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3259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有关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适用于低电差动讯号显示接口之薄型插座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按,如本实用新型所述之电连接器,由于其具有超薄、夹持性佳、易插拔等优点,近年来已大量使用于光电面板产品中,配合软性电路板使用,作为特定讯号传递连接用组件。但由于其薄型化之要求,使得组件之间积集紧密且相互之间固持、连接性不佳,特别是针对高接脚数之连接器者。图1所示为该电连接器之习用结构之断面图,主要由绝缘体10、复数个讯号端子11、接地组件12及金属外壳13所构成,其中讯号端子11与接地组件12在绝缘体10内构成相对之夹持区域,而金属外壳13则包覆于绝缘体10外侧。一般来说,传统的设计方式,为了使电连接器不受到环境电磁波(或是静电)的干扰,多会使接地组件12与金属外壳13之间形成接触,再将接地组件导向外部电路板的接地端,以使电连接器处在接地导通状态。
如美国专利第6,890,193号中即提到一种提升防磁及接地两机能之电连接器,其利用在接地板两侧延伸出具有向上弹性的接地接触部及与外部电路板连接之接地端子部,待连接器组装后,接地接触部即可抵触于金属外壳之一侧面上,再经由接地端子部与外部导通,以构成金属外壳接地,或者是像在其它专利提到由金属外壳向下延伸一接脚与接地板接触的方式等等。但是无论是上述何种方法,都必须多增加一延伸组件穿过绝缘体才能达到连接金属外与接地板的目的,不但增加接地板的结构复杂性,而且必须对绝缘体形成破坏缺口,这对原本就属纵长薄型的绝缘体来说实属不利。再者,上述的接触方式对于组件之间的固持性没有帮助,特别是金属外壳与接地板之间,反倒增加组装上的不便,如组装时金属外壳与接地接触部发生碰撞等等,造成制程良率下降,生产成本提高等缺失。
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的问题与缺失,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者。

发明内容
故,设计人有鉴于上述各项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电连接器的实用新型专利。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改善习用技术之电连接器组件结构间组装不易的缺点,以提升制程良率、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藉由减少基座外型复杂度,使基座能推持一定强度,且易于制造,避免因外型过于复杂而成型不易。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增加电连接器组件之间的固定性,特别是藉由端子组与外之间相互干涉,避免在反复插拔使用后,产生端子组脱离或位移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系包括一绝缘性基座,以及装于该基座上之复数个接触端子、一端子组及一金属制外壳;其中,该基座两侧有沟槽,该端子组系由背面方向插于该基座上,使该端子组两侧之平面部平行覆盖于该基座背面,于平面部上开有与沟槽重合之嵌合孔,该外壳系由正面方向装覆盖于该基座上,且外壳两侧有可穿过沟槽并与嵌合孔生接触,进而形成干涉之嵌合部。


图1为习用薄型连接器之断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组件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部份组合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部份后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部份后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部份后视图。
图号说明10绝缘体 11讯号端子12接地组件 13金属外壳20基座 21正面22背面 221接触端子槽222端子组插槽23渐缩部231沟槽30接触端子 31接触端40接地端子组 41连接部分42端子 421接触端43平面部 431嵌合孔
432侧缘44焊接端50外壳 51嵌合部511凸块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结构及特点所在,以获得更具体之了解,以下兹举出数个较佳的实施例并配合图示详细说明,此外,除了下列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技术特点亦应可以广泛地施行于其它实施例中。
首先,请参阅第2图及第3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电连接器一较佳实施例之各组件分解图及部分组合图。一电连接器,其主要构成组件包括一由绝缘材质所制成之基座20,其正面21具有连接插口(未标示)用以插入连接组件,背面22设有多个接触端子槽221及端子组插槽222,于两侧渐缩部23上设有贯穿基座20之正面21及背面22方向之沟槽231。
