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表面下台阶式浮栅的双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型存储晶体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6183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表面下台阶式浮栅的双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型存储晶体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易失性存储晶体管,尤其涉及一种由这样的适用于一数组的存储单元构成的紧密结构及所述存储单元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皆已转让给本发明的专利受让人的题为“Mirror Image Memory CellTransistor Pairs Featuring Poly Floating Spacers”的在先美国专利申请第10/423.637号和题为“Mirror Image Non-Volatile Memory Cell TransistorPairs with Single Poly Layer”的在先美国专利申请第10/465.718号中,B.Lojek叙述了一种适用于一存储器数组的非易失性MOS存储晶体管的结构,其中在一存储器数组中设置对称的晶体管对。晶体管对共享一在一共阱中的电极,诸如一漏电极,而除此外则是完全独立的。该晶体管对在一对隔离区之间制造并共享同一衬底区,几乎与在其处构建一单一晶体管一样。
在现有技术中,业已有人发明可存储两个数据位的单一MOS浮栅晶体管以作为一种达致高紧密度的方法。因为在一非易失性存储器数组中往往存储数百万的数据位,因此小小的空间节省通过数组都会按比例大大地放大。在已转让给本发明的专利受让人的题为“Multi-Level Memory Cell withLateral Floating Spacers”的美国专利中,B.Lojek叙述了两个在一导电栅极的对侧的隔离层如何作用为用于分离的二进制数据的独立电荷存储区,从而使一单一非易失性MOS晶体管可存储两个二进制数据位。每一存储单元皆与两位线和一字线连接。该些位线分相工作,以致于在一单时钟周期中,可先使第一位线工作,随后再使另一位线工作,而字线则在整个时钟周期中都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在一单时钟周期中存取该两个存储区域以进行一读出或写入操作。
在授予M.Chang的美国专利6,043,530中,示出了一种使用带一带隧穿的MOS存储晶体管结构。在授予F.Gonzalez等人的美国专利6,323,088中,示出了一种具有分相位线的多位电荷存储晶体管寻址方案。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有多种多位电荷存储结构,其可在一存储数组中获得良好的数据密度而不放弃任何宝贵的芯片空间。随着密度的增加,所遇到的问题之一是在存储位置之间的串扰数量的增加。由于电荷存储器结构是如此之小,所以一电荷存储位置有时会影响另一位置。另一方面,电荷存储位置的分隔物会放弃芯片空间。每一数据位的基本分隔物为一专用晶体管。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良好的由专用晶体管所提供的数据位分隔物,同时又可使适用于一非易失性存储器数组的多位电荷存储结构的密度高。

发明内容
上述目的通过一种具有一些带双E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存储晶体管的存储单元的存储器数组来实现,所述双EEPROM存储晶体管所占用的空间几乎与一单EEPROM存储晶体管相同。每一所述单元的双晶体管对称地设置于一共衬底以及其特征在于一单多晶硅层,该多晶硅层的部分用作为在衬底表面的水平下形成台阶的浮栅,幷通过薄的氧化物与衬底绝缘。该浮栅与一表面下的电极电连接,该表面下的电极参与向该浮栅的电荷转移。常用的EEPROM控制极可由一第一电容器替代,其中用于形成浮栅的所述多晶硅层的部分延伸以形成该第一电容器的一第二极板。该第一电容器的第一极板为一与一相控信号源连接的控制线;藉此该些双单元的极板的相位调整使每一晶体管可独立地作用。每一晶体管的漏极与一第二电容器的一个极板和一位线连接,而第二极板则与字线连接。
通过使浮栅进入到衬底中并在该衬底中形成一浮栅角,自一表面下的电极的电场强度会增大和提高隧道效应。


图1是形成本发明的存储器数组的核心的存储单元的电示意图。
图2是用于图1所示的存储单元中的存储晶体管的在早期制造阶段的侧视图。
图3是用于制成图2的侧视图所示的衬底台阶的掩模的俯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双存储器单元在早期制造阶段的布置的俯视图。
图5是沿图4所示的5-5线所取的侧面剖面图。
图6是沿图4所示的6-6线所取的侧面剖面图。
图7是图1所示的双存储器单元在中期制造阶段的布置的俯视图。。
图8是沿图7所示的8-8线所取的侧面剖面图。
图9是继图8之后的在后期制造阶段的侧面剖面图。
图10是迭加在图7所示的俯视图上的接触式掩模的俯视图,图中示出了单多晶硅层的导体阴影。
