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可用于电性连接两个或多个电子装置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性连接两个或多个电子装置的电连接器一般包括相互配合的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其分别安装于对应的电子装置上。比如,在个人计算机电子系统中,除设有主机以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外围设备,如硬盘驱动器、扫描仪、刻录机、读卡器等。随着人们对个人计算机的小型化、轻型化要求的不断越高,个人计算机有限的空间内不可能容纳所有外部设备,因此生产制造商将一部分外部设备集成在一个电子装置上,且在该电子装置上安装具有矩形对接口的插头连接器作为信号总输出端口。而个人计算机主机上安装有可与上述插头连接器配合的具有矩形对接口的插座连接器,通过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对接配合实现主机与外围设备间信号的传输。由于此种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是直接安装在个人计算机及所要连接的电子装置上的,两者之间的对接位置大致固定,因此即使矩形对接口之间互配没有提供防误插功能,一般也不会出现插错的情况。
在一些应用场合,个人计算机与上述集成各种外围设备的电子装置的信号传输也可以通过插座连接器与线缆连接器组合的插接来实现。所述插座连接器通常安装于个人计算机上,所述线缆连接器组合包括与个人计算机上的插座连接器相对接的插头连接器及与电子装置直接相连的线缆。此种线缆连接器组合可根据个人计算机及电子装置间的距离调整线缆的长短,但是该线缆连接器组合的插头连接器在与插座连接器对接过程中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容易导致反向插入,因此需要对接口能提供防误插功能,以保证对接的可靠性。于1993年4月6日公告的美国专利第5,199,897号揭示了一对具有防误插结构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及插座连接器。该线缆连接器组合具有插头连接器、线缆及连接插头连接器与线缆的电路板,该插头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包括在纵长方向延伸的基部,自基部向前延伸的舌板及设于舌板两侧的若干端子槽道,若干插头端子固持于端子槽道内且延伸出基部焊接于电路板上。该插头连接器还具有金属壳体,其包括固持于基部上的平板部及自平板部向前延伸且纵截面呈等腰梯形的金属框,所述舌板延伸入金属框围成的收容腔内。所述插座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对接部,该对接部的纵截面为等腰梯形且刚好收容在插头连接器收容腔内,该对接部设有与舌板相配合的收容槽,收容槽两侧固持有若干与插头端子电性接触的插座端子。当线缆连接器组合不期然反向插入插座连接器时,插头连接器收容腔的短侧壁将会阻挡插座连接器长侧壁从而使得线缆连接器组合无法与插头连接器配合。
由于上述插头、插座的对接部的纵截面呈等腰梯形使其具有防止插头连接器反向插入插座连接器的防误插功能,从而在线缆连接电子装置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随着电连接器的不断发展,很多电连接器会衍生出一系列不同端子间距、不同端子数目的电连接器,而这些电连接器可能具有相同的对接口。这个时候,虽然等腰梯形对接口的插头连接器能够和与其对接插座连接器防反向误插,但同一系列具有相同大小对接口的插头连接器均可正向插入上述插座连接器内,从而导致错误配合,损伤端子。
是以,确有必要设计一种不仅可以与对接连接器防误插,还可以与业界现有矩形对接口或等腰梯形对接口电连接器防误插的电连接器。
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防误插功能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及至少部分保护端子的金属壳体,所述电连接器具有与对接电连接器相配合的对接部。该对接部具有其包括一对相互平行且沿纵长方向延伸的侧壁,连接两侧壁一端的第一端壁及连接两侧壁另一端的第二端壁,其中第一端壁与第二端壁的外壁面与两侧壁所成夹角角度不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对接部两端壁的外壁面与侧壁间的夹角角度设置的不同,使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良好的防误插功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插座连接器的前视、俯视立体组合图。
图2是图1所示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1所示插座连接器的前视、仰视立体组合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插头连接器前视、俯视立体组合图。
图5是图4所示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图4所示插头连接器的后视、俯视立体组合图。
图7是图1及图4所示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与现有类似插座、插头连接器的对接部纵截面的对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4所示,插座连接器100与插头连接器200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两种具体实施形态,且可相互对接配合连接两独立的电子装置,其中插座连接器100用来安设于主电子系统如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等的主机板(未图示)上,与插座连接器100相对接的线缆连接器组合(未图示)包括插头连接器200、电性连接于集成外围设备如刻录机、扫描仪等的电子装置上的线缆及电性连接插头连接器200与线缆的电路板。