复数个接触端子30,系各自独立插设于基座背面22之接触端子槽221内,其一接触端31向连接插口延伸,以用与连接组件之讯号接点接触以传递讯号,而另一相对端向基座背面22外延伸,以作为接地接点用。
一接地端子组40,系由一纵长之连接部分41连结复数个直交排列延伸之端子42所构成,插设于基座背面22之端子组插槽222内,该等端子42系向连接插口延伸,并具有一接触端421与接触端子30之接触端31相对设置,用以相互夹持连接组件。由连接部分41之两侧端更设有平面部43,当接地端子组40插设于基座背面22后,平面部43即平行覆盖或是贴合于基座背面22上,且各平面部43上设有嵌合孔431,并使嵌合孔431正对于基座20之沟槽231之开口。
金属制之外壳50,系由基座20之正面21方向进入装设于基座20上,并覆盖基座20除了正面21、背面22之外的四个侧边,以作强化结构、固定连接组件及防止电磁波之用。在外壳50靠近两侧之处具有嵌合部51,当组装外壳50时,嵌合部51需由正面21方向穿入沟槽231内,使外壳50与基座20间形成固定干涉。在此一较佳实施例中,将嵌合部51延长使嵌合部51前端可突出于基座背面22,与接地端子组40接触于50以达成电性连接,或者进而穿过并接触位于基座背面22外侧之平面部43之嵌合孔431,再经由接地端子组40之焊接端44向外电性导通。
在前面实施例中,平面部43上之嵌合孔431系呈现椭圆形状,如第4图所示者。为使嵌合孔431与嵌合部51能确实达成接触,在其它实施例中,可将嵌合孔431任一边或两侧设计成具有内缩之侧缘432,如第5图所示者,组装时略为施力使嵌合部51前端卡入嵌合孔431内,以确保嵌合部51能与任一边侧缘432形成接触。若再将突出于嵌合孔431外之嵌合部51前端加以向一侧弯折或者是分叉状弯折,侧接地端子组40与外壳50之间可具有更加的固定性。
或如第6图所示,在嵌合部51前缘一侧装设一任意形状之凸块511,使嵌合部51前端卡入嵌合孔431后,凸块511可与任一边侧缘432形成稳定干涉,当有重工需要时,只要稍加施力即可将嵌合部51推出,由此可知此一实施方式较前列者具有更加之组装性。
藉由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构成之电连接器,具有较习之结构更简单的设计即达到连接接地端子组与外壳之目的,降低了接地端子组与基座间之结构复杂性,使易于组装,更可使接地端子组与外壳之间形成干涉,以强化各组件间的固定性,相较于习知技术更具有新功效。
如前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范围应不仅限定在已述之实施例而已,举凡与本实用新型之创作目的与其特征所能达成的效果被视为构成等效或均等者,或属本实用新型的变形或改良,均应属本实用新型得涵盖之范围。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诚符合专利法之规定,爰依法提出申请,盼早日准予专利。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基座,系呈纵长框型,设置有复数个接触端子,两端设有沟槽;一接地端子组,系于与连接部分直交方向上延伸复数个端子所一体构成,并且由该连接部分侧端向外延伸有平面部,该平面部上设有一嵌合孔;一外壳,围绕覆盖于该基座外侧,其设有一嵌合部穿过该基座之沟槽并与该平面部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沟槽系贯通于该基座之正、背面方向,且该嵌合部系由该基座之正面方向穿入该沟槽内,再由该基座之背面穿出,以与该平面部达成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平面部系平行覆盖于该基座之背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嵌合部前端更穿过该嵌合孔并形成干涉。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嵌合孔系形成内缩状之侧缘。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嵌合部前端更设有凸块与该嵌合孔之侧缘形成稳定干涉。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更包含将组合后之该嵌合部前端形成为分叉状或弯折结构,与该嵌合孔形成稳定干涉。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平面部、沟槽与嵌合部系成组设置于电连接器之相对两端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连接器,系包括一绝缘性基座,以及装设于该基座上之复数个接触端子、一端子组及一金属制外壳;其中,该基座两侧设有沟槽,该端子组系由背面方向插设于该基座上,使设于该端子组两侧之平面部平行覆盖于该基座背面,于平面部上开设有与沟槽重合之嵌合孔,该外壳系由正面方向装设覆盖于该基座上,且外壳两侧设有可穿过沟槽并与嵌合孔发生接触,进而形成干涉之嵌合部。
文档编号H01R13/46GK2824339SQ200520112430
公开日2006年10月4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6日
发明者留皓仪 申请人:阎成宇, 留皓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