图11是图1所示双对称存储单元的电示意图,用于与图10进行比较,幷包括了图10所示的触点的位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图1,可见一在一存储器数组10中的存储单元13分别具有第一和第二非易失性存储晶体管15和115。第一存储晶体管15具有一连接着选择电容器19的漏极21,一连接着控制电容器29的浮栅23和一连接着源极触点27的源极25。
选择电容器19具有一连接着第一存储晶体管15的漏极21和第一位线BL1的第一电极31。选择电容器19的第二电极33连接着字线WL1。字线WL1从第一电极31沿着线35延伸进入另一单元。存储晶体管15的浮栅23连接着控制电容器29的一第一电极37,而第二电极39连接着第一控制线端点41。一在控制线端点41上的脉冲对第二电极39充电,使感应电荷出现在第一电极37上,其与电极23一起形成一浮栅。这是使电荷出现在浮栅23上的两种方式的其中之一。使电荷出现的另一种方法是通过隧道效应或是从源极或漏极21和25注入电子。当将一电压施加在位线BL1和将另一电压施加在源极触点27时,电荷就可以通过隧道电荷输送机制输送到浮栅23上。和字线WL1沿着沿线35延伸进入同一列中的另一存储单元一样,位线BL1也沿着线43延伸进入一在同一行中的存储单元。
第二存储晶体管115与第一存储晶体管15相对于源极触点27呈对称。第二存储晶体管115具有一可由控制电容器129充电的浮栅123。存储晶体管115具有一连接着选择电容器119的第一极板131的漏极电极121和一连接着源极触点27的源极电极125。第一极板131也连接着位线BL1。电容器119的第二极板连接着字线WL2。该字线WL2从第一电极131沿着通往一控制电容器(图中未示)的线135延伸进入一在相同列中邻接单元。位线43同样从选择电容器119的第一电极延伸进入一在相同行中的邻接单元。
存储单元13是存储器数组10中的典型存储单元。每一单元都可见具有一双相对于一源极触点,诸如源极触点27呈对称的非易失性存储晶体管。两个存储晶体管一方面具有与两个控制电容器相关联的浮栅以及在另一方面具有与两个选择电容器相关联的漏极或源极电极。与该些控制电容器相关联的两个控制线端点41和141使该两个存储晶体管可以编程以致于每一晶体管彼此可相互独立,即使其共享一在触点27处的共源电极和共享位线BL1。存储单元13与两个字线WL1和WL2以及一个位线BL1相关联。
参照图2,一P型硅晶圆提供一掺杂成具有一带有一表面54的P阱的衬底,一层薄的氧化物层57在该表面上生长。该氧化层的厚度大约为100埃。氧化层可覆盖一层厚的光刻胶层51,然后以一如图3所示的掩模52形成图案。该掩模接近正方形,其尺寸接近光刻技术的分辨率下限。随后,对光刻胶进行蚀刻以使轮廓分明的台阶53和54形成一凹部58,其具有的在衬底表面56下的顶角和底角的深度约为500埃。台阶53和54的对向角将增强该些延伸至圆片的平面表面的双存储晶体管的浮栅附近的电场强度。每一台阶的顶部和底部的角对于增加电场强度以提高隧道效应是十分重要的。该些浮栅建立于台阶上但通过栅极氧化层57与衬底绝缘。
参照图4,所示为一限定两个存储单元的有源区的一掩模块。该掩模块包括限定双EEPROM的共源极电极的掩模52和55,以及限定控制线的掩模62和64以及掩模66和68。两个线型掩模限定平行的位线BL1和BL2。掩模周围的区域可通过一如图5所示的浅沟槽隔离来隔离。在一P型硅圆片衬底的P阱或P衬底50中的沟槽(见图6)可充填介电绝缘材料72、74、76、78和80(见图5),诸如二氧化硅。非电介质材料的区域可通过扩散或注入的方式进行掺杂。这使存储单元具有扩散的位线BL1和BL2。
参照图6,当完成表面下的区域的掺杂时,衬底上可覆盖氧化层,正如先前在图2中所述但图6中则未示,并且在P阱或P衬底50的表面56下面形成凹部58。该凹部58具有会形成存储晶体管中的浮栅的一部分的台阶或角53和54。在图4中也见该些台阶或角53或54。
参照图7,可见该些在先前参照图4所述的扩散区。该些扩散区包括源极掩模52和55以及控制线扩散62、64、66和68。还可见扩散的位线BL1和BL2。所有这些结构,包括台阶或角53和54都在P阱或P衬底的表面之下。
在衬底的表面沉积一层多晶硅,然后进行蚀刻,留下浮件82、84、86和88。该些浮件的一部分会变成双EEPROM晶体管的浮栅。该些浮件具有在控制线扩散62和64以及控制线扩散66和68上的延伸部分。部分浮件还在源极掩模区52和55上延伸。该多晶硅层还用于限定该些定距相隔且位于存储单元核心的外侧的字线WL1和WL2。
在图8中,可见该P阱衬底50与栅极氧化层57,其在该衬底表面包括该凹部58之上。沉积在该衬底上的多晶硅层具有限定浮栅82和84的部分以及沿着台阶或角53和54的轮廓的部分。在浮栅区82和84的外面为多晶硅字线WL1及WL2。
图9接着图8为制造过程中的另一个点。在P阱衬底50中已进行了表面下的注入,具体地说,是源极注入92以及漏极注入94和96。还可见到该表面下的位线扩散BL1。该多晶硅浮栅82和84具有侧壁隔离层,例如,围绕浮栅82的侧壁隔离层83和85。同样地,字线WL1和WL2具有侧壁隔离层,诸如与字线WL1相关联的隔离层87和89。在构成隔离层以后,一电介质间层101沉积在该多晶硅层上。该电介质间层101被掩模幷加以蚀刻以构成使金属触点102、104和106可以插入的通孔。该些导电金属触点与表面下的区域相连。金属触点102和106与扩散的位线BL1相连。金属触点104与一表面下的共电极92相连。图10显示了金属触点与图7俯视图的关系。