插头连接器200通过所述线缆与集成外围设备的电子装置实现电性连接,通过插座连接器100与插头连接器200的对接配合建立起主电子系统与外围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即插座连接器100包括沿纵长方向延伸的绝缘本体1,其包括大致呈长方体的基部10及自基部10前表面向前延伸的突伸部11。在突伸部11左右两侧的基部10上各设有一个贯穿基部10前后表面的通孔101。基部10的上表面是平整表面,这样在将插座连接器100放置到电路板(未图示)的过程中便于真空吸取装置抓取。突伸部11具有一对相互平行且沿纵长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111、第二侧壁113、连接两侧壁一端且与两侧壁相垂直的第一端壁112及连接两侧壁另一端的第二端壁114,其中第二端壁114的外壁面与两侧壁111、113成一定角度,使得该突伸部11的外壁面的纵截面呈直角梯形。所述两例壁111、113与两端壁112、114围绕形成收容槽12,该收容槽12的两侧面设有若干延伸穿过基部10的端子槽道。
插座连接器100包括固持于所述端子槽道内的若干插座端子2,其包括信号端子21及电源端子22。每一插座端子2均包括与插头连接器200的插头端子71(请结合参阅图6)电性对接的接触部211、221,用于固持于端子槽道内的固持部212、222及自固持部向后延伸的焊接尾部213、223。其中上排信号端子21的焊接尾部213以表面焊接技术焊接于电路板上,而下排信号端子21的焊接尾部213弯折成两排与电源端子尾部223以穿孔焊接技术焊接于电路板上,这样可减少发生短路现象。
为使插座连接器100中传输的信号减少受外界电磁干扰的影响,所述插座连接器100还设有金属壳体3,其包括遮覆绝缘本体1基部10上表面的平板部30及围绕保护突伸部11的金属框31。平板部30设有两个与绝缘本体1上的通孔101相对应的铆合孔32。金属框31由金属板抽引形成,该金属框31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侧壁及连接两侧壁的两端壁,且所述两侧壁及两端壁具有均匀厚度。金属框31与突伸部11外壁面的形状相同,即该金属框31的纵截面也是直角梯形。该金属框31与突伸部11共同构成插座连接器100的对接部。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上述突伸部11外可以不设有金属框31,或者将金属框改为部分遮覆突伸部11的金属片;或者可以不设置突伸部11,而在金属框31内仅延伸有端子等等。
该插座连接器100还设有将各部分安装在一起的锁固件,其包括一对板固件4及一对铆钉5。每一板固件4包括主体部40及与自主体部40侧缘垂直弯折的抓板部42,其中主体部40设有略小于绝缘本体1的通孔101的穿孔41,抓板部42末端是最终插入电路板内的两个彼此分离的固持脚420。每一铆钉5包括平板基部50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中空柱体51。柱体51的内壁面上设有内螺纹。
在组装过程中,先将金属壳体3从前向后即沿插座连接器100的对接方向套装于绝缘本体1上,且每一铆合孔32分别与对应的通孔101对齐。每一铆钉5的中空柱体51穿过对应板固件4的穿孔41,使板固件4套装于铆钉5上。然后将铆钉5连带板固件4从后向前穿过绝缘本体的通孔101及金属壳体3的铆合孔32,最后将铆钉5铆接在金属壳体3上,从而铆钉5将绝缘本体1、金属壳体3及板固件4固持在一起。
为了使插座连接器100与线缆连接器组合稳固结合,所述插座连接器100还设有一对扣持件6,且每一扣持件6包括设有外螺纹的柱体62,其可与铆钉5螺纹配合。在插座连接器100安装于台式计算机或笔记本电脑以后,台式计算机或笔记本电脑的生产商将扣持件6旋入铆钉5内,从而将插座连接器100锁固在机壳上。所述扣持件6通过与对接连接器上的对应部件的扣合增加两电连接器配合的稳定性,避免对接连接器在非正常情况下被拔出。
请参阅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即插头连接器200包括绝缘本体7、若干与插座端子2电性配合且固持于绝缘本体7上的插头端子8及用以保护端子减少受电磁干扰影响的金属壳体9。
请参阅图4至图6所示,所述绝缘本体7包括大致呈长方体的基部71、自基部71前表面向前与插座连接器100的收容槽12配合的长条状舌板73及自基部71纵长方向两端部的后表面向后延伸的“L”型卡臂74。基部71具有若干自其上、下表面凹陷形成一个定位槽712及一对对称设于定位槽712两侧的勾持槽711。舌板73上下两表面具有若干贯穿基部71的端子槽道731。每一“L”型卡臂74设有自其内侧面向外延伸且贯穿其後端面的嵌合槽740。
所述端子8分别收容于舌板两侧的端子槽道731内,其包括信号端子81及电源端子82,每一端子包括与插座端子2电性接触的接触部811、821、自接触部811、821向后延伸固持于端子槽道731中的固持部812、822及自固持部812、822继续向后延伸的焊接尾部813、823。当线缆连接器组合内的电路板(未图示)上插入“L”型卡臂74的嵌合槽740时,所述两排端子2的焊接尾部813、823分别夹持焊接于该电路板的上、下表面且以表面焊接技术焊接于电路板上。
所述金属壳体9包括遮覆绝缘本体基部71上表面的平板部91及具有收容腔920的金属框92。平板部90上下两侧边分别撕裂形成有穿过定位槽712遮覆部分端子尾部813、823的可用于接地的连接片912及位于该连接片912两侧对称设置的固定片911,所述固定片911分别固定于对应的勾持槽711内从而将金属壳体9安装在绝缘本体7上。所述金属框92的厚度均匀且包括纵长方向延伸的两侧壁即第一侧壁921、922、连接两侧壁一端的且与两侧壁垂直的第一端壁924及连接两侧壁另一端且与第一端壁924成一定角度的第二端壁923,所述两侧壁921、922及两端壁923、924的内外壁面的纵截面均为直角梯形。所述舌板73延伸入所述金属框92的收容腔920内且与金属框92共同构成插座连接器100的对接部。金属框92的两侧壁921、922上设有若干个朝向收容腔920凹陷的凸点(未标号),其可增加插头连接器200与插座连接器100对接时的固持力。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上述舌板73周围还可以设有自基部71一体向前延伸的绝缘框,所述金属框遮覆于绝缘框内壁或外壁;或者将金属框替代为绝缘框;或者将金属框改设成遮覆绝缘框内壁或外壁的金属片等等。
