡的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导引臂包括一竖直臂、分别自竖直壁的上、下缘向内水平延伸的上壁、下壁及位于上壁及下壁之间的水平隔板,所述下壁及隔板可分别支撑位于其上的电子卡,所述电子卡包括基部,位于基部之上且宽度小于基部的顶部及形成于两者之间的台阶部,所述两隔板分别距离上壁及下壁高度小与电子卡的最大高度,但大于或等于基部的高度以可容纳电子卡的基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两相对上壁之间、两相对隔板之间及两相对下壁之间的距离中至少有一个尺寸小于电子卡顶部之间的距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相对隔板之间及两相对下壁之间的距离小于电子卡顶部的宽度,位于隔板上方的电子卡之顶部可收容于两相对上壁之间的空间内,每一隔板的下表面远离竖直壁的一端形成有一凹陷部,该凹陷部沿电子卡插入方向延伸,位于隔板下方的电子卡的顶部可收容于该两隔板的两相对凹陷部之间的空间内。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相对上壁之间及两相对隔板之间的距离小于电子卡顶部的宽度,位于隔板下方的电子卡顶部可收容于两相对下壁之间的空间内,每一隔板的上表面远离竖直壁的一端形成有一凹陷部,该凹陷部沿电子卡插入方向延伸,位于隔板上方的电子卡的顶部可收容于该两隔板的两相对凹陷部之间的空间内。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相对上壁之间及两相对下壁之间的距离小于电子卡顶部的宽度,位于隔板上下两侧的电子卡顶部可收容于两相对隔板之间的空间内。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相对隔板之间距离小于电子卡顶部的宽度,位于隔板上方的电子卡顶部可收容于上壁之间的空间内,位于隔板下方的电子卡顶部可收容于下壁之间的空间内。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的主体部形成有至少排列呈两排的若干通道,所述各排通道在上下方向上相互对应,并以上下排相互交错的方式沿绝缘本体的前端面向下延伸形成若干狭槽,所述端子沿所述狭槽延伸出绝缘本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端子包括设置于舌板端子槽内以用于与相应电子卡电性接触的接触部、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固持部、沿绝缘本体前端面的狭槽延伸的延伸部及伸出绝缘本体以用于焊接至印刷电路板上的尾部,位于不同排的端子延伸部可自相应固持部的不同部分向下延伸,以便进入相应的交错排布的狭槽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可与多个电子卡配合,其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纵长主体部(11)、一对自主体部相对两端向后凸伸的导引臂(12)及自主体部向后凸伸且位于两导引臂之间的两水平舌板(13)。所述两舌板以上下叠置的方式排列,可与两电子卡分别配合。每一舌板的表面形成有若干端子槽(130),所述端子分别收容于相应的端子槽内以用于与相应的电子卡电性连接。所述导引臂的内侧各形成一水平隔板,该隔板可对位于其上的电子卡起到支撑作用,并可与一形成在电子卡上的台阶部相配合以确保电子卡被正确插入。
文档编号H01R12/50GK2800509SQ20052006988
公开日2006年7月26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15日
发明者丁建仁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