在图10中,可见金属触点102、104和106的位置,还可见与控制线扩散62和64相关联的触点112和114。触点104位于该限定一用于幷排的双存储晶体管的共电极的掩模52的中心。换句话说,触点104是位于双EEPROM晶体管的一对称平面中。在图10中,该单多晶硅层被画上阴影,而该层的形成多晶硅件82和84的部分,限定该些成型浮栅,其与该些向着该共源极的表面下的台阶相关联。该多晶硅层的其它部分限定该些字线WL1和WL2,正如图中阴影所示。应该注意,该些多晶硅件82和84在控制线扩散62和64上延伸。该些控制线扩散分别具有金属触点112和114。
在图11中,其相对于图1所示的存储单元的电示意图标出了图10所示的俯视图中的存储单元触点的位置。每一存储单元总共用了5个触点,而两个触点102和106是在位线BL1上。触点104与在对称的双存储晶体管之间的共源极相关联。触点112和114与电容器29和129相关联。图11可投射到图10之上,以便对各种不同电路组件做一粗略的比较。在图10中,可见字线WL1重迭在位线BL1上面,但彼此通过绝缘材料定距相隔,从而构成图11中的电容器19。同样地,可见一部分的多晶硅件82重迭在控制线扩散62之上,从而构成图11中的电容器29。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多行和多列存储单元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数组,每一存储单元包括对称地设置在一具有一平面表面的共衬底上并共享一共电极的第一和第二非易失性存储晶体管,每一所述非易失性存储晶体管具有一在所述共衬底上电浮动的单多晶硅层,所述单多晶硅层的一第一部分呈一具有一台阶的结构,所述台阶在所述共衬底的所述平面表面下延伸并通过一氧化层与所述共衬底相隔开,从而使电浮动的所述单多晶硅层作用为一浮栅;以及具有一与所述浮栅连接的配置成作用为一控制电极的电容器,所述浮栅通过所述氧化层可与一表面下的电极电连接;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非易失性存储晶体管的外侧的第一和第二字线,所述字线由在同一列中的多个存储单元共享,一横过所述字线的位线与所述字线成电容关系以及也与所述第一和第二非易失性存储晶体管的所述浮栅成电容关系;以及第一和第二控制线,每一控制线为与每一所述非易失性存储晶体管相关联的所述电容器的一极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电极为一表面下的源极或漏极电极,所述存储单元相对于所述共电极对称地排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线分相工作,从而使所述共电极可由所述存储单元中的其中一个作瞬时的专有使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线扩散入所述共衬底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字线设置于所述共衬底上并通过一氧化层与所述共衬底相隔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线定距相隔并且为共线。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字线为所述单多晶硅层的第二部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在所述共衬底的所述平面表面下延伸至一相等于400至600埃的深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具有顶角和底角。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组,其特征在于,共线的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线与在同一列中的邻接存储单元的位线通过一由浅沟槽隔离沟槽所占的间距相隔开。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组,其特征在于,共线的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线扩散入所述共衬底内。
全文摘要
一种具有成行成列地设置的存储单元(13)的存储器数组(10),每一存储单元具有双EEPROM(15,115),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集中电场的表面下台阶(53,54)式浮栅。EEPROM只使用一单多晶硅层,其的一部分为每一EEPROM的浮栅(82,84),而另一部分则为字线(WL1,WL2)。双EEPROM通过具有的扩散的控制线(62,64)和扩散的位线(BL1)共享一表面下的共电极(92)。所述双EEPROM对称于该共电极。
文档编号H01L21/8247GK1947251SQ200580012375
公开日2007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23日
发明者B·洛耶克 申请人:爱特梅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