请参阅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可通过如下方式获得,现有插座连接器100′的对接部包括沿纵长方向延伸的两平行侧壁111′、113′、分别连接两侧壁两端的长度相同的第一及第二端壁112′、114′及由此四壁部围绕形成的与插座连接器100收容槽10大小相同的收容槽10′,且四壁部的外壁面的纵截面是现有的等腰梯形。插座连接器100′的对接连接器是插头连接器200′,其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200大小相同的舌板73′及首尾相连围绕舌板73′的两平行侧壁921′、922′及第一端壁924′、第二端壁923′。将第一端壁112′旋转一定角度,使第一端壁112′和两侧壁111′、113′形成的夹角角度与第二端壁114′和两侧壁111′、113′形成的夹角角度不同,所谓两平面的夹角是指两平面相交形成的锐角或直角,由此获得的插座连接器不仅外观上可与插座连接器100′相区别,且当其被误与插头连接器200′对接时会被插头连接器200′的第一端壁923阻挡,由此种方式获得的插座连接器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若以第一端壁112′中点P逆时针将第一端壁112′旋转至与两侧壁相垂直的位置,即可获得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插座连接器100。该插座连接器100第一端壁112的外壁面与两侧壁111、113所成的90度夹角大于第二端壁114的外壁面与两侧壁111、113所成的夹角。这样该插座连接器100不仅可以从外观上与插座连接器100′相区别,以实现视觉上的防误插,且即使插座连接器100被操作者误认为是插座连接器100′而将现有插头连接器200′插向插座连接器100时,插座连接器100的第一端壁112会阻挡所述插头连接器200′对接部的第一端壁924′,仍然可以达到结构上的防误插。另外,所述插头连接器200只能正向插入插座连接器100内,如果反向插入,插头连接器200的第二端壁923阻挡插座连接器100的第二端壁114,不能插入。由上可知,插座连接器100不仅可以与对接插头连接器200防误插,而且可以与现有的连接器如插座连接器100′相区别,且插头连接器200′也不会插入插座连接器100内。
通过上述方法也可获得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插头连接器200。取插头连接器200′第一端壁924′的中点Q顺时针将第一端壁924′旋转至与两侧壁921′、922′相垂直的位置,即可获得插头连接器200。该插头连接器200第一端壁924的内外壁面与两侧壁921、922所成90度夹角大于第二端壁923的外壁面与两侧壁所成的夹角。这样该插头连接器200不仅可以从外观上与插头连接器200′相区别,以实现视觉上的防误插,且即使插头连接器200被操作者误认为是插头连接器200′而插向插座连接器100′时,插座连接器100′的第一端壁112′会阻挡所述插头连接器200对接部的第一端壁924,仍然可以达到结构上的防误插。该插头连接器200不仅可以与插座连接器100防误插,而且可以与现有的连接器如插头连接器200′相区别,且不会插入插座连接器100′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与绝缘本体相固持的若干端子,所述电连接器具有对接部,所述端子具有延伸于对接部内的接触部、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固持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所述对接部包括一对相互平行延伸的纵长侧壁及连接两侧壁纵长端的两端壁,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端壁的外壁面与侧壁所成夹角的角度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一端壁的外壁面与侧壁垂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包括围绕端子接触部的金属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框具有两侧壁及两端壁,该金属框的侧壁及端壁即为所述对接部的侧壁及端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框的两侧壁及两端壁的厚度相同。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框是环形无缝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基部,所述对接部包括由基部延伸的舌板及围绕舌板的金属框,所述舌板至少一侧面上设有若干端子槽道,所述端子延伸于端子槽道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还设有自基部向与舌板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的卡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基部,所述对接部包括由基部延伸的突伸部及围绕突伸部的金属框,所述突伸部上设有收容槽,该收容槽至少一侧面上设有若干端子槽道,所述端子延伸于端子槽道中。
10.如权利要求7或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框延伸有遮覆绝缘本体基部的平板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及至少部分保护端子的金属壳体,所述电连接器具有与对接电连接器配合的对接部,其包括一对相互平行且在沿绝缘本体纵长方向延伸的侧壁,连接两侧壁一端的第一端壁及连接两侧壁另一端的第二端壁,其中第一端壁与第二端壁的外壁面与两侧壁所成夹角的角度不同,从而使该电连接器不仅可以与对接连接器防误插,又可以实现与现有类似连接器防误插。
文档编号H01R27/00GK2886856SQ20052007803
公开日2007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23日
发明者陈然, 毛玉华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